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夯试验总结报告

合集下载

强夯总结报告,推荐文档

强夯总结报告,推荐文档

中国葛洲坝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桥头路基处理(强夯)试验段总结报告批准:审核:编制:山东枣菏高速公路总承包项目部一分部二○一七年十月目录1 一、施工说明........................................................................................................1二、设计要求及施工参数...................................................................................三、投入的人员、机械 .......................................................................................12四、施工过程........................................................................................................五、质量控制要点................................................................................................55 六、出现问题及处理措施...................................................................................5 七、成果 ................................................................................................................桥头路基处理(强夯)试验段总结报告一、试验段工程简介强夯施工首件工程选在滕州北互通K0+367~K0+407段,本段为K0+427.03分离式立交0#台侧的桥头路基处理,处理宽度为61米,长度为40米,面积为2440m 2。

强夯地基检测报告

强夯地基检测报告

目录一、序言-------------------------------------------3页(一)、工程概况------------------------------------3页(二)、原场地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3页(三)、采用人工地基类型-----------------------------4页二、检测依据---------------------------------------4页三、设计要求、检测内容及检测工作量-----------------4页(一)、设计要求-------------------------------------4页(二)、检测内容-------------------------------------4页(三)、检测工作量-----------------------------------6页四、检测结果评价----------------------------------6页(一)、载荷试验-------------------------------------6页(二)、重型圆锥动力角探N63.5-------------------------7页五、检测结论--------------------------------------8页附件:1、检测点平面布置图--------------------------1张2、载荷试验P-s曲线图------------------------3张3、载荷试验s-lgt曲线图----------------------3张4、载荷试验数据汇总表------------------------3张5、重型圆锥动力触探试验击数统计表------------1张6、重型圆锥动力触探N63.5~Z关系图-------------6张批准:审核:工程负责:一、序言(一)、工程概况(二)、原场地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条件根据2006年4月《岩土工程勘察报告(详勘)》,拟建场地原地貌属于剥蚀低丘陵地貌单元,现被人为改造。

勘察报告强夯处理

勘察报告强夯处理

勘察报告:强夯处理引言强夯处理是一种常用的地基处理方法,用于加固土壤以提高地基的承载能力。

本报告将详细介绍强夯处理的步骤和相关注意事项。

步骤一:土壤调查和分析在进行强夯处理之前,首先需要进行土壤调查和分析。

通过采集土壤样本并进行实验室测试,可以确定土壤的类型、含水量、压缩性和抗剪强度等参数。

这些参数的分析结果将有助于确定强夯处理的工艺和参数。

步骤二:制定施工计划根据土壤调查结果,制定强夯处理的施工计划。

施工计划应包括强夯设备的选择、夯击频率和夯击次数的确定,以及强夯的施工顺序和布点方案等。

在制定施工计划时,需要考虑土壤的类型和特性,以及工程的要求和限制。

步骤三:现场准备工作在进行强夯处理之前,需要进行一系列的现场准备工作。

首先,清理施工区域,将障碍物和杂物移除。

然后,根据施工计划,标记出夯击点位,并进行测量和标记。

同时,准备好强夯设备和相应的工具和材料。

步骤四:强夯处理在进行强夯处理时,需要按照施工计划和标记好的夯击点位进行操作。

将强夯设备移至目标点位,根据计划设定好夯击频率和夯击次数,然后开始夯击。

夯击过程中,需要控制夯击的力度和频率,以确保土壤能够充分压实并提高其承载能力。

步骤五:质量监控和验收在强夯处理完成后,需要进行质量监控和验收工作。

通过采集样本和进行现场测试,确认强夯处理的效果是否达到设计要求。

如果发现问题或不符合要求的地方,需要及时进行修正和改进。

注意事项在进行强夯处理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保护环境:施工过程中要注意保护周围环境,确保不对周边建筑和设施造成损害。

