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检验诊断学专业学位

合集下载

临床医学专业学位博士培养方案

临床医学专业学位博士培养方案

临床检验诊断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依据我校《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校发【2011 】36 号)等文件精神,为保证临床检验诊断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质量,结合本专业实际,制定本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一)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拥护社会主义制度,热爱祖国,具有良好的医德医风,团结协作,身体健康,愿为我国现代化建设和临床医学事业作出贡献而奋斗。

(二)具有较严密的逻辑思维和较强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熟练地掌握临床检验诊断学科的临床技能,能独立处理本学科常见疑难问题,能对下级技师进行业务指导,达到或基本达到主管技师的临床工作水平。

(三)掌握临床检验诊断学科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临床检验专业知识。

(四)具有从事临床检验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能紧密结合临床实践,选定科研课题,实施科学研究,完成一篇具有一定临床应用价值的学位论文并通过答辩。

(五)掌握一门外国语,能熟练阅读临床检验专业外文资料,具有一定的听、说和写作能力。

二、学制和培养方式基础理论课学年。

3 临床检验诊断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学制为习时间半年,临床检验诊断学相关临床专业理论及诊疗技能训练为一年半,培养方向专门研修(含论文工作)为一年。

三、研究方向一)临床免疫学检验二)临床微生物学检验三)临床血液学检验四)临床生物化学检验社会科学部 363 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 144 外国语言学 12 3. 英语系 4. 统计学及 SPSS 软件应用 70 5 公共卫生学 系 )核心课程二 ( 课程名称学分 学时 开课单位医学检验系1.检验与临床 30 2 医学检验系 230 临床实验室管理 2. (三)专门课程课程名称学时 学分 开课单位 1.临床免疫学检验研究进展30 2 医学检验系 2.临床微生物学检验研究进展 302 医学检验系 3.临床分子生物学诊断原理与实践 302 医学检验系 4.临床血液学检验研究进展 302 医学检验系 5.临床生物化学研究进展 302 医学检验系 6.临床输血检验研究进展30 2 医学检验系 (五)临床输血检验 (六)临床分子诊断学 公共必修课: 四、课程体系设置 (一) 学分 开课单位 学时 课程名称1.自然辩证法 18 1.5 社会科学部(四)公共选修课课程名称学时学分开课单位1.科研方法公共卫生学系151图书馆2.文献检索1513.医学行为学151心理学系(五)自学参考书及有关文献:《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第三版)、《今日临床检验学》、《当代血液分析技术与临床》、《临床化学诊断方法大全》、《临床微生物手册》(美国第七版)。

医学检验技术专业的考研方向

医学检验技术专业的考研方向

医学检验技术专业的考研方向
1.临床检验诊断学(学硕):学术型临床检验诊断学(100208)是目前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学生报
名的最佳选择。

2.临床检验诊断学(专硕):基本要求就是本科医学学位,所以目前基本只有临床的学生可以
报考。

3.医学检验技术:多数高校该专业录取情况类似学术型临床检验诊断学,只是目前为数不
少的医院检验科招聘时会明确要求临床检验诊断学专业。

4.基础医学:因为基础研究的困难较高,硕士研究生阶段难以做出成果,所以该专业不论
是科研还是就业都要相对弱一些。

天津医科大学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训考核手册

天津医科大学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训考核手册

天津医科大学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训考核手册临床检验诊断学姓名:学号:专业:导师:所在医院:入学时间:天津医科大学研究生院制年月日说明1.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国务院学位办关于临床医学专业学位试点工作的有关规定,切实做好天津医科大学专业学位试点工作,提高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质量,特制定该《培训考核手册》。

2.手册供培养临床检验诊断学专业学位的硕士研究生指导教师,申请专业学位博、硕士研究生学习阅读使用。

3.手册为临床检验诊断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训内容要求指南,用于研究生临床工作量统计、科室轮转及学位申请考核。

4.导师、带教教师和研究生须认真学习、阅读、如实填写本手册,按照本手册规定内容进行临床技能科学研究能力培训和考核。

全部培训考核完成后上交学位分委员会讨论该研究生学位授予。

5.申请临床检验诊断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要求至少在五个相应学科轮转,故须另附《临床轮转科室工作量统计表》和《临床轮转科室考核表》。

