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21世纪的工人阶级

合集下载

托马斯·皮凯蒂:《21世纪资本论》

托马斯·皮凯蒂:《21世纪资本论》

出开始稳步增 长 , 相对 于其他 商品 , 土地会越来越稀 缺。 根据供 需原理 , 这意 味着土地 的价格会 不断上升 , 支付给地 主的租金 也会 上涨 。如 此

中完全解放 出来 。
但现在最 重要 的是要弄 明 白,绝不 能排 除供 给和需求 的相 互作用在涉
然 而 ,他 对 土 地 价 格 的 洞 察 仍是有趣 的 :他 提 出的 “ 稀 缺性原
下 降。换 句话说 ,如果房地 产和石 油价 格上涨 ,人们就 会搬到乡村或 者骑 自行车 出行 ( 或 两种都做 )。
和伦敦经济学院的博士学位 ,博士论交就是以财富分配为题 此后皮凯蒂一直研 究财富不平等现 象, 著有多部研究法国和世界关于财富分配的著作 , 2 0 0 2 年他获得法国青年经济学家奖o 2 0 0 5 年, 时任法国总理德维尔潘委托只有 3 4岁的皮凯蒂创建巴黎经济学院,以求能与伦敦经济学院媲美 , 2 0 O 6年皮凯蒂作为创始人出任酋任巴黎经济学院院长,两年后卸任行政工作 , 专心从事教学和研 究工作。2 0 1 3年皮凯蒂荣获两年一届的伊尔约 - 约翰逊经济学奖。
MONE Y CH I N A /2 0 1 4军 1 0月财经界
的趋 势 推 导 至 2 0 1 0 ~2 0 5 0 年 或
2 0 1 0~2 1 0 0年 ,将导致 国家之 间
以及 国家 内部相 当大规模 的经济 、 社会及政治失衡——这 将使 我们不 可避免地想起李嘉 图的预言 。
及某些相对价 格发生 巨大变 化的财
则”意 味着 某些价格可能 在几十年 富分 配上 ,会 有大而持 久的分歧的
后上升到 非常高 的水平 。这可 能足 可能性 。这是李嘉 图稀 缺 陛原则的

马克思主义对工人阶级的理论分析

马克思主义对工人阶级的理论分析

马克思主义对工人阶级的理论分析马克思主义是一套科学而全面的理论体系,通过对社会历史发展的深入研究和阶级斗争的分析,为工人阶级提供了独特的理论分析方法。

本文将从工人阶级的定义、特点和地位等方面,对马克思主义对工人阶级的理论分析进行探讨。

一、工人阶级的定义与特点工人阶级是指在现代工业生产中,依靠自己的劳动力为资本家生产商品而受雇于资本家的劳动者集体。

工人阶级的定义主要围绕着劳动者与资本家的雇佣关系展开,劳动者必须将自己的劳动力卖给资本家以维持自身的生存与发展。

工人阶级的特点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雇佣关系:工人阶级是资本家雇佣的劳动者,他们通过出卖自己的劳动力来获取生活所需。

2. 大规模组织:工人阶级以大规模组织形式存在,例如工厂、企业等,人口数量庞大,集中在工业区域。

3. 贫富分化:工人阶级中存在着贫富分化,一部分工人拥有较高的薪酬和福利待遇,而另一部分则处于低收入和劳动条件恶劣的境地。

4. 阶级团结:工人阶级具有社会阶级团结的特点,他们在面对来自资本家的压迫与剥削时,通常会以集体行动的方式进行斗争。

二、马克思主义对工人阶级的地位分析马克思主义认为,工人阶级作为社会生产力的创造者和推动者,在整个社会生产过程中具有重要地位。

以下是对工人阶级地位的主要分析:1. 创造价值:工人阶级通过劳动生产出物质财富,创造着社会的价值。

他们的劳动是推动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基础。

2. 受剥削:工人阶级是被资本家剥削的阶级,他们出卖自己的劳动力,但只能获得劳动力价值以下的报酬。

3. 阶级斗争主体:工人阶级是无产阶级的主要组成部分,马克思主义认为,工人阶级具有历史使命,通过阶级斗争推动社会进步。

4. 社会变革力量:工人阶级在马克思主义中被视为社会变革的主要力量,只有通过革命才能推翻资本主义制度,实现社会主义的彻底解放。

三、马克思主义对工人阶级的觉悟和组织分析为了能够实现阶级斗争和社会变革,马克思主义强调工人阶级的觉悟和组织的重要性:1. 觉悟:马克思主义认为,工人阶级的觉悟是实现社会变革的前提。

