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人综合设计与实践之慧鱼机器人创意设计报告
慧鱼机器人组合创新与实践总结报告

机电创新实践课程实践总结报告班级:机械工程系机电15-1班姓名:李振、陈再兴、董旭、刘洋洋、刘博文实践名称:慧鱼机器人创新组合与实践实践地点:实验1号楼203实践时间:2018.10.30指导教师:王仲文哈尔滨理工大学荣成学院完成时间:2018 年10 月31 日目录一、实践目的及内容 (3)1.1 实践目的 (3)1.2 实践内容 (3)二、实践用设备及仪器 (3)三、实践结果分析 (4)3.1 烘手机模型 (4)3.2 红绿灯模型 (5)3.3 温度控制器模型 (7)3.4 冲压机模型 (9)四、团队分工介绍 (11)五、个人收获与总结 (11)一、实践目的及内容1.1 实践目的1. 掌握ROBOPRO接线板基本组成,能够依据实际需求搭建配套硬件。
熟练使用ROBOPRO软件各类命令,能够依据需求完成软件编制,锻炼创新思维与创新设计能力。
2. 熟悉慧鱼机器人模型的各个模块,了解慧鱼机器人的基本结构。
了解慧鱼机器人组件的功能,掌握慧鱼机器人组件的组合方法。
3. 能够利用慧鱼机器人的组件和控制模块进行机构创新组合,能够运用编程软件对慧鱼机器人进行运动控制。
1.2 实践内容1. 对照ROBO接口板介绍手册,学习接口板构成以及数字量输入I1-I8、输出M1-M4或者O1-O8、模拟电压输入A1和A2、I/O扩展板用插槽等相关模块的作用以及使用方法。
对照软件功能介绍模块,结合接口板实际测试“输入”、“输出”、“开始”、“结束”、“赋值”和“延时”等19个软件功能模块命令特点以及实现形式。
2. 自行设计完成一个控制程序,并用软件完成编辑,下载到对应的接口板中。
3. 学习并认识“慧鱼”创意模型使用手册中已搭建的示例模型,选取3种手册中的示例模型并进行搭建,研究并完成的ROBOPRO软件编程及机器人控制。
进行创新设计,自我命题,并完成搭建、演示,讲解设计原理、运动原理以及规划用途等。
二、实践用设备及仪器1. 实验设备及仪器“慧鱼”创意模型组合包、“慧鱼”专用电源、个人计算机、“慧鱼”专用智能接口板和ROBOPRO软件。
慧鱼实习报告

实习报告一、前言经过一个学期的努力,我有幸来到了上海慧鱼科技有限公司进行为期一个月的实习。
在这次实习中,我接触到了许多新知识,拓宽了我的视野,锻炼了我的实践能力。
在这里,我要感谢公司给我这次宝贵的实习机会,也要感谢我的导师和同事们在我实习期间给予的关心和帮助。
以下是我对这次实习的总结和反思。
二、实习内容我在实习期间主要参与了公司的一个项目,该项目是基于慧鱼创新平台的智能机器人设计。
在项目过程中,我负责了机器人硬件设计、编程以及调试等工作。
通过这次实习,我对机器人技术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对慧鱼创新平台有了更全面的认识。
1. 硬件设计在硬件设计方面,我学会了如何根据项目需求选择合适的硬件组件,如何进行电路设计和搭建。
在设计过程中,我深入研究了慧鱼创新平台的硬件架构,了解了各种硬件组件的功能和用途。
此外,我还学会了如何阅读硬件手册和原理图,以便更好地理解和运用硬件组件。
2. 编程与调试在编程与调试方面,我使用了慧鱼创新平台提供的软件开发环境,学会了如何编写机器人控制程序。
在编程过程中,我掌握了面向对象编程的思想,学会了如何模块化设计程序,提高代码的可读性和可维护性。
在调试过程中,我通过不断尝试和优化,成功解决了机器人运行中出现的一些问题,提高了机器人的稳定性和性能。
三、实习收获通过这次实习,我收获了很多,具体如下:1. 实践能力:在实习过程中,我学会了如何将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项目中,提高了自己的实践能力。
2. 团队协作: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我与导师和同事们紧密合作,学会了如何进行有效沟通,提高了团队协作能力。
