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病种临床用血评价-济宁中心血站

合集下载

血站技术操作规程(2015版)

血站技术操作规程(2015版)

血站技术操作规程(2015版)国卫医发〔2015〕95号附件血站技术操作规程(2015版)2015年12月前言《血站技术操作规程(2012版)》自施行以来,对促进血站规范化管理起到重要的作用。

随着血站核酸检测的全面覆盖和血液管理工作要求的进一步提高,原有的“血液检测”部分内容已经不适应当前需要。

指导血站加强能力建设,规范核酸检测操作流程,进一步提升血液安全水平,我委对“血液检测”部分内容进行了修订完善,组织制定了《血站技术操作规程(2015版)》(以下简称《规程》)。

本《规程》正文包括献血者健康检查、全血采集、血液成分制备、血液检测、血液隔离与放行和质量控制6个部分,对所涉及的关键技术要点做出相应规定。

其中一些原则性的规定,血站在制定自身的操作规程时应当根据实际情况进一步细化。

以“宜”表述的内容为推荐性内容。

本《规程》的附录为资料性附录,供血站参考。

各血站应当按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规章、技术规范和标准,以及本《规程》的要求,结合具体工作实际,编制适合本血站使用的技术操作规程。

如有关血液标准、规范与《规程》存在不一致的地方,以《规程》规定为准。

本《规程》自2016年3月1日起施行。

《血站技术操作规程(2012版)》同时废止。

为不断提升血站质量管理水平和技术能力,《规程》将每3年修订1次。

目录1 献血者健康检查 (1)2 全血采集 (3)3 血液成分制备 (8)4 血液检测 (15)5 血液隔离与放行 (30)6 质量控制 (32)附录A 献血者血红蛋白检测(硫酸铜目测法) (43)附录B 血液检测方法的确认 (47)附录C 血液检测试剂(血清学检测/核酸检测试剂)进货验收与放行记录表 (64)附录D 血液检测室内质控方法 (65)附录E 微板法ABO血型定型试验 (71)附录F 血液质量控制检查方法 (73)附录G 血袋标签确认方法 (80)附录H 血站使用的强制检定工作计量器目录 (82)附录I 献血者健康检查要求 (83)1 献血者健康检查1.1 目的按照国家有关献血者健康检查要求(见附录)的规定,对具有献血意向的人员进行健康检查,对检查结果进行综合分析和判断,做出是否适合献血的结论,保障献血者健康和安全。

四川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办公室关于进一步加强临床用血管理工作的通知

四川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办公室关于进一步加强临床用血管理工作的通知

四川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办公室关于进一步加强临床用血管理工作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四川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公布日期】2017.05.10•【字号】川卫办发〔2017〕95号•【施行日期】2017.05.10•【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卫生医药计划生育正文四川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办公室关于进一步加强临床用血管理工作的通知川卫办发〔2017〕95号各市(州)卫生计生委,委直属及国家委在川医疗机构:《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实施以来,各地各单位本着开源节流的原则,切实加强临床用血管理,不断规范临床合理用血,在全省总手术量逐年攀升的情况下,无偿献血基本满足临床用血需求,以四川大学华西医院为代表的部分医疗机构,在年度总手术量逐年递增的基础上,出现了临床用血量不升反降的可喜局面。

但我省临床用血供应仅为“紧平衡”,每千人口献血率仍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结构性、季节性缺血仍存在,择期手术推迟的情况时有发生,部分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意识淡薄,输血科(血库)设置不到位,自体输血开展率不高,微创手术等节约临床用血的新技术滞后,临床输血适应症把握不严格,输“营养血”、“安慰血”的情况还未杜绝,不仅严重威胁医疗安全,也削弱了人民群众对医改的获得感。

为开源节流,全面做好采供用血工作,强化临床用血管理,切实提高临床合理用血水平,保障医疗质量和安全,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加强临床用血管理工作重要性的认识血液作为一种稀缺的不可再生资源,是维护人民群众身体健康、保障生命安全的“护卫舰”。

随着我省医疗卫生事业的飞速发展,人民群众就医刚性需求不断释放,临床用血量逐年攀升,临床用血管理工作的重要性愈加凸显。

各地各单位要深刻认识临床用血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增强做好临床用血管理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将加强临床用血管理工作作为缓解患者“看病难、看病贵”和深化公立医院改革工作的重要抓手,在“强认识、建机制、重管理、严考核”上下功夫,不断规范临床用血,提升临床科学合理用血水平,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加安全、有效、便捷的医疗服务,切实改善群众就医体验。