资本主义兴衰史梳理

资本主义兴衰史梳理

资本主义兴衰史梳理资本主义是一种经济制度,其核心是私有制和市场经济。

它的发展经历了几个阶段,每个阶段都有不同的特点和趋势。

一、封建主义时期的资本主义雏形资本主义的雏形在封建主义时期出现。

在这个时期,商人和手工业者通过商业贸易和手工制造开始形成了资本积累。

这个时期的特点是资本积累缓慢,市场经济不发达,政治权利主要掌握在封建贵族手中。

二、工业革命时期的资本主义工业革命是资本主义发展的重要阶段。

在这个时期,机器制造代替了手工制造,生产效率大大提高。

资本家开始积累大量资本,制造业和银行业的发展推动了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

这个时期的特点是市场经济快速发展,资本积累加速,工人阶级开始形成。

三、20世纪初的帝国主义阶段20世纪初,资本主义进入了帝国主义阶段。

在这个时期,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开始出现了大规模的帝国主义战争。

同时,工人阶级开始组织工会和政党,要求改善自己的生活和争取政治权利。

这个时期的特点是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竞争加剧,工人阶级的组织和斗争成为主要矛盾。

四、二战后的资本主义二战后,资本主义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

在这个时期,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竞争和冲突减少,国际贸易和金融市场的发展推动了全球化进程。

同时,工人阶级的组织和斗争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保障和认可。

这个时期的特点是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合作和互动增加,全球化进程加速,工人阶级的权利和利益得到保障。

五、21世纪的资本主义21世纪初,资本主义面临着新的挑战和变革。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深入,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同时也出现了国内贫富差距过大、社会不公等问题。

这个时期的特点是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竞争和冲突加剧,社会问题和环境问题成为重要议题。

综上所述,资本主义的发展经历了几个阶段,每个阶段都有不同的特点和趋势。

在资本主义的发展过程中,市场经济和资本积累是其核心特征,同时也伴随着工人阶级的组织和斗争、国家之间的竞争和冲突等问题。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深入,资本主义面临着新的挑战和变革,需要不断适应和改变,以适应时代的发展和变化。

论21世纪的工人阶级

论21世纪的工人阶级

[英]:戈兰·瑟伯恩:论21世纪的工人阶级尽管20世纪可能被贴上许多似乎合理的标签,但从社会历史的发展来看,它显然是工人阶级的时代。

没有财产的工人成为主要且持续的政治力量,工人阶级政党成为主要的选举力量——有时甚至是主导力量。

俄国十月革命为中国和越南的政治结构和社会变革提供了榜样。

尼赫鲁领导下的印度以及大多数后殖民国家,都设立了建立“社会主义类型社会”的目标。

许多非洲国家也宣称要建立“工人阶级政党”。

“五一”节开始于1886年的芝加哥,哈瓦那及其他拉丁美洲城市最早庆祝“五一”是在1890年。

在美洲,有组织的工人是一支十分重要的力量。

美国新政标志着开明的自由主义与在经济大萧条时期通过英勇斗争成功进行自我组织的产业工人阶级之间的一次汇合。

塞缪尔·龚帕斯是新政实施前狭隘的行业工会主义的典范,但他是一个了不起的熟练工人的谈判代表,在华盛顿建有他的纪念碑,这超过了巴黎、伦敦或柏林的任何一个工人领袖。

墨西哥的工人阶级在革命中既非主角也非微不足道,但是后革命精英却花了大量精力吸收这些有组织的劳动者。

墨西哥革命后的第一任总统贝努斯蒂亚诺·卡兰萨通过与墨西哥市的无政府工联主义工人签协议来打下其社会基础,拉萨罗·卡德纳斯在18世纪30年代制定了一系列有利于工人利益的政策法规。

