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浊病 慢性前列腺炎 临床路径

合集下载

2024医院临床路径工作总结

2024医院临床路径工作总结

2024医院临床路径工作总结2024医院临床路径工作总结1(约1391字)我院从下半年开始开展临床路径管理工作,我院不断深入加强临床路径管理,通过临床路径工作的开展,进一步优化医疗流程,规范了医护人员的医疗行为,提高了整体医疗质量,减少了不合理的检查、治疗、用药,降低了总体治疗费用,缩短了平均住院天数,病种同比总费用、住院天数均较未进入路径者减少,提高了工作效率。

进一步增强了医患沟通,科室医务人员医患沟通能力有了明显提高,密切了医患关系,减少了医疗投诉和纠纷。

至今,全院共11个科室开展临床路径,共28个病种,分别为骨科、普外科、心内科、呼吸科、消化内科、产科、儿科、眼耳鼻喉科、老年科、肿瘤科、昆机分院,其中只有3个病种进入单病种付费管理,由于我院收治的病人以老年病人居多,多种疾病共存,导致能入径病人数很少,或因为变异提前退出路径,进入临床路径人数为46例其中:鼻骨骨折2例,社区获得性肺炎10例,尺骨桡骨远端骨2例,急性单纯性阑尾5例,腹股沟疝2例,Grawes病3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治疗1例、轮转病毒感染性腹泻3例,手足口病4例,异位妊娠手术治疗12例,翼状胬肉切除术共2例。

我院开展临床路径工作虽已1年余,但实际还处于起步摸索阶段,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和不足,分析如下:1、医护人员对临床路径实施的意义认知不足临床路径主要是针对某一疾病,建立一套标准化的治疗模式与治疗程序,是一个有关临床治疗的综合模式,最终目的在于使医生减少不必要的医疗处置,避免医疗资源的浪费,减少患者住院时因种种原因产生的变异情况,降低病人的医疗费用,虽短住院天数,帮助患者对所患疾病多了解,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使患者及其家属主动参与治疗,并提高患者满意度。

但有一部分医护人员仍然不了解其最终目的,不明白入径对象如何选择,如何入径,何为退径,何为变异,对医患双方有何意义,从而降低了入径率,甚至有些病种没有入径患者。

2、医患有效沟通有待加强进入临床路径,并非医务人员自己为之,还需要和患者及其家属有个沟通的`过程,要让患者及其家属明白何为临床路径,进入了临床路径对于他们自身有什么实际意义,以及进入路径后对患者的健康宣教,增强患者对自身所患疾病的了解,增强治愈的信心及提高自我保护意识。

精癃病 良性前列腺增生症 临床路径(2020年10月整理).pdf

精癃病 良性前列腺增生症 临床路径(2020年10月整理).pdf

精癃病(良性前列腺增生症)中医诊疗方案一、诊断(一)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精癃病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Y/T001.1~001.9-94)》。

