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民间草药

合集下载

鬼针草

鬼针草

鬼针草鬼针草,为菊科一年生草本植物。

生于海拔 50-3100 米的路边荒地、山坡及田间。

国内 外均有分布。

为我国民间常用草药,可在夏、秋季开花盛期收割地上部分,拣去杂草,鲜用 或晒干,以全草入药。

《中华本草》功效分类为:清热解毒药、消肿药。

中文学名: 二名法: 界: 门: 纲: 鬼针草 Bidens pilosa 植物界 被子植物门 Magnoliophyta 双子叶植物纲 Magnoliopsida 目: 科: 属: 种: 菊目 Asterales 菊科 Asteraceae 鬼针草属 Bidens : 鬼针草 B. pilosa 省分布区域: 产华东、华中、华南、西南各植物描述 中文名:鬼针草(本草拾遗,图考) 鬼针草 学名:Bidens pilosaLinn. 别名:三叶鬼针草、四方枝、虾钳草、蟹钳草(广东、广西) ,对叉草、粘人草、粘连 子(云南) ,一包针、引线包(江苏、浙江) ,豆渣草、豆渣菜(四川、陕西) ,盲肠草(福 建、广东、广西) ,王八叉、小狗叉(山东等地)鬼钗草(《本草拾遗》),鬼黄花、山东老 鸦草(《福建民间草药》),鬼骨针(《江苏植药志》),盲肠草、眺虱草(《福建中医杂志》 (3):9,1959),豆渣菜、叉婆子(《除害灭病爱国卫生运动手册》),引线包、针包草、一 把针(《浙江民间草药》),刺儿鬼、鬼蒺藜(《中国药植图鉴》),乌藤菜、清胃草、跟人走 (《泉州本草》),粘花衣、鬼菊、擂钻草、山虱母、粘身草、咸丰草(《闽东本草》),脱力 草、小鬼针(《江苏药材志》),索人衣、一包针(《江西草药》),家脱力草(《上海常用中草药》)。

鬼针草(图 1) 生境分布:产华东、华中、华南、西南各省区。

生于村旁、路边及荒地中。

广布于亚洲 和美洲的热带和亚热带地区。

被子植物门(Angiospermae) 双子叶植物纲(Dicotyledoneae) 合瓣花亚纲(Sympetalae) 桔梗目(Campanulales) 菊科(Compositae) 鬼针草属(Bidens) 【英文名】Herb of Spanishneedles 【拉丁药名】Herba Bidentis Bipinnatae 中药药性 【性味】味苦;性微寒。

野牡丹的功效与作用及药用价值

野牡丹的功效与作用及药用价值

野牡丹的功效与作用及药用价值【出处】出自《福建民间草药》【拼音名】Yě Mǔ Dān【英文名】Common Melastoma Herb,Common Melastoma【别名】猪母草、山石榴、地茄、豹牙郎木、活血丹、高脚山落苏、吞口巴、毡子杆、毛足杆、野石榴、金石榴、金鸡腿、猪乸稔、牛乸稔、红爆牙狼、倒罐草、高脚稔、埔笔仔、九螺仔花、不留行、大杜桥、水外年、高脚埔梨、大号天番炉【来源】药材基源:为野牡丹科植物野牡丹的全草。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Melastoma candidum D. Don[M. septemneruium Lour.]采收和储藏:秋季采挖全株,洗净,切碎,晒干。

【原形态】灌木,高0.5-1.5m。

茎印四棱形或近圆柱形,茎、叶柄密被紧贴的鳞片状糙毛。

叶对生;叶柄长5-15mm;叶片坚纸质,卵形或广卵形,长4-10cm,宽2-6cm,先端急尖,基部浅心形或近圆形,全缘,两面被糙伏毛及短柔毛;基出脉7条。

伞房花序生于分枝顶端,近头状,有花3-5朵,稀单生,基部具叶状总苞2;苞片、花梗及花萼密被鳞片产太糙伏毛;花梗长3-20mm;花5数,花萼长约2.2cm,裂片卵形或略宽,与萼管等长或略长,先端渐尖,两面均被毛;花瓣玫瑰红色或粉红色,倒卵形,长3-4cm,先端圆形,密被缘毛;雄蕊5长5短,长者药隔基部伸长,弯曲,末端2深裂,短者药室基部具一对小瘤;子房半下位,5室,密被糙伏毛,先端具一圈刚毛。

