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文献综述及学位论文选题报告

合集下载

论文选题、文献综述和开题报告的要求(仅供参考)

论文选题、文献综述和开题报告的要求(仅供参考)

**学院2014届毕业论文选题、开题报告、文献综述撰写要求(仅供参考)1 毕业论文的选题要求经济管理学院毕业论文选题应该遵循以下原则:1.1 专业性原则各专业毕业论文选题应该符合自己专业培养目标和方向,满足我校关于素质教育的具体要求,体现本学科的特点和优势。

毕业论文工作是整个教学工作的一个重要环节,是以专业知识为基础的实践教学活动。

因此,教师在毕业论文题目拟定过程中和学生在选题过程中必须围绕本专业的教学目标和培养方向,论文选题应该有利于巩固、深化和扩大学生的知识面,使得学生得到比较全面的综合训练。

1.2 创新性原则本科毕业论文选题应该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独立工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毕业论文工作本身是一项创新性的研究活动,它是以前人的研究成果为基础,并有所提高,有所发展,有所前进。

而毕业论文的创新性,又是以选题时的创新意识为前提的,因此也可以这样说,创新意识是选题的灵魂。

1.3 真题真做原则各专业的本科毕业论文选题应该选择与教师研究课题、与生产、教学和科研实际相结合的课题,坚持“真题真做”的原则。

同时,结合我院专业特色,应该尽可能多地反映社会、经济、文化中的实际问题、热点问题,有一定的新颖性和学术性。

在毕业论文工作中,要求学生尽量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提倡诚信,坚决抵制和杜绝抄袭现象。

1.4 可行性原则本科毕业论文的选题应该难易适度,大小适中,可控性较大。

选题的广度、深度、工作量应符合学生综合训练的要求,使学生经过努力能够在规定的时间内取得阶段性成果,并使得学生在原有的水平和能力上有较大的提高。

1.5 独立完成,一人一题的原则我院各专业毕业论文原则上一人一题。

对于一些确实需要两人合作才能完成的研究课题,则必须明确每个学生独立承担的研究任务和应撰写的论文内容,同时也需要使学生了解课题所研究的全部内容。

2 文献综述撰写要求2.1 文献综述的功能撰写本科毕业论文需要做好一些基础性的工作。

其一是要了解前人关于这一课题研究的基本情况。

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选题报告及工作计划

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选题报告及工作计划
1.2社会交换理论
社会交换理论(social exchange theory,简称SET)起源于经济学、社会学以及心理学,该理论为本课题提供了理论基础,解释了企业与客户之间的交换行为。社会交换理论认为人在社会中的一系列行为都受到某种能够带来报酬和奖励的交换活动的支配,人类的所有活动都基于交换行为和交换关系(Blau1964;Homans1974;Kelley1969)。根据这一观点,社会交换理论的互惠规范说明了客户感恩是企业实施客户优先级策略触发的一项客户行为意识,并解释了客户优先级策略可能提高企业盈利能力的原因(Palmatier等2009)。再者,社会交换理论的均衡规范(Cropanzano和Mitchell2005)也意味着客户高处在企业的客户层次会觉得有应当要求企业努力与其地位进行匹配的主观权利,该主观权利即客户认为应该有权得到企业在原有服务的基础上做出额外付出(Boyd和Helms2005),这也说明了客户优先级策略可能降低企业盈利能力的原因。
综上所述,本课题认为客户优先级策略是为二八原则中对企业销售额贡献较大的重要客户提供比其他客户更为优先的服务。
2.2客户优先级策略的维度及其内容
社会交换理论为本研究从理论基础上对客户优先级策略的具体维度进行了分类(Cropanzano和Mitchell2005),其中包括企业向客户提供有形的具体的利益,提供象征性好处,以及提供以上两者混合的相关利益或好处。
理论背景
在市场营销近十几年的研究中,客户优先级(customer prioritization)已然成为企业普遍的客户关系管理策略以及市场营销重要的研究课题。现有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客户优先级策略对一些受企业欢迎的客户行为意向的影响,例如客户优先级策略有利于提高客户忠诚度,增加企业收入以及进行正面的口碑传播;同时这些研究还分析了相关财务表现受客户优先级策略所带来的不同好处的影响。目前为止,很少有研究验证客户优先级策略对不受企业欢迎的客户行为意向的影响关系,例如客户优先级策略使客户的过分要求不断增加,使其认为应当有权利获得超额的服务。然而正是客户优先级策略引发了这样的类似于主观权利的行为使得企业盈利能力降低。此外,虽然一些企业采用单一或者多种混合的客户优先级策略,但很少有研究去比较客户优先级策略相对应的不同客户行为意向对企业财务表现的影响及其关系,而这对于管理者改善运用客户优先级策略至关重要。

