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考研《古代汉语教程》专题复习 《古代汉语教程》
王宁古代汉语考研题库

王宁古代汉语考研题库王宁教授是中国著名的古代汉语学者,其研究领域广泛,包括古代汉语语法、词汇学等。
以下是根据王宁教授的研究方向,为考研学生准备的古代汉语题库内容:# 一、古代汉语语法题库1. 名词解释题:- 请解释“偏正结构”在古代汉语中的含义及其应用。
- 解释“使动用法”在古代汉语中的特点和例句。
2. 选择题:-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意动用法”的是哪一个?A.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B. 孟子曰:“仁者见之谓之仁。
”C. 韩愈《师说》:“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
”3. 简答题:- 简述古代汉语中“谓语前置”的语法现象及其原因。
4. 翻译题:- 将下列古文翻译成现代汉语,并解释其中的特殊语法现象:“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
”# 二、古代汉语词汇题库1. 名词解释题:- 解释“之”在古代汉语中的多种用法及其意义。
2. 选择题:- 下列哪个词在古代汉语中表示“但是”?A. 然而B. 虽然C. 既而3. 填空题:- 请在下列句子中填入合适的古代汉语词汇:“________,温故而知新。
”4. 解释题:- 解释“不亦说乎”中的“说”字在古代汉语中的含义。
# 三、古代汉语句式题库1. 名词解释题:- 请解释“宾语前置”句式在古代汉语中的特点。
2. 分析题:- 分析下列句子的句式结构,并指出其特殊之处:“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3. 改错题:- 下列句子中存在句式使用不当,请指出并改正:“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4. 综合应用题:- 根据所学知识,构造一个“被动句”的例子,并解释其结构。
# 结语通过以上题库的练习,考研学生可以加深对古代汉语语法、词汇和句式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希望每位学生都能够在考研的道路上取得优异的成绩。
请注意,以上内容仅为示例,实际的题库内容应根据王宁教授的研究成果和教学大纲进行编制。
2024版王力《古代汉语》PPT课件讲义完整

THANKS
感谢观看
2024/1/27
33
选读篇目
《郑伯克段于鄢》、《曹刿论战》等。
赏析要点
分析选文所体现的作者的历史观和文学 观;探讨选文在叙事写人方面的艺术成 就;品味选文的语言特点。
2《战国策》是一部国别体史书,主要 记述了战国时期的纵横家的政治主张 和策略。
《战国策》的艺术特色在于善于通过讽 喻、比喻、夸张等手法,刻画人物形象, 描写社会风貌;语言生动、流畅,富于 感情色彩。
现代音
上古音、中古音与现代音的比较
指现代汉语普通话的语音,以北京语音为标 准音,可通过拼音方案等工具学习掌握。
揭示汉语语音的历时变化及其规律,有助于 深入了解汉语语音系统的发展演变。
2024/1/27
11
03
词汇与语法
2024/1/27
12
古代汉语词汇的特点与分类
特点
单音节词为主
多义词丰富
2024/1/27
2024/1/27
研究现状
目前,古代汉语研究已经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如古籍整理与校 勘工作仍需加强,音韵研究中的一些问题尚 未得到圆满解决,训诂学和语法学的研究也 需要进一步深入。同时,随着科技的进步和 学术交流的加强,古代汉语研究的方法和手 段也在不断更新和完善。
6
02
文字与音韵
20
《楚辞》概述及艺术特色
《楚辞》是战国时期楚国诗人屈 原等人创作的一种新诗体,具有 浓厚的地方色彩和独特的艺术风
格。
《楚辞》以屈原的作品为代表, 充满了浪漫主义色彩和强烈的个
人情感表达。
《楚辞》的艺术特色主要表现为 象征、比喻等手法的运用,以及
《古代汉语》课件

动宾结构
探索古代汉语动宾关系的灵 活运用,研究动宾结构在古 代文学中的重要作用。
倒装句
深入研究古代汉语的倒装句 结构,探讨其在修辞和表达 情感中的独特魅力。
词序变化
了解古代汉语词序的变化情 况,分析其影响和演变规律。
古代汉语的文字和文化
