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平行四边形单元测试题

合集下载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平行四边形和梯形》单元测试(含答案)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平行四边形和梯形》单元测试(含答案)

第五单元平行四边形和梯形(单元测试)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一、单选题1.在同一平面内,不重合的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是( )A.平行或垂直B.平行或相交C.垂直或相交D.相交2.从点A到直线a画了4条线段,分别长11厘米、8厘米、6厘米、10厘米,其中有一条是垂直线段,这条垂直线段长()。

A.11厘米B.10厘米C.8厘米D.6厘米3.以下表达正确的是( )。

A.一辆轿车的平均速度是60千米/时。

B.福州西湖公园的面积大约是43平方千米C.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不是平行就是垂直。

D.每一个平角都可以分成两个钝角。

4.下面哪幅图可以表示两条直线“相交”“垂直”“平行”这些概念之间的关系( )。

A.B.C.D.5.在下图的等腰梯形里画一条线段,把梯形分成两个图形,下面选项中,不可能的是( )。

A.两个三角形B.两个平行四边形C.两个梯形D.一个平行四边形和一个梯形二、判断题6.两条直线,无限延长,永不相交,这两条直线一定互相平行。

( )7.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

( )8.两条平行线长都是8厘米。

( )9.平行线之间的线段都相等。

( )10.正方形的两组对边分别平行。

( )三、填空题11.下面梯形的上底与下底长度的和是 厘米,高是 厘米。

12.从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所画的线段中, 最短,它的长度叫做这点到直线的 。

13.过直线外一点画已知直线的平行线,可以画 条。

14.图中,从点P引出的几条线段中,最短的一条线段是 .15.在公路上有三条小路通往小明家,它们的长度分别是125米、207米、112米,其中有一条小路与公路是垂直的,那么这条小路的长度是 米。

四、解答题16.下面的图中,笑笑研究的是什么?请把你的发现和想法写下来。

17.下图中,游泳运动员在点A从南岸游到北岸,怎样游路线最短?为什么?把最短的路线画出来。

18.一只山羊在点A处,它要去河边喝水,请你为山羊设计一条去河边最近的路,在图上画出来,并且简单说明一下这样设计的原因。

第五单元平行四边形和梯形 单元测试(含答案)2024-2025学年四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

第五单元平行四边形和梯形 单元测试(含答案)2024-2025学年四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

第五单元平行四边形和梯形(单元测试)-2024-2025学年四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一、单选题1.下面各组线中,互相平行的是( )。

A.B.C.D.2.一个长方形木框拉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它的( )不变.A.面积B.高C.周长D.周长和面积3.只有一组对边平行的四边形是( )。

A.长方形B.正方形C.梯形D.平行四边形4.把一个平行四边形任意分割成两个梯形,这两个梯形的( )总是相等的。

A.面积B.“上底+下底”的和C.高D.周长5.把木条做成的长方形框架拉成平行四边形(如下图),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A.周长不变,面积变B.周长和面积都不变C.周长和面积都变D.周长变,面积不变二、判断题6.当梯形的两腰相等时,这个梯形叫等腰梯形。

( )7.平行四边形只有一组对边平行。

( )8.长方形的两条对角线垂直。

( )9.两条平行线长都是5厘米。

()10.电动伸缩门利用了平行四边形的易变性。

( )三、填空题11.如下图,过点A向直线画四条线段,长度分别是3、4、5、6厘米,长度为3厘米的是线段 。

12.平行四边形的对边互相平行,且长度 ,对角 。

13.长方形的对边是互相 的,相邻的两条边是互相 的。

14.上面图形中, 是平行四边形, 是梯形。

15.把一个圆沿着它的半径平均分成若干份,拼成一个近似的平行四边形。

如果这个圆的半径是3cm,那么这个平行四边形的高是 cm,底是 cm。

16.如图,李大爷家有一块在长方形菜地ABCD,从A点到CD边的距离是 米。

四、作图题17.请画出以下图形底所对应的高。

(1)(2)五、解决问题18.盖房子时。

怎样判断封面和地面是垂直的?19.公园里有一个花坛的形状是平行四边形,它的周长是38米,其中一条边长为4米,其余三条边的长分别是多少米?20.下图中,直线a和直线b互相平行,测量∠1和∠2的度数,并比较这两个角的大小。

21.一个梯形的下底的长度是上底的4倍,如果将上底延长21厘米就成了一个平行四边形,则这个梯形的上底是多少厘米?下底是多少厘米?22.福州东部花海公园要开辟一块平行四边形的地用来种植向日葵以供市民观赏。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 第5单元 平行四边形和梯形 单元测试题(含答案)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  第5单元 平行四边形和梯形 单元测试题(含答案)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第5单元平行四边形和梯形》单元测试题一.选择题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两个锐角的和一定比直角大B.长方形相邻的两条边互相垂直C.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平行线D.射线无限长,没有端点2.同一平面上的三条直线,一条直线既垂直于直线a也垂直于直线b,那么直线a和直线b()A.相交B.平行C.垂直D.无法确定3.下面的图形中,属于平行四边形的共有()个.A.1 B.2 C.3 D.44.把一个四边形撕成了三部分,其中两部分如图,这个四边形可能是()A.长方形B.正方形C.平行四边形D.梯形5.用长为5cm、5cm、8cm、8cm的四根小棒搭不同形状的平行四边形,可以搭出()个。

A.1 B.2 C.4 D.无数6.下面的说法正确的是()A.有一组对边平行的四边形是梯形B.平行四边形和梯形都是四边形C.在梯形中,平行的一组对边叫做梯形的腰7.下面的图形中,属于梯形的是()A.①和②B.②和③C.①和④D.①8.过直线外一点画已知直线的垂线,可以画()条.A.1 B.2 C.3 D.无数二.填空题9.一个梯形中最多有个直角,最多有条边长度相等.10.因为平行四边形容易变形,所以生活中往往会把做成平行四边形的形状.11.如图.(1)如果把梯形记作:梯形ABDC,那么请你在图中再找一个梯形,用这种表达方式记作:梯形.(2)如果把梯形AEFC的上底记作:AE,那么下底记作,高记作.这是一个梯形.12.平行四边形的一个内角是直角,并且相邻的边不相等,这个平行四边形就是,若相邻的边相等,这个平行四边形就是.13.如图,春光小学的伸缩门应用了平行四边形的特点.14.当两条直线相交成直角时,这两条直线.15.如果两条直线都垂直于同一条直线,那么这两条直线.16.在同一平面内,可以画条已知直线的垂线.过直线外的一点可以画条已知直线的平行线.17.两条直线相交成直角,这两条直线的交点叫.18.下面的各组直线,属于互相平行的有,属于相交的有,属于互相垂直的有。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单元测试《第18章平行四边形》(a卷)(解析版)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单元测试《第18章平行四边形》(a卷)(解析版)