论文(开题报告)写作文献综述的写法和基本要求

论文(开题报告)写作文献综述的写法和基本要求

题报告文献综述怎么写文献综述基本释义文献综述是在确定了选题后,在对选题所涉及的研究领域的文献进行广泛阅读和理解的基础上,对该研究领域的研究现状(包括主要学术观点、前人研究成果和研究水平、争论焦点、存在的问题及可能的原因等)、新水平、新动态、新技术和新发现、发展前景等内容进行综合分析、归纳整理和评论,并提出自己的见解和研究思路而写成的一种不同于毕业论文的文体。

它要求作者既要对所查阅资料的主要观点进行综合整理、陈述,还要根据自己的理解和认识,对综合整理后的文献进行比较专门的、全面的、深入的、系统的论述和相应的评价,而不仅仅是相关领域学术研究的“堆砌”。

《怎样做文献综述——六步走向成功》文献综述是研究者在其提前阅读过某一主题的文献后,经过理解、整理、融会贯通,综合分析和评价而组成的一种不同于研究论文的文体。

检索和阅读文献是撰写综述的重要前提工作。

一篇综述的质量如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作者对本题相关的最新文献的掌握程度。

如果没有做好文献检索和阅读工作,就去撰写综述,是决不会写出高水平的综述的。

好的文献综述,不但可以为下一步的学位论文写作奠定一个坚实的理论基础和提供某种延伸的契机,而且能表明写本综述的作者对既有研究文献的归纳分析和梳理整合的综合能力,从而有助于提高对学位论文水平的总体评价。

在《怎样做文献综述——六步走向成功》中,劳伦斯·马奇和布伦达·麦克伊沃提出了文献综述的六步模型,将文献综述的过程分为六步:选择主题、文献搜索、展开论证、文献研究、文献批评和综述撰写。

文献综述根据研究的目的不同,可分为基本文献综述和高级文献综述两种。

基本文献综述是对有关研究课题的现有知识进行总结和评价,以陈述现有知识的状况;高级文献综述则是在选择研究兴趣和主题之后,对相关文献进行回顾,确立研究论题,再提出进一步的研究,从而建立一个研究项目。

高级文献综述是确立原创性研究问题的基础,也是对一个研究问题进行探索的基础。

研究生如何撰写文献综述与开题报告

研究生如何撰写文献综述与开题报告

如何撰写文献综述与开题报告开题报告相当于一个研究计划,就是你要做什么题目的研究,为什么要做,如何做(研究的具体计划,包括研究方法,研究目的等),希望达到什么目的。

文献综述是对某一方面的专题搜集大量情报资料后经综合分析而写成的一种学术论文,它是科学文献的一种。

文献综述是开题报告中最重要的部分,通过文献综述,从中找到一个没有被充分研究的问题,然后你就要在自己的研究中去解决这个问题。

一、文献综述文献综述是研究生在开题前阅读过某一主题的文献后,经过理解、整理、融会贯通,综合分析和评价而组成的一种不同于研究论文的文体.综述的目的是反映当前某一领域中某一课题的新动态、新趋势、新水平、新技术、新原理和新发现等等。

