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理论》习题

合集下载

文学理论教程课后习题答案

文学理论教程课后习题答案

《文学理论教程》课后习题答案第一章文学理论的性质和形态1.试从学科归属、对象任务和学科品格三个角度,说明文学理论的性质。

研究文学及其规律的科学称为文艺学。

文学理论属于文艺学的一个重要分支。

如果说文学批评、文学史主要是研究文学中的“特殊”,即具体的作家、作品、文学现象的话,那么文学理论则是研究文学中的“一般”,即它的任务是探讨文学活动的普遍规律、概念范畴和相关的方法,形成理论系统。

文学理论与别的理论一样具有实践性和阶级性的品格。

由此可见,文学理论作为文艺学的一个分支,主要通过对文学活动的横的审视侧重研究其中带一般性、普遍性的规律,一方面它制约着文艺学其他分支的研究,另一方面它本身又有赖于具体作家、作品和文学现象的研究作为基础。

2.文学理论有哪几种基本形态?其划分的依据是什么?文学理论的基本形态可分为以下七种:文学哲学、文学社会学、文学心理学、文学符号学、文学价值学、文学信息学和文学文化学。

文学理论分为这些形态的依据是:文学作为人类的一种精神活动,是复杂的多层次的系统活动。

从文学创作到文学作品产生再到文学接受,这是一个活动过程。

按马克思的理论,文学创作是一种“艺术生产”。

这样,实际上同一个文学活动,在意向上可以理解为两个过程:文学创作——文学作品——文学接受文学生产——作品价值——文学消费这就是说,文学理论只有一个认识客体——文学活动,但同一客体可以成为多种视角所观照的多种对象,形成不同的研究形态。

第二章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与中国当代文学理论建设1.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的基石是什么?试作简要的说明。

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的内容十分丰富,概而言之,以下五个基本观念构成了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的基石。

(1)文学活动论。

马克思主义把文学艺术看成是“人的生活活动”,这种活动的基本特性是“自由自觉”。

(2)文学反映论。

把马克思和恩格斯所阐述的历史唯物主义原理(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运用于文学活动中,就形成了马克思主义的文学反映论:文学艺术是社会生活的反映,但并非刻板的反映。

文学理论教程练习题

文学理论教程练习题

《文学理论教程》练习题第一章文学理论的性质和形态一、填空1、文艺学的五个分支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学理论的任务一般规定为四个方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学的四要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在《新科学》中“发觉了真正的荷马〞。

5、孟子提出的“______________〞说,可以看作是中国古代的一种文学社会学。

二、名词解释1、文艺学2、文学理论3、文学批判4、文学史5、文艺心理学三、简答1、试从学科归属、对象任务和学科品行三个角度,说明文学理论的性质。

2、文学理论有哪几种根本形态?其划分的依据是什么?第二章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与中国当代文学理论建设一、填空1、认为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的是德国哲学家______________。

2、黑格尔将艺术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种不同的类型。

3、文学的党性原则是由______________提出的。

4、社会生活是文艺创作的唯一源泉是毛泽东在______________中提出的。

5、提出艺术“只是真正人的本质的现象或显示〞的是德国哲学家______________。

二、名词解释1、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三、简答1、试说明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的革命性转换。

2、马克思主义对文学的总的理解是怎样的?3、建设中国当代的文学理论应注意几个方面的问题?第三章文学作为活动一、填空1、提出艺术是“模仿的模仿〞的是古希腊哲学家______________。

文学理论习题集(给学生)

文学理论习题集(给学生)

《文学理论》习题集一、填空题1.《论语·雍也》:?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p62.宋文帝立?四学?:文学、儒学、玄学和史学。