初中数学试卷新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18章平行四边形》单元测试(A卷)一、填空题(共14小题,每题2分,共28分)1.四边形的内角和等于度,外角和等于度.2.正方形的面积为4,则它的边长为,一条对角线长为.3.一个多边形的内角和等于它的外角和的3倍,它是边形.4.如果四边形ABCD满足条件,那么这个四边形的对角线AC和BD互相垂直(只需填写一组你认为适当的条件).5.如果边长分别为4cm和5cm的矩形与一个正方形的面积相等,那么这个正方形的边长为cm.6.已知菱形两条对角线的长分别为5cm和8cm,则这个菱形的面积是cm2.7.平行四边形ABCD,加一个条件,它就是菱形.8.等腰梯形的上底是10cm,下底是14cm,高是2cm,则等腰梯形的周长为cm.9.已知菱形的一条对角线长为12cm,面积为30cm2,则这个菱形的另一条对角线长为cm.10.如图,▱ABCD中,AE⊥BC于E,AF⊥DC于F,BC=5,AB=4,AE=3,则AF的长为.11.如图,梯形ABCD中,AD∥BC,已知AD=4,BC=8,E、F分别为AB、DC的中点,则EF=,EF分梯形所得的两个梯形的面积比S1:S2为.12.下列矩形中,按虚线剪开后,既能拼出平行四边形和梯形,又能拼出三角形的是图形(请填图形下面的代号,答案格式如:“①,②,③,④,⑤”).13.如图,小亮从A点出发,沿直线前进10米后向左转30°,再沿直线前进10米,又向左转30°,…,照这样走下去,他第一次回到出发地A点时,一共走了米.14.如图,依次连接第一个正方形各边的中点得到第二个正方形,再依次连接第二个正方形各边的中点得到第三个正方形,按此方法继续下去.若第一个正方形边长为1,则第n个正方形的面积是.二、填空题(共4小题,每题3分,共12分)15.如图,平行四边形ABCD中,AE平分∠DAB,∠B=100°,则∠DEA等于()A.100°B.80°C.60°D.40°16.某校计划修建一座既是中心对称图形又是轴对称图形的花坛,从学生中征集到的设计方案有等腰三角形,正三角形,等腰梯形,菱形等四种方案,你认为符合条件的是()A.等腰三角形B.正三角形C.等腰梯形D.菱形17.一个多边形的每一个内角都等于140°,那么从这个多边形的一个顶点出发的对角线的条数是()A.6条 B.7条 C.8条 D.9条18.如图,图中的△BDC′是将矩形ABCD沿对角线BD折叠得到的,图中(包括实线,虚线在内)共有全等三角形()对.A.1 B.2 C.3 D.4三、解答题(共60分)19.如图,平行四边形ABCD中,DB=CD,∠C=70°,AE⊥BD于E.试求∠DAE的度数.20.已知:如图,在△ABC中,中线BE,CD交于点O,F,G分别是OB,OC的中点.求证:四边形DFGE是平行四边形.21.在一个平行四边形中,若一个角的平分线把一条边分成长是2cm和3cm的两条线段,求该平行四边形的周长是多少?22.已知:如图,▱ABCD中,延长AB到E,延长CD到F,使BE=DF.求证:AC与EF互相平分.23.如图,一块正方形地板由全等的正方形瓷砖铺成,这地板的两条对角线上的瓷砖全是黑色,其余的瓷砖是白色的,如果有101块黑色瓷砖,那么瓷砖的总数是多少.24.顺次连接等腰梯形四边中点所得的四边形是什么特殊的四边形?画出图形,写出已知,求证并证明.25.如图所示,在△ABC中,点O是AC上的一个动点,过点O作直线MN∥BC,设MN 交∠BCA的平分线于E,交∠BCA的外角平分线于F.(1)请猜测OE与OF的大小关系,并说明你的理由;(2)点O运动到何处时,四边形AECF是矩形?写出推理过程;(3)在什么条件下,四边形AECF是正方形?26.如图,若已知△ABC中,D、E分别为AB、AC的中点,则可得DE∥BC,且DE=BC.根据上面的结论:(1)你能否说出顺次连接任意四边形各边中点,可得到一个什么特殊四边形并说明理由;(2)如果将(1)中的“任意四边形”改为条件是“平行四边形”或“菱形”或“矩形”或“等腰梯形”,那么它们的结论又分别怎样呢?请说明理由.27.如图,△ABD、△BCE、△ACF均为等边三角形,请回答下列问题(不要求证明)(1)四边形ADEF是什么四边形?(2)当△ABC满足什么条件时,四边形ADEF是矩形?(3)当△ABC满足什么条件时,以A、D、E、F为顶点的四边形不存在?新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18章平行四边形》单元测试(A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填空题(共14小题,每题2分,共28分)1.四边形的内角和等于360度,外角和等于360度.【考点】多边形内角与外角.【专题】计算题.【分析】n边形的内角和是(n﹣2)•180度,因而代入公式就可以求出四边形的内角和;任何凸多边形的外角和都是360度.【解答】解:四边形的内角和=(4﹣2)•180=360度,四边形的外角和等于360度.【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多边形的内角和公式与外角和定理,是需要熟记的内容.2.正方形的面积为4,则它的边长为2,一条对角线长为2.【考点】正方形的性质.【分析】根据正方形的面积公式可得到正方形的边长,根据正方形的对角线的求法可得对角线的长.【解答】解:设正方形的边长为x,则对角线长为=x;由正方形的面积为4,即x2=4;解可得x=2,故对角线长为2;故正方形的边长为2,对角线长为2.故答案为2,2.【点评】本题考查正方形的面积公式以及正方形的性质,此题是基础题,比较简单.3.一个多边形的内角和等于它的外角和的3倍,它是八边形.【考点】多边形内角与外角.【分析】根据多边形的内角和公式及外角的特征计算.【解答】解:多边形的外角和是360°,根据题意得:180°•(n﹣2)=3×360°解得n=8.故答案为:8.【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多边形内角和公式及外角的特征.求多边形的边数,可以转化为方程的问题来解决.4.如果四边形ABCD满足四边形ABCD是菱形或正方形条件,那么这个四边形的对角线AC和BD互相垂直(只需填写一组你认为适当的条件).【考点】正方形的性质;菱形的性质.【专题】开放型.【分析】符合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四边形有:菱形、正方形,选择一个即可.【解答】解:根据四边形的性质可得到对角线互相垂直的有菱形和正方形,从而答案为:四边形ABCD是菱形或正方形.【点评】此题主要考查菱形和正方形的对角线的性质.5.如果边长分别为4cm和5cm的矩形与一个正方形的面积相等,那么这个正方形的边长为2cm.【考点】正方形的性质.【专题】计算题.【分析】先求出长方形的面积,因为长方形的面积和正方形的面积相等,再根据正方形的面积公式即可求得其边长.【解答】解:边长分别为4cm和5cm的矩形的面积是20cm2,所以正方形的面积是20cm2,则这个正方形的边长为=2(cm).故答案为2.【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正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即边长乘边长.6.已知菱形两条对角线的长分别为5cm和8cm,则这个菱形的面积是20cm2.【考点】菱形的性质.【专题】计算题.【分析】根据菱形的面积等于两对角线乘积的一半即可求得其面积.【解答】解:由已知得,菱形面积=×5×8=20cm2.故答案为20.【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菱形的面积的计算公式.7.平行四边形ABCD,加一个条件一组邻边相等或对角线互相垂直,它就是菱形.【考点】菱形的判定.【专题】开放型.【分析】菱形的判定方法有三种:①定义:一组邻边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②四边相等;③对角线互相垂直平分的四边形是菱形.所以,可添加:一组邻边相等或对角线互相垂直.【解答】解:因为一组邻边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对角线互相垂直平分的四边形是菱形.可补充条件:一组邻边相等或对角线互相垂直.【点评】本题考查菱形的判定.8.等腰梯形的上底是10cm,下底是14cm,高是2cm,则等腰梯形的周长为24+4 cm.【考点】等腰梯形的性质;勾股定理.【分析】过A,D作下底BC的垂线,从而可求得BE的长,根据勾股定理求得AB的长,这样就可以求得等腰梯形的周长了.【解答】解:过A,D作下底BC的垂线,则BE=CF=(14﹣10)=2cm,在直角△ABE中根据勾股定理得到:AB=CD==2,所以等腰梯形的周长=10+14+2×2=24+4cm.故答案为:24+4cm.【点评】等腰梯形的问题可以通过作高线转化为直角三角形的问题来解决.9.已知菱形的一条对角线长为12cm,面积为30cm2,则这个菱形的另一条对角线长为5cm.【考点】菱形的性质.【专题】计算题.【分析】设另一条对角线长为x,然后根据菱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列方程求解即可.【解答】解:设另一条对角线长为xcm,则×12x=30,解之得x=5.故答案为5.【点评】主要考查菱形的面积公式:两条对角线的积的一半.10.如图,▱ABCD中,AE⊥BC于E,AF⊥DC于F,BC=5,AB=4,AE=3,则AF的长为.【考点】平行四边形的性质.【专题】几何图形问题.【分析】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根据已知,代入数据计算即可.【解答】解:连接AC,∵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AB=CD,AD=BC,在△ABC和△CDA中,,∴△ABC≌△CDA(SSS),=S△CDA,∴S△ABC即BC•AE=CD•AF,∵CD=AB=4,∴AF=.故答案为:.【点评】“等面积法”是数学中的重要解题方法.在三角形和四边形中,以不同的边为底其高也不相同,但面积是定值,从而可以得到不同底的高的关系.11.如图,梯形ABCD中,AD∥BC,已知AD=4,BC=8,E、F分别为AB、DC的中点,则EF=6,EF分梯形所得的两个梯形的面积比S1:S2为5:7.【考点】梯形中位线定理;梯形.【分析】要求EF的长,只需根据梯形的中位线定理求解;根据平行线等分线段定理,知两个梯形的高相等,只需根据梯形的面积公式,即可求得两个梯形的面积比.【解答】解:∵AD=4,BC=8,E、F分别为AB、DC的中点,∴EF=(4+8)=6,则S1=(4+6)=h,S2=(6+8)=.则S1:S2=5:7.【点评】此题主要考查梯形的中位线定理和梯形的面积公式.12.下列矩形中,按虚线剪开后,既能拼出平行四边形和梯形,又能拼出三角形的是图形②(请填图形下面的代号,答案格式如:“①,②,③,④,⑤”).【考点】翻折变换(折叠问题).【专题】压轴题;操作型.【分析】通过动手操作易得出答案.【解答】解:对于①剪开后能拼出平行四边形和梯形两种,对于②剪开后能拼出三种图形,对于③剪开后能拼出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两种,对于④剪开后能拼出平行四边形,对于⑤剪开后能拼出平行四边形和梯形两种,故符合条件的图形为②.【点评】本题考查图形的折叠与拼接,同时考查了三角形、四边形等几何基本知识,解题时应分别对每一个图形进行仔细分析,难度不大.13.如图,小亮从A点出发,沿直线前进10米后向左转30°,再沿直线前进10米,又向左转30°,…,照这样走下去,他第一次回到出发地A点时,一共走了120米.【考点】多边形内角与外角.【专题】应用题.【分析】由题意可知小亮所走的路线为一个正多边形,根据多边形的外角和即可求出答案.【解答】解:∵360÷30=12,∴他需要走12次才会回到原来的起点,即一共走了12×10=120米.故答案为:120.【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多边形的外角和定理.任何一个多边形的外角和都是360°.14.如图,依次连接第一个正方形各边的中点得到第二个正方形,再依次连接第二个正方形各边的中点得到第三个正方形,按此方法继续下去.若第一个正方形边长为1,则第n个正方形的面积是)n﹣1.【考点】正方形的性质;三角形中位线定理.【专题】压轴题;规律型.【分析】根据正方形的性质及三角形中位线的定理可分别求得第二个,第三个正方形的面积从而不难发现规律,根据规律即可求得第n个正方形的面积.【解答】解:根据三角形中位线定理得,第二个正方形的边长为=,面积为,第三个正方形的面积为=()2,以此类推,第n个正方形的面积为.【点评】根据中位线定理和正方形的性质计算出正方形的面积,找出规律,即可解答.二、填空题(共4小题,每题3分,共12分)15.如图,平行四边形ABCD中,AE平分∠DAB,∠B=100°,则∠DEA等于()A.100°B.80°C.60°D.40°【考点】平行四边形的性质.【专题】常规题型.【分析】根据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和角平分线的性质求解.【解答】解:在▱ABCD中,∵AD∥BC,∴∠DAB=180°﹣∠B=180°﹣100°=80°.∵AE平分∠DAB,∴∠AED=∠DAB=40°.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了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并利用了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和角的平分线的性质.16.某校计划修建一座既是中心对称图形又是轴对称图形的花坛,从学生中征集到的设计方案有等腰三角形,正三角形,等腰梯形,菱形等四种方案,你认为符合条件的是()A.等腰三角形B.正三角形C.等腰梯形D.菱形【考点】中心对称图形;轴对称图形.【专题】方案型.【分析】根据轴对称图形与中心对称图形的概念和等腰三角形、正三角形、等腰梯形、菱形的性质求解.【解答】解:等腰三角形、正三角形、等腰梯形都只是轴对称图形;菱形既是轴对称图形,也是中心对称图形.故选:D.【点评】解题时要注意中心对称图形与轴对称图形的概念:如果一个图形沿着一条直线对折后两部分完全重合,这样的图形叫做轴对称图形,这条直线叫做对称轴.如果一个图形绕某一点旋转180°后能够与自身重合,那么这个图形就叫做中心对称图形,这个点叫做对称中心.17.一个多边形的每一个内角都等于140°,那么从这个多边形的一个顶点出发的对角线的条数是()A.6条 B.7条 C.8条 D.9条【考点】多边形内角与外角;多边形的对角线.【分析】先求出多边形的边数,再求从这个多边形的一个顶点出发的对角线的条数即可.【解答】解:∵多边形的每一个内角都等于140°,∴每个外角是180°﹣140°=40°,∴这个多边形的边数是360°÷40°=9,∴从这个多边形的一个顶点出发的对角线的条数是6条.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多边形的外角和及对角线的知识点,找出它们之间的关系是本题解题关键.18.如图,图中的△BDC′是将矩形ABCD沿对角线BD折叠得到的,图中(包括实线,虚线在内)共有全等三角形()对.A.1 B.2 C.3 D.4【考点】矩形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分析】共有四对,分别为△ABO≌△C′DO,△ABD≌△CDB,△ABD≌△C′DB,△CDB ≌△C′DB.