从其历史到现状,存在问题以及发展趋势等,都要进行全面的介绍和评论。

在此基础上提出自己的见解,预测技术的发展趋势,为选题和开题奠定良好的基础.二、文献综述特征1、一般字数控制在5000字左右;2、以评述为主(要有自己的观点和见解),不可罗列文献;3、基本格式通常包括题目、作者、摘要、关键词、前言、正文(主题)、结语和参考文献等几个部分;4、中英文参考30篇以上,文献要新,50%~80%最好为3年内的文献.5、为开题报告做准备的文献综述,研究生应说明自己研究方向的发展历史,前人的主要研究成果,存在的问题及发展趋势等.(整篇文章建议为漏斗状结构,即“有什么研究进展,问题是什么,怎么找方向")。

三、撰写文献综述好处1、通过搜集文献资料过程,可进一步熟悉文献的查找方法和资料的积累方法;在查找的过程中同时也扩大了知识面;2、查找文献资料、写文献综述是科研选题及进行科研的第一步,因此学习文献综述的撰写也是为今后科研活动打基础的过程;3、通过综述的写作过程,能提高归纳、分析、综合能力,有利于独立工作能力和科研能力的提高;4、文献综述选题范围广,题目可大可小,可难可易,可根据自己的能力和兴趣自由选题。

文献综述与“读书报告"、“文献复习"、“研究进展”等有相似的地方,它们都是从某一方面的专题研究论文或报告中归纳出来的.但是,文献综述既不象“读书报告”、“文献复习”那样,单纯把一级文献客观地归纳报告,也不象“研究进展”那样只讲科学进程,其特点是“综”,“综”是要求对文献资料进行综合分析、归纳整理,使材料更精练明确、更有逻辑层次;“述”就是要求对综合整理后的文献进行比较专门的、全面的、深入的、系统的论述。

博士研究生学位论文选题报告及论文工作计划

博士研究生学位论文选题报告及论文工作计划
评审小组对密级的鉴定意见:
组长组员
年月日
60~80分
选题有较强的理论意义、实用价值,并预期获得较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60分以下
选题缺乏理论意义和实用价值。
二、文献综述(B)
10%
80~100分
报告内容全面阐述该研究方向的现状和发展动态。
60~80分
报告内容基本跟踪该研究方向的现状和发展动态。
60分以下
综述一般,未达到上述标准。
三、文献阅读量(C)
3、研究内容
(1)学术构想与思路、主要研究内容及拟解决的关键技术
(2)拟采取的研究方法、技术路线、实施方案及可行性分析
(3)课题的创新点
4、研究基础
(1)所需实验手段、研究条件和实验条件
(2)所需经费,包含经费来源、开支预算(工程设备、材料须填写名称、规格、数量)
5、主要参考文献(不少于25篇、外文不少于15篇)
60~80分
基本概念清晰、层次分明。表达较清楚。
60分以下
表达较差
总分
总分=0.2A+0.1B+0.2C+0.3D+0.1E+0.1F
注:评审专家按百分制在六项指标每一栏的最后一列内打分。
8、评审小组组成:
组成
姓名
职称
单位
签字
组长
成员Βιβλιοθήκη 年月日9、评审意见导师(或导师组)对本课题的评价
导师签名
年月日
评审小组的审查结论
60~80分
研究课题属本学科的发展方向,并有自己独特的思考、并具有一定的创新性
60分以下
研究成果的创新性不明显。
五、文字表达(E)
10%
80~100分