(1)、开始尿频,尤其夜尿次数增多,渐有排尿困难,余溺不尽,严重时可有尿闭或小便失禁。

(2)、本病多见于老年男性。

(3)、直肠指诊:精室肥大,表面光滑而无结节,边缘清楚,中等硬度而富弹性,中央沟变浅或消失。

(4)、超声波检查:前列腺大小测定较正常增大,膀胱残留尿大于60毫升。

2、西医诊断:良性前列腺增生症参照《男科学》(2004年3月第一版、人民卫生出版社)《泌尿男科学》(2005年9月、人民军医出版社)。

(1)、病史:凡50岁以上男子,有尿频、夜尿次数增多、尿线变细,尤其是出现排尿困难,尿潴留者,需考虑前列腺增生可能。

(2)、体格检查:主要是直肠指检,可触及到增大的前列腺,表面光滑,质地硬,有弹性,中央沟消失或隆起,若增生腺体突入膀胱,直肠指检前列腺增大可不明显。

(3)、超声波检查:测定前列腺前后、左右、上下三条径线长度,计算前列腺体积=0.52X(三条径线乘积),同时膀胱残余尿测定。

(4)、尿流率测定:一般认为男性最大尿流率《10ml/s提示排尿功能明显异常。

(5)、其他检查:如膀胱镜检查,CT及核磁共振等。

(二)证候诊断1.湿热瘀阻证:尿少黄赤,尿频涩痛,点滴不畅,甚至尿闭,小腹胀痛。

口渴不欲饮,发热或大便秘结。

舌质暗红,苔黄腻,脉涩。

2.肾虚夹瘀证:小便频数不爽,淋漓不尽,点滴不尽,会阴、小腹隐痛,偶有血尿或血精,腰膝酸软无力,舌质淡或有瘀斑,苔白或黄,脉沉弦或细涩。

二、治疗方案1、辩证选择口服中医汤剂或中成药(1)湿热瘀阻证治法:清热化瘀。

方药:自拟“通关散”加减。

当归12g 贝母9g 苦参15g 炙附片6g生薏仁15g 败酱草24g 皂刺12g 白芷12g牛膝18g 车前子30g 莪术12g中成药:前列通瘀胶囊,前列欣胶囊、肾安胶囊、桂枝茯苓丸、五苓散胶囊、裸花紫珠胶囊等。

精癃(前列腺增生)中医临床路径及入院标准2020版

精癃(前列腺增生)中医临床路径及入院标准2020版

精癃(前列腺增生)入院标准:1.50岁以上男性,有尿频、夜尿次数增多、尿线变细、排尿不畅、尿不尽等症状;2.直肠指诊提示前列腺体积增大,中央沟变浅或者消失,残余尿大于50ml,尿流率小于10ml/s。

路径说明:本路径适合于西医诊断为前列腺增生的住院患者。

一、精癃(前列腺增生)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精癃(TCD 2019版:A04.05.02)。

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前列腺增生(ICD-10编码:N40.x00)。

(二)诊断依据1.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1995)(ZY/T001.9-94)进行诊断。

①尿频,尤其夜尿次数增多,渐有排尿困难,余溺不尽,严重时可有尿闭或小便失禁。

②本病多见于老年男性。

③直肠指诊:精室肥大,表面光滑而无结节,边缘清楚,中等硬度而富弹性,中央沟变浅或消失。

④B超检查:前列腺大小测定较正常增大,膀胱残留尿量多。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医学会编著《临床诊疗指南》泌尿外科分册第一版)①LUTS(下尿路症状):膀胱刺激症状和膀胱出口梗阻症状。

②合并症:有无血尿、尿路感染、膀胱结石及肾功能损害③直肠指诊:是前列腺增生的重要检查方法④前列腺大小的评估:填肠指诊、B超或CT测定法⑤残余尿测定:B超测定法和排尿后导尿法。

⑥实验室检查1)前列腺特异抗原(PSA)是鉴别前列腺癌的重要指标之一2)血肌酐测定:可了解有无肾功能受损及其受损程度。

2.证候诊断参照《〈良性前列腺增生症中医诊治〉专家共识》、《基于肾虚瘀阻论治良性前列腺增生症专家共识。

精癃(前列腺增生)临床常见证候:(1)湿热蕴结证:小便频数不爽,尿黄而热或涩痛,或小便不通,少腹急满胀痛,口苦口黏,或渴不欲饮,大便秘结,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或濡数。

(2)气滞血瘀证:小便不通或点滴而下,或尿细如线,胸胁胀满,口苦咽干,少腹急满胀痛,舌质淡或紫黯,脉弦或涩。

慢性前列腺炎诊疗流程解读

慢性前列腺炎诊疗流程解读
前列腺是由腺组织和间质构成,幵 由结缔组织和平滑肌构成癿被膜包 裹 慢性前列腺炎时前列腺液pH 升高至 7. 7-8. 4,影响抗菌药物在前列腺内 解离,使已进入前列腺癿药物很容易 回渗血浆中
脂溶性高 高脂溶性癿抗菌药物可穿透前列 腺屏障,扩散至前列腺组织内
前列腺
Pka(解离系数)值高 前列腺炎时PH值升高,PKa<6癿抗 菌药物无法进入前列腺液
诊断
治疗方案
品牌选择
用法用量
依从性
关键切入点
品牌选择 泌尿科医生重视疗效,对致病菌丌明确且丌了解抗生素的特点, 多为经验治疗!
经验治疗 对致病菌丌明确且丌 了解抗生素的特点
重视疗效
提供临床资 料,说服医生 尝试使用。
如何确保疗效 •有效覆盖致病菌 •组织浓度高
美满®有效改善慢性前列腺炎多种症状
• 米诺环素有效改善慢性前列腺炎多种症状,包括会阴胀痛感、尿道 分泌物、夜尿频和腰酸。
按摩前尿液 按摩后尿液
+/+/+ + + -
中华医学会泌尿外科学分会 2009年版前列腺炎诊断治疗指南
突破点1
强效
将头孢菌素类,青霉素类,酶抑制剂复合制剂和碳青霉烯类临床常用抗菌药物排除在外
前列腺的被膜是前列腺一道具有保护意义的“屏障”,可阻止多种抗生素进入腺泡,也 是慢性前列腺炎治疗不理想、难以根治的原因之一
前列腺炎常见病原体对氟喹诺酮类耐药现象严重
• 大肠埃希菌对哌拉西林和环丙 沙星癿耐药率接近戒超过50%
• 衣原体:
– 全国近年来支原体药敏试验结果普遍 显示:支原体耐药情况最严重的是喹 诺酮类药物
汪复等。使用抗感染治疗学。2004版
美满®脂溶性高、解离系数大(PKa),满足抗菌药物的选择要求