【解答】解:∵△BDC′是将矩形ABCD沿对角线BD折叠得到的∴C′D=CD,∠C=∠C′,BD=BD∴△CDB≌△C′DB同理可证其它三对三角形全等.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的一般方法有:SSS、SAS、SSA、HL.注意:AAA、SSA不能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时,必须有边的参与,若有两边一角对应相等时,角必须是两边的夹角.三、解答题(共60分)19.如图,平行四边形ABCD中,DB=CD,∠C=70°,AE⊥BD于E.试求∠DAE的度数.【考点】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分析】因为BD=CD,所以∠DBC=∠C=70°,又因为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所以AD∥BC,所以∠ADB=∠DBC=70°,因为AE⊥BD,所以在直角△AED中,∠DAE即可求出.【解答】解:在△DBC中,∵DB=CD,∠C=70°,∴∠DBC=∠C=70°,又∵在▱ABCD中,AD∥BC,∴∠ADB=∠DBC=70°,又∵AE⊥BD,∴∠DAE=90°﹣∠ADB=90°﹣70°=20°.【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平行四边形的基本性质,以及等腰三角形的性质,难易程度适中.20.已知:如图,在△ABC中,中线BE,CD交于点O,F,G分别是OB,OC的中点.求证:四边形DFGE是平行四边形.【考点】平行四边形的判定;三角形中位线定理.【专题】证明题.【分析】平行四边形的判定方法有多种,选择哪一种解答应先分析题目中给的哪一方面的条件多些,本题中给了两条中位线,利用中位线的性质,可利用一组对边平行且相等来证明.【解答】解:在△ABC中,∵BE、CD为中线∴AD=BD,AE=CE,∴DE∥BC且DE=BC.在△OBC中,∵OF=FB,OG=GC,∴FG∥BC且FG=BC.∴DE∥FG,DE=FG.∴四边形DFGE为平行四边形.【点评】平行四边形的判定方法共有五种,应用时要认真领会它们之间的联系与区别,同时要根据条件合理、灵活地选择方法.21.在一个平行四边形中,若一个角的平分线把一条边分成长是2cm和3cm的两条线段,求该平行四边形的周长是多少?【考点】平行四边形的性质.【专题】分类讨论.【分析】此题注意要分情况讨论:根据角平分线的定义以及平行线的性质,可以发现一个等腰三角形,即较短的边是2cm或3cm,又较长的边是2+3=5cm,所以平行四边形的周长是2(2+5)=14或2(3+5)=16cm.【解答】解:如图所示:∵在平行四边形ABCD中,AB=CD,AD=BC,AD∥BC,∴∠AEB=∠CBE.又∠ABE=∠CBE∴∠ABE=∠AEB∴AB=AE.(1)当AE=2时,则平行四边形的周长=2(2+5)=14.(2)当AE=3时,则平行四边形的周长=2(3+5)=16.【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在平行四边形中,当出现角平分线时,一般可构造等腰三角形,进而利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解题.22.已知:如图,▱ABCD中,延长AB到E,延长CD到F,使BE=DF.求证:AC与EF互相平分.【考点】平行四边形的判定与性质.【专题】证明题.【分析】此题要证明AC与EF互相平分,只需证明以AC,EF为对角线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就可.根据已知的平行四边形,只需证明AE=CF.根据已知平行四边形的对边相等,即AB=CD,再加上已知BE=DF,就可证明AE=CF.根据一组对边平行且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就可.【解答】解:连接AF,CE.∵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AB∥CD,AB=CD.又∵BE=DF∴AB+BE=CD+DF即AE=CF∴四边形AECF是平行四边形.∴AC与EF互相平分.【点评】本题考查了平行四边形的判定与性质,熟练掌握性质定理和判定定理是解题的关键.平行四边形的五种判定方法与平行四边形的性质相呼应,每种方法都对应着一种性质,在应用时应注意它们的区别与联系.23.如图,一块正方形地板由全等的正方形瓷砖铺成,这地板的两条对角线上的瓷砖全是黑色,其余的瓷砖是白色的,如果有101块黑色瓷砖,那么瓷砖的总数是多少.【考点】正方形的性质.【分析】一块正方形地板由全等的正方形瓷砖铺成,这地板的两条对角线上的瓷砖全是黑色,有101块黑色瓷砖,由正方形的特殊性质知正方形知每边有(101+1)÷2=51块瓷砖,那么可求出瓷砖的总数.【解答】解:根据题意得正方形每边有(101+1)÷2=51块瓷砖,所以总数为:51×51=2601(块).【点评】解答本题要充分利用正方形的特殊性质.对角线上的瓷砖数等于每边的瓷砖数.24.顺次连接等腰梯形四边中点所得的四边形是什么特殊的四边形?画出图形,写出已知,求证并证明.【考点】等腰梯形的性质;三角形中位线定理;菱形的判定.【专题】综合题.【分析】由题意写出已知,画出图形,写出求证.由等腰梯形可得AC=BD,再由三角形中位线定理可得出小四边形四边的关系,即可知它是什么四边形.【解答】解:是菱形理由是:连接AC、BD∵E、F、G、H分别是AB、BC、CD、DA的中点∴EF=AC,GH=AC,EH=BD,GF=BD∵等腰梯形ABCD中AD∥BC,AB=CD,∴AC=BD∴EF=GH=EH=GF∴四边形EFGH菱形.【点评】本题考查了等腰梯形的性质和三角形中位线的性质.25.如图所示,在△ABC中,点O是AC上的一个动点,过点O作直线MN∥BC,设MN 交∠BCA的平分线于E,交∠BCA的外角平分线于F.(1)请猜测OE与OF的大小关系,并说明你的理由;(2)点O运动到何处时,四边形AECF是矩形?写出推理过程;(3)在什么条件下,四边形AECF是正方形?【考点】正方形的判定;等腰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矩形的判定.【专题】探究型.【分析】(1)猜想:OE=OF,由已知MN∥BC,CE、CF分别平分∠BCO和∠GCO,可推出∠OEC=∠OCE,∠OFC=∠OCF,所以得EO=CO=FO.(2)由(1)得出的EO=CO=FO,点O运动到AC的中点时,则由EO=CO=FO=AO,所以这时四边形AECF是矩形.(3)由已知和(2)得到的结论,点O运动到AC的中点时,且△ABC满足∠ACB为直角的直角三角形时,则推出四边形AECF是矩形且对角线垂直,所以四边形AECF是正方形.【解答】解:(1)猜想:OE=OF,理由如下:∵MN∥BC,∴∠OEC=∠BCE,∠OFC=∠GCF,又∵CE平分∠BCO,CF平分∠GCO,∴∠OCE=∠BCE,∠OCF=∠GCF,∴∠OCE=∠OEC,∠OCF=∠OFC,∴EO=CO,FO=CO,∴EO=FO.(2)当点O运动到AC的中点时,四边形AECF是矩形.∵当点O运动到AC的中点时,AO=CO,又∵EO=FO,∴四边形AECF是平行四边形,∵FO=CO,∴AO=CO=EO=FO,∴AO+CO=EO+FO,即AC=EF,∴四边形AECF是矩形.(3)当点O运动到AC的中点时,且△ABC满足∠ACB为直角的直角三角形时,四边形AECF是正方形.∵由(2)知,当点O运动到AC的中点时,四边形AECF是矩形,已知MN∥BC,当∠ACB=90°,则∠AOF=∠COE=∠COF=∠AOE=90°,∴AC⊥EF,∴四边形AECF是正方形.【点评】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正方形和矩形的判定及角平分线的定义,解题的关键是由已知得出EO=FO,然后根据(1)的结论确定(2)(3)的条件.26.如图,若已知△ABC中,D、E分别为AB、AC的中点,则可得DE∥BC,且DE=BC.根据上面的结论:(1)你能否说出顺次连接任意四边形各边中点,可得到一个什么特殊四边形并说明理由;(2)如果将(1)中的“任意四边形”改为条件是“平行四边形”或“菱形”或“矩形”或“等腰梯形”,那么它们的结论又分别怎样呢?请说明理由.【考点】等腰梯形的性质;菱形的判定与性质;矩形的判定与性质;等腰梯形的判定.【专题】开放型.【分析】设四边形DBCE的中点分别为OPMN,根据已知条件及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可得到是一个平行四边形;根据各四边的性质进行分析即可.【解答】解:(1)设四边形DBCE的中点分别为OPMN,则PM=ON,且PM∥ON⇒顺次连接任意四边形各边中点得到平行四边形;(2)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根据各个四边形的性质:当四边形为菱形时,连接菱形各边中点所得出的为矩形;当四边形为矩形时,连接各边中点所得出的为菱形;当四边形为等腰梯形时,连接各边中点所得为菱形.【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各个四边形的性质以及等腰梯形的性质的运用.27.如图,△ABD、△BCE、△ACF均为等边三角形,请回答下列问题(不要求证明)(1)四边形ADEF是什么四边形?(2)当△ABC满足什么条件时,四边形ADEF是矩形?(3)当△ABC满足什么条件时,以A、D、E、F为顶点的四边形不存在?【考点】矩形的判定;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平行四边形的判定.【分析】(1)四边形ADEF是平行四边形,可先证明△ABC≌△DBE,可得DE=AC,又有AC=AF,可得DE=AF,同理可得AD=EF,根据两组对边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可证四边形ADEF是平行四边形;(2)如四边形ADEF是矩形,则∠DAF=90°,又有∠BAD=∠FAC=60°,可得∠BAC=150°,故∠BAC=150°时,四边形ADEF是矩形;(3)当∠BAC=60°时,∠DAF=180°,此时D、A、F三点在同一条直线上,以A,D,E,F为顶点的四边形就不存在.【解答】解:(1)四边形ADEF是平行四边形,理由如下:∵△ABD,△BCE都是等边三角形,∴∠DBE=∠ABC=60°﹣∠ABE,AB=BD,BC=BE.在△ABC与△DBE中,,∴△ABC≌△DBE(SAS).∴DE=AC.又∵AC=AF,∴DE=AF.同理可得EF=AD.∴四边形ADEF是平行四边形.(2)∵四边形ADEF是平行四边形,∴当∠DAF=90°时,四边形ADEF是矩形,∴∠FAD=90°.∴∠BAC=360°﹣∠DAF﹣∠DAB﹣∠FAC=360°﹣90°﹣60°﹣60°=150°.则当∠BAC=150°时,四边形ADEF是矩形;(3)当△ABC满足角A=60°时,四边形ADEF不存在.【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用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来解决平行四边形的判定问题,也探讨了矩形,平行四边形之间的关系.。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数学 第18章 平行四边形 单元测试卷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数学  第18章   平行四边形   单元测试卷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数学第18章平行四边形单元测试卷一.选择题(本大题共8小题,共24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选项中,选出符合题目的一项)1. 下列条件中,能判定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的条件是( )A. 一组对边平行,一组邻角互补B. 一组对边平行,另一组对边相等C. 一组对边平行,一组对角相等D. 一组对边相等,一组邻角相等2. 下列命题,其中是真命题的为( )A. 对角线相等的四边形是矩形B. 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四边形是菱形C. 一组邻边相等的矩形是正方形D. 一组对边平行,另一组对边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3. 如下图,公路AC,BC互相垂直,公路AB的中点M与点C被湖隔开.若测得AB的长为1.6km,则M,C 两点间的距离为( )A. 0.5kmB. 0.6kmC. 0.8kmD. 1.2km4. 下列命题是假命题的是( )A. 对角线相等的菱形是正方形B. 对角线互相垂直且平分的四边形是正方形C. 对角线互相垂直的矩形是正方形D. 对角线互相垂直且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正方形5. 如图,点E、F、G、H分别是四边形ABCD边AB、BC、CD、DA的中点.则下列说法:①若AC=BD,则四边形EFGH为矩形;②若AC⊥BD,则四边形EFGH为菱形;③若四边形EFGH是平行四边形,则AC与BD互相平分;④若四边形EFGH是正方形,则AC与BD互相垂直且相等.其中正确的个数是( )A. 1B. 2C. 3D. 46. 如图四边ABCD中∠BAD=∠C=90°,AB=AD,AE⊥BC,垂足为E.若线段AE=5,则S=( )四边形ABCDA. 20B. 25C. 18D. 247. 如图,菱形ABCD的两条对角线长分别为AC=6,BD=8,点P是BC边上的一动点,则AP的最小值为( )A. 4B. 4.8C. 5D. 5.58. 如图,在菱形ABCD中,AB=6,∠ABD=30°,则菱形ABCD的面积是( )A. 18B. 18√3C. 36D. 36√3二、填空题(本大题共8小题,共24分)9. 如图,两条射线AM//BN,点C,D分别在射线BN,AM上,只需添加一个条件,即可证明四边形ABCD 是平行四边形,这个条件可以是(写出一个即可).10. 如图,已知菱形ABCD的对角线AC,BD交于点O,E为BC的中点,若OE=3,则菱形的周长为______.11. 如图,在正方形ABCD中,AB=8,AC与BD交于点O,N是AO的中点,点M在BC边上,且BM=6.P 为对角线BD上一点,则PM−PN的最大值为______.12.如图,在▱ABCD中,E、F是对角线AC上两点,AE=EF=CD,∠ADF=90°,∠BCD=63°,则∠ADE 的大小为______.13. 已知正方形ABCD的边长为6,如果P是正方形内一点,且PB=PD=2√5,那么AP的长为.14. 已知两个正方形的边长之和为5,边长之差为2,那么用较大的正方形的面积减去较小的正方形的面积,差是.15如图,▱ABCD的顶点C在等边△BEF的边BF上,点E在AB的延长线上,G为DE的中点,连接CG.若AD=3,AB=CF=2,则CG的长为..16. 如图,在△ABC中,∠B=45°,AB的垂直平分线交AB于点D,交BC于点E(BE>CE),点F是AC的中点,连接AE、EF,若BC=7,AC=5,则△CEF的周长为______ .三、解答题(本大题共9小题,共72分。