文献综述、开题报告的区别

文献综述、开题报告的区别
小结,是结综述正文部分作扼要的总结,作者应对各种观点进行综合评价,提出自己的看法,指出存在的问题及今后发展的方向和展望。内容单纯的综述也可不写小结。
参考文献,是综述的重要组成部分。一般参考文献的多少可体现作者阅读文献的广度和深度。对综述类论文参考文献的数量不同杂志有不同的要求,一般以30条以内为宜,以最近3-5年内的最新文献为主。
文献综述是在确定了选题后,在对选题所涉及的研究领域的文献进行广泛阅读和理解的基础上,对该研究领域的研究现状(包括主要学术观点、前人研究成果和研究水平、争论焦点、存在的问题及可能的原因等)、新水平、新动态、新技术和新发现、发展前景等内容进行综合分析、归纳整理和评论,并提出自己的见解和研究思路而写成的一种不同于毕业论文的文体。它要求作者既要对所查阅资料的主要观点进行综合整理、陈述,还要根据自己的理解和认识,对综合整理后的文献进行比较专门的、全面的、深入的、系统的论述和相应的评价,而不仅仅是相关领域学术研究的"堆砌"。
三、文献综述规定
1. 为了使选题报告有较充分的依据,要求硕士研究生在论文开题之前作文献综述。
2. 在文献综述时,研究生应系统地查阅与自己的研究方向有关的国内外文献。通常阅读文献不少于30篇,且文献搜集要客观全面
3. 在文献综述中,研究生应说明自己研究方向的发展历史,前人的主要研究成果,存在的问题及发展趋势等。
⒋ 参考文献不能省略。有的科研论文可以将参考文献省略,但文献综述绝对不能省略,而且应是文中引用过的,能反映主题全貌的并且是作者直接阅读过的文献资料。
5.综述篇幅不可太长。杂志编辑部对综述的字数一般都有一定数量的约定。作者在初写综述时,往往不注意这点,造成虚话、空话较多,重点不突出。综述一般不宜超过4000字。 综述并不是简单的文献罗列,综述一定有作者自己的综合和归纳。有的综述只是将文献罗列,看上去像流水帐,没有作者自己的综合与分析,使人看后感到重复、费解,材料与评述协调。

天津医科大学科学学位研究生学位论文选题及开题报告细则(试行)

天津医科大学科学学位研究生学位论文选题及开题报告细则(试行)

天津医科大学文件津医大研教[2007]17号天津医科大学科学学位研究生学位论文选题及开题报告细则(试行)研究生学位论文是研究生培养的重要环节和主要内容,也是研究生学术水平和科研成果的集中表现,而做好学位论文选题和开题报告又是完成学位论文的前提和基础。

为切实保证我校研究生的学位论文质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暂行实施办法》,规定如下。

一、学位论文的选题选题是作好学位论文的关键,论文题目选择是否适当,直接关系到论文工作的进展和质量。

选题应注意以下事项。

(一)选题的原则1、目的性。

科学研究是一项目的性极强的活动,课题的选择必须有明确的目的性。

2、科学性。

所选课题必须有一定的理论依据和事实基础,注重科学价值。

3、创新性。

课题研究的目的是认识前人还没有认识或没有充分认识的规律,要求研究的课题要有一定程度的独创性和新颖性。

4、可行性。

在选题时一定要充分考虑课题研究的主观条件和客观条件,选择适当的研究内容、深度和水平,以达到学位论文的要求,并能够研究成功。

5、时效性。

在选题时应关注科学研究成果的时效性,不做别人已做过的课题或平行性的雷同课题。

6、持续性。

研究生在选题时应注意所选课题与所在课题小组的前一课题或相关课题衔接的问题,以保持该研究小组的方向和特色。

7、结合性。

注重将研究生的兴趣、研究思路与导师的思路、观点和学说结合起来。

8、专业性。

研究生在选题时或导师为研究生定题时要注意研究生以往所学专业和目前所从事专业的异同点,既要符合研究生学位管理上的要求,又能满足导师和研究生的各种需求。

(二)博士学位论文的选题1、选题应具备学科的前沿性、实用性和先进性,考虑本学科的发展和实际应用相结合,有一定的需要背景,即有实际效益或学术价值,尽量结合重大科研项目,尽可能纳入各级科研计划。

