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原纤维结构形态
竹原纤维和竹粉纤维形态和化学成分分析

关键词 :毛竹 ;竹 原纤维 ;竹粉 ;纤维形 态;化学成分
DO I :1 0 . 1 3 6 4 0 / j . c n k i . w b r . 2 0 1 5 . 0 5 . 0 0 3
Ana l y s i s o n Fi b e r Mo r p ho l o g y a n d Ch e mi c a l Co m po s i t i o n o f Ba mb o o Po wd e r s a n d Ba mb o o Or i g i n a l Fi be r s
o f b a m b o o o i r g i n a l i f b e r s( 1 4 3 I x m)w a s a l m o s t t h e s a me w i t h t h a t o f b a m b o o p o w d e r s( 1 3 6 t x m)w h i l e t h e l e n g t h o f b a mb o o o i r g i n l a i f b e r s( 2 2 . 6 3 m m)w a s s i g n i i f c a n t l y l o n g e r t h a n t h a t o f b a m b o o p o w d e r s( 0 . 6 1 m m) , w h i c h m a d e t h e l e n g t h — w i d t h r a t i o o f b a mb o o o i r g i n a l i f b e r s( 1 5 8 . 2 5 )m u c h h i g h e r t h a n t h a t o f b a m b o o p o w e r s( 4 . 4 9 ).T h e
竹原纤维-何丽云

竹纤维原生竹纤维:又称竹原纤维。
是将天然的竹材通过机械、物理的方法去除竹子中的木质素、果胶等杂质,从竹材中直接分离出来的纤维。
其生产工艺与麻纤维相类似。
竹原纤维单纤维较短1.33-3.04mm,利用工艺纤维进行产品生产一、结构及性能1. 竹纤维的化学组成竹纤维的主要组成为纤维素,木质素在竹原纤维中较多,竹浆纤维中较少。
2. 竹纤维形态结构竹原纤维:截面椭圆形或腰原形,有中腔,截面边缘有裂纹,和许多微孔;纵向有横节。
天然竹纤维细长,呈纺锤状,两端尖。
纵向有横节,粗细分布很不均匀,纤维表面有无数微细凹槽。
横向为不规则的椭圆形、腰圆形等。
内有中腔,横截面上布满了大大小小的空隙,且边缘有裂纹。
竹纤维的空隙、凹槽与裂纹,犹如毛细管,可以在瞬间吸收和蒸发水分,故被专家们誉为“会呼吸的纤维”,用这种纯天然竹原纤维纺织成面料及加工制成的服装服饰产品吸湿性强、透气性好,有清凉感。
二、制备方法物理加工得到原生竹纤维第一种工艺:预处理工序分为整料、制竹片、浸泡。
分离分为蒸煮、水洗、分丝三个步骤成形工序大致要经过蒸煮、分丝、脱水、上油、软化等几个步骤。
后处理后处理工序一般分3步:干燥、梳纤、筛选检验。
在专用干燥设备上将纤维干燥40min ,温度为50℃,使含水率控制在10%以下;然后对其进行梳理,整理成竹纤维丝;去除短纤维及其粉末,并将其打包。
