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 第二章 第四课时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位移的关系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1

合集下载

(学习方略)2013-2014高中物理 2.4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位移的关系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1

(学习方略)2013-2014高中物理 2.4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位移的关系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1

(2分) (2分) (2分)
(3)卡车在刹车过程中的平均速度:
x 22.5 m / s =7.5 m/s t 3 或 v v0 v 15 0 m / s =7.5 m/s 2 2 v
(3分)
答案:(1)15 m/s
(2)3 s
(3)7.5 m/s
1.(基础理论辨析题)对于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以下
2 t 4.5
t1
5
t2
4
所以a= v 2 v1 25 20 m / s 2=1.11 m/s 2
(2)设他们到第三根路标时的速度为v3 则v3=v2′+a× 答案:(1)1.11 m/s2
t2 =27.2 m/s 2
(2)27.2 m/s
2 公式 v2 v0 2ax 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符合。
【变式训练】(2013·揭阳高一检测)两个小车在水平面上做加 速度相同的匀减速直线运动,若它们的初速度之比为1∶2,它 们运动的最大位移之比为( A.1∶2 C.1∶ 2 ) B.1∶4 D.2∶1
2 x 1 1 v x 01 1 2 =2ax得 【解析】选B。由0- v0 2 ,故 1 ( ) 2 ,B正 x2 2 4 x 2 v 02
曲线运动。
x 适用于所有的运动。 t 1 2 2 (4)√。公式 v2 v0 由 v=v +at 和 x= v t at 推导而来,因 2ax 0 0 2
(3)×。公式v=
此只适用于匀变速直线运动。
2 (5)×。对加速度不变的曲线运动来说,公式 v2 v0 2ax 不适
用。
2.问题思考
平直的公路上前进,在它的正前方15 m处有一障碍物,汽车立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第二章第4节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第二章第4节

障碍刹车后获得大小为 a=4 m/s2 的加速度,刹车
后 3 s 内,汽车走过的路程为
(A)
A.12.5 m B.12 m C.90 m D.126 m
3.物体从静止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第 3 s 内通过的位
移是 3 m,则
(ABD)
A.第 3 s 内平均速度是 3 m/s
B.物体的加速度是 1.2 m/s2
(2)该式是矢量式,在使用时应先规定正方向,以便 确定 a、x 的正负.
2.公式 x=v0t+12at2 和 v2-v02=2ax 及平均速度公式 v =12(v+v0)仅适用于匀变速直线 运动.
探究归纳
一、公式 v2-v20=2ax 的应用 典例 1 汽车以 10 m/s 的速度行驶,刹车后的加速度大
所用时间为 1 s.
(3)设汽车刹车所用最长时间为 t,则经时间 t 汽车速度
变为零,由 v=v0+at 可得 t=5 s,可见汽车刹车仅用 了 5 s,在 8 s 的时间内,汽车有 3 s 静止不动,因此, x=v0t+12at2=25 m 或 x=v0+2 vt=25 m. 答案 (1)16m 2m/s2 (2)1s (3)25m
解析 把此物体做匀减速运动过程看作初速度为零
的、以原加速度做反向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则根据 x
=12at2 得最后 2 s 内的位移 x1=12at1 2,t1=2 s 全过程运动时间为 t,位移 x=12at2.故xx1=tt122=14,解得 t=4 s
故逆向运动的末速度 v=at=2×4 m/s=8 m/s 即原匀减速直线运动的初速度 v0=v=8 m/s
答案 8m/s
三、物体不能看成质点时分析方法的应用 典例 3 一列火车从车站开出,在平直轨道上做匀加速

【与名师对话】2014-2015学年高中物理 2.4 匀变速直线运动速度与位移的关系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1

【与名师对话】2014-2015学年高中物理 2.4 匀变速直线运动速度与位移的关系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1