象形文字 文化内涵 书法艺术
介绍古代汉字的象形部分,理解形状和意义 的关系。
古代汉语的主要方言
1 晋语
2 吴语
了解晋语在古代汉语中的卓越地位,探索 其特点和影响。
研究吴语的历史渊源和地理分布,掌握其 特殊音韵和词汇特点。
3 粤语
4 官话
了解粤语的地位和方言特点,在古代汉语 中的影响和地域性特色。
介绍官话的兴起和发展,探究其在现代汉 语中的影响和重要性。
古代汉语的语法特点
《古代汉语》PPT课件
了解古代汉语的重要性,探索其基本特点,追溯其发展历程,了解主要方言, 掌握其独特的语法特点,探究汉字与文化的联系,并探索古代汉语在现代的 运用。
古代汉语的重要性
了解古代汉语的重要性和影响,探索古文学、古典文化和文明观念,理解中国历史文化的根源。
古代汉语的基本特点
1
音韵规律
探究古代汉语的音韵系统,了解声母韵母的演变和变异。
探究古代汉字所包含的文化内涵,分析其与 传统文化的紧密联系。
研究古代汉字的书写规范和艺术表现,了解 中国书法在古代的重要地位。
古代汉语的现代运用
1
文学创作
探索古代汉语在现代文学创作中的应用,了解古文在当代作家中的影响。
2
文化传承
了解古代汉语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和保护,探索其在文化活动和传统节日中 的使用。
3
学术研究
古代汉语教程张世禄简体字版

古代汉语教程张世禄简体字版古代汉语教程张世禄简体字版是一本经典的教材,主要用于帮助读者学习和理解古代汉语。
这本教程简单明了,通俗易懂,适合初学者和对古代汉语感兴趣的人使用。
下面我将详细介绍一下这本教程的内容和特点。
《古代汉语教程张世禄简体字版》是由知名学者张世禄先生编写的教材,全书共分为七个部分,从古文入门到古代文化知识的学习,内容广泛而丰富。
这本教材的特点之一是采用了简体字版本,使得读者更加方便,易于阅读和理解。
第一部分《古文语法概述》,作者从汉字、古代汉语音系、字音变化等方面进行了讲解,引导读者了解古代汉语的基本语法结构和特点。
这一部分通过一些简单的例子帮助读者掌握古代汉语的基本语法规则,为后续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第二部分《古代汉语基础读本》,是本书的重点部分之一。
作者通过一些经典的古文作品,如《诗经》、《楚辞》、《论语》等,教授读者古代汉语的阅读技巧和方法。
每篇古文都配有详细的讲解和词语释义,读者可以通过学习这些古文,了解古代汉语的词汇、语法和用法,从而提高古代汉语的阅读能力。
第三部分《古代汉语阅读推导讲义》,作者总结了古代汉语阅读中常见的一些推导方法和技巧,帮助读者更加准确地理解古文的含义。
通过学习这一部分内容,读者可以更好地解读古代汉语中的复杂结构和用法,进一步提升阅读水平。
第四部分《古代汉语句法讲义》,作者以汉语句法为基础,从句子的构成和成分、词类和语序等方面进行了讲解。
这一部分内容对于理解古代汉语句子的构成和解读非常重要,可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使用古代汉语。
第五部分《古代汉语文化知识》,作者以古代文化为背景,介绍了古代汉语中常见的文化常识和知识。
通过学习这些古代汉语文化知识,读者可以更好地理解古代汉语中的意象和象征,真正领略到古人的思想和文化。
第六部分《古文词汇分析与分类》和第七部分《汉语修辞格及其功能与价值》是本书的补充部分,主要对古代汉语中的一些词汇和修辞格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解释。
古代汉语复习资料

古代汉语复习资料古代汉语复习资料书:郑伯克段于鄢、齐桓公伐楚、冯谖客孟尝君、季氏、阳货、大同、许行、老子四章、曹商使秦、艺文志诸子略文字文字是记录语言的一套书写符号。
当今世界的文字,大体可分为两类:表音性的和表意性的。
前者以语词的声音要素为直接记录对象;后者以语词的意义要素为直接记录对象,汉字属于后者。
一、“六书”所谓“六书”,乃是前人分析汉字的结构和使用而归纳出来的六种条例。
清代以后,“六书”的名称和次序如下:1、象形2、指事3、会意4、形声5、转注6、假借许慎《说文解字·叙》关于“六书”的解说:1、“一曰指事。
指事者,视而可识,察而见意,上下是也。
”指事就是这样一类字,看到它的外形就可以知道它指的是什么,仔细辨察它的结构就可以明白它的意思了,上、下二字就属于这一类。
指事是一种用记号标示事物特点的造字方法。
纯体指事字。
在汉字中为数极少,纯系指事性的符号。
加体指事字。
在象形字基础上增加指事性符号,表示字意之所在。
