_桥本甲状腺炎免疫机制的研究及其意义
桥本甲状腺炎的发病机制与诊治进展

1 2 3
深入研究自身免疫反应
桥本甲状腺炎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深入研究 其免疫反应机制,有助于发现新的治疗靶点。
探索细胞因子和炎症介质的作用
桥本甲状腺炎的发病与细胞因子和炎症介质密切 相关,进一步探索其在发病中的作用,有助于为 治疗提供新思路。
遗传因素的研究
遗传因素在桥本甲状腺炎的发病中起重要作用, 深入研究遗传因素,有助于揭示发病机制,为治 疗提供依据。
遗传因素与桥本甲状腺炎
遗传易感性
桥本甲状腺炎的发生与遗传因素有关,具有一定的家族聚集 性。
基因变异
某些基因的变异可能增加个体患上桥本甲状腺炎的风险,如 人类白细胞抗原(HLA)基因的某些等位基因。
环境因素与桥本甲状腺炎
感染与桥本甲状腺炎
一些研究显示,病毒感染可能与桥本甲 状腺炎的发病有关,如柯萨奇病毒、流 感病毒等。
要点二
手术治疗
对于药物治疗无效或存在压迫症状的桥本甲状腺炎患 者,手术治疗成为一种选择。术后并发症如甲状腺功 能减退症需长期口服甲状腺素片进行替代治疗。
预防与预后评估的进展
预防
桥本甲状腺炎的发病机制复杂,涉及遗传、 环境和生活方式等多个因素。因此,预防措 施需从多个方面入手,包括避免长期精神压 力、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避免长期接触电 离辐射等。
鉴别诊断
桥本甲状腺炎需与甲状腺功能亢进症、亚急性甲状腺 炎、慢性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等疾病进行鉴别。
02
桥本甲状腺炎的发病机制
自身免疫与桥本甲状腺炎
自身免疫反应
桥本甲状腺炎的发病与自身免疫反应有关,当身体的免疫系统攻击甲状腺时,会 导致甲状腺炎症和功能受损。
自身抗体产生
桥本甲状腺炎患者体内可检测到针对甲状腺抗原的自身抗体,如抗甲状腺过氧化 物酶抗体(TPOAb)和抗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GAb)。
桥本甲状腺炎免疫治疗的进展分析

桥本甲状腺炎免疫治疗的进展分析发布时间:2021-09-29T06:12:39.432Z 来源:《医师在线》2021年11期作者:陶亚敏[导读]陶亚敏(无锡市惠山区第二人民医院;江苏无锡214100)摘要:本文旨在综述桥本甲状腺炎的免疫治疗情况及研究进展。
桥本甲状腺炎作为一种免疫性甲状腺疾病,公认治疗方法为甲状腺激素替代治疗,可获得一定治疗效果,但这一治疗方式不能从病因上解决问题,患者通常需要接受多次复查甲状腺功能,根据检查结果适当调整用药剂量,且患者通常需要终生服药,给患者带来较大的心理负担与痛苦。
近年来有研究表明:针对桥本甲状腺炎患者,可采用各种生物与基因治疗、局部免疫调节等能获得明显治疗效果。
关键词:桥本甲状腺炎;免疫治疗;研究进展桥本甲状腺炎又被称之为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桥本病等,临床对于桥本甲状腺炎的诊断主要是通过血清检查、超声检查等,经检查显示血清TGAb或(和)TPOAb阳性,同时甲状腺呈现出弥漫性肿大、质地较韧则可诊断为桥本甲状腺炎。
高频超声检查不但能对甲状腺大小、内部回声以及结节样改变等进行检查,还能辅助鉴别桥本甲状腺炎。
但桥本甲状腺炎发病比较隐匿,没有典型临床症状,患者多数不能及时就诊,即便及时就诊也只能延缓病情,不能避免甲状腺功能持续性减退,患者需要终身服药的结果。
一、桥本甲状腺炎与免疫微环境改变桥本甲状腺炎被认为是复杂的自身免疫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有许多免疫细胞、免疫分子均参与其中,如B细胞、巨噬细胞、T淋巴细胞等,这些成分构成炎性免疫微环境,导致机体本身抗原免疫耐受性受到不良损伤,甲状腺细胞受到破坏,从而导致甲状腺功能减退[1]。
二、在桥本甲状腺炎治疗中应用激素与免疫抑制剂(一)局部注射局部注射、全身静脉应用地塞米松都能有效降低白介素-1、肿瘤坏死因子水平,提升Lyt-2阳性T细胞数,最终能达到扭转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病理改变,说明地塞米松的应用能有效抑制细胞因子释放,调整机体T淋巴细胞亚群,从而抑制自身比较强的免疫反应。
