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文《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赏析
古诗关于离别的诗句翻译赏析

古诗关于离别的诗句翻译赏析关于离别的诗句有很多,本文收集了部分朋友离别的诗句大全,整理后列表如下:《送元二使安西》作者为唐朝文学家王维。
其古诗全文如下: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翻译】清晨的微雨湿润了渭城地面的灰尘,盖有青瓦的旅舍映衬柳树的枝叶显得格外新鲜。
我真诚地劝你再干一杯,西出阳关后就再也没有原来知心的朋友。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是唐代文学家李白所著。
其全文古诗如下: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翻译】老朋友向我频频挥手,告别了黄鹤楼,在这柳絮如烟、繁花似锦的阳春三月去扬州远游。
友人的孤船帆影渐渐地远去,消失在碧空的尽头,只看见长江浩浩荡荡地向着天边奔流。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作者为唐朝文学家王勃。
其全文古诗如下: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翻译】雄伟长安城由三秦之地拱卫,透过那风云烟雾遥望着五津。
和你离别心中怀着无限情意,因为我们同是在宦海中浮沉。
只要在世上还有你这个知己,纵使远在天涯也如近在比邻。
绝不要在岔路口上分手之时,像青年男女那样悲伤泪湿佩巾。
《别董大》作者是唐代文学家高适。
其全文古诗如下:千里黄云白日昏,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翻译】满天黄云,太阳被笼罩得昏昏沉沉,北风吹来,大雁在纷飞的雪花中向南飞去。
不必担忧您前去的路途没有知己,(凭着你的琴声、你的音乐修养)普天之下谁会不敬重你呢。
《离思》作者为唐朝文学家元稹。
其古诗全文如下: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
【翻译】曾经观看过茫茫的大海,对那小小的细流,是不会看在眼里的。
除了巫山上的彩云,其他所有的云彩,都不足观。
我即使走到盛开的花丛里,也毫不留心地过去,懒得回头观看。
只希望余生能以修道来缓解对你的思念。
《芙蓉楼送辛渐》作者为唐朝文学家王昌龄。
古诗渭城曲·渭城朝雨浥轻尘翻译赏析

古诗渭城曲·渭城朝雨浥轻尘翻译赏析《渭城曲·渭城朝雨浥轻尘》出自唐诗三百首全集,其作者为唐朝文学家王维。
其古诗全文如下: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前言】《渭城曲》原是唐代诗人王维在送别友人去边疆时写下的一首七言绝句,它描写的是一种最有普遍性的离别,没有特殊的背景,而自有深挚的惜别之情,这就使它适合于绝大多数离筵别席演唱,成为最流行、传唱最久的古曲。
现代艺人童丽有一张同名音乐专辑《渭城曲》,收录了13首现代歌曲,以古典曲风演绎了诗歌中所描绘的惜别之情。
【注释】(1)渭城曲:另题作《送元二使安西》,或名《阳关曲》或《阳关三叠》。
(2)渭城:在今陕西省西安市西北,即秦代咸阳古城。
浥:润湿。
(3)客舍:旅馆。
柳色:柳树象征离别。
(4)阳关:在今甘肃省敦煌西南,为自古赴西北边疆的要道。
(5)故人:老朋友【翻译】渭城早晨一场春雨沾湿了轻尘,客舍周围青青的柳树格外清新。
老朋友请你再干一杯饯别酒吧,出了阳关西路再也没有老友人。
【赏析】白居易《对酒五首》之一有“相逢且莫推辞醉,听唱《阳关》第四声”的句子,且注明“第四声即‘劝君更尽一杯酒’”。
王维的这首诗之所以另有一题为《阳关三叠》,是因为咏唱时,首句不叠,其他三句都再唱。
然而,有人认为仅有末句重叠三唱。
按白居易所说的“第四声”,则应是首句不叠,其他三句重叠。
