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建筑史上海外滩沿革
上海外滩特色简介

上海外滩特色简介上海外滩位于上海市黄浦区,是上海最具代表性的景点之一。
它作为一条沿江滨而建的步行商业区,融汇了历史、文化和现代化的魅力。
下面就为大家介绍一下上海外滩的特色。
一、历史背景上海外滩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
当时,外国列强侵入中国并在上海设立租界,外滩成为了他们的商业中心。
沿江一侧聚集了许多欧洲式的建筑,如建于1921年的外滩十六铺、建于1930年的外滩十五铺等。
这些建筑展示了上海在那个时期的繁荣与卓越。
二、建筑风格上海外滩的建筑以西洋风格为主,多数于1920年代到1930年代建造。
这些建筑融合了不同的欧洲建筑风格,包括新古典主义、复兴式、装饰艺术风格等。
德国总领事馆楼、金外滩、浦南弄底楼等都是具有代表性的建筑。
这些建筑的外观设计精美,给人一种优雅和典雅的感觉,成为了上海城市风貌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黄浦江美景上海外滩背倚黄浦江,可以近距离欣赏到对岸的陆家嘴金融区的现代高楼大厦。
尤其是晚上,在外滩灯光的照耀下,整个江岸线绚丽多彩,犹如一条明珠贯穿在上海市区的中心。
夜晚的外滩是摄影爱好者和情侣们的最佳选择,让人沉浸在浪漫的氛围中。
四、标志性雕塑在上海外滩还有几座标志性的雕塑,为这个地方增添了独特的艺术氛围。
其中最著名的一座是“国歌广场”上的“东方明珠”雕塑,它是上海最具代表性的地标之一。
还有“舞女”雕塑和“放眼世界”雕塑等,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合影留念。
五、文化活动上海外滩是一个集购物、餐饮、休闲于一体的综合商业区。
这里有许多国际品牌的旗舰店,也有一些本土设计师的精品店。
游客可以在这里购买各种时尚潮流的商品。
此外,外滩也经常举办各种文化活动,如音乐会、时装秀和艺术展览等,为市民和游客提供了更多的娱乐选择。
总结:上海外滩作为上海最具代表性的景点之一,它以历史悠久、建筑风格独特、黄浦江美景和文化活动丰富多样而著名。
游客们可以在这里领略到上海的繁荣与变化,感受到上海作为一个国际化大都市的魅力。
无论是白天还是夜晚,上海外滩都是一个值得一游的地方。
上海外滩万国建筑介绍

上海外滩万国建筑介绍一、历史背景1.1 上海外滩的地理位置1.2 上海外滩的历史沿革二、万国建筑的兴起2.1 上海作为通商口岸的意义2.2 欧洲各国租界的建立2.3 外滩作为商业中心的重要性三、外滩万国建筑的风格特点3.1 中西建筑相融合的特色3.2 历史洋楼的建筑风格3.3 外滩建筑的设计理念四、著名的万国建筑4.1 外滩十大建筑1.上海外滩俄罗斯领事馆2.张园3.黄浦公园石库门建筑群4.渣打银行5.上海远东银行6.中国银行大楼7.汇丰银行大楼8.东京建筑(现中外运长阳大厦)9.宝琛楼10.外滩十八号大楼4.2 典型建筑案例介绍4.2.1 上海外滩俄罗斯领事馆4.2.2 张园4.2.3 黄浦公园石库门建筑群五、外滩万国建筑的影响5.1 对当代建筑的启示5.2 对上海城市形象的塑造5.3 对文化交流的促进六、结语以上是对上海外滩万国建筑的全面介绍。
从地理位置和历史背景出发,我们了解到外滩之所以成为万国建筑的聚集地,是因为上海作为通商口岸的地位和欧洲各国租界的建立。
而外滩万国建筑的兴起也标志着上海作为商业中心的重要性。
通过分析外滩万国建筑的风格特点和具体的建筑案例,我们可以看到中西建筑相融合的特色以及建筑设计理念的体现。
