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科版高二第3章第4节离子反应课时3离子反应的综合应用

合集下载

离子反应

离子反应

向其中加入强还原剂时,有可能是氧化性最强的
离子首先被还原。
离子反应能否进行的理论判据
1.焓变与熵变判据
在温度、压强一定时,利用△H-T△S判据
可以判断离子反应能否自发进行。 若室温时,△H-T△S<0的离子反应都能自 发进行;若室温时,△H-T△S>0,则该反应不 能自发进行。
离子反应
① Ba2++SO42-=BaSO4↓ ② CO32-+2H+ =CO2↑+H2O
3+ -
Al
3+
NaOH溶液
Fe
3+
NaOH溶液
KSCN溶液
溶液变成红色
Fe +SCN = Fe(SCN)3
3+
-
离子
试剂
现象
离子方程式
Ag
Na K
+
HCl或可溶性盐 产生白色沉淀,不溶 酸盐、稀硝酸 于稀硝酸 黄色 焰色反应 透过钴玻璃为紫色 石蕊试液 红色 红色 产生可燃性无色无 味气体
Ag +Cl =AgCl↓
常见的弱电解质有:弱酸、弱碱、水等。 若两溶液相互结合生成弱电解质,离子反应就 能进行。 比如,NaOH溶液与盐酸混合时, H+与OH-结 合生成难电离的H2O,使溶液中H+和OH-的浓度迅 速降低。
H+ +
OH- = H2O
CH3COONa溶液与盐酸混合时, H+与 CH3COO -结合生成弱电解质CH3COOH。
酸碱中和滴定
酸碱中和滴定是利用已知浓度的酸 (或碱)去滴定一定体积未知浓度的碱
(或酸),通过测定反应完全时消耗已知
浓度的酸(或碱)的体积,从而推算出未

鲁科版高中化学选择性必修1化学反应原理精品课件 第3章 第4节 第1课时 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

鲁科版高中化学选择性必修1化学反应原理精品课件 第3章 第4节 第1课时 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

)
2-
A.用重铬酸钾溶液滴定草酸:Cr2O7 +14H++3C2O4 ==2Cr3++6CO2↑+7H2O
B.向 Ba(OH)2 溶液中滴加 NaHSO4 溶液,至混合溶液恰好为中
2-
性:Ba2++2OH-+2H++SO4 ==BaSO4↓+2H2O
C.少量CO2通入CaCl2溶液中:Ca2++CO2+H2O==CaCO3↓+2H+
确定,不受化学式中的比例制约,是可变的。如将少量的NaOH溶液加入
Ca(HCO3)2溶液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
OH-+HCO3 +Ca2+==H2O+CaCO3↓;过量的 NaOH 溶液与 Ca(HCO3)2 溶液反应,
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Ca
2+2HCO3 +2OH ==CaCO3↓+2H2O+CO3 。
3Fe+2NO-3 +8H+==3Fe2++2NO↑+4H2O,A 错误;亚硫酸氢钠水解产生亚硫酸和
NaOH,水解反应程度很弱,存在水解平衡,该水解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HSO-3 +H2O
H2SO3+OH-,B 正确;CaSO4 在溶液中存在沉淀溶解平衡,向其中
加入 Na2CO3 溶液,发生沉淀转化生成 CaCO3 沉淀和 Na2SO4,该反应的离子方
用离子表示的是否拆成了离子,该用化学式表示的是否写成了化学式。
(4)看原子个数是否守恒、电荷是否守恒。如FeCl2溶液与Cl2反应,不能写
成Fe2++Cl2==Fe3++2Cl-,而应写成2Fe2++Cl2==2Fe3++2Cl-。