不然“劝君”一句不可能为“第四声”。
由于这首诗语言朴实,形象生动,道出了人人共有的依依惜别之情,在唐代便被谱成了《阳关三叠》,后来又被编入乐府,成为饯别的名曲,历代广为流传。
[3] 安西,是唐代中央政府为统orG辖西域地区而设的安西都护府的简称,治所在龟兹城(今新疆库车)。
这位姓元的友人是奉朝廷的使命前往安西的。
唐代从长安往西去的,多在渭城送别。
渭城在长安西北,渭水北岸。
前两句写送别的时间,地点,环境气氛,为送别创造了一个愁郁的氛围。
清晨,渭城客舍,自东向西一直延伸、不见尽头的驿道,客舍周围、驿道两旁的柳树。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赏析及内容讲解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赏析及内容讲解《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是唐代大诗人李白创作的一首送别诗。
全诗寓离情于写景之中,以绚丽斑驳的烟花春色和浩瀚无边的长江为背景,极尽渲染之能事,绘出了一幅意境开阔、情丝不绝、色彩明快、风流倜傥的诗人送别画。
山草香整理了10篇《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赏析及内容讲解,希望您在阅读之后,能够更好的写作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教材简析:本课编排的三首古诗《送元二使安西》《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赋得古原草送别》分别是唐代诗人王维、李白、白居易的著名诗作。
三首诗都是描写送别朋友时,与朋友依依惜别的情景,表达了对朋友的浓浓深情。
教学目标:1.学会“浥”一个会认字和“孟、陵、鹤”三个会写字。
2.结合注释读懂诗句的意思,并能试着背下来。
3.想象诗句描绘的画面,体会诗人与朋友相送时的思想感情。
4.朗读并背诵课文,默写课文。
教学重点:结合注释读懂诗句的意思。
教学难点: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课时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学会“浥”一个会认字和“孟、陵、鹤”三个会写字。
2.借助注释,理解每一首古诗的意思。
3.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
教具准备1.生字新词卡片。
2.查阅资料,了解古诗创作的背景。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1.导语:人问处处有真情。
亲情是伟大的,友情是珍贵的,爱情是甜蜜的,而陌生人间的情感则是崇高的。
这些情给人温暖、给人力量,给人醉心的感动。
这些情为我们演绎着人世间的真、善、美。
2.揭题: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三首古诗,去用心体会诗中所蕴含的美好情感。
3.教师板书课题:古诗三首。
二、正确读诗,整体感知1.学生自由朗读三首古诗,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逐首指名朗读,集体评议,纠错正音。
3.结合朗读评议,学习诗中的生字新词。
⑴认识生字,并理解意思。
浥:湿。
萋萋:草木茂盛的样子。
⑵识记字形,正确书写。
孟,盂陵,凌鹤,鹳4.正确、流利地朗读三首古诗,读好停顿,读出诗的节奏与韵律。
部编版小学语文古诗文《送元二使安西》原文+注释+翻译+赏析+试题