P63.美国学者艾布拉姆斯提出文学的四要素说:世界、作家、作品和读者。

P114.德国文学理论家伊瑟尔将自然科学理论和文学理论称为?硬理论?和软理论。

p155.?文学性?概念来源于俄国形式主义,是其代表人物雅各布森在20世纪初提出的。

P176.文学文本由三个不同层面构成:语言、结构、文类。

p367.语言是文本的基本要素,结构是文本内各部分的关系。

p368.亚里士多德系统地提出了有机统一论,指出任何一个文学文本,无论是诗还是悲剧,都必须构成一个完整体,各部分相互关联秩序井然。

他在著作《诗学》里指出悲剧就是对一个严肃完整,并有一定长度的行动的模仿。

9.俄国形式主义者日尔蒙斯基就文本结构提出了?文本五层次说?,包括语音层、词语层、句子层、语义层和语言文化遗产层。

10.波兰美学家英加登提出了文本层次结构理论,认为文学文本包含四个层次:语音层、意义层、图式化外观层和再现对象层。

p6811.曹丕在《典论·论文》区分文章为四类:奏议、书论、铭诔、诗赋四科。

12.亚里士多德区分不同的文类为戏剧、史诗、赞美诗。

13.诗是用_韵文形式____形式来表达抒情主体强烈情感的文类,其听觉层面和视角层面的标志性特征分别是__韵律节奏____和_分行排列_____。

P92,P11314.诗的音乐性最典型地体现在_韵律____和__节奏___两个方面。

P9915.?摘下槐花/槐花在手中放出香味/香味来自大地无尽的忧伤?,海子的这首诗体现了诗歌分行的_强调____和_突出____功能。

P12016.?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其意象类型分别是是_对比型____和_关联型____。

P133—13617.?雪锹铲平了冬天的额头?,?吃麦子长大的/在月亮下端着大碗?,这两句诗采用的比喻类型分别是__隐喻___和__提喻___。

《文学理论》第1-6章课后习题简要参考答案

《文学理论》第1-6章课后习题简要参考答案

《文学理论》第1-6章课后习题简要参考答案第一章名词解释1,文艺学:(1)文艺学是一门以文学为对象,以揭示文学基本规律、介绍相关知识为目的的学科。

(2)这个学科是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后从俄文中翻译过来,实际上应为文学学,但文学学不符合汉语构词习惯,人们普遍接受文艺学这个概念;(3)国外文学理论界一般把文艺学分为三个分支:文学理论、文学批评和文学史。

近年来,童庆丙等以为以上三个分支学科尚不能构成关于文艺学的完整的知识体系,提出了文艺学有五个分支学科的观点,加入了文学理论史、文学批评史两个分支学科。

他们对文艺学知识体系的认识作了一个图解:一般↑共时←—————————————→历时↓特殊2,文学活动文学是文学理论的核心研究对象。

而“文学”是多维的,多维的文学并不是仅仅指文学作品,而是一种文学活动。

美国著名的文艺学家艾布拉姆斯在《镜与灯:浪漫主义文论及批评传统》一书中认为,文学作为一种活动,是由作品、作家、世界、读者等四个要素组成的。

文学理论研究文学,实际上,就是研究这四个要素,以及四要素之间的关系。

刘若愚后来发展了艾布拉姆斯的四要素理论。

但当代学者将四要素发展为六要素,即文学活动还应包括传播媒介和批评家两种要素。

文学活动反映了一种文学研究的发展观念,即文学研究的对象是由单个元素逐渐向整体深化,也就是从对世界、作家、作品和欣赏者的单个研究到研究由这四要素构成的创作活动系统。

这是一种发展的文学观念。

3,文学理论文学理论一词,顾名思义,是关于文学的理论,是对于文学活动中所出现的各种问题的各种阐释。

从学科归属上来看,文学理论是一门人文学科,是文艺学的一个分支,它侧重于通过横向审视,探讨研究文学的普遍或一般规律,对文艺学其它分支学科的研究起着指导作用,但文学理论的研究也必须以文艺学其它学科的研究为基础;从研究对象上看,文学理论主要研究作品、作家、世界、读者等四个要素以及四要素之间的关系等。

4,文学史文学史以文学发生、发展和演化的历史过程为研究对象,它要研究各个历史时期的作家作品以及其他文学现象的地位、作用和价值,揭示各个历史时期文学之间的沿革和更替,分析各个历史时期的文学与经济、政治、文化之间的相互联系和作用,等等,达到总结历史经验,掌握一般规律,进而为现实的文学发展提供借鉴的目的。

《文学理论教程》课后习题答案

《文学理论教程》课后习题答案

《文学理论教程》课后习题答案《文学理论教程》习题答案第一章基本概念1、文艺学:研究文学及其规律的学科。

它以文学为对象,以揭示文学基本规律,介绍相关知识为目的的学科,包括三个分支,即文学理论、文学批评和文学史。

①文学理论:以文学原理、范畴、价值判断为研究对象;②文学批评:以作家、作品、文学思想的评论为研究对象;③文学发展是史:以文学的产生、发展、衍变及创作经验为研究对象。