毛竹—→整理—→制竹片—→浸泡—→蒸煮—→水洗—→分解—→软化—→脱水—→还原—→分丝—→蒸煮—→检验—→筛选梳纤—→干燥—→竹纤维产品第二种用高压爆碎技术。
日本某竹制品公司(BAN)开发了用爆碎机从青竹中取出纤维的技术(又名闪爆技术)。
该技术的特点是在 170 ~ 180 ℃以上的高温状态下,瞬间降压使竹爆碎。
反复数次,使连接竹原纤维的半纤维素分解。
持续两个多小时后,可得到青竹重量 35% ~ 40% 的竹原纤维,进一步进行粉碎处理加工,可以得到棉花状和性能毛状的纤维,手感稍硬一些。
竹纤维

一、竹子的组成与纤维的生产流程
1、竹子的组成
竹原纤维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木质素,它们同属于高 聚糖,三者占总量的90%以上,其次是蛋白质、脂肪、果胶、色素、 灰分等。
纤维素是组成竹材细胞壁的主要物质,其分子式为(C6H12O5)n, n为聚合度,分子量为7000~10000。不同竹龄的竹材中纤维素的含 量是不同的,嫩毛竹为75%,1年生竹为66%,3年生竹为58%。
天然竹纤维的表面有明显的竹节,有的壁层上有裂 痕。截面呈为椭圆形,环状中空。手感、光泽接近麻, 有良好的刚性。
5
原生竹纤维(竹原纤维)
生产过程 形态结构 化学组成与特性
6
原生竹纤维
竹原纤维的生产过程
基本方法:采用物理方法从竹子中分离 出纤维。根据纺纱系统的不同,将天然 竹子锯成所需要的长度,采用物理、机 械方法去除竹子中的木质素、多戊糖、 竹粉、果胶等杂质,从而提取竹原纤维。
成形处理:蒸煮、分丝、还原、脱水、软化。 分丝—将粗纤维分为更细的纤维; 还原—浸泡液中用助剂处理以增加纤维的强度; 软化—用软化剂处理以增加纤维的柔软度。
后处理:干燥、梳纤、筛选、检验。
9
原生竹纤维
竹原纤维的形态结构
10
原生竹纤维
横截面为带有中腔的腰圆形(椭圆形)
11
原生竹纤维
横 节
沟 槽
17
原生竹纤维
竹原纤维的基本特性
1、吸湿放湿性好
2、具有保健功能
3、纤维柔软性差,可纺性差
4、穿着有刺痒感
18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竹原纤维的应用
纯竹纱
竹/棉混纺纱
19
竹/莫代尔混纺纱
竹/天丝混纺纱
竹原、竹浆与苎麻纤维形态结构及性能分析

初 加工 的本 质 都是 脱 胶 ,而加 工 过程 各不 相 同 。
苎麻纤维的生物化学联合脱胶工艺流程 : 前处理 工序 【 原麻扎把一装笼一 菌种制备卜 脱胶工序 [ 酵卜 后处理 [ 练一 敲麻一 漂酸一脱水 抖 精 麻一给油一脱油抖麻一烘干1
12竹原 纤维 与竹 浆纤 维形 态结 构特 征 .
断裂 伸长度 比竹 浆纤 维低 ; 原纤 维属 高强 低 伸 竹 型纤 维 , 而竹浆 纤维 属低 强 高伸 型纤维 。纤 维 断
灰, 灰烬呈黑色 , 竹浆纤维白灰较多 , 灰烬呈深灰
色。 竹纤 维 的燃 烧性 能基 本 与棉 、 、 麻 粘胶 纤维 类 似 , 溶解 性能 存在 差异 。 但 吸湿 性 比较 : 竹原纤 维 和竹 浆纤 维 的吸湿 能 力 大于 棉 而小 于粘胶 , 原 纤维 回潮率 为1. , 竹 1% 8 竹 浆纤 维 的 回潮 率 为1. ,这是 由于纤 维 内 的 1% 5
更为优越 , 表现为强伸度变异系数小 , 伸长率大 , 纤维韧性 、 耐磨性 、 可纺性较好 。
竹 原 纤 维 干
湿
8 6 .2
79 .6
45 .
46 .