桥本甲状腺炎的中医研究进展

桥本甲状腺炎的中医研究进展桥本甲状腺炎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其主要特征是甲状腺功能减退和甲状腺组织的炎症。
在中医中,桥本甲状腺炎可归为“甲状腺疾病”或“痰瘀互结证”范畴,中医理论认为桥本甲状腺炎主要由气滞、瘀血、阴虚、痰浊等多种因素引起。
近年来,中医在桥本甲状腺炎的研究方面取得了一些进展,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中医药对桥本甲状腺炎的治疗取得了一定效果。
中医药治疗以调整气血、清热解毒、祛瘀化痰为主要治疗原则,常用药物包括桃仁、川芎、丹参、红花等。
研究表明,中医药能够改善患者的甲状腺功能,减轻炎症反应,改善临床症状,并且对抗体水平有一定的调节作用。
中医药还可以改善机体免疫功能,提高机体的抵抗力,减少疾病的复发。
针灸疗法对桥本甲状腺炎也有一定的疗效。
针灸能够通过调理气血,改善气血循环,促进瘀血的排除,从而改善甲状腺功能,减轻炎症反应。
研究表明,采用濒厥法针刺曲池、气海等穴位,可以显著降低患者抗体水平,改善甲状腺功能,减少病情的发展。
中医草药的辅助运用也取得了一些进展。
常用的中药方剂包括桂枝茯苓丸、玉屏风散、五帝散等。
研究表明,这些中药方剂能够改善患者的气血运行,清热解毒,祛瘀化痰,从而改善甲状腺功能,减轻炎症反应。
部分中药还具有抗氧化和免疫调节作用,有助于提高机体的自身修复能力。
中医治疗桥本甲状腺炎也更加注重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根据患者的病情特点和体质辨证施治,不仅可以更好地调理病情,还可以提高治疗效果。
中医治疗桥本甲状腺炎不仅仅是接受药物和针灸等治疗,还包括调整饮食结构,改善生活习惯,减轻精神压力等方面,这些综合治疗措施对改善桥本甲状腺炎的疗效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中医对桥本甲状腺炎的研究取得了一些进展,中医药、针灸疗法和中药辅助运用等治疗手段,能够改善甲状腺功能,减轻炎症反应,并且提高机体的免疫力,对于桥本甲状腺炎的治疗具有一定的疗效。
由于桥本甲状腺炎的发病机制复杂,治疗难度较大,中医的研究还需要更多的临床和实验数据的支持,以便更好地指导临床实践。
桥本氏甲状腺炎中西医治疗研究进展

桥本氏甲状腺炎中西医治疗研究进展一、本文概述桥本氏甲状腺炎(Hashimoto's Thyroiditis,HT)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以甲状腺组织逐渐被淋巴细胞取代并导致甲状腺功能减退为特征。
近年来,随着医学研究的深入,桥本氏甲状腺炎的中西医治疗研究取得了显著进展。
本文旨在综述桥本氏甲状腺炎的中西医治疗现状及其研究进展,以期为广大医疗工作者和患者提供全面的治疗信息和参考。
本文将重点介绍桥本氏甲状腺炎的中医治疗方法,包括中药汤剂、针灸、拔罐等非侵入性疗法,同时概述西医常用的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等方法。
本文还将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桥本氏甲状腺炎的优势和可能存在的挑战,为未来的研究提供思路。
二、桥本氏甲状腺炎的西医治疗进展桥本氏甲状腺炎(Hashimoto's Thyroiditis,HT)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以甲状腺组织逐渐被淋巴细胞取代为特征,最终可能导致甲状腺功能减退。
近年来,西医在桥本氏甲状腺炎的治疗方面取得了显著的进展,主要包括药物治疗、手术治疗以及新兴的免疫疗法等。
药物治疗是桥本氏甲状腺炎的主要治疗手段之一。
对于甲状腺功能正常的患者,通常采取甲状腺激素替代治疗,如左旋甲状腺素(L-T4),以维持正常的甲状腺功能。
对于伴有甲状腺功能亢进的患者,则可能需要使用抗甲状腺药物,如甲巯咪唑和丙硫氧嘧啶,以控制甲状腺激素的合成和分泌。