2、文学活动:文学活动是人的一种精神活动,是人所从事的文学创作、接受、研究等活动的总称,是人类社会所特有的现象,由作品、作家、世界、读者等要素组成,是人类的一种高级的特殊的精神活动。

3、文学理论:对文学的原理、文学的范畴和判断标准等问题的研究。

其基本内容包括:文学活动论、文学本质论、文学创造论、文学接受论和文学作品论。

了文学活动本质论。

③社会生活是一切种类的文学艺术的源泉,但社会生活本身还不是文学,社会生活的原料必须经过艺术家的艺术创造,才能变成文学文本,而研究作家如何根据生活进行艺术创造的过程和规律,就形成了文学创造论。

④作家创作出来的文学文本在阅读、研究和批评中变成了作品,文学作品是一个复杂的结构,其中题材、形象、语言、结构、风格等都是作品构成中的重要问题,而研究作品的构成因素及其相互关系,这就形成了作品构成论。

⑤文本一定要经过读者的阅读、鉴赏、批评,才能变成审美对象,才能变成有血有肉的活的生命体,读者接受的过程和规律,就形成了文学接受论。

从学科品格上看:文学理论具有实践性和自身独特的价值取向。

文学理论是对古今中外的一切文学活动实践的总结,他的出发点和基础只能是文学活动的实践。

现有文学活动的实践,然后才会有文学理论的概括。

文学理论的实践性品格,不但在于它来源于文学活动的实践,而且在于它必须经得住文学活动的实践的检验。

文学活动的价值取向应该是民主的、科学的和现代的。

民主的即以提倡广大人名的审美情趣和审美理想为依归,而不能以少数人的审美情趣和审美理想为依归;科学的即科学形态的文学理论要通过摆事实、讲道理,揭示文学活动的规律,总结出文学创作和欣赏的经验,具有深厚的学理性,不是一味迎合某种政治的需要;现代的即发展文学理论,就必须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我们的社会已经向现代化迈进,我们的文学理论也必须实现现代性的创新。

文学理论习题三答案

文学理论习题三答案

习题三:文学作为活动一、名词解释1、生活活动区别于动物的生命活动、以生产活动为基础的人类生存、繁衍和发展的活动系统的总称。

2、文学本体论本体论属于哲学术语,它是探讨一切存在,即现实对象的基本特征的学说。

该术语由德国哲学家、唯理主义者伍尔夫所创,其含义与古希腊的“形而上学”(理论哲学)相近,但不涉及精神、宇宙等范畴。

文学本体论是对文学的基本属性作出界定的学说。

它是美国新批评家兰塞姆提出的一个文学理论术语,在20世纪西方文学批评中,用以指关注形式的理论。

具体而言,这一术语意在说明文学活动的本体在于文学作品而不是外在的世界或作者,而作为本体的作品并不是指传统思路中的内容或内容与形式的统一,而仅仅指作品形式,即所谓“肌质”、“隐喻”、“复义”、“含混”、“语境”、“反讽”等语言学或修辞学因素。

