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眼睛视力的发展
婴幼儿认知发育的规律

婴幼儿认知发育的规律一、0 - 1岁婴幼儿认知发育规律1. 感知觉发育- 视觉- 出生时,婴儿的视觉结构已基本发育,但视觉功能较弱。
他们只能看到模糊的影像,对强光有眨眼反应,视觉最佳聚焦距离在20 - 30厘米左右,这刚好是喂奶时婴儿与母亲脸的距离。
- 1 - 2个月时,婴儿开始能够注视较大的物体,眼睛可以追随移动的物体,如缓慢移动的红球等。
- 3 - 4个月时,婴儿的颜色视觉发育,开始能够区分基本颜色,如红色、绿色等,视觉也更加敏锐,可以看清更小的物体和细节。
- 6 - 8个月时,婴儿的深度知觉开始发展,他们能够判断物体的远近,对立体的物体有更清晰的认知。
- 10 - 12个月时,婴儿的视觉能力进一步提高,可以准确地用眼睛追踪快速移动的小物体。
- 听觉- 新生儿就有听觉反应,他们能够对突然的大声响产生惊跳反射。
出生几天后,婴儿就能区分不同的声音,如母亲的声音和陌生人的声音。
- 1 - 3个月时,婴儿听到声音后会转头寻找声源,对轻柔的声音,如摇篮曲等会表现出安静和愉悦。
- 4 - 6个月时,婴儿能辨别不同的语调,对父母的呼唤声有明显反应,并且开始对音乐产生兴趣,可能会随着音乐的节奏摆动身体。
- 7 - 9个月时,婴儿能够理解简单的声音指令,如“再见”“欢迎”等对应的动作声音。
- 10 - 12个月时,婴儿能听懂简单的词汇,对自己的名字有明确反应。
- 触觉- 新生儿的触觉很敏感,他们通过触觉来感受外界的刺激。
例如,他们喜欢被紧紧包裹的感觉,这会给他们带来安全感。
- 1 - 3个月时,婴儿开始用手探索周围的物体,通过触摸感知物体的质地,如柔软的毛巾、硬的塑料等。
- 4 - 6个月时,婴儿会主动伸手抓握物体,通过抓握和触摸进一步了解物体的形状、大小等特征。
- 7 - 9个月时,婴儿用手探索的能力更强,他们会用手指捏取小物品,感受物体的细微差别。
- 10 - 12个月时,婴儿的触觉与手眼协调能力相结合,能够准确地将物品放入容器或从容器中取出物品。
儿童视力正常值范围

儿童视力正常值范围儿童视力正常值范围是指儿童的眼睛在正常状态下可以清晰看到物体的范围。
儿童的视力发育过程比较长,从出生到青少年期间会经历多个阶段的变化。
在这个过程中,父母和医生都非常关注儿童视力的变化,以及是否存在视力问题。
以下是对儿童视力正常值范围的详细解析。
1.新生儿期(出生至1个月)新生儿的视觉系统还不完全发育,他们对物体的辨识能力相对较差。
此时,婴儿只能看到离他们最近的物体,并且对距离和形状的判断还很模糊。
婴儿的视觉系统会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发育成熟。
2.婴幼儿期(1个月至2岁)在婴幼儿期,儿童的视力会逐渐提高,他们可以看到远处的物体,并能够辨识人脸和其他常见物体的形状。
在这个阶段,他们的视力应该达到正常成人的30%~40%。
此时,父母可以通过观察婴儿对远处物体的反应来评估他们的视力状况。
3.学龄前期(3至6岁)学龄前期是视力发育的重要阶段。
在这个阶段,儿童的视力会继续提高,他们可以清晰地看到远处的物体,并且能够辨别细小的细节。
在这个阶段,儿童的视力应该达到正常成人的70%~80%。
这个阶段的儿童应该开始进行视力检查,以便及早发现并纠正潜在的视力问题。