蒴果坛状球形,与宿存萼贴生,长1-1.5cm,直径8-12mm,密被鳞片状糙伏毛;种子镶于肉质胎座内。

花期5-7月,果期10-12月。

【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海拔约120m以下的山坡松林下或开阔的灌草丛中,是酸性土常见的植物。

资源分布:分布于华财及福建、台湾、云南等地。

【栽培】生物学特性喜温暖湿润的气候。

稍耐旱和耐瘠。

以向阳、疏松而含腐殖质多的土壤栽培为好。

栽培技术用种子繁殖。

春季3月下旬至4月上旬播种。

黄药子和其零余子

黄药子和其零余子

薯蓣科植物黄独的块茎。

别名黄独子、金钱吊蛋、黄金山药黄独零余子基本参数黄独零余子(《中国药植图鉴》)【异名】狗嗽子(《福建民间草药》)。

【来源】为薯蓣科植物黄独叶腋中的珠芽。

【采集】7~8月成熟时采收。

【药材】珠芽呈圆球形,径约2厘米。

外皮棕褐色,上有淡棕色、细小之颗粒状突起,径约1毫米。

除去外皮后,显青绿色,内肉呈黄白色,新鲜的切开后断面有粘液渗出,片刻即渐转深黄色及至淡黄色。

味微苦。

【性味】《福建民间草药》:辛,寒,有小毒。

【功用主治-黄独零余子的功效】治百日咳,咳嗽,头痛。

《福建民间草药》:生用催吐,解诸药毒,熟用治热咳。

【用法与用量】内服:煎汤,2~4钱;磨汁或浸酒。

外用:切片贴。

【用药禁忌】不宜过量或久服;脾胃虚弱者不宜磨汁服。

植物形态黄独缠绕草质藤本。

块茎卵圆形至长圆形,近于土面,棕褐色,表面密生多数细长须根。

茎圆柱形,左旋,无毛。

单叶互生;叶柄较叶片稍短;叶片宽卵状心形或卵状心形,长5-16(-26)cm,宽2-14(-26)cm,先端尾状渐尖,边缘全缘或微波状,两面无毛;叶腋内有大小不等的紫褐色的球形或卵圆形珠芽(零余子),直径1-3cm,外有圆形斑点。

花单性,雌雄异株;雄花序穗状下垂,常数个丛生于叶腋,有时基部花序延长排列成圆锥状;雄花单生密集,基部有卵形苞片2枚;花被片披针形,新鲜时紫色;雄蕊6,着生于花被基部,花丝与花药近等长;雌花序与雄花序相似,常2至数个丛生叶腋,长20-50cm,退化雄蕊6,长仅为花被片的1/4。

