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节气处暑
传统二十四节气-处暑介绍

养生事宜
户外运动
处暑之后,秋意渐浓,正是人们畅游郊野迎秋赏 景的好时节。秋天,秋高气爽,适合户外运动。 可根据个人的体质,做一些登山、慢跑、郊游等 户外运动。但要多注意滋脾补筋。因为秋天筋容 易克本,而肝是主筋的。所以,在运动的时候要 注意不要剧烈,做好准备活动,避免伤筋。
养生事宜 疾病预防
01
03
养生事宜
养生事宜
滋阴润燥
处暑”期间,气侯逐渐干燥,要多吃些滋阴润燥的食物,避免燥邪伤害。少摄取辛辣、多增加酸性食物,以加强肝脏功能。同时像西瓜这 类大寒的瓜果,则要少吃和不吃了,就多吃一些苹果、梨、葡萄之类滋阴的水果。处暑节气宜食清热安神的食物,如银耳、百合、莲子、 蜂蜜、黄鱼、芹菜、菠菜、糯米、芝麻、豆类及奶类。适当的煮些绿豆汤也是不错的选择[4]。此时期,天气正处在由热转凉的交替时期, 自然界的阳气由疏泄趋向收敛,人体内阴阳之气的盛衰也随之转换。此时人的起居应相应调整,尤其是睡眠要充足,因为只有这样,才能 适应“秋乏”。
气候特点 南方“秋老虎”
夏季称雄的副热带高压,虽说大步南撤,但绝不肯轻 易让出主导权、轻易退到西太平洋的海上。在它控制 的南方地区,刚刚感受一丝秋凉的人们,往往在处暑 尾声,再次感受高温天气,这就是名副其实的"秋老虎 "。对于刚刚走出三伏,并且遭遇严重伏旱的地区,如 果继续受副热带高压的控制,往往容易形成夏秋连旱, 使秋季防火期大大提前,需要警惕。
处 暑 传 统 二 十 四 节 气 介 绍
目录
01 气候特点
03 养生事宜
02 民间习俗
04 农业时令
01
气候特点
气候特点 节气简介
处暑,是二十四节气之第十四个节气。斗指戊(西 南方);太阳黄经达150°;于每年公历8月22-24日交节。 处暑,即为"出暑",是炎热离开的意思。时至处暑, 太阳直射点继续南移、太阳辐射减弱,副热带高压 也向南撤退,气温逐渐下降,暑气渐消。处暑意味 着酷热难熬的天气到了尾声,这期间天气虽仍热, 但已是呈下降趋势。
处暑节气的特点和风俗

处暑节气的特点和风俗处暑,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四个节气。
“处”,有终止的意思,处暑,表示炎热的暑天即将结束。
这个节气的到来,意味着天气逐渐由炎热向凉爽过渡,昼夜温差加大,大自然的景色和人们的生活也随之发生着一系列的变化。
处暑节气的特点,首先体现在气温的变化上。
在处暑之后,白天的气温虽然依旧较高,但早晚已经能明显感觉到丝丝凉意。
尤其是在北方地区,这种温差的变化更为显著。
人们常说“一场秋雨一场寒”,处暑时节,降雨开始增多,每一次降雨过后,气温都会有所下降。
此时的天空,常常是蓝天白云,秋高气爽,让人感到心旷神怡。
湿度方面,处暑期间空气湿度逐渐降低,变得较为干燥。
这种干燥的气候,容易让人出现口干舌燥、皮肤干燥等不适症状。
因此,在这个时候,人们要注意多喝水,多吃一些滋阴润燥的食物,如梨、银耳、百合等,以保持身体的水分平衡。
在农业生产方面,处暑是一个重要的节气。
此时,大部分农作物已经进入成熟阶段,如水稻开始灌浆,玉米即将成熟。
农民们忙着收获早熟的农作物,同时也在为晚熟作物的生长做最后的管理和照料。
此时的田间地头,一片繁忙的景象。
处暑的风俗丰富多彩,各具特色。
出游迎秋是处暑时节的一个传统风俗。
在这个时候,人们会选择到郊外或者公园游玩,欣赏秋天的美景。
此时的大自然,树叶开始渐渐变黄,枫叶渐红,给大地披上了一层五彩斑斓的外衣。