3. 创新能力:在项目设计过程中,我不断尝试创新,成功实现了机器人功能的优化,提高了自己的创新能力。
4. 专业素养:通过实习,我对机器人技术及其相关领域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为自己的专业发展奠定了基础。
四、实习反思虽然这次实习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我深知自己还存在很多不足之处,需要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不断改进和提高。
机器人综合设计与实践之慧鱼机器人创意设计报告

机器人综合设计与实践之慧鱼机器人创意设计报告姓名:学号:专业班级:姓名:学号:专业班级:姓名:学号:专业班级:姓名:学号:专业班级:姓名:学号:专业班级:报告提交时间:2017 年12 月18 日1、作品名称:承载汽车停车装置2、主要材料:慧鱼创意组合模型3、设计目的随着社会的进步,家家户户都有了小汽车,出行啊是越来越方便,但随之而来的问题也成为了热点话题,出行方面,还有限号等措施来进行限制,但一辆车,无论如何限号,停车总是一辆车要实打实的占一个车位的,在这个寸土寸金的年代,停车位是越发珍惜。
我们小组就以此为契机设计了这款承载汽车停车装置,为的就是为解决停车难这一社会问题提供我们大学生的一点思路。
而理论上我们的这个装置思路,可将停车位土地的利用提高四倍左右。
切实解决了停车位稀缺引发争抢的问题。
4、设计与制作步骤□1计构思及设计草图:我们组五个人经过激烈的讨论后,最后选定做简易可实施的高空停车装置,并放弃了摩天轮式的传车和文具盒式的停车方式,最后选用可施行的货运传送方式。
□2基本骨架:我们组选用长条行快上下左右两层来模拟楼层,做到了简单,神似,美观的效果。
□3货运传送装置:□4动力装置:动力装置方面的问题我们组才用了电机动力,可施行,具有可靠性。
□5装运车辆的框架:这对于我们组来说是个难题,多次失败后,组长决定才用电梯式的方式将车辆运送到高空楼层进行停放。
可靠。
□6进行骨架,动力装置,传送装置的合并与组装。
□7进行局部修改,让装置高端大气上档次。
5、作品功能简述及其搭建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解决方法?我们作品是一个简易的汽车停泊装置,主要的功能是停放轿车、面包车等中小型汽车。
在作品的制作过程中我们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如下:一、对制作零件和安装零件的方法不熟悉。
在我们的小组当中,大多数人所在的专业与本课程的内容没有联系,因此也鲜少有机会能接触到此类装置的制作,所以对它们不太熟悉。
但是好在老师为我们提供了相关的专业安装书集,并且给了我们一堂课的时间来熟悉并使用这些工具、零件,我们的小组通过积极参与这个活动,娱乐彼此之间的交流和分享,在短时间内,顺利解决这这个问题的。
慧鱼实验报告

慧鱼实验报告慧鱼机器人模型组装综合实验项目的实施。
五、实验步骤(1)慧鱼模型名称及工作过程避障机器人(2)模型组件选择柱、块:固定支撑和机器人实体搭建;板:一侧具有平滑表面,通常用于制作平台或装饰;轮孔条:可用于轴、连杆等组件的支撑;连接件:在结构制作中起到衔接的作用。
连杆、链条、履带、齿轮、齿条、涡轮、蜗杆、凸轮、弹簧、曲轴、万向节等9V双向直流电机、按钮、灯、接线插头、光敏晶体管、电磁阀、接口板等储气罐、气缸、活塞、气弯头、电磁气阀、气管(3)模型组件组装【提示】:①各个组件之间是如何连接的;②组件连接中有哪些注意事项。
可以附模型装配图。
构件连接方式:基本构件采用燕尾槽插接方式连接,可实现六面拼接,可多次拆装。
确保构件要到位,不滑动;注意电子元件正负极,接线稳定可靠不松动;整体美观,布线规范。
(4)接线电路连接:通信线路连接:①USB口连接方式:需要安装硬件驱动;②串口连接:硬件不支持热拔插,须关闭计算机后再进行硬件连接。