2、“二曰象形。
象形者,画成其物,随体诘诎,日月是也。
”象形这类字,是把事物的形态描绘下来,其书写的特点是随事物不同的形体而曲折变化,日、月就属于这一类字。
3、“三曰形声。
形声者,以事为名,取譬相成,江河是也。
”一般认为,“以事为名”指形旁而言,“取譬相成”指声旁而言。
形符与声符相配成为一个新字,江、河就属于这一类字。
4、“四曰会意。
会意者,比类合谊,以见指撝,武信是也。
”意思是说把两个或两个以上相关的字合在一起,它们意义相合,表示的就是新字的意义,武、信就属于这类字。
5、“五曰转注。
转注者,建类一首,同意相受,考老是也。
”6、“六曰假借。
假借者,本无其字,依声托事,令长是也。
”“本无其字”是指本来没有这样一个字。
“依声托事”指找一个同音字或音近字来表示某个词义。
如“不亦乐乎”的“亦”许慎的贡献:说明“六书”每一类的特点,并举了例字,奠定了汉字形体学的基本理论,人们称这种基本理论为“六书说”。
成人教育古代汉语专题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山东师范大学成人高等教育汉语言文学专业专升本科《古代汉语专题》课程复习题A姓名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 成绩__________ 参考答案在试卷后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1.文言文是指以_______为基础而形成的上古汉语书面语以及后代用这种书面语写成的作品。
2.许慎在《说文解字·叙》中说:“象形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日月是也。
”3.六书的内容为:象形、指事、会意、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
4. “牕(窗)户之上,列钱青琐。
”中“牕”和“窗”是一对________字。
5.“收获”的繁体字写作_____________。
6.汉字发展的总趋势是_______________。
7.古代汉语和现代汉语的一个很大的差别,从词汇上看,现代汉语以复音词为主,古代汉语是以________词为主。
8.“杂然相许”中“杂然”是_________式复音词。
9.我国第一部根据字形分析本义的专著是_______________。
10.词义引申的规律主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从实义到虚义。
11.“汤”的古义是“热水”,今义是“菜汤、米汤”,这属于___________。
12.古代汉语中特殊指示代词是_________和_________。
13.上古音是指先秦两汉时期的语音,以_______________音系为代表。
14.西汉________为《诗经》作传,东汉_______为《诗经》作笺。
二、按照六书理论分析下列汉字并指出其本义。
(每个2分,共10分)1.牛2.朱3. 取4.顾5. 莫三、名词解释(每个3分,共15分)1.古今字1。
古代汉语知识教程

古代汉语知识教程一、古代汉语常用工具书1字典辞书的编排:1)按部首和笔画排列。
2)按音序排列。
3)按号码排列。
2注音方式:1)直音:即为用同音字注音。
2)四声:用两个汉字克雷姆斯兰县一个汉字读音的注音方法。
其方法就是:四声上字与腭字声母相同,下字与腭字韵母、声调相同。
例如:“呼报反华”,即为用“呼”的声母h和“报”的韵母ao声调(ˋ)卷舌,就是“号”或“嗜好”的“不好”。
3)注音字母和拼音字母注音。
3释义方式:1)直训:也叫语词式。
它用一个词去解释另一个词。
如:元,始也。
2)描写:对被释对象的特征、形状、位置、作用等给予解释。
如:缶,瓦器,所以盛酒浆、秦人鼓之以节歌。
3)义界:也称为定义式。
如:斗,十升也。
4)譬况:即用人们熟知的事物去比方不熟悉的或难以解说的事物。
如:黑,火所熏之色也。
4常用工具书:1)《说文解字》缩写《说道文》,东汉许慎著。
就是我国规存最早的字典。
全书分后汉字为部,缔造了为部首统率汉字的字典编撰法,收字以小篆居多。
2)《康熙字典》:是清朝康熙49看开始编写的,参加编写的有张玉书、陈廷敬等三十人,于康熙55看编成。
这部字典按部首笔画的多少,把个部首分别归入十二集中。
十二集以子丑寅卯等十二地支命名。
3)《汉语大字典》:就是一部表述汉字形、音、义的大型语文工具书。
这部大字典就是目前我国收集汉字单字最少的字典,四十四单字五万六千个左右。
