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顺向思维与西方人的逆向思维
文化差异在语言中的体现_语言文化

文化差异在语言中的体现_语言文化语言文化一、引言文化是一种社会现象,是人类社会的产物;文化是一种历史现象,是人类历史文化的沉淀。
所谓“文化”,是人类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是指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和和一般的知识,也特指某一领域或某一范畴体现的思想观念,道德和行为规范以及风俗习惯等。
各个民族,各个国家有着鲜明的文化特性,语言作为文化的载体,作为信息传递的工具,地位举足轻重。
“翻译”,把一种语言文字所表达的意义转换成另外一种语言文字表达出来;也指民族共同语与方言,方言与方言,古代语与现代语之间地转换。
作为语际的交流,把握文化所传承的信息,至关重要。
曾经有一个翻译的轶事:一位外国人参加中国的朋友的婚礼,他称赞新娘很漂亮,新郎谦虚地回答:“哪里,哪里。
”外国朋友大吃一惊,以为是问哪里美,只好硬着头皮说:“鼻子,眼睛,耳朵,嘴巴都很美。
”无独有偶,在我们地现实生活中,大型公司也因为不懂文化的内涵,同样犯了大笑话。
Braniff Airlines(布兰尼夫空公司)想宣传其舒适的座位,可当它的广告语从英语翻译成西班牙语时,意思却告诉人们乘坐他们的飞机可以不穿衣服。
同样the hevrlet autbile pany(雪佛莱公司)试图在拉丁美洲推销the hevy Nva ar,广告译文同样也很糟糕。
Nva意思是星星,而在西班牙语里是走不动的意思。
故而,翻译不仅仅单纯是语言的转换,更蕴含与文化之中。
翻译理论家尤金·奈达说:“对于真正成功的翻译而言,熟悉这两种文化甚至比掌握两种语言更重要,因为词语只有在其作用的文化背景中才有意义。
”二、地理位置的不同语言文化离不开人类的生活的环境。
正是在人们的生活中,语言渐渐形成。
因而各自的文化被赋予其独特的自然环境特色,有浓厚的地域风采。
英国是一个海岛,渔业和航海业在经济中占有很大比重,而中国传统是内陆文化,农业在经济中占有较大比重。
因而在英语中很多习语与水有关,但在汉语中很难找到相同的对应。
顺向思维与逆向思维

1.3 逆向思维
逆向思维,是指有意识从常规思维的反方向去思考问题的思维方式。
逆向思维是一种反常规、反传统的思考方法。
逆向思维的特点
1.普遍性
逆向性思维在各种领域、各种活动中都有适用性,由于对立统一规律是普遍适用的,而对立统一的形式又是多种多样的,有一种对立统一的形式,相应地就有一种逆向思维的角度,所以,逆向思维也有无限多种形式。如性质上对立两极的转换:软与硬、高与低等;结构、位置上的互换、颠倒:上与下、左与右等;过程上的逆转:气态变液态或液态变气态、电转为磁或磁转为电等。不论那种方式,只要从一个方面想到与之对立的另一方面,都是逆向思维。
案例四 艾维斯出租业广告——《老二主意:艾维斯宣言》
我们在出租业,面对世界强人只能做个老二。最重要的是,我们必须学会如何生存。在挣扎中我们也认识到这个世界上做老大和老二有什么基本不同。老大的态度是:不要做错事,不要犯错,那就对了。老二的态度是:做对事情,寻找新方法,比别人更努力。老二主义是艾维斯的信条,它很管用。艾维斯的顾客租到车子都是崭新干净的;雨刷完好,烟盒干净,油箱已加满油,而且各处的服务小组个个笑容可掬。结果,艾维斯扭亏为盈了!艾维斯发明了老二主义,任何人都可以采用它。全世界的老二们,奋起吧!
1.4 逆向思维的广告创意要点
逆向思维:
不说自己的产品好 说别人的产品好 说自己的服务好 说自己的产品不好
顺向思维:
说自己的产品好 如果不使用该产品, 会如何不好
案例一: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题
添加标题
案例二:大众“金龟车”广告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案例三 美特牌丝袜广告
几天后,律师打电话给他的当事人,说:我们的官司打赢了。那人淡淡地说,我早就知道了。律师奇怪地问,怎么可能呢?我刚从法庭里出来。
中国传统思维与西方科学思维的碰撞