(3)第 1 s 内与第 6 s 内位移之比 x1∶x6=1∶(2n-1)=1∶(2×6-1)=1∶11, 得第 6 s 内位移 x6=11x1=5.5 m.
【答案】 (1)6 m/s (2)18 m (3)5.5 m
恰当地利用比例关系式可以使问题简单化, 但是一定要注意 这些比例关系式成立的前提是初速度等于零,否则不成立.对于 末速度为零的匀减速直线运动, 可把它看成逆向初速度为零的匀 加速直线运动.
02-602=-2×2x,x=900 m. 因为 x=900 m<1000 m. 所以,该列车无危险. 【答案】 见解析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基本规律都是以矢量方程表示的, 选用方 程后注意选取正方向,确定好各个物理量的正负,由此将矢量运 算转化为标量运算.在没有特殊说明的情况下,一般以初速度的 方向为正方向.
某型号的舰载飞机在航空母舰的跑道上加速时, 发动机产生 的最大加速度为 5 m/s2,所需的起飞速度为 50 m/s,跑道长 100 m.通过计算判断,飞机能否靠自身的发动机从舰上起飞?为了 使飞机在开始滑行时就有一定的初速度,航空母舰装有弹射装 置.对于该型号的舰载飞机,弹射系统必须使它具有多大的初速 度?
[错因分析] 公式中 v、 v0、 L 应是相对同一参考系,没 有注意到 v 、v0 是相对地的速度,而 L 是对甲板的位移,而盲 目套用公式 v2-v2 0=2aL, 得到 v0= v2-2aL= 602-2×4.5×289 m/s≈31.6 m/s 的 错误结果.
[正确解答]
若航空母舰匀速运动,以海水为参考系,在 t
时间内航空母舰和飞机的位移分别为 x1 和 x2,由运动学知识得 1 2 到:x1=v0t,x2=v0t+ at ,x2-x1=L,v=v0+at.联立以上四 2 式,代入数据解得:v0=9 m/s.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1精品课件 第二章 4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位移的关系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1精品课件 第二章 4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位移的关系
1.速度与位移的关系式:v2- 0 2 =2ax。
2.推导过程:
二、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三个基本公式
1.速度公式:v=v0+at。
1
2.位移公式:x=v0t+2at2。
3.速度与位移关系式:v2-0 2 =2ax。
课前篇自主预习
新知预习
自主检测
1.正误辨析
(1)公式v2- 0 2=2ax只适用于匀加速直线运动。(
= ,A 对。2时,物体的速度等于全程的




平均速度,B 错。若末速度为 v,则2 = ,故中间位置的速度 v 中= =
2
2
1 2
,C 对。设物体的加速度为 a,到达中间位置用时 t',则 l= at , =

2
2
1 2
2
at' ,所以 t'= t,D 对。
2
2
答案B
课堂篇探究学习
随堂检测
知识归纳
匀变速直线运动中的三种速度及其关系
1.平均速度:某段过程的平均速度等于初、末速度的平均值,即
1
= 2(v0+v)。
2.中间时刻的速度:某段过程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等于该过程
1
2
的平均速度,即 = = (v0+vt)。
2
3.中间位置的速度:某段位移中点的瞬时速度等于初、末速度平
速度为1 m/s,接着车身上某点B经过站台时速度为4 m/s,车尾上某
点C经过站台时的速度是7 m/s,A、B、C三点在同一水平线上,则
AB和BC距离之比为 (
)
A.17∶65
B.5∶16
C.5∶11
D.11∶5

2013-2014学年高中物理人教版必修一配套课件 第2章 4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位移的关系

2013-2014学年高中物理人教版必修一配套课件 第2章 4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位移的关系

【解析】选C、F。当物体做反方向的匀变速直线运动时,位移
随时间减小,A错误;当物体做初速度不为零的匀变速直线运
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时得出的,所以都只适用
于匀变速直线运动,C正确;加速度的方向若与所规定的正方
向相同,为正值,若相反,则取负值,与物体做加速或减速运
动无关,D错误;公式v2v02 是2a由xv=v0+at和
x
v0t
1 2
at2
推导出来的,其适用条件都是匀变速直线运动,即加速度不变
且做直线运动,故E错误,F正确。
2.现在的航空母舰上都有帮助飞机起飞的弹射系统,已知
“F-A15”型战斗机在跑道上加速时产生的加速度为
4.5 m/s2,起飞速度为50 m/s。若该飞机滑行100 m时起飞,
4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位移的关系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位移的关系
1.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速度关系式:v 2
v
2 0
=_2_a_x_。
2.公式推导 把速度公式v=_v_0_+_a_t_和位移公式x=_v_0_t _ _12_a_t 2_两公式中的时间t
消去,就可以得出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速度的关系式
则弹射系统必须使飞机具有的初速度为( )
A.30 m/s
B.40 m/s
C.20 m/s
D.10 m/s
【解析】选B。设弹射初速度为v0,由题意知x=100 m,加速 度a=4.5 m/s2,末速度v=50 m/s,根据v2-v02=2ax,
试根据上述情境讨论: 1.能否用上两节学习的速度公式和位移公式求出子弹射出枪口 时的速度? 提示:可以。子弹在枪筒中运动的初速度是零,因此可以根据 x 1先a t求2 出运动的时间t,然后根据v=at得出子弹离开枪口