送元二使安西体裁:诗题文: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作者:名字:王维年代:唐代描述:王维(701年-761年,一说699年—761年),字摩诘,汉族,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人,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诗人,有“诗佛”之称。
苏轼评价其:“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开元九年(721年)中进士,任太乐丞。
王维是盛唐诗人的代表,今存诗400余首,重要诗作有《相思》《山居秋暝》等。
王维精通佛学,受禅宗影响很大。
佛教有一部《维摩诘经》,是王维名和字的由来。
王维诗书画都很有名,非常多才多艺,音乐也很精通。
与孟浩然合称“王孟”。
翻译:原文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译文:清晨的微雨湿润了渭城地面的灰尘,馆驿青堂瓦舍柳树的枝叶翠嫩一新。
原文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译文:真诚地奉劝我的朋友再干一杯美酒,向西出了阳关就难以遇到故旧亲人。
赏析:赏析一:创作背景此诗是王维送朋友去西北边疆时作的诗,诗题又名“赠别”,后有乐人谱曲,名为“阳关三叠”,又名“渭城曲”。
它大约作于安史之乱前。
安西,是唐中央政府为统辖西域地区而设的安西都护府的简称,治所在龟兹城(今新疆库车)。
这位姓元的友人是奉朝廷的使命前往安西的。
唐代从长安往西去的,多在渭城送别。
渭城即秦都咸阳故城,在长安西北,渭水北岸。
赏析二:思想内容通过写细雨中设宴为朋友饯行时劝酒的情景,含蓄地表达了诗人对朋友的恋恋不舍之情。
赏析三:艺术特色“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晨,渭城客舍,自东向西一直延伸、不见尽头的驿道,客舍周围、驿道两旁的柳树。
这一切,都是极平常的眼前景,读来却风光如画,抒情气氛浓郁。
“朝雨”指早晨的雨下得不长,刚刚润湿尘土就停了。
从长安西去的大道上,平日车马交驰,而送别的时候,朝雨乍停,天气清朗,道路显得洁净、清爽。
“浥轻尘”的“浥”字是湿润的意思,把雨澄尘而不湿路写的恰到好处。
客舍,原本是羁旅者的伴侣;杨柳,更是离别的象征。
渭城曲原文及翻译

渭城曲原文及翻译
原文: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翻译:
渭城早晨一场春雨沾湿了轻尘,
客舍周围青青的柳树格外清新。
老朋友请你再干一杯饯别酒吧,
出了阳关西路再也没有老友人。
赏析:
这是一首送别的名曲。
一题作《送元二使安西》。
赴安西必经阳关,即今甘肃敦煌。
的首二句点明送别的时令、地点、景物;三、四句写惜别。
前两句为送别创造一个愁郁的环境气氛,后两句再写频频劝酒,依依离情。
此诗后来被编入乐府,广为传诵,成为饯别的名曲。
或名《阳关曲》,或名《阳关三叠》。
白居易《对酒五首》之一有:“相逢且莫推辞醉,听唱《阳关》第四声”句,且注明“第四声即‘劝君更尽一杯酒’。
”
所谓《阳关三叠》,是因为咏唱时,首句不叠,其他三句都再唱。
然而,有人认为仅有末句重叠三唱。
按白乐天所说的“第四声”,则应是首句不叠,其他三句重叠。
不然“劝君”一句不可能为“第四声”。
作者简介:王维,字摩诘,号摩诘居士。
汉族,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人,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诗人,有“诗佛”之称。
苏轼评价其:“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开元九年中进士,任太乐丞。
王维是盛唐诗人的代表,重要诗作有《相思》《山居秋暝》等。
王维精通佛学,受禅宗影响很大。
佛教有一部《维摩诘经》,是王维名和字的由来。
王维诗书画都很有名,多才多艺,音乐也很精通。
与孟浩然合称“王孟”。
有关朋友主题的古诗文