人们漫步在林间小道上,呼吸着清新的空气,感受着秋天的宁静与美好。
放河灯也是处暑的一项重要风俗。
在夜晚,人们将制作好的河灯放入河中,让其随水漂流。
河灯通常是用纸或者竹子做成,里面放置着蜡烛。
放河灯的寓意是为了悼念逝去的亲人,也有祈求平安和幸福的含义。
点点河灯在河中闪烁,宛如天上的繁星,构成了一幅美丽而又神秘的画面。
开渔节也是处暑的一大特色。
对于沿海的渔民来说,处暑过后,渔业收获的季节就到了。
为了庆祝渔业的丰收,渔民们会举行盛大的开渔节。
在开渔节上,人们会举行祭祀活动,祈求海神保佑,出海平安,渔获丰收。
处暑的简介

处暑的简介
处暑是二十四节气之一,通常在每年的8月23日或24日出现,代表着夏季的尾声。
处暑意味着夏天的炎热时期即将结束,天气开始转凉。
在这个时期,人们需要注意身体健康,特别是对于老年人和儿童来说,需要更加谨慎。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处暑也是一个重要的节日。
人们会在这一天吃一些清凉的食物,如凉粉、冰糖葫芦、冰淇淋等,以帮助身体散热。
此外,还有一些有趣的习俗,例如在这一天将熟南瓜切成瓢状,装上蜜糖,象征着丰收和幸福。
除了传统文化方面,处暑还有一些科学意义。
在这个时期,太阳直射的位置已经向南移动到赤道以南,这也标志着南半球的春季开始。
对于天文学家来说,处暑是观测太阳高度角或太阳视位置的重要时期。
在此时刻,太阳视位置达到南边界,正午时太阳高度角也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
总的来说,处暑是一个有着丰富文化意义和科学价值的节气。
它标志着夏季的结束,同时也提醒我们注意保护身体健康,迎接即将到来的秋季。
- 1 -。
处暑是哪个季节的节气

处暑是哪个季节的节气处暑是哪个季节的节气处暑是秋天这个季节的节气。
处暑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四个节气,是反映气温变化的节气。
处暑的时间点是每年公历的8月23日,“处”是终止的意思,表示暑热结束,气温逐渐下降,天气转凉就进入秋天了。
处暑的含义是什么《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处,去也,署气至此而止矣。
”这里的.“处”是“终止”的意思,也就是说是炎热的夏天即将过去,到此为止了。
我国古代将处暑分为三候:“一候鹰乃祭鸟;二候天地始肃;三候禾乃登。
”意思是说处暑节气中老鹰开始大量捕猎鸟类;天地间万物开始凋零;“禾乃登”的“禾”指的是黍、稷、稻、粱类农作物的总称,“登”即成熟的意思。
处暑的注意事项是什么一、多睡一小时处暑是由热转凉的交替时期,自然界的阳气由疏泄趋向收敛,人体内阴阳之气的盛衰也随之转换,因此,从养生的角度来看,此时起居作息应作相应调整。
专家表示,增加睡眠一小时,并且保证有质量的午觉,可以让人保持精神,也可在冬天来临之前保存能量,养精蓄锐。
尤其是对于老年人,随着年龄的增加,老年人的气血阴阳俱亏,会出现昼不精,夜不瞑的少寐现象。
因此可以在晚上提早入睡,并且坚持午睡的好习惯,即使睡不着,但闭目养神也是对身体有好处的。
据媒体报道,现代研究发现,夜间0至4点,体内各器官的功能都降至最低点;中午12至13点,是人体交感神经最疲劳的时间。
有统计表明,老年人睡子午觉可降低心、脑血管病的发病率。
因此,子午觉既有防病保健的意义,又符合养生道理。
对于年轻人来说,充足的睡眠可以让学习工作更精力充沛,同时也可以减少“秋困”的出现。