蒴果反折下垂,三棱状长圆形,长1.5-3cm,宽0.5-1.5cm,两端圆形,成熟时淡黄色,表面密生紫色小斑点。

种子深褐色,扁卵形,通常两两着生于每室中轴的顶端,种翅栗褐色,向种子上方延伸,呈长圆形。

花期7-10月,果期8-11月。

选方①治百日咳:鲜狗嗽子三至五钱,切片,酌加冰糖,开水炖一小时,饭后服,日服二次。

(《福建民间草药》) ②治咳嗽:黄独零余子一钱五分至三钱。

中药学_马鞍藤_药材详解课件模板_性味

中药学_马鞍藤_药材详解课件模板_性味
原始形态:
多年生、蔓性草质藤本。茎叶有白色乳汁, 植物体微带紫红色。根茎甸甸状。茎光滑、 细瘦。叶互生,广椭圆形或圆形,长与阔 约3厘米,先端2裂,全缘,基部圆形或微 尖,两面光滑无毛;叶柄长2~3厘米,基 部微具鞘,多具腋芽。花腋生;萼片5, 绿色;花冠漏斗状,白色或紫红色;雄蕊 5。蒴果卵圆形,内含黄褐色种子。花期 夏、秋。
马鞍藤 中医药用价值
详解
中医药用价值详解:马鞍藤>>>
名称:马鞍藤 别名:鲎藤、二叶红薯、狮藤,马蹄 金,马蹄草(《福建民间草药》)。
中医药用价值详解:马鞍藤
原始出处:《福建民间草药》 引自:《中药大辞典》。
中医药用价值详解:马鞍藤
药材基源: 为旋花科植物鲎藤的全草。
中医药用价值详解:马鞍藤
中医药用价值详解:马鞍藤
应用举例:
①治关节炎:二叶红薯一两五钱,酌加酒 水各半煎服。(《福建民间草药》)
②治痈疽疔疮:二叶红薯一握,红糖(或 冬蜜)适量,捣烂外敷。(《福建民间草 药》)
③治痈疽疔疮,无名肿毒:二叶红薯一至 二两,洗净,煎汤调红糖内服。(《泉州 本草》)
谢谢!
《福建民间草药》:"消痈散结,祛风除 湿,解毒益气。"。
中医药用价值详解:马鞍藤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鲜者1~2两。外用:捣敷或 烧存性研末调敷。
中医药用价值详解:马鞍藤
相关疾病症状:
拔毒、拔毒消肿、疔毒、风寒感冒、风湿 关节痛、关节痛、疗疮、乳痈、散结、外 用治疮疖、消痈、腰肌劳损、益气、痈疽、 痔疮、痔漏。
中医药用价值详解:马鞍藤
生态环境: 生于山坡、田岸或沟边。分布福建、台湾 等地。
Hale Waihona Puke 中医药用价值详解:马鞍藤性味: 《闽南民间草药》:"辛苦,微寒。"。

中药学_老鼠耳_药材详解课件模板

中药学_老鼠耳_药材详解课件模板

中医药用价值详解:老鼠耳
功能主治: 治疔疮,睾丸脓肿,痔疮,烫伤。
中医药用价值详解:老鼠耳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鲜者0.5~1两。外用:捣敷。
中医药用价值详解:老鼠耳
相关疾病症状: 解:老鼠耳
应用举例: ①治疔疮:老鼠耳一两。捣烂,加盐花少 许敷患处。并用白菊二两,甘草五钱,煎 服。(《岭南草药志》)
老鼠耳 中医药用价值
详解
中医药用价值详解:老鼠耳>>>
名称:老鼠耳 别名:狗脚刺、提云萆、小桃花), 老鼠乌、鼠乳头、乌金藤((福建民 间草药》),老鼠乳、鼠米、乌痧头、 乌李楝。
中医药用价值详解:老鼠耳
原始出处:《福建民间草药》 引自:《中药大辞典》。
中医药用价值详解:老鼠耳
药材基源: 为鼠李科植物老鼠耳的嫩茎叶。夏、秋采 收。
中医药用价值详解:老鼠耳
原始形态: 花瓣5,线状披针形;雄蕊5,有时6;子 房上位,2室。果肉质,长卵状,长4~6 毫米,熟时紫色。花期秋季。
中医药用价值详解:老鼠耳
生态环境: 生于山野、矮林或杂草丛中,路旁、坡地、 小丘陵。分布我国南部。
中医药用价值详解:老鼠耳
性味: 《闽南民间草药》:"微苦,平,无毒。"。
中医药用价值详解:老鼠耳
原始形态:
藤状灌木,高1~4米。小枝被毛。叶互生, 具短柄,卵圆形或近圆形,长5~10毫米, 先端钝而有小凸点,基部浑圆或微心形, 边全缘,纸质,上面深绿色,下面苍白色, 侧脉5对,直而平行。花两性或杂性,2至 多朵簇生于叶腋内或枝的顶端,有3~6毫 米长的短柄;萼片5,长2~3毫米,狭披 针形或线形;
②治睾丸脓肿:老鼠耳草头五钱至一两, 鸭蛋一只,水,酒各半煎服。

中草药丁茄夫(图文)

中草药丁茄夫(图文)

