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苓白术丸PPT课件

合集下载

2024版泄泻(医学PPT课件)

2024版泄泻(医学PPT课件)

进行适量的运动锻炼,如散步、太极 拳等,有助于缓解压力,增强体质。
05
泄泻的并发症及处理
脱水及电解质紊乱
脱水
泄泻导致大量水分和电解质丢失,轻者出现口渴、尿少等症状,重者可能出现 休克、昏迷等严重后果。
电解质紊乱
常见低钾、低钠、低氯等电解质紊乱,表现为乏力、心律失常、肠麻痹等症状。 需要及时补充电解质,纠正紊乱。
情志失调
忧思恼怒等情志因素可导致肝气郁结,横 逆犯脾,引起泄泻。
临床表现与诊断
临床表现
大便次数增多,粪质稀薄或如水样, 可伴有腹痛、肠鸣、发热、里急后 重等症状。
诊断依据
根据病史、症状、体征及实验室检 查等综合分析,可作出泄泻的诊断。 需注意与痢疾、霍乱等病相鉴别。
02
泄泻的中医辨证治疗
辨证分型
泄泻(医学PPT课件)
目录
• 泄泻概述 • 泄泻的中医辨证治疗 • 泄泻的西医治疗 • 泄泻的预防措施与调护 • 泄泻的并发症及处理 • 泄泻的案例分析
01
泄泻概述
定义与分类
01
02
定义
分类
泄泻是指排便次数增多,粪便稀薄,甚至泻出如水样的病症。
根据病程长短,可分为急性泄泻和慢性泄泻;根据病因不同,可分为 感染性泄泻和非感染性泄泻。
酸碱平衡紊乱
代谢性酸中毒
泄泻导致大量碱性物质丢失,体内酸性物质相对增多,出现代 谢性酸中毒。表现为呼吸深快、心率加快、血压下降等症状。
呼吸性碱中毒
过度通气导致二氧化碳排出过多,出现呼吸性碱中毒。表现为 手足抽搐、口周麻木等症状。需要及时调整呼吸,补充二氧化 碳。
其他并发症及处理
营养不良
长期泄泻导致营养物质吸收不良, 出现营养不良。表现为消瘦、贫 血、免疫力下降等症状。需要加

方剂学:补益剂参苓白术散课件

方剂学:补益剂参苓白术散课件
方剂学补益剂参 苓白术散课件
contents
目录
• 参苓白术散的概述 • 参苓白术散的药理作用 • 参苓白术散的临床应用 • 参苓白术散的现代研究 • 参苓白术散的制备与使用方法
01
CATALOGUE
参苓白术散的概述
定义与组成
定义
参苓白术散是一种中医方剂,属 于补益剂,主要用于治疗脾胃虚 弱、腹胀等症状。
04
CATALOGUE
参苓白术散的现代研究
现代药理学研究
药理作用机制
参苓白术散的药理作用机制主要涉及调节免疫功能、 改善消化系统、抗疲劳等。
药效成分分析
通过现代药理学手段,对参苓白术散中的主要药效成 分进行了分析,揭示了其药理作用的物质基础。
药物代谢与动力学
研究了参苓白术散在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 过程,为其临床应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提高治疗效果。
注意事项与建议
适用人群 饮食调理 观察病情变化 保存方法
参苓白术散适用于脾胃虚弱、食少便溏、气短乏力等症状的患 者。孕妇、哺乳期妇女及儿童应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在使用参苓白术散期间,患者应保持饮食清淡,避免食用生冷 、油腻、辛辣等刺激性食物,以免影响药效。
在使用参苓白术散期间,患者应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如症状未 改善或加重,应及时就医调整治疗方案。
组成
由人参、茯苓、白术、山药、莲 子、薏苡仁、白扁豆、砂仁、桔 梗、甘草等组成。
功效与主治
功效
益气健脾,渗湿止泻。
主治
主治脾胃虚弱,腹胀泄泻,食欲不振,体倦乏力,面黄肌瘦,便溏等症。
方义解析
方义
本方以四君子汤(人参、茯苓、白术 、甘草)为基础,配以山药、莲子、 薏苡仁、白扁豆、砂仁、桔梗等药组 成。其中人参、茯苓、白术、甘草补 气健脾,山药、莲子、薏苡仁、白扁 豆渗湿健脾止泻,砂仁、桔梗行气化 湿,使全方补而不滞,治脾胃虚弱所 致的泄泻效果良好。现代临床研究Fra bibliotek1 2