4)《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北京大学中文系汉语专业等单位联合编写,年出版。
收古汉语常用字三千七百多个。
修订版于年问世。
5)《辞源》:专门为写作古籍和古代文史研究采用的工具书。
6)《辞海》:是一部综合性的辞书。
所收对象除单字外,主要是语词、人物、著作、历史事件、古今地名、团体组织以及各学科名词术语等。
古语今语、古义今义并收。
7)《汉语大辞典》:由《汉语大辞典》编辑委员会、《汉语大辞典》编撰处编撰。
年第一卷出版发行,年出版发行最后一卷。
全书十二卷,四十四单字二1万二千个左右,词目约三十七万条,五千余万字。
考研古代汉语试题及答案

考研古代汉语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词语中,属于上古汉语时期的是()。
A. 于是B. 所以C. 然而D. 因为2. “之乎者也”是古代汉语中的()。
A. 语气词B. 助词C. 动词D. 名词3. 在古代汉语中,“吾”和“我”的区别在于()。
A. 人称不同B. 语气不同C. 用法不同D. 时代不同4.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倒装句式的是()。
A.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B.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C.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D.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5.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中的“窈窕”一词,其意为()。
A. 苗条B. 美丽C. 贤淑D. 温柔6. 下列句子中,属于被动句的是()。
A. 吾射不中而反B. 被明月兮佩宝璐C. 信而见疑,忠而被谤D. 吾日三省吾身7.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中的“夭夭”形容的是()。
A. 桃花的颜色B. 桃花的形状C. 桃花的香气D. 桃花的生命力8.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拟人手法的是()。
A. 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许B.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C.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D.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9. “温故而知新”出自()。
A. 《诗经》B. 《尚书》C. 《论语》D. 《左传》10.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排比修辞手法的是()。
A. 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B.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C.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D.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11.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出自《________》。
12. “________,死而后已”出自《左传》,表达了忠诚不渝的精神。
13. “________,白露为霜”是《诗经》中的名句,描绘了秋天的景象。
14. “________,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出自《琵琶行》,表达了战士的思乡之情。
15. “________,死亦为鬼雄”出自《离骚》,表达了屈原的坚定意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习好资料 欢迎下载
《古代汉语》专题
09.12.31