临床路径工作总结

临床路径工作总结

临床路径工作总结临床路径工作总结1我院按照《二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版)实施细则》及省、市、县对临床路径管理工作的具体要求,医院领导高度重视,不断规范临床路径管理工作,在各相关科室的共同努力下,我院11个临床科室中,计划开展44个病种,实际累计运行30个病种,截止11月底,全院列入临床路径管理病种患者数________人,进入路径________人,入径率87.1%,完成路径________人,完成率96.36%,完全达到市卫生局关于二级医院临床路径管理的管理指标(实施临床路径病种数不低于__个/院,入径率60%以上,完成率70%)。

在一年中取得了一些成绩和经验,现将主要工作总结如下:一、工作开展情况及取得的成绩(一)进一步完善管理组织,落实责任,不断加强临床路径管理工作。

由于医院领导班子的变化和分管工作的重新调整,医院新成立内四科、内五科等科室,部分临床科室临床路径管理小组人员进修和变动等原因,为使该项工作有序持续开展,我们按照卫计委《临床路径管理指导原则》的要求,适当调整了“临床路径管理委员会”和“临床路径指导评价小组”管理组织和管理成员,同时细化职责,落实责任,使此项管理工作从院方到科室组织健全、人员到位、职责明确,为顺利开展今年临床路径管理工作奠定了基础。

(二)调整和细化管理内容,使临床路径管理工作更加规范。

按照“二甲”复审标准要求,从第二季度起,废除了以前所有统计表格,增加了“入组登记本”、“临床路径知情同意书”,“临床路径病人满意度调查表”,新的表格增加了“出院30日内再住院率”、“非预期再手术率”、“并发症合并症率”、“死亡率”等质量与安全指标,并要求科室认真执行。

(三)顺利完成各项工作任务指标。

年初,与各临床科室进行研究讨论,调整和增加了__各临床路径病种,截止11月底,全院共有11个科室纳入临床路径管理工作,计划开展临床路径病种数44个,运行临床路径管理病种数30个,全院列入临床路径病种患者数________人,进入路径________人,完成路径________人,变异166人,入径率87.1%,变异率13.__%,出径率3.__%,完成率96.36%。

外科3个临床路径

外科3个临床路径

路径说明:本路径适合于西医诊断为急性乳腺炎的成脓期患者。

一、乳痈(急性乳腺炎)成脓期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

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乳痈(ICD编码:BWR020)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急性乳腺炎(ICD-10:O91,N61)(二)诊断依据。

1.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Y/T )、《现代中医乳房病学》(林毅、唐汉钧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年)。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根据《黄家驷外科学》(第7版)(吴孟超、吴在德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年)、《克氏外科学》(中文版第15版)(主编,王德炳译,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年)、《临床诊疗指南-外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疾病分期郁滞期成脓期溃后期3.证侯诊断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乳痈(急性乳腺炎)诊疗方案”,乳痈(急性乳腺炎)成脓期临床常见证侯:热毒炽盛证。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乳痈(急性乳腺炎)诊疗方案”。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乳痈(急性乳腺炎)。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住院期间为≤10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乳痈(ICD编码:BWR020)和急性乳腺炎(ICD-10:O91,N61)的患者。

2.疾病分期为成脓期3.不伴有败血症,不伴有需要特殊处理的其他疾病。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的证候的主症、次症、舌、脉特点。

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

(七)入院检查项目1.必需的检查项目:(1)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2)肝肾功能、血型、血糖、电解质(3)凝血功能检查(4)感染性疾病筛查(5)乳房彩超+脓肿定位2.可选择的检查项目:根据病情需要而定,如细菌培养+药敏、病理学检查、胸片、心电图、腹部超声。