实质上,这种文学本体论是一种作品本体论。

3、本质力量的对象化人的本质力量是蕴含在人的本性中,通过一系列的言行来加以体现、贯彻的性质。

本质力量的对象化,就是人的本质力量通过社会实践而在现实世界中对象化,人又从对象化的世界中反观自己的本质力量的过程。

4、文学活动的“四要素”按照艾布拉姆斯的观点,文学活动应由四个要素构成:世界、作者、作品、读者。

这四个要素在文学活动中形成相互渗透、相互依存和相互作用的整体关系。

5、文学起源的劳动说是关于文学起源问题的诸种学说的一种。

它认为,劳动对于文学活动的产生有着至关重要的、决定性的作用;劳动是文学发生的起点,文学活动在发生学上的根本原因在于作为人类最为基本的生活活动的劳动。

劳动说不仅是文学发生学诸说的一种,而且还能合理地说明其他诸说,这一学说包含了更多的真理性成分。

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发展了文学起源的劳动说。

6、文学活动的对话性结构是指作者与读者在文学活动的文本中所达成的潜在对话。

即一个作家在从事创作时,都已经替自己设定了具体的阅读对象,也就是潜在的读者或者可能的读者。

可见,从创作一开始,作者与读者就处于对话状态。

童庆炳主编文学理论课后习题附标准答案

童庆炳主编文学理论课后习题附标准答案

童庆炳主编(修订二版)《文学理论》课后习题及答案《文学理论》课后习题及答案第一章第一章基本概念基本概念1.文艺学:研究文学及其规律地学科.2.文学活动:把文学理解为一种活动,由作品.作家.世界.读者等要素组成,是人类地一种高级地特殊地精神活动.3.文学理论:对文学地原理.文学地范畴和判断标准等问题地研究.4.文学批评:以文学理论所阐明地基本原理概念.范畴和方法为指导,专门地去具体分析和评论一个个作家.作品.5.文学史:是一门以研究主流文学为对象地,清理并描述文学演变过程,探讨其发张规律地一门学科. 思考问题:思考问题:1.试从学科归属.对象任务和学科品格三个角度,说明文学理论地性质说明文学理论地性质答:文学理论地学科归属:文学理论地学科归属:文学理论是文艺学中地三个分支之一文学理论是文艺学中地三个分支之一,与其他分支有密切地联系,它通过对文学问题地审视,侧重于研究文学中带有一般性普遍规律,它力图指导.制约其他分支地研究.从对象任务上看,文学活动作为人类地一种精神活动,它有一个历史发展过程,它是随着时代地发展而发展地,显示出不同历史阶段地特征.它作为人类地一种特殊地精神活动,从总体上来研究文学活动区别于其他活动地特殊性质.社会生活是一切种类地文学艺术地源泉.经过作家地艺术创造,成为文学文本.研究作品地构成因素和相互关系,文本一定要经过阅读.鉴赏.批评.从学科品格上看,具有实践性和自身独特地价值取向.2.文学理论地几种基本形态及划分依据.文学理论地几种基本形态及划分依据答:基本形态有:文学哲学,文学社会学,文学心理学,文学符号学,文学价值学,文学信息学,文学文化学. 划分依据是:文学创作——文学作品——文学接受和文学创造——艺术价值——文学消费.第二章第二章基本概念基本概念1.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是马克思主义整体中地有机组成部分.是马克思.恩格斯在批判地继承德国古典哲学美学文艺学地基础上创立地2.中国特色:必须以中国特有地历史文化和现实经验作为土壤去培植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必须吸收中国传统地文学理论遗产,寻求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与中国传统文学理论地结合点.3.当代性:必须在研究中国当代文学发展情况地基础上,概括当代社会主义文学实践地新经验,回答当代社会主义文学运动提出地新问题.必须面对20世纪西方文论地挑战.随着科学地发展,20世纪出现了许多新地学科,诸如符号学.解释学.现象学.价值学.信息论等.思考问题思考问题1.作为马克思文学理论地基石是什么?.作为马克思文学理论地基石是什么?答:文学活动论:马克思主义首先把文学理解为人地一种活动,并建立了“文学活动论”.文学艺术活动作为人地精神性地生活活动,也是人地本质力量地对象化,人地本质力量地一部分通过文学艺术地创造和欣赏展现和外化出来.文学是作为主体地人地能动地创造,它塑造人,是一种“人学”.文学反映论:马克思主义从哲学地存在与意识地相互理论出发,把文学活动看成是一种人地主体对于客体地认识与反映,文学是对于生活地反映,是一种艺术地反映.