手术治疗在桥本氏甲状腺炎中的应用相对较少,主要适用于药物治疗无效或甲状腺肿大严重压迫周围组织的患者。
手术方式主要包括甲状腺次全切除术和甲状腺全切除术,术后患者通常需要接受长期的甲状腺激素替代治疗。
近年来,随着免疫学的深入研究,免疫疗法在桥本氏甲状腺炎的治疗中也逐渐展现出良好的应用前景。
免疫疗法主要包括免疫抑制治疗和免疫调节治疗。
免疫抑制治疗通过使用免疫抑制剂,如糖皮质激素和环孢素等,抑制免疫系统的过度反应,从而减轻甲状腺组织的损伤。
免疫调节治疗则通过调节免疫系统的平衡,促进甲状腺功能的恢复。
桥本甲状腺炎了解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发展过程

04
桥本甲状腺炎 的诊断与治疗
诊断方法
添加 标题
血液检查:检测甲状腺激素水平、抗体水平等
添加 标题
超声检查:观察甲状腺形态、血流情况等
添加 标题
核素扫描:评估甲状腺功能状态
添加 标题
病理检查:通过穿刺活检等方式获取组织样本,进行病理学检查
药物治疗:使 用抗甲状腺药 物,如甲巯咪 唑、丙硫氧嘧 啶等
02
03
生活习惯:保持良好的作息,避免 熬夜和过度劳累
心理调适:保持乐观积极的心态, 避免焦虑和抑郁
04
05
定期复查:定期到医院复查甲状腺 功能,监测病情变化
注意事项
定期复查甲状腺功能, 监测病情变化
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 合理饮食,避免摄入
避免过度劳累和压力
过多碘元素
遵医嘱用药,避免擅 自停药或改变用药剂
出汗、体重下降等。
神经系统症状:部分桥 本甲状腺炎患者可能出 现神经系统症状,如记 忆力减退、注意力不集
中、抑郁等。
体征表现
01
甲状腺肿大:甲状腺肿大是桥本甲状腺 炎的主要表现之一,肿大可能会压迫气 管和食道,导致呼吸困难和吞咽困难。
甲状腺功能减退:桥本甲状腺炎会导致甲 状腺功能减退,表现为乏力、怕冷、皮肤 干燥、便秘等症状。
0 1
治疗方案
手术治疗:对 于病情严重、 药物治疗无效 的患者,可以 考虑手术切除 部分甲状腺
0 2
放射性碘治疗: 对于病情严重、 药物治疗无效 的患者,可以 考虑放射性碘 治疗
0 3
生活方式调整: 保持良好的生 活习惯,如合 理饮食、适当 运动、避免过 度劳累等
0 4
预防措施
定期体检:定期进行甲状腺功能检查,及时发现异常 健康饮食:均衡饮食,避免过度摄入碘和碘缺乏 避免过度劳累: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过度劳累和压力 避免感染:避免感染,特别是病毒感染,如流感、感冒等 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避免过度焦虑和抑郁
基于IgG4分类的桥本甲状腺炎临床意义探讨

基于IgG4分类的桥本甲状腺炎临床意义探讨钱伟;杜婷婷;吴汉妮【期刊名称】《中国免疫学杂志》【年(卷),期】2015(000)005【摘要】目的:探讨IgG4相关性桥本甲状腺炎( HT)患者血清IgG4水平及其临床意义。
方法: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129例HT患者血清IgG4水平,并根据IgG4水平将患者分为IgG4组(IgG4≥135 mg/dl)和非IgG4组(IgG4<135 mg/dl);电化学发光法测定血清甲状腺激素、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 TPOAb)、甲状腺球蛋白抗体( TgAb);甲状腺超声影像检查。
结果:HT患者血清TPOAb与同时测定的IgG4水平(r=0.4371,P=0.0127)和IgG4/IgG比值(r=0.3962,P=0.0235)呈显著正相关。
与非IgG4组(97例)比较,IgG4组(32例):①平均患病年龄趋年轻化(P=0.0293);②较高的血清TPOAb(P=0.0021)、TgAb(P=0.0128)水平;③超声影像:更易形成甲状腺结节(P=0.0226);④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提示,血清IgG4、TPOAb水平是患甲状腺结节危险因素,OR值分别为1.672(P=0.021)、2.549(P=0.014)。