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中西医治疗ppt课件【43页】

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中西医治疗ppt课件【43页】

结语
功能性消化不良(FD)是临床上最为常见的疾病 之一,患者虽有上消化道症状,但经内镜等检 查未能找到确切的病因,或仅有慢性浅表性胃 炎。对于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治疗西医主要是对 症治疗,但疗效不理想;中医重视整体观念和 辨证论治疗,根据症候的不同采用相适应的治 则治法,扶正祛邪,标本兼顾,调节个脏腑功 能达到治疗目的,中医药在治疗功能性消化不 良方面具有较大的优势,并已被广泛应用。取 得较好疗效。
此ppt下载后可自行编辑
谢谢大家
中医所说的脾胃居于中焦,主运化和四肢肌 肉,主要包括消化和运动系统,消化功能的紊 乱归根到底是脾胃的功能失常,分而言之,脾 主升清,脾气能够上升,则营养物质才能输布 全身;胃主降浊,胃气得降,则消化的糟粕方 能排出休外。一旦脾胃虚弱,气机升降发生错 乱,则必然会出现消化能力的减退和运动功能 的紊乱。
此ppt下载后可自行编辑
功能性消化不良 的中西医治疗
消化不良的定义
功能性消化不良(FD)是指具有上腹痛、上 腹胀、早饱、嗳气、食欲不振、恶心、呕 吐等上腹不适症状,经检查排除引起这些 症状的器质性疾病的一组临床综合征,是 临床上最常见的一种功能性胃肠病。
消化不良症候群
消化不良的流行病学(国际)
科门诊1/3以上。 消化不良症患者就诊率50%。
罗马Ⅲ标准
FD 餐后不适综合征 上腹疼痛综合征 功能性消化不良
一、功能性消化性不良诊断标准
餐后饱胀不适、早饱感、上腹痛、上腹烧 灼感
排除器质性疾病基础上,没有可以解释上 述症状的功能性疾病
诊断前症状出现至少6个月,近3个月满足 以上标准
二、餐后不适综合征的诊断标准
1. 一般治疗
建立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烟酒及服用非 甾体抗炎药。避免个人生活经历中会诱发 症状的食物。注意根据患者的不同特点进 行心理治疗。失眠、焦虑者可适当给予镇 静药和抗抑郁药。

中成药配方详解:参苓白术丸

中成药配方详解:参苓白术丸

药典中药材:甘草
性状:
甘草:根呈圆柱形,长25~100cm,直径 0.6~3.5cm。外皮松紧不一。表面红棕色 或灰棕色,具显著的纵皱纹、沟纹、皮孔 及稀疏的细根痕。质坚实,断面略显纤维 性,黄白色,粉性,形成层环明显,射线 放射状,有的有裂隙。根茎呈圆柱形,表 面有芽痕,断面中部有髓。气微,味甜而 特殊。胀果甘草
药典中药材:山干燥处,防蛀。
药典中药材:白扁豆详解>>>
白扁豆
药典中药材:白扁豆
来源: 本品为豆科植物扁豆的干燥成熟种子。秋、 冬二季采收成熟果实,晒干,取出种子, 再晒干。
药典中药材:白扁豆
性状:
本品呈扁椭圆形或扁卵圆形,长8~13mm, 宽5~9mm,厚约7mm。表面淡黄白色或淡 黄色,平滑,略有光泽,一侧边缘有隆起 的白色眉状种阜。质坚硬。种皮薄而脆, 子叶2,肥厚,黄白色。气微,味淡,嚼 之有豆腥气。
药典中药材:莲子
炮制:
略浸,润透,切开,去心,干燥。本品略 呈类半球形。表面红棕色,有细纵纹和较 宽的脉纹。一端中心呈乳头状突起,棕褐 色,多有裂口,其周边略下陷。质硬,种 皮薄,不易剥离。子叶黄白色,肥厚,中 有空隙。气微,味微甘、微涩。
药典中药材:莲子
性味: 甘、涩,平。归脾、肾、心经。
药典中药材:莲子
药典中药材:白扁豆
用法: 9~15g。
药典中药材:白扁豆
存储: 置干燥处,防蛀。
药典中药材:莲子详解>>>
莲子
药典中药材:莲子
来源: 本品为睡莲科植物莲的干燥成熟种子。秋 季果实成熟时采割莲房,取出果实,除去 果皮,干燥。
药典中药材:莲子
性状:
本品略呈椭圆形或类球形,长1.2~1.8cm, 直径0.8~1.4cm。表面红棕色,有细纵纹 和较宽的脉纹。一端中心呈乳头状突起, 棕褐色,多有裂口,其周边略下陷。质硬, 种皮薄,不易剥离。子叶2,黄白色,肥 厚,中有空隙,具绿色莲子心。气微,味 甘、微涩;莲子心味苦。