6.为使研究生指导教师和申请专业学位研究生更准确把握专业学位相关政策、要求、标准,本手册将国务院学位委员会颁发三个文件附后。

7.本手册解释权为天津医科大学学位委员会办公室。

8.本手册自2011年开始使用。

目录一、研究生基本情况———————————————————————————— 1二、临床检验诊断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学位课程成绩(含CET)————2三、临床检验诊断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计划————————————3四、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临床能力培养要求与工作量统计———----------- 6五、临床能力考核与学位论文答辩申请—————————————————- 16六、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思想品德与素质考核—————————26七、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临床操作能力考核——————————27八、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论文答辩———————————————29 附: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关于临床医学专业学位文件汇编————————32 1. 关于调整医学学位类型和设置医学专业学位的几点意见———————————————32 2.临床医学专业学位试行办法———————————————————————————33 3.临床医学专业学位临床能力考核办法———————————————————————37一、研究生基本情况研究生基本情况表二、临床检验诊断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学位课程成绩(含CET)三、临床检验诊断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计划第一学年(年月至年月)四、临床检验诊断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临床能力培养要求与工作量统计科室(4-1-1)临床医院考核表(4-1-2)考核日期:年月日科室(4-2-1)临床医院考核表(4-2-2)考核日期:年月日科室(4-3-1)临床医院考核表(4-3-2)考核日期:年月日科室(4-4-1)临床医院考核表(4-4-2)考核日期:年月日科室(4-5-1)临床医院考核表(4-5-2)考核日期:年月日五、临床能力考核与学位论文答辩申请培训工作总结(5-1)论文开题报告(5-2)研究生签字年月日技能考核与学位论文答辩个人申请(5-3)六、临床检验诊断学专业学位硕士生思想品德与素质考核成绩1.优:评定等级中至少获4项优,且无不合格项。

临床检验诊断学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课程设置一览表

临床检验诊断学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课程设置一览表

临床检验诊断学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课程设置一览表临床检验诊断学是医学领域中非常重要的学科之一,它在疾病的诊断和治疗过程中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针对这一学科,各大学提供了不同的硕士学位课程设置,以满足对于高级临床检验诊断人才的需求。

下面将对临床检验诊断学的硕士课程设置进行一览。

首先,临床检验诊断学的硕士学位培养目标清晰,包括培养具备扎实的医学和临床检验诊断学基础知识,具备较强的临床检验判断和实验技能,能够独立开展临床检验工作以及具备一定的科学研究能力的专门人才。

其次,在临床检验诊断学课程设置中,重点强调了临床检验的基础和专业课程。

基础课程包括生物化学、生理学、遗传学等,这些课程为后续的专业课程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专业课程包括临床检验学、免疫学、微生物学、病理学等,这些课程对于提升临床诊断能力和科研水平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与此同时,临床检验诊断学的硕士学位课程设置还注重培养学员的实践能力。

学员需要参与实验室的工作,熟悉各种临床检验仪器的使用和临床检验流程,学习如何准确分析和解读各种检验结果。

此外,实践能力还包括学员参与真实临床病例的分析和诊断,在真实的临床环境中进行学术交流和团队合作,提升自己的沟通和协作能力。

除了基础和专业课程,学员还需要学习一些与临床检验相关的导论和前沿课程。

导论课程通过梳理学科的发展历史和理论基础,帮助学员了解临床检验学科的整体架构和发展趋势。

前沿课程则注重培养学员对新技术、新方法和新理论的敏感性和创新能力,使学员在毕业后能够跟上学科的最新发展,为临床工作提供更好的支持。

在临床检验诊断学的硕士学位课程设置中,还充分考虑了学员的个人需求和兴趣。

学员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不同的选修课程。

例如,有些学员对临床遗传学感兴趣,可以选择遗传学相关的选修课程;而有些学员对临床血液学感兴趣,可以选择血液学相关的选修课程。

这样的设置有助于培养学员专业知识的深度和广度,并满足不同学员的需求。

综上所述,临床检验诊断学的硕士学位课程设置非常丰富和完整,旨在培养具备全面能力的临床检验诊断专家。

医学博士专业学位临床能力考核方案—临床检验诊断学专业

医学博士专业学位临床能力考核方案—临床检验诊断学专业

医学博士专业学位临床能力考核方案—临床检验诊断学专业一、考核目标医学博士专业学位临床能力考核旨在对临床检验诊断学专业学生进行全面、系统的综合能力考核,包括临床实践能力、研究能力、论文撰写能力等。