人教版高一物理必修1第二章第4节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位移的关系课件(共19张PPT)

人教版高一物理必修1第二章第4节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位移的关系课件(共19张PPT)

9.一个质点做匀变速直线运动,依次经过a、b、c、d四点, 质点ab、bc、cd三段的时间之比为2:1:1,已知ab段的长度 为L,cd段的长度也为L,质点经过b点时的速度大小为v,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BD ) A.bc段的长度为4L/5 B.质点从a点运动到d点所用的时间为14L/5v C.质点运动的加速度大小为10v2/49L D.质点在c点的速度大小为9v/7
6.质点从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在第1个2s、第2个2s
和第2s内三段位移比为( C )
A.2:6:5
B.2:8:7
C.4:12:3
D.2:2:1
7.某质点做直线运动,其位移一时间图象如图所示,图中 PQ为抛物线,P为抛物线的顶点,QR为抛物线过Q点的切线, 与t轴的交点为R.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BD ) A.t=0时,质点的速度大小为2m/s B.PQ段表示质点做匀加速直线运动 C.0-2s内质点的平均速度大小为1m/s D.R点对应的时刻为t=3s
高一物理必修1 第二章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 第3节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位移的关系
一、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速度的关系
1.公式推导:利用公式
v v0 at

x
v0t
1 2
at 2
,消去公式中
的t,从而直接得到速度v与位移x的关系式。
2.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速度公式为
v2-v02=2ax
3.如果问题的已知量和所求量都不涉及时间,利用此公式求
a=4m/s2,v=34m/s
12.一物体由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在某段时间t 内位移为x,物体在前一半时间和后一半时间的位移之 比为2:3。求: (1)质点加速度的大小; a=4x/5t2 (2)质点在这段时间之前已经发生位移的大小。