中药丁茄夫的学名叫什么丁茄夫"是闽南语的发音其实它是"地胆头"的意思地胆头(Elephantopus scaber L.)又名土公英,属菊科地胆草属多年生草本植物,生于向阳山谷、林边、路旁、荒地等处的低草丛处分布于我国南方各省,广东,广西和福建多见。

它味苦微辛、性凉,药用全草,有清热解毒,凉血消肿等功效。

自古以来民间用本药煎服能治疗炎症发热,用鲜品捣烂外敷可治疗蛇伤疥肿,煎水洗可治下肢溃疡,有拔毒止痱作用。

根据历史记载,地胆草在我国的药用历史至少有500余年。

近年研究表明,地胆头除具有消炎解热作用外,还具有明显的抗肿瘤作用及对白细胞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其主要成分为羽扇豆醇、豆甾醇和倍半萜类化合物—地胆头内酯,其有效成分为地胆头内酯地胆草(头)别名:草鞋根、草鞋底、地胆头、磨地胆、苦地胆、地苦胆[云南]、理肺散、牛吃埔、牛托鼻、铁灯盏简介:为菊科地胆草属植物地胆草。

以全草入药。

夏秋采收,去杂质,洗净晒干或鲜用。

性味与归经:苦,凉。

功能与主治:清热解毒,利尿消肿。

用于感冒,急性扁桃体炎,咽喉炎,眼结膜炎,流行性乙型脑炎,百日咳,急性黄疸型肝炎,肝硬化腹水,急、慢性肾炎,疖肿,湿疹。

------------------------地胆头目录地胆头概述药材介绍相关配方地胆头概述地胆头:原植物地胆头为具根状茎的多年生草本,高30~60厘米;茎粗壮,二歧分枝,密被白色紧贴硬毛。

叶大部分基生,近无柄,匙形或长圆状倒披针形,长5~18厘米,宽2~4厘米,顶端钝,基部渐狭,边缘具浅钝齿,两面被长硬毛;叶脉羽状,侧脉10对以上,离缘弯拱网结。

头状花序小,具4朵花,密集成顶生的复头状花序,基部围以3片卵形的叶状苞片;总苞片2层,长椭圆形,顶端渐狭成刺尖,被短糙毛;花秋冬开,淡紫色,同型,全为两性管状花,花冠长约8毫米,檐部扩大成漏斗状,上端5裂,常1片深裂;花药基部具钝耳;花柱枝丝状,顶端钻形。

中药白花丹相关配方参考

中药白花丹相关配方参考

白花丹【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5钱。

(须久煎)外用:煎水洗,捣敷或涂擦。

【复方】①治风湿关节疼痛,腰腿扭伤:白花丹根五分至一钱。

水煎服或泡酒,每次五毫升,日服二次。

(《云南中草药》)②治血瘀经闭:白花丹干根一两;或加瘦猪肉二两,水煎服。

(《福建中草药》)③治跌打损伤:白花丹鲜叶一握捣烂,酌加热红酒,摩擦伤口周围。

(《福建民间草药》)④治跌打扭伤,蛇咬伤,恶疮:白花丹鲜叶三至四片,与它药配合捣烂外敷.一般敷十五至三十分钟除去,以免局部起泡。

(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⑤治肛周脓肿,急性淋巴腺炎,乳腺炎,蜂窝织炎,疖肿:鲜白花丹适量捣烂,用双层纱布包好,敷于患处至痊愈。

(广西《中草药新医疗法处方集》)⑥治脾脏肿大:白花丹根浸酒服。

重症并取叶和糯米捣烂,制成汤丸大,蒸熟,晚间睡醒服一丸。

(《岭南草药志》)⑦治疟疾:白花丹鲜叶七至八片,揉烂,于疟疾未发前两小时缚在手脉上(待有烧灼感时取去)。

(《福建民间草药》)⑧治脚底硬结疼痛(胼胝):白花丹鲜叶一握,稀饭一撮,食盐少许,捣烂涂贴,日换一次。

(《福建民间草药》)⑨治厚皮癣:白花丹茎叶捣烂擦。

(《广西药植图志》)⑩治瘰疬未溃:白花丹鲜根五钱至一两,酌加猪瘦肉,水炖服。

(《福建中草药》)--------------------------------------------------------------------------------《中华本草》:白花丹【用法用量】内服:煎汤,9-15g。

