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桓公称霸提出的口号是什么
齐桓公称霸的故事简介

齐桓公称霸的故事简介全国1卷高考作文题:齐桓公、管仲、鲍叔三个人物。
春秋战国时期,管仲用兵追击小白,用剑术,请考生挑出其中一个人物,写出自己的感受。
下面小编给大家准备了齐桓公称霸的故事材料,希望对大家的写作有帮助。
齐桓公简介齐桓公(-前643年10月7日),姜姓,年氏,名“小白”,春秋五霸之首,先秦五霸之一,公元前685-前643年在位,春秋时齐国第十五位国君。
齐桓公是姜太公吕尚的第十二代孙,齐僖公的第三子、齐襄公之幼弟,其母为卫国人。
在齐僖公长子齐襄公和僖公侄子公孙无知相继死于齐国内乱后,公子小白与公子纠争位成功,即国君位。
齐桓公任管仲为相,推行改革,实行军政合一、兵民合一的制度,齐国逐渐强盛。
桓公于前681年在北杏同宋、陈、蔡、邾四国诸侯会见,是为了平定宋国的动乱。
后宋国违背盟约,齐桓公以周天子的名义,率几国诸侯伐宋,迫使宋国求和,此即为“九合诸侯”的第一次。
前679年,诸侯与齐桓公在鄄(juàn)地盟会,齐桓公从此成为天下诸侯的霸主。
另外,齐桓公还灭了谭、遂、鄣等小国。
当时中原华夏诸侯苦于戎狄等游牧部落的攻击,于是齐桓公打出“尊王攘夷”的旗号,九合诸侯,北击山戎,南伐楚国,成为中原第一个霸主,受到周天子赏赐。
齐桓公晚年昏庸,管仲去世后,任用易牙、竖刁等小人,最终病死齐桓公称霸的故事【1】齐桓公是春秋战国时期有名的国君,他的崛起称霸也是中国历史上经典的一幕,受到了后来无数能臣的赞叹。
齐桓公的奋斗让齐国从混乱的内斗之中崛起,成为了当时最强大的国家,他自己也被称为春秋五霸之首。
早在齐桓公还没有上位的时候,他的父亲齐襄公在位的时候,齐国内政混乱,齐桓公的师傅感觉到当时齐国可能会发生大乱,就带着他先逃到了一个小国里。
后来齐襄公被杀,齐国陷入到混乱之中,齐桓公受到了别人的邀请回国,他的哥哥同时也回到了国内,当时他哥哥公子纠让管仲带人堵截齐桓公,管仲一箭射去,齐桓公假装出事身亡,于是公子纠就放心了,慢慢回去。
曹操《短歌行其二》赏析

曹操《短歌行其二》赏析曹操《短歌行其二》赏析引导语:《短歌行其二》中,曹操使用了西伯侯、齐桓公与晋文公三个例子来表达自己的心声,表明自己尊崇汉献帝、服从汉献帝、奉事汉献帝的态度。
短歌行其二曹操周西伯昌,怀此圣德。
三分天下,而有其二。
修奉贡献,臣节不隆。
崇侯谗之,是以拘系。
后见赦原,赐之斧钺,得使专征。
为仲尼所称,达及德行。
犹奉事殷,论叙其美。
齐桓之功,为霸之道。
九合诸侯,一匡天下。
一匡天下,不以兵车。
正而不谲,其德传称。
孔子所叹,并称夷吾,民受其恩。
赐与庙胙,命无下拜。
小白不敢尔,天威在颜咫尺。
晋文亦霸,躬奉天王。
受赐圭瓒,秬鬯(chang)彤弓。
卢弓矢千,虎贲三百人。
威服诸侯,师之所尊。
八方闻之,名亚齐桓。
河阳之会,诈称周王,是其名纷葩。
“周西伯昌,怀此圣德”总揽全诗,为整首诗定下基调,这首诗赞美圣德。
“周”指周朝。
“西伯”是爵位名,也是称号。
“昌”指姬昌,姬昌被封为西伯侯,后被追封为文王。
“圣德”是指至高无上的道德。
“怀此圣德”是说西伯侯姬昌具有至高无上的道德。
《诗经》中有多处赞扬姬昌的圣德,比如“文王在上,於昭于天”“亹亹文王,令闻不已”“穆穆文王,於缉熙敬止”等等。
