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O工艺设计计算
AO工艺设计计算参考

AO工艺设计计算参考AO工艺设计计算是指在AO(Atomic Operations)制造工艺中,通过对制造过程和制造设备参数等进行计算和优化,以实现高效、高质量的制造过程。
AO工艺设计的目标是提高制造过程的效率和准确性,降低制造成本和资源消耗,同时保证产品的质量和可靠性。
下面将从AO工艺设计中常见的计算内容和具体的计算方法进行详细介绍。
一、AO工艺设计中的常见计算内容1.制造过程能力分析和优化计算制造过程能力分析是指通过统计分析和计算,评估制造过程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在AO工艺设计中,可以通过计算过程的CP(Process Capability)指数和Cpk(Process Capability Index)指数,来评估过程的能力和稳定性。
CP指标描述了过程的能力,Cpk指标描述了过程的稳定性。
通过对CP和Cpk进行计算,可以了解制造过程的能力水平,进而采取合适的措施进行优化。
2.制造设备参数优化计算制造设备参数优化计算是指通过对制造设备的参数进行计算和优化,实现制造过程的高效和高质量。
常见的制造设备参数包括速度、温度、力度等。
在AO工艺设计中,可以通过计算设备参数的响应曲线和性能曲线,来确定最佳的设备参数组合。
通过计算和优化制造设备参数,可以提高制造过程的效率和准确性,降低制造成本和资源消耗。
3.制造过程中的数据收集和分析计算制造过程中的数据收集和分析计算是指通过对制造过程中的数据进行收集和分析,来了解过程的状态和变化。
在AO工艺设计中,可以通过计算制造过程中的数据均值、方差等统计特性,来分析过程的变化和偏差。
通过数据分析计算,可以及时发现和纠正制造过程中的问题,保证制造过程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二、AO工艺设计中的具体计算方法1.统计分析方法统计分析方法是AO工艺设计中常用的计算方法之一、通过对制造过程中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可以了解过程的变化和偏差,进而采取合适的措施进行优化。
常用的统计分析方法包括正态性检验、方差分析、回归分析等。
AO工艺设计计算公式

A/O工艺设计参数①水力停留时间:硝化不小于5~6h;反硝化不大于2h,A段:O段=1:3②污泥回流比:50~100%③混合液回流比:300~400%④反硝化段碳/氮比:BOD5/TN>4,理论BOD消耗量为1.72gBOD/gNOx--N⑤硝化段的TKN/MLSS负荷率(单位活性污泥浓度单位时间内所能硝化的凯氏氮):<0.05KgTKN/KgMLSS·d/KgMLSS·d⑥硝化段污泥负荷率:BOD/MLSS<0.18KgBOD5⑦混合液浓度x=3000~4000mg/L(MLSS)⑧溶解氧:A段DO<0.2~0.5mg/LO段DO>2~4mg/L⑨pH值:A段pH =6.5~7.5O段pH =7.0~8.0⑩水温:硝化20~30℃反硝化20~30℃⑾ 碱度:硝化反应氧化1gNH4+-N需氧4.57g,消耗碱度7.1g(以CaCO3计)。
反硝化反应还原1gNO3--N将放出2.6g氧,生成3.75g 碱度(以CaCO3计)⑿需氧量Ro——单位时间内曝气池活性污泥微生物代谢所需的氧量称为需氧量(KgO2/h)。
微生物分解有机物需消耗溶解氧,而微生物自身代谢也需消耗溶解氧,所以Ro应包括这三部分。
Ro=a’QSr+b’VX+4.6Nra’─平均转化1Kg的BOD的需氧量KgO2/KgBODb’─微生物(以VSS计)自身氧化(代谢)所需氧量KgO2/Kg VSS·d。
上式也可变换为:Ro/VX=a’·QSr/VX+b’ 或Ro/QSr=a’+b’·VX/QSrSr─所去除BOD的量(Kg)Ro/VX─氧的比耗速度,即每公斤活性污泥(VSS)平均每天的耗氧量KgO2/KgVSS·dRo/QSr─比需氧量,即去除1KgBOD的需氧量KgO2/KgBOD由此可用以上两方程运用图解法求得a’ b’Nr—被硝化的氨量kd/d 4.6—1kgNH3-N转化成NO3-所需的氧量(KgO2)几种类型污水的a’ b’值⒀供氧量─单位时间内供给曝气池的氧量,因为充氧与水温、气压、水深等因素有关,所以氧转移系数应作修正。