在巴西,虽然很难评价热图利奥·瓦加斯和他的“新国家”,但他的许多具有进步性的劳工法是其宝贵遗产之一。

在阿根廷,对工人阶级的动员,特别是托洛茨基主义武装分子对工人阶级的动员,使胡安·贝隆顺利上台,并保证了阿根廷劳工总同盟的成立。

玻利维亚矿工在1952年的革命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在20世纪80年代,锡产业崩盘,那些有组织的熟练矿工们不得不到其他地方寻求工作,这就为埃沃·莫拉莱斯及其古柯种植者提供了训练有素的干部骨干。

20世纪,在促进工人阶级凝聚力方面贡献最大的正是疯狂镇压工人独立运动的法西斯。

论水口山工人运动的斗争精神及其当代价值

论水口山工人运动的斗争精神及其当代价值

论水口山工人运动的斗争精神及其当代价值水口山工人运动是中国20世纪50年代初期发生在重庆市合川区水口山煤矿的工人运动。

在高压统治下,数千名矿工通过组织罢工、游行、示威等形式,在绝望的环境下坚持斗争,最终取得了胜利。

这场工人运动显示出了中国工人阶级的意识觉醒和斗争精神,为当代的工人运动和社会发展提供了深刻的启示和借鉴。

水口山工人运动的斗争精神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勇敢无畏的斗争精神在高度专制的社会背景下,工人们面对严苛的生产压力和不公平的工作条件,必须具备顽强的斗争精神。

水口山工人在面对生命危险和高压威胁的情况下,仍然坚定地维护了自己的利益和尊严,表现出极大的毅力和勇气。

二、团结合作的精神在有效的组织和领导之下,工人们形成了强大的团结力量,共同面对压迫和剥削。

水口山的矿工在面临政府打压和企业资本的利益攻击时,通过组织罢工等集体行动,展示了弱者团结抗争的良好品质。

三、正义感和平等的追求水口山工人运动是为了维权和主张平等而进行的斗争,这一斗争反映出工人对于自己应该得到的尊重和公正的渴望,同时也反映了工人身份与企业资本主义模式的矛盾。

这种正义感和平等的追求对于当今的工人阶级而言,仍然具有不可替代的价值。

水口山工人运动不仅是当时中国现实问题的产物,更是21世纪中国社会发展的启示。

从这场斗争中我们可以看到,中国工人阶级的意识觉醒和斗争精神是一种强有力的社会力量。

同时,水口山工人运动也反映出中国民众追求平等和正义的普遍心理,这对于当前中国社会的稳定、和谐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在当代,中国的工人阶级仍然面临着许多带结构性的问题,例如收入不均、工业环境污染、人身安全受到威胁等,这些问题需要依靠工人阶级的团结合作和不屈的斗争精神来解决。