外用:适量,煎水洗;或捣敷;或涂擦。

民间草药:夜关门

民间草药:夜关门

民间草药:夜关门展开全文药草界,整体外形看起来像扫帚的,除了一种地肤属草本植物,结的种子叫地肤子,又叫铁扫帚。

还有一种叫夜关门的,为灌木,豆科胡枝子属,又叫截叶铁扫帚(多了截叶二字,显见此种叶更小,但简称也叫铁扫帚)。

别名很多,与形状功效等相关。

铁蒿杆、铁马鞭、穿鱼串、串鱼草。

其为直立小灌木,高可达1 米。

上部有坚韧细长的分枝。

既像马鞭,又可用于撑蒿,还可用来穿鱼。

夜关门、闭门草、关门草、夜闭草、封草,说明其叶在夜晚会闭合。

研究说这是像人类一样在休息入睡。

3出复叶互生,密集,小叶极小,叶柄短。

化食草、退烧草、蛇药草,与其功效相关。

其花1~4朵生于叶腋,黄白色花冠蝶形。

荚果细小无柄,长约3毫米。

赏花期6~9月,果期10月。

生于山坡、荒地或路边。

全国大部地区均有。

全草药用,性味苦辛凉。

有补肝肾,益肺阴,散瘀消肿之功。

选方1、治遗精:退烧草30g。

炖猪肉服,早晚各服一次。

(《贵州民间药物》)2、治老人肾虚遗尿:夜关门、竹笋子、黑豆、糯米、胡椒。

共炖猪小肚子服。

(《四川中药志》)这是一味食疗方,量视情况自己决定。

夜关门黑豆补肝肾。

糯米补中益气。

竹笋子清热化痰、利膈下气。

胡椒辛热,温中散寒,下气,是治遗尿的良药,并与前药形成反佐调和。

3、治大人小孩流尿:夜关门,煮绿壳鸭蛋食。

(《四川中药志》)4、治糖尿病:截叶铁扫帚鲜全草120g,酌加鸡肉,水炖服。

另用铁苋菜干全草30-60g,水煎代茶饮。

(《福建中草药》)5、治胃痛,肾炎水肿:铁扫帚9-15g(大剂可用30g)。

水煎服。

(《上海常用中草药》)6、治劳伤脱力:铁扫帚根30-60g。

水煎,蜂蜜冲服。

(《浙江民间常用草药》)7、治神经衰弱,白带过多:铁扫帚全草或根30g。

水煎服。

(《浙江民间常用草药》)8、治视力减退:夜关门全草240g,车前草45g,青葙子、天竺子、当归各15g,枸杞根、菟丝子、女贞子各30g。

煎服。

(苏医《中草药手册》)9、治肝热迫眼,赤肿疼痛:鲜夜关门24-30g。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八角莲八角莲(《福建民间草药》)【别名】八角连(《纲目拾遗》),金魁莲(《分类草药性》),旱八角、叶下花(《贵阳民间药草》),一把伞、马眼莲、独叶一枝花(《广西中药志》),八角盘、六角莲(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独脚莲、独角莲、八角金盘(《江西草药》),山荷叶(《浙江民间常用草药》)。

【来源】为小檗科植物八角莲的根茎及根。

...菝葜菝葜(《别录》)【异名】金刚根、王瓜草(《日华子本草》),金刚骨(《儒门事亲》),金刚藤(《履巉岩本草》),山梨儿、金刚树、铁刷子(《救荒本草》),铁菱角(《纲目》),金刚刺(《医林纂要》),金刚头、假萆薢、山菱角、霸王引(《岭南采药录》),沟谷刺、金巴斗、豺狗刺、鲎壳藤(《中国树木分类学》),马甲、硬饭头、冷饭头(《广州植物志》),龙爪菜(《贵州民间方药集》),普贴(《福建民间草药》),鸡肝根、路边刷(《广西中兽医药植》),鲎壳刺(《闽南民间草药》),铁刺苓(《浙江民间草药》),饭巴铎、冷饭巴(《四川中药志》),金刚鞭(《江西民间草药验方》),蓬灯果、马鞍宫(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马加刺兜、马加勒(江西《中草药学》)。