第二章 第四节 匀变速直线运动速度与位移的关系

第二章  第四节 匀变速直线运动速度与位移的关系

4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位移的关系速度与位移的关系式 1.公式:v 2-v 02=2ax . 2.推导:速度公式v =v 0+at . 位移公式x =v 0t +12at 2.由以上两式可得:v 2-v 02=2ax . 3.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常用推论:推论1: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2t v =x t =v 0+v2.推论2:匀变速直线运动中,在连续相等的时间T 内的位移之差为一恒定值,即Δx =x 2-x 1=aT 2.1.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1)公式v 2-v 02=2ax 适用于所有的直线运动.( × )(2)确定公式v 2-v 02=2ax 中的四个物理量的数值时,选取的参考系应该是统一的.( √ ) (3)因为v 2-v 02=2ax ,v 2=v 02+2ax ,所以物体的末速度v 一定大于初速度v 0.( × ) (4)在公式v 2-v 02=2ax 中,a 为矢量,与规定的正方向相反时a 取负值.( √ )2.汽车以10 m /s 的速度行驶,刹车的加速度大小为3 m/s 2,则它向前滑行12.5 m 后的瞬时速度为________ m/s. 答案 5一、关系式v 2-v 02=2ax 的理解和应用如果你是机场跑道设计师,若已知飞机的加速度为a ,起飞速度为v ,则跑道的长度至少为多长?答案 v 22a解析 由v2-v 02=2ax得,跑道长度至少为x =v 2-v 022a =v 22a.1.适用范围:速度与位移的关系v 2-v 02=2ax 仅适用于匀变速直线运动.2.公式的矢量性:v 2-v 02=2ax 是矢量式,v 0、v 、a 、x 都是矢量,应用解题时一定要先设定正方向,取v 0方向为正方向:(1)若加速运动,a 取正值,减速运动,a 取负值.(2)x >0,位移的方向与初速度方向相同,x <0则为减速到0,又返回到计时起点另一侧的位移.(3)v >0,速度的方向与初速度方向相同,v <0则为减速到0,又返回过程的速度. 注意:应用此公式时,注意符号关系,必要时对计算结果进行分析,验证其合理性. 3.公式的特点:不涉及时间,v 0、v 、a 、x 中已知三个量可求第四个量.例1 某航母跑道长200 m ,飞机在航母上滑行的最大加速度为6 m /s 2,起飞需要的最低速度为50 m/s.那么,飞机在滑行前,需要借助弹射系统获得的最小初速度为( ) A.5 m /s B.10 m/s C.15 m /s D.20 m/s 答案 B解析 由v 2-v 02=2ax 得: v 0=v 2-2ax =502-2×6×200 m /s =10 m/s.解答匀变速直线运动问题时巧选公式的基本方法(1)如果题目中无位移x ,也不让求x ,一般选用速度公式v =v 0+at ; (2)如果题目中无末速度v ,也不让求v ,一般选用位移公式x =v 0t +12at 2;(3)如果题目中无运动时间t ,也不让求t ,一般选用导出公式v 2-v 02=2ax .例2 猎豹是目前世界上陆地奔跑速度最快的动物,速度可达每小时110多公里,但不能维持长时间高速奔跑,否则会因身体过热而危及生命.猎豹在一次追击猎物时可认为由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加速度大小为7.5 m /s 2,经过4 s 速度达到最大,然后匀速运动保持了4 s 仍没追上猎物,为保护自己它放弃了这次行动,然后以大小3 m/s 2的加速度做匀减速运动直到停下,设猎豹此次追捕始终沿直线运动.求: (1)猎豹奔跑的最大速度可达多少?(2)猎豹从开始做匀减速运动直到停下的位移是多少? 答案 (1) 30 m/s (2) 150 m解析 (1)设猎豹奔跑的最大速度为v .对于加速过程,有:v =a 1t 1=7.5×4 m /s =30 m/s. (2)对于减速过程,根据速度位移公式得: x =v 22a 2=3022×3 m =150 m. 二、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常用结论例3 一质点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v -t 图象如图1所示.已知一段时间内的初速度为v 0,末速度为v ,求:图1(1)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用v 0、v 表示). (2)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2t v .(3)这段位移中间位置的瞬时速度2x v .答案 见解析解析 (1)因为v -t 图象与t 轴所围面积表示位移,t 时间内质点的位移可表示为x =v 0+v2·t ①平均速度v =xt②由①②两式得v =v 0+v2.(2)由题图可知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的大小等于梯形中位线的长度,即:2t v =v 0+v2.(3)对前半位移有22x v -v 02=2a ·x2对后半位移有v 2-22x v =2a ·x2两式联立可得2x v =v 02+v 22.三个平均速度公式及适用条件 (1)v =xt,适用于所有运动.(2)v =v 0+v2,适用于匀变速直线运动.(3)v =2t v ,即一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等于这段时间内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适用于匀变速直线运动.针对训练1 一质点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初速度v 0=2 m/s,4 s 内位移为20 m ,求: (1)质点4 s 末的速度大小; (2)质点2 s 末的速度大小. 答案 (1)8 m /s (2)5 m/s 解析 (1)利用平均速度公式 4 s 内的平均速度v =x t =v 0+v 42,代入数据解得,4 s 末的速度v 4=8 m/s (2)2 s 末的速度v 2=v 0+v 42=2+82m /s =5 m/s.例4 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加速度为a ,从某时刻起T 时间内的位移为x 1,紧接着第二个T 时间内的位移为x 2.