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第1节重力与弹力(共28张ppt)

合集下载

第1节 重力与弹力

第1节 重力与弹力

2.对重心的理解 (1)重心的特点:重心是重力的 等效作用点 ,并非物体的其他部分不受重力作用。
(2)重心的位置及决定因素
等效思想
①位置:重心的位置可以在物体上,也可以在物体外。
②决定因素
a.物体质量分布情况。
b.物体的形状。
(3)对薄板类物体,可用支撑法或悬挂法来确定重心。
如图所示,C点即为物体 的重心,但该方法仅适用 于薄板状物体

断弹力的方向,并能正确画出弹力的示意图。 的位置。
力与形变量的
4.了解胡克定律,会计算弹簧的弹力。
关系。
课前学习
知识点一 重 力
1.重力和重心的概念
产生
由于地球的__吸__引______而使物体受到的力
(1)大小:G=mg,式中G、m、g的单位分别为_____N_____、_____k_g____、
特别提醒 判断弹力有无的两个误区 (1)误认为两物体只要接触就一定存在弹力作用,而忽视了弹力产生的另一条件—— 发生形变。 (2)误认为有形变一定有弹力,而忽视了弹性形变和非弹性形变的区别。
[针对训练2] 如图所示,所有的球都是相同的,且形状规则、质量分布均匀。甲球放 在光滑斜面和光滑水平面之间,乙球与其右侧的球相互接触并放在光滑的水平面上, 丙球与其右侧的球放在一个大的球壳内部并相互接触,丁球用两根轻质细线吊在天 花板上,且其中右侧细线是沿竖直方向的。关于这四个球的受力情况,下列说法中 正确的是( )
[例3] 请在图中画出杆或球所受的弹力方向。
解析 甲图中杆在重力作用下对A、B两处都产生挤压作用,故A、B两处对杆都有 弹力,弹力方向与过接触点的平面垂直。如图甲所示。 乙图中杆对C、D两处都有挤压作用,因C处为曲面,D处为支撑点,所以C处弹力 垂直于圆弧切面指向球心,D处弹力垂直于杆斜向上。如图乙所示。

第三章相互作用力知识梳理高一物理

第三章相互作用力知识梳理高一物理

第三章相互作用—力知识梳理第1节重力与弹力一、重力1.产生原因:由于地球的吸引。

2.重力大小:G = mg3.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4.重心的位置:(1)形状规则、质量分布的物体的重心的位置在其几何中心;(2)质量分布不均匀的物体,重心的位置除了跟物体的形状有关外,还跟物体内质量分布有关;(3)重心的位置可以在物体上,也可以在物体外。

(4)悬挂法确定重心二、弹力1.弹力的产生条件:(1)相互接触(互相挤压拉伸或扭曲);(2)发生弹性形变2.方向:(1)压力和支持力的方向垂直于物体的接触面;(2)绳的拉力沿着绳而指向绳收缩的方向。

(3)杆的弹力方向不一定沿杆的方向。

3.胡克定律:(1)内容:弹簧发生弹性形变时,弹力大小F跟弹簧伸长(或缩短)长度x成正比。

(2)公式:F=kx,其中k为弹簧的劲度系数,单位为牛顿每米,符号N/m,它的大小反映了弹簧的软硬程度。

(3)适用条件:在弹簧的弹性限度内。

第2节摩擦力一、滑动摩擦力1.产生条件:接触面粗糙、物体间相互接触且挤压、两物体间有相对运动。

2.滑动摩擦力的方向:总是沿着接触面,并且跟物体相对运动方向相反。

3. 大小:(1)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跟压力成正比。

(2)公式:F f=μF N,μ是动摩擦因数,它的数值只跟相互接触的两个物体的材料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动摩擦因数无单位。

4.滑动摩擦力的作用效果:是阻碍物体间的相对运动,而不是阻碍物体的运动,所以滑动摩擦力的方向可能与物体运动方向相同,也可能相反。

二、静摩擦力1.产生条件:接触面粗糙、物体间相互接触且挤压、两物体间有相对运动趋势。

2.静摩擦力的方向:总是沿着接触面,并且跟物体相对运动趋势方向相反。

3.静摩擦力的大小(1)随着产生相对运动趋势的外力大小的变化而变化;(2)跟物体间接触面的压力大小无关;(3)大小取值范围0<F≤F m;(4)最大静摩擦力大于滑动静摩擦力。

4.静摩擦力的作用效果:是阻碍物体间的相对运动趋势,而不是阻碍物体的运动,所以静摩擦力的方向可能与物体运动方向相同,也可能相反,还可能垂直。

人教版高一物理必修第一册3.1重力与弹力课件(共25张PPT)