二、多吃清热安神食物“病从口入”,饮食与疾病很容易“挂钩”。
处暑之后,早晚温差变化开始明显,肠胃接受不了忽冷忽热的刺激,胃酸分泌增加,胃肠发生痉挛性收缩,抵抗力和适应性就会随之降低,这时候容易出现一些肠胃病,患有慢性肠胃病的患者,往往会出现反酸、腹胀、腹泻、腹痛等症状。
加之饮食不当,这种不适的情况还会进一步加重,因此在饮食方面一定要谨慎。
处暑的含义是什么意思

>处暑是什么意思处暑是二十四节气的第十四个节气,这时候是太阳到达黄经150°,主要是在每年公历的8月22日-24日交节。
处暑属于秋季的节气,前一个节气是立秋,后一个节气四白露。
一般来说,处暑来临之后,暑气渐渐消退,由炎热向凉爽过渡。
但因为受到短期回热天气的影响,处暑过后一段时间内仍然会持续高温。
处暑是什么处暑,“处”是躲避之意,二十四节气之一。
处暑节气在每年八月二十三日左右。
此时太阳到达黄经150°。
意思是炎热的夏天即将过去了,这时冷空气南下次数增多,气温下降逐渐明显。
中国大部分地区气温逐渐下降。
古代将处暑分为三候:“一候鹰乃祭鸟;二候天地始肃;三候禾乃登。
”此节气中老鹰开始大量捕猎鸟类;天地间万物开始凋零;“禾乃登”的“禾”指的是黍、稷、稻、粱类农作物的总称,“登”即成熟的意思。
处暑的到来,意味着我国许多地区将陆续开始了夏季向秋季的转换。
忍受了多日酷暑煎熬的人们,期盼着秋天的到来。
许多地区,特别是南方地区,秋天总是让人感到姗姗来迟,还会经常有遭受“秋老虎”困扰。
处暑三候是什么?古人将处暑分为三候:一候鹰乃祭鸟,老鹰大量捕猎鸟类;二候天地始肃,天地间万物开始凋零;三候禾乃登,各类农作物开始成熟。
处暑以后还会热吗?会热,受每年的秋老虎影响,处暑过后还会再热上一段时间,处暑节气代表着暑气散去的意思,但是天气从炎热到凉爽也是需要一个过渡时间。
处暑的风俗祭祖:旧时民间从七月初一起,就有开鬼门的仪式,直到月底关鬼门止,都会举行普渡布施活动。
时至今日,已成为祭祖的重大活动时段。
出游迎秋:处暑之后,秋意渐浓,民间向来就有“七月八月看巧云”之说,其间就有“出游迎秋”之意。
放河灯:河灯也叫“荷花灯”,一般是在底座上放灯盏或蜡烛,中元夜放在江河湖海之中,任其漂泛,普渡水中的落水鬼和其他孤魂野鬼。
开渔节:每年处暑期间,在浙江省沿海都要举行一年一度的隆重的开渔节,欢送渔民开船出海。
处暑节气的含义是什么

处暑节气的含义是什么处暑节气的含义是什么处暑,即为“出暑”,是炎热离开的意思。
处暑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之中的第14个节气,时间点为公历8月23日,太阳到达黄经150°。
处暑节气意味着即将进入气象意义的秋天,处暑后中国黄河以北地区气温逐渐下降。
处暑既不同于小暑、大暑、也不同于小寒、大寒节气,它是代表气温由炎热向寒冷过渡的节气。
处暑过后天气转凉。
中午热,早晚凉,昼夜形成较大的温差。
“一场秋雨一场凉”的气候特征明显。
因此,大家要注意多穿衣保暖,吃些进补的食品。
“暑”在古汉语里就是热的意思,二十四节气中根据一年中气温的不同,“暑”也分为三个级别,分别是:小暑、大暑、处暑。
其中小暑是立夏过后,气温稍高有暑意但也不是很热是为小暑。
大暑比之小暑热力要更甚,刚好处在中伏前后,正是一年中最热的时期。
俗语说,小暑不算暑,大暑正伏天,就是这个意思。
同时,大暑这一时期,也正是降雨旺盛时期。
蒸发量大,空气湿度大,就形成了即热有闷的特点,也是人们最难受的“桑拿天”。
最后的处暑,已经是立秋过后的节气,虽有“暑”但处暑表示的是暑热停止的意思。