试证明:Δx =aT 2.答案 见解析解析 证明:设物体的初速度为v 0 自计时起T 时间内的位移 x 1=v 0T +12aT 2①在第2个T 时间内的位移x 2=v 0·2T +12a (2T )2-x 1=v 0T +32aT 2.②由①②两式得连续相等时间内的位移差为 Δx =x 2-x 1=v 0T +32aT 2-v 0T -12aT 2=aT 2,即Δx =aT 2.(1)匀变速直线运动中,在连续相等的时间T 内的位移之差为一恒定值,即Δx =x 2-x 1=aT 2. (2)应用①判断物体是否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如果Δx =x 2-x 1=x 3-x 2=…=x n -x n -1=aT 2成立,则a 为一恒量,说明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②求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 利用Δx =aT 2,可求得a =ΔxT2针对训练2 一个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前4 s 内经过的位移为24 m ,在第2个4 s 内经过的位移是60 m ,则这个物体的加速度和初速度各是多少? 答案 2.25 m /s 2 1.5 m/s解析 (方法一)由公式Δx =aT 2得:a =Δx T 2=60-2442 m /s 2=2.25 m/s 2,由于v 4=24+608 m /s =10.5 m/s ,而v 4=v 0+4a ,得v 0=1.5 m/s.(方法二)物体在8 s 内的平均速度等于中间时刻(即第4 s 末)的瞬时速度,则v 4=24+608 m /s=10.5 m/s ,且v 4=v 0+4a ,物体在前4 s 内的平均速度等于第2 s 末的瞬时速度v 2=244m /s=6 m/s ,而v 2=v 0+2a ,联立解得a =2.25 m /s 2,v 0=1.5 m/s.1.(速度-位移公式的应用)如图2所示,物体A 在斜面上由静止匀加速滑下x 1后,又匀减速地在水平平面上滑过x 2后停下,测得x 2=2x 1,则物体在斜面上的加速度a 1与在水平平面上的加速度a 2的大小关系为( )图2A.a 1=a 2B.a 1=2a 2C.a 1=12a 2D.a 1=4a 2答案 B解析 设匀加速运动的末速度为v ,对于匀加速直线运动阶段有:v 2=2a 1x 1, 对于匀减速运动阶段,采用逆向思维有:v 2=2a 2x 2, 联立两式解得a 1a 2=x 2x 1=2,即a 1=2a 2.2.(速度—位移公式的应用)如图3所示,某高速列车在某段距离中做匀加速直线运动,速度由5 m /s 增加到10 m/s 时位移为x .则当速度由10 m /s 增加到15 m/s 时,它的位移是( ) A.52x B.53x C.2x D.3x图3答案 B解析 由v 2-v 02=2ax 得102-52=2ax,152-102=2ax ′,两式联立可得x ′=53x ,故B 正确.3.(平均速度公式的应用)(2018·嘉兴市第一学期期末)一辆汽车从静止开始由甲地出发,沿平直公路开往乙地,汽车先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接着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开到乙地刚好停止,其速度—时间图象如图4所示,那么0~t 和t ~3t 两段时间内( )图4A.加速度大小之比为3∶1B.位移大小之比为1∶3C.平均速度大小之比为2∶1D.平均速度大小之比为1∶1 答案 D解析 两段的加速度大小分别为a 1=v t ,a 2=v 2t ,a 1a 2=21,A 错.两段的位移x 1=12v t ,x 2=v t ,x 1x 2=12,B 错.两段的平均速度v 1=v 2=v 2,C 错,D 对. 4.(位移差公式Δx =aT 2的应用)(多选)如图5所示,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A 、B 、C 、D 为其运动轨迹上的四点,测得AB =2 m ,BC =3 m ,且物体通过AB 、BC 、CD 所用的时间均为0.2 s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图5A.物体的加速度为20 m/s 2B.物体的加速度为25 m/s 2C.CD =4 mD.CD =5 m 答案 BC解析 由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连续相等时间内的位移差为常数,即Δx =aT 2可得: a =BC -AB T 2=10.04 m /s 2=25 m/s 2,故A 错误,B 正确;根据CD -BC =BC -AB ,可知CD =4 m ,故C 正确,D 错误.一、选择题1.关于公式x =v 2-v 022a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此公式只适用于匀加速直线运动B.此公式适用于匀减速直线运动C.此公式只适用于位移为正的情况D.此公式不可能出现a 、x 同时为负值的情况 答案 B解析 公式x =v 2-v 022a 适用于匀变速直线运动,既适用于匀加速直线运动,也适用于匀减速直线运动,既适用于位移为正的情况,也适用于位移为负的情况,B 正确,A 、C 错误;当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且规定初速度的反方向为正方向时,a 、x 就会同时为负值,D 错误. 2.某飞机着陆时的速度是60 m /s ,随后匀减速滑行,如果飞机的加速度大小是2 m/s 2.为了使飞机能够安全地停下来,则滑道的长度至少为( ) A.900 m B.90 m C.1 800 m D.180 m答案 A解析 根据v 2=2ax 得,x =v 22a =(60 m/s )22×2 m/s 2=900 m ,选项A 正确.3.在交通事故分析中,刹车线的长度是很重要的依据,刹车线是汽车刹车后,停止转动的轮胎在地面上滑动时留下的痕迹.在某次交通事故中,汽车刹车线的长度是14 m ,假设汽车刹车时的速度大小为14 m/s ,则汽车刹车时的加速度大小为( ) A.7 m /s 2 B.17 m/s 2 C.14 m /s 2 D.3.5 m/s 2答案 A解析 设汽车开始刹车时的方向为正方向,由02-v 02=2ax 得a =-v 022x=-7 m/s 2,A 正确.4.