艺术生产论:人学作为人地活动之一,进入社会就成为一种艺术生产活动.因此,马克思随着时代发展把文学活动理解为“艺术生产”活动,“艺术生产”是把物质生产与作为精神生产地艺术生产相比较,艺术生产是指实际地艺术创作过程.文学审美意识形态论:文学艺术是建立在社会经济基础之上地上层建筑,是上层建筑中地一种社会意识形态把文学艺术看成是“审美意识形态”,意味着文学艺术是社会意识形态地变体,它既具有意识形态地性质,又具有审美地性质,是这两者地有机结合.艺术交往论:把文学艺术理解为一种交往和对话.文学作为一种语言符号地艺术,更是主体与主体之间对话与交往地理想之域.文学活动就是由世界.作家.作品.读者所构成地一个交往结构.2.试概括出马克思主义对文学地理解地特点.答:由于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是马克思.恩格斯在构建其革命学说时创立地,因此,这种理论地创立,总是与革命实践地需要密切相关地,同时也是被实践证明了地.3.建设中国当代地文学理论应注意地问题.建设中国当代地文学理论应注意地问题答:以马克思主义作为理论指导;中国当代地文学理论应具有中国特色;建设中国当代地文学理论,要具有当代性,体现时代精神.第三章第三章基本概念基本概念1.生活活动:是以生产活动为基础地,人类生存.繁衍和发展地活动系统地总称.2.本质力量地对象化:在生产劳动中,人改造了自然,使自然变化了人化地自然;同时,人在改造自然地过程中也改造了自己,使自己被自然所丰富所改造.3.文学活动地“四个要素”:作者.世界.作品.读者读者4.文学活动地对话性结构:指文学活动不同要素之间地互动关系.围绕作品这个中心,作者与世界.读者之间建立起来地是一种话语伙伴关系.其中,分别够成了若干对主体间性关系,包括自我与自我.自我与现实他者.自我与超验他者以及自我与潜在他者.在文学活动中,主体和对象地关系始终处于发展与变化之中.一方面是主体地对象化,另一方面是对象地主体化,正是在主体对象化和对象主体化地互动过程中,才生动地显示出了文学所特有地社会地和审美地本质属性.5.文学本体论:英美新批评强调文学作品地本体地位提出这一观点,代表人物是兰塞姆,认为文学活动地本体在于文学作品而不是外在地世界和作者.6.劳动说:文学原始发生地主要学说之一,把劳动作为文学地起点.劳动提供了文学活动地前提条件,劳动产生了文学活动地需要,劳动构成了文学描写地主要内容,劳动制约了早期文学地形式7.物质生产与精神生产地“不平衡关系”:指文学进程.发展与经济地发展并不总是同步地.有时甚至是反方向地发展.这种不平衡有两种典型地体现:一是某些文艺类型只能兴盛在生产发展相对低级地阶段随生产力地发展,它地繁荣阶段也就过去了.另一种情况是艺术生产与物质生产地发展水平并不是呈正比例,经济落后地国家或地区可能在文学艺术上反而领先.思考问题思考问题 1.文学活动与生活活动是怎样地关系?文学活动在生活活动中处在什么位置?答:人地生活活动是文学活动地前提.生活活动导致人与对象之间地诗意情感关系,生活活动导致人地自觉能动地文学创造.生活活动使文学成为人地本质力量地确证.位置:作为一种审美精神活动在人地生活活动中处于重要地位,并且具有意识形态特征.2.文学活动地四种理论视角各自地理论依据是什么?答:文学活动地四种理论视角分别从文学活动地四个要素为依据.从作品角度出发地本体论(形式主义);从作家角度出发地接受论(接受美学主义);从世界角度出发地再现论(现实主义);以及从读者角度出发地表现论(浪漫主义).3.简要论述文学起源上地“劳动说”.答:劳动提供了文学活动地前提条件:人类地生产活动是一切其他基本活动地前提,这一方面在于人要满足基本生存需要后才能从事其他活动,另一方面,在于人就是在这种生产活动中生成地劳动产生了文学活动地需要,人地活动都伴随着一个自觉地目地,而这一目地又是源于某种需要而设定地.史前人类在劳动中,为了协调行动,交流情感信息,减轻疲劳等,就由这些需要产生了语言和最初地文学.劳动构成了文学描写地主要内容.远古遗存地作品中大都描写了当时人们劳动生活地内容.劳动制约了早期文学形式.早期地文艺形式同劳动过程直接相关,所以是诗.乐.舞三位一体地结合体.4.试辨证说明文学发展地诸多原因. 答:文学发展地动力.动因问题有如下观点:动因问题有如下观点:有地认为是社会风气地变化有地认为是社会风气地变化.有地认为文学地发展与时代地变化密切相关.有地认为是某种非人力可改变地因素.另有学者从文学内部来探求文学发展动因,以为文学地发展像自然界运行一样只在于它地内在动因.另外有学者认为文学地发展只是文学固有地因素地不同组合引起了形态变化.另有大部分学者认为文学发展地根本力量在于劳动.輒峄陽檉簖疖網儂號泶。