ao工艺的设计计算

ao工艺的设计计算
AO工艺的设计计算是指在工程设计中,根据具体要求和条件,
对AO工艺进行计算和设计的过程。
AO工艺是一种常见的水处理工艺,用于去除水中的氨氮和有机物质,常用于污水处理、饮用水处
理等领域。
在进行AO工艺的设计计算时,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1. 水质参数分析,首先需要对水质进行分析,包括氨氮浓度、
有机物浓度、pH值、温度等参数的测定。
这些参数将直接影响到AO
工艺的设计和计算。
2. 反应器容积计算,根据水质参数和处理要求,需要计算出
AO反应器的容积。
反应器容积的大小与处理效果和处理能力密切相关,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合理的估算和计算。
3. 氧化池和缺氧池设计,AO工艺通常包括氧化池和缺氧池两
个单元,需要根据处理要求和水质参数计算出各个池的尺寸和容积。
氧化池用于氨氮的氧化和有机物的降解,缺氧池用于硝化和反硝化
过程。
4. 曝气系统设计,曝气系统是AO工艺中重要的组成部分,用于提供氧气供给微生物进行降解和氧化反应。
曝气系统的设计需要考虑氧气传质效率、曝气池的尺寸和曝气量等因素。
5. 污泥产生和处理计算,AO工艺会产生污泥,需要计算污泥的产生量和处理方式。
污泥产生量的计算需要考虑水质参数、反应器容积和污泥浓度等因素。
除了上述几个方面,还需要考虑AO工艺的运行参数调整、控制策略和监测方法等内容。
在设计计算过程中,需要充分考虑工程实际情况和经济性,确保设计的合理性和可行性。
总之,AO工艺的设计计算是一个综合性的工程设计过程,需要考虑多个因素并进行合理的计算和估算。
这样才能设计出满足要求的AO工艺系统。
AO工艺设计计算参考

AO工艺设计计算参考一、计算设计过程在AO工艺设计中,计算设计是整个设计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它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数据采集:通过实验、实测等手段获取原材料和加工过程中的相关数据。
这些数据包括材料的物理性质、原材料的成分、加工过程中的温度、速度、压力等。
2.数据处理: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处理和整理,以便后续的计算分析。
数据处理可以使用统计学方法,如平均值、方差等,也可以使用图表分析、数据拟合等方法。
3.参数计算:根据采集到的数据和相关的工艺参数,计算得出最佳的工艺参数。
这些参数包括加工温度、速度、压力、时间等。
4.结果评估:评估计算得到的结果是否满足产品质量要求和生产效率的要求。
如果不满足,需要重新调整工艺参数进行计算。
二、计算方法在AO工艺设计中,常用的计算方法包括数值计算、实验计算和经验计算等。
1.数值计算:利用计算机模拟工具进行工艺参数的计算。
数值计算可以通过建立数学模型来描述工艺过程,并利用计算机软件进行求解。
数值计算具有高精度和较强的预测能力,但需要大量的计算资源和较长的计算时间。
2.实验计算:通过实验室试验和工厂实验来进行工艺参数的计算。
实验计算可以直接测量和观察工艺过程中的各种参数,并以此为基础进行参数计算。
实验计算可以得到实际的工艺参数,但受到实验条件和设备的限制。
3.经验计算:根据过去的经验和类似工艺的实际情况,进行工艺参数的估算和预测。
经验计算可以通过适当的调整和修正,得到比较准确的工艺参数。
经验计算具有操作简便、计算快速的特点,但其准确度和可靠性有待提高。
三、计算技术的应用在AO工艺设计中,计算技术的应用可以提高工艺参数的计算精度、预测能力和效率。
1.模拟仿真技术:利用计算机模拟软件对工艺过程进行仿真和模拟。
模拟仿真技术可以在计算机上重现实际的工艺过程,从而进行工艺参数的计算和优化。
模拟仿真技术可以减少实验试验的次数和成本,提高计算精度和效率。
2.神经网络技术:利用神经网络模型对工艺过程进行学习和训练。
AO工艺设计计算(全)