八年级数学下册《第十八章-平行四边形》单元测试卷及答案(人教版)

八年级数学下册《第十八章-平行四边形》单元测试卷及答案(人教版)

八年级数学下册《第十八章-平行四边形》单元测试卷及答案(人教版) 班级: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__A.5B.10C.D.25则ABC的周长是()55A.AB∥CD,AB=CD B.AB∥CD,AD∥BCA.①②B.①③C.②③D.①②③A .B .C .D .①BE⊥AC二、填空题13.已知四边形ABCD ,点O 是对角线AC 与BD 的交点,且OA OC =,请再添加一个条件,使得四边形ABCD 成为平行四边形,那么添加的条件可以是_____________.(用数学符号语言表达)14.如图,线段AB ⊥BC ,以C 为圆心,BA 为半径画弧,然后再以A 为圆心,BC 为半径画弧,两弧交于点D ,则四边形ABCD 是矩形,其依据是 _____.15.如图,在ABC ∆中,点D ,E 分别是AB ,AC 的中点,连结BE ,若6AE =,DE=5,∠BEC=90°,则BE =______.16.如图,在正方形ABCD中,E是BC边上一点,连接AE,AB=4CE,F是AE上一点,射线BF与正方形的边⊥交BC于点17.如图,在矩形ABCD中,AB=4,45BD=对角线AC、BD相交于点O,过点O作OE AC18.如图,点E在正方形ABCD的边CD上,若△ABE的面积为18,CE=4,则线段BE的长为_____.三、解答题19.如图,在▱ABCD 中,对角线AC 、BD 相交于点O ,过点O 的直线分别交BC 、AD 于点E 、F ,G 、H 分别是OB 、OD 的中点.求证:(1)OE =OF ;(2)四边形GEHF 是平行四边形.20.如图,E ,F 是▱ABCD 的对角线AC 上的两点,且AF =CE .求证:(1)△ADE ≌△CBF ;(2)DE ∥BF .21.如图,在平行四边形ABCD 中(1)若点E 、F 是AD 、BC 的中点,连接BE 、DF ,求证BE DF =;(2)若DF 平分ADC ∠且交边BC 于点F ,如果5AB =,BC=8,试求线段BF 的长.(1)求证:OE CB =;(1)求证:180ABO ACO ∠+∠=︒;1.C2.D3.D4.D5.A6.C7.C360 BAC ∠=ABO ∴∠+(2)线段之间的数量关系是过点O 作AOC ∴∠+∠+ABO ∠∠ABO ∴∠=BOC ∠=90AOC ∠∴AOB ∠∴∴四边形是正方形OB OC ∴=在ABO 和FCO 中ABO FCO∴≅∴AO FO=,AB=CFAOF∴是等腰直角三角形∴=AF AO2CF AC AO∴+=2∴+=AB AC AO2。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平行四边形和梯形》单元测试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平行四边形和梯形》单元测试

人教新版四年级上 5 平行四边形和梯形一.选择题(共12小题)1.只有一组对边平行的图形是()A.梯形B.长方形C.平行四边形D.正方形2.下面各组线段中,能拼成平行四边形的一组是()A.3cm、5cm、4cm、6cm B.3cm、5cm、5cm、3cm C.3cm、5cm、5cm、4cm3.把一个长方形框架,拉成一个平行四边形,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周长变短了B.周长没变C.周长变长了4.下面说法中,错误的是()A.平行四边形两组对边分别平行B.平行四边形具有稳定性C.平行四边形和梯形都有无数条高D.长方形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5.如图,小明在两条平行线之间画了三条线段,关于这三条线段,下面说法中错误的是()A.长度相等B.互相垂直C.互相平行D.不相交6.下面各组小棒中,四根小棒首尾连接能围成平行四边形的是()A.B.C.D.7.下面()种做法可以得到一个平行四边形。

A.B.C.D.8.如图,在两条平行线之间,线段a=4厘米,线段b=6厘米,线段c=()A.4厘米B.6厘米C.无法确定9.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线段是直线的一部分B.平行线就是不相交的两条直线C.梯形中最多有2个直角10.图里,AB、AC、AD、AE四条线段中,它们的长度为4厘米、5厘米、6厘米、7厘米。

线段()一定长4厘米。

A.AB B.AC C.AD11.如图,下面两条平行线之间的线段最短的一条是()A.AB B.CD C.EF D.GH 12.下列哪一句话是错误的()A.平行线延长也可能相交B.梯形有无数条高C.平行四边形两组对边分别平行二.填空题(共4小题)13.两条直线相交成直角时,这两条直线叫做互相垂直,其中的一条叫做另一条的 ________ ,它们的交点叫做 ________ 。