著名的科学史家李约瑟在他的巨著《中国科学技术史》中写道:“当希腊人和印度人很早就仔细地考虑形式逻辑的时候,中国人就一直倾向于发展辩证逻辑。
与此相应,当希腊人和印度人发展机械原子论的时候,中国人则发展了有机宇宙的哲学。
”由此可以看到,中国传统的思维方式有着不同于西方的属于自己的特色。
下面,我们通过四个方面来比较一下东方传统思维和西方科学思维的异同。
一、东方:关注人事,天人合一;西方:关注自然,主客二分中国传统哲学一直是关注人事、关心社会伦理道德胜过关心自然本身,中国文化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天人合一”,把自然人格化,追求人的精神消融于自然界之中、人与自然共呼吸的和谐状态。
而对自然界缺乏探究热忱、缺少研究方法、只有一些常识性是认识和思辨性的猜测。
人与人的关系是中国文化关心的核心问题,人们立足于现实人生,所以政治伦理学相当发达。
中国的哲学无论儒、道、佛学都是一种人生哲学。
儒学求作为,道学求长生,佛学求觉悟。
儒学以孔子思想为正宗,孔子思想的核心是“仁”。
何者为“仁”?孔子曰;“仁者爱人!”可见中国传统哲学的兴趣在阐发君臣、父子等一套人与人之间的伦理关系,修身养性的目的,即实现自己的从政的抱负——齐家治国平天下。
纯科学的研究及所有的自然科学都成为多数人不屑选择的行为和兴趣。
这对科学和哲学的发展都产生了不利的影响,使得原本显得很有生气的一些中国古代自然哲学思想,最终大都在社会伦理的说教中迷失了发展方向,并且许多自然哲学散见于不同的哲学流派之中,缺乏逻辑上的自洽的、系统化的理论体系。
与东方哲学不同的是,西方科学思维的代表——古希腊自然哲学作为理性主义开端,其最大的特点就是关注自然,把人作为研究客体世界的主体,这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其一是主客二分,即要把客观世界作为独立于人之外的事物来研究,并把客观世界分为本质世界和现象世界,目的是通过认识现象世界背后的本质,来揭示客观世界的内在规律性;其二是认识途径和方法,即要从客观世界的只管问题抽象出准确的逻辑推理演绎命题,通过归纳方法来提炼客观规律,用数学手段来揭示事物的质与量的关系,而不是仅仅对事物作简单笼统的现象描述和经验总结,因此西方很早就出现了毕达哥拉斯,阿基米得这样一些名垂千古的专业科学家。
中西方思维方式——直路VS弯路

直路VS弯路——中西方思维方式的差异Leo 从概念上看,思维方式是看待事物的角度、方式和方法,它对人们的言行起决定性作用。
思维方式在一定程度上来说,对个人甚至整个社会的发展都能起到很大的作用。
一、从内容上看思维方式文化诊断学指出:科学思维、价值思维、应变思维决定着思维方式的完善性。
1、科学思维中国的科学思维其实最早应该追溯到墨家,在春秋战国战乱频仍而思想百家争鸣时期,低调的墨家潜心科学技术、制作工具,研究大自然规律的科学道理。
一时间,墨家学子游说各国,以楔牒之器阻挡大军兵临城下,宣扬“兼爱非攻”的理念,也是受了各国的推崇得以让科学技术有一定的发展,可是随着儒家大一统局面的形成,慢慢墨家逐渐变成“旁门左道”,不再得人重视。
近代的科学思维中国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在我看来,始终缺乏突破,缺乏创新,落在西方国家的后面,没有形成自己的特色和体系。
西方的科学始于文艺复兴,对天文,自然哲学,科学技术都探索,慢慢地走在了世界前沿。
在知识经济的时代,科技是第一生产力,西方国家已经占据了绝对的优势,更难能可贵的是。
西方的科学思维注重创新,不拘泥于成体系的思维,鼓励推翻,鼓励独立思考。
西方的小孩子从小受到的教育便是不束缚天性自然的发展,勇于去做去想。
2、价值思维说到价值思维,就不得不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在中国,古时封建大一统时期,价值是专制的加强,皇家的体面。
百姓是被征伐,被剥削却无力反抗的对象。
学而优则仕,权利是人民价值的追索路途。
要实现自己的价值,就要成为国家的价值,可能这也是今天我国公务员方向就业人数占其他就业方向比重大的原因吧。
在今天,就从法律这个客观的角度来说,都是先注重国家利益,再是集体利益,最后的个人利益。
西方首先追求的便是自身价值的体现。
成功学、投资学、金融学盛兴的时代,不缺的就是个人价值的极大发挥,人生之路的不断辉煌。
西方人民要求渴望的是民主、自由、平等。
是个人价值优先第一,超然于国家集体价值的保障。
英汉互译中的思维差异对比分析