2.安全措施:施工过程中要采取必要的安全措施,如佩戴安全帽、手套和护目镜等。

3.施工记录:对施工过程进行详细记录,包括夯击的参数和结果等,以备后续参考和分析。

结论强夯处理是一种有效的地基处理方法,可以提高土壤的承载能力。

通过土壤调查和分析、施工计划制定、现场准备工作、强夯处理以及质量监控和验收等步骤,可以确保强夯处理的质量和效果。

场地强夯加固效果试验分析

场地强夯加固效果试验分析
约 占 1%。 0
士1 @1 5 0 2 主 筋 士】 @1 0 O 5
l O@ l 0 2
士l @10 1 6
击9 l 0 国 5
多 ,但 在 对 场 地 加 固 地 面 地 基 方 面 应 用 井 不 多 , 此 缺 少 这 方 面 的 试 验 。故 某 粮 因 食 仓 库 场 地 在 工 程 施 ] 以 前 ,进 行 了 较 大 面 积 的 强 夯 试 验 ,并 对 强 夯 效 果 进 行 了 检 验 . 为 粮 食 仓 库 地 面 地 基 处 理 方 案 的 确定 提供 依 据 。 1试 夯 区 概 况 1 . 1场 区 工 程 地 质 概 况 拟 建 场 区 位 于 城 陵 矶 洞 庭 湖 出 口 长 江 交 汇 处 附 近 ,地 貌 单 元 为 湖 I级 阶 地 湖 漫滩 地 . 地 表面 为素 填土 填 方 , 河 场 填 土 年 限 长 短 不 一 土 高 程 为 3 . 根 填 53 m, 据 工 程 地 质 资 料 揭 示 的 土 层 , 自上 而 F 可 分 为 四 大 层 , 各 土 层 概 况 主 要 物 理 力 学 指 标 见 表 一 、 = 所 示 。场 区 地 下 水 位 表 标 高 在 2 — o m 之 间 ,水 位 顶 面 与 原 82 3 . 9 地 形基 本 一致 , 洞 庭 湖一 侧倾 斜 。 向 1 . 夯 试验 区的 设定 2强 据 地 质 资 料 及 图 标 明 , 填 土 的填 回 筑 期 限 不 一 , 填 的 百 分 之 九 十 五 必 上 回 是 粘 性 土 , 分 之 五 以 内 是 建 筑 垃 圾 及 百 废 弃 的 砼 块 石 : 另 外 , 填 土 深 度 3至 回 5 m 约 占 3% , 3 约 占 4 %, 5 5 至 m 5 0至 l m

强夯地基变形模量报告

强夯地基变形模量报告

强夯地基变形模量报告强夯地基变形模量报告一、引言强夯地基是一种常用的地基处理方法,通过将钢筛板或钢筛管插入土壤中,利用冲击力将土壤颗粒重新排列和固结,从而提高地基的承载能力和稳定性。

在进行强夯地基处理时,了解土壤的变形特性是十分重要的。

本报告旨在对强夯地基变形模量进行详细的分析和评估。

二、背景知识1. 变形模量:指材料在受到应力作用下发生形变的能力。

对于土壤来说,变形模量反映了土壤的刚度和变形特性。

2. 强夯地基:通过冲击力改善土壤工程性质的一种地基处理方法。

三、实验方法1. 采样:选择代表性的土样进行实验研究。

2. 强夯试验:使用标准设备进行强夯试验,记录强击次数和冲击能量。

3. 恢复试验:在不同时间间隔后对强夯试验后的样品进行恢复试验,记录其恢复应力和恢复应变。

四、数据分析与结果1. 强夯试验数据分析:根据强夯试验记录的强击次数和冲击能量,计算土壤的相对密实度和固结指数。

2. 恢复试验数据分析:根据恢复试验记录的恢复应力和恢复应变,计算土壤的变形模量。

五、讨论与解释1. 强夯地基处理对土壤的影响:通过强夯地基处理,土壤颗粒重新排列和固结,提高了土壤的承载能力和稳定性。

2. 土壤变形模量与工程设计关系:土壤的变形模量直接影响工程设计中的荷载传递和变形控制。

3. 强夯地基处理后土壤变形模量的变化:强夯地基处理会使土壤的变形模量增加,提高了土体的刚度。

六、结论通过对强夯地基进行实验研究并分析数据,得出以下结论:1. 强夯地基处理可以显著改善土壤工程性质。

2. 强夯地基处理后,土壤的变形模量增加,提高了其刚度。

3. 土壤的相对密实度和固结指数是评估强夯效果的重要指标。

七、建议在实际工程中,应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强夯参数和处理方法,以达到最佳的地基改良效果。

八、参考文献(此处列出参考文献,但由于要求不能出现链接,请自行添加)以上是对强夯地基变形模量的详细报告。

通过实验数据分析和讨论解释,得出了强夯地基处理对土壤工程性质的影响以及土壤变形模量与工程设计的关系。

强夯试验段总结范文报告范文

强夯试验段总结范文报告范文

强夯试验段总结范文报告范文路基强夯试验段施工总结报告一、总结目的我标段地处属Ⅵla区河套副区,地面较为平坦、广阔。

全线在河沟中表层发育砂层、且水位较浅,存在地震液化的可能性,线路区部分段落在地震作用下,会发生砂土液化,液化等级由轻微~严重;路基段内当液化土层厚度在1.0-4.0m时,采用强夯+砂砾垫层进行处理。