14.一个梯形的下底是上底的2倍,如果将上底延长5厘米,就变成了一个平行四边形,原来这个梯形的上底是 ________ 厘米,下底是 ________ 厘米。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 平行四边形和梯形 单元测试(含答案)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 平行四边形和梯形 单元测试(含答案)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5.平行四边形和梯形-单元测试一、单选题(本大题共8小题,共40分)1.将一个平行四边形沿高剪开,不可能得到().A. 一个三角形和一个梯形B. 一个平行四边形和一个梯形C. 两个三角形D. 两个梯形2.下图中两个三角形的( )相等.A. 底B. 高C. 面积3.数一数,如图中有()组线段是互相平行的.A. 5B. 4C. 34.在同一平面内,如果a⊥b,b∥c,那么a()c.A. 平行B. 垂直C. 相交D. 无法判断5.一个平行四边形的周长是38cm,其中一条边的长是13cm,则相邻的另一条边的长是()A. 25cmB. 12.5 cmC. 12cmD. 6cm6.图()中的两条直线是互相垂直的.A. B. C.D.7.用木条钉成一个长方形框,沿对角线拉成一个平行四边形.这个平行四边形与原来的长方形相比周长()A. 不变B. 变大C. 变小D. 无法判断8.如图,两条平行线之间有3条垂直线段,这3条垂直线段的关系是()A. 互相平行B. 长度相等C. 互相平行且长度相等D. 没有关系二、填空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25分)9.同一平面内的两条直线相交成(________)时,这两条直线叫做互相垂直;其中一条直线叫做另一条直线的(________),这两条直线的交点叫(________)。