人教版高一物理必修第一册3.1重力与弹力课件(共25张PPT)

F
F
F2
F1
压力:方向垂直于接触面而指向被压的物体
F1’
F’
F’
F2’
四、几种常见的弹力及方向
(2)绳的拉力
由于绳被拉长而对所拉物体产生的弹力,通常称为拉力.拉力 的方向总是沿绳而指向绳收缩的方向.
F
F2
F1
F1
F2
(3)轻杆的弹力(不计质量不发生形变的杆)
①可拉可压; ②杆所受的力不一定沿杆的方向。
三、弹性形变和弹力
2.弹力产生的条件: ①相互接触,②相互挤压。 3.判断物体是否产生了弹力
小球静止在光滑水平面上
本质:斜面与小球 之间接触 但没有 相互挤压因此没有 相互作用力
弹力有无判断方法:假设法----假设没有挤压,看物体有没有静止,如 果还能静止,说明没有挤压
三、弹性形变和弹力——实例分析
四、几种常见的弹力及方向
(2)绳的拉力
由于绳被拉长而对所拉物体产生的弹力,通常称为拉力.拉力 的方向总是沿绳而指向绳收缩的方向.
F
F2
F1
F1
F2
(3)轻杆的弹力(不计质量不发生形变的杆)
①可拉可压; ②杆所受的力不一定沿杆的方向。
四、几种常见的弹力及方向
①、点与平面接触
N` N
②、曲面与平面接触
练习3、关于力的下述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B.只有直接接触的物体间才有力的作用 C.力可以离开物体而独立存在 D.力的大小可以用天平直接测量
三、弹性形变和弹力
1.弹性形变和弹力 (1)形变:物体在力的作用下形状或体积发生的变化. ①弹性形变:物体在形变后撤去作用力时能够恢复原状的形变. ②非弹性形变:外力撤去后不能完全恢复原状的形变. (2)弹性限度:当形变超过一定的限度,撤去作用力后物体不能完全恢复 原来的形状,这个限度叫做弹性限度. (3)弹力: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由于要恢复原状,对与 它接触的物体产生的力.

第三章 第一节 力

第三章 第一节 力

二、重力
1、定义: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 到的力 2、大小:可由弹簧秤测定 地球不同地方 G = mg g = 9.8 m/s2 重力方向不同 3、方向:竖直向下
重力作用点在哪?
重心的定义:
定义:一个物体的各 部分都要受到重力 的作用,从效果上 看,我们可以认为 各部分受到的重力 集中作用于一点, 这一点叫做物体的 重心。
课堂练习3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D ) A、子弹从枪口射出,能打到很远的距离, 是因为子弹离开枪口后受到一个推力的作 用。 B、甲用力把乙推倒,说明只是甲对乙有 作用,乙对甲没有力的作用 C、只有有生命或有动力的物体才会施力, 无生命或无动力的物体只会受力不会施力。 D、任何一个物体,一定既是受力物体, 也是施力物体。
箭尾(箭头)表示力的作用点
(2).力的示意图(粗略) 只画出力的作用点和方向,对线段的长 度没有精确的要求。
力的图示与示意图的区别
F=5N
F
力的图示
力的示意图
说明: 力的图示:大小(线段长度),方向(箭头), 作用点,都有体现; 力的示意图:只体现方向,作用点。
例1:车受水平拉力:F=200N,画力的 图示的步骤:

课堂练习1
A.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1.关于力的下述说法中正确的是( A )
B.只有直接接触的物体间才有力的
作用
C.力可以离开物体而独立存在
D.力的大小可以用天平测量
课堂练习2
关于物体的重心,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 ABC ) A.物体的重心不一定在物体上 B.用线悬挂的物体静止时,细线方向一 定通过重心 C.一块砖平放、侧放或立放时,其重心 在砖内的位置不变 D.舞蹈演员在做各种优美动作时,其重 心的位置不变

人教版高一物理必修一第三章重力-基本相互作用(16张)-PPT优秀课件

人教版高一物理必修一第三章重力-基本相互作用(16张)-PPT优秀课件

人教版高一物理必修一第三章第一节 重力-基 本相互 作用( 共16张P PT)【P PT优秀 课件】 -精美 版
二、 重力
4、作用点
(1)重心:物体的各部分都受到重力的作用,从效 果上看,可以认为各部分受到的重力集中于一点 (即重心)。重心是重力的等效作用点。
(2)重心位置的确定: a. 质量分布均匀的物体(也称匀质物体),且形状规 则,重心就是其几何中心。 b. 非匀质物体和不规则的物体的重心,不仅与形状有 关还与物体内的质量分布有关。
人教版高一物理必修一第三章第一节 重力-基 本相互 作用( 共16张P PT)【P PT优秀 课件】 -精美 版
人教版高一物理必修一第三章第一节 重力-基 本相互 作用( 共16张P PT)【P PT优秀 课件】 -精美 版