专题一 说文四大家
四大家:段玉裁《说文解字注》、桂馥《说文解字义疏》、王筠《说文句读》和朱骏声《说文
通训定声》。
段玉裁的《说文解字注》是学习、研究《说文》的最佳注本,朱骏声的《说文通训定声》对字
义的来源和发展有较详细的分析。
专题二 古书用字的歧异
1、古今字P17
古今字包括古字与今字,是指先后产生或使用的记录同一个词的不同的字。其中先产生或
使用的字叫古字,后产生或使用的字叫今字。两个字是在某个特点意义上构成的古今字,如
“黄昏”这个意思,“莫”是古字,“暮”是今字。
2、异体字P24
在同一个时期内,构形不同而读音和记词职能完全相同的字,叫做异体字。异体字在任何
情况下都可以互换。
3、繁简字P28
繁简字包括繁体字和简体字,是作为同一个词记录符号而存在构件简繁、笔画多少差别的
一组字。其中构件繁、笔画多的字是繁体字,构件简、笔画少的是简体字。
4、本借字P30
本借字包括本字和借字。一个词固有的写法,叫做这个词的本字。不用本来该写的字而临
时借用一个同音别字相代替,这个被借用的字叫做该词的借字或假借字。
通假字成立的条件:古人借用通假字来记词,纯粹是利用它的字音,把它作为一个音节符
号来对待的,至于它的字义则完全置之不顾。读者遇到了通假字也只能据音知词,不拘形体,
否则无法知其真意。这就是说,通假字与本字在字义上没有必然的联系,但在字音上却一定是
相同或者极其相近的。可见,音同音近是用字通假的必备条件。
专题三 避讳的基本知识
避讳有广狭两义。P457
广义的避讳包括敬讳、忌讳和憎讳三种情况。
出于迷信畏忌心理而讳用、讳言凶恶不吉利字眼或音节的,这是忌讳。如,吴人讳言“离
散”,称“梨”为“圆果”,称“伞”为“竖笠”。
出于厌恶憎恨心理而不顾名姓、物称与仇家或鄙夷之人姓、名同的,这是憎讳。如唐肃宗
恶安禄山,郡县名多加改易。
由于封建礼制、礼俗规定、约束,或出于敬重的原因,而不敢直呼尊长名字,以至于用与
尊长名同或仅音同的字的,这是敬讳。如汉武帝名徹,汉人讳“徹”为“通”,而《史记》、
《汉书》并称“蒯徹”为“蒯通”,就是例子。
狭义的避讳专指敬讳这一类情况。
学习好资料 欢迎下载
专题四 古籍古注基本知识
一、古籍的分类P330
刘歆编成我国第一部综合性图书分类总目录——《七略》。将图书分为六个大类,即:六艺、
诸子、诗赋、兵书、算术、方技六略。
西晋荀勖作《中经新簿》,开创了我国古代图书目录分类的四分法。其后图书四分,基本
成为共识。
唐初,魏征撰《隋书·经籍志》,直接以经、史、子、集作为部名。《隋书·经籍志》的
出现呢,标志着图书四分法的最重确立。
二、古籍注疏的基本类型
古籍注疏主要有五种类型,即:专注类、章句类、义疏类、集解类和音义类。
专题五 修辞
一、互文P454
当须要同时叙述两件存在某种共同性的事物时,为了避免行文重复或者为了使得句式整
齐,将其共同性一分为二分配给这两件事物,使各举其一而省其一,多数情况下并用相同的语
法结构加以叙述,这种修辞方式叫做互文。
例如,本句互文: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对句互文: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二、合叙P456
为了使句子紧凑、文字简约,把两件事合在一起加以叙述,这种修辞方式叫做和叙,或称
并提。
例: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否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三、连及P456
本来是对甲事物做描述,但行文时为了凑足个音节,又连带涉及到乙事物,把乙事物的特
征作为陪衬,这在修辞上叫做连及。
如,禹稷当平世,三过其门而不入
专题六 语法基本知识
一、意动用法P230
意动用法,是指宾语不具备谓语所表示的那种性质或状态,也不属于谓语所表示的那种人
或物;而是主语在主观上认为宾语具有谓语所表示的这种性质、状态,或把宾语就当做谓语所
代表的人或物看待。古代汉语中的意动用法,主要体现在形容词和名词上。
例: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宝珠玉者,秧必及身
二、使动用法P227
使动用法是指在古代汉语中,有些谓语动词所表示的动作行为,不是从主语那里发出的,
而是主语强使他的宾语发出的。使动用法中的动宾结构,实际上是以动宾结构的形式表达了兼
语式的内容。
例:将战,华元杀羊食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