卫生部关于印发《单采血浆站质量管理规范》的通知

卫生部关于印发《单采血浆站质量管理规范》的通知

卫生部关于印发《单采血浆站质量管理规范》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卫生部(已撤销)•【公布日期】2006.09.18•【文号】卫医发[2006]377号•【施行日期】2006.09.18•【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失效•【主题分类】医疗安全与血液正文卫生部关于印发《单采血浆站质量管理规范》的通知(卫医发〔2006〕377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厅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卫生局:根据《血液制品管理条例》、《中国遏制与防治艾滋病行动计划(2006-2010)》的规定,我部制定了《单采血浆站质量管理规范》。

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二○○六年九月十八日单采血浆站质量管理规范第一章总则第一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血液制品管理条例》、《艾滋病防治条例》、《中国遏制与防治艾滋病行动计划(2006-2010年)》、《单采血浆站基本标准》和《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等有关规定,制定本规范。

第二条本规范是单采血浆站原料血浆采集管理的基本准则。

适用于单采血浆站采集原料血浆的全过程。

第二章机构和人员第三条应建立与其业务相适应的组织结构,并有组织结构图,设置满足血源管理、体检、检验、原料血浆采集、质控、消毒和供应、包装储存、血浆及原辅材料库存管理、档案管理等功能需求的部门。

明确各部门、各类岗位的职责与权限,相互关系与沟通,报告和指令传递的途径。

权限必须与职责相适应。

第四条配备数量适宜、接受过良好培训,具有专业知识和工作经验,能够胜任被指定工作的管理和技术人员。

部门负责人的指定和工作职责必须有文件规定。

第五条具有卫生技术人员资格的,应占职工总人数的70%以上,其中中级以上卫生技术人员应占卫生技术人员人数的30%以上。

第六条单采血浆站站长应具有大学专科以上学历,中级以上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经省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的专业培训并考核合格。

熟悉单采血浆站业务,具有一定管理经验,能胜任本职工作。

广西壮族自治区卫生计生委关于印发全区进一步加强血液管理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

广西壮族自治区卫生计生委关于印发全区进一步加强血液管理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

广西壮族自治区卫生计生委关于印发全区进一步加强血液管理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广西壮族自治区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公布日期】2016.04.01•【字号】桂卫医发〔2016〕16号•【施行日期】2016.04.01•【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医疗安全与血液正文广西壮族自治区卫生计生委关于印发全区进一步加强血液管理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桂卫医发〔2016〕16号各市卫生计生委,自治区血液中心,区直各医疗机构:为进一步加强我区血液管理工作,推动无偿献血工作发展,满足临床用血需求,保证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保障人民群众健康权益,根据《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和《关于进一步加强血液管理工作的意见》(国卫医发〔2015〕68号)等要求,我委制定了《全区进一步加强血液管理工作实施方案》,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广西壮族自治区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2016年4月1日全区进一步加强血液管理工作实施方案为进一步加强我区血液管理工作,推动无偿献血工作发展,满足临床用血需求,保证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保障人民群众健康权益,结合我区开展无偿献血工作实际,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总体思路建立健全政府领导、多部门合作、全社会参与的无偿献血长效工作机制,拓展无偿献血模式,提升献血服务水平;大力宣传无偿献血精神,普及无偿献血科学常识,营造全社会参与的良好氛围;完善血站服务体系,加强血站人才队伍建设和血液管理信息化建设工作,提升血站服务能力水平;加强临床合理用血工作,进一步增强科学用血、合理用血意识,规范临床用血行为,提升血液保障水平。

二、工作目标建立多部门协作的无偿献血工作协调联动机制,提高公民无偿献血的意识和参与度,到2020年,献血率要达到15/千人口,同时要进一步加强互助献血管理工作,不断降低互助献血率。

加强临床用血管理,促进开展自身输血等新技术,建立以单病种为基础的临床用血评价制度,促进临床合理用血。

临床科室用血评价和公示制度

临床科室用血评价和公示制度

临床科室用血后评价和公示制度
1、为进一步贯彻执行卫生部《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及《临床输血技术规范》。

加强我院临床用血管理,科学合理使用血液,保障临床用血安全.结合我院实际情况制定本制度.
2、临床输血的目的主要是为了恢复血容量,提高胶体渗透压,补充红细胞、提高供氧能力,改善供血功能,补充有效抗体,提高机体免疫力等。