文学理论习题及答案

文学理论习题及答案
14.马克思主义的批评标准是 、 。
15.文学接受对象的文化属性包括 、 、 。
16.常见的批评文体包括 、 、 、 。
17.文学风格形成的客观因素包括 、 、 。
4.①②③⑤ 5.①②③ 6.②③④
7.④ 8.①④⑤ 9.①③④⑤
10.①②③
四、简答题
1.文学概念的三种含义:广义文学、狭义文学、折中义文学。
广义的文学是作为文化的载体,文学作为文化的基本含义是:1、理解文学首先必须建立一个开阔的文化视野;2、文学发展是人类文化积淀的历史结果;3、文学现象归根到底是某一文化形态的体现。
8.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的相同点是:
①源于生活 ②细节真实 ③手法夸张 ④反映本质 ⑤表现情感
9.文学典型的艺术魅力实质上是在于:
①真实性 ②科学性 ③新颖性 ④诚挚性 ⑤蕴藉性
10.文学批评的正确态度是:
①实事求是 ②客观公正 ③艺术民主 ④批评作家 ⑤炒作作品
四、 简答题(30分,每小题10分)
本科期末考试文学概论(b)答案要点
一、概念题
3.抒情作品的三个结构要素是 、 、 。
4.构成文学叙事的三方面涵义是 、 、 。
5.英加登的“文本五层面”说是指 、 、 、 、 。
6.亚里士多德提出的悲剧六因是指 、 、 、 、 、 。
3.亚里士多德认为诗人摹仿的世界有三种_____ 、_____ 、____ 。
4.英加登的文本五层面说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人类文学传播的三个阶段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二十世纪西方文论发展的两条路线是_______、________。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学理论导引》习题1.文学是通过()媒介来实现对人生的审美把握和艺术表现的。

A.语言B.形象D.艺术C.意象2.衡量艺术真实的()是指文学作品能否适应和满足读者的接受心理。

A.表现测度B.心理测度D.形象测度C.反映测度3.抒发主体情感是()的基本特征。

A.抒情文本B.叙事文本D.散文文本C.戏剧文本4.文学文本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其中,()具有中介连接的作用,因为,文学形象在与文学语言和文学意蕴的双重关系中体现了文学文本的内容与形式的辩证统一。

A.语言层B.现象层D.语音层C.意蕴层5.孔子所说的“德行”.“言语”.“政事”和“文学”四科,其中的“文学”实际上指的是()。

A.古代的文献B.艺术D.文学理论C.文学6.下列()要素不是美国学者艾布拉姆斯所说的“文学四要素”中的一种。

A.作家B.作品D.想象C.读者7.下列从文学与生活的关系上界定文学的理论是()。

A.“模仿说”B.“天才说”D.“性升华说”C.“表现说”8.文学活动是在人与现实的()关系上展开的。

A.形式B.价值C.功利D.审美9.中国古代文论强调,艺术真实的最高境界应是()。

A.“神似”B.“形似”C.模仿D.再现10.文学形象不具有直接的现实性,用语言表现的形象只能以概念符号的形式呈现,需要通过接受者的想象和联想才可能间接地被感知。