通过此考核,对学生在临床检验诊断学专业的知识、技能和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行全面评价,确定是否具备颁发医学博士专业学位的资格。

二、考核内容1.临床实践能力:包括临床检验诊断相关的病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

2.研究能力:包括文献查阅、科学实验设计、数据处理和分析、研究论文撰写等。

3.学术交流能力:包括学术报告和学术交流,能够与他人交流并展示自己的研究成果和观点。

三、考核方式1.临床实践能力考核:(1)病例分析:学生选择一定数量的病例,进行病例分析和解决问题。

(2)模拟临床实验:教师模拟真实临床实验场景,学生需要进行一系列实验操作和数据处理,并解答相关问题。

2.研究能力考核:(1)论文答辩:学生撰写一篇完整的研究论文,并进行答辩。

(2)学术报告:学生根据自己的研究成果,进行学术报告,并回答评委的提问。

四、考核评价标准1.临床实践能力:评价学生对病例进行正确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在临床实验中的操作技能和数据处理能力。

2.研究能力:评价学生在科学实验设计、数据处理和分析、论文撰写等方面的能力,以及在学术报告和答辩中的表达能力和回答问题的能力。

五、考核及格要求根据考核评价标准,学生在临床实践能力和研究能力两个方面的综合成绩达到一定要求,并通过论文答辩和学术报告,经评委会评审通过,方可获得医学博士专业学位。

六、考核安排1.临床实践能力考核将在临床实验室进行,由教师组织和评估。

2.研究能力考核将在学院举行,由评委组织和评估。

3.论文答辩和学术报告将在学院举行,由评委组织和评估。

4.具体考核时间和地点将提前通知学生。

七、考核结果公布考核结束后,评委会将根据考核评价标准对学生进行评分和汇总,评分结果将在一周内公布。

学生可以通过学院的通知或网站查询自己的考核结果。

临床检验诊断学学术学位培养方案

临床检验诊断学学术学位培养方案

临床检验诊断学学术学位培养方案临床检验诊断学是临床医学的重要分支,通过对患者体液、组织及细胞等样本的实验室检查,为医生提供疾病的诊断、治疗及监测的依据。

随着医学科学的不断发展,临床检验诊断学对高素质的专业人才需求日益增长。

为了培养具备丰富临床实践经验和深厚学术理论基础的临床检验诊断学专业人才,制定下面的学术学位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本专业旨在培养具备临床检验诊断学理论和实践的扎实基础,有创新思维的高水平人才。

培养目标包括:1.具备扎实的临床检验诊断学基础知识和理论;2.掌握临床实践技能,能够熟练进行检验分析和结果判断;3.具备深入研究临床检验诊断学的能力,能够独立进行科研工作;4.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二、培养内容1.学术课程(1)临床检验学基础:包括实验室设备和技术、检验方法与原理、标本采集与处理等内容,以及临床检验结果的解读和诊断学基础知识;(2)临床病理学:包括常见疾病的病理学基础、病理学与诊断学的关系等内容;(3)实验室质量管理:包括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和运行、检验质量控制和评价等内容;(4)临床流行病学:包括疾病流行病学基本理论和方法、流行病学研究设计和实施等内容;(5)统计学基础:包括基本统计学知识、数据分析和解读等内容;(6)临床研究方法学:包括临床研究的设计和实施、数据分析和结果解读等内容。

2.实践环节(1)临床实习:学生需到临床检验科进行临床实践,参与临床样本的收集、处理和检验分析,熟悉实际工作流程;(2)科研实践:学生需独立设计并实施科研项目,掌握临床检验诊断学研究的方法和技能;三、学位论文学位论文是学术学位培养的重要环节,学生需独立完成一项临床检验诊断学相关的科研项目,并撰写学位论文。