【来源】为百合科植物菝葜的根茎。

...半边莲半边莲(《纲目》)【异名】急解索(《纲目》),蛇利草(《岭南采药录》),细米草(《中国药植志》),蛇舌草(《福建民间草药》),鱼尾花(《江西中药》),半边菊、半边旗(《广西中药志》),奶儿草、半边花(《浙江民间草药》),箭豆草(《四川中药志》),顺风旗、单片芽(《岭南草药志》),小莲花草、绵蜂草、吹血草,腹水草、疳积草、白腊滑草、金菊草(《湖南药物志》),金鸡舌(《闽东本草》),片花莲、偏莲、瓜仁草(《江西民间草药验方》),蛇啄草(《上海常用中草药》)。

【来源】为桔梗科植物半边莲的带根全草。

...笔筒草笔筒草(《草木便方》)【异名】通气草(《草木便方》),眉毛草、土木贼(《分类草药性》),节节菜、接骨草(《福建民间草药》),锁眉草(《四川中药志》),节骨草(《湖南药物志》),锉刀草、木贼草、土麻黄、笔头草、野麻黄、锉草、虾蟆竹(《浙江民间常用草药》)。

【来源】为木贼科植物节节草的全草。

...酢浆草酢浆草(《唐本草》)【异名】酸箕(李当之《药录》),三叶酸草(《千金方》),醋母草、鸠酸草、小酸茅(《唐本草》),雀林草(《外台秘要方》),酸浆、赤孙施(《本草图经》),醋啾啾、田字草(《百一选方》),酸浆草(《履巉岩本草》),雀儿草、酸母草(《永类钤方》),酸饺草(《滇南本草》),小酸苗(《品汇精要》),酸草(《摘元方》),三叶酸、三角酸、雀儿酸(《纲目》),酸迷迷草(《纲目拾遗》),斑鸠草、酸味草(《生草药性备要》),三叶酸浆(《植物名实图考》),酸酸草(《分类草药性》),酸斑苋(《岭南采药录》),咸酸草、酸酢草(《福建民间草药》),酸得溜(《江苏植药志》),铺地莲(《南宁市药物志》),酸梅草、三叶破铜钱、黄花梅(《江西民间草药》)、老鸭咀、满天星(《广西中药志》),黄花草、六叶莲、野王瓜草、王瓜酸、冲天泡、长血草(《湖南药物志》),酸芝草、酸批子(《闽东本草》),东阳火草、水晶花(《上海常用中草药》),蒲瓜酸、鹁鸪酸(《浙江民间常用草药》)。

【来源】为酢浆草科植物酢浆草的全草。

...大茶药根大茶药根(《岭南草药志》)【异名】胡满蔃(《岭南采药录》),大茶根(《广西药植图志》),断肠草根、猪人参(《矿西中药志》)。

【来源】为马钱科植物胡蔓藤的根或根皮。

植物形态详"钩吻"条。

...大飞扬草大飞扬草(《岭南采药录》)【异名】大飞羊(《生草药性备要》),飞扬、神仙对坐草、节节花、大号乳仔草、蚝刈草、猫仔癀、大乳草、木本奶草、金花草、蜻蜒草(《福建民间草药》),白乳草、过路蜈蚣、蚂蚁草(《闽南民间草药》),天泡草(《广东中药》),大乳汁草、奶子草、九歪草(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假奶子草、癣药草(《南方主要有毒植物》),奶母草(《卫生简报》(3):11,1971)。

【来源】为大戟科植物飞扬草的全草或带根全草。

...大蓟1大蓟(《本草经集注》)【异名】马蓟(《范汪方》),虎蓟(陶弘景),刺蓟、山牛蒡(《日华子本草》),鸡项草(《本草图经》),鸡脚刺(《滇南本草》),野红花(《纲目》),茨芥(《本草述》),牛触嘴、鼓椎(《医林纂要》),鸡姆刺(《质问本草,),恶鸡婆(《草木便方》),大牛喳口、山萝卜(《贵州民间方药集》),猪姆刺、六月霜、蚁姆刺(《福建民间草药》),牛口刺(《浙江中药手册》),老虎喇(《广西中兽医药植》),刺萝卜(《民间常用草药汇编》),驴扎嘴、马刺刺(《山西中药志》),刺秸子,马刺草(《中药材手册》),牛口舌、老虎刺、草鞋刺、刷把头(《广西中药志》),土红花(《四川中药志,),野刺菜(《药材学》),牛不嗅、猪妈菜(《闽东本草》),牛刺竻菜、剪菜、鸟不扑(《江西民间草药验方》)。