二 沉砂池计算1. 基 本 数据1.1 流 量日平 均 流 量Qav = m3 / d =0.46 日最 小 流 量Qmin = m3 / d =0.46 日变 化 系 数Kz =#NAME?日最 大 流 量Qmax =Kz * Qav =#NAME? m3/d ==#NAME? m3 /s 2 进 水 井及 堰2.1 进 水井 尺 寸最 大流 量 Qmax=#NAME? m3 /s最 小流 量 Qmin=0.46 m3 /s进水井格数 n =格进水井堰板方向宽L =m进水井长 W =m进水井高 H =m进水最大上升流速V =Qmax/(n*w*L) =#NAME?m/s 进水最小上升流速V =Qmin/(n*w*L) =0.26m/s 2.2 矩形堰2.2.1 薄壁平顶堰 (不淹没,无侧面收缩,流速忽略)使用公式: 通过堰口的流量为Q = m * b* (2 *g)1/2* H3/2流量系数为m = 0.405+ 0.0027 /H公式 取值 :堰数n1 =单堰宽b =m单堰流量Qma =Qmax/n1 = m3 /s重力加速度g =9.81 m / s2使用试算方法得到以下结果:堰上水深H =#NAME?m流量系数为m =#NAME?堰负荷q =#NAME?l / (m * s) 按单堰过流平均流量校核堰数n2 =单堰宽b =m单堰流量Q' =Qav/(n1-1)= m3 /s重力加速度g =9.81 m / s2 使用试算方法得到以下结果:堰上水深H =#NAME?m流量系数为m =#NAME?堰负荷q =308.6l / (m * s) 2.3 渠道尺寸流量 q =#NAME?cu m / s水深 h=0.500m渠宽 w=0.900m流速 v =q/h/w#NAME?m/s2. 机械格栅选用回转式格栅,拟用宜昌市第二冷作机械厂的产品.每套由两台HF1000并联而成.格栅台数量n =格栅间隙b =格栅安装角度a =单套设备宽Wo =设备总高H2 =单套设备总宽W2 =渠道数n1 =每条渠道宽W =每条渠道深H =导流槽长度 L1= H *ctg(a) =m排渣高度(距渠底) H1=m栅前水深h1 =m栅前流速V1 =m/s过栅流速V =m/s单套格栅过流量Qs =m3/d过栅水头损失dh =m栅后水深h2 =m栅后流速V2 =m/s栅渣产率f =m3/103m3污水 栅渣产量 Wf =Qav * f = 2.000m3按单渠过流平均流量校核栅前水深h1 =m栅前流速V1 =0.51m/s过栅流速V =#NAME?m/s单套格栅过流量Qs = Qav=40000.0m3/d过栅水头损失dh =#NAME?m栅后水深h2 =#NAME?m栅后流速V2 =#NAME?m/s 3 沉砂池 :D=3.5 m4. 沉砂池出水堰计算使用公式: 通过堰口的流量为Q = m * b* (2 *g)1/2* H3/2流量系数为m = 0.405+ 0.0027 /H公式 取值 :堰数n1 =单堰宽b =m单堰流量Qma =Qmax/n1 = m3 /s 重力加速度g =9.81 m / s2 使用试算方法得到以下结果:堰上水深H =#NAME?m流量系数为m =#NAME?堰负荷q =#NAME?l / (m * s)三 配水井计算使用公式: 通过堰口的流量为Q = m * b* (2 *g)1/2* H3/2流量系数为m = 0.405+ 0.0027 /H公式 取值 :堰数n1 =单堰宽b =m单堰流量Qma =Qmax/n1 = m3 /s重力加速度g =9.81 m / s2 使用试算方法得到以下结果:堰上水深H =#NAME?m流量系数为m =#NAME?堰负荷q =#NAME?l / (m * s)m3 /sm3 /s#NAME? m3 / h。
AO工艺设计计算公式

A/O工艺设计参数①水力停留时间:硝化不小于5~6h;反硝化不大于2h,A段:O段=1:3②污泥回流比:50~100%③混合液回流比:300~400%④反硝化段碳/氮比:BOD5/TN>4,理论BOD消耗量为1.72gBOD/gNOx--N⑤硝化段的TKN/MLSS负荷率(单位活性污泥浓度单位时间内所能硝化的凯氏氮):<0.05KgTKN/KgMLSS·d⑥硝化段污泥负荷率:BOD/MLSS<0.18KgBOD/KgMLSS·d5⑦混合液浓度x=3000~4000mg/L(MLSS)⑧溶解氧:A段DO<0.2~0.5mg/LO段DO>2~4mg/L⑨pH值:A段pH =6.5~7.5O段pH =7.0~8.0⑩水温:硝化20~30℃反硝化20~30℃⑾ 碱度:硝化反应氧化1gNH4+-N需氧4.57g,消耗碱度7.1g(以CaCO3计)。