学位论文应具备一定的学术创新性和实践应用价值。

四、学位要求1.修满规定的学分要求,并获得合格成绩;2.完成临床实习和科研实践;3.通过学术考核,包括论文答辩和学位面试;4.成绩排名在专业同学中前列;5.符合学位申请的其他规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临床检验诊断学培养方案、培养目标要求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在临床检验诊断学领域具有坚实的理论基础和系 统的专业知识,熟练的操作技能。

具有较强的临床分析和思维能力, 熟练掌握临 床检验的常规检查项目、参考值和临床意义。

熟悉各类自动化仪器的性能、使用、 维护、保养和有关的计算机知识。

能够做好实习医师的带教工作,能对下级医师 进行业务指导,达到高年住院医师的临床工作水平。

掌握一门外语,能熟练地阅 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

具备文献检索、资料收集、数据统计处理的能力,完成相 关专业综述一篇,通过学位论文答辩。

二、 学习年限三年三、 培养方式及要求(一)课程学习硕士学位研究生课程学习实行学分制,总学分要求不少于18学分。

专业课:以自学与专题讲座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参加研究生院组织的专业课 考试。

自学参考书及有关文献:《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第二版)、《今日临床检验学》、 《当代血液分析技术与临床》、《临床化学诊断方法大全》、《临床微生物手册》(美 国、第六版)。

1、学位课程政治理论课:自然辩证法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 医学英语 医学统计学 临床流行病学 专业课 40学时 2学分30学时 1.5学分90学时 4学分50学时 2学分30学时 1.5学分60学时3学分专题讲座:参加本学科专业的专题讲座,题目附后。

(6)专业基础课:至少两门,从免疫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等专业开设的研究生课程中选修。

2、非学位课程(选修课,至少选2门)医学信息检索与应用20学时1学分计算机文化基础与应用30学时1学分科研方法学20学时1学分除专业课外,均由学院在研究生入学后的第一学期,统一安排集中学习,第二学期进入临床后由各专业点组织专业课教学,以自学与专题讲座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在第二学年未结束。

(二)临床能力训练理论知识与技能要求:掌握临床检验诊断学基本理论知识,了解新进展、新知识和新技能。

(2)掌握本专业基本实验诊断、方法和技术,内科系统常见病、多发病的病因、发病机理、临床表现、实验诊断和鉴别诊断,临床教学等技能。

2、轮转安排:本阶段为二级学科基础训练,以二级学科的各专业轮转为主,兼顾相关科室。

培训方法为在检验科范围内轮转,并参加相关科室的专业查房和科巡诊。

轮转专业:临床常规检查4个月(门诊2个月,病房2个月),临床化学检验5个月,临床免疫学检验5个月,临床血液学检验6个月(包括输血1个月),临床微生物学检验5个月,急诊检验3个月。

选择参加专业查房和巡诊的科室为感染病房、消化病房、肾内病房各2个月。

必要时可结合与检验项目有关的科室参加查房。

三年共要求参加查房20次,参加科巡诊4次。

论文答辩及考核2个月。

3、轮转要求:各科室轮转时,由各轮转科室对其工作情况进行考核,并签 署意见。

临床检验诊断学各三级学科理论知识与临床技能轮转要求临床基础检验专业1、学习项目:掌握:血液标本的采集与抗凝(毛细血管、静脉采血技术、不同抗凝剂的选择) 。

手工法及自动血细胞分析仪进行血红蛋白、 白细胞、红细胞检查,各项血液 分析参数的应用及结果解释;临检血细胞分析的质控与作图。

尿液的理学、化学检查与沉渣镜检, 尿妊娠试验。

尿液24h 蛋白及糖定量,数,含铁血黄素检查。

尿液自动分析仪应用及结果解释。

大便外观描述及显微镜检查,消化道疾病的粪便特点及鉴别诊断,便潜血。

脑脊髓液外观、颜色、透明度、蛋白、糖、氯化物测定,细胞计数与分类, 不同神经系统疾病脑脊髓液的鉴别诊断。

浆膜腔积液外观、颜色、比重、蛋白检查及细胞计数与形态,渗出液与漏出 液的鉴别。

了解:尿液质控。

2 、理论知识:掌握血涂片的形态学检查,包括感染、 中毒等血象的变化;疟原虫检查。

红细胞沉降率、网织红细胞计数、嗜酸性粒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

泌尿系疾病的尿液检查特点及鉴别诊断、 乳糜尿检查,本周氏蛋白检查, Addis 计血液中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等生理及病理性变化特点;尿液中可溶性成分、可见成分的生理及病理变化特点;血液、尿液、粪便以及其他体液等常规检查项目的原理、方法、方法学评价和临床意义。