1.力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力不能 离开物体而存在;
2.力的图示:力的三要素;力的图示 的要求
人教版高一物理必修一第三章第一节 重力-基 本相互 作用( 共16张P PT)【P PT优秀 课件】 -精美 版
地球吸引苹果
(施力物) (受力物)
人教版高一物理必修一第三章第一节 重力-基 本相互 作用(共16张P PT)【P PT优秀 课件】 -精美 版



分析车.绳.人之间的力的作用
车与绳


P53 (2)
按要求做在作业本上!
人教版高一物理必修一第三章第一节 重力-基 本相互 作用( 共16张P PT)【P PT优秀 课件】 -精美 版
3.力的分类:按性质分;按效果分.
结 4重力:方向;大小;与质量成正
比:G=mg
人教版高一物理必修一第三章第一节 重力-基 本相互 作用( 共16张P PT)【P PT优秀 课件】 -精美 版

人教版高一物理必修第一册第一节重力与弹力ppt课件

人教版高一物理必修第一册第一节重力与弹力ppt课件

1、产生的原因:
2、定义: (1) G=mg
3、大小 (2)用弹簧秤测量
重 力 4、方向:竖直向下(即垂直于水平面向下)
重心的定义 重心位置的判断 5、作用点(重心) 注意: 重心可能在物体上, 也可能在物体之外。
第三章 相互作用——力
3.1重力与弹力(第二课时)
高中物理必修第一册
接触力 推
也是会发生形变的,因为有力的作用在该物体上了,满足形变的 发生条件。只不过有时物体的形变很小,不易被觉察。
如何通过实验方法 显示出来呢?
人 教 版 ( 2 0 1 9 ) 高 一 物 理 必修第一册第三章第一节3.1 重力与 弹力课 件
人 教 版 ( 2 0 1 9 ) 高 一 物 理 必修第一册第三章第一节3.1 重力与 弹力课 件
人 教 版 ( 2 0 1 9 ) 高 一 物 理 必修第一册第三章第一节3.1 重力与 弹力课 件
人 教 版 ( 2 0 1 9 ) 高 一 物 理 必修第一册第三章第一节3.1 重力与 弹力课 件
2 、把一个月牙状的薄板悬挂起来,静止时如图所示.则薄板
的重心可能是图中的( D )
A.A点
B.B 点
C .C点
D.D点
人 教 版 ( 2 0 1 9 ) 高 一 物 理 必修第一册第三章第一节3.1 重力与 弹力课 件
人 教 版 ( 2 0 1 9 ) 高 一 物 理 必修第一册第三章第一节3.1 重力与 弹力课 件
如图所示,有一等边三角形ABC,在B. C两点各放一 个质量为m的小球,在A处放一个质量为2m的小球,则 这个球组的重心在何处?
第三章 相互作用——力
3.1重力与弹力
高中物理必修第一册
什么是力?力是如何产生的 ?

第1节 重力和弹力 第1课时 重力和弹力

第1节  重力和弹力  第1课时  重力和弹力

D.物体的形状改变后,其重心位置不会改变
[解析] 由于物体放于水中时,受到向上的浮力从而减小了弹簧的 拉伸形变,弹簧测力计的拉力减小了,但物体受到的重力并不改变,选 项 A 错误;当两物体所处的地理位置相同时,g 值相同,质量大的物体 受到的重力必定大,但当两物体所处的地理位置不同时(如质量较小的物 体放在地球上,质量较大的物体放在月球上,月球上 g 值较小),质量较 大的物体受到的重力不一定大,选项 B 正确;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 的,选项 C 错误;物体的重心位置由物体的形状和质量分布情况共同决 定,当物体的形状改变时,其重心可能发生改变,选项 D 错误。
一、重力
1.填一填 (1)定义:由于地球的吸__引__而使物体受到的力。 (2)大小:G=_m__g_,g 为自由落体加速度。 (3)方向:总是竖__直__向__下__。 (4)作用点——重心
①重心的定义:一个物体的各部分都受到重力的作用,从_效__果__上看,可 以认为各部分受到的重力作用集中于_一__点_,这一点叫作物体的重心。 ②重心位置的决定因素:质量均匀分布的物体,重心的位置只跟物体的 _形__状__有关。质量分布不均匀的物体,重心的位置除了跟物体的形状有关 外,还跟物体内质__量__的__分__布__有关。
( ×)
(2)抛出去的物体不会受到重力作用。
(×)
(3)只有物体的重心才受到重力的作用。
(×)
(4)重心的位置可以不在物体上。
(√)
(5)力的示意图能准确表示力的大小、作用点和方向。
(×)
3.选一选
关于重力和重心,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静止的物体受到重力,运动的物体不受重力
B.向下运动的物体受重力,向上运动的物体不受重力