结论:IgG4相关性HT患者存在相应的临床特征。
对于血清中IgG4水平明显升高的HT患者,应更加密切监测甲状腺功能及形态变化。
【总页数】4页(P686-689)【作者】钱伟;杜婷婷;吴汉妮【作者单位】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内科,武汉 430022;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内科,武汉 430022;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内科,武汉 43002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81【相关文献】1.IgG4相关桥本氏甲状腺炎 [J], 魏亚玲;李昭英2.IgG4阳性桥本甲状腺炎超声表现 [J], 陈蕾;王彬;张惠;邹英华;余洋;高莹3.IgG4相关性桥本甲状腺炎的研究进展 [J], 董玮;王晓琳;王昭顺;芈如珊;刘静;曲美婷4.血清IgG4对桥本甲状腺炎亚型鉴别的诊断价值 [J], 孙颖;张薪泞;罗微5.门冬清肺饮治疗气阴两虚型桥本甲状腺炎的效果评估及对IgG4的影响 [J], 张玮;林庆;刘倩;杨露情;闵文兰;章晔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中医药在桥本甲状腺炎防治中的作用研究进展-

中医药在桥本甲状腺炎防治中的作用研究进展* 桥本甲状腺炎是一类自身免疫性疾病,本病属袓国医学的“瘿病”范畴,中医药治疗主要以调节脏腑功能及提升机体免疫功能为主,对治疗效果及安全性具有明显的优势。
近年来的多项研究证实了中医药防治桥本甲状腺炎具有不错的效果。
本文通过分析、归纳整理中医各家对桥本甲状腺炎的文献,从病因病机、临床治疗等方面体现研究进展,为中医药在桥本甲状腺炎防治中的研究提供基础。
桥本甲状腺炎(Hashimoto Thyroiditis,HT)目前仍无特殊治疗方法,近几年研究发现其和甲状腺癌的发病具有一定的相关性[1]。
目前临床上常用甲状腺制剂、甲状腺素等药物治疗,但疗效不明显,且后遗症明显[2]。
近年来中药对免疫系统独特的调节作用已广泛为大家所认同,中医药治疗有其独特的优势,毒副反应小,能早期治疗和干预,可以起到明显的预防作用。
中医药在治疗时更注重从患者的整体治疗入手,对疾病进行整体控制及调节。
本研究收集近几年有关桥本甲状腺炎的中药防治的相关文献,对中医治疗HT的现状和进展进行如下综述,为了更好裨益今后的临床治疗。
1 概念桥本甲状腺炎(Hashimoto Thyroiditis,HT)是由于自身免疫、炎症损伤和异常凋亡等因素导致甲状腺正常分泌功能受到损害的一类自身免疫性疾病[3-4]。
本病的主要病理变化是甲状腺腺体呈弥漫性肿大,腺泡增生,间质各处有大量浆细胞和淋巴细胞浸润及淋巴滤泡形成。
HT主要临床特点是血清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GAb)、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TPOAb)或者甲状腺微粒体抗体(TMAb)阳性及甲状腺内出现淋巴细胞浸润,最终导致甲状腺组织结构破坏和甲状腺功能低下[5]。
HT发病率为0.3%~10%不等,女性患者是男性的5~10倍[6]。
近年来,由于环境和社会因素的影响,HT发病率逐年增加,严重影响人类的健康及生活质量。
新近研究发现,HT与甲状腺癌发病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7-8],HT可通过促使促甲状腺激素(TSH)水平上升及一些自身免疫机制促使甲状腺癌形成。
桥本甲状腺炎的中医研究进展

桥本甲状腺炎的中医研究进展桥本甲状腺炎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的慢性炎症性疾病,主要特征是甲状腺组织受到免疫系统攻击,导致甲状腺功能减退。
传统中医学认为,桥本甲状腺炎是由脾胃虚弱、肝气郁结、肾气不足等多种因素引起的。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中医学家开始关注桥本甲状腺炎的中医治疗方法,并取得了一定的研究进展。