两个小车在水平面上做加速度相同的匀减速直线运动,若它们的初速度之比为1∶2,则它们运动的最大位移之比为( ) A.1∶2 B.1∶4 C.1∶ 2 D.2∶1答案 B 解析 由0-v 02=2ax得x 1x 2=v 012v 022,故x 1x 2=(12)2=14,B 正确. 5.一小车从A 点由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如图1所示,若到达B 点时速度为v ,到达C 点时速度为2v ,则AB ∶BC 等于( )图1A.1∶1B.1∶2C.1∶3D.1∶4答案 C6.一辆汽车从车站由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一段时间之后,司机发现一乘客未上车,便立即刹车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已知汽车从启动到停止一共经历了10 s ,前进了25 m ,在此过程中,汽车的最大速度为( ) A.2.5 m /s B.5 m/s C.7.5 m /s D.10 m/s 答案 B解析 设汽车的最大速度为v m ,加速时间为t 1,减速时间为t 2,加速阶段的平均速度v 1=0+v m 2=v m2减速阶段的平均速度v 2=v m +02=v m 2x =v 1t 1+v 2t 2=v m 2(t 1+t 2)=12v m t ,解得v m =5 m/s. 7.(多选)一质点从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第3 s 内的位移为2 m ,那么( ) A.这3 s 内的平均速度是1.2 m/s B.第3 s 末的瞬时速度是2.2 m/s C.质点的加速度是0.6 m/s 2 D.质点的加速度是0.8 m/s 2 答案 AD解析 第3 s 内的平均速度即为2.5 s 时的速度,即v 2.5=21 m /s =2 m/s ,所以加速度a =v 2.5t 2.5=22.5m /s 2=0.8 m/s 2,所以C 错误,D 正确;第3 s 末的瞬时速度是v =at 3=0.8×3 m /s =2.4 m/s ,B 错误;这3 s 内的平均速度是v =v 2=2.42m /s =1.2 m/s ,A 正确.8.(2017·浙江4月学考·6)汽车以10 m/s 的速度在马路上匀速行驶,驾驶员发现正前方15 m 处的斑马线上有行人,于是刹车礼让,汽车恰好停在斑马线前,假设驾驶员反应时间为0.5 s.汽车运动的v -t 图如图2所示,则汽车的加速度大小为( )图2A.20 m /s 2B.6 m/s 2C.5 m /s 2D.4 m/s 2答案 C解析 根据速度-时间图象可知,在驾驶员反应时间内,汽车的位移为x 1=v t =5 m ,所以汽车在减速阶段的位移x 2=x -x 1=10 m ,由运动学公式得出0-v 2=2ax 2,a =-5 m /s 2,故加速度大小为5 m/s 2,C 正确.9.一小球沿斜面以恒定的加速度滚下并依次通过A 、B 、C 三点,已知AB =6 m ,BC =10 m ,小球通过AB 、BC 所用的时间均为2 s ,则小球经过A 、B 、C 三点时的速度分别为( ) A.2 m /s,3 m/s,4 m/s B.2 m /s,4 m/s,6 m/s C.3 m /s,4 m/s,5 m/s D.3 m /s,5 m/s,7 m/s 答案 B 解析BC -AB =aT 2,a =44m /s 2=1 m/s 2v B =AB +BC2T=6+102×2m /s =4 m/s 由v B =v A +aT ,得v A =v B -aT =(4-1×2) m /s =2 m/s ,v C =v B +aT =(4+1×2) m /s =6 m/s ,B 正确.10.(多选)一质点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第3 s 内的位移是2 m ,第4 s 内的位移是2.5 m ,那么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第2 s 内的位移是2.5 m B.质点的加速度是0.125 m/s 2 C.第3 s 末的瞬时速度是2.25 m/s D.第4 s 末的速度为2.75 m/s 答案 CD解析 由Δx =aT 2,得a =x 4-x 3T 2=2.5-212 m /s 2=0.5 m/s 2,x 3-x 2=x 4-x 3,所以第2 s 内的位移x 2=1.5 m ,A 、B 错误;第3 s 末的速度等于第3~4 s 内的平均速度,所以v 3=x 3+x 42T=2.25 m /s ,C 正确;v 4=v 3+at =2.75 m/s ,D 正确.二、非选择题11.(2018·宁波市诺丁汉大学附中期中)汽车刹车后,停止转动的轮胎在地面上发生滑动产生明显的滑动痕迹,即常说的刹车线.由刹车线长短可以得知汽车刹车前的速度大小,因此刹车线的长度是分析交通事故的一个重要依据.若某汽车刹车后至停止的加速度大小为7 m/s 2,刹车线长为14 m ,求:(1)该汽车刹车前的初始速度v 0的大小;(2)该汽车从刹车至刚停下来所用的时间t 0;(3)在此过程中汽车的平均速度大小.答案 (1)14 m /s (2)2 s (3)7 m/s解析 (1)由题意根据运动学公式v 2-v 02=2ax 得v 02=-2ax ,解得v 0=-2×(-7)×14 m /s =14 m/s.(2)方法一 由v =v 0+at 0得t 0=v -v 0a =0-14-7s =2 s. 方法二 (逆过程)由x =12at 02得 t 0=2x a =2×147s =2 s. (3)v =v 0+v 2=14+02m /s =7 m/s. 12.(2018·温州市十五校联考)如图3所示,无人机完成航拍任务后,悬停在距离地面高度H =80 m 处,控制动力系统,让无人机以8 m/s 2的加速度竖直向下运动,经过2 s 后再次控制动力系统,让无人机竖直向下做匀减速直线运动,落地时速度恰好为零.试求:图3(1)下落过程中的最大速度;(2)匀减速运动过程中加速度大小;(3)整个下落过程中的平均速度大小.答案 见解析解析 (1)v m =a 1t 1,由于a 1=8 m /s 2,t 1=2 s ,代入解得:v m =16 m/s.(2)匀加速下落的高度为h 1=v m 22a 1=16 m , 匀减速下落的高度为h 2=H -h 1=(80-16) m =64 m ,设匀减速运动过程中加速度大小为a 2,a 2=v m 22h 2=2 m/s 2. (3)匀减速运动过程中经历时间t 2=v m a 2=8 s , 整个下落过程中的平均速度大小为v =H t 1+t 2=8 m/s(或者v =v m 2=8 m/s)。