4.学龄期(7至12岁)学龄期是儿童视力发育的关键时期。
在这个阶段,儿童的视力应该逐渐接近成人水平,并且能够清晰地看到远处和近处的物体。
在这个阶段,儿童的视力应该达到正常成人的90%以上。
同时,儿童在学习和阅读过程中,会对视力有更高的要求。
5.青少年期(13至18岁)青少年期是儿童视力发育的最后一个阶段。
在这个阶段,儿童的视力应该基本上达到成人水平,能够清晰地看到远处和近处的物体。
在这个阶段,儿童的视力应该达到正常成人的100%。
然而,青少年期仍然是视力问题发生的高发期,因此定期进行眼科检查非常重要。
需要注意的是,上述的视力正常值范围是一个大致的参考范围,每个儿童的视力发展可能存在个体差异。
如果发现儿童在某个阶段存在视力问题,父母应该及时咨询眼科专家,进行进一步的诊断和治疗。
儿童视力参考

儿童视力参考摘要:1.儿童视力发展的基本规律2.儿童视力参考标准及意义3.影响儿童视力的因素4.如何保护儿童视力5.结论正文:一、儿童视力发展的基本规律儿童视力发育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从出生到青少年时期都处于不断发展和完善的阶段。
新生儿的视力较弱,随着视觉系统的发育,视力逐渐提高。
以下是儿童视力发展的一些基本规律:1.新生儿:出生后几天内,新生儿的视力范围主要集中在距离眼睛30-60 厘米的地方,视力约为0.02。
2.婴儿期:3-6 个月时,视力范围扩大,可以看清距离眼睛稍远的物体,视力约为0.05。
3.幼儿期:1 岁时,视力约为0.2;3 岁时,视力约为0.5;4-5 岁时,视力约为0.8。
4.学龄前:6-7 岁时,视力可以达到1.0,基本达到成人水平。
二、儿童视力参考标准及意义儿童视力参考标准是根据不同年龄段儿童视力发育的特点制定的。
了解儿童视力参考标准有助于家长及时发现孩子的视力问题,及时采取措施。
在我国,常用的儿童视力参考标准包括:1.新生儿:采用瞳孔反应检查法,观察瞳孔对光反射的灵敏度。
2.婴儿期至学龄前:采用视力表检查法,检查儿童对不同距离、不同大小的物体的识别能力。
三、影响儿童视力的因素影响儿童视力的因素众多,包括遗传、环境、生活习惯等。
以下是一些主要的影响因素:1.遗传因素:如果父母有近视、远视等视力问题,孩子也可能出现类似问题。
2.环境因素:长时间处于光线不足或过于刺激的环境中,可能影响儿童视力。
3.生活习惯:长时间看电视、玩电子产品、用眼过度等不良生活习惯,可能导致儿童视力下降。
四、如何保护儿童视力为了保护儿童视力,家长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合理安排用眼时间,避免长时间用眼。
2.保持良好的用眼习惯,如正确的看书、写字姿势等。
3.提供良好的视觉环境,保证充足的光线。
4.定期检查儿童视力,发现问题及时就医。
5.鼓励孩子参加户外活动,增加远距离视力锻炼的机会。
儿童视力发展参考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儿童近视、远视等视力问题日益突出,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儿童视力发展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涉及到遗传、环境、营养等多个因素。