从处暑过后,暑热结束,天气转凉就进入秋天了。
处暑是几月几号处暑,是二十四节气之第十四个节气。
于每年公历8月22-24日交节。
处暑,即为“出暑”,是炎热离开的意思。
处暑在几月份8月份,“处”含有躲藏、终止的意思,“处暑”意味着炎热的酷暑结束了。
由于受短期回热天气影响,处暑过后仍有持续高温,虽没有夏天酷暑,但仍会闷热,并且干燥,天气由炎热转向闷热。
处暑既不同于小暑、大暑、也不同于小寒、大寒节气,它是代表气候由炎热向闷热转变的节气。
也会慢慢变得越来越凉爽。
处暑是什么季节秋季,处暑,即为“出暑”,是炎热离开的意思。
所以处暑的到来,标志着炎热天气到了尾声,暑气渐渐消退,由炎热向凉爽过渡。
真正凉爽一般要到白露之后。
处暑的由来和民间风俗处暑一词最早出现在《周礼·天官·月令》中,而其名称的由来可以追溯到古代。
处暑是什么意思

处暑是什么意思处暑是24节气之一,处暑以后,除华南和西南地区外,中国大部分地区雨季走向结束,晴天增多,秋高气爽。
为了方便大家,一起来看看吧!下面给大家分享关于处暑是什么意思_处暑的由来以及习俗,欢迎阅读!处暑是什么意思随着处暑的到来,早晚的温差已渐渐加大。
进入处暑,一方面,仍具有“暑气”;另一方面,已有秋燥。
处暑是什么意思:天气转凉处暑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之中的第14个节气,交节时间点在公历8月23日前后,太阳到达黄经150°。
处暑节气意味着进入气象意义的秋天,处暑后中国长江以北地区气温逐渐下降。
处暑是表示气温由炎热向寒冷过渡的节气。
处暑是什么意思:秋高气爽开始影响我国的冷高压,在它的控制下,形成的下沉的、干燥的冷空气,先是宣告了中国东北、华北、西北雨季的结束,率先开始了一年之中最美好的天气--秋高气爽。
处暑期间,真正进入秋季的只是东北和西北地区。
但每当冷空气影响我国时,若空气干燥,往往带来刮风天气,若大气中有暖湿气流输送,往往形成一场像样的秋雨。
处暑以后,除华南和西南地区外,中国大部分地区雨季走向结束,晴天增多,秋高气爽。
处暑是什么意思:秋老虎夏季称雄的副热带高压,虽说大步南撤,但绝不肯轻易让出主导权、轻易退到西太平洋的海上。
在它控制的南方地区,刚刚感受一丝秋凉的人们,往往在处暑尾声,再次感受高温天气,这就是名副其实的"秋老虎"。
对于刚刚走出三伏(20XX年三伏在7月20日到8月20日),并且遭遇严重伏旱的地区,如果继续受副热带高压的控制,往往容易形成夏秋连旱。
关于处暑的由来太阳到达黄经150°时是农历二十四节气的处暑。
处暑是反映气温变化的一个节气。
“处”含有躲藏、终止意思,“处暑”表示炎热暑天结束了。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说:“处,去也,暑气至此而止矣。
”“处”是终止的意思,表示炎热即将过去,暑气将于这一天结束,我国大部分地区气温逐渐下降。
处暑既不同于小暑、大暑、也不同于小寒、大寒节气,它是代表气温由炎热向寒冷过渡的节气。
中国传统二十四节气主题班会之处暑节气介绍 课件 (20张PPT)

"
"
秋 老 虎
声 , 再 次
, 刚 刚 感
退 到 西 太
大 步 南 撤
。感受平,
受一洋但
第叁章节
民俗活动
民俗活动
雷暴活动不及炎夏那般活跃,但华南、西南和华西地区雷暴活动仍较多。在华南,由于低纬度的暖湿气流还比 较活跃,因而产生的雷暴比其它地方多;而西南和华西地区,由于处在副热带高压边缘,加之山地的作用,雷 暴的活动也比较多。进入9月,中国大部开始进入少雨期,而华西地区秋雨偏多。