在实际应用中,应当遵循“缺什么,补什么;缺多少,补多少"的原则(即科学合理的原则)。

严格掌握输血的适应症,尽可能避免不必要的输血或输入患者不需要的血液成分而影响患者的健康。

3、我院“临床输血管理委员会"负责临床用血的规范管理和技术指导。

我院输血科负责临床用血的计划申报、血液储存、交叉配血;并对我院临床用血制度执行情况进行检查。

4.患者病情需要输血治疗时,经治医师应当根据医院规定履行申报手续,由上级医师核准签字后报输血科。

临床输血一次用血,备血量超过2000ml时要履行报批手续,由科室主任签名后报医务科批准。

5.临床科室在输血第二天应对患者复查血常规,观察患者精神状况,病情有无好转等,做出输血有效或无效的评价,并记录在病程记录中。

6。

院质控办每月不定期抽查病历,检查患者是否具备输血指针;输血相关资料的填写是否完整;输血后是否做出疗效评价等情况.
7。

院质控办每月在医疗质量通报会上对检查情况进行通报公示,
对检查不合格的医生进行通报,连续三个月不合格者,医院将对其进行扣除绩效工资和停止处方权到医务科学习一个月的处罚。

加强血液管理,推进临床合理用血 肖佩玲

加强血液管理,推进临床合理用血 肖佩玲
12
(三)采供血服务体系不断完善
国家在“十五” 期间投入22.5亿元, 加强中西部血站建设 ,初步建立了覆盖城 乡的采供血服务体系 。
13
(三)采供血服务体系不断完善
1.建立了覆盖城乡的采供血服务网络。 一般血站452个 --设在省会城市的血液中心32个 --设在地级市的中心血站321个 --设在县级的中心血库99个 单采血浆站146个 脐带血造血干细胞库7个
2.采供血专业技术人员队伍素质不断提高。 3.血站设备设施有了初步改善。
14
(四)无偿献血工作成效显著
--加强政府领导和多部门协作。 --各省级人民政府深入贯彻《献血法》 --无偿献血作为保护群众健康、提高公民素 质、提升城市和地区形象、促进精神文明建设的 重要工作 --与创建全国精神文明城市等活动有机结合 --中央国家机关及省市领导同志率先垂范
血液安全保障能力不断增强
18
(五)血液安全得到有效保障
19
(五)血液安全得到有效保障
血液安全--HIV历年传播途径构成比
20
(五)血液安全得到有效保障
推行血液核酸检测项目 1.是控制经血传播传染病感染风险的一项重要 措施,可以有效缩短经血传播疾病检测的“窗 口期”。 2.2010年6月-2012年9月,开展血站核酸检测共 检测样本408万余份,2遍酶免检测阴性后核酸 检测阳性样本为1551份。
4150/18/2019
4160/18/2019
4170/18/2019
10/18/2019
10/18/2019
红细胞输注不合理统计情况
• 无法进行该指标评价 三甲医院28家,三乙医院4家,二甲医院13家
• 进行该指标评价 三甲医院11家,三乙1家和三丙医院1家二甲医院2家,

关于进一步加强血液管理工作的意见

关于进一步加强血液管理工作的意见

关于进一步加强血液管理工作的意见国卫医发〔2015〕68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计生委、中医药管理局、红十字会,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卫生局、红十字会,各军区联勤部、各军兵种后勤部卫生部,总参管理保障部、总政直工部、总装后勤部卫生局,军事科学院、国防大学、国防科学技术大学院(校)务部卫生部(处),武警部队后勤部卫生部,总后直属单位卫生部门:随着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持续推进,各地医疗服务能力不断增强,医疗保障水平不断提升,临床用血需求逐年上升。

为满足临床用血需求,保障血液安全,维护人民群众健康权益,现就进一步加强血液管理工作提出如下意见:一、依法推动无偿献血工作(一)健全无偿献血工作机制。

各地应当认真贯彻落实《献血法》,建立健全政府领导、多部门合作、全社会参与的无偿献血长效工作机制。

在当地政府领导下,建立多部门协作的无偿献血工作协调联动机制,提高公民无偿献血的意识和参与度,形成全社会积极支持、参与无偿献血的良好氛围,到2015年,献血率达到10/千人口;到2020年,献血率达到15/千人口,保证临床用血的供应和安全,确保自愿无偿献血可持续发展。