为了帮助家长更好地了解和关注孩子的视力发展,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儿童视力发展进行参考。
一、儿童视力发展的阶段1. 新生儿期(出生-1个月)新生儿视力尚未发育成熟,只能看到黑白对比度高的物体,对光线敏感。
此时,家长应保证新生儿有足够的光照,促进视网膜和视觉中枢的发育。
2. 婴儿期(1-3岁)婴儿期是视力发展的关键时期,视力逐渐从黑白世界过渡到彩色世界。
家长应多给孩子看色彩鲜艳的图片、玩具,促进视觉细胞的发育。
此外,婴儿期是眼球发育的关键时期,家长要避免孩子长时间看电子屏幕,以免造成视力损伤。
3. 幼儿期(3-6岁)幼儿期视力发展迅速,视力逐渐接近成人。
此时,家长应关注孩子的用眼卫生,培养良好的用眼习惯。
孩子应定期进行视力检查,确保视力健康发展。
4. 学龄前期(6-12岁)学龄前期是视力发展的稳定期,视力基本成熟。
此阶段,家长应关注孩子的用眼环境和用眼习惯,预防近视、远视等视力问题。
5. 学龄期(12-18岁)学龄期是视力发展的稳定期,视力基本稳定。
此阶段,家长应关注孩子的视力变化,定期进行视力检查,预防近视、远视等视力问题。
二、影响儿童视力发展的因素1. 遗传因素遗传因素在儿童视力发展中起到重要作用。
如果父母或家族中有近视、远视等视力问题,孩子患病的风险较高。
2. 环境因素环境因素对儿童视力发展影响较大。
不良的用眼环境,如长时间看电子屏幕、光线不足等,都会导致视力问题。
3. 营养因素维生素A、D、E、C等营养素对视力发展有重要作用。
缺乏这些营养素可能导致视力问题。
4. 用眼习惯不良的用眼习惯,如长时间看书、看电视、玩电子产品等,会导致视力疲劳,进而引发近视、远视等视力问题。
5. 健康因素近视、远视等视力问题可能与身体其他疾病有关,如糖尿病、甲状腺疾病等。
新生儿视力发育的过程及散视

婴儿视力的发育过程
学会聚焦,看清远近的物体。
学会识别颜色。
学会使用双眼看出物体的立体
状态等。 婴儿学会区别父母的外貌。 学会区别白天和黑夜。 学会区分远体和近物。
只有双眼协调地转动,才能将一致 的信息传到大脑。婴儿在这点上还有 所欠缺,所以,我们有时会看到婴儿的 双眼有些内斜或外斜,其实,这是视力 发育过程中的正常阶段。还有,婴儿 的眼睛偶尔会被擦伤或出现感染,但 其愈合和恢复的速度是非常迅速的, 我们大可不必担忧。
起初,大脑接受的信号不是双 眼同时输入的,而是由每只眼分别 输入,致使大脑接受到的信号有时 会非常奇特。引起这种奇特现象 出现的最常见原因是散视---两只 眼睛注视着不同的方向。这种令 家长不安的现象将终止于生后4~6 周,那时大脑和双眼之间就能进行 很好的沟通了,
此后婴儿还会偶尔出现散视 或对眼。基本上到儿生后3~4个 月,对眼的现象可以基本消失。 家长完全不必担忧,因为生后头 几周的散视纯属正常现象,也眼睛运动不良、双眼持续出 现对眼或频繁散视现象,就应请 教医生对婴儿进行相关检查。
OVER
新生儿散视
新生儿的视力极差,达到了医学
上诊断成年盲人的标准。如果 测定他的视力,大约也只有0.04。 换句话说,新生要儿只能看到接 近乳房大小和形状的物体。当 婴儿长到6~7个月时,视力可提 高到0.4。
新生儿不仅视力差,而且几乎还 是个色盲,仅能区分黑、白和红色, 其实,达到这程度已经具有确切的意 义了,因为妈妈的乳房是粉红色的。 生后头几个月,当婴儿需要学着看东 西时,其视力也就大大提高了。同时, 眼睛和大脑也开始共同工作了。