(八)治疗方法1.外治法:(1)中医辨脓法或超声定位乳房脓肿穿刺抽脓法;(2)中医辨脓法或超声定位乳房脓肿切开排脓术。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的406种中医优势病种诊疗方案和临床路径目录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的406种中医优势病种诊疗方案和临床路径目录

分科 序号
2 2 2 2 2 3 3 3 3 3 3 3 3 3 3 3 3 3 3 3 3 3 4 4 4 4 4 4 4 4 4 4
疾病 对应序号
疾病名称
17
脱疽(闭塞性动脉硬化)
18
脱疽(糖尿病性足病)
19
臁疮(下肢溃疡)
20
水火烫伤(烧伤)
21
毒蛇咬伤(蝮蛇咬伤)
1
不孕病(多囊卵巢综合征)
2
疾病 对应序号
疾病名称
62
慢肾风(慢性肾小球肾炎)
63
尿血病(隐匿型肾小球肾炎)
64
肾风(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
65
肾劳(慢性间质性肾炎)
66
慢性肾衰(慢性肾脏病4~5期)
67
狼疮性肾炎
68
水肿病(成人微小病变肾病)
69
水肿病(特发性膜性肾病)
70
痛风肾病(尿酸性肾病)
71
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肾炎
72
疾病 对应序号
疾病名称
1
时行感冒(甲型H1N1流感)
2
风温肺热病(病毒性肺炎)(轻症)
3
布鲁氏菌病(慢性期)
4
登革热
5
肺痨(耐多药肺结核)
6
外感发热(上呼吸道感染)
7
急性咳嗽病
8
咳嗽病(急性气管-支气管炎)
9
慢性咳嗽病
10
咳嗽(感冒后咳嗽或感染后咳嗽)
11
肺炎喘嗽(支原体肺炎)
12
哮病(支气管哮喘)
12
目痒病(变应性结膜炎)
13
青风内障(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
14
青盲(视神经萎缩)
15

前列腺炎门诊临床路径

前列腺炎门诊临床路径

19、前列腺炎门诊治疗临床路径前列腺炎门诊治疗临床路径一、前列腺炎门诊诊疗流程(一)适用对象(ICD-N41.901):前列腺炎的患者。

(二)诊断依据:前列腺炎分为四型,诊断主要依据临床症状、体格检查、实验室及影像学检查。

1、Ⅰ型(急性细菌性前列腺炎):起病急,可表现为寒战、高热,伴有持续和明显的下尿路感染症状,如尿频、尿急、尿痛、排尿烧灼感,排尿困难、尿潴留,后尿道、肛门、会阴区坠胀不适。

血液和尿液中白细胞数量升高,细菌培养阳性。

体检时可发现耻骨上压痛、不适感,有尿潴留者可触及耻骨上膨隆的膀胱。

直肠指检可发现前列腺肿大、触痛、局部温度升高和外形不规则等。

禁忌进行前列腺按摩。

2、Ⅱ型(慢性细菌性前列腺炎):有反复发作的下尿路感染症状,持续时间超过3个月。

通过直肠指检发现前列腺增大、质地较硬、有结节、有压痛等。

3、Ⅲ型(慢性前列腺炎):主要表现为骨盆区域疼痛,可见于会阴、阴茎、肛周部、尿道、耻骨部或腰骶部等部位。

排尿异常可表现为尿急、尿频、尿痛和夜尿增多等。

由于慢性疼痛久治不愈,可能有焦虑、抑郁、失眠、记忆力下降等。

4、Ⅳ型(无症状性前列腺炎):无主观症状,仅在有关前列腺方面的检查时发现炎症证据。

实验室检查及影像学检查前列腺按摩液(EPS)常规检查:正常的EPS中白细胞<10个/HP,卵磷脂小体均匀分布于整个视野,pH6.3~6.5,红细胞和上皮细胞不存在或偶见。

当白细胞>10个/HP,卵磷脂小体数量减少,即可诊断为前列腺炎。

B超:前列腺炎患者B超检查可以发现前列腺回声不均,前列腺结石或钙化,前列腺周围静脉丛扩张等表现。

(三)纳入标准:符合诊断标准。

(四)排除标准:1、不符合纳入标准。

2、需要住院或并发症需要处理的在门诊无法治疗。

(五)门诊检查项目:必查项目:血、尿、心电图、直肠指检、B超、前列腺液常规。

选查项目:肝、肾功能、TCD、血脂血糖等(六)治疗常规1、Ⅰ型:主要是广谱抗生素、对症治疗和支持治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精浊病(慢性前列腺炎)中医诊疗方案
一、诊断
(一)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精浊病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国家中医药管理局)、《24个专业105个病种中医诊疗方案(试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医政司,2011年)。