鲁科版化学反应原理第三章第四节(第二课时)离子反应的应用

鲁科版化学反应原理第三章第四节(第二课时)离子反应的应用
求NaOH浓度的表达式为:
C(HCl)· V(HCl) = C(NaOH)· V(NaOH)
C(HCl)· V(HCl) C(NaOH) =
V(NaOH)
酸碱中和滴定:
用已知物质的量浓度的酸(或碱) 来测定未知物质的量浓度的碱(或酸)
的方法就叫做酸碱中和滴定。
标准液 已知物质的量浓度的酸(或碱) 待测液 未知物质的量浓度的碱(或酸)
V(标)偏小,结果偏小
3.锥型瓶内滴定前有蒸馏水,计算结果怎样? 锥形瓶不用待测液润洗
4.滴定管未用标准液润洗?
C(标)变小,消耗V(标)偏多,结果偏大
再见
选用适当的酸碱指示剂,加入待
测溶液中,再逐滴加入标准液,当 滴入最后一滴,颜色恰好变化,说 明酸碱反应完全,即为滴定终点
酸碱中和滴定:
用已知物质的量浓度的酸(或碱) 来测定未知物质的量浓度的碱(或酸)
如果能用滴定法,是否需要指示剂? 如何选择滴定管装液?
小结:离子反应的应用
• 1、离子反应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 2、离子反应在科学研究中的应用
——物质的检验与含量测定 • 中和滴定的原理、操作步骤
25.60
1、(1)图I表示10mL量筒中液面的位置,A与B,B与C刻度间
相差1mL, 如果刻度A为4,量筒中液体的体积是3_.2_____mL。
C(标)V(标) C(待)=
V(待)
实 验 方 案
数 编 碱溶液体积 酸溶液体积 待测溶液浓度
据号
记 录
V1 V2

V碱 V1 V2 V酸 C碱 C碱
平均
0
20.00
16.00

20.00 0
16.10

0

2013-2014学年高中化学鲁科版选修四课件:3.4.2《离子反应的应用》课件

2013-2014学年高中化学鲁科版选修四课件:3.4.2《离子反应的应用》课件

原理:以酸碱中和反应为基础,
H+ + OH- = H2O 在滴定达1m到o终l 点(即酸1m碱ol恰好反应)时:
有 n(H+) = n(OH-)
第3页,共8页。
上述酸碱中和滴定的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试通过 计算确定NaOH的物质的量浓度。
实验 编号
1 2 3
盐酸的浓度 (mol/L)
0.1154 0.1154 0.1154
2、如何提纯粗铜?
第6页,共8页。
3.生活中常见的离子反应
交流讨论1、胃酸过多的人常常胃疼并有烧心 的感觉,为何服用适量的胃舒平可以缓解症状? 交流讨论2、硬水的软化涉及到那些离子反应?
第7页,共8页。
课堂小结:
一、离子反应的实质使溶液中 某种或某些离子浓度降低。
二、 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
(1)生成难溶物
答:测得NaOH的物质的量浓度为0.1233mol/L。
26.71 m L
= 0.1233mol/L
第4页,共8页。
计算滴定结果。
操作2~3次取平均值代入公式计算:
次 待测液体积
标准液体积(L)
数 (L) 滴定前 滴定后 实际 平均值
1 2
cB
=
cAVA VB
cA=
cBVB VA
第5页,共8页。
2.用于物质制备与纯化 思考:1、氯化钠溶液中含有少量Ca2+、 Mg2+、SO42-,如何提纯氯化钠?
第四节 离子反应
第2课时 离子反应的应用
第1页,共8页。
二、离子反应的应用 1.(1)用于物质检验 实验探究5
检验离子 I一 SO42Fe3+ NH4+ A13+