这些著名的万国建筑对当代建筑、上海城市形象和文化交流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上海外滩万国建筑作为上海的地标性建筑之一,不仅体现了上海的历史文化底蕴,也是游客们不可错过的旅游景点。
希望本文能够对读者了解上海外滩万国建筑提供一些参考和帮助。
上海外滩的百年变化史看看属于爸妈的年代

上海外滩的百年变化史看看属于爸妈的年代从外滩源的第一幢建筑开始到现在,已经有130多年。
打开应用保存高清大图外滩尽管一直都是上海的象征,但它每个年代的含义却不相同……30年代金融业的变化打开应用保存高清大图外滩历史建筑群里,最年轻的一幢建成于1937年。
从1号到33号,很多是银行大楼:中国通商银行、汇丰银行、德华银行、华俄道胜银行、台湾银行、麦加利银行、中国银行、横滨正金银行、东方汇理银行,江海关大楼也在这里,加上友邦、保安、保家等保险公司和不远处九江路上的上海华商证券交易所,外滩无疑是上海金融中枢。
50年代人民大解放打开应用保存高清大图当外国人设立的“江海关”变成了中国上海海关;当汇丰银行大楼变成了上海市府大楼;当“华人与狗不得入内”的公园变成人人可以免票入园……外滩成为国人结束屈辱“从此站起来了”的象征。
60年代爱情、约会的变化打开应用保存高清大图那个年代上海人普遍住房条件窘迫,男女青年到了谈恋爱的年龄,只能到户外去。
那时又没有咖啡馆、酒吧、舞厅可泡,因此上海的情侣们不约而同地来到外滩。
趴在防洪墙上,脸朝着黑黝黝的黄浦江水,从背后完全认不出谁是谁。
一对对情侣之间,可能只有一个拳头的距离,大家呢喃低语,互不干扰。
80年代开启新时代国门重新打开以后,老外们的第一站就是外滩。
他们为外滩带来了很多最新鲜、最时髦的东西。
比如,中国的第一家KFC就开在外滩。
当时上海总会已经成了东风饭店,现在东风饭店又变成了外滩华尔道夫。
现在时髦潮流的代表打开应用保存高清大图顶级碗表在外滩包楼开店1997年,上海市政府撤出外滩,搬迁至人民广场。
于是,外滩做回单纯的城市品味象征。
很多银行搬回来了,很多高级餐厅来了,很多奢侈品店来了,很多顶级酒店来了……连外滩气象台都变成了酒吧。
珠宝皇帝在外滩办展览你甚至可以在沙逊阁里做当年翘脚沙逊最爱做的事情——对着黄浦江和浦东放空。
在外滩就餐、住宿、购物成了身份和品味的象征。
如今,很多十里洋场的场景,在这里复刻,外滩的美,当然不止奢华这一种!它华丽雍容,却也不失灵动娇俏,它孕育了无数的名人伟绩,见证了上海的百年跌宕,那从奢华中透出的历史沉淀,让人迷醉!。
(最新)上海外滩建筑的历史介绍

上海外滩。
在这里,一场历经百年的“万国建筑博览会”从未落幕。
外滩,又名中山东一路,自19世纪四十年代上海被辟为商埠后,就成为西方列强在上海的政治、金融、商务和文化中心,外国的银行、商行、总会云集于此,一幢幢商业大楼拔地而起。
联合哥特式的尖顶、古希腊式的穹窿、巴洛克式的廊柱、西班牙式的阳台,众多经典交汇成上海乃至世界独特的风景。
#1麦克倍恩大楼→亚细亚大楼→中国太平洋保险公司总部建成于1913年。
1966年前,英国壳牌公司和荷兰皇家石油公司的子公司亚细亚火油公司长期租用这幢大楼的底层。
1996年,中国太平洋保险公司总部入驻至今。
大楼为一幢7层的巴洛克式为主多种形式并存的折衷主义风格大楼,设计者为英资马海洋行。
建筑风格整体上属于新古典主义式样,立面构图规整,正面有爱奥尼柱式的4根石柱,但在入口处设计了巴洛克风格的装饰。
#2上海总会大楼→日军海军武官府→国际海员俱乐部→东风饭店上海总会(Shanghai Club)曾是英国在沪侨民的俱乐部,重要的社交场所。
平洋战争爆发后,总会被关闭。
敌伪时期曾为日军海军武官府。
解放后,上海市人民政府接管了这幢大楼,改建为国际海员俱乐部,大门上加装了挑出的大雨蓬。
1971年改为东风饭店。