有关朋友主题的古诗文:1、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出自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诗意:举杯再喝一杯酒吧,出了阳关可就再也见不到老朋友,再也不能和老朋友一起喝酒了。
表达的主题:通过摆酒践行,劝老朋友再喝一杯酒,来表达朋友之间难以割舍的情义以及与朋友依依惜别的神情,这份真挚的友情犹如陈酿的酒,醇厚醉人。
2、相逢一醉是前缘,风雨散,飘然何处。
——出自苏轼《鹊桥仙·七夕送陈令举》。
诗意:能相逢聚在一起一醉方休那是前世的缘分,等风吹雨散之后,又将天各一方不知身在何处!表达主题:豪放而又浪漫的宋代诗人苏轼,在七夕之夜正好与友人醉酒话别,看似洒脱而浪漫的别离情景,实质表达了诗人对这份真挚友谊的无比珍惜,犹如牛郎与织女,哪怕天各一方,也是前世注定的缘。
3、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出自孟浩然《过故人庄》。
诗意:老朋友已经准备好了丰盛的饭菜,诚邀我到他的田舍去作客。
表达的主题:诗人通过明快通俗的语言,表达了隐居田园恬然的生活情趣,故人相邀田舍作客,还准备了一桌丰盛的农家菜,表达了老朋友之间真挚深厚的友谊。
4、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出自李白《送孟浩然之广陵》。
诗意:老朋友的船帆慢慢远去,渐渐消失在茫茫碧波之中,只剩下一线长江,奔向漫无边际的天边。
表达的主题:浪漫主义诗人李白,站在江边送老友孟浩然,通过船帆的远去无影和浩渺的江面,表达诗人对朋友离别的不舍,独自站在江边,久久不愿离开,更是表达了诗人对这份友情的无限珍惜。
5、一生大笑能几回,斗酒相逢须醉倒。
——出自岑参《凉州馆中与诸判官夜集》。
诗意:人的一生能发自内心的开怀大笑能有几次呀,今夜一定要畅饮开怀不醉不归。
表达的主题:值此盛唐,举国上下一片盛景,诗人也正逢盛世,得以重用在赴北庭途径凉州时,很多老朋友前来迎送,夜宴间,朋友情深,开怀豪饮,一醉方休,表达了诗人对友情的豪放真挚的情感。
6、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出自高适《别董大二首》。
敬酒的古诗词

敬酒的古诗词
敬酒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种社交礼仪,以下是一些关于敬酒的古诗词:
1.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唐代诗人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
这句诗的意思是,我劝您再喝一杯酒,因为往西出了阳关就再也见不到老朋友了。
此诗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不舍和祝福,以及对其前方路途的担忧。
2.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唐代诗人李白的《将进酒》
这句诗的意思是,人生在得意之时,就应该尽情享受欢乐,不要让金杯空对皎洁的明月。
此诗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的豁达和豪迈,以及对饮酒作乐的推崇。
3.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唐代诗人李白的《月下独酌四首·其一》
这句诗的意思是,花丛中摆下一壶好酒,独自酌饮,无亲人朋友作伴。
我举杯邀请明月来共饮,月下人影、酒中人影与自己正好三人。
此诗表达了诗人在月夜花下独酌,无人亲近的冷落情景,也表现了他的孤独和苦闷。
这些古诗词都表达了诗人在敬酒时的情感和心情,有的是对友人的祝福和不舍,有的是对人生的豁达和豪迈,有的则是对孤独和苦闷的抒发。