鲁教版高中化学选修4课件离子反应的应用

鲁教版高中化学选修4课件离子反应的应用

完成课前学 习
探究核心任 务
学习任务一、离子反应在检验、分离与提纯中的应用 【观图助学】
菠菜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经常食用的蔬菜,菠菜中含有丰富的铁元素,那么,菠菜 中含有的铁元素是以什么形态存在的呢?如何检验? 提示 铁在菠菜中的存在是三价铁,可以用硫氰酸钾溶液检验三价铁。
完成课前学 习
探究核心任 务
2.判断下列有关酸碱中和滴定的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中和滴定实验前,用待测液润洗锥形瓶( × ) (2)一支标有“20 ℃、25 mL”字样的滴定管内装液体到刻度1.00 mL时,管内液 体的体积大于24.00 mL( √ ) (3)如图实验装置(固定装置略去)进行酸碱中和滴定操作( × )
探究核心任 务
Fe3+
①NaOH溶液 ②KSCN溶液
生成红褐色沉淀 溶液变成血红色
Fe2+
①NaOH溶液
先生成白色絮状沉淀,沉淀迅速变为灰绿色,最 终变成红褐色
先加少量KSCN溶液,无明显现象,再加入新制的 ②氯水和KSCN溶液
氯水,溶液立即变为血红色
完成课前学 习
探究核心任 务

探究核心任 务
3.酸碱恰好完全中和时 ( ) A.酸所能提供的H+与碱所能提供的OH-的物质的量相等 B.溶液呈现中性 C.酸与碱的物质的量浓度相等 D.酸与碱的物质的量一定相等 解析 A正确,由酸碱中和反应的实质可知酸碱恰好完全中和时,酸所能提供的 H+与碱所能提供的OH-的物质的量相等;B不正确,酸碱恰好中和时生成的盐 有可能水解显一定的酸性或碱性;D不正确,因为酸或碱不知是几元的;C不正 确,不知酸碱的体积,也不知酸、碱各是几元的。 答案 A
第2课时 离子反应的应用
学业要求

鲁科版化学选修4第三章第4节 离子反应教案

鲁科版化学选修4第三章第4节 离子反应教案

第4节离子反应知识与技能:1. 了解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是生成沉淀、生成弱电解质、生成气体或发生氧化还原反应;2. 学会利用酸碱中和滴定测定强酸、强碱溶液浓度的原理和方法;3. 通过离子反应在生产、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使学生体会化学在人类生产、生活中的作用和贡献;4. 培养运用归纳法分析问题的能力;过程与方法:利用熟悉的例子归纳离子反应的共同点,引导学生按已形成的思路进行分析,在讨论的基础上进行归纳总结,形成简要的话进行记忆,使认识得以提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展示更为广阔的化学天地,立志于从事化学、化工研究和生产及相关领域的研究;充分感受化学在人类生产、生活中的作用和贡献。

教学重点: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酸碱中和滴定的原理和方法教学难点: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酸碱中和滴定的原理和方法课时安排:3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交流研讨】P98,学生完成【回顾小结】1.离子反应的书写方法:(1)写拆删检(2)离子不能共存法【板书】2.离子反应:溶液中有离子参与的化学反应称之为离子反应【提问】离子发生的产所在什么地方?【学生】水溶液中【追问】实验室制备氨气——2NH4Cl + Ca(OH)2===CaCl2+ 2NH3↑+2 H2O有没有离子反应?【学生】没有,因为不在水溶液中发生的【提问】在必修1中我们学到的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什么?【学生】生成沉淀、生成水、生成气体(也有可以知道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板书】3.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举例】SO42—、Cl—、CO32—的检验以及MgCO3沉淀的转化【教师】其实,生成水和生成像水一样的弱电解质也可以,比如讲,CH3COONa与盐酸HCl 反应、NH4Cl与NaOH反应大量Na2CO3与少量盐酸【板书】生成弱电解质【举例板书】CH3COONa+HCl===CH3COOH+NaClCH3COO—+ H+=== CH3COOHNH4Cl+NaOH===NH3•H2O+NaCl NH4+ + OH—=== NH3•H2ONa2CO3(过量)+HCl===NaCl+NaHCO3CO32—(过量) + H+=== HCO3—【提问】少量Na2CO3与大量盐酸能否发生反应?产物是什么?【学生】Na2CO3+2HCl===2 NaCl+H2O+CO2↑ CO32—+ 2H+=== H2O + CO2↑【追问】那么这个离子反应的条件是什么?【板书】↑【举例】比如讲NH4+的检验:NH4+ + OH—△NH3↑ + H2O(或浓碱溶液)(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提问】Fe2+能否在硝酸中,浓硫酸中存在?【学生】不能【追问】为什么?【学生】发生了氧化还原反应,Fe2+被硝酸或浓硫酸氧化成Fe3+了。