高中物理必修一(人教版)课件:第二章 4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位移的关系

高中物理必修一(人教版)课件:第二章 4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位移的关系

火车的后一半通过路标时,有2 -v =2a·
2
1 2 +2 2
2
2 2
2
所以有 v -1 = 2 -v ,故 v=

2
+
(3)火车的平均速度 = 1 2 ,故所用时间
2
2
2 2 -1 2
答案:(1)
2
(2)
1 2 +2 2
2
(3)
2
2
1 +2


t= =
2

1 +2
由运动学公式 v 2 -0 2=2ax
可知 v 0 = 2 -2=30 m/s。
(2)不装弹射系统时,飞机从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
由公式 v =2ax 可知该舰身长至少应为
2
答案:(1)30 m/s
(2)250 m
2
x=2=250 m。
迁移应用
1.美国“华盛顿号”航空母舰上有帮助飞机起飞的弹射系统,已
激趣诱思
驾驶员都知道车辆在行驶中与前、后车辆保持一定的距离很
重要。因为一旦遇到险情,车辆制动后还要向前滑动一段距离,驾驶
员做出制动反应还需要有一定的时间!上海市公安部门规定上海市
区交通繁忙路段机动车辆的速度限制在 25 km/h 以内,并要求驾驶
员必须与前后车辆保持至少 5 m 的车距。一旦发生交通事故,交警
相等,故选项 D 错误。
答案:D
2.汽车刹车后做匀减速直线运动,经 3.5 s 后停止运动,那么,从
开始刹车起连续的 3 个 1 s 内汽车通过的位移之比