了解:自动血细胞分析仪和尿自动分析仪的设计原理、结构和使用注意事项。

3 、基本技能掌握:手指和静脉取血,721 分光光度计校准,自动血球计数仪校准、操作、保养和维护,血细胞直方图分析,自动尿液分析仪校准、结果分析、操作与保养,尿折射仪的使用。

了解:渗透压仪和尿沉渣自动分析仪的原理和使用。

临床血液学检验专业1 、学习项目:掌握:正常血细胞形态辩认及正常骨髓细胞分类计数。

常用细胞化学染色方法(过氧化物酶、特异性酯酶、非特异性酯酶、糖原、碱性磷酸酶及铁染色等)。

常见血液病的骨髓检查:各类贫血,急、慢性白血病,多发性骨髓瘤,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骨髓异常增生综合征,类白血病反应等。

溶血性贫血的诊断实验:红细胞渗透脆性、蔗糖水试验、酸溶血试验、葡萄糖6 磷酸脱氢酶活性测定、血红蛋白电泳、血红蛋白A2 测定、血红蛋白F 测定、抗人球蛋白试验等。

血液流变学检查:血液粘稠度(全血及血浆粘度)测定、体外血栓形成试验、血小板粘附测定、血小板聚集率测定。

血清冷球蛋白测定。

止血与凝血障碍性疾病及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 )的实验室检查: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原活动度(PTA)、国际标准化比值(INR )、血浆纤维蛋白原测定(FIB)、部分活化的凝血活酶时间(APTT)、血浆D-二聚体测定(D-Dimer )、纤维蛋白降解产物测定(FDP)、血浆鱼精蛋白副凝试验(三P)等。

了解:少见类型血液病(恶性组织细胞病、癌的骨髓转移、骨髓纤维化及类脂质代谢障碍性疾病等)的实验室诊断。

甲襞微循环测定。

单一凝血因子活性测定、血浆纤溶酶原、 a 2-抗凝血酶m、血小板抗体及血小板膜糖蛋白测定。

白血病免疫分型、淋巴细胞表型分析等。

2、理论知识:掌握:血细胞发育理论,血细胞形态及免疫表型的变化,各类贫血的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特点和鉴别要点,白血病的MICM 分型理论及临床应用,止血与血栓的理论,血小板功能障碍及各种凝血障碍性疾病的诊断、鉴别诊断及相应的实验室检查。

凝血仪设计原理,发色底物法与浊度法测定凝血因子的方法学特点。

了解:血液流变学的理论及检查结果分析,流式细胞仪的原理及各参数的意义。

3、基本技能掌握:骨髓涂片、各种细胞化学染色和结果分析凝血仪、血小板粘附聚集仪、血液粘度仪等的使用、维护与保养。

了解:血细胞免疫荧光染色。

白血病的流式细胞免疫表型检查;白血病染色体检查;血小板粘附聚集仪的使用、维护与保养;血液黏度仪的使用、维护与保养。

临床化学检验专业1、学习项目:掌握:各种生化标本(血、尿、脑脊髓液、体腔液)的采取,保存与处理。

各种生化试剂配制(称量、pH 校正、配制、保存)。

自动生化仪的操作。

生化质控图绘制X 、SD、CV 计算。

丙氨酸氨基转称酶(ALT )、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碱性磷酸酶(ALP)、Y-谷氨酰转移酶(GGT)、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 B (CK-MB )、乳酸脱氢酶(LDH )、a -羟基丁酸脱氢酶(a -HBDH )、淀粉酶(Amy )、酸性磷酸酶(ACP)、总蛋白(TP)、白蛋白(Alb、、总胆红素(TBil )、结合胆红素(DBil)、尿素(Urea)、尿酸(UA)、肌酐(Cr)、肌酐清除率(Ccr)、葡萄糖(Glu)、钾(K)、钠(Na)、氯(CI)、二氧化碳(C02)、钙(Ca)、镁(Mg)、磷(P)、铁(Fe)、血氨(NH3)、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 )极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VLDL-C )、血浆蛋白电泳等项目的测定原理、方法、参考值及临床意义。