这联诗是说,周朝的文王姬昌被商纣王封为西伯侯,具有至高无上的道德。
“三分天下,而有其二”借用孔子的话来强调西伯侯姬昌势力之强大。
《论语·泰伯》有言:“三分天下有其二,以服事殷。
周之德,其可谓至德也已矣。
”意思是说,商纣之时,殷商之地共分为九州,姬昌已将六州纳于自己的管辖之下,服从殷商政权的行政命令,按时向商人进贡,周人的德行真是至高无上的道德水准啊。
“三分天下,而有其二”与当时三分天下曹操有二的形势很吻合,曹操借用这句话的言外之意在于,之所以尚能保持刘汉统绪,是他在不遗余力而努力维护的结果。
“修奉贡献,臣节不隆”讲西伯侯姬昌的实际表现。
“奉”指贡品。
“贡献”就是进贡的意思。
“臣节”就是臣子的节操。
这里的“隆”通“降”,是下、落之意,可以引申为减少、降低之意。
历史趣谈:齐桓公号令群雄称霸天下多亏奇人管仲的辅佐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齐桓公号令群雄称霸天下多亏奇人管仲的辅佐导语:拥有强大力量和先进制度的齐国,争霸之路却并不顺利,原因是当时的中原局面,怎一个乱字了得。
各诸侯间相互攻伐不说,北方蛮族也不断进犯,拥有强大力量和先进制度的齐国,争霸之路却并不顺利,原因是当时的中原局面,怎一个乱字了得。
各诸侯间相互攻伐不说,北方蛮族也不断进犯,内战外战打得乱七八糟。
做诸侯的,今天还是大国,明天说不定就国破家亡。
你说“尊王攘夷”,谁听你的?不过齐桓公确实不是一般人,以往诸如郑庄公那样的“小霸”,虽然也搞分化瓦解拉拢这一套,但基本是不服就打,连周天子也照揍。
齐桓公认为,这样是不对的,暴力并不能解决一切问题,周天子这面大旗,虽然内里破败不堪,但还是可以拉来做虎皮的,所以要称霸,既要软硬兼施,又要拉大旗做虎皮。
齐桓公首先抓住的机会是宋国内乱。
在春秋早期,宋国也曾经是一个大国,但自从被郑庄公狠狠修理后,宋国的国力就每况愈下,内乱不断。
公元前681年,宋国发生内乱,国君被杀,其子御说即位,但地位不稳。
这事本来和齐桓公八竿子打不着,但齐桓公却利用了这不是机会的机会,他先派人朝见周天子,请求承认宋国新国君的合法身份。
这一朝见非同了得,多年不被人待见的周天子当即感动得热泪盈眶,立即授权齐桓公代表周王室来办理此事。
公元前681年三月初一,齐桓公会合宋、鲁、陈、蔡、卫、郑、曹在北杏会盟,宣布宋国国君的合法地位,并以诸侯头领的身份订立盟约。
北杏会盟,也就成了齐桓公称霸道路的第一步。
但这第一步却摔了个大跟头。
诸侯们不是傻瓜,齐桓公这套把戏瞒不过大家的法眼,什么会盟诸侯,什么代表周天子,我傻乎乎去了,以后就要听你吩咐,生活常识分享。
初一历史春秋五霸与战国七雄试题答案及解析

初一历史春秋五霸与战国七雄试题答案及解析1.春秋时第一位霸主是齐桓公,他曾任用管仲为相。
证据:。
途径:。
【答案】《论语》记载: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
文字记载(书籍)【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齐桓公称霸史实的识记。
依据教材内容:“子曰:‘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赐。