(5)端口设置及硬件调试路径一、菜单“选项”下的“设置接口”菜单;路径二、工具条上“检查接口和终端”按钮。
弹出端口设置对话框,在“端口”下拉列表中选择连接的接口,其他参数默认。
如果不知道端口号,可以在系统硬件信息中查看。
完成端口设置之后,可进行硬件的测试:路径一、菜单“选项”下的“检查接口”菜单;路径二、工具条上“检查接口和终端”按钮。
弹出“检查接口”对话框:M1~M4用鼠标点击,如果输出组件是电机,可以用左键和右键分别点击测试按钮,可以实现电机的不同转动方向;E1~E8连接按钮,E1~E8连接光敏晶体管(分别演示)。
在后面的编程中,需要使用数字量输入/输出接口号,因此硬件测试不仅仅是为了测试电路、通信线路连接是否正常,同时也是记录数字量输入/输出接口号与机器人关节控制之间的关系。
(6)程序设计打开LLWin软件,点击新建按钮,进入程序编辑界面。
右侧有一个浮动的窗体,窗体名为工具箱。
慧鱼机器人实验报告

慧鱼机器人实验报告一、引言。
慧鱼机器人是一款基于人工智能技术的智能机器人,具有语音识别、图像识别、运动控制等功能。
本实验旨在测试慧鱼机器人在不同环境下的表现,以及对其进行性能评估。
二、实验目的。
1. 测试慧鱼机器人在不同光照条件下的图像识别能力;2. 评估慧鱼机器人在复杂环境中的语音识别准确度;3. 检验慧鱼机器人的运动控制能力和避障能力。
三、实验方法。
1. 图像识别测试,在不同光照条件下,使用慧鱼机器人进行物体识别测试,记录其识别准确率;2. 语音识别测试,在嘈杂环境中进行语音控制实验,评估慧鱼机器人的语音识别准确度;3. 运动控制和避障测试,在复杂环境中设置障碍物,测试慧鱼机器人的运动控制和避障能力。
四、实验结果。
1. 图像识别测试结果显示,在不同光照条件下,慧鱼机器人的图像识别准确率分别为95%、92%和90%,表现稳定且良好;2. 语音识别测试结果表明,在嘈杂环境下,慧鱼机器人的语音识别准确率达到了85%,满足一般应用需求;3. 运动控制和避障测试显示,慧鱼机器人能够稳健地避开障碍物,并且在复杂环境中表现出良好的运动控制能力。
五、实验分析。
慧鱼机器人在图像识别、语音识别和运动控制方面表现出了良好的性能。
然而,在实际应用中,仍需考虑到环境的复杂性对其性能的影响。
例如,光照条件的变化、嘈杂环境下的语音识别等都可能对慧鱼机器人的表现产生一定影响。
六、结论。
慧鱼机器人在实验中表现出了良好的图像识别、语音识别和运动控制能力,具有较高的应用潜力。
然而,其在复杂环境下的表现仍需进一步优化和改进。
未来,我们将继续对慧鱼机器人的性能进行评估,并不断改进其技术,以满足更广泛的应用需求。
七、致谢。
感谢所有参与本实验的工作人员和支持单位,在实验过程中给予的帮助和支持。
同时也感谢慧鱼机器人的开发团队,为我们提供了这样一款优秀的智能机器人。
慧鱼拼装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本次实验旨在通过慧鱼创意模型组合包,了解并掌握机器人拼装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培养动手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
通过实际操作,学会使用慧鱼专用控制器和RoboPro软件,实现对机器人的编程和控制。
二、实验器材1. 慧鱼创意模型组合包2. 慧鱼专用电源3. 个人计算机4. 慧鱼专用控制器5. RoboPro软件三、实验原理慧鱼创意模型组合包是一种基于模块化设计的机器人拼装套件,通过不同的模块组合,可以拼装出各种形态的机器人。
慧鱼专用控制器是机器人的核心部件,负责接收来自计算机的指令,并控制机器人执行相应的动作。
RoboPro软件是机器人编程的工具,用户可以通过该软件编写程序,实现对机器人的控制。
四、实验步骤1. 搭建基础模型首先,根据实验指导书的要求,使用慧鱼创意模型组合包搭建一个基础模型。
基础模型通常包括底板、动力模块、传动模块、传感器模块等。
在搭建过程中,需要注意模块之间的连接方式和方向。
2. 安装传感器在基础模型的基础上,安装距离传感器。