该楼建成于1864年,是外滩著名的建筑,建筑设计师为H. Tarrant,建筑立面为三段式处理,2-3层中部有6根爱奥尼柱式的石柱,顶端各设置了巴洛克式的风亭,细部雕刻细腻优美。
室内装潢由马海洋行的日本建筑师设下田菊太郎设计,装饰华丽,以长达34米的黑白大理石酒吧柜台著称。
#3友宁大楼→有利大楼→上海市民用建筑设计院→外滩3号建成于1916年,随即被华商保安、保家等保险公司联合租赁。
租赁者于1922年出资重建。
1953年,上海市民用建筑设计院租用该楼。
1997年,新加坡佳通私人投资有限公司通过外滩房屋置换买下此楼产权。
2004年改建为高档购物消费场所“外滩3号”。
如今,1楼有阿玛尼中国首家旗舰店,2、3楼是依云水疗(Evian Spa,全球除法国外的第二家店),6楼有澳洲名厨David Laris所开前卫餐馆陆唯轩(Laris)。
上海外滩的历史与风貌

上海外滩的历史与风貌上海外滩,位于上海市中心的黄浦江畔,是上海最具代表性的地标之一,也是一座历史悠久、风貌独特的景区。
上海外滩以其浓厚的历史底蕴和独特的欧洲建筑风格而闻名于世,并成为了国内外游客争相前往的旅游胜地。
上海外滩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9世纪初,当时上海正处于中国近代史重要阶段的起点。
外滩最早是一个渔村,由于地理位置优越,渐渐发展成为一个繁忙的港口。
1843年,上海开埠,成为中国面向外界的窗口,外滩也逐渐成为了上海的商业中心。
19世纪末,随着外商投资的大量涌入,外滩逐渐发展为中国最大的国际贸易港口和金融中心。
在外滩的发展过程中,许多外国建筑师和设计师纷纷展现才华,营造出了外滩独特的欧洲风情。
外滩的建筑风格融合了不同的历史背景和文化传统,包括哥特式、巴洛克式、洛可可式、新古典主义等,形成了一道别样的建筑风景线。
这些建筑的主体都以黄色砖石和白色立柱为主要颜色,延续了欧洲建筑的经典元素。
外滩的主要建筑包括“半岛酒店”、“南京东路20号”、“英国总领事馆”等。
其中,“半岛酒店”是外滩最有名的建筑之一,建于1929年,虽经过多次翻新,但仍保持着原有的风貌。
它是一座属于当时最高级别的豪华酒店,内部装饰奢华,服务一流,吸引了众多名人和政要入住。
“南京东路20号”作为外滩的标志性建筑之一,建于1923年,是一座具有浓厚历史氛围的建筑,曾作为外滩的旅游宣传中心和商业街。
除了建筑风格的独特之外,外滩还保留了许多历史悠久的标志性雕塑和纪念碑。
最著名的是外滩的“各国领事馆区”,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国旗广场”,它由各国领事馆的国旗组成,彰显了上海作为一个国际都市的地位。
如今,外滩已经成为一座历史与现代相融合的旅游胜地。
每年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和摄影爱好者前来观光和拍照。
外滩的夜景尤为壮观,当夜幕降临时,整个外滩灯火辉煌,霓虹灯的闪烁与建筑的瑰丽相映成趣,给人一种梦幻般的感觉。
除了欣赏外滩的建筑和夜景外,游客们还可以参观外滩的相关博物馆和展览。
上海外滩万国建筑资料

三段式处理,2—3层中部有6根爱奥尼柱式的石柱,顶 端各设置了巴洛克式的风亭,细部雕刻细腻优美。
楼层数 占地面积 建筑面积 现租赁者
6层 1811平方米 9280 平方米 1971年改为东风饭店 ,现关闭。
建造年代 建造者 设计者 建筑风格
立面特征
楼层数 占地面积 建筑面积 现租赁者
上海外滩
昔日外滩
外滩——“远东华尔街”
1843年西方人在外白渡桥至金陵东路之间修筑马路,称为bund,中文翻译为外滩。外滩 曾是西方列强在上海的政治、金融、商务和文化中心。