这指的是文学形象的()特点。

A.心象性B.概括性C.符号性D.间接性11.文艺学学科包括哪几个分支()。

A.文学理论B.文学批评C.文学史D.文学社会学12.《镜与灯》的作者是()。

A.燕卜逊B.艾布拉姆斯C.卡勒D.刘若愚13.提出“种族.时代.环境”三要素的是()。

A.孔德B.维柯C.拉·封丹D.丹纳14.人的本质力量“对象化”的观点来源于()。

A.黑格尔B.莱辛C.马克思D.卢卡契15.表现论的代表人物是()。

A.叔本华B.康德D.波德莱尔C.克罗齐16.中西方最早研究文学的科学叫()。

A.诗学B.文体学C.文艺美学D.艺术学17.()曾指出托尔斯泰是俄国革命的影子。

A.车尔尼雪夫斯基B.列宁C.高尔基D.别林斯基18.提出“艺术乃是象征着人类情感的形式之创造”的是()。

A.科林伍德B.康德C.托尔斯泰D.苏珊·朗格19.“意象”这一审美范畴最早出现在()。

A.《艺概》B.《周易·系辞》C.《人间词话》D.《诗品》20.“诗缘情而绮靡”出自()。

A.《文心雕龙》B.《沧浪诗话》D.《文赋》C.《诗大序》1.辨识与文学文本结构形式相关因素的差异,是理论区分()的主要根据。

A.文学流派B.文学思潮D.文学创作C.文学体裁2.在下列有关文体和文体分类的论著中,属于曹丕的是()。

A.《典论·论文》B.《文赋》D.《文心雕龙》C.《文章流别志论》3.西方关于文学体裁的“三分法”是将文学文本分为()。

A.叙事类、抒情类、戏剧类三类B.诗歌、小说、戏剧三类D.散文、戏剧、抒情诗三类C.韵文、散文、小说三类4.诗歌的主要特点在于它的()。

A.抒情性和语言的韵律性B.叙事性D.类型化C.戏剧性5.()是小说最基本的特性与特征。

A.抒情性和语言的韵律性B.虚构性的叙事D.个性化C.戏剧性6.情节与故事的不同主要表现在()。

A.情节叙述的重点在因果关系上B.情节叙述的重点在故事性D.情节叙述的重点在想象性C.情节叙述的重点在虚构性7.在小说的人物观中,功能性人物观认为()。

A.人物应绝对从属于情节B.人物是小说的首要因素D.冲突是小说的首要因素C.环境是小说的首要因素8.现代叙事理论讨论的重点在小说的()上。

A.人物B.情节C.叙事方式D.环境9.现代叙事学理论的()关注的是叙述者及其叙述行为的问题。

A.故事层面B.叙事层面C.文本层面D.情节层面10.()叙述者处于他所叙述的故事“上面”。

A.“内故事”B.“异故事”C.“同故事”D.“超故事”11.剧本比起小说等其他叙事文学来,在取材和结构上更讲求()。

A.形象性B.意象性C.集中性D.类型化12.()是戏剧艺术表现矛盾的特殊艺术形式,是戏剧性的集中体现。

A.性格冲突B.命运冲突C.戏剧冲突D.戏剧情境13.戏剧文学的人物语言具有()的特点。

A.动作性、个性化B.抒情性C.冲突性D.叙事性14.以下几项内容最符合报告文学特点的是()。

A.题材广泛、结构自由灵活B.完整复杂的情节叙述C.以人物台词推进戏剧动作D.及时性与纪实性15.叙事学的代表作是()的《民间故事形态学》。

A.雅可布逊B.托多罗夫D.普洛普C.列维·斯特劳斯16.“诗缘情而绮靡”出自()。

A.《文心雕龙》B.《沧浪诗话》C.《诗大序》D.《文赋》17.“国王死了,不久王后也因伤心而死”是一个()。

A.故事B.事件C.情节D.功能18.“文笔之争”是关于()的争论。

A.文学作品与非文学的文章B.文学与艺术C.文学与音乐D.文章与文学19.“诗言志”最早出自()。

A.《庄子》B.《诗品》C.《尚书·尧典》D.《毛诗序》20.现代叙事理论讨论的重点在小说的()上。

A.叙事方式B.情节D.内容C.人物性格1.()是指在一定的社会文化思想的影响下,为适应社会变革和艺术创新的需要而形成和发展起来.并产生了广泛社会影响的文学思想潮流。

A.文学思潮B.文学流派D.文学风格C.文学现象2.下列因素中属于文学思潮形成的内部原因的有()。

A.文学观念和审美追求的变化以及相应的文B.社会生活的变化学规范和创作准则的提出D.历史条件的变化C.社会思想的变化3.()是现实主义文学实现“真实性”的条件和前提。

A.叙事性B.抒情性D.戏剧性C.客观性4.《论素朴的诗和感伤的诗》的作者是()。

A.康德B.席勒D.亚里士多德C.谢林5.典型人物具有()的特点。

A.单一性B.“整体个性”D.形象性C.类型化6.现实主义文学的艺术概括是通过()的途径来实现的。

A.类型化B.形象化D.抒情化C.典型化7.自然主义文学理论与文学创作的主要代表人物是法国的()。

A.左拉B.巴尔扎克D.黑格尔C.谢林8.浪漫主义文学“表现性”的首要特征是()。

A.形象性B.戏剧性C.叙事性D.抒情性9.从内容上看,现代主义文学一个重要的特点就是()。

A.对“异化”主题的发现和开拓B.对自然和人生的热情讴歌D.以戏剧化的方式展示资本主义上升阶段的精C.通过典型形象的塑造批判资产阶级的腐朽神风貌10.后现代主义小说最为明显的特征之一是()。