4 .9 34
3 5 86
3 .9 04
2 .3 64
( 接第4 页 ) 上 8
的考 核 , 强对产 品出 厂质 量 的检查 把关 。对 清 加
@
江 纺 IN S E TL 苏 织J G U X I A T E
I 技l 科
苎麻纤维湿态强度高于干态强度 , 竹原纤维 的湿态强度 比干态有下降 , 两种纤维的强力不匀 率和伸长不匀率无显著差异 ; 但竹原纤维的湿态 强力不匀率 、 伸长不匀率有下降。
天然竹原纤维的结构与性能研究

本 文将 采用 红 外光谱 、 热 失重 、 干 湿强 度等 测
试 方 法 与手 段 , 对 竹 纤 维 的 大分 子 结 构 、 热性能、 力学性 能 等进行 测 试研 究 。
1 . 2 . 3 广角 X射 线衍 射 实验 仪器 : D/ ma x - B型 X射 线衍 射 仪 。 测试 条件 : 粉 末法 : 电压 4 O k V, 电流 5 O mA, C u — Ka 靶( 一1 . 5 4 1 8埃 ) , 扫描 速度 5 。 / mi n 。
仪。
本实 验 所 用 的竹 纤 维 和 黄 麻 纤 维 都 是 半 成
品, 因而 测试 前先 对 两种纤 维 进行 漂 白处理 , 采用 氧 漂工 艺 : 有 效 H。 O 浓度 1 5 g / L、 助剂 8 g / L 、 碱
8 g / L 、 p H一 1 0 . 5 , 9 5 ℃、 9 0 mi n 。经 处 理 后 , 两 种
型 高速 离心 机 。
・ 9 ‘
作 者简介 : 韩旭 辉( 1 9 8 3 一) , 男, 河 南 开封 人 , 讲 师
山 末 俗 倔科技 2 0 1 3 年 第 2 期
实验试 剂 : 四氯 化碳 、 正庚 烷 。 实验条 件 : 试 验在 2 5 ℃ ±0 . 5 。 C的恒 温水 浴
槽 内进行 。
研 究 探 讨
升温 速度 1 0 ℃/ mi n , 温 度范 围 0 ~6 0 0 ℃。
2 结 果 与 讨 论
2 . 1 竹 纤 维 结 构
1 . 3 。 3 碘 吸 附测定 实验仪 器 : S C 一 8 0 C 型 全 自动 色 差 计 , S HZ 一 8 8 X 型恒温 震荡 水浴 锅 , 1 0 0 0 mL容量 瓶 , 5 0 mL
竹纤维

1. 竹纤维的化学组成
竹纤维的主要组成为纤维素,木质素在竹 原纤维中较多,竹浆纤维中较少。
2. 竹纤维形态结构 •竹原纤维:截面椭圆形或腰原形,有中腔,截 面边缘有裂纹,和许多微孔;纵向有横节。
竹原纤维横截面
纵截面
•竹浆纤维:截面锯齿形有许多微孔;纵向有沟 槽。
3.竹纤维的特性
(1)纤维长度
(2).针织毛衫内衣
根据纤维的天然抗菌性、吸湿性、透气性、开发各 类大圆机、横机、罗纹机产品。
3.医用卫生
由于天竹纤维的天然抗菌抑菌性,可生产医院的护 士服,手术服、口罩、纱布、绷带、病人的床被等,能 在效防止病菌的传播。
4.装饰、日用
利用天竹纤维还可以生产各种装饰用品,如地毯、 凉席、玩具、毛巾、浴巾、床单、被罩、窗帘、汽车 座垫等。
(4)抗菌性
竹子在生长过程中,无虫无蛀无腐蚀,在 大自然中有很好的自我保护性,说明竹子自 身具有天然的抗菌性和抑菌性的物质,同时 能抵抗外界病虫害,这种物质在竹材中含量 很少,我们称它为“竹醌”。 在生产过程中采用一定技术,使其保留在 竹纤维中不受破坏,使其具有抗菌性和抑菌 性,并通过日本纺织检查协会得到证实,具 有较好的抑菌性,防止了细菌的滋生,切断 了通过衣服的传播途径。
分类
• 天然竹纤维:天然竹纤维主要是竹原纤维。竹原 纤维是采用物理、化学相结合的方法制取的天然 竹纤维。 • 化学竹纤维:化学竹纤维又可以分类:竹浆纤维、 竹炭纤维。 竹浆纤维:竹浆纤维是一种将竹片做成浆,然 后将浆做成浆粕再湿法纺丝制成纤维其制作加工 过程基本与粘胶相似。 竹炭纤维:是选用纳米级竹香炭微粉,经过特 殊工艺加入粘胶纺丝液中再经近似常规纺丝工艺 纺织出的纤维产品。
