《不用文字的书和信》_模板

合集下载

不用文字的书和信

不用文字的书和信
不用文字的书和信
叶圣陶
叶圣陶 (1894年- 1988年)中 国著名作家、 教育家、编 辑家、文学 出版家和社 会活动家。
yì zú tà yóu dì 记忆 民族 踏上 邮递员 jì lèi jīng lì zhuàng 寄信 类别 经历 形 状 zhàn dòu cáng jiàn 战 斗 藏起来 乱箭 lì fù 严厉 对付
用一些东西表示意思传递信息
优点:能准确的表达出意义。 缺点:不能表明具体时间等内容。
1、在创造文字之前,有哪些奇妙 的方法来帮助记忆?为什么说 “奇妙”呢? 2、“在他们看来,就是一本书。” 在你们看来呢? 3、找出说明“结绳记事”和贝壳 记事方法的语句。来自dǒu北斗七星斗胆

dòu 战斗 斗争
1、试着将课文分成两个部分, 并概括出段意。 1—2,人类创造文字之前,常用 一巧妙的方法来帮助记忆。 3—5,人类创造文字之前的通信 方法。
2、文中出现了哪些不用文字的书和 信呢?它们各有什么优点和缺点? 结绳记事 优点:表明事情大小和重要
贝壳记事
程度、种类、形式。 缺点:不能准确表明事情发 生的时间、地点、原因、经 过和结果。

《不用文字的书和信》PPT幻灯片

《不用文字的书和信》PPT幻灯片
第十一单元:
1
现代通讯












2
课文导入
人类文明和科学技术发展到现在,我 们的记事和通讯的方式已经很先进了,常 见的有书信、电话、网络……人们之间的 沟通十分方便。而这些一般都是靠文字或 者声音传递的。然而在古代,那时候还没 有文字,更不用说有电话等现代通讯设备 了,那他们是怎样记事和传递信息的呢?
27
• 具茨山符号的发明,应该来源于最初古代人 “结绳记事”的大结和小结。古代人嫌结绳记 事麻烦,便把结绳记事的“结”用符号刻在石 头上。大结用“○”来表示,小结用“△”来 表示,重叠结用“米”来表示。人们发现用这 种方法记事比结绳记事更高明,它避免了“结 绳记事”容易被烧毁和腐烂等不利因素,可以 永久性保存。于是人们逐渐改用“符号刻记” 来代替“结绳记事”,并且陆续发明了数十种 不同的符号来代替不同的事物,这种符号是我 国远古时代最初的绘画文字表现。
3
书:记事;
信:通信
4
作者简介
叶圣陶:作家,教育家, 出版家,政治活动家。原 名叶绍钧,江苏苏州人。 著有小说《隔膜》、《线 下》、散文集《脚步集》、 《四川集》。童话集《稻 草人》、《古代英雄的石 像》。
5
忆 (yì)(回忆) 示(shì)(表示) 辨(biàn)(分辨) 创(chuàng()创作) 造(zào)(制造) 斗(dòu)(奋斗) 踏 (tà)(踏步) 邮(yóu)(邮票) 递(dì)(传递) 唯(wéi)(唯一) 淘(táo)(淘气) 严(yán)(严格)
6
yì zú tà yóu dì

记忆 民族 踏上 邮递员 寄信

《不用文字的书和信》教学优秀教案

《不用文字的书和信》教学优秀教案

《不用文字的书和信》教学优秀教案第一章:引言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和认识不用文字的书和信的历史和意义。

激发学生对不用文字的书和信的兴趣和好奇心。

1.2 教学内容介绍不用文字的书和信的概念和定义。

探讨不用文字的书和信的历史背景和发展。

1.3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引导法和图片展示法,引发学生的思考和兴趣。

利用多媒体展示不用文字的书和信的历史图片,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

第二章:象形文字2.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和认识象形文字的特点和应用。

培养学生对象形文字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2.2 教学内容介绍象形文字的起源和发展。

分析象形文字的特点和表达方式。

2.3 教学方法采用图片展示法和观察分析法,帮助学生理解和认识象形文字。

设计练习题,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分析图片,识别和表达象形文字的意思。

第三章:图案文字3.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和认识图案文字的特点和应用。

培养学生对图案文字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3.2 教学内容介绍图案文字的起源和发展。