英汉互译中的思维差异对比分析英汉语言作为中西方思维方式的具体体现,有着很大的不同。
要在翻译中灵活转换,就很有必要首先弄清楚其思维模式方面的差异。
标签:思维模式;思维差异;英汉互译很多学者认为,思维方式与语言密切相关,“思维是语言生成和发展的深层机制,语言又促使思维方式得以形成和发展。
语言是思维的主要工具,是思维方式的构成要素。
思维以一定的方式体现出来,表现于某种语言形式之中”。
(连淑能,2002)。
东方和西方属于两大不同的文化体系,因而形成两大类型的思维模式。
东方和西方的思维模式从总体上看具有不同的特征,如东方人偏重人文,注重伦理、道德西方人偏重理性、逻辑、实证等等。
英汉互译中语言转换很大程度上受英汉思维模式的影响,具体而言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一、整体思维VS 分析思维(Synthetic thought VS Analytic thought)一般来看,中国人倾向于整体思维。
而英语国家的人则恰恰相反,会将整体分解成具体的部分,然后分析其特征、功用、关系等。
中国人计算时间一般按照年-月-日-小时-分钟从大到小的顺序,而英语中则从小到大,分钟-小时-日-月-年;中国人的名字一般将姓置于前,名放在后,而英语国家的人名顺序是先名后姓。
二、形象思维VS 抽象思维(Imaging thought VS Abstract thought)中国人往往选择形象思维,西方人选择的抽象思维。
中国的文字是一种象形文字,其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中国人会选择形象思维,例如,“人”、“田”、“山”等;而英语是一种字母文字,其需要借助于抽象思维的方式来表达含义。
例1:Now that the merger of “dot and com” has created so many young millionaires,there’s a new topic:venture capital.译文:既然网络公司的兼并造就了如此多的年轻百万富翁,我们面临一个新话题:风险资本。
东西方思维方式比较与翻译

• 可是我们已经说到故事的后面去了。 • But we are getting ahead of the story .
整理课件
• 中国:东西南北: • 转战南北;南征北战; • 西方:North, south, east or west 北南东西 • 转战南北: • fight north and south • 一桥飞架南北: • A bridge will fly to span the north and
• 1. The thick carpet killed the sound of my footsteps.
• 我走在厚厚的地毯上,一点脚步声也没 有。
整理课件
• 2. Memoranda were prepared in advance of private meetings on matters to be discussed.
that a single man in possession of a good fortune must be in want of a wife.(J. Austen, Pride and prejudice)
整理课件
• 译文一: • 有一条举世公认的真理,那就是,凡是有
钱的单身汉,总是想娶为太太。 • 译文二: • 凡是有钱的单身汉,总是想娶为太太,这
• 这个惨痛的历史教训,我们全党同志一定
要永远记取,引以为鉴。
整理课件
二)反说正译
• Hardly a day passes without him getting scratched or bruised as he scrambles for a place on a bus.
• 在举行个别交谈之前, 我已经就所要讨论 的问题预先拟好了备忘录。
中西方文化差异之语言差异初探

中西方文化差异之语言差异初探摘要:众所周知,各国文化有一定的共性,但由于地域、环境、历史背景、民族心理等诸多因素,不同民族在文化上更多是差异性。
而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是文化的一部分,一个民族的语言折射出一个民族纷繁多彩的文化形态。
基于此,从中西语言差异的视角来探讨文化差异现象。
关键词:文化差异语言词汇差异结构差异思维差异1 引言语言是文化的载体,中西方不同的语言决定了它们之间必然存在着交流上的障碍,即文化差异。
而文化既是一种社会现象,又是一种历史现象,是人类社会的产物,历史文化的沉淀。
每一个民族都有自己创造的精神财富,也有自己的独特历史、文化、宗教以及生活方式、风俗习惯和道德观念等。
这些内容反映在语言中,又通过语言予以表达与传播。
不同民族的语言及其文化都有特殊的表现形式和内容,反映出的不仅是各自语言所代表的特定民族的历史传统、风土人情、宗教信仰等因素,更是其观察世界、看待事物的思维模式及行为模式。
任何一种语言的习得都是在一定社会文化下的行为。
语言不能脱离文化,文化也离不开语言。
2 文化与语言2.1语言的文化本质对于语言的概念, 语言学家曾从不同的视角作出不同的定义。
有人认为, 语言是社会的交际工具; 也有人说, 语言是构成思维的工具。
Adaskou , Britten 和Fahsi列出了语言的四个方面的含义:美学含义, 指电影、文学、音乐和媒体; 社会学含义, 指家庭组织与性质、人际关系、风俗习惯、物质条件等; 语意含义, 指调节意识和思想的概念体系; 语用含义或社会语言学含义, 指背景知识、社会和语言技巧、成功的语言交际所需的语言编码等。
这个定义虽然并非无所不包, 但是其中提到的四个方面的含义从不同方面反映了语言的文化属性。
语言的文化属性的一个基本特征是文化对语言的制约。
美国语言学家萨丕尔( E. Sapir) 的语言决定论认为, “语言都不能脱离文化而存在, 不能脱离社会继承下来的各种做法和信念, 这些作法和信念总体决定了我们生活的性质”。
中国人是宏观思维,西方人是微观思维