10.已知一个平行四边形的两条边分别长12厘米、9厘米,那么,它的周长是____厘米.11.如图几组直线中互相垂直的是____,互相平行的是____.12.在纸上画1个点,经过这个点能画____条直线;在纸上任意画2个点,经过这两个点能画____条直线;在纸上任意画3个点.每次经过其中的两个点,最多能画____条直线.13.如图中有____组线段互相垂直.三、解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25分)14.如图是一块三角形土地,请你画出从A地到BC道路的最短距离.15.画出一个梯形,上底3厘米,下底4厘米,高2厘米,且两条腰相等.16.(1)过A点画已知角两边的垂线段.(2)用三角板去验一验,已知角的度数是____度.(3)观察图中两个形成的三角形,你发现了____.17.用画平行线的方法,画一个相邻的边分别是4厘米和3厘米且有两个角是60°的平行四边形.18.要画出直线AB的垂线,这样画对吗?为什么?答案和解析1.【答案】B;【解析】故答案为B2.【答案】B;【解析】略3.【答案】C;【解析】解:观察图形可知,三角形内部的三条线段分别与三角形的三条边分别平行,所以一共有3组互相平行的线段;故选:C.4.【答案】B;【解析】解:在同一平面内,如果a⊥b,b∥c,那么a⊥c.故选:B.5.【答案】D;【解析】解:(38-2×13)÷2=12÷2=6(厘米)答:和它相邻的另一条边长6厘米.故选:D.6.【答案】C;【解析】解:由分析可知:只有C中的两条直线互相垂直.故答案为:C.7.【答案】A;【解析】解:用木条钉成一个长方形框,沿对角线拉成一个平行四边形.这个平行四边形与原来的长方形相比周长不变;故选:A.8.【答案】C;【解析】解:两条平行线之间有3条垂直线段,这3条垂直线段的关系是平行且相等;故选:C.9.【答案】直角;垂线;垂足;【解析】根据垂直、垂线、垂足的定义解答即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平行四边形单元测试题一、解答题1.在四边形ABCD 中,AD ∥BC ,AB=8cm ,AD=16cm ,BC=22cm ,∠ABC=90°.点P 从点A 出发,以1cm/s 的速度向点D 运动,点Q 从点C 同时出发,以3cm/s 的速度向点B 运动,其中一个动点到达端点时,另一个动点也随之停止运动,设运动时间为t 秒.(1)当t= 时,四边形ABQP 成为矩形?(2)当t= 时,以点P 、Q 与点A 、B 、C 、D 中的任意两个点为顶点的四边形为平行四边形?(3)四边形PBQD 是否能成为菱形?若能,求出t 的值;若不能,请说明理由,并探究如何改变Q 点的速度(匀速运动),使四边形PBQD 在某一时刻为菱形,求点Q 的速度.2.综合与探究如图1,在ABC ∆中,ACB ∠为锐角,点D 为射线BC 上一点,连接AD ,以AD 为一边且在AD 的右侧作正方形ADEF ,解答下列问题:(1)研究发现:如果AB AC =,90BAC ∠=︒①如图2,当点D 在线段BC 上时(与点B 不重合),线段CF 、BD 之间的数量关系为______,位置关系为_______.②如图3,当点D 在线段BC 的延长线上时,①中的结论是否仍成立并说明理由. (2)拓展发现:如果AB AC ≠,点D 在线段BC 上,点F 在ABC ∆的外部,则当ACB =∠_______时,CF BD ⊥.3.如图, 平行四边形ABCD 中,3AB cm =,5BC cm =,60B ∠=, G 是CD 的中点,E 是边AD 上的动点,EG 的延长线与BC 的延长线交于点F ,连接CE ,DF . (1) 求证:四边形CEDF 是平行四边形;(2) ①当AE 的长为多少时, 四边形CEDF 是矩形;②当AE = cm 时, 四边形CEDF 是菱形, (直接写出答案, 不需要说明理由).4.如下图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xoy 中,将一个含30的直角三角板如图放置,直角顶点与原点重合,若点A 的坐标为()1,0-,30ABO ∠=︒.(1)旋转操作:如下图2,将此直角三角板绕点O 顺时针旋转30时,则点B 的坐标为 . (2)问题探究:在图2的基础上继续将直角三角板绕点O 顺时针60︒,如图3,在AB 边上的上方以AB 为边作等边ABC ,问:是否存在这样的点D ,使得以点A 、B 、C 、D 四点为顶点的四边形构成为菱形,若存在,请直接写出点D 所有可能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3)动点分析:在图3的基础上,过点O 作OP AB ⊥于点P ,如图4,若点F 是边OB 的中点,点M 是射线PF 上的一个动点,当OMB △为直角三角形时,求OM 的长.5.已知,在△ABC 中,∠BAC =90°,∠ABC =45°,D 为直线BC 上一动点(不与点B ,C 重合),以AD 为边作正方形ADEF ,连接CF .(1)如图1,当点D 在线段BC 上时,BC 与CF 的位置关系是 ,BC 、CF 、CD 三条线段之间的数量关系为 ;(2)如图2,当点D 在线段BC 的延长线上时,其他条件不变,请猜想BC 与CF 的位置关系BC ,CD ,CF 三条线段之间的数量关系并证明;(3)如图3,当点D 在线段BC 的反向延长线上时,点A ,F 分别在直线BC 的两侧,其他条件不变.若正方形ADEF 的对角线AE ,DF 相交于点O ,OC =132,DB =5,则△ABC 的面积为 .(直接写出答案)6.如图1,在正方形ABCD 和正方形BEFG 中,点,,A B E 在同一条直线上,P 是线段DF 的中点,连接,PG PC .(1)求证:,PG PC PG PC ⊥=.简析:由Р是线段DF 的中点,//DC CF ,不妨延长GP 交DC 于点M ,从而构造出一对全等的三角形,即_______≅________.由全等三角形的性质,易证CMG 是_______三角形,进而得出结论;(2)如图2,将原问题中的正方形ABCD 和正方形BEFG 换成菱形ABCD 和菱形BEFG ,且60ABC BEF ∠=∠=︒,探究PG 与PC 的位置关系及PG PC的值,写出你的猜想并加以证明;(3)当6,2AB BE ==时,菱形ABCD 和菱形BEFG 的顶点都按逆时针排列,且60ABC BEF ∠=∠=︒.若点A B E 、、在一条直线上,如图2,则CP =________;若点A B G 、、在一条直线上,如图3,则CP =________.7.如图,菱形纸片ABCD 的边长为2,60,BAC ∠=︒翻折,,B D ∠∠使点,B D 两点重合在对角线BD 上一点,,P EF GH 分别是折痕.设()02AE x x =<<.(1)证明:AG BE =;(2)当02x <<时,六边形AEFCHG 周长的值是否会发生改变,请说明理由; (3)当02x <<时,六边形AEFCHG 的面积可能等于53吗?如果能,求此时x 的值;如果不能,请说明理由.8.感知:如图①,在正方形ABCD 中,E 是AB 一点,F 是AD 延长线上一点,且DF BE =,求证:CE CF =;拓展:在图①中,若G 在AD ,且45GCE ∠︒=,则GE BE GD +=成立吗?为什么? 运用:如图②在四边形ABCD 中,()//AD BC BC AD >,90A B ∠∠︒==,16AB BC ==,E 是AB 上一点,且45DCE ∠︒=,4BE =,求DE 的长.9.如图1,在矩形ABCD 中,对角线AC 与BD 相交于点O ,过点O 作直线EF ⊥BD ,且交AC 于点E ,交BC 于点F ,连接BE 、DF ,且BE 平分∠ABD .(1)①求证:四边形BFDE 是菱形;②求∠EBF 的度数.(2)把(1)中菱形BFDE 进行分离研究,如图2,G ,I 分别在BF ,BE 边上,且BG =BI ,连接GD ,H 为GD 的中点,连接FH ,并延长FH 交ED 于点J ,连接IJ ,IH ,IF ,IG .试探究线段IH 与FH 之间满足的数量关系,并说明理由;(3)把(1)中矩形ABCD 进行特殊化探究,如图3,矩形ABCD 满足AB =AD 时,点E 是对角线AC 上一点,连接DE ,作EF ⊥DE ,垂足为点E ,交AB 于点F ,连接DF ,交AC 于点G .请直接写出线段AG ,GE ,EC 三者之间满足的数量关系.10.如图,等腰直角三角形OAB 的三个定点分别为(0,0)O 、(0,3)A 、(3,0)B -,过A 作y 轴的垂线1l .点C 在x 轴上以每秒32的速度从原点出发向右运动,点D 在1l 上以每秒332+的速度同时从点A 出发向右运动,当四边形ABCD 为平行四边形时C 、D 同时停止运动,设运动时间为t .当C 、D 停止运动时,将△OAB 沿y 轴向右翻折得到△1OAB ,1AB 与CD 相交于点E ,P 为x 轴上另一动点.(1)求直线AB 的解析式,并求出t 的值.(2)当PE+PD 取得最小值时,求222PD PE PD PE ++⋅的值.(3)设P 的运动速度为1,若P 从B 点出发向右运动,运动时间为x ,请用含x 的代数式表示△PAE 的面积.【参考答案】***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一、解答题1.(1)112;(2)112或4;(3)四边形PBQD 不能成为菱形 【分析】 (1)由∠B=90°,AP ∥BQ ,由矩形的判定可知当AP=BQ 时,四边形ABQP 成为矩形; (2)由(1)可求得点P 、Q 与点A 、B 为顶点的四边形为平行四边形;然后由当PD=CQ 时,CDPQ 是平行四边形,求得t 的值;(3)由PD ∥BQ ,当PD=BQ=BP 时,四边形PBQD 能成为菱形,先由PD=BQ 求出运动时间t 的值,再代入求BP ,发现BP≠PD ,判断此时四边形PBQD 不能成为菱形;设Q 点的速度改变为vcm/s 时,四边形PBQD 在时刻t 为菱形,根据PD=BQ=BP 列出关于v 、t 的方程组,解方程组即可求出点Q 的速度.【详解】(1)如图1,∵∠B=90°,AP ∥BQ ,∴当AP=BQ 时,四边形ABQP 成为矩形,此时有t=22﹣3t ,解得t=112. ∴当t=112时,四边形ABQP 成为矩形; 故答案为112; (2)如图1,当t=112时,四边形ABQP 成为矩形, 如图2,当PD=CQ 时,四边形CDPQ 是平行四边形,则16﹣t=3t ,解得:t=4, ∴当t=112或4时,以点P 、Q 与点A 、B 、C 、D 中的任意两个点为顶点的四边形为平行四边形; 故答案为112或4; (3)四边形PBQD 不能成为菱形.理由如下:∵PD ∥BQ ,∴当PD=BQ=BP 时,四边形PBQD 能成为菱形.由PD=BQ ,得16﹣t=22﹣3t ,解得:t=3,当t=3时,PD=BQ=13,BP=22AB AP + =228t +=2283+=73≠13,∴四边形PBQD 不能成为菱形;如果Q 点的速度改变为vcm/s 时,能够使四边形PBQD 在时刻ts 为菱形,由题意,得221622168t vtt t -=-⎧⎪⎨-=+⎪⎩,解得62t v =⎧⎨=⎩. 故点Q 的速度为2cm/s 时,能够使四边形PBQD 在某一时刻为菱形.【点睛】此题属于四边形的综合题.考查了矩形的判定、菱形的判定以及勾股定理等知识.注意掌握分类讨论思想与方程思想的应用是解此题的关键.2.(1)①=CF BD ,CF BD ⊥;②当点D 在BC 的延长线上时①中结论仍成立,详见解析;(2)45︒【分析】(1)①结论:CF 与BD 位置关系是垂直、数量关系是相等; 只要证明△BAD ≌△CAF,即可解决问题;②当点D 在BC 的延长线上时①的结论仍成立.证明方法类似;(2)过点A 作AG ⊥AC 交BC 于点G,理由(1)中的结论即可解决问题.【详解】解:(1)①相等(或=CF BD ),互相重直(或CF BD ⊥)理由如下:∵AB=AC,∠BAC=90︒,∴∠ABC=∠ACB=45︒,∵∠BAC=∠DAF,∴∠BAD=∠CAF,在△BAD 和△CAF 中,BA CA BAD CAF DA FA ⎧⎪∠∠⎨⎪⎩=== , ∴△BAD ≌△CAF (SAS ),∴BD=CF,∠ABD=∠ACF=45︒,∵∠ACB=45︒,∴∠FCB=90︒,∴CF ⊥BD,CF=BD,故答案为CF ⊥BD,CF=BD .②当点D在BC的延长线上时①的结论仍成立.理由:由正方形ADEF得 AD=AF,∠DAF=90︒.∵∠BAC=90︒,∴∠DAF=∠BAC,∴∠DAB=∠FAC,又AB=AC,∴△DAB≌△FAC(SAS),∴CF=BD,∠ACF=∠ABD,∵∠BAC=90︒,AB=AC,∴∠ABC=45︒,∴∠ACF=45︒,∴∠BCF=∠ACB+∠ACF=90︒.即 CF⊥BD.(2)结论:当∠ACB=45︒时,CF⊥BD.理由:过点A作AG⊥AC交BC于点G,∴AC=AG,由(1)可知:△GAD≌△CAF,∴∠ACF=∠AGD=45︒,∴∠BCF=∠ACB+∠ACF=90︒,即CF⊥BD.