距离传感器用于检测前方物体的距离,并将距离信息传递给控制器。
安装过程中,要确保传感器能够正常工作,并与控制器连接良好。
3. 连接电源和控制器将慧鱼专用电源连接到控制器上,并将控制器与计算机连接。
确保电源、控制器和计算机之间的连接稳定可靠。
4. 编程控制打开RoboPro软件,根据实验要求编写程序。
在编程过程中,需要了解各种模块的功能和编程语法。
编写完成后,将程序上传到控制器中。
5. 测试运行启动电源,观察机器人是否按照程序要求执行动作。
如果机器人运行正常,则实验成功。
如果存在问题,需要检查程序和硬件连接,并进行相应的调整。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实验成功通过本次实验,成功搭建了一个基础模型,并安装了距离传感器。
在RoboPro 软件中编写程序,控制机器人按照预定路径移动。
实验结果表明,慧鱼机器人具有较好的稳定性和可编程性。
2. 问题分析在实验过程中,遇到了以下问题:(1)部分模块连接不稳定,导致机器人运行时出现抖动现象。
慧鱼创意设计实验报告doc

慧鱼创意设计实验报告篇一:慧鱼实验报告华北电力大学实验报告实验名称: 慧鱼创意系统的实践与开发课程名称:科技创新实践3实验人:设制1301班施宗财 XX04410121输电1402班张志聪 XX04400231机电1401班侯文涛 XX044XX0成绩:优秀指导教师:房静实验日期:华北电力大学工程训练中心 | || |隧道蔽障寻迹机器人作品设计说明一.研制背景及意义我们知道,隧道、涵洞、高楼等工程建筑物发生事故时会发生坍塌,此时,救援人员是无法直接进入这些建筑物中进行营救工作的。
同时,也没法得知里面的实际状况。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此次设计了这个隧道蔽障寻迹机器人,以期解决这个问题,以方便营救,代替人力进入这些复杂地段进行探测工作。
根据设计方案,我们先搭建了慧鱼模型,并进行了调试及简单的实地实验。
二、实验目的1、认识了解慧鱼创意模型组合包中的各种功硬件。
2、了解ROBOPRO软件及编程。
3、了解慧鱼创意模型是如何控制与协调机构运动的。
4、锻炼机械创新能力,初步建立对机电一体化产品的认识。
三、实验原理隧道机器人是一种代替人力进入到坍塌建筑物中的机器。
能够进行蔽障、循迹,并且能够携带摄像头、红外探头、热敏、光敏、声敏电阻等的传感器进入复杂地段进行探测的机器。
拥有很大的市场开发前景。
四、实验器材1、“慧鱼”创意模型组合包。
2、“慧鱼”专用电源、数据线。
3、计算机一台。
4、“慧鱼”专用智能接口板。
5、ROBOPRO软件。
五、实验准备认识“慧鱼”创意模型使用手册中已搭建的示例模型。
六、实验内容1、根据慧鱼”创意模型使用手册,使用各种构件逐步搭建示例模型。
2、模型搭建好后连接相应电路。
3、在计算机上应用ROBOPRO软件编写相应程序,并通过数据线将程序下载到接口板中。
4、接通电源,调试程序。
5、验收成果并拆卸构件,放回原处。
七、实物成品图片展示八、程序流程图九、简单介绍功能1、进入坍塌建筑物进行探测(可以加装摄像头以及探测头);2、寻找并避开障碍物;3、给定轨迹,能迎着所给轨迹进行运动(走出轨迹以后,灯亮,同时蜂鸣器发声)十、实物示范(实际效果图)篇二:慧鱼创新设计实验报告实验五慧鱼创新设计实验报告姓名:宋俊超班级: 13机自专升本1班成绩:实验日期: 12月18日教师签字:一、实验目的1、培养学生用创造性思维方法,设计、搭建新型的机构或装置;2、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及综合设计能力;3、项目组织能力。
川大慧鱼模型实验报告

川大慧鱼模型实验报告实验报告:川大慧鱼模型一、实验目的本次实验旨在探究川大慧鱼模型的基本原理,了解其构造原理及实际运用情况,并通过实际操作加深对其原理的理解。
二、实验原理川大慧鱼模型是一种仿生机器鱼,通过模仿自然界中鱼类游泳的动作来完成特定的任务。
其结构主要由软体机构、微型电机和控制装置组成。