外滩,北起外白渡桥,南抵金陵东路,全长约1.5公里,东面靠着黄浦江,西侧是52幢风 格各异的大厦,外滩的精华就在于这些被称为“万国建筑博览”的外滩建筑群。著名的 中国银行大楼、和平饭店、海关大楼、汇丰银行大楼再现了昔日“远东华尔街”的风采, 这些建筑虽不是出自同一位设计师,也并非建于同一时期,然而它们的建筑色调却基本 统一,整体轮廓线处理惊人的协调。无论是极目远眺或是徜徉其间,都能感受到一种刚 健、雄浑、雍容,华贵的气势。
6层 1280平方米 5484平方米 初始为海运局使用,后华夏银行上海分行入驻,2006年日清 大楼改造成高级餐厅
外滩6号——中国通商银行大楼
建造年代 建造者 设计者
建筑风格 立面特征
楼层数 建筑面积 现租赁者
1906年翻建 中国通商银行,中国人创办的第一所银行 英资玛礼逊洋行的格兰顿(F . M . Gratton) 设计 仿哥特式市政厅式样
19世纪中下叶的外滩
20世纪初的外滩
今日外滩
外滩的建筑
河南中路 中山东一路
外滩街区尺度
圆明路
香 港苏 路州
上海外滩建筑的前世今生

上海外滩建筑的前世今生外滩英文:The Bund上海话拼音:nga thae「外滩」全长1.5公里,南起延安东路,北至苏州河上的外白渡桥。
1844年起「外滩」被划为英国租界,成为上海十里洋场的真实写照,也是旧上海租界区以及整个上海近代城市开始的起点。
直至1943年收复租界后,百年外滩租界史告一段落。
外滩矗立着52幢风格迥异的古典复兴大楼,「外滩」百年来汇集了不同时期、不同风格、不同国家的建筑,最终奠定如今独具魅力的「万国建筑博览群」,承载了丰富的艺术价值、文化内涵与历史意义。
无论你是否生活在上海,外滩都是一处值得探索和品位的文化地标,它的诞生,建立在百年文化积淀之上,它的繁华背后,更见证了整个中华民族与世界接轨的沧桑历程。
外滩 1 号No.1 The Mc Bain Building外滩1号初建于1916年,由英国「麦边洋行」投资,「马海洋行」设计。
是当之无愧的「外滩第一楼」。
建筑为新古典主义风格,平面「回」字形中央天井,外观带巴洛克装饰。
朝向延安东路和外滩的两个立面,分别设置两排爱奥尼式立柱,柱头涡卷优美,是点睛之笔。
1917年,壳牌石油旗下「亚细亚火油公司」购入命名「亚细亚大楼」。
解放后成为「上海冶金设计院」所在地,1996年由「中国太平洋保险公司」总部入驻。
外滩2 号No.2The Shanghai Club Building外滩2号建成于1911年,由「马海洋行」设计。
作为英国在沪侨民的俱乐部「上海总会」,曾是当时上海滩最豪华的社交场所。
建筑为新古典主义风格。
立面三段式设计,中部贯通两层的爱奥尼克柱廊引人瞩目。
窗楣、窗裙及墙面装饰均为巴洛克风格。
屋顶两侧各一座巴洛克式瞭望塔。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上海总会」命运多舛,1941年沦为「日军海军武官府」。
1956年上海人民政府接管改为「国际海员俱乐部」。
1971年又化身「东风饭店」。
2011年,外滩2号百岁生日之际,又经历修整,恢复历史旧貌,变身为低调奢华的上海外滩「华尔道夫酒店」,浸满了历史的沧桑与时代的回忆。
上海外滩的历史变化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大第那志 厦 三 就 性 19 。 、 是 建 99 中人筑年 国们傲初 第期然, 一待屹上 海 立 的已 市 黄 久 88 层的浦又 一 江 世 金 茂界畔座 ,标
金 茂 大 厦
自此,上海外滩又多了两个标志性的建 筑,高耸入云的金茂大厦和东方明珠衬托着 浦东美丽的滨江大道。外滩观光隧道犹如一 条纽带连接着浦东和浦西,挽着手共同发展!