0到3个月婴儿发育特点

0到3个月婴儿发育特点一、视觉发育在0到3个月之间,婴儿的视觉系统会经历快速的发展和变化。
他们的视力逐渐从模糊的轮廓和颜色感知,发展为能够聚焦并识别周围物体和人脸。
新生儿只能看到20-25厘米远的物体,而且他们的视野只有45度。
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的视力范围会逐渐扩大,到3个月时,他们可以看清几米远的物体,并且能够跟踪移动的物体。
新生儿对光线非常敏感,因此他们喜欢在明亮的房间里玩耍,而且他们喜欢看黑白或高对比度的图案。
到3个月时,他们开始能够识别颜色和形状,这为他们探索周围环境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
二、听觉发育婴儿的听觉系统在出生后不久就开始发展。
新生儿可以听到周围的声音,包括说话声、音乐和环境噪声。
他们喜欢听妈妈的声音,因为这种声音对他们来说是最熟悉和安慰的。
在2个月左右,婴儿开始能够区分不同的声音,并开始对周围的声音做出反应。
他们开始能够识别出熟悉的声音,例如妈妈的声音或经常听到的话语。
到3个月时,他们可以追踪声音的来源,并会对喜欢的声音做出微笑和其他积极的反应。
三、语言发育在0到3个月之间,婴儿的语言发展主要是通过倾听和学习语言。
他们开始能够区分不同的语音模式,并开始模仿周围人的发音。
新生儿喜欢听妈妈或其他亲近的人对他们说话,并开始尝试模仿这些声音。
到3个月时,婴儿可以发出一些简单的音节和音调,例如“啊”、“哦”和“咦”。
他们也开始能够理解简单的指令,例如“拍手”或“再见”。
这些技能为他们日后的语言学习打下了基础。
四、大运动发育在0到3个月之间,婴儿的大运动能力也会逐渐发展。
新生儿在出生后不久就可以掌握基本的反射动作,例如拥抱反射和踏步反射。
这些反射动作是他们身体控制和平衡能力的基础。
到1个月时,婴儿开始能够稍微抬起头和肩膀,这标志着他们开始有意识的运动控制。
到2个月时,他们可以轻松地掌握头部和上半身的运动,并开始尝试用手臂支撑身体。
到3个月时,婴儿可以掌握更多的身体动作,包括翻身、俯卧撑和腹部爬行等。
宝宝视力发育过程

宝宝视力发育过程宝宝视力发育过程1、出生后第一天眼睛常闭合,有时一睁一闭,最初几天眼球运动没有目的,数天后开始注视灯光,强光刺激可引起闭眼睛。
2、出生2周到3周对来自半米远的光线(如手电筒)向自身方向的移动,能注视较大的物体,还能分辨它的颜色,两眼能单方向追随物体的移动。
3、2~3个月两眼可追随成人的手,并作长时间的注视,头部还会随之转动。
4、4~6个月头部已能抬起,常常看自己的手,当头和眼随着物体做较大转动时,身体也能随之转动,并对色彩鲜艳的玩具或其他目标,能注视半分钟。
5、7~8个月能辨别物体的远近和空间;喜欢寻找那些突然不见的玩具;跟宝宝玩“躲猫猫”的游戏,观察宝宝的兴奋程度和反应及时与否。
6、9~10个月宝宝的视线可以随着移动的物体上下左右地移动,可以寻找掉下来的玩具,还能辨别物体的大小和形状呢,可以区别简单的几何图形,观察物体的不同形状。
宝宝视力异常症状1、观察眼球运动观察宝宝在眼球转动时有无震颤,如果有即眼球快速度的左右抖动,则很可能存在着视力障碍。
2、观察是否出现应答性微笑2个月的宝宝,当有人面对着他、并逗他时(但不能发出声音,也不能触及宝宝身体),会出现应答性微笑。