中医基础理论肺病辨证ppt课件

中医基础理论肺病辨证ppt课件
久咳伤肺 脾气虚 感受寒邪 证候:咳嗽痰多性粘,色白易咯,胸部满闷,
或见气喘,喉中痰鸣,舌淡苔白腻, 脉滑
精选ppt课件最新
49
痰湿阻肺
病机分析:
阻滞气道,肺气不利,影响气机升降——胸
痰湿阻肺
部满闷,气喘,痰鸣
肺气上逆——咳嗽,痰多粘腻,易咯
治法:燥湿化痰
方药:
精选ppt课件最新
50
痰湿阻肺的用药
汗,颧红
治法:滋养肺阴
方药:
精选ppt课件最新
36
肺阴虚
▪ 方药:
生脉饮 人参固本丸 洋参保肺丸 养阴清肺丸 定喘止嗽丸
麦味地黄丸 河车大造丸 清热养阴丸 秋梨膏
精选ppt课件最新
37
肺气虚
.症状:咳嗽反复发作,咳声低微无力, 气短乏力,咯痰清稀,色白量 多,神疲懒言,食少面色恍白, 畏风,自汗,易因外邪而咳嗽加 、 重,舌苔薄白,脉细弱。
痰黄稠,或痰中带血,或咳脓血痰有腥臭味, 发热,胸痛,烦躁不安,口渴,小便黄,大便 秘结,舌红苔黄腻,脉滑数。
精选ppt课件最新
46
痰热壅肺
病机分析:
热煎熬津液成痰 痰热郁阻,肺气不利,
失于宣降——咳嗽,呼吸气促,鼻翼煽动,
痰热壅肺
痰黄稠
痰热阻滞肺络——胸痛
血败肉腐化脓——咯吐血腥臭痰
热邪内郁 灼伤津液——发热,口渴,
此课件下载可自行编辑修改,供参考! 感谢您的支持,我们努力做得更好!
精选ppt课件最新
8

生 理 功 能
主气、司呼吸 主宣降
朝百脉、主治节 通调水道
精选ppt课件最新
9
主宣降
宣即宣发,降即肃降。
所谓宣发,即指宣布和发散。 肺主宣发,是指肺气具有向上、向外 升宣布散的生理功能。

中成药应用ppt课件

中成药应用ppt课件
11
(பைடு நூலகம்一)片剂
指药材细粉或药材提取物加药材细粉或辅 料压制而成的片状制剂,分为药材原粉片和 浸膏(半浸膏)片等,按制备、用法和作用 的不同可分为:
压制片——指药物与赋形剂混合后压制而成 的片剂,一般不包衣的片剂多属此类,如甘 草片等。
包衣片——包薄膜衣、糖衣(如维C银翘片) 或肠溶衣(如牛黄解毒片)。
1、用于单纯性慢支药
以咳嗽、咳痰为主,痰多呈白色粘液泡沫状, 尤以清晨明显。
止咳化痰丸(痰热阻肺证)、蛇胆川贝液等。
2、用于喘息型慢支药
以喘息为主,经常出现哮鸣音。
桂龙咳喘宁胶囊(痰湿犯肺证)等。
3、用于慢支缓解期的成药
百合固金丸、参蛤补肺胶囊、痰咳净散等。 19
(三)支气管哮喘用药 1、寒喘——温肺平喘 咳嗽气急,胸部胀闷,痰稀薄量多色白,伴
单糖浆——单纯蔗糖饱和水溶液,供配制含药糖浆或 作其他内服制剂的赋形剂和矫味剂用。
含药糖浆——含药物或药材提取物的蔗糖水溶液,如 急支糖浆。
芳香糖浆——含芳香性物质或果汁的浓蔗糖水溶液, 如橙皮糖浆、姜糖浆等。
(十)颗粒剂
以药材的提取物与适宜的辅料或与药材细粉制成 的颗粒状剂型,分为可溶性(板兰根)、混悬性与泡 腾性三种。单剂量颗粒剂压制成块状的称冲剂。颗粒 剂较丸剂、片剂作用快;较汤剂、糖浆剂体积小、重 量轻、口感好、服用简便,易于携带运输,但易吸潮 结块。
外用散剂,极细粉,用于外敷、吹喉、点眼等, 如桂林西瓜霜、八宝眼药。
(三)丹剂
中医药传统的丹剂含义比较广泛,历史上曾把
一些具有特效功能的药物剂型也称为“丹”,有
以丸为丹的,如至宝丹,小儿回春丹;有以散为
丹的,如紫雪丹;有以锭为丹的,如玉枢丹。但