水口山工人运动是一种有益的历史遗产,它可以激励当代中国工人阶级继续为自己的利益和权益斗争,同时在这个过程中,也加强了中国社会的稳定和和谐。

论当代资本主义的阶级问题

论当代资本主义的阶级问题

论当代资本主义的阶级问题*提要:随着当代资本主义的发展和社会结构的变化,阶级问题在不同历史时期具有不同的关系态势和表现形式㊂在全球资本主义迅速发展的时代,社会变化和发展的客观事实再次凸显出阶级问题的重要性㊂当前,须从生产关系和权力关系的本质层面,从民族国家视角与全球视角相结合的维度,综合运用阶级分析法与其他社会分析法,深入分析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及其社会关系与阶级关系的实质㊁特征㊁态势和趋势,深入分析全球资本主义的阶级分化和冲突㊂阶级问题是经济学㊁政治学㊁社会学㊁历史学等学科领域共同关注的重要问题㊂随着时代变迁以及当代资本主义的发展和社会结构的变化,阶级问题在不同历史时期具有不同的关系态势和表现形式㊂在全球资本主义迅速发展的今天,社会发展的客观事实再次凸显出阶级问题的重要性㊂我们应怎样认识当代资本主义的阶级结构和阶级关系?怎样认识阶级研究和阶级分析的作用与意义?怎样认识全球资本主义的阶级分化和冲突?本文从当代西方社会的阶级问题所面临的诸种挑战出发,运用马克思主义阶级理论和阶级分析方法,对当代资本主义的阶级问题及阶级关系的实质㊁状况㊁态势㊁*原载于‘中国社会科学“2011年第4期㊂特征㊁演变过程和发展趋势进行客观㊁深入的分析㊂一阶级问题在当代面临的挑战20 21世纪之交,西方理论界围绕阶级问题展开了新的争论,这为20世纪晚期资本主义新变化所引发,也为资本主义面临的诸种问题及新的危机所激发㊂诸如 社会阶级正在死亡吗? 后工业社会中阶级还能够继续存在吗? 阶级还有意义吗? 阶级政治终结了么? 全球化时代的社会关系和阶级关系如何? 等等,不一而足㊂围绕阶级定义㊁阶级划分㊁阶级结构㊁阶级冲突等问题再次进行的广泛而深刻的讨论,凸显了对阶级和阶级分析本身能否继续存在下去的询问(尽管这种询问和质疑在此以前一直存在①),同时也突出地显现了阶级问题在西方面临的主要挑战㊂(一) 后工业主义 的挑战后工业主义对传统社会阶级划分的挑战不是最近的事情㊂1973年,丹尼尔㊃贝尔(Daniel Bell)发表了‘后工业社会的来临“一书,引发了关于晚期资本主义经济组织㊁社会结构㊁阶级结构的讨论㊂②20世纪70年代中期以后,欧美理论界关于 新阶级 兴起的072五西方国家工人阶级状况与变化①②比如美国未来学家奈斯比特在1959年就对阶级的衰落及其存在提出了质疑,主张抛弃 社会阶级 的概念㊂参见R.Nisbet, The Decline and Fall of Social Class , Pacific Sociological Review,1959,Vol.2,No.1,pp.11-17㊂参见D.Bell,The Coming of Postindustrial Society,New York:Basic Books,1973㊂贝尔根据社会经济结构和组织形式的变化,认为不同于以往工业社会的后工业社会已经来临,在后工业社会,是知识而不是私人资本成为社会的轴心原则,成为社会创新和发展的源泉和动力㊂一种新的㊁有独特地位的新阶级即 知识阶级 已经形成,他们是社会的潜在统治者㊂贝尔的著作使得西方理论界重新审视传统的阶级分析,涉及了关于 新中间阶级 的兴起和重要性㊁ 新工人阶级 的形成㊁知识工人和技术人员的经济社会作用㊁ 新阶级 的经济社会权利等一系列问题㊂著述很多㊂尽管对什么是 新阶级 见仁见智,但毫无疑问的是,其中主要代表人物都认为传统的阶级划分理论特别是马克思主义关于资本主义社会两大阶级对立的理论,已经被社会发展所超越,打破传统阶级划分界限的 新阶级 逐渐发展起来,并可能取代旧的阶级㊂而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发展起来的一些后工业社会理论,则主张抛弃 过时的 阶级概念和阶级分析方法,认为当代社会的重要标志就是阶级解体和社会分层多元化,阶级的概念和话语已不再适用于作为解释社会和学术研究的主要话语与方法了㊂比如,美国社会学家特里㊃克拉克和西摩㊃利普塞特(T.N.Clark and S.M.Lipset )就认为: 阶级分析在最近的几十年里越来越显得不足了,因为传统的等级秩序已经衰落,新的社会差异也出现了㊂这些变化的累积影响正在从根本上改变社会分层的性质 要求我们对过去的理论加以切实的修正㊂ ①他们认为,随着传统等级秩序的衰落,原来由其所维系的严格的阶级关系也必然衰落㊂同19世纪和20世纪初期的情况相比,人们的社会阶级特征在不断淡化,新的社会划分的发展趋势是 社会分层的碎片化 ㊂这主要表现在三个领域:(1)政治领域,政治行为和活动已较少围绕阶级来动员和组织,这集中反映在阶级选举的衰落,即受阶级归属影响的投票行为的消失;(2)经济领域,经济的复杂性要求分散的㊁对需求反应敏锐的决策,等级制集中决策越来越困难,这样,传统的权威㊁等级和阶级关系日渐衰微;(3)社会领域,家庭变小,等级制分层也被削弱,传统的家长制家庭越来越不能成为社会分层的模式㊂从教育和工作方面来看,家庭作为社会分层之基础的重要性越来越降低了㊂社会流动已较少由家庭决定,而更多地取决于个人的能力和受教育情况㊂综合上述三个方面的情况,阶级分层变得越来越不明显,尤其是那种有明显阶级区分172论当代资本主义的阶级问题 ①T.N.Clark and S.M.Lipset, Are Social Class Dying ? in D.J.Lee,B.S.Turner,eds.,Conflict about Class ,New York:Longman Publishing,1996,p.42.。