为保证路基填筑质量,提高路基的整体强度与均匀性,减小工后沉降。

遵照设计图纸要求,对砂土液化厚度在1.0-4.0m的路基采用强夯,进行补强。

通过K18+660~K19+300段落内选取一段进行试验段的强夯施工来确定强夯施工工艺、施工方法,收集施工中的各项技术指标参数,为下一步路基强夯施工提供现场控制依据。

二、强夯试验段工程概况及施工组织1、试验段工程概况试验段选定在K18+660~K18+710段进行,满足试验段长度要求(长度不小于50m且强夯段无涵洞或其它构造物),长度为50m。

2、路基强夯试验段的施工组织K18+660~K18+710段路基处理范围内强夯增强试验,收集强夯相关数据。

试验施工的时间安排及工作内容为:2022年3月15日~2022年3月20日施工准备:落实安排施工作业人员、机械,场地平整;测量组放线确定边线及标高。

2022年3月21日~2022年3月29日按设计图纸要求对试验段路基进行强夯处理,强夯完成以后进行压实度检测及沉降观测数据整理。

2.1试验段人员分工试验段施工前成立了试验段领导小组,由总工程师主持,参加试验路段工作的人员分工见表1强夯试验段人员分工表。

表1强夯试验段人员分工表序号姓名职务职称责任1赵根根总工程师高级工程师全面负责技术工作2石建华副经理高级工程师负责施工管理工作3赵栋副总工程师工程师负责技术指导工作4吴利军力工程部长高级工程师负责技术方案编制5王巧玲质检部长高级工程师负责施工中的质检6牛杰路基工程师工程师负责方案的实施及参数整理收集、7李顺福测量队队长工程师负责试验段测量工作8张晓刚试验室主任工程师负责试验段试验工作9弓钰光领工员工程师负责机械调动及组织施工10马泽灵安全部长工程师负责试验段的安全施工2.2强夯试验段施工机械设备情况2.2.1机械设备准备1、夯锤:用钢板制作外壳,内部焊接骨架后灌注混凝土制成。

强夯试夯总结

强夯试夯总结

陆域强夯试夯总结一、试夯概况1.1试验简介根据设计图纸要求,对已回填开山石形成的陆域Ⅰ区直接采用强夯加固,强夯面积37673.1㎡,强夯法加固施工前应进行典型施工试验,根据典型施工结果调整设计参数。

典型施工面积不小于50m×50m。

1.2试验依据施工图纸;《水运工程质量检验标准》(JTS257-2008)《水运工程测量规范》(JTS 131-2012)二、试夯目的根据设计提供的初步参数,进行现场试夯。

试夯后进行检测并与夯前测试数据进行对比,检测强夯效果,以确定最佳夯击能、夯击间距、单夯夯击次数等施工参数。

三、试夯参数3.1 典型试验区选取我部选定试夯区域于3#堆场临近横三路处,对该场地进行试夯。

试夯区域大小为50×50=2500平方米,地面标高约9m。

试夯区场地坐标如下:3.2 夯点布置点夯夯点布置为正方形,夯点间距3.5m,普夯要求夯印搭接1/4锤底直径。

如图:图3.2-1强夯夯点布置图图3.2-2普夯夯点布置注:图中①为第一遍强夯夯点,②为第二遍强夯夯点四、设计要求(1)强夯每夯点夯击次数及收锤标准强夯夯能为3000KJ,采用两遍点夯,一遍普夯。

夯锤底面积不小于4.0㎡,夯点间距3.5m。

每遍点夯夯击次数不少于10击并且最后两击平均夯沉量不大于50mm,普夯采用搭接夯,普夯能量1000KJ,每点夯击6击,搭接部分不小于夯锤锤经1/4,强夯始夯标高为地基处理交地标号+夯沉量(3000KJ强夯区沉降量暂考虑为80cm,在施工过程可根据实际施工情况再调整夯面标高)。

(2)强夯施工前,将测量基准点设在受施工影响范围以外的地方,根据设计要求对夯点进行测放定位,夯点定位允许偏差不大于±50mm,夯点应有明显的标记和编号。

(3)强夯完成平整场地后,应采用自重不小于18t的振动压路机进行碾压至设计标高。

碾压遍数6~8遍(来回为一遍),碾压行与行之间应重叠40~50mm,前后相邻区段应重叠100~150mm,应达到无漏压、无死角,确保碾压均匀。

强夯试夯报告

强夯试夯报告

一.工程概况XXX±800kV直流输电工程是中国XX电网的重要项目,汇集XXXX、XXXX 等水电站的电力输送XX。

额定输电电压±800kV,双极额定输电容量500万kW,输电距离1438km,直流输送端的XX换流站工程是整个工程重要组成部分。

XX换流站工程所在地在XX省XXXXX县XX乡境内,站址进站大门东侧100m处有XXXX三级公路经过,距离县城20km,距成昆线上的XX 火车站3.5km。

交通较为便利。

根据XXX设计院提供的初步设计总布置图:该换流站500kV配电装置场地、交流滤波器场地等处于大面积填土区,为保证该部分区域内建构筑物及构支架基础不因地基变形而失稳,设计考虑在高填方边坡区域进行原土强夯处理,围墙范围内填土区采用分层进行强夯地基处理。