【来源】为菊科植物大蓟的全草或根。

...大青根大青根(《福建民间草药》)【异名】臭根、野地骨(《福建民间草药》),土地骨皮(《江西民间草药验方》)。

【来源】为马鞭草科植物路边青的根。

...大尾摇大尾摇(《福建民间草药》)【异名】鱿鱼草、斑草(《福建民间草药》),猫尾草(《南宁市药物志》),象鼻癀(《闽南民间草药》),象鼻草、墨鱼须草(《福建中草药》)。

【来源】为紫草科植物大尾摇的全草或根。

...地锦草地锦草(《嘉祐本草》)【异名】地联、夜光、承夜(《吴普本草》),地噤、地锦(《本草拾遗》),酱瓣草(《庚辛玉册》),草血竭、血见愁、血风草、马螘草、雀儿卧单、猢狲头草(《纲目》),扑地锦(《本草原始》),奶花草(《植物名实图考》),奶草、奶汁草、铺地锦、铺地红、红莲草(《福建民间草药》),斑鸠窝、天瓜叶、三月黄花(《民间常用草药汇编》),地蓬草、铁线马齿苋、蜈蚣草(《江西民间草药》),奶疳草、红茎草(《浙江民间草药》),红斑鸠窝、地马桑,红沙草、凉帽草、小苍蝇翅草(《四川中药志》),红丝草、小红筋草(《杭州药植志》),仙境草(《湖南药物志》),莲子草、软骨莲子草、九龙吐珠草(《闽东本草》),地瓣草(《贵州草药》),粪脚草,粪触脚。

花被单、血经基(《上海常用中草药》)。

【来源】为大戟科植物地锦草的全草。

...鹅不食草鹅不食草(《食性本草》)【异名】食胡荽(《品汇精要》),野园荽(《濒湖集简方》),鸡肠草(《纲目》),鹅不食(《生草药性备要》),地芫荽(《医林纂要》),满天星、沙飞草、地胡椒、大救驾(《简易草药》),三节剑(《分类草药性》),山胡椒、连地稗(《岭南采药录》),球子草(《广州植物志》),二郎戟、小救驾(《贵州民间方药集》),杜网草、猪屎草(《福建民间草药》),砂药草(《江苏植药志》),白地茜(《南宁市药物志》),猪屎潺(《广西中药志》),通天窍(《四川中药志》),雾水沙、猫沙、小拳头(《广东中药》),铁拳头、散星草、地杨梅、三牙钻、蚊子草(《浙江民间常用草药》),白珠子草(《福建中草药》)。

【来源】为菊科植物石胡荽的带花全草。

...翻白草翻白草(《救荒本草》)【异名】鸡腿儿(《救荒本草》),天藕儿(《野菜谱》),湖鸡腿(《纲目》),鸡脚草、鸡距草(《草木便方》),乌皮浮儿、觭角草(《植物名汇》),土菜、茯苓草(《现代实用中药》),郁苏参、土人参(《福建民间草药》),金线吊葫芦、鸭脚参、细沙扭(《广西中药志》),鸡脚爪(《四川中药志》),野鸡坝、兰溪白头翁、黄花地丁、千锤打(《湖南药物志》),天青地白(《南京地区常用中草药》)。