目壹
贰
叁
肆
节
气
民
节
录气 简
候 特
俗 活
气 养
介
征
动
生
第壹章节
节气简介
节气简介
节
中国传统二十四节气----处暑节气
气
处暑,是二十四节气之第十四个节气。
斗指戊;太阳黄经为150°;公历8月22-24日交节。处是终
介
止、躲藏的意思,处暑是表示炎热的暑天结束。这时三伏已
绍
过或近尾声,白天热,早晚凉,昼夜温差较大,不时有秋雨 降临。处暑这一节气意味着进入气象意义的秋天。
节气简介
节气介绍
处暑节气正值农作物收成时刻,古时人们举行各种仪式来祭祖以及拜谢土地爷。 处暑之后,秋意渐浓,也正是人们迎秋赏景的好时节。
天文专家称,处暑当天,太阳直射点已经由“夏至”那天的北纬23°26′,向南移 动到北纬11°28′。北京城区,白昼长度已经由夏至的15小时缩短到13小时25分 钟,正午太阳高度也由夏至的73°32′降低至61°34′,人们可以明显感觉到太阳开 始偏南了。随着太阳高度的继续降低,所带来的热力也随之减弱。
雨过气要旱受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节气简介
我国将处暑分为三候:
“一候鹰乃祭鸟; 二候天地始肃; 三候禾乃登。” 此节气中老鹰开始大量捕猎鸟类; 天地间万物开始凋零;“禾乃登”的 “禾”指的是黍、稷、稻、粱类农作 物的总称,“登”即成熟的意思。
处暑以后,除华南和西南地区外,我 国大部分地区雨季即将结束,降水逐 渐减少,水稻成熟收割。
传
统
节
气
处
暑
介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绍
节气简介
处暑节气介绍
中国传统二十四节气----处暑节气
➢ 处暑,是二十四节气之第十四个节气。 ➢ 斗指戊;太阳黄经为150°;公历8月22-24日交节。 ➢ 处是终止、躲藏的意思,处暑是表示炎热的暑天结束。
这时三伏已过或近尾声,白天热,早晚凉,昼夜温差较 大,不时有秋雨降临。 ➢ 处暑这一节气意味着进入气象意义的秋天。
它是中国西部地区秋季的一 种特殊的天气现象。华西秋 雨的范围,除渭水和汉水流 域外,还包括四川、贵州大 部、云南东部、湖南西部、 湖北西部一带发生的秋雨。 因秋雨早的年份8月下旬就 可以出现。
民俗活动
气候特征介绍
最早出现日期有时可从8月下旬开始,最 晚在11月下旬结束。但主要降雨时段是出 现在9、10两个月。“华西秋雨”的主要特 点是雨日多,而另一个特点是以绵绵细雨 为主,所以雨日虽多,但雨量却不很大, 一般要比夏季少,强度也弱。
对于刚刚走出三伏,并 且遭遇严重伏旱的地区, 如果继续受副热带高压 的控制,往往容易形成 夏秋连旱,使秋季防火 期大大提前,需要警惕。
需要说的是,长江中下 游地区往往在秋老虎天 气结束后,才会迎来秋 高气爽的小阳春,不过 要到10月以后了。在此 期间,全国各地的暴雨 总趋势是减弱的。
非 · 常 · 感 · 谢 ·您 ·的 ·欣 ·赏
暑暑暑暑暑
高满谷三若
粱地渐日还
遍 地 红 。
黄 , 家 家 修
黄 , 大 风 要
稻 ( 晚 稻 )
天 不 雨 , 纵
廪提有然
仓防孕结
。。,子
寒难
露保
到米
来。
稻
入
囤
。
节气养生
气温走低仅是其中的一个现象
夏季称雄的副热带高压, 虽说大步南撤,但绝不肯 轻易让出主导权、轻易退 到西太平洋的海上。在它 控制的南方地区,刚刚感 受一丝秋凉的人们,往往 在处暑尾声,再次感受高 温天气,这就是名副其实 的"秋老虎"。
节气简介