’——《论语》”可知,《论语》中的有关记载,春秋时第一位霸主是齐桓公,他曾任用管仲为相。
【考点】齐桓公称霸点评:本题难度较小,主要考查学生对齐桓公称霸史实的识记。
对于这一内容,还可以考查齐桓公称霸的原因、影响。
2.搜集自己家乡或居住地的历史名胜古迹的有关资料,设计出“XX地名胜古迹一日游”的线路,利用节假日去旅游,感受历史的无穷魅力。
【答案】完全开放题。
内容自定。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家乡历史名胜古迹的了解。
依据教材内容及所学知识,结合自己家乡或居住地的历史名胜古迹的有关资料,不难设计出“XX地名胜古迹一日游”的线路,利用节假日去旅游,感受历史的无穷魅力。
【考点】历史名胜古迹点评:本题难度较小,主要考查学生对家乡历史名胜古迹的了解3.齐桓公称霸的有利条件有( )①齐国是东方大国,拥有山海渔盐之利②齐桓公任用管仲为相,改革内政③打着“尊王攘夷”的口号,壮大自己的势力A.①②B.①②③C.②③D.①③【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齐桓公称霸史实的识记。
依据北师大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第7课春秋五霸与战国七雄,第一子目齐桓公称霸中的内容:“齐国是比较大的诸侯国,齐桓公当政以后,任用管仲为相,注重发展经济,改革内政,齐国很快富强起来。
”“齐桓公稳定内政以后,提出‘尊王攘夷’的口号,积极开展对外活动。
”可知,①②③都是齐桓公称霸的有利条件,故选B。
【考点】齐桓公称霸点评:本题难度中等,主要考查学生对齐桓公称霸史实的识记。
对于这一内容,还可以考查齐桓公称霸的原因、影响。
4.春秋时期争霸中原地区的是( )A.宋、楚B.吴、越C.晋、楚D.秦、楚【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问鼎中原史实的识记。
九合诸侯匡天下,千古霸主君子德作文

九合诸侯匡天下,千古霸主君子德作文齐桓公“九合诸侯,一匡天下”为春秋五霸之首绝不是偶然的。
因为,齐桓公本身为一代明主,气度恢弘。
管仲有经天纬地之才,如果没有管仲辅佐齐桓公就不可能成就齐国的霸业,反过来说,如果没有齐桓公的开阔胸怀管仲也不可能有所作为。
再加上鲍叔的雅量大度,这三人的黄金组合最终合力完成了齐国的霸业。
这其中,管仲和鲍叔两人的作用固然重要,但最终起决定作用的人是齐桓公。
要知道,齐桓公和兄弟公子纠争夺王位的时候,管仲辅助公子纠,为了阻击齐桓公,管仲还差点要了他的命。
“一箭之仇”想必是齐桓公不时就能想起来的恶梦。
但继位以后的齐桓公在鲍叔的劝说下尽释前嫌,拜管仲为相,这得需要多大的气量啊。
齐桓公继位以后任用管仲为相的故事很值得我们去回味,“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任何时代其实都不缺少人才,最关键的问题是你有没有慧眼发现“千里马”找出来为我所用,尤其这个人才还是曾经要你命的“敌人”,但齐桓公不仅做到了,而且对管仲言听计从。
史书上说齐桓公“无小志惕,而有大虑”,就是说齐桓公不在小事上斤斤计较,大事上一点都不糊涂。
事实上,管仲差点要了他的命已经不是小事了。