当代资本主义阶级状况及劳资关系新变化论文

当代资本主义阶级状况及劳资关系新变化论文

当代资本主义阶级状况及劳资关系新变化论文二战以来,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资本主义生产对资本的需求量不断增加,企业资本所有权和经营权进一步分离,这导致食利资本家阶层迅速发展,这些食利资本家主要靠“剪息票”为生,他们与生产相脱节,不劳而获,过着奢侈糜烂的生活,据统计,“在美国,食利资本家中的百万富翁的人数,1948年为113万人,1980年为5 714万人,32年间增加了40多倍。

”今天店铺要与大家分享的是:当代资本主义阶级状况及劳资关系新变化相关论文。

具体内容如下,欢迎参考阅读:马克思主义认为,劳资关系是贯穿资本主义社会过程始终的社会关系,劳资矛盾运动是资本主义社会发展的动力,二战以来,资本主义劳资关系先后经历了从协调到离斥的变化过程,无论怎样变化,都无法从根本上消除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都无法消除劳资之间的对立局面,只有社会主义公有制才可能从根本上消除劳资之间的对抗,工人阶级仍然是推动资本主义社会发展的基本力量,肩负着变革资本主义社会的伟大历史使命。

一、当代资本主义国家阶级阶层的划分(一)当代资本主义国家资产阶级的内部构成1.中等资本家阶层中等资本家阶层是当代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资产阶级的主体力量,中等资本家阶层一般是指生产资料所有权和企业经营管理权合一的职能资本家阶级,它主要集中在三大领域:“一是在现代化大生产中通过专业化分工而产生的企业;二是因大公司调整而放弃或尚未顾及的领域;三是从事传统小生产的领域。

”中等资本家阶层在阶级利益上同雇佣劳动者处于对立地位,但由于资本和经济实力的薄弱性,它也有受到大型垄断资产阶级剥削的一面,在当代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中,中等资本家阶层仍有很大的生存空间。

2.大型垄断资本家阶级随着生产和资本的高度集中,大型垄断资本家阶级数量不断攀升,大型垄断资本家阶级虽然人数不多,但却掌握和控制着国家和社会的经济命脉,在政治、经济、文化以及外交领域处于统治地位,大型垄断集团通过创办资本主义大企业,将势力触伸到工业、农业、商业以及保险、军事等多行业,它凭借自身雄厚的经济实力,通过培植自己的政治代言人达到控制整个国家的目的,因此,大型垄断资本家阶级是当今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实力和势力最大的一个群体。

《21世纪资本论》的观点、评价与贡献

《21世纪资本论》的观点、评价与贡献

《21 世纪资本论》的观点、评价与贡献法国经济学家托马斯?皮凯蒂的著作《21 世纪资本论》在美国产生了重大影响,一度出现洛阳纸贵的局面。

保罗?克鲁格曼、罗伯特?索罗等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专门撰写书评宣传此书。

《经济学文献》称赞此书是“过去几十年经济学领域最好的一本著作”。

那么,这本《21 世纪资本论》是如何看待资本的呢?一、《21 世纪资本论》的主要观点这本书的主题是资本主义历史上长期存在的财富和收入分配的不平等。

皮凯蒂十几年来一直研究不平等问题。

他及其合作者通过整理收入退税和财产税的数据来获得收入和财产的微观数据。

以往关于收入和财产分配的数据通常来自抽样调查,而这种结果会低估不平等的程度。

这一方面是因为富人会瞒报收入和财产,另一方面是因为最富裕的阶层往往在调查样本中代表性不足。

在以往的研究中,大多数亿万富豪并没有进入研究视野,也缺乏关于这些人财产和收入的具体数据。

皮凯蒂等人利用税收数据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以往研究的这两个缺点,并把最富裕的阶层从幕后推到了台前。