3、观察是否出现应答性微笑2个月的宝宝,当有人面对着他、并逗他时(但不能发出声音,也不能触及宝宝身体),会出现应答性微笑。
4、观察眼睛追踪物体的能力把一个直径10厘米的红色绒线团,放在距离宝宝眼睛15厘米处,1个半月宝宝,眼睛能随着红绒线团自右向左或自左向右跟至中线处;4个月的宝宝,两眼能随着红色绒线团从右向左或从左向右移动180度。
促进视力发育的方法1、黑白期新生儿只能看到光和影,吃奶的时候刚好可以看到妈妈的脸,再远的地方就看不清了。
宝宝3个月大时已具有三色视觉,但这个时候他们最感兴趣的还是对比强烈的黑白两色,尤其是黑白相间的图案,所以此时最好在宝宝眼前20—38厘米处放一些具有黑白对比色的玩具,以刺激其视力发育。
2、颜色刺激在宝宝半岁前,它具有三色视觉,这时候对比比较强烈的黑白两色对他视觉的刺激是比较大的,因此在这个时期不妨常常在宝宝眼前20—38厘米处放一些具有黑白对比色的玩具,经常看可以刺激他的视觉发育。
婴幼儿视力标准对照表

婴幼儿视力标准对照表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婴幼儿视力发育是婴幼儿健康成长的重要指标之一,视力标准对照表可以帮助家长及时了解婴幼儿的视力发育状况,及时进行干预和治疗。
下面我们来制作一份关于婴幼儿视力标准对照表。
我们需要了解婴幼儿的视力发育特点。
婴幼儿的视觉系统在出生后逐渐发育成熟,一般在出生后1-3个月左右,婴儿的眼睛才能辨认人脸和物体,6-12个月时开始有远视能力,1-2岁时逐渐能看清楚物体细节,3岁时视力发育基本成熟。
婴幼儿的视力标准对照表应该根据不同年龄段的视力发育特点来设计。
第一部分:0-6个月婴幼儿视力标准对照表1. 眼睛的基本功能:婴幼儿应该能够注视简单的黑白图案和人脸,能够追随移动的物体。
2. 视力表现:眼睛能够对焦到20-30cm的距离,能够看清楚大块的黑白图案。
3. 可能存在问题:婴幼儿的眼睛可能会出现斜视、震颤、眼球颜色异常等问题。
第二篇示例:婴幼儿视力发育是关乎孩子健康成长的重要因素,视力对于儿童的学习、生活和社会交往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对于婴幼儿视力的发展和标准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制作一份婴幼儿视力对照表,以便家长和医护人员及时监测和评估孩子视力的发育情况。
1. 婴幼儿视力发育阶段婴幼儿从出生到3岁是视力发育的关键时期,这个时期内,视网膜还在发育成熟,眼球的调节能力也在逐渐提高。
在这个时期内需要对婴幼儿的视力进行持续监测和评估,以确保他们的视力正常发育。
2. 婴幼儿视力标准对照表按照婴幼儿的年龄和发育阶段,可以制作一份婴幼儿视力标准对照表,以便家长和医护人员随时查阅。
下面是一份参考标准对照表:- 0-6个月:宝宝的眼睫毛成为最重要的判断器官,只要眼睫毛看上去正常,一般视力都是正常的。
通过观察婴儿是否眨眼、微笑、沟通来判断婴儿的视觉反映是否正常。
- 6-12个月:宝宝6-12个月时,可以通过观察宝宝的眼神反应和眼球活动来初步评估宝宝的远近视力。
宝宝可以看到远处的物体,并能辨别物体的颜色和形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生儿一般要多久眼睛才能看到东西呢?