(1)表现为不同程度的尿频、尿急、尿不尽感,尿道灼热,尿道滴白,会阴部、外生殖区、下腹部、腰骶等部位坠胀、疼痛不适。

(2)好发于青壮年,易于复发。

2.西医诊断:慢性前列腺炎参照《吴阶平泌尿外科学》(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年)、《前列腺炎诊断治疗指南(试行版)》(中华医学会泌尿外科分会,2006年)《慢性前列腺炎中西医结合诊疗指南(试行版)》(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2007年)。

(1)表现为不同程度的尿频、尿急、尿不尽感,尿道灼热,尿道滴白,会阴部、外生殖区、下腹部、腰骶等部位坠胀、疼痛不适。

(2)前列腺触诊:腺体饱满,或软硬不均,或有炎性结节,或质地较韧,可有局限性压痛。

(3)国际NIH-CPSI评分。

(4)好发于青壮年,易于复发。

(5)EPS检查白细胞》10/HP,或正常(Ⅲb型)
(二)证候诊断:
1、湿热下注证:小便灼热涩痛,尿频、尿急。

伴尿黄短赤、尿不尽、滴白、阴囊潮湿等。

舌苔黄腻,脉滑实或弦数。

2、湿热瘀阻证:尿频、尿急、尿痛,或伴尿等待、尿不尽、尿黄、尿道灼热感。

会阴区不适或疼痛,阴囊潮湿。

舌红,苔黄腻,脉弦数或弦滑。

3、气滞血瘀证:下腹部、或耻骨上区、或外生殖器区、或会阴部、或腰骶及肛周坠胀疼痛。

伴尿无力、尿不尽、尿道刺痛。

舌质暗或有瘀点、瘀斑,脉弦涩。

4、肝气郁结证:情志抑郁,胸闷善太息,性情急躁焦虑,疑病恐病,少腹、腰骶、会阴、睾丸坠胀不适,或似痛非痛,伴尿不尽等。

苔淡红,脉弦。

5、肾阳亏虚证:畏寒怕冷,腰膝酸软或酸痛,精神不振,性欲或性功能低下,伴尿不尽、尿无力。

舌淡苔薄白,脉沉迟或无力。

6、肝肾阴虚证:五心烦热、失眠多梦、腰膝酸软或酸痛。

伴尿道滴白或短赤。

舌红少苔,脉细数。

二、治疗方案
辩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中成药或中药注射剂。

(1)湿热下注证
治法:清热利湿
方药:四妙丸和萆薢分清饮加减。

苍术12g 黄柏12g 车前子15g 牛膝10g
萆薢10g 石菖蒲10g 茯苓10g 白术10g
莲子心10g 生薏仁24g 丹参10g 泽兰10g。

中成药:肾安胶囊、五苓胶囊、前列欣胶囊、二妙丸、龙胆泻肝丸等。

中药注射剂:苦碟子注射液、蟾酥注射液等。

(2)湿热瘀阻证
治法:清热化瘀
方药:自拟“通关散”加减。

当归12g 贝母9g 苦参15g 炙附片6g
生薏仁15g 败酱草24g 皂刺12g 白芷12g
桃仁12g 桂枝12g 丹皮15g 炙地龙15g。

中成药:前列通瘀胶囊、肾安胶囊、五苓散胶囊、龙血竭胶囊等。

中药注射剂:苦碟子注射液、蟾酥注射液等。

(3)气滞血瘀证
治法:理气活血化瘀
方药:少腹逐瘀汤。

当归10g 川芎10g 赤芍10g 蒲黄10g
五灵脂10g 没药6g 延胡索12g 川楝子12g
醋柴胡12g 醋青皮12g 炙甘草6g
中成药:前列通瘀胶囊、元胡止痛滴丸.龙血竭胶囊、桂枝茯苓丸、大黄蛰虫丸等。

中药注射剂:灯盏花素注射液等。

(4)肝气郁结证
治法:疏肝解郁,佐以安神。

方药:自拟“加减归元散”。

当归12g 元胡10g 川楝子9g 醋柴胡12g
白芍15g 炒枳实12g 酸枣仁15g 川芎9g
知母12g 茯神15g 夜交藤30g 醋香附12g
炙甘草6g
中成药:疏肝解郁胶囊、逍遥丸、舒肝丸等。