了解:载脂蛋白A1 (ApoA1 )、载脂蛋白B1 (ApoB )、N-乙酰p -D葡萄糖苷酶(NAG)、微量白蛋白(mAlb )、脂蛋白(a)[LP (a)]、a 1彳微球蛋白(a -MG)、P 2-微球蛋白(p 2-MG)、乳酸(LA )、前白蛋白(AB )、糖化血清蛋白(Fruc)、糖化血红蛋白Alc(HbAlc)、p羟基丁酸(BHB、、心肌肌钙蛋白T或I (TnT或TnI)、四型胶原(W -C)、离子钙、转铁蛋白(TRF)、各类激素的测定原理、方法、参考值及临床意义。

同工酶电泳、脂蛋白电泳及高脂血症分型。

基因诊断基本原理、PCR技术。

2、理论知识:掌握:疾病状态下三大代谢的病、生理改变及其代谢物在相应疾病诊断中的意义。

水、电解质与酸碱平衡理论及失衡的判断。

肝、肾、胰腺功能检查及心肌损伤检查的实验项目及临床应用;所有生化检查项目的方法学原理、参考值、临床意义和方法学评价。

血清酶学理论,酶动力学法测定相关理论,实验设计及方法学评价。

代谢物酶法及化学法测定相关理论及实验设计,方法学评价。

参考值、医学决定水平和质量控制的理论及应用。

了解:血液气体分析与酸碱平衡紊乱的诊断;小儿及妊娠妇女的生理代谢激素改变及有关临床意义;某些疾病与遗传表型的关系及有关研究动态;激素代谢与调节及其相关疾病。

3、基本技能掌握:分析天平、pH 计、离心机的使用;自动生化仪的校准、操作、保养、检测项目校准;生化室内及室间质评方法与数据分析、问题分析和改进措施;肝功能试验、肾功能试验、心肌损伤检查、糖代谢检查、脂代谢检查、电解质测定、血清蛋白电泳操作及其结果分析。

了解:自动生化分析仪的程序设计;各种生化试剂配制(称量,pH校正,配制,保存); 脂蛋白电泳及高脂血症分型;PCR的理论及PCR仪的应用;自动电泳分析仪的应用。

临床免疫学检验专业1、学习项目:掌握:乙肝血清标志物的测定(HbsAg.HbeAg.HbeAb.HBcAb )、甲肝、丙肝、和戊肝病毒抗体测定。

免疫球蛋白测定(IgG.IgA.IgM.IgD.IgE )。

补体测定(C3.C4)、抗链球菌溶血素“ 0”(AS0)、类风湿因子(RF)、C 反应蛋白(CRP)、甲胎蛋白(AFP)、梅毒血清学检测(RPR.TPHA)。

血清肥达氏反应、外裴氏反应、冷凝集试验、嗜异性凝集试验、布氏杆菌试验、囊虫抗体E1A 法测定、抗核抗体、抗线粒体抗体检测。

弓型体抗体、风疹抗体、CMV 及EBV 抗体、单纯疱疹病毒抗体人免疫缺陷病毒抗体(抗HIV )检测。

酶标仪的使用。

速率散射比浊测定仪的使用。

了解:肿瘤标志物的检测:CA15-3,CA19-9, CA12-5,前列腺特异抗原(PSA)、癌胚抗原(CEA、、鳞状细胞癌相关抗原(SCC)。

K轻链,入轻链。

微粒子荧光底物酶免分析仪。

过敏原检测仪。

2、理论知识:掌握:抗原的特异性、抗原决定簇与抗原分类,免疫球蛋白的结构、功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