反硝化反应还原1gNO3--N将放出2.6g氧,生成3.75g 碱度(以CaCO3计)⑿需氧量Ro——单位时间内曝气池活性污泥微生物代谢所需的氧量称为需氧量(KgO2/h)。
微生物分解有机物需消耗溶解氧,而微生物自身代谢也需消耗溶解氧,所以Ro应包括这三部分。
Ro=a’QSr+b’VX+4.6Nra’─平均转化1Kg的BOD的需氧量KgO2/KgBODb’─微生物(以VSS计)自身氧化(代谢)所需氧量KgO2/Kg VSS·d。
上式也可变换为:Ro/VX=a’·QSr/VX+b’ 或Ro/QSr=a’+b’·VX/QSrSr─所去除BOD的量(Kg)Ro/VX─氧的比耗速度,即每公斤活性污泥(VSS)平均每天的耗氧量KgO2/KgVSS·dRo/QSr─比需氧量,即去除1KgBOD的需氧量KgO2/KgBOD由此可用以上两方程运用图解法求得a’ b’Nr—被硝化的氨量kd/d 4.6—1kgNH3-N转化成NO3-所需的氧量(KgO2)几种类型污水的a’ b’值⒀供氧量─单位时间内供给曝气池的氧量,因为充氧与水温、气压、水深等因素有关,所以氧转移系数应作修正。
ao工艺设计计算

A 2/O 工艺生化池设计一、 设计最大流量Q max=73500m 3/d=3062.5 m 3/h=0.850 m 3/s二、 进出水水质要求表1 进出水水质指标及处理程度三、 设计参数计算①. BOD 5污泥负荷N=0.14kgBOD 5/(kgMLSS ·d)②. 回流污泥浓度X R =10 000mg/L③. 污泥回流比R=50%④. 混合液悬浮固体浓度(污泥浓度) ⑤. TN 去除率 ⑥. 内回流倍数 四、 A 2/O 曝气池计算 ①. 反应池容积 ②. 反应水力总停留时间 ③. 各段水力停留时间和容积 厌氧:缺氧:好氧=1:1:4厌氧池停留时间h t 33.21461=⨯= ,池容37.70874252661m V=⨯=; 缺氧池停留时间h t 33.21461=⨯= ,池容37.70874252661m V=⨯=;好氧池停留时间h t 34.91464=⨯= ,池容36.283504252664m V =⨯=。
④. 校核氮磷负荷好氧段TN 负荷为:()d kgMLSS kgTN N ⋅=⨯⨯=∙∙/024.06.8350233339.3073500V X T Q 30厌氧段TP 负荷为:()d kgMLSS kgTN P ⋅=⨯⨯=∙∙/017.07.708733334.573500V X T Q 10① 剩余污泥量:X ∆,(kg/d) 式中:取污泥增值系数Y=0.5,污泥自身氧化率05.0=d K ,代入公式得: =5395kg/d 则:湿污泥量:设污泥含水率P=99.2% 则剩余污泥量为: ⑤. 反应池主要尺寸反应池总容积:V=425263m设反应池2组,单组池容积:V =3212632m V= 有效水深5m ,则:S=V/5=4252.62m取超高为1.0m ,则反应池总高m H 0.60.10.5=+= 生化池廊道设置:设厌氧池1廊道,缺氧池1廊道,好氧池4廊道,共6条廊道。
AO工艺设计计算

AO工艺设计计算一、AO工艺设计计算的基本概念和原理1.AO工艺的基本原理和流程:AO工艺是一种常见的废水处理工艺,其基本原理是通过氧化和吸附的过程,将废水中的有机物质和颜色等污染物去除或转化为可沉淀和可分离的物质,从而实现废水的处理和净化。
2.AO工艺设计计算的目标:AO工艺设计计算的目标是确定最优的工艺参数组合,以实现废水处理的高效和可控。
最优的工艺参数组合应该能够在保证废水处理效果的前提下,尽量减少能耗和操作成本。
3.AO工艺设计计算的基本方法:AO工艺设计计算的基本方法包括实验室试验、数学模型和仿真模拟。
可以通过实验室试验来确定不同工艺参数对处理效果的影响,然后利用数学模型和仿真模拟的方法来进行工艺参数优化和设计。
二、AO工艺设计计算的具体内容和步骤1.废水特性分析:首先需要进行废水特性分析,包括废水的COD(化学需氧量)、颜色、PH值等方面的分析。
通过废水特性分析,可以了解废水的污染物组成和浓度,为后续的工艺设计计算提供数据基础。