处暑节气正值农作物收成时刻,古时人们举行各种仪式来祭祖以及拜谢土地爷。处暑之后,秋意渐浓,也正是人们迎秋赏 景的好时节。
➢ 天文专家称,处暑当天,太阳直射点已经由“夏至”那天的 北纬23°26′,向南移动到北纬11°28′。
➢ 北京城区,白昼长度已经由夏至的15小时缩短到13小时25 分钟,正午太阳高度也由夏至的73°32′降低至61°34′,人们 可以明显感觉到太阳开始偏南了。
传
统
节
气
处
暑
介
绍
节气养生
河灯也叫“荷花灯”,一般是在底座上放灯盏或蜡烛,中元夜放在江河湖海之中,任其漂泛。
放河灯是为了普渡水中的落水鬼和其他孤魂野鬼。 萧红《呼兰河传》中的一段文字,是这种习俗的最好注脚:“七月十五 是个鬼节;死了的冤魂怨鬼,不得托生,缠绵在地狱里非常苦,想托 生,又找不着路。这一天若是有个死鬼托着一盏河灯,就得托生。”
传
统
节
气
处
暑
介
绍
气候特征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处暑》处暑,七月中
➢ 处,止也。暑气至此而止矣。 ➢ 鹰乃祭鸟,鹰,义禽也。秋令属金,五行为义,金气肃杀,鹰感其气始捕击
诸鸟,然必先祭之,犹人饮食祭先代为之者也。不击有胎之禽,故谓之义。 ➢ 天地始肃秋者,阴之始,故曰天地始肃。 ➢ 禾乃登。禾者。谷连藁秸之总名。又,稻秫苽粱之属皆禾也。成熟曰登。
时至今日,已成为祭祖的重大活动时段。此外,处暑之后, 秋意渐浓,正是人们畅游郊野迎秋赏景的好时节。
第四部分
节气养生
click here to enter text descriptions such as content introduction, data statistics, event analysis, summary and overview related to this subtitle or graph.
传
统
节
气
处
暑
介
绍
民俗活动
雷暴活动不及炎夏那般活跃, 但华南、西南和华西地区雷暴 活动仍较多。在华南,由于低 纬度的暖湿气流还比较活跃, 因而产生的雷暴比其它地方多; 而西南和华西地区,由于处在 副热带高压边缘,加之山地的 作用,雷暴的活动也比较多。 进入9月,中国大部开始进入少 雨期,而华西地区秋雨偏多。
气候特征
开始影响中国的冷高压,在它的控制下,形成的下沉的、干燥的冷空气, 先是宣告了中国东北、华北、西北雨季的结束,率先开始了一年之中最美 好的天气--秋高气爽。处暑期间,真正进入秋季的只是东北和西北地区。
但每当冷空气影响中国时,若空气干燥,往往带来刮风天气,若大气中有 暖湿气流输送,往往形成一场像样的秋雨。每每风雨过后,特别是下雨过 后,人们会感到较明显的降温。
民俗活动
处暑节气前后的民俗多与祭祖及迎秋有关。
处暑前后民间会有庆赞中元的民俗活动,俗 称“作七月半”或“中元节”。旧时民间从七月 初一起,就有开鬼门的仪式,直到月底关鬼 门止,都会举行普渡布施活动。
据说普度活动由开鬼门开始,然后竖灯篙,放河灯招致孤 魂;而主体则在搭建普度坛,架设孤棚,穿插抢孤等行事, 最后以关鬼门结束。
尤其是华北、东北和西北地区必须抓 紧蓄水、保墒;以防秋种期间出现干 旱而延误冬作物的播种期。
第二部分
气候特征
click here to enter text descriptions such as content introduction, data statistics, event analysis, summary and overview related to this subtitle or graph.