竹原纤维单纤维较短1.33-3.04mm,利用工艺纤维进 行产品生产。
天然竹纤维的提取及其结构和化学性能的研究

天然竹纤维的提取及其结构和化学性能的研究一、内容简述天然竹纤维作为一种可再生、环保的生物资源,其提取及结构与化学性能的研究对于拓展竹子利用领域,提升其附加值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本文首先介绍了竹子的生长特点及其在生态系统中的地位,进而阐述了竹纤维的性能优势和开发潜力。
重点探讨了竹纤维的提取工艺,包括物理法、化学法和生物法,并比较了各方法的优缺点。
对竹纤维的化学成分进行了分析,揭示了其结构特点和性能与纤维原料来源、提取工艺和后续处理的关系。
通过本论文的研究,为竹纤维的开发与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有助于推动竹材加工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1. 天然竹纤维的来源与分布作为一种快速生长的植物资源,在全球范围内有着广泛的分布。
全世界竹子的数量超过70亿吨,足以满足市场对于环保纺织原料的需求。
竹子的用途多种多样,包括食品、工艺品制作、家居用品等。
随着竹纤维加工技术的发展和消费者对环保、可持续发展的关注加深,竹纤维逐渐成为纺织工业中一种富有潜力的替代材料。
竹纤维的来源主要有两个:一是生长于海拔较高的山地竹林中的成年竹,二是人工栽培的竹林。
在竹子生长过程中,外层竹纤维的长度、细度和强度会逐渐增加,而内层的纤维则相对较粗糙。
竹纤维的质量和性能与其生长环境和取材部位密切相关。
在不同国家和地区,竹子的种植面积和产量都有所不同。
中国是全球最大的竹子生产国之一,占据了全球竹子总产量的约25。
而在日本、韩国等国家,竹子也是重要的农业产业之一。
随着可持续农业生产理念的推广,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开始关注竹资源的保护和合理利用。
竹纤维的分布不仅局限于亚洲地区,近年来在欧洲、美洲和非洲等地也逐渐受到重视。
这些地区的竹子种植和生产技术得到了发展,使得竹纤维的品质和产量逐渐提高。
随着国际贸易合作的加强,竹纤维的市场潜力不断拓展,为全球范围内的可持续发展和环境保护做出了积极贡献。
2. 竹纤维的性能特点及应用领域高强度和高韧性:竹纤维的力学性能非常优越,其强度和韧性远高于许多常见纤维,如棉、麻和化纤等。
竹原纤维与竹浆纤维结构性能比较研究

竹原纤维是我国近年来正在开发的一 月1
1 2 实验 方法 .
1 2 1 纵横 向形态结构 .. 用扫 描 电镜 和生物显微镜观察纤维 纵 向及 横截面形 态 。实验仪器 :J M 5 1L 扫描 电镜 ;E L P E 5 i S-60V C I S 0 生
p r o ma e o a e r nc fb mbo rg n lfb r a d ba o l s fb rwe e t se n nay e Th e ulss o t tba o f o o i i a e mb o p a m e r e t d a d a l z d. e r s t h w ha mb o i n i o i i lf e d mbo a m b rh v b o sd fe e c n t e c n g r to d p ro ma c s T ef r e sb n h rgna b ra ba i n opls f e a eo viu i r n eo o f u ai n a ef r n e . i h i n h o m ri u c y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竹原纤维是用物理、机械的方法将竹子反复轧压后,采用脱胶工艺进行部分脱胶,部分脱胶后的竹纤维的余胶将竹子纤维一根一根相互连接起来,从而制成需要的竹纤维。