中医治疗桥本甲状腺炎的核心思想是调整全身的阴阳平衡,激活正常的气血运行。
首先需要明确患者的体质特点,如有阴虚、阳虚、气虚、血虚等不同的体质类型,针对不同的体质特点进行治疗。
一些研究发现,采用中药治疗桥本甲状腺炎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症状,提高免疫功能,减少自身抗体的产生。
中药治疗桥本甲状腺炎的常用方剂包括四君子汤、六君子汤、四逆汤等。
这些方剂主要成分包括黄芪、白术、茯苓、甘草、黄连等。
这些中药可以补益体质,调整机体的阴阳平衡,激活气血运行。
有研究表明,这些中药可以减少自身免疫的攻击,并促进甲状腺功能的恢复。
针灸疗法也被广泛应用于桥本甲状腺炎的治疗中。
针灸可以通过调整气血的运行,激活经络系统,促进机体的自愈能力。
一些临床实验发现,针灸治疗可以显著减少甲状腺抗体的产生,减轻炎症反应,并改善患者的症状。
中医还强调在日常生活中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
这包括良好的饮食习惯、适度的运动、合理的心理调节等。
一些研究发现,过度疲劳、情绪波动、不良饮食习惯等不良生活方式会加重甲状腺炎病情,因此改善生活方式对于治疗和预防桥本甲状腺炎非常重要。
针对桥本甲状腺炎的中医治疗方法主要包括中药治疗和针灸疗法。
这些治疗方法可以调整机体的阴阳平衡,激活气血运行,促进甲状腺功能的恢复。
良好的生活方式也对于桥本甲状腺炎的治疗和预防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中医治疗桥本甲状腺炎的研究还相对较少,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和临床验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桥本甲状腺炎免疫机制的研究及其意义徐 魁1,张木勋2(1.咸宁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内科,湖北咸宁437100;2.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院内分泌科)中图分类号:R581.4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008-0635(2010)01-0085-05 桥本甲状腺炎(H T)是一种器官特异性免疫疾病,属于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病(A I T D)的一种,为甲状腺炎中最常见的一种类型,约占甲状腺疾病的7.3%~20.5%,可进展成甲状腺功能减退,男女患病比例为1∶6~1∶10。
但其发病机制不明确,目前认为主要与遗传及免疫有关。
本文概述H T免疫机制的研究及意义。
1 H T的临床特点H T多见于30~50岁的妇女,也是儿童散发性甲状腺肿的常见原因。
2/3以上的病人出现甲状腺肿大及结节。
甲状腺中度肿大、质地坚硬是许多H T患者的首发症状。
患者常有咽部不适或者轻度下咽困难,有时有颈部压迫感。
临床50%的H T病例出现甲减,少数病例表现甲亢,也有的患者甲状腺功能正常。
实验室检查T P O A b和T g A b滴度显著增高。
病理检查显微镜下实质成分之间有大量淋巴细胞浸润,常有淋巴滤泡形成,伴有生发中心,浆细胞浸润明显,纤维组织浸润。
2 H T发病的免疫机制普遍认为,H T由于抑制性T细胞存在遗传性缺陷,允许辅助性T淋巴细胞与特异性抗原相作用抵抗甲状腺上皮细胞,诱导抗体依赖、细胞介导的细胞毒作用的免疫机制。
2.1 细胞免疫细胞免疫是器官特异性自身免疫最为突出的发病特点。
自身免疫过程从辅助T细胞激活开始。
T细胞激活需要双重信号,第一激活信号来自T细胞与A P C表面表达的M H C,第二信号来自A P C表面表达的共刺激分子。
C D40-C D40L、B7-1/C D28及I C A M-L F A-1等多对粘附分子是T细胞活化中重要的协同刺激系统,没有协同刺激信号的参与则导致T细胞无反应性或细胞凋亡,产生外周耐受。
H T甲状腺上皮细胞本身可以成为抗原递呈细胞,异常表达抗原、递呈抗原,为T细胞激活提供第一信号。