仅从表现资本主义历史上不平等的演变,这本书就在理论和政策上具有重要贡献。

其中主要贡献之一就是以事实批判了经济增长会自动解决分配问题的流行观点。

二战以后,以“库兹涅茨曲线”为名的流行观点认为不平等的程度会随着经济增长自动出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

这种观点试图在与社会主义的竞争中给资本主义带来希望。

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在二战后头30 年的确出现了不平等程度下降的趋势,仿佛是经济增长达到一定水平之后自动产生的结果。

然而,皮凯蒂认为,这一时期在资本主义的历史上是个特例,是两次世界大战爆发和20 世纪30 年代资本主义的危机与萧条迫使资本主义国家实行大规模再分配政策的结果。

随着撒切尔和里根等保守势力的上台,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再次回到不平等程度持续恶化的长期趋势中。

皮凯蒂认为,从资本主义的长期历史来看,不平等程度的演变没有什么固定的趋势,既不像马克思所认为的那样持续恶化,也不像库兹涅兹所认为的那样会随着经济增长而自动好转。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英]:戈兰·瑟伯恩:论世纪的工人阶级
尽管世纪可能被贴上许多似乎合理的标签,但从社会历史的发展来看,它显然是工人阶级的时代。

没有财产的工人成为主要且持续的政治力量,工人阶级政党成为主要的选举力量——有时甚至是主导力量。

俄国十月革命为中国和越南的政治结构和社会变革提供了榜样。

尼赫鲁领导下的印度以及大多数后殖民国家,都设立了建立“社会主义类型社会”的目标。

许多非洲国家也宣称要建立“工人阶级政党”。

“五一”节开始于年的芝加哥,哈瓦那及其他拉丁美洲城市最早庆祝“五一”是在年。

在美洲,有组织的工人是一支十分重要的力量。

美国新政标志着开明的自由主义与在经济大萧条时期通过英勇斗争成功进行自我组织的产业工人阶级之间的一次汇合。

塞缪尔·龚帕斯是新政实施前狭隘的行业工会主义的典范,但他是一个了不起的熟练工人的谈判代表,在华盛顿建有他的纪念碑,这超过了巴黎、伦敦或柏林的任何一个工人领袖。

墨西哥的工人阶级在革命中既非主角也非微不足道,但是后革命精英却花了大量精力吸收这些有组织的劳动者。

墨西哥革命后的第一任总统贝努斯蒂亚诺·卡兰萨通过与墨西哥市的无政府工联主义工人签协议来打下其社会基础,拉萨罗·卡德纳斯在世纪年代制定了一系列有利于工人利益的政策法规。

在巴西,虽然很难评价热图利奥·瓦加斯和他的“新国家”,但他的许多具有进步性的劳工法是其宝贵遗产之一。

在阿根廷,对工人阶级的动员,特别是托洛茨基主义武装分子对工人阶级的动员,使胡安·贝隆顺利上台,并保证了阿根廷劳工总同盟的成立。

玻利维亚矿工在年的革命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在世纪年代,锡产业崩盘,那些有组织的熟练矿工们不得不到其他地方寻求工作,这就为埃沃·莫拉莱斯及其古柯种植者提
供了训练有素的干部骨干。

世纪,在促进工人阶级凝聚力方面贡献最大的正是疯狂镇压工人独立运动的法西斯。

“社团主义”想法对意大利的墨索里尼至关重要:它伪称要实现劳工阶级与资本的“联合”,但事实上是要把劳工阶级推入一个由资本和国家编制的罗网。

希特勒声称自己是国家社会主义德国工人党,他当时领导下的德国是世界第二,他在苏联之后、瑞典之前将“五一”定为全国性节日。

在世纪前年,工人是不能被忽视的,如果你与他们立场不同,你不得不遏制他们。

虽然属于工人阶级的世纪已经在失败中结束了,但它仍留下了不朽的成就。

其中之一便是,如今,民主已成为普遍的政治模式。

社会民主工人运动是民主改革的主要拥护者。

在年之前,大部分自由派和所有保守派都认为民主和私有财产的保护是互不相容的,因此他们要求严格限制选举权和议会自由。

由共产党、自由党、社会民主党和保守派(如丘吉尔和戴高乐)组成的人民共同战线击败了法西斯主义,反革命军事独裁政权垮台,南非种族主义制度消亡以及美国确立了全球人权的合法性。