2、选题必须具有创新性,注重学科间的相互交叉渗透,同时兼顾按期完成论文的可行性。

3、在选题前后应广泛阅读文献,搜集资料,了解本学科国内外发展动态和新成就。

开题报告-重庆大学研究生文献综述及学位论文选题报告

开题报告-重庆大学研究生文献综述及学位论文选题报告
当计算机被病毒感染时,我们需要安装杀毒软件或采取其他防护措施来维护计算机及网络的安全,但并不是所有的用户都有这种意识采取防护措施。因此,计算机病毒的传播与网络结构,系统环境,人为因素等都有很大的关系。
计算机病毒具有潜在性,一旦被触发才会对计算机网络的安全产生威胁,这种潜在性与生物病毒是一样的,因此,人们在研究计算机病毒在网络中的传播时,总是借鉴生物流行病的传播模型。生物学中已经建立了比较完善的数学流行病学,提出了流行病学传播模型。由于计算机病毒和生物病毒在传播过程中的极大相似性,很多学者开始仿照生物病毒的模型来建立计算机病毒的传播模型。
[3] S. Datta, H. Wang, The effectiveness of vaccinations on the spread of email-borne computer viruses [J], IEEE CCECE/CCGEI, IEEE, 2005. 219–223.
[4] J.O. Kephart, S.R. White, Directed-graph epidemiological models of computer viruses [J], IEEE Symposium on Security and Privacy, May 1991, 343–361.
合同编号:
经费数(万元):0.0
题目类型:应用研究
自选报告内容:
1.文献综述
①国内外现状
计算机病毒的传播已经对计算机网络的安全构成了很大的威胁[1],一段很小的病毒程序就很可能导致网络系统的瘫痪[2],鉴于生物病毒和计算机病毒的相似性,人们在研究计算机病毒在网络中的传播时,总是借鉴生物流行病的传播模型[3-5]。生物学中已经建立了比较完善的数学流行病学,提出了流行病学传播模型。由于计算机病毒和生物病毒在传播过程中的极大相似性,很多学者开始仿照生物病毒的模型来建立计算机病毒的传播模型[6-15]。为了改进计算机系统及网络的安全性和可信度,研究计算机病毒传播的动力学行为成为了非常重要的课题[16],并且用户意识度是控制计算机病毒传播的重要因素[17]。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高富平在《电子商务法律指南》对侵犯网络环境下隐私权的主体进行分类。其中,对侵权主体的网络服务商进行了更加细致的分类,网络服务商英文名称是ISP,它是InternetServiceProvider的缩写。包括各种在网络空问中提供网络基础设施、接入服务和服务器空间以及具体信息的所有网络服务者。从其提供的服务的不同环节和功能来看,又可以将ISP分为以下三类:一类是lAP(Internet Access Provider)即网络连线服务提供者;一类是1PP(Intemet Platfonn Provider)即网络平台服务提供者;一类是ICP(IntemetContentProvider)即网络内容服务提供者。这种分类方式为我们确定网络环境下侵犯隐私权的主体提供了一个前提和标准。
三、研究目的、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总的来说,我国关于隐私权和对网络环境下侵犯隐私权法律责任的立法和学术研究都处在雏形阶段,较多的文献只是对网络服务商的分类和责任以及注意义务进行了分析,但是对于第三人如传播者或浏览者的法律地位和法律责任没有较为清楚的说明和分析,这也为我们确定侵权者的主体和侵权主体责任的承担上埋下了难题。
(二)国外研究现状
第二:B.S.Markesinis在《the german of Torts》提出德国学者对侵权造成的损害划分为财产损失、人身损害、死亡以及对名誉和荣誉的损害。在这种的分类的基础上,为对因名誉和荣誉的损害而提出的精神损害赔偿做下了铺垫。
第三:张新宝教授在《隐私权的法律保护》中还对其它国家的关于侵犯隐私权的法律责任研究进行了阐述,如瑞士和日本的民法规定中都对非财产的精神赔偿做出规定。相比较而言,美国对于侵权行为在对受害人的精神损害赔偿规定方面比大陆法系做的更为细致和具体。如美国不仅为其所确认的得主张精神损害的诉因规定的相当广泛,而且还专门规定了作为独立诉因的精神损害赔偿。
总的看来,国外对于网络环境下侵犯隐私权法律责任的研究和立法都已经达到比较成熟和完善,很多方面都有值得我国学习和借鉴的地方,但较多的也是对于网络服务商的责任和归责原则的认定,而对于侵犯网络环境下隐私权的第三者的责任也没有较为明确的规定。但是,在网络环境下对于著作权的保护和对网络环境下对侵犯著作权的责任的界定和责任的承担,这方面较为成熟的立法和研究可以作为对网络环境下侵犯隐私权法律责任的借鉴。
课题来源
国家
项目
部、省级
项目
横向
联系
自拟
合同
编号
经费数
(万元)