第14章祛湿中成药PPT课件

第14章祛湿中成药PPT课件

-
42
• 按:本例为脾虚生湿,湿滞肠腑,大肠传导阻滞 而便秘,其病机为脾虚湿滞,故治以健脾化湿、 宣畅气机通便为法。用三仁汤化湿并宣畅三焦气 机。方中芦根易滑石、通草、竹叶,以防利水过 甚,使便干难下,并增强生津润肠之功;加桔梗 配杏仁增强轻展上焦气机,润肠通便之力;山药 助生薏苡仁健脾渗湿;太子参补脾肺之气,以增 健运水湿、传导之功。诸药配合,使脾气健运、 肺气宣展、清肃下降,大肠传导得以恢复,则大 便畅通。
看舌苔
薄腻苔
厚腻苔
化热
看面色
面垢
爱出油

头发 -
黄厚腻苔
6
如何祛湿:燥湿
利尿
1、药香囊:薰衣草、佩兰、厚朴花
头晕、犯困
• 2燥湿的药:白术、厚朴、苍术、(类似于发挥干燥剂的作用的 • 半夏、黄柏 • 途径:利尿也可以祛湿 • 湿热结合很难对付(皮疹,肿痛,脚气)
• 中成药:
• 二妙丸(轻身健脾、延年益寿)
“下之则洞泄。”
非伤食积滞 苦寒攻下
损伤脾胃之阳气而致脾气下陷,出现洞泄不止。
-
33
身热不扬、午后热甚 ——
湿热郁蒸
吴瑭: 《 温病条辨·上焦篇·四三》:
“润之则病深不解。”
非阴虚内热 滋腻养阴
碍脾滞气,湿邪滞着不化, 病情迁延难愈。
-
34
苔白腻,脉濡缓——湿遏卫气之象
【治法】
芳香辛散,宣气化湿
-
40
• 按:该例为感受外邪,肺病及脾,水津失布失运, 生湿生痰生浊,痰湿浊邪蕴于肺脾,郁而化热,出 现咳嗽,吐痰粘稠不爽,胸闷脘痞,苔白腻微黄。
• 治以三仁汤涤浊化痰、宣肺醒脾。方中加麻黄、桔 梗宣肺化痰:桑白皮清泻肺热。诸药配合,使痰湿 浊热上清、下泻、中化,则咳嗽可愈。临证湿浊咳 嗽,若兼见中焦和(或)下焦湿热之证者,选用三仁汤 更为适宜。