离子反应的应用 鲁科版(课件PPT)

离子反应的应用 鲁科版(课件PPT)

随堂检测
练习1. 酸碱恰好完全中和时,它们一定相等的量是( D )
A.质量
B.物质的量 C.物质的量浓度
D.酸提供的H+和碱提供OH-的物质的量
练习2. 用10ml的量筒量取液体,数据记录正确的是( D )
A. 8 B. 8.01. C. 7.78
D. 8.1
练习3. 在盐酸滴定氢氧化钠溶液的实验中,以甲基橙为指示剂
,滴定终点时的颜色变化应是(
)B
A. 由黄色变红
B. 由黄色变橙色
C. 由橙色变红色
D. 由红色变橙色
课堂小结
仪器和试剂
指示剂选择
实验操作
误差分析
4、教学必须从学习者已有的经验开始。——杜威 5、构成我们学习最大障碍的是已知的东西,而不是未知的东西。——贝尔纳 6、学习要注意到细处,不是粗枝大叶的,这样可以逐步学习摸索,找到客观规律。——徐特立 7、学习文学而懒于记诵是不成的,特别是诗。一个高中文科的学生,与其囫囵吞枣或走马观花地读十部诗集,不如仔仔细细地背诵三百首诗。——朱自清 8、一般青年的任务,尤其是共产主义青年团及其他一切组织的任务,可以用一句话来表示,就是要学习。——列宁 9、学习和研究好比爬梯子,要一步一步地往上爬,企图一脚跨上四五步,平地登天,那就必须会摔跤了。——华罗庚 10、儿童的心灵是敏感的,它是为着接受一切好的东西而敞开的。如果教师诱导儿童学习好榜样,鼓励仿效一切好的行为,那末,儿童身上的所有缺点就会没有痛苦和创伤地不觉得难受地逐渐消失。——苏霍姆林斯基
五、中和滴定的数据处理
待测碱液体
标准盐酸液体积(ml)
积(ml)
滴定前刻度 滴定后刻度 消耗酸液体积
① 15.00ml
② 15.00ml

【化学】鲁科版选修4《化学反应原理》教案:3.4《离子反应》(第3课时)

【化学】鲁科版选修4《化学反应原理》教案:3.4《离子反应》(第3课时)

第三课时【小结】上节课我们讲到了离子反应的第一个方面的应用——物质检验和含量测定,离子反应在物质的制备和纯化方面也有着重要应用【板书】(二)物质制备和纯化【举例】物质的制备:C u (O H )2、A l (O H )3、FeSO 4、CO 2、SO 2、NO 、NO 2、Al 、NaOH 和Cl 2、漂白粉、“84”消毒液、波尔多液等【说明】物质的纯化(除杂):(1)除杂试剂稍过量(对于CO 32—等可以用盐酸中和再调节pH 法)(2)不能除掉主要成分,但可以增加主要成分【举例】(1)CO 2(HCl)、FeCl 2(FeCl 3)、FeCl 2(CuCl 2)、FeCl 3(FeCl 2)、Na 2CO 3固体(NaHCO 3固体)、NaHCO 3(Na 2CO 3)、干燥剂的选取(2)粗盐的提纯:粗盐的主要成分是,此外还含有泥沙、Ca 2+、Mg 2+、Fe 3+、SO 42—杂质,其纯化过程如下:/要求:①Na 2CO 3必须在BaCl 2之后②加入盐酸要在过滤之后(3)工业废水的净化:(4)硬水的软化:是指除去水中Ca 2+、Mg 2+的过程;通常硬水中含有M g (H C O 3)2、Ca(HCO 3)2、涉及的离子方程式:Ca 2+ + HCO 3— + OH — === CaCO 3↓ + H 2OMg 2+ + HCO 3— + OH — + Ca 2+ === Mg(OH)2↓ + CaCO 3↓ + H 2OMg 2+ + OH — === Mg(OH)2↓Ca 2+ + CO 32— === CaCO 3↓OH — + H + === H 2OCO 32— + H + === H 2O + CO 2↑【教师】讲解实验过程中所可能用到的操作及其要点:(稍作了解,在《实验化学》中讲解)(1)过滤:(2)蒸发:(3)蒸发结晶:(4)蒸馏:(5)分馏:(6)渗析:(7)加热分解:【过渡】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也存在离子反应的应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鲁科版(2019)高二选择性必修第一册第3章物质在水溶液中的行为第4节离子反应课时3离子反应的综合应用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单选题1.某同学为检验某溶液中是否含有24SO -、Cl -、3Fe +、+4NH ,进行了如图所示的实验操作。