分析图案文字的特点和表达方式。

3.3 教学方法采用图片展示法和观察分析法,帮助学生理解和认识图案文字。

设计练习题,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分析图片,识别和表达图案文字的意思。

第四章:4.1 教学目标让学生总结和回顾不用文字的书和信的特点和意义。

激发学生对不用文字的书和信的进一步学习和研究兴趣。

4.2 教学内容让学生总结不用文字的书和信的特点和意义。

提出进一步学习和研究不用文字的书和信的建议和资源。

4.3 教学方法采用小组讨论法和问题引导法,引导学生总结和回顾不用文字的书和信的特点和意义。

提供相关书籍和网站资源,帮助学生进一步学习和研究不用文字的书和信。

第五章:评估和反思5.1 教学目标让学生评估自己的学习成果和过程。

培养学生的自我反思和评价能力。

5.2 教学内容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和过程。

进行自我反思和评价。

5.3 教学方法采用自我评估表和小组讨论法,让学生评估自己的学习成果和过程。

鼓励学生积极反思和评价自己的学习,提出改进的建议和目标。

不用文字的书和信

不用文字的书和信

贝壳大小不一,颜色形状也 有许多种,比绳结容易分辨。 一条穿着好些贝壳的带子,在 他们看来,就是一本书。
不用文字的书和信 优点 缺点
譬如这一族送给那一 族一杆枪或者一支箭,这 就是一封宣战书。
不用文字的书和信
人类 战斗 对付
经历 藏着 寄来
经历
民族 踏上 严厉
严厉
形状 乱箭 邮递员
日(历 ) ( 厉)害
人类 战斗 对付
Hale Waihona Puke 经历 藏着 寄来民族 踏上 严厉
形状 乱箭 邮递员


dǒu(北斗星) dòu(战斗)
人类在创造文字之前, 常常用一些奇妙的方法来帮 助记忆。
发生了一件事,就在绳子上打一 个结。各个结大小不同,形式也各有 区别,表示那些事儿重要不重要,属 于什么种类。

3.不用文字的书和信(说课稿)(3)

3.不用文字的书和信(说课稿)(3)

《不用文字的书和信》说课稿一、说教材《不用文字的书和信》是北师大三年级年级上册第九单元通讯板块的一篇阅读说明文。

课文语言简洁、风趣,清楚明了地向我们介绍了古代人类记事和通信的方法。

在介绍记事通信方法的时候作者穿插了一些事例,使文章读来更有趣味性。

编者选编这组教材的目的一方面是为了让学生了解一些科学知识,唤起学生探索自然、科学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另一方面是让学生了解说明方法,体会作者怎样用准确生动的语言形象地表达,并能在习作中加以运用。

基于以上分析,我将本课教学目标制定如下:1、认识6个生字,写会9个生字.积累部分词语.2、正确流利朗读课文,读懂课文内容,了解简单的书、信的发展历史。

3、在读通、读懂的基础上,理解课文内容,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

4、了解创造文字之前人们记事和通信的方法,从而体会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增强学生对生活的了解与热爱。

.教学的重点是了解简单的书信发展历史,难点是学习一些简单的说明方法。

二、说教法学法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借助多媒体手段和情景的巧妙设置来激活课堂的教学气氛。

比如:采用情境教学、快速默读、合作探究、对比教学等方法进行教学。

三、说教学程序为了解决教学重点,突破难点,顺利达成教学目标,我把本谭的教学程序设计为以下四个环节:(一)谈话激趣,揭示课题上课伊始,我便问学生:瞧!老师手里拿的是什么?待学生回答是“一本书”和“一封信”时,我及时把“书”和“信”两字板书在黑板上。

继而又问题:“书和信”里都写满什么?当学生回答“文字”时,我又在“书”和“信”字前补充板书“文字”。

然后引导学生说:人类在没有创造文字之前,人们是如何来记事的?又是如何来通信的?这就是我们今天本节课要探讨的问题“不用文字和书和信”。

这里,我将用红笔在黑板上着重补充“不用”二字,使课题完整。

最后让学生齐读课题两遍,对课题进行质疑。

有的学生马上就会心生疑问:“什么书不用文字呢?没有文字的信该如何阅读呢?……”如此设计符合五年级学生的心理特征,好奇心强,求知欲望,对新鲜事物开始思考追求和探索。

不用文字的书和信

不用文字的书和信

不用文字的书和信〖设计思路〗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学会独立识字,在学生自学生字的基础上,教师再进行重难点字的分析。

学生在低年段,多多少少了解中国汉字的发展由来,但是,在汉字出现以前,人们是怎样记录事情和通信的,学生大都不知道,因此我将此作为导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在教学课文时,我让学生自己在阅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从而达到理解课文、感悟课文;最后再将《语文天地》中的实践活动与之联系(形成一节求知与口语交际、动手绘画相结合),让孩子们在学到知识的同时,其他各方面的能力也得到了训练。

〖教学目标〗1.学习课文,知道人类有哪些不用文字的记事和通讯方法。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学生自主识字,学认生字10个。

〖教学过程〗(一)谈话激趣,揭示课题师:同学们,看,老师给大家带来得是什么?(出示“书”“信”)生:一本书和一封信。

板书:书和信师;这里面都写满了什么?(字、汉字、文字)板书:文字师:我们上学期学过一篇课文说:汉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