齐桓公也是凡人,他也有杀了管仲报一箭之仇的想法。
但齐桓公在大是大非上能明白鲍叔荐言的良苦用心,能理解管仲在当时的情况下是各为其主,并最终能战胜自己的梦魇化敌为友为我所用。
这个道理看起来简单,但并不是每一个人都能明白,要不然也不会有“君子报仇十年不晚”的传说了。
试想一下,如果齐桓公斤斤计较,总想着报“一箭之仇”,管仲就没有了发挥才能的舞台,齐桓公就不可能在春秋乱世中成就齐国的霸业。
齐桓公如果没有非凡的气度和海纳百川的胸怀无论如何都不可能走向人生的巅峰。
在这个故事中,齐桓公赏识管仲的才能,鲍叔懂管仲,管仲遇见了人生中的明君和知己,是齐桓公的人格魅力征服了管仲,“良禽择木而栖,贤臣择主而事”,君臣相辅相成最终成就了霸业。
可以说,管仲非常幸运的遇见了胸怀大志的齐桓公。
齐桓公的历史典故

齐桓公的历史典故齐桓公是春秋时期第一位称霸的君主,还是历史上第一个代替周天子充当盟主的诸侯。
下面是店铺搜集整理的齐桓公的历史典故,希望对你有帮助。
齐桓公的历史典故据说当时齐桓公为了建立霸业就提出了“尊王攘夷”的口号,一方面保持对于周王室的敬重,一方面互相扶持对抗外族,而就在齐桓公提出这一口号不久,远在北方的山戎就跳出来攻打燕国,当时山戎部落活跃在周朝北方,而燕国就深受其害。
在收到燕国的支援请求之后,齐桓公就领兵帮助燕国(话说当时虽然诸国之间内斗不休,但是碰上外族入侵的时候倒是少有拖后腿的。
)齐军的强大远不是山戎可以抵挡的,一路打过去很快就击败了山戎部队,甚至还反攻,灭掉了山戎中的令支国,之后一路进发打倒了孤竹国,但是因为地形复杂,有很多山丘,所以齐桓王等人在一个山谷之中迷路了,连着几队斥候出去都没有什么成果,军队的补给出了巨大的问题,如果再找不到出路可能会死在这里。
就在这个时候管仲苦思冥想,对齐桓公说:“这儿的老马肯定认识路,我们让老马来带路肯定能出去。
”果不其然,在几匹老马的带领下,齐军很快就出去了,找到了孤竹国,消灭了孤竹国,从此以后老马识途的故事也就流传了开来。
齐桓公逐白鹿的典故齐桓公也就像是主角一样,经常在外面碰上老人家,比如他追一只鹿遇到一个“愚公”的老人指点了他应该整顿吏治,这次出去又是追一只鹿,又碰着了一个老人。
话说这一天齐桓公趁着天气好出去打猎,遇上一只白鹿,就一直追着去,追到了麦丘,看到了一个满头白发的老人家,齐桓公看到老人家就问:“老人家多大了啊?”那人回答说:“83了。
”在那个时代83岁很长寿了,于是齐桓公感叹道真长寿啊。
于是就和老人家坐下来喝喝酒什么的,喝着喝着,齐桓公说:“老人家您祝福我一下吧。
”于是老人家用自己的方式祝福齐桓公,第一句是“让我的国君更加长寿,金银都不足为贵,只有百姓更加珍贵。
”齐桓公听了觉得说的很有道理就让老人话再说一句。
老人家接着说:“让我的国君能够好学且不耻下问,手下都是贤者能臣。
漫谈华夏.华夏文明的捍卫者,齐桓公(5)

漫谈华夏.华夏文明的捍卫者,齐桓公(5)文:子夏记漫说历史,闲讲创业,论大千世界春秋的主题是争霸,战国的主题是兼并既然是争霸,那就要提出一个自己的口号作为春秋时代的第一个霸主,齐桓公提出了尊王攘夷的口号齐国,东方大国,开国国君为辅佐周武王伐纣的姜太公,在经历漫长的西周以后。
齐国以大国强国的姿态,第一个走上了霸主的舞台。
齐桓公在暴揍了公子纠的金主鲁国以后,在与鲁国的会盟仪式上,被曹沫威胁,无奈当众承诺归还侵吞鲁国的土地。