常见病中医治疗ppt课件

常见病中医治疗ppt课件
3
一、常见中医证型及主要症状表现
常见证型 风寒感冒 风热感冒 气虚感冒 暑湿感冒
主要症状 鼻塞、时流清涕、痰清稀色白
发热、咽喉疼痛、痰黄黏稠 年老或体虚、恶风寒或发热、倦怠无力 发热恶风、头身困重、胸脘痞闷,见于夏季
4
二、单方验方 1、姜葱糖水 生姜10-30克,将其捣烂,加适量红糖、葱白2段,水煎煮,趁热服,服后
7
一、常见中医证型及主要症状表现
常见证型 风寒咳嗽 风热咳嗽 燥热咳嗽 痰湿阻肺
主要症状 咳嗽新起,痰稀色白 咳嗽新起,痰稠色黄 咳无痰,或痰黏稠难出 久咳痰多色白,或兼见食少脘满,大便时溏
8
二、单方验方 1、黄芩汤
黄芩30克,水煎服,每日2—4次。治疗风热咳嗽。 2、桑叶煎
嫩桑叶30—60克,水煎服,每日2~4次。治疗燥热咳嗽。 3、百合款冬花饮
18
泄泻
本病相当于西医学中的腹泻,可见于多种消化系疾病。临床以排便 次数增多、粪便稀溏、甚至泻出如水样等为主要表现。
中医认为本病的发生是由于各种因素导致脾胃运化功能失调,湿 邪内盛或肝郁乘脾,肾阳虚衰,导致清浊不分,并走大肠所致。本病 四季均可发生,但以夏秋两季为多见。
19
一、常见中医证型及主要症状表现
2
感冒
相当于西医学中的上呼吸道感染、流行性感冒等,临 床上以鼻塞、流涕、喷嚏、头痛、恶寒、发热、全身不适 等为主要表现。
中医学认为感冒的发生主要由于体虚,抗病能力减弱, 当气候变化时。人体内外功能不能适应,风邪或时行疫毒 乘虚由皮毛、口鼻而入,引起一系列肺卫症状。此病全年 都可以发生,尤其以冬春季节较为多见。
12
二、单方验方 1、钩藤汤
钩藤30g,水煎,早晚分服,30日为一疗程。可清热平肝,熄风定眩。治疗肝 阳上亢型眩晕,本品不宜久煎。 2、黄芪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用法用量】上为细末。每次6克,枣汤调服。 小儿量岁数酌减。
4
• 人参、茯苓、白术(麸炒)、山药、白扁豆 (炒)、莲子、薏苡仁(麸炒)、砂仁、桔梗、 甘草
5
人参
• 性味归经:性平、味甘、微苦,微温。 归脾、肺经、心经。
• 功效:大补元气,复脉固脱,补脾益肺 ,生津止渴,安神益智。补五脏、安精 神、定魂魄、止惊悸、除邪气、明目开 心益智.
15
甘草
• 具有补脾益气,清热解毒,祛痰止咳,缓急止痛, 调和诸药的功效。
• 用于脾胃虚弱,倦怠乏力,心悸气短,咳嗽痰多, 脘腹、四肢挛急疼痛,痈肿疮毒,缓解药物毒性、 烈性。
• 《别录》记载:“温中下气,伤脏咳嗽,温经脉, 利血气,解百药毒。”
• 《日华子本草》记载:“安魂定魄。补五劳七伤,
一切虚损、惊悸、烦闷、健忘。通九窍,利百脉,
13
桔梗
• 【性味】 苦、辛,平。
• 【归经】 归肺经。
• 【功能主治】 宣肺,利咽,祛痰,排脓。 • 用于咳嗽痰多,胸闷不畅,咽痛,音哑,肺痈吐
脓,疮疡脓成不溃。
• 【用法用量】 3~9g。
14
• 《重庆堂随笔》:"桔梗,开肺气之结,宣心气之郁,上 焦药也。
• 肺气开则府气通,故亦治腹痛下利,昔人谓其升中有降者 是矣。然毕竟升药,病属上焦实证而下焦无病者,固可用 也;若下焦阴虚而浮火易动者,即当慎之。
益精养气,壮筋骨,解冷热。”
16
25):实验证明,本方小剂量可兴奋肠管收缩,大剂量则主要引起抑制。小 剂量可解除肾上腺素对肠管的部分抑制现象,大剂量又可解除氯化钡或毛 果芸香碱引起的肠管痉挛。这一结果与本方补气健脾的功能颇为吻合。本 方对胃肠收缩活动的兴奋和抑制作用,与剂量大小有关。方中部分药物如 茯苓、甘草、白术及陈皮主要有抑制作用;个别药物如桔梗主要呈兴奋作 用。提示本方似有一种以抑制为主,兴奋为辅的胃肠活动调整剂。
6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苓
• 药用价值 • 性味归经:甘、淡,平。 • 归心、脾、肾经。 • 功能:利水渗湿,健脾,安神。 • 主治:水肿尿少,痰饮眩悸,脾虚食少,
便溏泄泻,心神不安,惊悸失眠。 • 现有用于子宫肌瘤的治疗。