【来源】为蔷薇科植物翻白草的带根全草。

...胡颓子【中文名】胡颓子(《本草经集注》)【类别】叶类【异名】卢都子(《中藏经》),雀儿酥(《雷公炮炙论》),王婆奶(《履巉岩本草》),蒲颓子、半含春(《纲目》),半春子、甜棒捶(《植物名实图考》),牛奶子、石滚子(《草木便方》),羊母奶子(亨利氏《中国植物名录》),糖罐头(迈尔氏《中国植物名录》),羊奶奶(《贵州民间方药集》),咸匏头(《福建民间草药》),柿蒲、灯蒲(《泉州本草》),土萸肉、补阴丹、瓶匏、田蒲(《闽东本草》)。

野荸荠、野枇杷、浆米草、野水葡萄、大麦奶、白萹蓄、甜果儿、麦榄(《浙江民间常用草药》),鸡卵子、清明子(《江西草药》),斑楂、干茄、大麦前果、大叶巴桩子(金华《常用中草药单方验方选编》),潘桑果,麦果果、野枣子(《上海常用中草药》),蒲栗子(苏医《中草药手册》)。

...虎耳草【中文名】虎耳草(《履巉岩本草》)【类别】全草类【异名】石荷叶(《纲目》),金线吊芙蓉、老虎耳(《生草药性备要》),系系叶(《简易草药》),天荷叶、金丝荷叶(《现代实用中药》),丝棉吊梅(《中国药植志》),耳聋草、猪耳草、狮子草(《福建民间草药》),金钱荷叶(《民间常用草药汇编》),金线莲(《江西民间草药》),石丹药(《四川中药志》),佛耳草、丝丝草、蟹壳草、搽耳草、猫耳朵(《湖南药物志》),耳朵草(《闽东本草》),红丝络、红线草、红线绳、水耳朵、月下红、金丝草、耳朵红、铜钱草(《浙江民间常用草药》)。

...积雪草积雪草(《本经》)【异名】连钱草(《徐仪药图》),地钱草(《唐本草》),马蹄草(《滇南本草》),老公根、葵蓬菜、崩口碗(《生草药性备要》),地棠草(《植物名实图考》),大马蹄草、土细辛《草木便方》),崩大碗,钱凿口(《广州植物志》),复箸碗草、蚶壳草、鲎圭草(《福建民间草药》),铜钱草、遍地香(《浙江中药手册》),雷公根(《江苏植药志》),灯盏菜、牛浴菜(《南宁市药物志》),野荠菜、马脚迹、遍地金钱草、半边月(《江西民间草药》),老鸦碗(《滇南本草》整理本),酒杯菜(《广西中药志》),破铜钱、半边钱、地浮萍、野冬苋菜、盘龙草、节节连(《湖南药物志》),大叶金钱草(《江西民间草药验方》),大叶伤筋草、葫瓜草、落地梅花(《浙江民间常用草药》)。

【来源】为伞形科植物积雪草的全草或带根全草。

...接骨木接骨木(《唐本草》)【异名】木蒴藋(《唐本草》),接骨草(《履巉岩本草》),续骨木(《纲目》),扦扦活(《本经逢原》),七叶黄荆、放棍行、珊瑚配(汪连仕《采药书》),铁骨散(《植物名实图考》),接骨丹(《草木便方》),七叶金、透骨草(《福建民间草药》),接骨风(《四川中药志》)。

【来源】为忍冬科植物接骨木的茎枝。

...金钱草【中文名】金钱草(《纲目拾遗》)【类别】全草类【异名】遍地香(《祝穆试效方》),地钱几(《救荒野谱》),钹儿草(《救生苦海》),连钱草(《质问本草》),铜钱草(《慈航活人书》),白耳草、乳香藤、九里香、半池莲、千年冷、遍地金钱(《纲目拾遗》),金钱艾(《本草求取》),马蹄草、透骨消(《植物名实图考》),透骨风,过墙风、巡骨风(《分类草药性》),蛮子草(《天宝本草》),胡薄荷(《现代实用中药》),穿墙草(《经效实验单方》),团经药、风草(《贵州民间方药集》),肺风草、金钱薄荷、十八块草(《福建民间草药》),江苏金钱草(《中药通报》5(1):27,1959),透骨草、一串钱(《民间常用草药汇编》),四方雷公根、钱凿草、钱凿王(《陆川本草》),大叶金钱草、野薄荷(《江西民间草药》),马蹄筋骨草、破铜钱(《四川中药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