他本想反悔,后来被管仲拉倒一边小声告知,这样当众反悔对于舆论不好,只得忍气吞声作罢。
可没想到,这件事传到了天下诸侯耳中,一下子成为了美谈,天下诸侯都对齐桓公守信行为交口称赞。
齐桓公一看,这没有想到,居然获得这么好的舆论效应,不好好利用一下可惜了。
就按照这样道德模范的人设来包装自己,岂不美哉?第二年机会就来了,参加过北杏之盟的宋国违背盟约,于是齐桓公有了收拾宋国的借口,当然为了名正言顺,包装自己,齐桓公还是先去请示了周天子,以天子的名义讨伐。
就像现在的美国一样,不管多不要脸,发动战争还是要找个理由借口,说别人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其实就是洗衣粉。
周天子现在也混得不咋的,时常就想恢复西周唯我独尊的状态。
一听说齐桓公来面见自己,赶紧召见,一见面齐桓公就痛斥宋国国君不尊周礼,不敬天子,随便废立国君,想来征询一下天子的意见。
反正就是,老大表个态吧,怎么收拾宋国。
周天子一见,齐候这么敬重自己,看来毕竟的姜太公后裔,就是好啊,忠于大周啊。
正好可以借助一下齐国的实力,长长天子的威风。
于是拉起齐桓公的手热情说到:好好好,宋国是要收拾一下的,我派大夫单伯带部分兵力,会同齐、陈、蔡三国合兵伐宋,盟军就由齐候一齐统率吧。
十四年春,诸侯伐宋,齐请师于周。
夏,单伯会之,取成于宋而还。
—《左传·庄公十四年》宋国这边看到齐桓公打着天子旗号带领着诸侯大军杀到宋国,直接投降,表示要归顺天子的领导。
这次的胜利让齐桓公喜出望外,看来天子的名义就是好使啊,于是在第二年在鄄地会盟,这次会议邀请了尊贵嘉宾,天子代表单伯,,卫国,郑国,宋国的国君。
初一历史必考重要知识点归纳

初一历史必考重要知识点归纳(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演讲稿、总结报告、合同协议、方案大全、工作计划、学习计划、条据书信、致辞讲话、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speech drafts, summary reports, contract agreements, project plans, work plans, study plans, letter letters, speeches, teaching materials, essays,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Want to know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different sample essays, so stay tuned!初一历史必考重要知识点归纳历史学是一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属历史学类专业,基本修业年限为四年,授予历史学学士学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齐桓公称霸提出的口号是什么
齐桓公是春秋战国时期有名的国君,是春秋五霸之首,那么齐桓公称霸提出的口号是什么?下面是本人为你收集整理的
齐桓公称霸提出的口号,希望对你有帮助!