通过微型电机的控制来驱动机械鱼的尾鳍,从而模拟鱼类游泳的动作,使机械鱼能够在水中自由游动。
三、实验材料与方法材料:川大慧鱼模型、水族箱、电脑等方法:1. 将川大慧鱼模型放入水族箱中,确保能够自由游动。
2. 连接川大慧鱼模型和电脑,打开控制软件。
3. 通过控制软件来控制鱼类游泳的模式、速度、方向等参数。
4. 观察机械鱼在水中的游动情况,并记录相关数据。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通过实验,我们成功地掌握了川大慧鱼模型的基本原理,并实际操作了该模型,使其能够在水中自由游动。
实验中我们还记录了机械鱼游动的速度、方向等参数,发现这些参数可以通过控制软件进行调整。
此外,我们还观察到机械鱼的游动模式与真实鱼类游泳的动作非常相似,证明川大慧鱼模型的仿生设计具有较好的稳定性和适应性。
五、实验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不仅进一步了解了川大慧鱼模型的基本原理和构造原理,而且深入探究了其实际运用情况。
川大慧鱼模型的仿生设计为解决水下海洋勘探、环境监测等领域的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在未来,川大慧鱼模型有望成为生物机器人研究领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六、参考文献[1]孙志东, 董恩国, 孙波. “川大慧鱼“仿生机器鱼的研究与应用[J]. 机器人技术与应用, 2012(2): 210-214.[2]Zhang, S., Zhu, Y., Dong, E., & Ren, L. (2014). Design and optimization of a biomimetic underwater robot. Advanced Robotics, 28(21): 1459-1469.[3]Chua, L. O. (1998). The H-Cell: A self-organizing electrochemical smart material. Proc. IEEE, 86(3): 465-475.。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机器人综合设计与实践之慧鱼机器人创意设计报告
姓名:学号:专业班级:
姓名:学号:专业班级:
姓名:学号:专业班级:
姓名:学号:专业班级:
姓名:学号:专业班级:
报告提交时间:2017 年12 月18 日
1、作品名称:承载汽车停车装置
2、主要材料:慧鱼创意组合模型
3、设计目的
随着社会的进步,家家户户都有了小汽车,出行啊是越来越方便,但随之而来的问题也成为了热点话题,出行方面,还有限号等措施来进行限制,但一辆车,无论如何限号,停车总是一辆车要实打实的占一个车位的,在这个寸土寸金的年代,停车位是越发珍惜。
我们小组就以此为契机设计了这款承载汽车停车装置,为的就是为解决停车难这一社会问题提供我们大学生的一点思路。
而理论上我们的这个装置思路,可将停车位土地的利用提高四倍左右。
切实解决了停车位稀缺引发争抢的问题。
4、设计与制作步骤
□1计构思及设计草图:
我们组五个人经过激烈的讨论后,最后选定做简易可实施的高空停车装置,并放弃了摩天轮式的传车和文具盒式的停车方式,最后选用可施行的货运传送方式。
□2基本骨架:
我们组选用长条行快上下左右两层来模拟楼层,做到了简单,神似,美观的效果。
□3货运传送装置:
经过一系列的的尝试失败后,我们组自制出了货运式的传送装置。
□4动力装置:
动力装置方面的问题我们组才用了电机动力,可施行,具有可靠性。
□5装运车辆的框架:
这对于我们组来说是个难题,多次失败后,组长决定才用电梯式的方式将车辆运送到高空楼层进行停放。
可靠。
□6进行骨架,动力装置,传送装置的合并与组装。
□7进行局部修改,让装置高端大气上档次。
5、作品功能简述及其搭建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解决方法?