2.工艺参数选择:根据废水特性分析的结果,选择适合的AO工艺参数,包括曝气时间、曝气周期、MBR滤料料号和比例、曝气方式等。
不同的废水特性需要采取不同的工艺参数组合,以实现最佳的处理效果。
3.AO工艺计算公式:根据AO工艺的基本原理和流程,可以建立一些计算公式,用于计算AO工艺中的各种参数,如MLSS(混合液悬浮固体浓度)、F/M比(污泥产生速率与废水中COD的比值)等。
这些计算公式可以作为工艺参数设计的依据。
4.实验室试验:设计并进行相应的实验室试验,通过改变不同工艺参数值,观察和分析废水处理效果,以确定最优的工艺参数组合。
实验室试验还可以验证计算公式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5.数学模型和仿真模拟:利用数学模型和仿真模拟的方法,可以对AO工艺进行建模和优化设计。
数学模型可以描述废水处理过程中的各种物理化学反应和传质过程,从而帮助理解和预测工艺效果。
仿真模拟可以模拟不同工艺参数组合下的废水处理效果,并进行优化设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目录设计总说明 (1)设计任务书...........................................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设计任务......................................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任务目的......................................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三.任务要求...................................... 错误!未定义书签。
四. 设计基础资料..................................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水质 (2)(二)水量 (3)(三)设计需要使用的有关法规、标准、设计规范和资料 (3)第一章 A2/O工艺介绍 (4)1.基本原理 (4)2.工艺特点 (5)3.注意事项 (5)第二章A2/O工艺生化池设计 (6)1.设计最大流量 (6)2.进出水水质要求 (6)3.设计参数计算 (6)4. A2/O工艺曝气池计算 (7)5.反应池进、出水系统计算 (8)6.反应池回流系统计算 (10)7.厌氧缺氧池设备选择 (11)第三章 A2/O工艺需氧量设计 (13)1.需氧量计算 (13)2.供气量 (13)3.所需空气压力 (14)4.风机类型 (15)5.曝气器数量计算 (15)6.空气管路计算 (16)第四章 A2/O工艺生化池单元设备一览 (17)第五章参考文献 (18)第六章致谢 (19)附1 水污染课程设计感想 (20)附2 A2/O工艺生化池图纸 (22)设计总说明随着经济快速发展和城市化程度越来越高,中心城区和小城镇建设步伐不断加快,城市生活污水对城区及附近河流的污染也越来越严重。
为了改善人民的生活环境,各地政府大力投入资金,力图改变现今水体的水质。
本设计为污水处理厂生化池单元,要求运用A 2/O 工艺进行设计,对生化池的工艺尺寸进行设计计算,最后完成设计计算说明书和设计图。
污水处理水量为10000t/d 。
污水水质:COD Cr 250mg/L ,BOD 5100mg/L ,NH 3-N30mg/L ,SS120mg/L ,磷酸盐(以P 计)5mg/L 。
出水水质达到广东省地方标准《水污染物排放限值(DB44/26-2001)》最高允许排放浓度一级标准,污水经二级处理后应符合以下具体要求:COD Cr ≤40mg/L,BOD 5≤20mg/L,NH 3-N≤10mg/L,SS ≤20mg/L ,磷酸盐(以P 计)≤L。
其对应的去除率为COD Cr ≥84%,BOD 5≥80%,NH 3-N≥67%,SS ≥87%,磷酸盐(以P 计)≥90%。
A 2/O 是流程最简单,应用最广泛的脱氮除磷工艺。