实验过程中产生的气体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

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A .原溶液中一定含有24SO -B .原溶液中一定含有+4NH C .原溶液中一定含有Cl -D .原溶液中一定含有3Fe + 2.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 A .氢氧化钠溶液中通入少量二氧化硫:SO 2+OH - = HSO 3-B .碳酸氢钠溶液与足量氢氧化钡溶液混合:HCO 3- +Ba 2++OH - = BaCO 3↓+H 2OC .盐酸滴入氨水中:H -+OH - = H 2OD .碳酸钙溶解于稀硝酸中:CO 32 -+2H + = CO 2↑+H 2O3.下列有关实验的操作、现象描述及相关结论均正确的是( )A .取少量溶液,加几滴KSCN 溶液,若有血红色沉淀产生,则溶液中含有3Fe +B .242Na SO 10H O ⋅失水时吸热,结晶时放热,因而该晶体可作为储热材料实现化学能与热能的相互转化C .取少量溶液,滴加稀氢氧化钠溶液,将湿润红色石蕊试纸置于试管口,若试纸不变蓝,则原溶液中无4NH +D .取一小块金属钠,用滤纸吸干表面的煤油,放入烧杯中,再加一定量的水,观察现象4.下列各组物质中,利用括号内的试剂及物质间的相互反应不能鉴别的一组是( ) A .()2Ba OH 、KSCN 、NaCl 、()32Mg NO (3FeCl 溶液)B .3NaNO 、3NaHCO 、()324NH SO 、23Na SiO (24H SO 溶液)C .4NH Br 、23K CO 、NaI 、2CaCl (3AgNO 溶液)D .()443NH PO 、NaBr 、4CuSO 、3AlCl (KOH 溶液)5.某溶液中可能含有下列5中离子中的某几种:Na +、4NH +、2Mg +、3Al +、Cl .-为确认该溶液组成进行如下实验:①取20.0ml 该溶液,加入25.0ml4.00mol /LNaOH 溶液,有白色沉淀、无刺激气味气体生成.过滤、洗涤、干燥,得沉淀1.16g.再将滤液稀释至100ml ,测得滤液中()c OH -为0.20mol /L ②另取20.0ml 该溶液,加入足量的3AgNO 溶液,生成白色沉淀11.48g 由此可得出关于原溶液组成的正确结论是() A .一定含2Mg +、3Al +、Cl -,不含Na +、4NH +B .一定含Na +、2Mg +、Cl -,不含4NH +,可能含有3Al +C .()c Cl -为4.0mol /L ,()3c Al +为1.0mol /L D .()2c Mg +为1.0mol /L ,()c Na +为0.5mol /L 6.X 溶液中含有如表所示离子中的某5种,且其浓度均为10.1mol L -⋅(不考虑水的电离与离子水解)。

向X 溶液中加入足量稀盐酸,有无色气体生成,经分析,反应前后阴离子种类没有发生变化。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X 溶液中一定含3种阳离子、2种阴离子B .X 溶液中不可能含有3HCO -或23CO -C .生成无色气体的离子方程式为2++3+32=O 3Fe +NO +4H 3Fe +NO +2H -↑D .原溶液中一定含2Mg +二、填空题7.水体中的含氮化合物是引起富营养化的主要污染物,分析监测水体中的硝酸(盐)和亚硝酸(盐)含量,控制水体中的含氮污染物,对水资源的循环利用意义重大。