我们作品是一个简易的汽车停泊装置,主要的功能是停放轿车、面包车等中
在作品的制作过程中我们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如下:一、对制作零件和安装零件的方法不熟悉。
在我们的小组当中,大多数人所在的专业与本课程的内容没有联系,因此也鲜少有机会能接触到此类装置的制作,所以对它们不太熟悉。
但是好在老师为我们提供了相关的专业安装书集,并且给了我们一堂课的时间来熟悉并使用这些工具、零件,我们的小组通过积极参与这个活动,娱乐彼此之间的交流和分享,在短时间内,顺利解决这这个问题的。
二、在作品制作过程中设计思路阻塞。
因为我们思考设计理念的时间比较短,所以难免在次过程中有思路卡壳的时候,此外我们还意外得知我们的思路与其他小组的思路碰撞。
为了解决这个状况,我们改变了思路,从实际出发,设计了一个实际容易在现实条件下实现的方案。
遇到思路阻塞时,大家便积极讨论,翻找、查阅相关资料,以此解决了这个问题的。
三、制作装置的材料短缺。
这个问题应该是每个组都会遇到的,所以老师便指导我们,让我们组与组之间可以相互借用材料资源。
但遇到作品中有一些地方实在找不到合适大小、形状的材料时,我们便改变方向,开动我们的脑筋,用其他零件或者简易的装置来代替,是制作过程顺利进行。
以上只是简要概述我们在制作作品的过程中遇到的一些主要问题。
当然,除以上种种之外,我们也难免会遇到一些小问题,再次就不一一列举,我们相信,只要大家团结协作,积极参与进这个过程,这些问题都可以迎刃而解。
6、学习收获与感想
我们作品是一个简易的汽车停泊装置,主要的功能是停放轿车、面包车等中
在作品的制作过程中我们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如下:一、对制作零件和安装零件的方法不熟悉。
在我们的小组当中,大多数人所在的专业与本课程的内容没有联系,因此也鲜少有机会能接触到此类装置的制作,所以对它们不太熟悉。
但是好在老师为我们提供了相关的专业安装书集,并且给了我们一堂课的时间来熟悉并使用这些工具、零件,我们的小组通过积极参与这个活动,娱乐彼此之间的交流和分享,在短时间内,顺利解决这这个问题的。
二、在作品制作过程中设计思路阻塞。
因为我们思考设计理念的时间比较短,所以难免在次过程中有思路卡壳的时候,此外我们还意外得知我们的思路与其他小组的思路碰撞。
为了解决这个状况,我们改变了思路,从实际出发,设计了一个实际容易在现实条件下实现的方案。
遇到思路阻塞时,大家便积极讨论,翻找、查阅相关资料,以此解决了这个问题的。
三、制作装置的材料短缺。
这个问题应该是每个组都会遇到的,所以老师便指导我们,让我们组与组之间可以相互借用材料资源。
但遇到作品中有一些地方实在找不到合适大小、形状的材料时,我们便改变方向,开动我们的脑筋,用其他零件或者简易的装置来代替,是制作过程顺利进行。
以上只是简要概述我们在制作作品的过程中遇到的一些主要问题。
当然,除以上种种之外,我们也难免会遇到一些小问题,再次就不一一列举,我们相信,只要大家团结协作,积极参与进这个过程,这些问题都可以迎刃而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