A 2/O 脱氮除磷工艺中,污水首先进入厌氧池,兼性厌氧发酵菌将污水中有机物氮化。
回流污泥带入的聚磷菌将体内贮存的聚磷分解释放出磷。
缺氧区中反硝化菌就利用混合液回流带入的硝酸盐以及进水中的有机物进行反硝化脱氮。
好氧区中聚磷菌生动吸收环境中的溶解磷,以聚磷的形式在体内贮积。
污水经厌氧、缺氧区有机物分别被聚磷菌和反硝化菌利用后浓度已经很低,有利于自养的硝化菌的生长繁殖。
关键词:城镇生活污水,A 2/O 工艺,脱氮除磷设计任务书一.设计任务为某城市生活污水处理厂完成A2/O工艺的设计,处理水量为10000m3/d二.任务目的(1)温习和巩固所学知识、原理;(2)掌握A2/O生化池单元的设计计算;(3)对所设计得A2/O生化池单元进行CAD制图。
三.任务要求(1)独立思考,独立完成;(2)完成主要处理构筑物的设计布置;(3)工艺选择、设备选型、技术参数、性能、详细说明;(4)提交的成品:设计说明书、工艺流程图、高程图、厂区平面布置图。
四.设计基础资料(一)水质排放标准:(GB8978-1996)一级标准本项目污水处理的特点为:污水以有机污染为主,BOD/COD =,可生化性较好,重金属及其他难以生物降解的有毒有害污染物一般不超标;出水要考虑脱氮除磷的要求;(二)水量总设计规模为Q =1,0000m3/d(三)设计需要使用的有关法规、标准、设计规范和资料需要参考的设计指南、规范和设计手册:1.《水污染控制工程》2.《污水处理厂工艺设计手册》3.《给水排水设计手册》第五册,城镇排水4.《给水排水设计手册》第十一册,常用设备5.广东省地方标准水污染物排放限值(DB44/26-2001)6.《总图制图标准》( GB/T50103-2001)7.《建筑制图标准》(GB/T50104-2001)8.《给水排水制图标准》(GB/T50106-2001)第一章A2/O工艺介绍1.基本原理厌氧—缺氧—好氧(Anaerobic-Anoxic-Oxic,简称A/A/O或A2/O)工艺由厌氧池、缺氧池、好氧池串联而成,是A1/O与A2/O流程的组合。
是20世纪70年代由美国专家在厌氧—好氧除磷工艺的基础上开发出来的,可用于二级污水处理或三级污水处理,以及中水回用,具有良好的脱氮除磷效果。
该工艺在厌氧—好氧除磷工艺中加入缺氧池,将好氧池流出的一部分混合液流至缺氧池的前端,以达到反硝化脱氮的目的。
在首段厌氧池主要是进行磷的释放,使污水中的磷的浓度升高,溶解性的有机物被细胞吸收而使污水中的BOD浓度下降;另外部分的NH3-N因细胞的合成而去除,使污水中的NH3-N浓度下降。
在缺氧池中,反硝化细菌利用污水中的有机物作碳源,将回流混合液中带入的大量NO3-N浓度显着下降,但随着硝化过程使NO3-N浓度增加,而磷随着聚磷菌的过量摄取,也以较快的速度下降。
在好氧池中,有机物被微生物生化降解,而继续下降,有机氮被氨化继而被硝化,使NH3--N浓度显着下降,但随着硝化过程使NO3--N浓度增加,P随着聚磷菌的过量摄取,也比较快的速度下降。
图1 厌氧—缺氧—好氧(A2/O)生物脱氮除磷工艺流程图2.工艺特点厌氧、缺氧、好氧三种不同的环境条件和不同种类的微生物菌群的有机配合,能同时具有去除有机物、脱氮除磷的功能;工艺简单,水力停留时间较短,总的水力停留时间也少于同类其他工艺;丝状菌不会大量繁殖,SVI一般小于100,不会发生污泥膨胀;污泥中磷含量高,一般为%以上;脱氮效果受混合液回流比大小的影响,除磷效果则受回流污泥中挟带溶解氧DO和硝酸态氧的影响。
3.注意事项该法需要注意的问题是,进入沉淀池的混合液通常需要保持一定的溶解氧浓度,以防止沉淀池中反硝化和污泥厌氧释磷,但这会导致回流污泥和回流混合液中存在一定的溶解氧,回流污泥中存在的硝酸盐对厌氧释磷过程也存在一定影响,同时,系统所排放的剩余污泥中,仅有一部分污泥是经历了完整的厌氧和好氧的过程,影响了污泥的充分吸磷。
系统污泥泥龄因为兼顾硝化菌的生长而不可能太短,导致除磷效果难于进一步提高。