解析:汽车做匀减速运动直到速度减为零,可看作反方向的初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精选ppt
4.由静止开始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的几个重要比例 (1)1T 末、2T 末、3T 末…nT 末瞬时速度之比: v1∶v2∶v3∶…∶vn=1∶2∶3∶…∶n. (2)1T 内、2T 内、3T 内…nT 内的位移之比: x1∶x2∶x3∶…∶xn=12∶22∶32∶…∶n2. (3)第一个 T 内,第二个 T 内,第三个 T 内…第 n 个 T 内 位移之比: xⅠ∶xⅡ∶xⅢ∶…∶xn=1∶3∶5∶…∶(2n-1).
精选ppt
解析:由 v1=at1 得 a=vt11=44ms/s=1 m/s2 所以第 1 s 内的位移 x1=12a×12 m=0.5 m. (1)由于第 4 s 末与第 6 s 末的速度之比: v1∶v2=4∶6=2∶3 故第 6 s 末的速度 v2=32v1=6 m/s.
A.xx12=tt21
B.aa12=tt12
C.xx12=aa21
D.xx12=aa12
精选ppt
解析:在加速运动阶段 v2=2a1x1,v=a1t1;在减速运 动阶段 0-v2=2(-a2)x2,0-v=-a2t2.由以上几式可得xx12= aa21,aa12=tt21,进一步可得xx12=tt12,选项 A、C 正确.
精选ppt
特别提醒:(1)对于初速度为零,且运动过程可分为 等时间段或等位移段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可优先考 虑应用上面的结论求解. (2)对于末速度为零的匀减速直线运动,可把它看成 逆向的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然后应用比 例关系,可使问题简化.
精选ppt
一小球沿斜面由静止开始匀加速滚下(斜面足 够长),已知小球在第4 s末的速度为4 m/s.求: (1)第6 s末的速度. (2)前6 s内的位移. (3)第6 s内的位移. 分析:此题最基本的解法是利用运动学公式,但运用 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运动的比例求解更为简单.
精选ppt
则有 x1=v0T+12aT2 x2=(v0+aT)T+12aT2 x3=(v0+2aT)T+12aT2 … 得 x2-x1=x3-x2=…=aT2,即Δx=aT2. 2.某段时间内的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等于这段时间内的平均 速度,等于这段时间内初、末速度和的一半,即:v2t=-v =v0+2 v.
综上 v2t=-v =v0+2 v. 温馨提示:公式-v =v0+2 v的适用范围是匀变速直线运动, 而公式-v =xt适用于任何情况,不管是直线运动,还是曲线运动.
精选ppt
3.中间位置的速度与初末速度的关系 在匀变速直线运动中,某段位移 x 的初末速度分别是 v0 和 v,加速度为 a,中间位置的速度为 v2t,则据速度与位移关系 式,对前一半位移有 v22t-v20=2ax2,对后一半位移有 v2-v22t= 2ax2,即 v22t-v20=v2-v22t,所以 v2t= v02+2 v2.
答案:AC
精选ppt
探究二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几个推论
1.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任意两个连续相等的时 间 T 内,位移之差为一恒量,即
Δx=x2-x1=x3-x2=…=xn-xn-1=aT2 推导:如图所示,将匀变速直线运动分成若干时间段, 每段时间都为 T,设质点在每段时间内通过的位移大小分 别为、v、a、x都是矢量,应用时必须选取统 一的正方向,一般选v0方向为正方向. (1)物体做加速运动时,a取正值,做减速运动时, a取负值. (2)位移x>0,说明物体通过的位移方向与初速度 方向相同;x<0,说明位移的方向与初速度的方向 相反.
精选ppt
4.两种特殊形式 (1)当 v0=0 时,v2=2ax.(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 动) (2)当 v=0 时,-v20=2ax.(末速度为零的匀减速直线 运动) 特别提醒:(1)利用公式 v2-v20=2ax 求解速度时,通 常有两个解,要对两个解的含义及合理性进行讨论. (2)由于刹车问题末速度为零,应用此公式解题往往 更方便.
精选ppt
推导:设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初速度为 v0,加速度为 a,经时间 t 后的末速度为 v,并以 v2t表示这段时间内中间时刻 的瞬时速度.则有
v=v0+at v2t =v0+a·2t 以上两式可得 v2t=v0+2 v
精选ppt
又因为 x=v0t+12at2,则-v =xt=v0t+t 12at2=v0+12at=2v02+at =v0+2 v
答案:B 名师点睛:当物体运动不渉及时间,可用 v2t -v20=2ax 求解.
精选ppt
变式 训练
1.物体先做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运动,加速度大小
为 a1,当速度达到 v 时,改为以大小为 a2 的加速度做匀减 速运动,直至速度为零.在加速和减速过程中物体的位移
和所用的时间分别为 x1、t1 和 x2、t2,下列各式成立的是( )
精选ppt
(4)通过前 x、前 2x、前 3x…位移时的速度之比: v1∶v2∶v3∶…∶vn=1∶ 2∶ 3∶…∶ n. (5)通过前 x、前 2x、前 3x…的位移所用时间之比: t1∶t2∶t3∶…∶tn=1∶ 2∶ 3∶…∶ n. (6)通过连续相等的位移所用时间之比: tⅠ∶tⅡ∶tⅢ∶…∶tn=1∶( 2-1)∶( 3- 2)∶…∶( n- n-1).
第二章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
第三课时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 位移的关系
精选ppt
精选ppt
探究一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位移的关系
1.适用条件 公式表述的是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位移的关系,适 用于匀变速直线运动. 2.意义 公式 v2-v20=2ax 反映了初速度 v0、末速度 v、加速度 a、位移 x 之间的关系,当其中三个物理量已知时,可求另 一个未知量.
精选ppt
已知长为 L 的光滑斜面,物体从斜面顶端由静止开始以
恒定的加速度下滑,当物体的速度是到达斜面底端速度的13时,
它沿斜面已下滑的距离是
()
L
L
A.3
B.9
C.
3L 3
D.L6
分析:本题不涉及时间,可根据速度位移关系式求解.
精选ppt
解析:若物体到达底端时的速度为 v,对于整个下滑 过程有 v2-0=2aL,若当物体速度为v3时,下滑的距离为 L′,则有v32-0=2aL′,由以上两式可得,L′=L9,B 正 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