故有:“一场秋雨(风)一场寒”之说。北方南部的江淮地区,还有可能出现 较大的降水过程。
气温下降明显,昼夜温差加大,雨后艳阳当空,人们往往对夏秋之交的冷 热变化不很适应,一不小心就容易引发呼吸道、肠胃炎、感冒等疾病。
气候特征
处暑的气候特征
夏季称雄的副热带高压,虽说大步南撤,但绝不肯轻易让出主导权、轻易退 到西太平洋的海上。在它控制的南方地区,刚刚感受一丝秋凉的人们,往往 在处暑尾声,再次感受高温天气,这就是名副其实的"秋老虎"。
中
/
国
/
传
二 白处
十
/
四 头暑
/
统
节 气
更无
二
世三
/
事日
十
,,
/
四
青新
/
草凉
节
印直
/
气
禅万
心金
。。
汇报人:王木公 汇报时间:2020.X.XX
➢ 随着太阳高度的继续降低,所带来的热力也随之减弱。
节气简介
处暑,即为“出暑”,是炎热离开的意思。太阳到达黄经150°时是二十四节气的 处暑。处暑是反映气温变化的一个节气。“处”含有躲藏、终止意思,“处暑”表示 炎热暑天结束了。《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说:“处,止也,暑气至此而止矣。”
“处”是终止的意思,表示炎热即将过去,暑气将于这一天结束,我 国大部分地区气温逐渐下降。处暑既不同于小暑、大暑、也不同于 小寒、大寒节气,它是代表气温由炎热向寒冷过渡的节气。处暑的 到来同时意味着进入干支历申月的下半月。
对于沿海渔民来说,处暑以后便是渔业收获的时节。每年处暑期间, 在浙江省沿海都要举行一年一度的隆重的开渔节,决定在东海休渔结 束的那一天,举行盛大的开渔仪式,欢送渔民开船出海。
节气养生
处处热处处
暑暑熟暑暑
早雨谷天天
的,,不还
雨粒粒暑暑
,粒实,,
谷皆鼓炎好
仓是。热似
里米
在秋
的(
中老
米稻
午虎
。)
。。
。
处处处处处
传 · 统 · 节 · 气 ·处 ·暑 ·介 ·绍
中
/
国
/
传
二 白处
十
/
四 头暑
/
统
节 气
更无
二
世三
/
事日
十
,,
/
四
青新
/
草凉
节
印直
/
气
禅万
心金
。。
汇报人:王木公 汇报时间:2020.X.XX
目录
• 节气简介 • 气候特征 • 民俗活动 • 节气养生
传
统
节
气
处
暑
介
绍
第一部分
节气简介
click here to enter text descriptions such as content introduction, data statistics, event analysis, summary and overview related to this subtitle or graph.
对于刚刚走出三伏,并且遭遇严重伏旱的地区,如果继续受副热带高压的控 制,往往容易形成夏秋连旱,使秋季防火期大大提前,需要警惕。需要说的 是,长江中下游地区往往在秋老虎天气结束后,才会迎来秋高气爽的小阳春, 不过要到10月以后了。在此期间,全国各地的暴雨总趋势是减弱的。
第三部分
民俗活动
click here to enter text descriptions such as content introduction, data statistics, event analysis, summary and overview related to this subtitle or grap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