(1)亚硝酸(2HNO )是一种弱酸,其电离平衡常数的表达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水体中亚硝酸的含量可以利用KI 溶液进行分析测定。

该测定反应中,含氮的生成物可以是NO 、2N O 、2NH OH 、3NH 等。

①2NH OH 中,氮元素的化合价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某水样中含有亚硝酸盐,加入少量稀硫酸酸化后,用KI 溶液测定,且选用淀粉溶液作指示剂,反应中含N 的生成物为NO ,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中氧化产物为________________(写化学式)。

③取20mL 含2NaNO 的水样,酸化后用0.001mol/L 的KI 标准溶液滴定(反应中含N 的生成物为NO ),滴定前和滴定后的滴定管内液面高度如图所示,由此可知水样中2NaNO 的浓度为_________mg/L 。

三、工业流程题8.高铁酸钾(24K FeO )是一种新型、高效、多功能水处理剂。

下图是以铁屑为原料制备24K FeO 的工艺流程图:请回答下列问题:(1)氯气与铁屑反应生成的氯化铁可作净水剂,其净水原理为____________________。

(2)流程图中的吸收剂X 为_________(填序号)。

a .NaOH 溶液b .Fe 粉c .4FeSO 溶液d .2FeCl 溶液(3)氯气与NaOH 溶液反应生成氧化剂Y 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反应④的化学方程式中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____________________。

(5)24K FeO 的净水原理是()2--42234FeO +10H O 4Fe OH +8OH +3O ,该反应生成具有吸附性的()3Fe OH 胶体。

提纯24K FeO 往往采用重结晶、洗涤、低温烘干的方法,在提纯过程中洗涤剂可选用稀的KOH 溶液,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实验题9.实验室常利用甲醛法测定(NH 4)2SO 4样品中氮的质量分数,其反应原理为:4NH 4++6HCHO=3H ++6H 2O+(CH 2)6N 4H +[滴定时,1mol(CH 2)6N 4H +与1molH +相当],然后用NaOH 标准溶液滴定反应生成的酸.某兴趣小组用甲醛法进行了如下实验:步骤I :称取样品1.500g 。

步骤Ⅱ:将样品溶解后,完全转移到250mL 容量瓶中,定容,充分摇匀。

步骤Ⅲ:移取25.00mL 样品溶液于250mL 锥形瓶中,加入10mL 20%的中性甲醛溶液,摇匀、静置5min 后,加入1~2滴酚酞试液,用NaOH 标准溶液滴定至终点.按上述操作方法再重复2次。

(1)根据步骤Ⅲ填空:①碱式滴定管用蒸馏水洗涤后,直接加入NaOH 标准溶液进行滴定,则测得样品中氮的质量分数______(填“偏高”、“偏低”或“无影响”)。

②锥形瓶用蒸馏水洗涤后,水未倒尽,则滴定时用去NaOH 标准溶液的体积______(填“偏大”、“偏小”或“无影响”)。

③滴定时边滴边摇动锥形瓶,眼睛应观察______。

A .滴定管内液面的变化B .锥形瓶内溶液颜色的变化④滴定达到终点时,酚酞指示剂由______色变成______色。

(2)滴定结果如下表所示:若NaOH标准溶液的浓度为0.1010mol•L-1,则该样品中氮的质量分数为______。

参考答案1.B【分析】加入Ba(NO 3)2后生成的白色沉淀为BaSO 4,但不能肯定原溶液中含有24SO -;同样,加入AgNO 3溶液后生成的白色沉淀为AgCl ,也不能肯定原溶液中含有Cl -;加入KSCN 溶液后得红色溶液,也不能证明原溶液中含有Fe 3+;但加入NaOH 溶液后生成气体,则可表明溶液中含有+4NH 。