第二章 A 2/O 工艺生化池设计1. 设计最大流量Q max=1,5000m 3/d=625 m 3/h= m 3/s2. 进出水水质要求表1 进出水水质指标及处理程度3. 设计参数计算①. BOD 5污泥负荷N=(kgMLSS ·d)②. 回流污泥浓度X R =9 000mg/L③. 污泥回流比R=50%④. 混合液悬浮固体浓度(污泥浓度)L mg X R R X R /300090005.015.01=⨯+=+= ⑤. 设MLVSS/MLSS=⑥. 挥发性活性污泥浓度L mg X X V /2250300075.075.0=⨯==⑦. NH3-N 去除率%7.66%100301030%100121=⨯-=⨯-=S S S e ⑧. 内回流倍数0.2667.01667.01=-=-=e e R 内,即200% 4. A 2/O 曝气池计算①. 总有效容积 30256430000.1310010000NX S Q m V =平⨯⨯== ②. 反应水力总停留时间h d t 15.626.0100002564Q V ==== ③. 各段水力停留时间和容积厌氧:缺氧:好氧=1:1:4 厌氧池停留时间h t 025.115.661=厌⨯=,池容33.427256461m V =厌⨯=; 缺氧池停留时间h t 025.115.661=缺⨯=,池容33.427256461m V =缺⨯=; 好氧池停留时间h t 1.415.664=好⨯=,池容33.1709256464m V =好⨯=。
④. 反应池有效深度H=3m取超高为,则反应池总高m H 0.40.10.3==+⑤. 反应池有效面积285532564m H V S ===⑥. 生化池廊道设置设厌氧池1廊道,缺氧池1廊道,好氧池4廊道,共6条廊道。
廊道宽。
则每条廊道长度为m bn S L 7.3165.4855=⨯==,取32m ⑦. 尺寸校核 1.75.432==b L ,5.135.4==D b 查《污水生物处理新技术》,长比宽在5~10间,宽比高在1~2间 可见长、宽、深皆符合要求5. 反应池进、出水系统计算① 进水管进水通过DN500的管道送入厌氧—缺氧—好氧池首端的进水渠道。
反应池进水管设计流量s m Q /17.0864001500031==管道流速s m v /9.0'=管道过水断面面积2119.090.0/17.0/m v Q A === 管径m A d 49.019.044=ππ⨯== 取进水管管径DN500mm 校核管道流速s m A Q v /87.0)25.0(17.021===π,附合② 进水井 污水进入进水井后,水流从厌氧段进入设进水井宽为1m ,水深 井内最大水流速度s m bh Q v /21.08.0117.01=⨯==反应池进水孔尺寸: 取孔口流速s m v /4.0= 孔口过水断面积21425.04.017.0m v Q A ===孔口尺寸取×,则孔口数53.03.0425.0=⨯==f A n③ 出水堰。
按矩形堰流量公式:s m Q R R Q /595.017.0)25.01()1(33=⨯++=++=内堰上水头m ggmb Q H 16.0)25.445.0595.0()2(32323=⨯⨯==式中 m b 5.4=——堰宽, m=——流量系数,H ——堰上水头高,m④ 出水井s m Q R R Q /595.017.0)25.01()1(33=⨯++=++=内设流速s m v /8.0=,则过水断面积2374.08.0595.0m v Q A ===出水井平面尺寸取为: m×⑤ 出水管。
反应池出水管设计流量s m Q Q /595.0334==设管道流速s m v /8.0= 管道过水断面积2574.08.0595.0m v Q A ===管径m Ad 97.074.044=ππ⨯==取出水管管径DN1000mm 校核管道流速s m AQ v /76.0)21(595.025===π,附合 ⑥ 剩余污泥量降解BOD 所产生的污泥量d kg YQ W /48010)20100(100006.0S 3r 1=⨯-⨯⨯==-平内源呼吸分解泥量d kg W /14.346102250256406.0V X K 3v d 2=⨯⨯⨯==-不可生物降解及惰性悬浮物(NVSS )d kg Q L W r /650%501000010)20150(%5033=⨯⨯⨯-=⨯=-平剩余污泥量d kg W W W W /86.78365014.346480321=+-=++=6. 反应池回流系统计算① .污泥回流污泥回流比为50%,从二沉池回流过来的污泥通过1根DN200mm 的回流管道分别进入首端的厌氧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