这些诗词不仅具有文学价值,也反映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对饮酒和社交礼仪的重视。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的意思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的意思“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出自唐朝诗人王维的古诗作品《送元二使安西》的第一二句,其全文如下: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注释】1、使:到某地;出使2、安西:指唐代为统辖西域地区而设的安西都护府的简称,在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库车县附近3、渭城:故址秦时咸阳城,汉代改称渭城(《汉书·地理志》),位于渭水北岸,唐时属京兆府咸阳县辖区,陕西咸阳县东4、浥:(yì):湿润,沾湿5、客舍:旅店,本是羁旅者的伴侣;杨柳更是离别的象征6、柳色:即指初春嫩柳的颜色【翻译】清晨的微雨湿润了渭城地面的灰尘,盖有青瓦的旅舍映衬柳树的枝叶显得格外新鲜。
我真诚地劝你再干一杯,西出阳关后就再也没有原来知心的朋友。
【赏析】《送元二使安西》此诗是王维送朋友去西北边疆时作的诗,诗题又名“赠别”,后有乐人谱曲,名为“阳关三叠”,又名“渭城曲”。
它大约作于安史之乱前。
安西,是唐中央政府为统辖西域地区而设的安西都护府的简称,治所在龟兹城(今新疆库车)。
这位姓元的友人是奉朝廷的使命前往安西的。
唐代从长安往西去的,多在渭城送别。
渭城即秦都咸阳故城,在长安西北,渭水北岸。
此诗以“渭城曲”为题载于《全唐诗》卷一百二十八。
下面是唐代文学研究会常务理事、李商隐研究会会长刘学锴先生对此诗的赏析。
此诗前两句写送别的时间,地点,环境气氛。
清晨,渭城客舍,自东向西一直延伸、不见尽头的驿道,客舍周围、驿道两旁的柳树。
这一切,都仿佛是极平常的眼前景,读来却风光如画,抒情气氛浓郁。
“朝雨”在这里扮演了一个重要的角色。
早晨的雨下得不长,刚刚润湿尘土就停了。
从长安西去的大道上,平日车马交驰,尘上飞扬,朝雨乍停,天气晴朗,道路显得洁净、清爽。
“浥轻尘”的“浥”字是湿润的意思,在这里用得很有分寸,显出这雨澄尘而不湿路,恰到好处,仿佛天从人愿,特意为远行的人安排一条轻尘不扬的道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诗文《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赏析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唐朝:王维出自唐代诗人王维<送元二使安西AFarewellSong>wèichéngcháoyǔyìqīngchén渭城朝雨浥轻尘,Nodustraisedonthewetwithmorningrain;kèshěqīngqīngliǔsèxīn客舍青青柳色新。
The willowsbythehotellooksofreshandgreen.quàngèngjìnyībēijiǔ劝君更尽一杯酒,I inviteyoutodrinkacupofwineagain;xīchūyángguānwúgùrén西出阳关无故人。
Westofthesunnypassnomorefriendswillbeseen.注释⑴渭城:在今陕西省西安市西北,渭水北岸。
即秦代咸阳古城。
⑵朝雨:早晨下的雨。
浥(yì):润湿。
⑶客舍:驿馆,旅馆。
柳色:柳树象征离别。
⑷更尽:再喝干,再喝完。
⑸阳关:在今甘肃省敦煌西南,为古代通西域的要道。
故人:老朋友。
翻译渭城早晨一场春雨沾湿了轻尘,客舍周围青青的柳树格外清新。
老朋友请你再干一杯饯别酒吧,出了阳关西路再也没有老友人。
赏析白居易《对酒五首》之一有“相逢且莫推辞醉,听唱《阳关》第四声”的句子,且注明“第四声即‘劝君更尽一杯酒’”。