齐桓公提出的尊王攘夷
尊王攘夷的故事首次出现在中国东周的春秋时期,而“尊王攘夷”这一词最早见于《春秋公羊传》中。
字面上的意思就是维护君王的统治,排斥外族的侵略。
而春秋时期执行这个尊王攘夷的主人公就是齐国的第一位霸主,齐恒公。
公元前655年,周惠王有过废除太子的动向,但是被齐恒公得知了。
于是齐恒公率领诸侯君主在首止同周惠王会盟,齐恒公以天下诸侯的意向,确立了周朝太子的正统地位。
第二年,考虑到当初会盟首止时,郑国不出会,齐恒公率领联军前去讨伐郑国。
后来周襄王即位,齐恒公同诸侯一同于周襄王的使者会盟,承认周襄王的王位。
公元前651年,在葵丘齐恒公和鲁国、宋国、曹国等诸侯国会盟,见证了宰孔代表周王封齐恒公为诸侯长,由此春秋出现了一霸。
齐恒公身为春秋诸侯长,有着维护华夏文明的责任。
当山戎发兵攻打燕国的时候,燕国抵挡不住,燕国国君向齐恒公求救。
于是齐恒公排兵攻打山戎,一直打到了孤竹,将山戎逐出燕国国境。
当山戎攻占了刑国,毁掉了刑国都城后,齐恒公率军救刑国。
齐国军队又一次成功击退山戎,还帮助刑国在夷仪建立了新的都城。
另外齐恒公还率联军伐楚,逼迫楚国向中原的周王室进贡,楚国也加入了齐国的联盟中,尊齐国为诸侯长。
齐恒公的尊王攘夷一方面成功阻止了外敌对华夏文明
的侵袭,另一方面也为齐国的霸业显得更加合理合法,后世就很多诸侯王效仿齐恒公。
尊王攘夷口号什么意思
“尊王攘夷”最早出现在《春秋公羊传》当中,是源于中国春秋时期的一系列政治、军事行动,而《春秋公羊传》则是对春秋时期所发生的事进行的记载,其中就有这尊王攘夷。
尊,就是尊重,推崇。
王,就是当时的周天子,或者知他在中原的正统地位。
攘,是抵御的意思。
夷,就是当时的游牧民族等外来的侵略民族。
字面上的意思就是,尊崇和维护周王的统治地位,抵御排斥外来的侵略民族。
尊王,推崇周王的地位,维持周王室的宗法制度。
周惠王曾有废除太子的动向,被齐恒公得知后,他召集了各路诸侯在首止,同周惠王会盟,确保了太子的正统地位。
并且对不出会的郑国,有了军事上的打击,以告诫他藐视王法的行为。
公元前656年,指责楚国延期将贡品缴纳给天子,导致大典无法顺利举行,楚国也承认了错误。
攘夷,就是对长城以北的游牧民族和居在南方的楚国进行抵御,阻止他们对中原的入侵。
公元前663年,齐恒公接受了燕国国君的求救,出兵击退了燕国境内的山戎。
公元前
661年,齐恒公派兵帮助刑国赶出了山戎,并重建国都。
第二年,卫国国君被入侵的山戎杀害,齐恒公再一次出兵帮助卫国重建家园。
公元前655年,齐恒公有率领多国联军讨伐南方的楚国,楚国在重大的压力被迫同意进贡周王室,并加入以齐国为首的联盟当中。
齐恒公借助“尊王攘夷”的旗帜,不仅名正言顺当上了春秋一霸,还为华夏驱赶了饿狼一般的外来侵略者,为中华文明的延续做出极大的贡献。
齐桓公简介
齐桓公是中国春秋战国时期一个有名的君主,他最先实现了称霸,引领了春秋时期的时势变化,对于当时社会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齐桓公都是人们心中的贤人,如果要说一个国君出色贤能就经常把他比作齐桓公。
齐桓公对于齐国是至关重要的,在他之前,齐国经过齐襄公时期的动乱,国力大减,但是幸好齐国的底子还在,优势的地理位置和较大的土地让齐国有着崛起的资本。
在齐桓公上位之后,他选贤举能,任用管夷吾为相,积极改革,推行军民合一的制度,改变经济政策,使得齐国国富民强,而且根据当时中原地区受困于四方蛮夷骚扰的局面,打起了“尊王攘夷”的旗号,积极主动的帮助其他国家对抗戎狄的侵略,获得了大小诸侯的信赖。
同时齐桓公积极地和大小诸侯联合结盟,是当时最早当上盟主的诸侯,因此在声势和威望上都非常高,超过了当时南方的楚国、西方的秦国等大国,成为了中原地区当之无愧的霸主,开启了诸侯争霸的新篇章,被后世人称为“九合诸侯,一匡天下”。
但是他的晚年比较昏聩,因为被一些小人“无私”的杀子、自宫等行为感动,重用这些无能小人,最后导致了国家动乱,社会不安,等到动乱结束的时候,齐国已经不复鼎盛之势了,而他自己也饿死在了这场席卷了宫廷的动乱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