【详解】A .第一步实验引入了具有强氧化性的3HNO ,因此无法通过后续实验判断原溶液中是否含有24SO -,也可能含有23SO -,A 错误; B .与碱反应生成的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气体为3NH ,说明原溶液中一定含有4NH +,B 正确;C .第一步实验引入了Cl -,无法判断原溶液中是否含有Cl -,C 错误;D .第一步实验引入了具有强氧化性的3HNO ,无法通过后续实验判断原溶液中是否含有3Fe +,也可能含有2Fe +,D 错误;故选B 。

2.B【详解】A .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硫量的大小关系决定了反应产物,氢氧化钠溶液中通入少量二氧化硫: SO 2+2OH -═SO 32-+H 2O ,故A 错误;B .碳酸氢钠溶液与足量氢氧化钡溶液混合,则氢氧化钡剩余,发生反应:HCO 3-+Ba 2++OH -═BaCO 3↓+H 2O ,故B 正确;C .氨水是弱碱,在离子方程式中不能再拆,盐酸滴入氨水中:H ++NH 3•H 2O═H 2O+NH 4+,故C 错误;D .碳酸钙是难溶物,不能拆成离子形式,反应为:CaCO 3+2H +═CO 2↑+H 2O+Ca 2+,故D 错误;故答案为B 。

3.B【详解】A .用KSCN 溶液检验3Fe +的现象是生成血红色溶液,而不是生成血红色沉淀,A 项不正确;B .242Na SO 10H O ⋅在发生化学变化时有热量的变化,故该晶体可作为储热材料实现化学能与热能的相互转化,B 项正确;C .应加入浓NaOH 溶液,且需要加热,C 项不正确;D .该实验反应剧烈,观察钠与水反应现象时,应该将钠放入水中,D 项不正确; 答案选B 。

4.C【详解】A .可先利用3FeCl 溶液鉴别出()2Ba OH [产生红褐色()3Fe OH 沉淀]和KSCN(溶液变为血红色),然后再利用()2Ba OH 鉴别出()32Mg NO (产生白色沉淀),最后一种即为NaCl ,故A 不符合题意;B .可将四种物质分别加入24H SO 溶液中,产生无色无味气体的是3NaHCO ,产生白色沉淀的是23Na SiO ,产生刺激性气味气体的是()324NH SO ,余下的即是3NaNO ,故B 不符合题意;C .用3AgNO 溶液无法鉴别2CaCl 和23K CO ,故C 符合题意;D .可将KOH 溶液分别逐滴加入四种物质的溶液中,产生蓝色沉淀的是4CuSO 溶液,先产生白色沉淀后沉淀又溶解的是3AlCl 溶液,加热有刺激性气味气体产生的是()443NH PO 溶液,没有明显现象的是NaBr 溶液,故D 不符合题意;答案选C 。

5.D【详解】①25.0mL 14.00mol L NaOH -⋅溶液,含有0.1mol 氢氧化钠;沉淀1.16g 为氢氧化镁,物质的量是0.02mol ,生成沉淀消耗0.04mol 氢氧化钠;滤液中的()1n OH 0.2mol L 0.1L 0.02mol --=⋅⨯=,故还有0.04mol 氢氧化钠和30.01molAl +反应生成了偏铝酸钠,故一定含有2Mg +、3Al +;无刺激气味气体生成,一定没有4NH +; ②白色沉淀11.48是氯化银,物质的量是:11.480.08mol 143.5g /mol=,则一定含有氯离子,根据电荷守恒,正电荷有:()0.02mol 20.01mol 30.07mol ⨯+⨯=;负电荷有:0.08mol ,故一定含有钠离子0.01mol ;A.根据以上分析可知,溶液中一定存在:Na +、2Mg +、3Al +、Cl -,由于一定含有Na +,故A 错误;B.溶液中一定存在:Na +、2Mg +、3Al +、Cl -,即一定含有3Al +,故B 错误;C.()30.01molc Al 0.50.02L +== 1mol L -⋅,()0.08molc Cl 4mol /L 0.02L -==,故C 错误; D.()20.02mol c Mg1.000.02L +== 1mol L -⋅,()0.01mol c Na 0.500.02L +== 1mol L -⋅,故D 正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