这种纤维不是单纤维,而是束纤维。
其化学成分主要是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木质素。
竹原纤维结构形态时间:2010-04-14 21:39来源:未知作者:未知点击:次经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竹原纤维纵向有横节,粗细分布很不均匀,纤维表面有无数微细凹槽。
横向为不规则的椭圆形、腰圆形等,内有中腔,横截面上布满了大大小小的空隙,且边缘有裂纹,与苎麻纤维的截面很相似。
竹原纤维的这些空隙、凹槽与裂纹,犹如毛细管,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company/'>竹原纤维纵向有横节,粗细分布很不均匀,纤维表面有无数微细凹槽。
横向为不规则的椭圆形、腰圆形等,内有中腔,横截面上布满了大大小小的空隙,且边缘有裂纹,与苎麻纤维的截面很相似。
/company/'>竹原纤维的这些空隙、凹槽与裂纹,犹如毛细管,可以在瞬间吸收和蒸发水分,故被专家们誉为“会呼吸的纤维”,用这种纯天然竹原纤维纺织成面料及加工制成的服装服饰产品吸湿性强、透气性好,有清凉感。
竹原纤维的性能及产品开发相关专题:竹纤维时间:2005-08-26 15:45摘要:竹纤维的概念已经得到广泛推展,真正意义上的竹纤维是指采用独特的工艺从竹子中直接分离出来的纤维,即竹原纤维。
文章介绍了竹原纤维的性能与产品开发,并阐述了竹原纤维纺纱、织造与染整等各工序的生产工艺及注意事项。
0 引言我国的竹文化历史悠久,竹子在人们日常生活的食、住、行、娱乐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在衣着方面却罕有应用。
我国科研人员经过多年努力,终于在2002年成功开发出竹原纤维,实现了竹在服用方面的应用,填补了竹文化的一项空白。
1 竹原纤维的生产过程竹原纤维是指采用独特的工艺从竹子中直接分离出来的纤维。
一般是根据纺织厂采用的纺纱系统的不同,将天然的竹材锯成生产上所需要的长度,采用机械、物理的方法去除竹子中的木质素、多戊糖、竹粉、果胶等杂质,从竹材中直接提取竹原纤维。
竹原纤维与采用化学处理的方法生产的竹浆粘胶纤维(再生纤维素竹纤维)有着本质上的区别。
前者是纯粹的天然纤维,属绿色环保型纤维,纤维性能优异,具有特殊的风格,服用性能极佳,保健功效显著,为区别于竹浆粘胶纤维,故取名为竹原纤维;而后者则属于化学纤维中的再生纤维素纤维,竹纤维中的某些优良的性能和含有的保健成分在化学加工中受到影响,加之化学加工造成的污染,所以它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环保纤维。
1.1 前处理工序前处理工序分为整料、制竹片、浸泡。
首先将竹材去枝节与尖梢,根据纺纱系统的要求切成定长竹简;然后采用机械或手工方式将竹筒劈裂成一定宽度的竹片;最后将竹片浸泡在特制的脱胶软化剂中,浸泡一定时间。
1.2 分解工序分解工序分3步:蒸煮、水洗、分丝。
蒸煮:将竹片连同浸泡液一起加热到某一温度,同时施加一定的压强,蒸煮一定的时间,对其进行脱糖、脱脂、脱胶与杀菌。
水洗:将蒸煮过的竹片取出,用水洗净,去除附着的浸泡液。
分丝:采取机械方式压扁竹片,接着用成丝机分解出粗纤维。
1.3 成形工序成形工序大致要经过蒸煮、分丝、还原、脱水、软化等几个步骤。
蒸煮:将分解工序获得的粗纤维置于蒸煮皿中,加入浸泡液,加热到一定的温度,加压处理一定的时间。
分丝:将粗纤维分为更细的纤维,并用水冲洗脱胶。