(二)稳步拓展无偿献血模式。

各地应当稳步拓展无偿献血模式,推动团体无偿献血和街头流动无偿献血协调发展,提升无偿献血抗风险能力。

在做好街头流动献血工作的同时,强化团体无偿献血工作,把无偿献血动员由街头向政府、企事业单位、社区和农村延伸,逐步建立一支相对稳定的固定献血者队伍。

鼓励各地探索建立预约式献血模式。

各地应当加强互助献血管理,严格互助献血启动的条件、标准和范围,原则上仅在稀有血型和急救用血等情形下启动互助献血,不断降低互助献血率。

(三)提供优质便捷献血服务。

各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军队卫生部门应当指导血站,以献血者为中心,完善献血服务设施,增强服务意识,优化服务流程,利用新媒体、互联网拓展对献血者的服务渠道,为献血者提供个性化服务。

认真落实血站信息公开有关要求,建立健全定期开放制度,及时回应社会关切。

季度临床用血机构评价报告

季度临床用血机构评价报告

标题:季度临床用血机构评价报告一、引言随着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的快速发展,临床用血需求日益增长,临床用血安全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

为确保临床用血安全,提高临床用血服务质量,本报告对过去一个季度的临床用血机构进行了评价,旨在发现问题、总结经验、推动改进,为临床用血工作提供有益参考。

二、评价方法本次评价采用现场检查、资料查阅、问卷调查、访谈等方法,对临床用血机构的组织管理、制度建设、人员培训、设备设施、采供血流程、临床用血管理、质量控制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