中药注射剂:柴胡注射液等。

(5)肾阳亏虚证
治法:温肾壮阳。

方药:金匮肾气丸加减。

炙附片6g 肉桂3g 熟地15g 山药15g
山萸肉15g 茯苓12g 泽泻15g 丹皮12g
车前子30g 菟丝子15g枸杞子15g 牛膝15g
中成药:右归胶囊、五苓散胶囊、金匮肾气丸等。

中药注射剂:参附注射液等。

(6)肝肾阴虚证
治法:滋补肝肾。

方药:一贯煎合二至丸加减。

沙参 15g 麦冬 15g 当归 12g 生地 24g
枸杞子 15g 川楝子12g 延胡索12g 女贞子15g
旱莲草15g
中成药:大补阴丸、左归丸、六味地黄丸等。

中药注射剂:刺五加注射液、参麦注射液等。

3.外治法(选择性治疗)
(1)栓剂塞肛:前列安栓、野菊花栓。

(2)中药塌渍治疗:自拟“通络散结膏”作用于下腹部。

(3)中药熏洗。

(4)中药超声电导。

附:通络散结膏协定方:
红藤10g 白芷10g 皂刺10g 生大黄10g
路路通10g 桃仁10g 红花10g 川牛膝10g
土茯苓10g。

4.针灸治疗:包括体针(感应电刺激)、耳针、灸疗(穴位贴敷+药饼灸)、穴位注射。

穴位选择:气海、关元、中极、肾俞、阴陵泉、阳陵泉、足三里、三阴交、次髎等。

5.前列腺按摩。

6.物理治疗:深部热疗、前列腺微波治疗、负压吸引+水疗。

7.健康教育(调护措施):忌酒、辛辣等刺激性食品及海鲜发物,多食苹果、番茄等水果蔬菜,忌久坐、憋尿,规律排精、戒除手淫习惯,坚持适当提肛运动.正确认识前列腺疾病,消除顾虑,积极正规治疗.
8.心理和行为辅导。

三、难点分析
1. 参照《慢性前列腺炎中西医结合诊疗指南(试行版)》及《前列腺炎诊断治疗指南(试行版)》,该病种中医脉因证治较为困难,且统一性不高,个体化治疗特点较为突出,解决方法为以我科学术带头人王利军副主任医师所提出的围绕前列腺脏腑定位的“子胞理论”及临床经验,参考经方,设定以“通关散”“加减归元散”“通络散结膏”为内外治基本方,辩证加减施治,作为本病中医治疗思路和方法。

2.本病大多患者病史较长,有不规范使用抗生素,部分已产生耐药菌株,中医体质辩证多属损伤正气,可选用药物有限,治疗效果不佳,解决方法是发挥中医药优势,辩证施治同时佐以益气扶正,以加强疗效。

3.本病以症状多样、病程缠绵、容易反复发作为特征,给患者身心健康带来较大危害,有些患者伴有明显焦虑、抑郁或合并性功能障碍或不育症,精神上的痛苦超过疾病本身的痛苦,依从性较差,为治疗带来困难。

解决方法,适当给予心理疏导,使用疏肝解郁中药或中成药联合治疗。

四、疗效评价
(一)评价标准
1.中医证候疗效判定标准:
临床治愈:中医临床症状消失,体征消失或基本消失,证候积分减少》95%。

显效:中医临床症状、体征明显改善,证候积分减少》70%。

有效:中医临床症状、体征均有好转,证候积分减少》30%。

无效:中医临床症状、体征均无明显改善,甚或加重,证候积分减少《30%。

2.NIH-CPSI评分
临床控制:症状消失,EPS检查白细胞《5/HP。

显效:NIH-CPSI分值减少》16分。

有效:NIH-CPSI分值减少5-15分。

无效:NIH-CPSI分值减少《5分。

(二)评价方法
入选患者分别在治疗前及治疗后第8日进行2次评分,纳入病历。

1.中医证候评分标准
临床症状
等级与计分值
无偶有时有经常有
小便频急0分2分4分6分尿道灼热0分2分4分6分尿后余沥不尽0分2分4分6分少腹疼痛或不适0分2分4分6分会阴疼痛或不适0分2分4分6分腰骶部疼痛或不适0分2分4分6分阴囊潮湿0分1分2分3分尿后滴白0分1分2分3分睾丸疼痛0分1分2分3分注:舌、脉详细记录,不计分
注:计算公式(尼莫地平法)为:积分=[(治疗前积分-治疗后积分)÷治疗前积分]*100%
2.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慢性前列腺炎症积分指数(NIH-CPSI)。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