一出生就能看到20cm之内的东西,然后渐渐加长,到满月时能看清50cm之内的,但宝宝第一个月看到的都是黑白图,他还没有色感。
第二个月开始能分辨色彩所以要给宝宝多看彩色的玩具,但宝宝也只能分辨红,黄,蓝,绿这样的直色,不能分出粉,紫等过渡色。
如何提高宝宝的视觉敏锐度,婴幼儿通过“七感”来感知外部世界,发展大脑机能,这“七感”就是我们所说的“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重力感、本体感”,而视觉在这其中的地位是不言而喻的。
当胎儿还在母亲腹中时,最先出现的器官既不是手,也不是脚,而是脑与眼睛。
虽然眼睛在胚胎中发育很早,但孩子在出生后直到孩童期间,眼睛的生理发育一直在持续进行。
通常宝宝的视力一直要到4岁才能达到正常标准,到12岁左右视力发展才会完全稳定,达到最佳状态。
我们的宝宝从出生的那一天起,就将开始快速而又神奇的视力发展过程。
在宝宝0-1岁的视力发展关键期。
不同营养情况下的宝宝,视力发育状况也各不相同。
在同等距离的情况下,营养物质充分,视力发育好的宝宝可以看到更细微的东西。
下面我们介绍一下婴幼儿视觉发展的基本情况,能够帮助加深家长对此的认识。
1. 新生儿(0-28天)眼睛的发育还不完全,视觉结构、视神经尚未成熟,他们对光线有反应,但视野只有45度左右,并且只能追视水平方向。
如果你拿着一个小球上下晃动,肯定没有左右晃动效果好。
他们的最佳视聚距离为19厘米,这个数字很有趣,也很有意义,因为它恰恰是宝宝被抱在妈妈怀里时,母子俩眼睛的相距距离。
作为早教人士,我们常常会建议家长在婴儿床距离头部20厘米的地方,挂上妈妈爸爸的黑白照片或者系上一个鲜艳的红色小球,因为经过研究,宝宝对这两者有很好的感知反应。
【注意,正确的方法应该是把玩具悬挂在围栏的周围,并经常更换玩具的位置。
否则长期悬挂在某个固定点,容易造成宝宝斜视】。
他往往会饶有兴趣的一直注视着,这时爸爸妈妈就要注意了,宝宝第一次有意识的注视物体,这个过程是非常重要且具有意义的。
研究表明,新生儿注视时间往往在7-10秒之间,注视时间越久,表示其专注程度也就越高,学习记忆能力也更容易提高发展。
所以,专家把宝宝注视时间长短视为新生儿的第一项智力测试。
2. 1-3个月:孩子满月后,已具有注视与两眼固视能力,会注视抱他的人,不过无法持
续太久。
三个月后宝宝的视野已经可达180度,可看到自己的手,也能够感觉到"自己"的存在。
此时,大多数婴儿的视觉可以平稳地"跟随"运动的物体,也能将视线固定在某物体上。
这时候家长应该经常近距离对其说话,让宝宝看到说话时候的口型,促进其模仿。
3. 4~6个月的宝宝视网膜已有很好的发育,能由近看远,再由远看近,4个月时开始建立立体感。
这一时期的宝宝会以视线寻找声音来源,或追踪移动的物体,例如妈妈在房间内走动,或者轻轻叫宝宝的名字,婴儿的眼睛也会跟着转动;此时婴儿己经能够转动身体,会伸手去捉眼睛看到的东西,如在婴儿床上方挂着的小吊饰等。
这个时候的视力约为0.1。
4. 6-12月,孩子的两眼可以对准焦点,孩子会调整自己的姿势,以便能够看清楚想要看的东西。
8个月大时,对于眼前突然消失的东西,会出现寻物的反应,特别喜欢用视线来追踪眼前的物体,对“小鸭不见了”之类的游戏特别感兴趣。
到1岁时,视力约为0.2。
“九扶十走”。
如果这时孩子学习走路的时间明显延迟,或走路容易跌倒、被东西绊倒,家长也要注意,看看是否是视力引起的问题。
5. 1-3岁:从1岁开始,孩子特别喜欢藉由眼睛导引手部活动,他们喜欢接触新事物,眼手间的协调能力也因此快速成长,视觉辨识能力在这一阶段也大大提高了。
1~3岁孩子的视力约能达到0.1~0.6之间。
一般2岁时为0.4,已经可以判别事物的远近,且视线跟得上快速移动的东西,并看得清楚。