王维的这首诗之所以另有一题为“阳关三叠”,是因为咏唱时,首句不叠,其他三句都再唱。
然而,有人认为仅有末句重叠三唱。
按白居易所说的“第四声”,则应是首句不叠,其他三句重叠。
不然“劝君”一句不可能为“第四声”。
由于这首诗语言朴实,形象生动,道出了人人共有的依依惜别之情,在唐代便被谱成了《阳关三叠》,后来又被编入乐府,成为饯别的名曲,历代广为流传。
前两句写送别的时间,地点,环境气氛,为送别创造了一个愁郁的氛围。
清晨,渭城客舍,自东向西一直延伸、不见尽头的驿道,客舍周围、驿道两旁的柳树。
这一切,都是极平常的眼前景,读来却风光如画,抒情气氛浓郁。
“朝雨”在这里扮演了一个重要的角色。
早晨的雨下得不长,刚刚润湿尘土就停了。
从长安西去的大道上,平日车马交驰,尘上飞扬,而送别的时候,朝雨乍停,天气清朗,道路显得洁净、清爽。
“浥轻尘”的“浥”字是湿润的意思,在这里用得很有分寸,显出这雨澄尘而不湿路,恰到好处,仿佛天从人愿,特意为远行的人安排一条轻尘不扬的道路。
客舍,原本是羁旅者的伴侣;杨柳,更是离别的象征。
选取这两件事物,是作者有意关合送别。
它们通常总是和羁愁别恨联结在一起,而呈现出黯然销魂的情调。
而此刻,却因一场朝雨的洒洗而别具明朗清新的风貌——“客舍青青柳色新”。
平日路尘飞扬,路旁柳色常会笼罩着灰蒙蒙的尘雾,一场朝雨,才重新洗出它那青翠的本色,所以说“新”,又因柳色之新,映照出客舍青青来。
总之,从清朗的天宇,到洁净的道路,从青青的客舍,到翠绿的杨柳,构成了一幅色调清新明朗的图景,为这场送别提供了典型的自然环境。
这是一场深情的离别,但却不是黯然销魂的离别。
相反地,倒是透露出一种轻快而富于希望的情调。
“轻尘”“青青”“新”等词语,声韵轻柔明快,加强了读者的这种感受。
绝句在篇幅上受到严格限制。
这首诗,对如何设宴饯别,宴席上如何频频举杯、殷勤话别,以及启程时如何依依不舍,登程后如何瞩目遥望,等等,一概舍去,只剪取饯行宴席即将结束时主人的劝酒辞:“再干了这一杯吧,出了阳关,可就再也见不到老朋友了。
”诗人像高明的摄影师,摄下了最富表现力的镜头。
宴席已经进行了很长一段时间,酿满别情的酒已经喝过多巡,殷勤告别的话已经重复过多次,朋友上路的时刻终于不能不到来,主客双方的惜别之情在这一瞬间都到达了顶点。
主人的这句脱口而出的劝酒辞就是此刻强烈、深挚的惜别之情的集中表现。
三四两句写惜别,是一个整体。
要深切理解这临行劝酒中蕴含的深情,就不能不涉及“西出阳关”。
处于河西走廊尽西头的阳关,和它北面的玉门关相对,从汉代以来,一直是内地出向西域的通道。
唐代国势强盛,内地与西域往来频繁,从军或出使阳关之外,在盛唐人心目中是令人向往的壮举。
但当时阳关以西还是穷荒绝域,风物与内地大不相同。
朋友“西出阳关”,虽是壮举,却又会经历万里长途的跋涉,备尝独行穷荒的艰辛寂寞。
因此,这临行之际“劝君更尽一杯酒”,就像是浸透了诗人全部丰富深挚情谊的一杯浓郁的感情琼浆。
这里面,不仅有依依惜别的情谊,而且包含着对远行者处境、心情的深情关心,包含着前路珍重的殷勤祝愿。
对于送行者来说,劝对方“更尽一杯酒”,不只是让朋友多带走他的一分情谊,而且有意无意地延宕分手的时间,好让对方再多留一刻。
“西出阳关无故人”之感,不仅仅只是属于行者的。
临别依依,要说的话很多,但千头万绪,一时不知从何说起。
这种场合,往往会出现无言相对的沉默,“劝君更尽一杯酒”,就是不自觉地打破这种沉默的方式,也是表达此刻丰富复杂感情的方式。
诗人没有说出的比已经说出的要丰富得多。
总之,三四两句所剪取的虽然只是一刹那的情景,却是蕴含极其丰富的一刹那。
这首诗所描写的是一种最有普遍性的离别。
它没有特殊的背景,而自有深挚的惜别之情,这就使它适合于绝大多数离筵别席演唱,后来编入乐府,成为最流行、传唱最久的歌曲。
宋代刘辰翁《王孟诗评》:更万首绝句,亦无复近,古今第一矣。
顾云:后人所谓《阳关三叠》,名下不虚。
元代释圆至《笺注唐贤绝句三体诗法》:首句藏行尘,次句藏折柳。
两面皆画出,妙不露骨。
从休文“莫言一杯酒,明日难重持”变来。
明代李东阳《麓堂诗话》:作诗不可以意徇辞,而须以辞达意。