重力与弹力PPT课件

重力与弹力PPT课件

3.胡克定律:弹簧发生___弹__性__形__变___时,弹力的大小 F 跟弹 簧__伸__长__(_或__缩__短__)__的长度 x 成正比,即 F=_____k_x___. 4.劲度系数:公式 F=kx 中的 k 称为___劲__度__系__数___,单位是 __牛__顿__每__米____,单位的符号是___N_/_m____.
【达标练习】 1.(2019·兴庆校级期末)下列关于重力、重心的说法,正确的 是( ) A.任何有规则形状的物体,它的重心一定与它的几何中心重 合 B.任何物体的重心都在物体内,不可能在物体外 C.用一绳子将物体悬挂起来,物体静止时,该物体的重心不 一定在绳子的延长线上 D.重力是由于地面附近的物体受到地球的万有引力而产生的
点就叫做重心,故运用了等效替代的方法,故 B 正确,A、C、
D 错误.
(2)在图中,C 图中的接触面是光滑的,A、B 两球间一定有弹 力作用的是(都静止)( )
提示:选 B.判断 A、B 两球间有无弹力,要依据弹力产生的两 个条件:一是相互接触;二是发生弹性形变.四个选项中都满 足了接触这一条件,但是否发生了形变难以观察,这时可以利 用“假设法”来判断.在 A 图中,若拿去 A 球,则 B 球静止, 故 A、B 间没有挤压,即 A、B 间没有弹力;在 B 图中,若拿 去 A 球,则 B 球将向左运动,故 A、B 间存在相互挤压,即 A、 B 间存在弹力;在 C 图中,若拿去 A 球,则 B 球静止,故 A、 B 间没有挤压,即 A、B 间没有弹力;在 D 图中,A、B 间可能 有弹力,也可能无弹力,故选项 B 正确.
[解析] 当尖底陶瓶空着时,由于瓶的重心高于绳的悬点,它 就会倾倒;把它放到水里,水就会自动流进去,当瓶中汲入适 量的水(达到瓶容积的 60%~70%)时,瓶及水的重心降到绳的 悬点以下,一提绳,尖底陶瓶就会被直立着提上来.如果瓶中 的水太满,重心又高于绳的悬点,瓶会自动倾倒,将多余的水 倒出.这种尖底陶瓶巧妙地通过重心变换,使得汲水方便、省 力,又能控制汲水量,充分体现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物理 必修 第一册 R
第三章 相互作用——力
探究思考
1.如何画力的图示及示意图:
2. 关于重力的探究:
①能不能说重力就是地球对物体的吸引力? 不能
②同一物体分别在北京和杭州用天平测量其质量是否相同?用测力计称其重力
是否相同?
相同
不同
物理 必修 第一册 R
第三章 相互作用——力
③我们是如何画物体的重力示意图?作用点在哪里?为什么?我们如何确定 物体重力的作Hale Waihona Puke 点?物理 必修 第一册 R
第三章 相互作用——力
二、弹力 1.接触力:在物体与物体___接__触____时发生的相互作用力.接触力按其性质可 以分为___弹__力____和__摩__擦__力_____. 2.形变:物体在力的作用下___形__状____或___体__积____会发生改变,这种变化叫 作形变. 3.弹力:发生形变的物体,要__恢__复_____原状,对与它___接__触____的物体会产 生力的作用,这种力叫作弹力. 4.常见弹力:平时所说的压力、__支__持__力_____和__拉__力_____等都是弹力.
假设法
可以假设将与物体接触的另一物体撤去,看物体还能否保持 原来的状态,若能,则无弹力;若不能,则存在弹力
因为物体的受力必须与物体的运动状态相吻合,所以可以依 状态法 据物体的运动状态由相应的规律(如二力平衡等)来判断物体
间的弹力
物理 必修 第一册 R
第三章 相互作用——力
检测练习
1.判断正误 (1)重力的方向总是垂直向下. (2)重心的位置可以不在物体上. (3)只要两物体接触就一定产生弹力. (4)静止在水平地面上的物体受到向上的弹力是因为地面发生了形变. (5)弹力的方向一定与物体发生形变的方向相反.
找到重心 ④飞奔的骏马用一只马蹄稳稳地踏在飞燕上.骏马的重心是否一定在飞燕所在 的竖直线上?物体的重心一定在物体上吗?
是,马的重心位置在马身上而不在飞燕 上,但只有马的重心位置和飞燕在一条竖直 线上,才能保持平衡;不一定.
物理 必修 第一册 R
第三章 相互作用——力
3、关于弹力的探究: ①下面两种物体形变有何区别?哪个物体能产生弹力?
物理 必修 第一册 R
第三章 相互作用——力