3岁时为0.6,视觉较为敏锐,喜欢观察,会借由眼睛来引导手去接触新事物,眼手协调更灵活,立体视觉的建立已接近完成。
在日常生活中,家长也应该随时注意对孩子视力的保护。
比如防止头发垂下遮盖宝宝的眼睛,保证周围环境不出现噪音【噪音在70分贝时,视力清晰度恢复到稳定状态时需要20分钟】,多补充维生素A等等。
除了日常生活中注意早教外,家长还应该密切注意摄入帮助宝宝视力发育的食物。
在影响宝宝视力发育的营养物质中,DHA是极其重要的一项,它是视网膜的重要组成部分,这种人体无法制造的必需脂肪酸,在视网膜中约占了40%至50%。
同时宝宝的视网膜中布满了细微血管以输送更多的氧气满足发育的需要,这也使具有攻击和破坏作用的氧自由基数量增多;大家所熟知的促进视网膜发育的重要物质DHA,在这种环境下很容易被氧化。
因此,在生命早期尤其是从出生到6岁之内,叶黄素的作用显得尤其重要,它能够有效的抗氧化,保护DHA。
婴儿摄入的DHA、叶黄素水平与其视敏度有直接相关关系。
如纽利兹的海藻提
取DHA复合软胶囊,不仅DHA含量科学、品质好,还特别添加叶黄素,能更好的促进宝宝智力、视力全面发育
小儿视力的发育过程::
新生儿:短暂的原始注视,目光反射地跟随近距离中缓慢的物体,能在15厘米处调节视力,两眼协调。
1月:开始出现头眼协调,眼在水平面上追逐移动物体而头在90°范围内转动。
3月:调节范围扩大,头眼协调好。
能看见8毫米大小的物体,能判断物体的大小及形状。
6月:目光能跟随在水平及垂直方向移动的物体转90°。
9月:能看3~3.5米内的人和物活动。
1.5岁:目光能跟随悬拉的小玩具。
2岁:能区别什么是垂直的线,什么是横线,能用目光追随掉落的物体。
5岁:会区别斜线、垂直线与水平线。
这个年龄喜欢模仿画一些线条。
10岁:能正确判断距离与速度,能接住从远处掷来的球和做一些体育活动
开始是可以看到的,只不过很模糊,随着长大,就会越看越清楚。
五六个月应该就很清楚啦!
刚出生后就可以,但在他眼中的图像是模糊的,黑白色,分辨不出人的脸型。
等5个月后就可以分辨颜色,喜欢有颜色的东西,这时就可以在他摇篮周围挂些有颜色的东西了,但强光会对宝宝的视力有影响,所以要避免强光直射眼睛
生出来就可以看到啊,距离很近一般在10CM--15CM 。
一个月后看东西滋能看到轮廓!三四个月后就认母亲了
两三天以后能看到光影。
要一百天以后才能看清近的东西。
新生儿刚出生一切生命体征正常的话,可以看到20厘米远的距离,12天的宝宝你要用红色的东西测试他
实际上宝宝出生后对光线是非常敏感的,在2周后双眼就可以寻找光源了。
但是新生儿的头与眼的运动还不是很协调,当眼睛向一方看时,头不会跟着转动。
新生儿的眼睛通常睁得很大,但是眼球的活动很少。
这时他能看到鲜艳的汽球,而且对红颜色的反应比较强。
因为妈妈每天哺乳时都与宝宝进行近距离的交流,正好在宝宝的视距之内,因此宝宝往往最先认识妈妈的脸。
这时还可以买一些颜色鲜艳的玩具,悬挂在宝宝小床边,以刺激宝宝的视觉发育。
1个月的宝宝,视力只有光感或者只感觉到眼前有物体移动,但是并不能看清物体。
一般出生3个月后才会注意人,能追随眼前的物体看,但视野只有45度左右,而且只能追视水平方向和眼前18-38公分的人或物。
现在的小孩一般一出生眼睛就是睁开的,我印象很深刻的,我儿子刚出生的时候眼睛骨碌碌的,到处看,不过不知道看不看得到东西。
不过我觉得很快,你对着他说话他就会看你,再大一点就会随着声音转头了。
四十天左右就能看到整个屋子的东西了。
你可以给他的小床上面吊一个红色的气球或玩具,逗着他看。
我当时还给孩子小床上安了个床铃,不过他满月里还不太会看,出了满月就很会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