到20世纪40年代,上海外滩已经基 本形成了今天的格局。在短短的一个多 世纪中,上海从一个海滨小城一跃成为 远东最大的都市。
20 年 代 的 外 滩
30年代的外滩
50年代的外滩
80年代初期
80年代末----90年代初期
90 一望“建 年 , , 万 成 19 世 建 国 。 94 东 代 界设建塔年 方 中 第 完 筑 高 10 明 后 三 成 博 46 月 珠 高时览 8 1 期
上海外滩是上海租界区历史最老的部 分之一。 1845年起今天的外滩地带被划 为英国租界,英国人使用这块地区作为 码头,并在这里铺设了马路和加固了江 岸。英国商人的房子也得到了英军的保 护。因为有了这么一块租界,无数的探 险家、商人纷纷踏上了这块海滩。洋人 喜欢在泥滩上跑马,跑出了一条 500 米 长的小道,当时上海人称它为 " 马路 " 。 英国人管这条马路叫外滩(Bund)。
外 滩
如 今 的
夜景
外滩的夜景真美啊!从上海外滩的骤变不难看出上 海这么多年来巨大的进步和发展;上海的日趋国际化。 在此我衷心的祝愿外滩越来越繁荣,同时也希望上 海能成功的举办2010年的世博会,希望祖国越来越昌 盛!
谢谢大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在一张白纸上,才能画最新、最好的图画。 —— 毛泽东
•" Only on a clean sheet of paper can the newest and most beautiful picture be drawn " —— Mao Zedong
•浦东巨变
• 1990年4月 18日,国务院总理 李鹏在上海宣布: • • 中共中央国务 院同意在上海市加 快浦东新区的开发 ,在浦东实行经济 技术开发区和某些 经济特区的政策。
• 金茂大厦,又称金茂大楼,位于上海浦东 新区黄浦江畔的陆家嘴金融贸易区,楼高420.5 米。 • 大厦于1994年开工,1998年建成,有地上 88层,上尖塔的楼层共有93层,地下3层,楼 面面积27万8,707平方米,有多达130部电梯与 555间客房,现已成为上海的一座地标。 • 大厦是集现代化办公楼、五星级酒店、会 展中心、娱乐、商场等设施于一体,融汇中国 塔型风格与西方建筑技术的多功能型摩天大楼 ,由著名的美国芝加哥SOM设计事务所的设计 师Adrian Smith设计。
内部空间
黄浦江西岸 上海滩的过去与现在
黄浦江畔
浦东夜色全景
•在如今方兴未艾的中国,上海的规划与建设为我们探索出一条崭新的道路
上海黄浦江两岸代表着中国崛起的力量与决心,有着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也将为 未来的中国的美好画卷添上璀璨夺目的一笔... ...