三、评价结果1. 组织管理:本季度临床用血机构组织管理较为规范,设有专门的临床用血管理委员会,定期召开会议,研究解决临床用血工作中的问题。

但部分机构在临床用血管理委员会成员构成方面存在不足,建议增加临床科室、护理部等相关人员参与。

2. 制度建设:临床用血机构普遍建立了较为完善的临床用血管理制度,包括临床用血申请、审批、配送、使用、回收等环节。

但在实际执行过程中,部分制度落实不到位,如临床用血申请不规范、审批不严格等,需要进一步加强制度培训和执行力度。

3. 人员培训:临床用血机构普遍重视人员培训,定期开展临床用血相关知识培训,提高临床医护人员对临床用血的认识和技能。

但部分机构在培训内容、形式和效果方面仍有待提高,建议结合实际工作需求,丰富培训内容,创新培训方式。

4. 设备设施:临床用血机构设备设施较为完善,能够满足临床用血需求。

但在部分机构,设备维护保养不及时,影响临床用血工作的正常开展。

建议加强设备维护保养,确保设备设施正常运行。

5. 采供血流程:临床用血机构采供血流程规范,严格执行国家相关规定。

但在部分机构,采供血流程存在不顺畅现象,如血液配送不及时、血液调剂不合理等,需要进一步优化流程,提高临床用血效率。

6. 临床用血管理:临床用血机构普遍加强临床用血管理,严格掌握临床用血适应症,减少不合理用血。

但在部分机构,临床用血管理仍有待加强,如用血申请不规范、用血记录不完整等,需要进一步规范临床用血行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自体输血率(例) 术中自体血输注率
24个病种临床路径名单
(2016年)
1. 阿尔茨海默病 2. 重症帕金森病 3. 鼻咽癌 4.分化型甲状腺癌 5. 睾丸癌 6. 喉癌 7. 下咽癌 8. 多部位骨折 9. 眼眶爆裂性骨折 10. 进行性结构性脊柱侧凸 11. 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脉综合征介入治疗 12. 高血压脑出血外科治疗 13. 风湿性二尖瓣狭窄 14. 严重类风湿 15. 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相关性血管炎 16. 急性骨髓炎 17. 新生儿败血症 18. 四氢生物蝶呤缺乏症 19. 儿童先天性动脉导管未闭临床路径 20. 儿童先天性肺动脉瓣狭窄临床路径 21. 法洛四联症 22. 失代偿肝硬化 23. 肺动脉高压 24. 肺血栓栓塞症
临床输血医疗质量控制指标
指标 手术人次数增长率 出院人次增长率 用血总量增长率
用血患者比率 手术台均用血量 出院人均用血量 手术级均用血量 输血人均用血量
单病种用血量 DRGs组均用血量
自体输血率 用血平均检验指标 不合理用血比率
用血总量
确定用血关键科室 用血总量前十名的科室是需要重点监控的科室
心脏大血管外科5个病种 (2009年)
• 第一诊断为房间隔缺损(继发孔型)(ICD-10:Q21.102) • 行房间隔缺损直视修补术(ICD-9-CM-3:35.51/35.61/ 35.71) • 第一诊断为室间隔缺损(ICD-10:Q21.0) • 行室间隔缺损直视修补术(ICD-9-CM-3:35.53/35.62/ 35.72) • 第一诊断为动脉导管未闭(ICD-10:Q25.0) • 行动脉导管介入封堵术(ICD-9-CM-3:39.7901) • 第一诊断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ICD-10:I25.1) • 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ICD-9-CM-3:36.1) • 第一诊断为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病变(ICD-10︰I05) • 行二尖瓣人工机械瓣置换术(ICD-9-CM-3︰35.24)
• 手术与操作编码《国际疾病分类手术与操作》ICD-9-CM-3
《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办法》2009 手术分级
根据风险性和难易程度不同,手术分为四级: 一级手术是指风险较低、过程简单、技术难度低的普通手术; 二级手术是指有一定风险、过程复杂程度一般、有一定技术难
度的手术; 三级手术是指风险较高、过程较复杂、难度较大的手术; 四级手术是指风险高、过程复杂、难度大的重大手术。
概念简介 用血评价
信息系统
临床输血管理目标
• 安全 • 合理 • 科学 • 有效
法律法规
《山东省医院临床输血管理规程》(2011) 《三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实施细则》(2011) 《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2012年)
用血评价
指标 标准
日常统计学评价
• 医院运行基本监测指标 • 住院患者医疗质量与安全监测指标 • 单病种质量指标 • 重症医学质量监测指标 • 合理用药监测指标 • 医院感染控制质量监测指标 • 临床检验医疗质量控制指标 • 麻醉专业医疗质量控制指标 • 急诊专业医疗质量控制指inical pathway)是指针对某一疾病建立 一套标准化治疗模式与治疗程序,是一个有关临 床治疗的综合模式,以循证医学证据和指南为指 导来促进治疗组织和疾病管理的方法,最终起到 规范医疗行为,减少变异,降低成本,提高质量 的作用。相对于指南来说,其内容更简洁,易读 、适用于多学科多部门具体操作,是针对特定疾 病的诊疗流程、注重治疗过程中各专科间的协同 性、注重治疗的结果、注重时间性。
数有近万个,;DRGs比单病种更为科学、合理。
ICD编码
• 国际疾病分类(internationalClassificationofdiseases,ICD) ,是WHO制定的国际统一的疾病分类方法,后改名《疾病 和有关健康问题的国际统计分类》。
• 病名编码《疾病和有关健康问题的国际统计分类》ICD-10
单病种临床用血评价
山东省千佛山医院输血科 山东省输血质量控制中心
刘小信
概念简介
用血评价 信息系统
单病种用血评价制度
《关于进一步加强血液管理工作的意见》 国卫医发【2015】68号
建立以单病种为基础的临床用血评价制度
《2016年国家卫生计生工作要点》 国卫办发【2016】6号
建立以单病种为主的临床用血考核评价制度
单病种
• 单病种是指没有并发症,单一的疾病.常见的 有:非化脓性的阑尾炎,胆囊炎,胆结石, 剖腹产等。
• 单病种在诊断、治疗、专柜方面具有共性 ,可用来进行院内和院间质量管理评价。
第一批单病种 (2009)
• 急性心肌梗死 • 急性心力衰竭 • 社区获得性肺炎CAP-住院、成人 • 脑梗死STK • 髋关节置换术、膝关节置换术 •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
• 根据病人的年龄、性别、住院天数、临床 诊断、病症、手术、疾病严重程度,合并 症与并发症及转归等因素把病人分入500600 个诊断相关组。
• DRGs是世界公认的比较先进的支付方式之 一。
单病种与DRGs
• 相同点: • 都以疾病诊断以及ICD编码为基础. • 不同点: • DRGs组仅有几百个,可以覆盖所有病种;而病种
单病种和临床路径
• 卫办医政发〔2009〕148号 •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厅局,新疆生
产建设兵团卫生局: • 为规范临床诊疗行为,提高医疗质量和保
证医疗安全,我部组织有关专家研究制定 了房间隔缺损等心脏大血管外科5个病种的 临床路径。现印发给你们,请……
• 分类方式和治疗方式
DRGs
• DRGs(Diagnosis Related Groups)(疾病) 诊断相关分类
• 三级综合医院25% • 二级综合医院10%
自体输血 率
自体血:自体全血(术前自体血储存和术中血液稀释) 自体红细胞(血液回收、单采红细胞) 自体血浆(机器单采) 自体血小板(机器单采)
自体输血率(量)
符合自体输血适应证的手 术患者自体血输注量占输 血总量的比率
术中自体血输注量/术中输血总量 ×10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