7
麸炒白术
• 用于脾胃不和,运化失常,食少胀满倦怠乏力, 表虚自汗。
• 如治脾虚气滞,脘腹胀满的枳术丸; • 以及脾气不足,中气下陷的补中益气汤(《脾胃
• 薏苡既治风湿,又主筋急铁拘挛,不能屈伸, 彼风湿相搏,骨节疼烦,不得屈伸,风湿相搏
12
砂仁
• 性味:味辛,性温。 • 归经:归脾经、胃经、肾经。 • 功能:化湿开胃,温脾止泻,理气安胎。 • 主治:用于湿浊中阻,脘痞不饥,脾胃虚寒,呕吐泄泻,妊娠
恶阻,胎动不安。 • 用法用量:3~6克,入煎剂宜后下。
• 莲子中间青绿色的胚芽,叫莲子心,味很苦,却
是一味良药。中医认为它有清热、固精、安神、
强心、降压之效,可治高烧引起的烦躁不安、神
志不清和梦遗滑精等症。
11
薏仁
• 甘、淡,凉。归脾、胃、肺经。 • 薏仁最善利水,不至损耗真阴之气,凡湿盛在
下身者,最宜用之,视病之轻重,准用药之多 寡,则阴阳不伤,而湿病易去。
大便溏泻,白带过多,暑湿吐泻,胸闷腹胀。炒 白扁豆健脾化湿。用于脾虚泄泻,白带过多。 •
10
莲子
• 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写道:“莲之味甘,气 温而性涩,清芳之气,得稼穑之味,乃脾之果也。
• 中医认为莲子性平味甘、涩,入心、肺、肾经。
• 具有补脾、益肺、养心、益肾和固肠等作用。
• 适用于心悸、失眠、体虚、遗精、白带过多、慢 性腹症等症。
3
• 【方 解】此药中和不热,久服养气育神,醒 脾悦色,顺正辟邪。治脾胃者,补其虚,除其 湿,行其滞,调其气而已。方中人参、白术、 茯苓、甘草、山 药,薏仁、扁豆、莲肉,皆补 脾之药也,然茯苓、山药、薏仁理脾兼能渗湿; 砂仁、陈皮调气行滞之品也,然合参、术、苓、 草,暖胃而又能补中;桔梗苦甘入肺,能载诸 药上浮,又能通天气于地道,使气道升降而益 和,且以保肺防燥药之上僭也。
参苓白术丸
1
• 中文通用名】参苓白术散 • 【别 名】苓参白术散(《医门法律》)、白术调元散(《痘疹全集》)、参术
饮(《张氏医通》)、白术散(《全国中药成药处方集》)。 • 【药品性质】处方药 • 【药品分类】中药方剂 -> 消化系统方剂 -> 慢性肠炎 • 【药理毒理】实验研究 对胃肠收缩功能的影响《中成药研究》(1982,8:
论》); • 治气虚自汗的玉屏风散(《世医》)。
8
山药
• 甘、平。 • 健脾胃、益肺肾、补虚嬴。 • 治食少便溏、虚劳、喘咳、尿频、带下、消渴。 • 麸炒山药补脾健胃。 • 用于脾虚食少,泄泻便溏,白带过多。
9
炒白扁豆
• 性味归经 • 甘,微温。归脾、胃经。 • 功能主治 • 健脾化湿,和中消暑。用于脾胃虚弱,食欲不振,
2
• 【处方来源】(《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 【组 成】莲子肉(去皮)、薏苡仁、缩砂仁、桔梗(炒令深黄色)各
500克,白扁豆(姜汁浸,去皮,微炒)750克,白茯苓、人参(去芦)、 甘草(炒)、白术、山药各1 000克。 • 【功 效】健脾益气,和胃渗湿。 • 【适应症】脾虚泄泻,反复日久,稍有饮食不慎即便次增加,或溏 或泻,夹有完谷不化,伴腹胀肠鸣,脘痞不适,纳谷不香,精神倦 怠,面色少华,舌淡苔白,纳谷不香,精神倦怠,面色少华,舌淡 苔白,脉搏缓弱者。小儿消化不良,或脾疳口渴,夜则渴止,乳食 不进者;妇女脾虚湿重,带下色白清稀;大病瘥后调理等。现用于 脾肺气虚之肺结核、慢性支气管炎,咳嗽痰白量多者;营养不良性 水肿、慢性肾炎尿蛋白日久不消属脾虚者。
• 其病虽见于上焦,而来源于下焦者,尤为禁剂。 • 昔人舟楫之说,最易误人。夫气味轻清之药,皆治上焦,
载以舟楫,已觉多事。质重味厚之药,皆治下焦,载以上 行,更属无谓。故不但下焦病不可用,即上焦病,亦惟邪 痹于肺、气郁于心,结在阳分者,始可用之。
• 如咽喉痰嗽等证,惟风寒外闭者宜之。不但阴虚内伤为禁 药,即火毒上升之宜清降者,亦不可用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