雇佣工人成立工会及其集体谈判权是战后紧要关头的另一重大收获。

要读懂世纪,必须了解世纪的伟大革命,了解俄罗斯、中国及其对东欧的深远影响,了解加勒比、东亚及中亚的许多国家——更不用说了解其对西欧工人运动及社会政策的影响。

对这些革命及其国家领导人(如毛泽东、斯大林)的评价,政界和学界仍有争议。

但我们能看到的是,腐朽落后的俄国于年被日本打败,又于年被德国打败,出现了苏联,一个击败希特勒并将自己建设为世界第二的超级大国,曾一度是美国强有力的挑战者;中国革命结束了中国年的衰落、屈辱史,如今已在全球立足并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世纪的革命为我们留下了至少四个具有进步性的重要遗产。

首先,对战后资本主义国家的改革有至关重要的影响:日本、台湾地区和韩国都进行了土地的重新分配,西欧社会权利有了新变化,拉丁美洲实行了“争取进步联盟”改革。

其次,反对势力及其意识形态的存在,极大地削弱了欧美的种族主义和殖民主义。

再次,无论怎么评价那些革命领导人的独裁主义,共产主义运动产生了大批具有献身精神的忠诚斗士,他们遍布世界,尽管他们对领袖的个人崇拜是过火的,但他们是穷人和被压迫者最好的朋友。

他们的奉献精神需要得到所有进步人士的尊重。

最后,也是更令人质疑的意义是,革命的组织遗产在当今世界仍然是一个因素。

且不论进行伟大革命的两个国家(中国和苏联)是否还是希望的灯塔,但如果地缘政治多元化能保存下来(包括后共产主义俄罗斯),那他们是必不可少的因素。

年年后仍然坚持共产党领导的国家,意味着对社会主义的选择在一定程度上是自由的。

如果中国领导人能认识到中国实力的巩固需要的是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或认识到依靠资本主义道路进一步前进将危及社会凝聚力,那么他们仍有能力和资源来改变其轨道。

共产主义政党或其继承者在许多国家仍有立足之地。

共产主义仍活跃于印度的政治舞台,但是面临竞争势力的分裂:毛派分子继续在部落地区从事游击战争,而在喀拉拉邦和西孟加拉邦执政后,印度共产党(马克思主义)正遭受历史性的选举失败。

希腊、葡萄牙、日本、智利和捷克共和国仍有大量党员。

在动员工人阶级反对欧元区经济畸形和激进左翼联盟中,希腊和葡萄牙共产党发挥了重要作用,在前欧洲共产党的带领下,在希腊年的选举中共产党位居第二。

欧洲共产主义传统最具创新性的成果是左派联盟,它实现了改革共产党和左翼社会民主党的联合,以及与其他几个后共产主义组织的联合,如与瑞典左翼党及在塞浦路斯拥有权力的劳动人民进步党的联合。

南非共产党通过与非洲人国民大会联盟成为执政联盟的一部分,如今巴西共产党在国家治理中只扮演着小角色,印度共产党同样如此。

在皮诺切特发动政变后,中断了差不多年的共产党又重返智利议会,虽然他们仍处于政治生活的边缘,但年的阿拉伯之春使扎根于共产主义传统的左翼团体的重新出现成为可能。

但重生的印尼民主并没有给年被印尼大屠杀所摧毁的政党注入新鲜的活力。

在其他地区,值得注意的是共产党的传统在年之后是如何迅速蒸发的。

意大利共产党认为,即使是“社会”一词也是太过左翼,他们宁愿将自己塑造为一个民主党,前面不加任何形容词。

世纪的劳工阶级改革派也给我们留下了不朽遗产,形成了当今大多数欧洲国家的主要执政党之一。

当前,尽管西欧以外的工会运动渗透力还十分有限(巴西、阿根廷、南非等国强大的工会力量可谓例外),但已经有了一个全球范围的工会运动,这在一个世纪前是不存在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