可是在汉字还没出现的时候,人们是怎么传递信息的?(学生思考、讨论)生:那时候的人们是不交往的。

生:他们可以用语言交流。

生:他们可以送东西。

……师:你们知道那时候人们也有自己的书信,却是不用文字的书和信,你们信吗?(学生半信半疑)不信我们一起乘坐时光隧道去看看。

红笔板书课题:不用[评析:创设认知中新旧知识之间的矛盾冲突,抓住学生好奇心理,形成学生渴望学习的心态,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二)初读课文,自主识字1.学生自由轻声朗读课文,画出自己不认识的字。

2.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识字,。

3.小组合作学习生词、生字,教师巡视,学生交流识字方法。

4.检查学生掌握情况。

学生分组接读课文,要求读得正确、流利,标出段序(5段)集体评价。

[评析:在学生已有识字能力和识字方法基础上,在整个识字教学中,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听、说、读、写、看,注重学生个性的发展,每个孩子的体验和认知水平不同,记忆生字的方法自然也不同,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恰当的方法进行识记,让学生自己悟出汉字的特点,编口诀记忆生字,互相教授,激发学生的兴趣。

不用文字的书和信

不用文字的书和信

不用文字的书和信〖设计思路〗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学会独立识字,在学生自学生字的基础上,教师再进行重难点字的分析。

学生在低年段,多多少少了解中国汉字的发展由来,但是,在汉字出现以前,人们是怎样记录事情和通信的,学生大都不知道,因此我将此作为导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在教学课文时,我让学生自己在阅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从而达到理解课文、感悟课文;最后再将《语文天地》中的实践活动与之联系,让孩子们在学到知识的同时,其他各方面的能力也得到了训练。

〖教学目标〗学习课文,知道人类有哪些不用文字的记事和通讯方法。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学生自主识字,学认生字10个。

〖教学过程〗谈话激趣,揭示课题师:同学们,看,老师给大家带来得是什么?生:一本书和一封信。

板书:书和信师;这里面都写满了什么?板书:文字师:我们上学期学过一篇课文说:汉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

可是在汉字还没出现的时候,人们是怎么传递信息的?生:那时候的人们是不交往的。

生:他们可以用语言交流。

生:他们可以送东西。

……师:你们知道那时候人们也有自己的书信,却是,你们信吗?不信我们一起乘坐时光隧道去看看。

红笔板书课题:不用[评析:创设认知中新旧知识之间的矛盾冲突,抓住学生好奇心理,形成学生渴望学习的心态,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初读课文,自主识字学生自由轻声朗读课文,画出自己不认识的字。

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识字,。

小组合作学习生词、生字,教师巡视,学生交流识字方法。

检查学生掌握情况。

学生分组接读课文,要求读得正确、流利,标出段序集体评价。

[评析:在学生已有识字能力和识字方法基础上,在整个识字教学中,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听、说、读、写、看,注重学生个性的发展,每个孩子的体验和认知水平不同,记忆生字的方法自然也不同,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恰当的方法进行识记,让学生自己悟出汉字的特点,编口诀记忆生字,互相教授,激发学生的兴趣。

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而教师只是一个学习活动的点拨者、引导者。

《不用文字的书和信》教案设计

《不用文字的书和信》教案设计

《不用文字的书和信》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认识图腾的概念以及其在古代文明中的重要性。

2. 引导学生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人们如何通过非文字的方式传递信息和表达情感。

3. 培养学生对多元文化的尊重和理解,提高他们的跨文化交流能力。

4. 提高学生对历史知识的兴趣,培养他们的历史思维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图腾的概念及其在古代文明中的作用。

2. 古代文明中不用文字的书和信的形式与特点。

3. 不同文化背景下,不用文字的书和信的具体案例分析。

4.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各自对不用文字的书和信的理解和看法。

三、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讲解图腾的概念以及古代文明中不用文字的书和信的形式与特点。

2. 采用案例分析法,分析不同文化背景下,不用文字的书和信的具体案例。

3. 采用分组讨论法,让学生在小组内分享各自对不用文字的书和信的理解和看法。

四、教学步骤:1. 引入:通过展示一些古代文明的图腾图案,引导学生思考图腾的概念及其在古代文明中的作用。

2. 讲解:讲解图腾的概念以及古代文明中不用文字的书和信的形式与特点。

3. 案例分析:分析不同文化背景下,不用文字的书和信的具体案例。

4. 分组讨论:让学生在小组内分享各自对不用文字的书和信的理解和看法,并进行讨论。

五、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情况,评估他们的参与度。

2.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包括他们的思考深度和观点表达。

六、教学资源:1. 图片素材:收集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不用文字的书和信的图片素材,用于课堂教学展示和分析。

2. 参考书籍:准备相关的历史和文化书籍,用于备课和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资源。

3. 网络资源:利用互联网查找相关资料,包括学术论文、视频、博客等,以丰富教学内容和视角。

七、教学难点与解决策略:1. 难点:学生可能对古代文明中的图腾概念理解起来较为困难。

解决策略:通过展示图片和实例,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图腾的存在和意义,简化解释,用生活化的语言帮助学生理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