还原:将竹纤维置于浸泡液中,加入适量的助剂,由此来增加竹原纤维的强度。
脱水:一般采用离心式脱水。
软化:采用软化剂将竹纤维软化,使其具有一定的柔软度。
1.4 后处理工序后处理工序一般分3步:干燥、梳纤、筛选检验。
在专用干燥设备上将纤维烘燥一定的时间,使含水率低于10%;用梳纤机对其进行梳理,整理成竹纤维丝;去除短纤维及其粉末,对其进行检验,如果合格则打包。
2 竹原纤维的性能2.1 竹原纤维的化学成分与组成竹原纤维的化学成分主要是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木质素(表1),3者同属于高聚糖,总量占纤维干质量的90%以上,其次是蛋白质、脂肪、果胶、单宁、色素、灰分等,大多数存在于细胞内腔或特殊的细胞器内,直接或间接地参与其生理作用。
纤维素是组成竹原纤维细胞的主要物质,也是它能作为纺织纤维的意义所在。
由于竹龄的不同,其纤维素含量也不同,如毛竹嫩竹为75%,1年生为66%,3年生为58%。
竹原纤维中的半纤维素含量一般为14%~25%,毛竹平均含量约为22.7%,并且随着竹龄的增加,其含量也有所下降,如2年生长竹24.9%,4年生23.6%。
2.2 竹原纤维的结构形态经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竹原纤维纵向有横节,粗细分布很不均匀,纤维表面有无数微细凹槽。
横向为不规则的椭圆形、腰圆形等(图1),内有中腔,横截面上布满了大大小小的空隙,且边缘有裂纹,与苎麻纤维的截面很相似(图2)。
竹原纤维的这些空隙、凹槽与裂纹,犹如毛细管,可以在瞬间吸收和蒸发水分,故被专家们誉为“会呼吸的纤维”,用这种纯天然竹原纤维纺织成面料及加工制成的服装服饰产品吸湿性强、透气性好,有清凉感。
竹原纤维的性能及产品开发相关专题:竹纤维时间:2005-08-26 15:452.3 竹原纤维的性能经过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法、x射线衍射、电子显微镜、抗菌测试、热重分析及其它常规测试仪器的测试,表明竹原纤维是一种服用性能极佳的天然纤维素纤维。
2.3.1 竹原纤维的物理性能纤维的长度可根据使用者的要求,制成棉型、中长型和毛型所需要的长度,长度整齐度较好。
竹原纤维的一般技术参数见表2。
竹原纤维具有较强的毛细管效应(试验条件:30℃,预张力4 g),5 min时为6.74 cm,15min时为6.85 cm,30 min时为6.90 cm,60 min以后保持不变,略高于棉纤维,远高于苎麻、粘胶纤维和再生竹纤维。
2.3.2 竹原纤维的抗菌性能竹原纤维具有较强的抗菌和杀菌作用,按照AATCC6538对竹原纤维、亚麻纤维、苎麻纤维与棉纤维进行抗菌性能测试,结果见表3。
可以看出,竹原纤维与亚麻、苎麻均具有较强的抗菌作用,其抗菌效果是任何人工添加化学物质所无法比拟的,天然、环保、持久、保健等特点与人工加工的抗菌纤维截然不同,且其抗菌效果具有一定的光谱效应。
由于竹原纤维中含有叶绿素铜钠,因而具有良好的除臭作用。
实验表明,竹原纤维织物对氨气的除臭率为70%~72%,对酸臭的除臭率达到93%~95%。
另外,叶绿素铜钠是安全、优良的紫外线吸收剂,因而竹原纤维织物具有良好的防紫外线功效。
3 竹原纤维的纺纱、织造与染整工艺3.1 纺纱工艺竹原纤维可在棉纺、毛纺、麻纺和绢纺系统的设备上进行纯纺或与棉、麻、丝、毛、化学纤维进行混纺。
根据不同的纺纱系统来选择竹原纤维的长度。
在纺纱时必须根据竹原纤维的性能进行合理的工艺设计,调节有关的工艺参数,并需对竹原纤维施加一定数量的专用油剂。
采用专用油剂和专用工艺参数后便可顺利进行纺纱,目前纺纱线密度最低可达12.5 tex (Nm 80),成纱质量达到国家相关标准,可供机织和针织使用。