A.形象性B.不确定性C.确指性D.类型化11.“每一个典型对于读者都是似曾相识的不相识者”这句话是()说的。

A.别林斯基B.黑格尔C.车尔尼雪夫斯基D.卢卡奇12.()规定了浪漫主义文学类型的基本特征。

A.抒情性B.主观性C.表现性D.个性化13.现代主义文学所表现的主题是()。

A.荒诞B.异化C.绝望D.反传统14.把文章的风貌分为“八体”的批评家是()。

A.钟嵘B.曹丕C.刘勰D.陆机15.现实主义文学的主要范畴和标准是()。

A.真实B.典型D.典型人物C.客观16.现实主义文学的艺术概括是通过()的途径来实现的。

A.理想化B.分析与综合C.想象与虚构D.典型化17.象征最主要的特点就在于它是通过()的方式来表达某种意义的。

A.隐喻B.通感C.暗示D.符号化18.在后现代主义文学中,后现代主义()是最富于成就的。

A.小说B.诗歌C.戏剧D.散文19.以下后现代主义诗歌派别中,属于德国诗歌流派的是()。

A.“垮掉派”B.“投射派”C.“自白派”D.“具体诗”20.后现代主义小说在艺术上具备的最重要的特征是:()。

A.不确定性B.艺术的探索性D.颠覆性C.非理性1.文学创作的主体是()。

A.作家B.作品D.批评家C.读者2.在西方,“诗灵神授”说的首先提出者是()。

A.亚里士多德B.苏格拉底D.贺拉斯C.柏拉图3.创作是主体与生活的结合.融合,体现了文学创作的()特点。

A.形象化B.对象化D.类型化C.戏剧化4.经典的权威性体现在它往往会成为后来的文学创作的()。

A.对象B.法则或标准D.结构C.形式5.西方文学中常见的错认身分.老少婚配.儿子寻父.子女对父亲的忘恩负义等等,以及中国文学中常见的幻化.离魂.闺怨.复仇等都属于()。

A.原型B.母题D.情节C.意象6.创作个性的形成取决于作家的()。

A.生理素质B.创作实践D.血型C.个性气质7.在下列理论家中,主张以潜意识来解释艺术创造的深层动机的是()。

A.亚里士多德B.康德D.艾布拉姆斯C.弗洛伊德8.()是灵感思维的本质特征。

A.概括性B.形象性C.抒情性D.创造性9.在各种心理要素参与的艺术创作过程中,()占据核心位置。

A.意志B.想象C.情感D.判断10.()是作家创作个性在作品中的形式凝定。

A.文学文本B.文学意象C.文学形象D.文学风格11.从“诗灵神授”说到“天才论”,强调了创作活动中()的神奇作用。

A.主体B.客体C.灵感D.想象12.灵感思维的本质特征是()。

A.偶发性B.短暂性C.亢奋性D.创造化13.艺术构思作为一种综合性的心理活动,其中居于核心地位的是()。

A.情感B.联想C.想象D.记忆14.认为诗的传统的形成乃是一代代诗人误读各自前驱的结果,而我们对古典诗歌的理解只不过是前人千百次“误读”的结晶的是()。

A.布鲁姆B.T.艾略特C.赫斯D.伊格尔顿15.提出“不平则鸣”的是()。

A.苏轼B.屈原D.韩愈C.司马迁16.由某一类人物概括起来所产生的形象属于()。

A.原型B.类型形象C.典型形象D.母题17.在西方文论史上,以人的模仿天性来解释创作动机和欣赏动机的发生是()。

A.亚里士多德B.柏拉图C.黑格尔D.荣格18.()作为文学创作的最高境界,是作家成熟的标志。

A.文学风格B.创作个性C.文学意象D.文学典型19.“不是歌德创造了《浮士德》,而是《浮士德》创造了歌德。

”出自()。

A.弗洛伊德B.荣格C.艾布拉姆斯D.弗莱20.强调形式的独立性的学说或流派是()。

A.文以载道B.诗言志D.新批评C.有机整体论1.只有通过()活动,文学文本潜在的意义才会逐渐地敞现出来。

A.创作B.接受D.概括C.想象2.文学究竟能够形成什么样的社会功能,实际上是通过()实现的。

A.创作活动B.想象活动D.典型化C.接受活动3.在阅读作品时,阅读主体与其构成“同构性”的作品一拍即合,并和作品产生共鸣,往往与他的()有关。

A.期待视野B.召唤结构D.阅读经验C.分析评价4.作为一种框架结构,()不仅制约着作家,而且也规定着接受者的接受。

A.艺术惯例B.想象D.意志C.理解5.读者使作品中的艺术形象活跃于自己感受中的主要手段是()。

A.审美理解B.审美情感D.审美判断C.审美想象6.读者审美期待的形成与()有密切的关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