题目类型
基础
研究
应用
研究
工程
应用
其它

自选报告内容:(课题学术和实用意义,国内外现状综述;研究目的、内容;立法建议)
一、学术和实用意义
(一)学术意义
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电子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互联网以惊人的速度将触角延伸至人类活动的几乎所有领域。一方面,网络如今已成为许多人生活和工作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另一方面,网络隐私权的被侵犯事件也随着网络的发展而迅速的蔓延起来。纵观各网络信息产业先进国家的立法,各国对于网络环境下的隐私权在确立和保护方面都有不少的成果,在网络立法较为先进的国家中,大多对网络环境下侵犯隐私权的法律责任有着较为明确的界定。网络环境下侵犯隐私权的法律责任的界定,能为隐私权在网络中的保护做好一个铺垫,而网络环境下的隐私权的法律责任的认定和主体的确定,和传统隐私权的保护相比较,在内容上、表现形式上都有不同,也有更多的难点。这些问题出现表明,传统隐私权制度在现代社会背景的影响下,已经远远不能满足人自身的需要,而呈现出纵深发展和延伸的趋势,传统隐私权的各个方面在现今网络环境下分离和变异已经是势在必行。
第三:郝周在《论网络服务商ISP的侵权责任》一文中对网络服务商的注意义务和网络服务商的侵权责任的归责原则都进行了分析,并且还对网络服务商责任的限制的国外立法进行的列举,这对网络环境下侵犯隐私权的法律责任的认定和对责任的必要限制是有建设性的意义的。
第四:张新宝在《互联网上的侵权问题研究》一书中对网络环境下侵犯隐私权法律责任的归责原则进行了分析,从3方面来谈这个问题1.从网络的特征和网络服务商的地位特性来看,网络服务商处于准出版者的地位。2.从对网络服务商赋予的特殊义务来看,我国现在已经能够平衡服务商与网民之间的责任负担和利益。3.从我国的网络产业所处的发展阶段来看,在网络发展初期,国家颁布的政策和法令都应当给予新兴产业一定的支持。所以在确定网络内容提供商的侵权责任归责原则时,应用过错责任原则。
第三:张新宝在《中国侵权行为法》一书中对侵害隐私权的相关法律责任的重合问题进行了分析。该书指出,行为人侵犯公民隐私权,在某些情形下还会发生承担民事责任与其它责任的重合,比如:民事责任与行政责任的重合,民事责任与刑事责任的重合,张教授对各种法律责任的重合的情形做了较为细致的介绍。
对于网络环境下的隐私权,我国立法凸显苍白,大多只是原则性规定,如:
第二:在该书中,张教授对于我国民法通则关于承担民事责方式的规定也做了具体的阐述,根据我国民法通则第134条之规定,“第一百三十四条承担民事责任的方式主要有:
(一)停止侵害;(二)排除妨碍;(三)消除危险;(四)返还财产;(五)恢复原状;(六)修理、重作、更换;(七)赔偿损失;八)支付违约金;(九)消除影响、恢复名誉;(十)赔礼道歉。以上承担民事责任的方式,可以单独适用,也可以合并适用。人民法院审理民事案件,除适用上述规定外,还可以予以训诫、责令具结悔过,收缴进行非法活动的财物和非法所得,并可以依照法律规定处以罚款、拘留。
而在我国现今的立法中,既没有对于侵犯隐私权法律责任的直接确立和认可,也没有对网络环境下侵犯隐私权法律责确立归责的相关立法,这对于我国现今的立法现状下如何保护网络环境下隐私权以及如何对网络环境下侵犯隐私权的法律责任确定而言,无疑是一个难题。本文主要对于网络隐私权的国内外立法现状、网络环境下侵犯隐私权的特点和侵权法律责任的认定等方面展开分析,并在文章中提出网络环境下隐私权侵权行为的如何救济,以及完善我国立法的建议。
(二)实用意义