存进行具体工艺设计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 制条:宜采用低速度、轻定量,适当的张力牵伸,适当提高纤维伸直度,同时还应避免纤维的意外损伤;2) 并条:宜采用低速度、轻定量、重加压。
在保证通道光滑的前提下,采用小口径喇叭口喂入,以提高条干的均匀度和光洁度,使条子成形良好,同时加入专用油剂,以提高条子的可纺性和纱线的抱合力;3) 粗纱:采用低速度、轻定量喂入,捻系数偏大掌握,以不出“硬头”、不断粗纱为准;4) 细纱:采用低速度、较小牵伸倍数,加压适当,适宜的罗拉隔距和纺纱张力,以减少毛羽,降低断头,提高条干均匀度,降低强力不匀率;5) 温湿度:为了提高纱线质量,车间要求有较高的温湿度环境,以减少纤维的飞逸散失。
竹原纤维的性能及产品开发相关专题:竹纤维时间:2005-08-26 15:453.2 织造工艺1) 络筒:以清除粗节、杂质为主,使用电子清纱器和空气捻接器,采用“低速度、少增毛羽”的工艺原则,适当降低纱线张力,保证纱线通道光滑;2) 整经:由于竹原纤维纱线毛羽偏多,整经宜采用“低速度、轻加压、匀张力”的工艺配置原则,保证经纱排列与张力均匀,避免因毛羽纠缠而造成断头;3) 浆纱:根据竹原纤维纱线强力高、毛羽较长、弹性差的特点,在浆料选择上以高浓低粘为原则,浆纱配方必须保证浆膜的硬度和耐磨度。
上浆采用重被覆、减磨为主,增强与保伸并重的“高浓、低粘、保弹性、保浆膜”的工艺路线。
浆纱机可选用前、后双浆槽浆纱机;4) 机织:机织工艺参数是影响布面实物质量、外观疵点和织造效率的重要工艺因素,应对竹原纤维织物的不同品种规格认真优选。
在工艺参数设计时,主要采用“中张力、大开口、迟引纬”的工艺原则,以减少由纱线间的摩擦及粘连所造成的开口不清、断经、断纬等现象。
织机速度不宜过高,车间温湿度以偏大掌握为宜;5) 针织:针织工艺参数会直接影响到布面实物质量、外观疵点和织造效率。
应根据织物的不同规格和用途进行优选。
织造时宜采用低速度、中等而均匀的张力,同时,车间的温湿度宜偏高掌握。
3.3 染整工艺竹原纤维织物的染整工艺比较复杂,不同品种、规格,其染整工艺不同;即使相同品种,风格要求不同,染整工艺也有较大的区别,选用不同的化学助剂及工艺参数,制定切实可行的染整工艺,以保证客户的质量要求。
一般采用的工艺流程为:烧毛→退煮→漂白→酶处理→染色→拉幅→预缩。
3.3.1 烧毛由于竹原纤维织物表面毛羽多而密,为使成品面料表面光洁,色泽均匀,必须经过烧毛处理,而且要两对火口加强烧毛。
烧毛时要两对毛刷正反刷毛,适当使用刮刀,火口上方不宜使用凉水辊,实行透烧,以保证烧毛质量。
3.3.2 酶处理酶处理是利用酶的催化降解作用,使纤维发生部分水解作用,致使纤维变细,刚性降低,从而达到增强织物的柔软度及悬垂度,改善织物服用性能的目的。
在制定酶处理工艺时,为保证织物强力不过度受损,必须掌握好酶制剂的活力,严格控制其用量、处理时间、浴比、温度及pH值,并及时使酶“失活”。
实验结果表明:1)随着酶用量的增加,织物的减量增加,断裂强力下降,手感明显改善;2)酶的作用效果取决于其活性的大小,而活性的大小与工作液的pH值密切相关,即在一定的pH值范围内,酶才会起作用;3)温度对酶的活性有很大的影响,温度过高,则酶的活力降低,甚至“失活”,反之,温度过低,则作用效率缓慢,因此,只有在最佳的温度范围内,酶才能发挥最大的作用;4)时间和机械的作用也会对酶处理的效果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在使用时务必给予充分的考虑。
竹原纤维织物经过酶处理后,一方面纤维分子无定形区的部分水解使结晶区之间的空隙变大;另一方面,结晶区分子的部分水解使结晶区尺寸变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