同时表达协同刺激信号,提供第二信号,激活T细胞。
H L A-D R、C D40及B7-1等分子在甲状腺细胞表面的表达将影响甲状腺细胞的抗原提呈能力、自身反应性细胞的活化及细胞因子的分泌,进而影响免疫反应的发生、发展,导致H T的发生与发展。
现在多种研究表明H T患者表达人白细胞抗原(H L A-D R)的T淋巴细胞增多,甲状腺上皮细胞共同表达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物M H C-I I和协同刺激因子,提供T细胞活化所需的两种信号。
B o t t a z o G F等[1]研究证实A I T D患者的甲状腺细胞异常表达M H C-I I类抗原、粘附分子IC A M-1、V C A M-1,这表明甲状腺细胞通过H L A-D R等抗原的表达成为A P C主动地参与自身免疫过程。
T细胞各亚群(C D4+T,C D8+T)的克隆性增殖、分化及功能的发挥,辅助性T细胞(T h)与细胞毒性T细胞、T h细胞与B细胞之间的相互作用则有赖于C D40/C D40L及I C O S/G L50等共刺激信号的参与及相互调节[2]。
张琴、付勤等[3]发现C D40在儿童H T高表达,T细胞共刺激分子C D54、C D40和B7-1的异常表达与儿童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的发病有关,并可扩大和加重免疫损伤。
B a t i i f o r a M等[4]研究证实,B7-1表达在H T的T F C表面,T F C表达B7-1能够为T淋巴细胞向T h1型分化提供局部的共刺激信号。
共刺激分子B7-1/C D28在H T的发生和发展中起重要作用,它促进甲状腺局部浸润性T细胞向T h1细胞分化,分泌T h1型细胞因子介导破坏甲状腺滤泡的免疫应答过程。
阻断B7-1/C D28信号以干预治疗自身85 咸宁学院学报(医学版)2010年第24卷第1期〔J o u r n a l o f X i a n n i n g U n i v e r s i t y(M e d i c a l S c i e n c e s)〕免疫性疾病目前已获得了成功,在E A E小鼠经B7-1单克隆抗体或C T L A-4I g G干预治疗,可以预防E A E的发生,C T L A-4I g G对复发或者急性期的E A E也有一定疗效,B7-1/C D28在H T中表达且有作用,从而为H T的免疫干预治疗提供了理论依据。
另外,P e s c e G等[5]发现共刺激分子C D80在H T甲状腺组织和培养的甲状腺细胞中有较高水平的表达。
刘东方等[6]发现C D54、C D80、H L A-D R在G r a v e s病和H T高表达。
C D54的表达使外周血淋巴细胞与甲状腺细胞结合并发生作用,引起甲状腺毒性反应及腺体的损害。
因此,甲状腺上皮细胞在T激活发挥重要作用。
目前H T发病机制普遍认为是遗传与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
以往证实A I T D易感基因位于H L A-D R基因位点,目前证实H T易感基因具有多态性。
J a c o b s o n E M等发现无H L A-D R易感基因,同时具有C T L A-4、C D40、P T P N22(络氨酸磷酸酶22蛋白)、甲状腺球蛋白、T S H R(促甲状腺素刺激受体)基因与A I T D易感性有关[7];K u c h a r s k a A 等[8]发现波兰儿童H TC T L A-4与位于49外显子1基因多态性有关;B a nY等[9]对264位日本A I-T D患者和179位日本健康人研究,发现C T L A-4基因(C T60中的G等位基因)与A I T D易感性有关。
辅助性T细胞依其分泌的细胞因子种类分为T h1和T h2,T h1细胞主要分泌I L-2、I F N-γ、T N F-β等,T h2细胞主要分泌I L-4、I L-5、I L-6、I L-10等。
T h1细胞主要参与细胞免疫及迟发性超敏性炎症的形成,T h2细胞的主要功能为刺激B细胞增生并产生抗体,与体液免疫有关。
在H T中,外周血T h1细胞占优势。
T细胞在淋巴因子、甲状腺各种抗原及抗原连续肽作用下,发生有丝分裂,产生大量T淋巴细胞发生特异性的细胞毒作用,造成固有甲状腺细胞大量溶解。