中国人是宏观思维,西方人是微观思维2014-8-20以中国为代表的东方人和以欧洲为代表的西方人,在思维方式上存在着本质的不同,中国人传统的思维方式是由宏观到微观,欧洲人的思维方式是由微观到宏观,不同的思维方式创造了不同的科学体系、文化体系和历史形态。
从宏观到微观,决定了中国人在不同历史时期会不断出现高瞻远瞩的战略家、政治家,象姜子牙、商鞅、秦如皇、李世民等,毛主席自不必说。
从微观到宏观,在不同历史时期则会不断出现战术家,很少能出现高瞻远瞩的战略家,象拿破仑、巴顿等,战术家麦克阿瑟在朝鲜战场上败给伟大的战略家也是必然。
克劳塞维茨的《战争论》与《孙子兵法》简直就是小巫见大巫。
看看现在的所谓经济学家因学习西方,基本上都是实用主义、功利主义,只顾眼前,那管身后的环境污染、洪水滔天。
从宏观到微观,表现出来的则是强调整体性、统一性,强调集体主义精神,个人利益服从社会利益。
所以中国人的思维方式由大到小,整体意识较强,强调的是秩序、和谐。
从微观到宏观,表现出的来的则是强调个体、强调局部,甚至以局部代替整体,强调个人利益至上,人不为已、天诛地灭,个人利益大于社会利益,所以就有了狗屁说法,人权大于主权、性自由等等。
用英文写信,地址是从门牌号、县、市、国家,是从小到大,这种书写方式恰好与中国人的书写习惯相反,中国人是从大到小,这能说明什么呢?也能告诉我们东西方的思维方式存在着本质的不同,即中国人的思维方式是由宏观到微观,而西方人的思维方式是由微观到宏观。
中国人的宏观思维决定了考虑问题是从整体入手,比如研究一棵树的生长,中国人主要研究土壤、气候、阳光、周边环境等与整体树相关的等条件等,而西方人的微观思维则是从树的内部构成入手,研究年轮、树根、树叶和树的几个内部构成等等(只是举例说明问题,未必如此)。
这两种思维方式反映在医学上,就是中医强调天人合一,人是一个整体,没有内科、外科之分,疾病与天气、情志、饮食等密切相关。
而西医则把人体拆成一个个局部,分成内科、外科、五官科等等,强调什么病菌导致什么疾病,这个病毒那个病毒的,胆固醇、白血球等等,病毒则导出不穷,发现了基因,然后基因下面是什么呢?一直研究其几个内部构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的顺向思维与西方人的逆向思维
中国的顺向思维与西方人的逆向思维。
除了以上四个方面的对比分析外,中西方人在观察某些事物现象时,所采取的角度及思维的方向有时是极不同的。
表现在语言上,中西方不同的民族有可能采用截然不同的甚至相反的语言形式来描述同一事物、行为或现象,如中国人出于礼貌在请对方先走,先吃,先做某事时常说:您先请而英语中则是after you 又如在时间的先后观念上,西方人和中国人在思维方式上又是截然不同。
英语中用back指称过去的时间,而用forward指称未来时间而中国人与此相反,用前指过去的时间,后指未来的时间。
陈子昂在《登幽州台歌》中写到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诗中前指过去,后指未来。
因此在英汉互译时,涉及到前后概念的表达上,也必须注意英汉思维顺序的差异,不能照词(字)直译。
例如:可是我们已说到故事的后面了。
应译为: But we are getting ahead of the story.在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四面八方地理位置英汉语中也有不同的表达。
汉语中的东南西北英语中是North, South, East or West 中西方思维方式的差异也反映在观察事物时所取的视角、倾向不同。
如汉语中的九五折英语中 a five percent discount类似的还有油漆未干(wet paint),寒衣即御寒之衣(warm clothes),红眼(green eyed),自学(self-taught)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