众所周知,网络的普及与应用对人类长期以来建构起来的传统政治制度、经济制度乃至法律制度均造成了巨大的冲击和挑战。网络这种新兴的媒介和商务平台,具有其独特的信息传播模式,这种传播模式呈现以下的特点:无可比拟的时效性和全时性,传播过程的双向性和交互性,传播内容的海量性和开放性等特点。在这种新的媒介传播形式下的侵权行为就有不同于传统的侵权行为的特征,而在这种新的环境下关于侵权行为的法律责任的认定、归责原则和对这种法律责任的具体分析也与传统侵权法律责任的认定和归责有着很大的区别,所以在现实的网络环境下如何对侵权行为的法律责任进行确认和分析,这是我们无法回避的一个问题,也是值得我们去研究的一个现今社会的法律热点。而在2008年这一年发生的众多的关于网络隐私权被侵害事件为我们提供了一个近距离观察网络侵犯隐私权的平台,从年初的“艳照门”到年末的“上海东楼KAPPA女”事件,当这些事件给全社会以震撼之余,对于网络环境下侵犯隐私权的法律责任,以及网络环境下隐私权该如何保护等等已成为当前我们应当迫切解决的问题。深入研究和探讨网络环境下侵犯隐私权行为问题,这对运用法律手段及时、正确处理网络环境下隐私权人的合法权益,规范网络环境下对个人隐私的合理保护,促进网络信息产业的健康发展,对立法机关和司法实践都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第一:张楚在《网络法学》(高教出版社)对网络环境下的隐私权作出一个明确的定义,网络环境下的隐私权是指在网络环境中权利主体在最少的干涉下,顺应自己的意愿而生活的权利,其核心是网络环境中对隐私权利的控制。李德成在《网络隐私权保护制度初论》中将网络环境下的隐私权内容概括为知情权、选择权、控制权、安全请求权和利用限制权,并且还对网络环境下隐私权保护法律制度建立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进行了论证。
1997年12月公安部发布的《计算机信息网络国际联网安全保护管理办法》规定: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利用国际联网危害国家安全、泄露国家秘密,不得侵犯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和公民的合法权益,不得从事违法犯罪活动;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违反法律规定,利用国际联网侵犯用户的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1998年2月13日国务院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发布的《计算机信息网络国际联网管理暂行规定实施办法》第18条规定:“用户应服从接入单位的管理,遵守用户守则;不得擅自进入未经许可的计算机学校,篡改他人信息;不得在网络上散发恶意信息,冒用他人名义发出信息,侵犯他人隐私。”。但是,这些规定原则性强且过于笼统,其保护手段相当脆弱,不便于实际操作,无法为网络环境下的隐私权提供足够的保护。对于网络环境下隐私权的国内学术研究,主要有:
研究生文献综述及学位论文选题报告
学院法学院
专业民商法学
研究生姓名汤焰学 号20072302046
学位级别硕士
指导教师张小强
入学年月2007年9月
重庆大学研究生院
填表日期2008年12月20日
一、论文选题报告(申请时间:2008年12月23日)
论文题目:网络环境下侵犯隐私权的法律责任研究
研究方向:民商法学
二国内外现状综述
(一)国内研究现状
我国对于网络环境下侵犯隐私权的法律责任尚没有明确规定,而且关于侵犯隐私权的法律责任在理论和实践中也存在诸多争议和问题。现实中对于网络环境下侵犯隐私权法律责任的问题,只是比照传统侵犯隐私权的法律责任来认定的。国内关于隐私权法律责任的的学术研究大致有:
第一:张新宝教授在其《隐私权的法律保护》一书中将侵犯隐私权法律责任的侵权行为构成要件归结为四要件说。该书中指出,考虑到我国民法通则106条第二款的规定,张教授认为侵权行为的构成要件应当为四个:行为的违法性、损害、文法行为与损害结果之间的因果关系以及行为人主观上的过错。
对于网络环境下侵犯隐私权法律责任的研究,国外主要的立法有德国的1997年通过的《网络服务提供者责任法》,另外,美国的1998年《数字千年版权法》对网络服务商的法律责任和对其责任的必要限制有着明确的说明。关于国外网络环境下侵犯隐私权法律责任方面的学术研究,大致有以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