故答案为45︒.【点睛】本题考查四边形综合题、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正方形的性质等知识,解题的关键是正确寻找全等三角形解决问题,学会添加辅助线,构造全等三角形解决问题,属于中考压轴题.3.(1)证明见解析;(2)①当AE=3.5时,平行四边形CEDF 是矩形;②2【分析】(1)证明△FCG ≌△EDG (ASA ),得到FG=EG 即可得到结论;(2)①当AE=3.5时,平行四边形CEDF 是矩形.过A 作AM ⊥BC 于M ,求出BM=1.5,根据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得到∠CDA=∠B=60°,DC=AB=3,BC=AD=5,求出DE=1.5=BM ,证明△MBA ≌△EDC(SAS),得到∠CED=∠AMB=90°,推出四边形CEDF 是矩形;②根据四边形CEDFCEDF 是菱形,得到CD ⊥EF ,DG=CG=1212CD=1.5,求出∠DEG=30°,得到DE=2DG=3,即可求出AE=AD-DE=5-3=2.【详解】(1)证明:∵ 四边形ABCD 是平行四边形,∴ CF ∥ED ,∴ ∠FCG =∠EDG ,∵ G 是CD 的中点,∴ CG =DG ,在△FCG 和△EDG 中,FCG EDG CG DG CGF DGE ∠=∠⎧⎪=⎨⎪∠=∠⎩,∴ △FCG ≌△EDG (ASA ),∴ FG =EG ,∵ CG =DG ,∴ 四边形CEDF 是平行四边形;(2)解:①当AE=3.5时,平行四边形CEDF 是矩形,理由是:过A 作AM ⊥BC 于M ,∵∠B=60°,∴∠BAM=30°,∵AB=3,∴BM=1.5,∵四边形ABCD 是平行四边形,∴∠CDA=∠B=60°,DC=AB=3,BC=AD=5,∵AE=3.5,∴DE=1.5=BM ,在△MBA 和△EDC 中,BM DE B CDE AB CD =⎧⎪∠=∠⎨⎪=⎩,∴△MBA ≌△EDC(SAS),∴∠CED=∠AMB=90°,∵四边形CEDF 是平行四边形,∴四边形CEDF 是矩形;②∵四边形CEDFCEDF 是菱形,∴CD ⊥EF ,DG=CG=1212CD=1.5,∵∠CDE=∠B=60∘∠B=60∘,∴∠DEG=30°,∴DE=2DG=3,∴AE=AD-DE=5-3=2,故答案为:2.【点睛】此题考查了平行四边形的性质,矩形的判定定理,菱形的性质定理,直角三角形30度角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及性质定理,熟练掌握各定理并运用解答问题是解题的关键.4.(1)(32,32);(2)存在,点D 的坐标为(0,3)或(23,1)或(0,-1);(3)OM=32或212 【分析】(1)过点B 作BD ⊥y 轴于D ,利用30°所对的直角边是斜边的一半和勾股定理求出OB ,再利用30°所对的直角边是斜边的一半和勾股定理求出BD 和OD 即可得出结论;(2)根据题意和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分别求出点A 、B 、C 的坐标,然后根据菱形的顶点顺序分类讨论,分别画出对应的图形,根据菱形的对角线互相平分即可分别求出结论; (3)利用30°所对的直角边是斜边的一半和勾股定理求出OP 和BP ,然后根据直角三角形的直角顶点分类讨论,分别画出对应的图形,利用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平行四边形的判定及性质、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及性质求解即可.【详解】解:(1)如图2,过点B 作BD ⊥y 轴于D由图1中,点A 的坐标为()1,0-,30ABO ∠=︒,∠AOB=90°∴OA=1,AB=2OA=2由勾股定理可得OB=223AB OA-=∵将此直角三角板绕点O顺时针旋转30∴∠BOD=30°∴BD=1322OB=∴OD=2232OB BD-=∴点B的坐标为(32,32)故答案为:(32,32);(2)在图2的基础上继续将直角三角板绕点O顺时针60︒,此时点A落在y轴上,点B 落在x轴上∴点A的坐标为(0,1),点B的坐标为(3,0)∵△ABC为等边三角形∴∠ABC=60°,AB=BC=AC=2∴∠OBC=90°∴点C的坐标为(3,2)设点D的坐标为(a,b)如图所示,若四边形ABCD为菱形,连接BD,与AC交于点O∴点O既是AC的中点,也是BD的中点∴0332212022ab⎧++=⎪⎪⎨++⎪=⎪⎩解得:3ab=⎧⎨=⎩∴此时点D的坐标为(0,3);当四边形ABDC为菱形时,连接AD,与BC交于点O∴点O既是AD的中点,也是BC的中点∴033 212022ab⎧++=⎪⎪⎨++⎪=⎪⎩解得:231ab⎧=⎪⎨=⎪⎩∴此时点D的坐标为(23,1);当四边形ADBC为菱形时,连接CD,与AB交于点O∴点O既是AB的中点,也是CD的中点∴0332210222ab⎧++=⎪⎪⎨++⎪=⎪⎩解得:1ab=⎧⎨=-⎩∴此时点D的坐标为(0,-1);综上:点D的坐标为(0,3)或(231)或(0,-1);(3)∵3,∠ABO=30°∴OP=123∴2232OB OP-=当∠OMB=90°时,如下图所示,连接BM∵F为OB的中点∴PF=12OB,MF=12OB,OF=BF∴PF=MF∴四边形OPBM为平行四边形∴OM=BP=32;当∠OBM=90°时,如下图所示,连接OM,∴∠PBM=∠PBO+∠OBM=120°∵点F为OB的中点∴FP=FB∴∠FPB=∠FBP=30°∴∠BMP=180°-∠PBM-∠FPB=30°∴∠BMP=∠BPM∴BM=BP=3 2在Rt△OBM中,2221OB BM+=;综上:OM=32或212.【点睛】此题考查的是直角三角形的性质、菱形的性质、平行四边形的判定及性质、等边三角形的性质,掌握30°所对的直角边是斜边的一半、勾股定理、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菱形的性质、平行四边形的判定及性质、等边三角形的性质是解决此题的关键.5.(1)BC ⊥CF ,CF +CD =BC ;(2)CF ⊥BC ,CF ﹣CD =BC ,证明详见解析;(3)494. 【分析】 (1)△ABC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利用SAS 即可证明△BAD ≌△CAF ,从而证得CF =BD ,据此即可证得;(2)同(1)相同,利用SAS 即可证得△BAD ≌△CAF ,从而证得BD =CF ,即可得到CF ﹣CD =BC ;(3)先证明△BAD ≌△CAF ,进而得出△FCD 是直角三角形,根据直角三角形斜边上中线的性质即可得到DF 的长,再求出CD ,BC 即可解决问题.【详解】(1)如图1中,∵∠BAC =90°,∠ABC =45°,∴∠ACB =∠ABC =45°,∴AB =AC ,∵四边形ADEF 是正方形,∴AD =AF ,∠DAF =90°,∵∠BAD =90°﹣∠DAC ,∠CAF =90°﹣∠DAC ,∴∠BAD =∠CAF ,∵在△BAD 和△CAF 中,AB AC BAD CAF AD AF =⎧⎪∠=∠⎨⎪=⎩,∴△BAD ≌△CAF (SAS ),∴BD =CF ,∠ABD =∠ACF =45°,∴∠FCB =∠ACF +∠ACB =90°,即CF ⊥BC ,∵BD +CD =BC ,∴CF +CD =BC ;故答案为:CF ⊥BC ,CF +CD =BC .(2)结论:CF ⊥BC ,CF ﹣CD =BC .理由:如图2中,∵∠BAC =90°,∠ABC =45°,∴∠ACB =∠ABC =45°,∴AB =AC ,∵四边形ADEF 是正方形,∴AD =AF ,∠DAF =90°,∵∠BAD =90°+∠DAC ,∠CAF =90°+∠DAC ,∴∠BAD =∠CAF ,∵在△BAD 和△CAF 中,AB AC BAD CAF AD AF =⎧⎪∠=∠⎨⎪=⎩,∴△BAD ≌△CAF (SAS ),∴BD =CF ,∠ABD =∠ACF =45°,∴∠FCB =∠ACF +∠ACB =90°,即CF ⊥BC ,∴BC +CD =CF ,∴CF ﹣CD =BC ;(3)如图3中,∵∠BAC =90°,∠ABC =45°,∴∠ACB =∠ABC =45°,∴AB =AC ,∵四边形ADEF 是正方形,∴AD =AF ,∠DAF =90°,∵∠BAD =90°﹣∠BAF ,∠CAF =90°﹣∠BAF ,∴∠BAD =∠CAF ,∵在△BAD 和△CAF 中,AB AC BAD CAF AD AF =⎧⎪∠=∠⎨⎪=⎩,∴△BAD ≌△CAF (SAS ),∴∠ACF =∠ABD ,BD =CF =5,∵∠ABC =45°,∴∠ABD =135°,∴∠ACF =∠ABD =135°,∴∠FCD =135°﹣45°=90°,∴△FCD 是直角三角形.∵OD =OF ,∴DF =2OC =13,∴Rt △CDF 中,CD=12,∴BC =DC ﹣BD =12﹣5=7,∴AB =AC, ∴S △ABC 1492224=⨯=.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勾股定理,正方形的性质以及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判断出△BAD ≌△CAF 是解本题的关键.6.(1)ΔDPM,ΔFPG ;等腰直角;(2)线段PG 与PC 的位置关系是PG ⊥PC ;PG PC=;(3)2【分析】(1)延长GP 交DC 于点M ,由Р是线段DF 的中点,//DC CF ,可得∠MDP=∠GFP ,DP=FP ,利用ASA 可证明△DPM ≌△FPG ;可得DM=GF ,MP=GP ,根据正方形的性质可得CM=CG ,即可证明△CMG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即可得答案;(2)如图,延长GP 交DC 于点H ,利用ASA 可证明△GFP ≌△HDP ,可得GP =HP ,GF =HD ,进而根据菱形的性质可证明△CHG 是等腰三角形,根据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的性质可得PG ⊥PC ,∠HCP=∠GCP ,由∠ABC=60°可得∠HCG=120°,进而可得∠CGP=30°,根据含30°角的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及勾股定理即可得答案;(3)利用线段的和差关系可求出图2中CG 的长,由(2)可知∠CGP=30°,根据含30°角的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即可求出CP 的长;在图3中,延长GP 到N ,使GP=PN ,连接DN 、CN 、CG ,过N 作NK ⊥CD ,交CD 延长线于K ,利用SAS 可证明△FGP ≌△DNP ,可得GF=DN ,∠GFP=∠NDP ,根据角的和差关系可得∠CDN=120°,根据平角的定义可得∠GBC=120°,利用菱形的性质及等量代换可得DN=GB ,利用SAS 可证明△NDC ≌△GBC ,可得CN=CG ,∠DCN=∠BCG ,根据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可得PC ⊥GN ,根据角的和差关系可得∠NCG=120°,进而可得出∠CNP=30°,可得PC=12CG,根据平角的定义可得∠KDN=60°,即可得出∠KND=30°,根据含30°角的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可得得出KD的长,利用勾股定理可求出KN的长,再利用勾股定理可求出CN的长,根据含30°角的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即可得出PC的长.【详解】(1)如图,延长GP交DC于点M,∵Р是线段DF的中点,四边形ABCD、BEFG是正方形,点,,A B E在同一条直线上,∴//DC CF,DP=FP,CD=BC,FG=BG,在△DPM和△FPG中,MDP GFP DP FPDPM FPG ∠=∠⎧⎪=⎨⎪∠=∠⎩,∴△DPM≌△FPG,∴DM=FG,KP=GP,∴CD-DM=BC-BC,即CM=CG,∴△CMG是等腰直角三角形,∴PG⊥PC,PG=PC.故答案为:ΔDPM,ΔFPG;等腰直角(2)猜想:线段PG与PC的位置关系是PG⊥PC;PGPC3.