3.重力的作用点——重心 (1)重心是物体各部分所受重力的等效作用点,并不是只有物体的重心才受到重 力作用. (2)重心的位置除跟物体的形状有关外,还跟物体的质量分布有关 ① 质量分布均匀、形状规则的物体的重心在其几何中心. ② 重心的位置可以在物体上,也可以在物体外.
物理 必修 第一册 R
第三章 相互作用——力
4、弹性形变和弹力
(1)弹性形变:物体在形变后能够恢复原状的形变.
(2)弹力: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要恢复原状,对跟它接触的物体产生力的作
用,这种力叫做弹力.
(3)弹力产生条件:两个物体相互接触,发生弹性形变.
5、弹力有无的判断方法:
条件法
根据弹力产生的两个条件判断是否存在弹力.此法多用来判 断发生明显形变的情况(弹簧、橡皮条等).
物理 必修 第一册 R
第三章 相互作用——力
③判断弹簧在压缩和伸长状态下产生弹力的方向及作用点。
物理 必修 第一册 R
第三章 相互作用——力
④弹力有无及方向的判断 判断一下物体之间是否产生弹力?弹力时如何产生的?其方向有何特点?有几个弹 力存在?
物理 必修 第一册 R
第三章 相互作用——力
知识精讲
弹簧可以恢复,橡皮泥不能
弹簧产生形变
②是否只有弹簧这种有明显形变的物体才能产生弹力?
不是
物理 必修 第一册 R
第三章 相互作用——力
核心素养提升
科学探究
“放大法”观察微小形变
物体的形变按形变的大小可分为两 类:(1)明显形变,如弹簧、橡皮条等, 这 类 形 变 很 容 易 观 察 和 测 量 . (2) 微 小 形 变,如硬的接触面、不可伸长的细线、轻 质硬杆等,这类形变由于非常微小,无法 直接观察到,可以用“放大法”观察.下 面举两例说明:
1.重力的大小 (1)重力的大小G=mg,只与质量和重力加速度g有关,与物体的运动状态无 关. (2)重力加速度g与物体所处的纬度和高度有关:①g随纬度的升高而增大,在赤 道处g最小,在两极处g最大;②g随高度的升高而减小. 2.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 注意:竖直向下是指垂直于水平面向下,但是并不等同于垂直于支持面向下, 也不等同于指向地心.
(×) (√) (×) (√) (√)
物理 必修 第一册 R
第三章 相互作用——力
2、关于重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物体只有在静止时才受到重力的作用 B.正常运行的人造卫星内的物体不受重力的作用 C.重力的方向总是与支持重物的支持面相互垂直 D.重力是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其方向总是竖直向下 答案 D
2.重心 (1)定义:一个物体的__各__部__分_____都受到重力的作用,从效果上看,可以认为 __各__部__分_____受到的重力作用集中于___一__点____,这一点叫作物体的_重__心______. (2)重心位置的决定因素:①物体的__形__状_____;②物体的___质__量__分__布____.
第三章 相互作用——力
第1节 重力与弹力
1.知道重力产生的原因、大小和方向;理解重心的概念.(重点 +难点)
2.知道弹力的定义及产生的条件,会判断弹力的有无及方 向.(重点+难点)
第三章 相互作用——力
自主学习
一、重力 1.重力 (1)定义:由于地球的___吸__引____而使物体受到的力. (2)大小:G=___m__g____,g为___自__由__落__体__加__速__度____. (3)方向:总是__竖__直__向__下_____.
物理 必修 第一册 R
第三章 相互作用——力
一、光学“放大法”观察桌面的微小形变:如图甲所示,在一张桌子上放两个 平面镜M和N,让一束光依次被两面镜子反射,最后射到墙上,形成一个光点P.利 用该装置可以观察到:用力压桌面,观察到墙上光点的位置会向下移动,力越大, 光点下移的越多;撤去外力,光点回到原来的位置.实验现象说明,用力F压桌 面,桌面发生微小的形变,引起光线在平面镜上入射角的变化,经两次反射后,即 “光学放大”,光点的位置在墙上发生明显的改变,从而证明了桌面发生了微小形 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