而H T的病理特点为大量淋巴细胞浸润,甲状腺组织破坏。
2.2 体液免疫成熟的B细胞遭受特异性抗原发生活化,增值并分化成浆细胞产生抗体。
B细胞活化需要两个信号,第一信号是B细胞特异性识别并结合抗原,第二信号由多个粘附分子对的相互作用,其中最重要的是C D40与C D40L。
M y s l i w i e c J等[10]通过E L I S A和R I A方法研究,发现甲状腺功能减退H T和甲状腺功能正常H T血清的C D40和S C D40L明显增高,S C D40与a T P O和S F a s正相关,与F a s L呈负相关,认为C D40/C D40L在H T中起重要作用,F a s介导凋亡参与其中。
H T含有多种自身抗体,抗体与靶细胞结合通过介导补体溶解细胞,或通过调理作用促进细胞吞噬,最常见为过氧化物酶抗体(T P O A b)、甲状腺球蛋白抗体。
T G A b与T P O A b是细胞毒性的。
T P O A b可以结合补体,补体激活产物如膜攻击物(M A C)可以引起甲状腺细胞损伤,即产生补体依赖的细胞毒性作用(C D C),另外T P O A b与T P O结合后可抑制T P O的酶活性,使甲状腺激素合成减少。
C a r l A等[11]发现甲状腺肿大与高水平T P O-A b及T G A b有关,D e M o r a e s A V等[12]给139位G r a v e s患者抗甲状腺药物治疗,其中13例患者停药后出现甲减,发现这些自发性甲减患者在A T D 治疗晚期有更高滴度T P O A b,甲状腺球蛋白无明显改变,这似乎说明T P O A b在甲状腺破坏中有一定作用。
W e n W B等[13]研究中国陕西126位甲状腺疾病患者和292位正常人,发现T R A b(促甲状腺受体抗体)高水平可预测G r a v e s复发,H T抗体阳性率T M A b(微粒体抗体)占94.6%,T G A b(甲状腺球蛋白)占76.3%,T R A b占20.4%。
T G A b/ T M A b的升高在H T普遍存在并能预测其复发。
还有一种T g-T P O抗体,它对T g和T P O抗体均有特异结合力,T g-T P O的产生是由于T P O与T g分享了同源抗原决定簇,其功能还不清楚。
本病还存在T S H受体阻断性抗体(T S H R-A b b l o c k),与该病发生甲状腺功能减退有关,有些患者还存在甲状腺刺激阻断性抗体(T S B A b),甲状腺结合抑制免疫球蛋白(T B I I)、T G P O自身抗体。
2.3 细胞因子细胞因子是由免疫细胞和某些非免疫细胞经刺激而合成、分泌的一类生物活性物质。
作为细胞间信号传递分子,主要介导和调节免疫应答,对甲状腺上皮的生长与分化起重要调节作用,细胞因子通过改变免疫活性细胞及甲状腺滤泡上皮细胞的某些功能,参与H T的发生与发展。
在H T,淋巴细胞与甲状腺上皮细胞均分泌许多细胞因子。
许多学者认为H T的病理特征和甲状腺功能低下与体内出现T h1细胞优势群分泌的细胞因子有关。
H i d a k a Y等[14]用高灵敏度E L I S A法测定6例H T、74例G D和27例正常血清中I L-12的水平,结果H T患者I L-12血清水平(385.2±164.5n g/L)明显高于与正常人对照组(163.9±66.8n g/L)。
I L-12可诱导T h0细胞分化86咸宁学院学报(医学版)2010年第24卷第1期〔J o u r n a l o f X i a n n i n g U n i v e r s i t y(M e d i c a l S c i e n c e s)〕 成T h1细胞。
D r u g a r i n D等[15]观察了51例H T患者和15例健康者单核细胞分泌的细胞因子和T 细胞的激活,发现H T患者中I L-12、肿瘤坏死因子-α(T N F-α)、T N F-γ水平较健康对照组明显增加。
.Z h a n g J A等[16]通过E L I S A方法发现I L-18、I L-12在G r a v e s病和H T血清中高表达且与甲状腺功能正常的H T有明显相关性。
上述说明了H T 以T h1细胞优势群体为主,也表明T h1细胞分泌的炎症因子参与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