如图,延长GP交DC于点H,∵P是线段DF的中点,∴FP=DP,∵四边形ABCD和四边形BEFG是菱形,∴CD//AB,CF//BE,CD=CB,GF=GB,∵点A B E、、在一条直线上,∴DC∥GF,∴∠GFP=∠HDP,在△GFP和△HDP中,GFP HDP FP DPGPF HPD ∠=∠⎧⎪=⎨⎪∠=∠⎩,∴△GFP≌△HDP,∴GP=HP,GF=HD,∴CD-DH=CB-GB,即CG=CH,∴△CHG是等腰三角形.∴PG⊥PC,(三线合一),∠HCP=∠GCP,∵∠ABC=∠BEF=60°,∴∠HCG=120°,∴∠CGP=12(180°-120°)=30°,∴CG=2PC,∴PG=2222(2)3CG PC PC PC PC-=-=,∴PGPC=3.(3)如图2,∵AB=6,BE=2,∴CG=AB-BE=4,由(2)可知∠CGP=30°,PG⊥PC,∴PC=12CG=2,如图3,延长GP到N,使GP=PN,连接DN、CN、CG,过N作NK⊥CD,交CD延长线于K,在△DNP和△FGP中,DP FPNPD GPFPN PG=⎧⎪∠=∠⎨⎪=⎩,∴△DNP≌△FGP,∴DN=GF=BG=BE=2,∠NDP=∠GFP,∵四边形ABCD和四边形BEFG是菱形,∴CD//AB,EF//BC,∵点A、B、G在一条直线上,∴DC∥EF,∴∠CDP=∠EFP,∵∠ABC=∠BEF=60°,∴∠EFG=∠CBG=120°,∴∠NDP+CDP=∠GFP+∠EFP=∠EFG=120°,即∠NDC=120°,∴∠KDN=60°,∠KND=30°,∴KD=12DN=1,NK=223DN KD-=,∴CK=CD+KD=7,∴CN=22CK NK+=213,在△CDN和△CBG中,CD BCCDN CBGND BG=⎧⎪∠=∠⎨⎪=⎩,∴CN=CG,∠DCN=∠BCG,∴PC⊥GN,∠DCN+∠NCB=∠BCG+∠NCB=∠DCB=120°,即∠NCG=120°,∴∠CNP=12(180°-∠NCG)=30°,∴PC=12CN=13.故答案为:213【点睛】本题考查正方形的性质、菱形的性质、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含30°角的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及勾股定理,正确作出辅助线、熟记30°角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的性质及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是解题关键.7.(1)见解析;(2)不变,见解析;(3)能,21x=-21+【分析】(1)由折叠的性质得到BE=EP,BF=PF,得到BE=BF,根据菱形的性质得到AB∥CD∥FG,BC∥EH∥AD,于是得到结论;(2)由菱形的性质得到BE=BF,AE=FC,推出△ABC是等边三角形,求得∠B=∠D=60°,得到∠B=∠D=60°,于是得到结论;(3)记AC与BD交于点O,得到∠ABD=30°,解直角三角形得到AO=1,3S 四边形ABCD =23,当六边形AEFCHG 的面积等于534时,得到S △BEF +S △DGH =334,设GH 与BD 交于点M ,求得GM=12x ,根据三角形的面积列方程即可得到结论. 【详解】解:()1折叠后B 落在BD 上, ,BE EP ∴=BF PF =BD 平分,ABC ∠BE BF ∴=,∴四边形BEPF 为菱形,同理四边形GDHP 为菱形, ////,// //,AB CD FG BC EH AD ∴∴四边形AEPG 为平行四边形,AG EP BE ∴==.()2不变.理由如下:由()1得.AG BE =四边形BEPF 为菱形,,.BE BF AE FC ∴==60,BAC ABC ∠=︒为等边三角60B D ∴∠=∠=︒,,,EF BE GH DG ∴==36AEFCHG C AE EF FC CH GH AG AB ∴=+++++==六边形为定值. ()3记AC 与BD 交于点O .2,60,AB BAC =∠=30,ABD ∴∠=1,AO ∴=3,BO =12332ABC S ∴=⨯⨯= 23ABCD S ∴=四边形当六边形AEFCHG 的面积为534时, 53233344DEF DGH S S +=-= 由()1得BE AG =AE DG ∴=DG x =2BE x ∴=-记GH 与BD 交于点,M12GM x ∴=,32DM x = 234DHG S x ∴= 同理()223323344BEF Sx x x =-=+ 即22333333444x x x ++=化简得22410,x x -+=解得112x =-,212x =+∴当1x =1时,六边形AEPCHG【点睛】 此题是四边形的综合题,主要考查了菱形的性质,等边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三角形的面积公式,菱形的面积公式,解本题的关键是用x 表示出相关的线段,是一道基础题目.8.(1)见解析;(2)GE=BE+GD 成立,理由见解析;(3)685【分析】(1)利用已知条件,可证出△BCE ≌△DCF (SAS ),即可得到CE=CF ;(2)借助(1)的结论得出∠BCE =∠DCF ,再通过角的计算得出∠GCF =∠GCE ,由SAS 可得△ECG ≌△FCG ,则EG=GF ,从而得出GE=DF+GD=BE+GD ;(3)过C 作CG ⊥AD ,交AD 延长线于G ,先证四边形ABCG 是正方形(有一组邻边相等的矩形是正方形),再设DE =x ,利用(1)、(2)的结论,在Rt △AED 中利用勾股定理构造方程即可求出DE .【详解】(1)证明:如图①,在正方形ABCD 中,BC=CD ,∠B =∠ADC =90°,∴∠CDF=90°,即∠B =∠CDF =90°,在△BCE 和△DCF 中, BC DC B CDF BE DF =⎧⎪∠=∠⎨⎪=⎩,∴△BCE ≌△DCF (SAS ),∴CE=CF ;(2)解:如图①,GE=BE+GD 成立,理由如下:由(1)得△BCE ≌△DCF ,∴∠BCE=∠DCF ,∴∠ECD +∠ECB=∠ECD +∠FCD ,即∠ECF =∠BCD =90°,又∵∠GCE =45°,∴∠GCF =∠ECF −∠ECG =45°,则∠GCF=∠GCE ,在△GEC 和△GFC 中,CE CF GCE GCF GC GC =⎧⎪∠=∠⎨⎪=⎩,∴△GEC ≌△GFC (SAS ),∴EG=GF ,∴GE=DF+GD=BE+GD ;(3)解:如图②,过C 作CG ⊥AD 于G ,∴∠CGA=90°,在四边形ABCD 中,AD ∥BC ,∠A =∠B =90°,∴四边形ABCG 为矩形,又∵AB=BC ,∴四边形ABCG 为正方形,∴AG =BC=AB =16,∵∠DCE =45°,由(1)和(2)的结论可得:ED=BE+DG ,设DE=x ,∵4BE =,∴AE =12,DG=x −4,∴AD =AG −DG =20−x在Rt △AED 中,由勾股定理得:DE 2=AD 2+AE 2,即x 2=(20−x )2+122 解得:685=x , 即685=DE . 【点睛】本题是一道几何综合题,内容主要涉及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和勾股定理的应用,重点考查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是一道好题.9.(1)①证明见解析;②60EBF ∠=︒;(2)3IH FH =;(3)222EG AG CE =+. 【分析】(1)①由DOE BOF ∆≅∆,推出EO OF =,OB OD =,推出四边形EBFD 是平行四边形,再证明EB ED =即可.②先证明2ABD ADB ∠=∠,推出30ADB ∠=︒,延长即可解决问题.(2)3IH FH =.只要证明IJF ∆是等边三角形即可.(3)结论:222EG AG CE =+.如图3中,将ADG ∆绕点D 逆时针旋转90︒得到DCM ∆,先证明DEG DEM ∆≅∆,再证明ECM ∆是直角三角形即可解决问题.【详解】(1)①证明:如图1中,四边形ABCD 是矩形,//AD BC ∴,OB OD =,EDO FBO ∴∠=∠,在DOE ∆和BOF ∆中,EDO FBO OD OBEOD BOF ∠=∠⎧⎪=⎨⎪∠=∠⎩, DOE BOF ∴∆≅∆,EO OF ∴=,OB OD =,∴四边形EBFD 是平行四边形,EF BD ⊥,OB OD =,EB ED ∴=,∴四边形EBFD 是菱形.②BE 平分ABD ∠,ABE EBD ∴∠=∠,EB ED =,EBD EDB ∴∠=∠,2ABD ADB ∴∠=∠,90ABD ADB ∠+∠=︒,30ADB ∴∠=︒,60ABD ∠=︒,30ABE EBO OBF ∴∠=∠=∠=︒,60EBF ∴∠=︒.(2)结论:3IH FH =.理由:如图2中,延长BE 到M ,使得EM EJ =,连接MJ .四边形EBFD 是菱形,60B ∠=︒,EB BF ED ∴==,//DE BF ,JDH FGH ∴∠=∠,在DHJ ∆和GHF ∆中,DHG GHF DH GHJDH FGH ∠=∠⎧⎪=⎨⎪∠=∠⎩, DHJ GHF ∴∆≅∆,DJ FG ∴=,JH HF =,EJ BG EM BI ∴===,BE IM BF ∴==,60MEJ B ∠=∠=︒,MEJ ∴∆是等边三角形,MJ EM NI ∴==,60M B ∠=∠=︒在BIF ∆和MJI ∆中,BI MJ B M BF IM =⎧⎪∠=∠⎨⎪=⎩,BIF MJI ∴∆≅∆,IJ IF ∴=,BFI MIJ ∠=∠,HJ HF =,IH JF ∴⊥,120BFI BIF ∠+∠=︒,120MIJ BIF ∴∠+∠=︒,60JIF ∴∠=︒,JIF ∴∆是等边三角形,在Rt IHF ∆中,90IHF ∠=︒,60IFH ∠=︒,30FIH ∴∠=︒, 3IH FH ∴=.(3)结论:222EG AG CE =+.理由:如图3中,将ADG ∆绕点D 逆时针旋转90︒得到DCM ∆,90FAD DEF ∠+∠=︒,AFED ∴四点共圆,45EDF DAE ∴∠=∠=︒,90ADC ∠=︒,45ADF EDC ∴∠+∠=︒,ADF CDM ∠=∠,45CDM CDE EDG ∴∠+∠=︒=∠,在DEM ∆和DEG ∆中,DE DE EDG EDM DG DM =⎧⎪∠=∠⎨⎪=⎩,DEG DEM ∴∆≅∆,GE EM ∴=,45DCM DAG ACD ∠=∠=∠=︒,AG CM =,90ECM ∴∠=︒222EC CM EM ∴+=,EG EM =,AG CM =,222GE AG CE ∴=+.【点睛】本题考查四边形综合题、矩形的性质、正方形的性质、菱形的判定和性质,等边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勾股定理等知识,解题的关键是学会添加常用辅助线,构造全等三角形,学会转化的思想思考问题,属于中考压轴题.10.(1)2t =;(2)222=24PD PE PD PE ++⋅-; (3)①当06x ≤≤时,S △PAE②当6x ≥时, S △PAE【解析】【分析】(1)设直线AB 为3y kx =+,把B(-3,0)代入,求得k ,确定解析式;再设设t 秒后构成平行四边形,根据题意列出方程,求出t 即可;(2)过E 作关于x 轴对于点E ',连接EE′交x 轴于点P ,则此时PE+PD 最小.由(1)得到当t=2时,有C0),D(3+,3),再根据AB ∥CD ,求出直线CD 和AB 1的解析式,确定E 的坐标;然后再通过乘法公式和线段运算,即可完成解答.(3)根据(1)可以判断有06x ≤≤和6x ≥两种情况,然后分类讨论即可.【详解】(1)解:设直线AB 为3y kx =+,把B(-3,0)代入得:033k =-+∴1k =∴3y x由题意得:设t 秒后构成平行四边形,则33332t t ⎛⎫+=+ ⎪ ⎪⎝⎭解之得:2t =,(2)如图:过E 作关于x 轴对于点E ',连接EE′交x 轴于点P ,则此时PE+PD 最小.由(1)t=2得:∴C 30),D(33,3)∵AB ∥CD∴设CD 为1y x b =+把C 30)代入得b 1=3∴CD 为:y x 3=-易得1AB 为:3y x =-+ ∴33y x y x ⎧=-⎪⎨=-+⎪⎩解之得:33+33- ∴22222233332()3243322PD PE PD PE PD PE E D '⎛⎛++⋅=+==++=- ⎝⎭⎝⎭ (3)①当06x ≤≤时S △PAE =S △PAB1-S △PEB1=133(6)(33)(6)32x x ⎛--+--= ⎝⎭②当6x ≥时:S △PAE =S △PAB1-S △PEB1=1(6)32x ⎛--= ⎝⎭【点睛】 本题是一次函数的综合题型,主要考查了用待定系数求一次函数的关系式,点的坐标的确定,动点问题等知识点.解题的关键是扎实的基本功和面对难题的自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