• 与一般的超高建筑采用 较多的单一外围框筒结构不同 ,上海环球金融中心内部构成 是除由外围柱、梁和巨型斜撑 形成的巨型结构体系之外,还 有钢框架钢筋混凝土核心筒形 成的双重结构
建设中的环球金融中心
方案修改
• 原方案一经公开一直争议断。日本 武士刀和红日,就是日本的标志!双刀 托日这个重煞格局是很明显的。这个很 是伤害民族感情,引起社会和网上人的 广泛争议。最终规划中的大厦顶部的圆 形风洞被调整为倒梯形。 • 据上海环球金融中心有限公司总经 理吉村明郎表示,这一修改使施工难度 和工程造价降低、工期缩短、外观更加 简洁。
商品砼和散装水泥应用技术
该技术应用于地下连续墙,钻孔灌注桩,基坑围护,支撑,主楼核心商,复合巨型柱 ,楼板等工程部位。应用的总量达到了157000立方米。金茂大厦使用的商品砼用散装水 泥。并创下了一次性泵送混凝土382.5米高度的世界记录。
粗直径钢筋连接技术
金茂大厦的核心筒和巨型柱的模板均采用定型 加工的钢大模,所以在核心筒与楼面梁的钢筋连接 处,主楼旅馆区环板与核心筒钢筋连接处,巨型柱 与楼面梁的钢筋连接处,采用锥螺纹连接的施工技 术。
•1993年尚未开发的浦东陆家嘴
2002年上海陆家嘴地区鸟瞰
如今的陆家嘴
未来浦东将 以“三塔”为 中心,建立起 国际大都市中 的世界经济金 融中心。
•环球金融中 心
上海环球金融中心是位于中国上海 陆家嘴的一栋摩天大楼,2008年8月 29日竣工。世界最高的平顶式大楼, 楼高492米,地上101层,开发商为 “上海环球金融中心公司”,由日本 森大楼公司主导兴建。
黄氏民宅山墙
旧上海浦东地区 汤氏民宅 中西合璧建筑风格的代表
水宅民居——仰贤堂南立面
•浦东新区
浦东新区是中国上海市的一个副省级市辖区,范围包括黄浦江以东到长江口 之间的三角形区域,南面与奉贤区、闵行区接壤,西面与徐汇、卢湾、黄浦、 虹口、杨浦、宝山6区隔黄浦江相望,北面与崇明县隔长江相望。全区面积 1210.41平方公里,人口268.6万人。从中国政府作出“开发浦东”的决策,浦 东新区的城区面貌变化很大。浦东国际机场在新区东临海部建成。
结构技术
• 大厦采用超高层建筑史上首次运用的 最新结构技术,整幢大楼垂直偏差仅2厘 米,楼顶部的晃动连半米都不到,这是世 界高楼中最出色的,还可以保证12级大风 不倒,同时能抗7级地震。 • 大厦的外墙由大块的玻璃墙组成,反 射出似银非银、深浅不一、变化无穷的色 彩。该玻璃墙由美国进口,每平方米500 美金,玻璃分为两层,中间有低温传导器 ,外面的气温不会影响到内部。 • 金茂大厦共有79台电梯,观光高速电 梯一次可乘35人,速度为每秒9.1米,由 下到上只要45秒。
中国建筑史上海外滩沿 革
2020年5月29日星期五
老上海风貌
30年代上海汇丰银行(浦东发展银行)
30年代上海永安公司
•30年代 •远东最高楼上海国际饭店
浦东新区历史建筑主要建筑特征
•民居建筑形式
• 浦东地区民居建筑形式主要是在 江南民居建筑基础上演变而成的旧式石 库门这种形式是本土建筑的派生与浦东 旧式传统生活一脉相承浦东上如 砖雕仪门屏风墙或观音兜形式的山墙西 式山花与线脚装饰等和新的建筑材料被 实践到建筑的某些部位(如花式地砖铁 制门枢等。)
建设过程
• 上海环球金融中心是以日本的森大厦株式会社为中心, 联合日本、美国等40多家企业投资兴建的项目,总投资额 超过1050亿日元。原设计高460米,工程地块面积为3万 平方米,总建筑面积达38.16万平方米,比邻金茂大厦。 • 1997年年初开工后,因受亚洲金融危机影响,工程曾 一度停工。2003年2月工程复工。但由于当时中国台北和 香港都已在建480米高的摩天大厦,超过环球金融中心的 原设计高度。由于日本方面兴建世界第一高楼的初衷不变 ,对原设计方案进行了修改。 • 修改后的环球金融中心比原来增加7层,即达到地上 100层,地下3层,楼层总面积约377,300平方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