辞能达意,可歌可咏,则可以传。
王摩诘“阳关无故人”之句,盛唐以前所未道。
此辞一出,一时传诵不足,至为三叠歌之。
后之咏别者,千言万语。
殆不能出其意之外。
必如是,方可谓之达耳。
明代桂天祥《批点唐诗正声》:《阳关三叠》,唐人以为送行之曲,虽歌调已亡,而音节自尔悲畅。
明代敖英《唐诗绝句类选》:唐人别诗,此为绝唱。
明代胡应麟《诗薮》:“数声风笛离亭晚,君向潇湘我向秦”、“日暮酒醒人已远,满天风雨下西楼”,岂不一唱三叹,而气韵衰飒殊甚。
“渭城朝雨”自是口语,而千载如新。
此论盛唐、晚唐三昧。
明代高棅《唐诗正声》:吴逸一曰:语由信笔,千古擅长,既谢光芒,兼空追琢,太白、少伯,何遽胜之!明代陆时雍《唐诗镜》:语老情深,遂为千古绝调。
明代唐汝询《唐诗解》:唐人饯别之诗以亿计,独《阳关》擅名,非为其真切有情乎?凿混沌者皆下风也。
明代周珽《唐诗选脉会通评林》:谢枋得曰:意味悠长。
唐汝洵曰:信手拈出,乃为送别绝唱。
作意者正不能佳。
蒋一梅曰:片言之悲,令人魂断。
明末清初邢昉《唐风定》:风韵超凡,声情刺骨,自尔百代如新,更无继者。
明末清初黄生《唐诗摘钞》:先点别景,次写别情,唐人绝句多如此,毕竟以此首为第一,惟其气度从容,风味隽永,诸作无出其右故也。
失粘须将一二倒过,然毕竟移动不得,由作者一时天机凑泊,宁可失粘而语势不可倒转。
此古人神境,未易到也。
清代钱良择《唐音审体》:刘梦得诗云“更与殷勤唱渭城”,白居易诗云“听唱阳关第四声”,皆谓此曲也,相传其调最高,倚歌者笛为之裂。
清代焦袁熹《此木轩论诗汇编》:古今绝调。
“渭城朝雨浥轻尘”下面决不是遇着个高僧,遇着个处士,此钩魂摄魄之说。
第三、第四句不可连读。
落句冷水一涕,却只是冲口道出,不费寻思。
清代吴瑞荣《唐诗笺要》:不作深语,声情沁骨。
清代徐增《而庵说唐诗》:人皆知此诗后二句妙,而不知亏煞前二句提顿得好。
此诗之妙只是一个真,真则能动人。
后维偶于路旁,闻人唱诗,为之落泪。
清代吴煊《唐贤三昧集笺注》:惜别意悠长不露。
《阳关三叠》艳称今古,音节最高者。
按“三叠”为度曲者叠第三句也。
相传倚笛亦为之裂。
清代沈德潜《唐诗别裁》:阳关在中国外,安西更在阳关外。
言阳关已无故人矣,况安西乎?此意须微参。
清代宋顾乐《唐人万首绝句选评》:送别诗要情味俱深,意境两尽,如此篇真绝作也。
清代赵翼《瓯北诗话》:人人意中所有,却未有人道过,一经说出,便人人如其意之所欲出,而易于流播,遂足传当时而名后世。
如李太白“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王摩诘“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至今犹脍炙人口,皆是先得人心之所同然也。
清代刘宏煦《唐诗真趣编》:只体贴友心,而伤别之情不言自喻。
用笔曲折。
刘仲肩曰:是故人亲厚话。
此诗是王维送朋友去西北边疆时作的诗,后有乐人谱曲,名为“阳关三叠”。
诗题又名“送元二使安西”。
安西,是唐中央政府为统辖西域地区而设的安西都护府的简称,治所在龟兹城(今新疆库车)。
元二奉朝廷之命出使安西都护府,王维到渭城为之饯行,因作这首七绝。
王维王维(701年-761年,一说699年—761年),字摩诘,汉族,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人,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诗人,有“诗佛”之称。
苏轼评价其:“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开元九年(721年)中进士,任太乐丞。
王维是盛唐诗人的代表,今存诗400余首,重要诗作有《相思》《山居秋暝》等。
王维精通佛学,受禅宗影响很大。
佛教有一部《维摩诘经》,是王维名和字的由来。
王维诗书画都很有名,非常多才多艺,音乐也很精通。
与孟浩然合称“王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