试夯施工由XX换流站场平工程总承包商—XXXXXXX公司承担。

根据XXXXX设计院2006年11月编制的《回填土、原土强夯试验技术要求》,X 公司对试验方案作了认真分析研究,编写了《XXX±800kV换流站场地强夯试夯方案》,并经业主委托XXX规划设计总院组织相关单位审查通过后实施。

试夯检测委托XXXXX勘测设计研究进行。

二.场地岩土工程地质条件根据XX电力设计院提交的岩土工程勘测报告:该工程地形、地质情况如下:2.1.地形、地貌属中低山丘陵地貌,地势北高南低、相对高差57m。

2.2.地层岩性由地表向下分为:○0层素填土,以可塑粉质粘土为主,局部夹强风化泥岩碎块,松散;○1层粉质粘土、粘土: 可塑~硬塑,广泛分布,厚度0.3~9m。

层粘土、淤泥、淤泥质土、软塑~流塑状,分布在沟谷内的水田和鱼○11塘表层,厚度0.6~4.9m.层粉土、粉砂、细砂:松散~稍密,稍湿~湿,厚度0.4~2.3m。

○12○2层基岩:泥岩为主,局部夹泥质砂岩,属软质~极软质岩石。

水文地质条件属简单类型,场地范围内及周边无强夯震动影响距离内的建(构)筑物、无地下管道等埋藏、隐蔽物,适宜强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侯禹高速公路E4合同段











山西路桥第一工程有限责任公司侯禹高速公路E4合同段项目部
我标全线均处于湿陷性黄土地段,根据设计文件提供的地质资料,我标在大面积强夯施工前,选取一处地质条件具有代表性实验区已进行试验段施工工作。

施工前后的试验数据及技术参数进行对比总结如下:以指导下一大面积施工。

一.试验段桩号:
K41+787~K41+825 夯击面积为38×52米共计1976m2 二.施工机具:
夯锤选用18T、20T两个圆形截面平底锤(直径分别为
2.35、2.45米),由履带式起重机起吊并配备相应的脱沟器.
三.施工工艺:
1.强夯前对现场地质进行土的土工试验及各种原位测试,测
定土层干容重、土的含水量、天然密度、液塑限、承载力等指标,见附表1-1
2.布点:试夯前用T180推土机对地面腐质土、附着物进行
清理并平整了场地。

压路机稳压后进行了白灰布点桩及护桩。

第地遍按照顺路基方向8米(圆锤中对中)、垂直路基方向4米进行布设。

共计布设70个点;第二遍为跳夯,补充第一遍间隙,共计布设54个点;第三遍为低能级排夯,根据实际情况错压上次夯点1/3截面进
行施工共计夯点284个点。

3.夯击业施工
(1)吊车就位按设计夯击能确定锤落距:第一、二遍夯锤
落距为:18T h=2500×1000J/18×1000×9.8=14.17m
25T h=2500×1000J/18×1000×9.8=12.7 m
第三遍满夯为低能级排夯,落距为第一、二遍的一半稍多一点,18T、20T分别为7.2 m、6.5m.
4.夯击排序
从路基边缘线向内夯击,两台机具交叉作业,夯击边缘线以设计为准.
5.每单击夯点以最后一击平均夯距量小于50mm.夯坑周围
地面不发生过大隆起时停止夯击.实测最大沉降量.然后推平第一遍夯坑后进行第二遍夯击作业,第二遍夯击完成后推平进行第三遍满夯作业,各遍夯点沉降量及总沉降量见附表1-2。

6.满夯作业完成后,对段落内施工夯点作夯后试验采集相应
数据.并汇总进行对比见附表1-1。

四施工安全保障措施
1..强夯20米安全工作区内洒布白灰线并树立警告标志.派专
人负责协调,做到了无关人员、车辆没有进入施工现场。

2.施工操作一线人员配戴安全帽,杜绝了夜间作业施工。

3.施工过程中每天开夯之前对设备进行全面检查,保证施工
机械正常运转。

清除安全隐患。

附件:1.夯击前后试验段数据对照表1—1
2.各击沉降量汇总表1—2
3.土工试验、沉降量原始记录表。

五、施工计划安排
依据试验段数据总结及相关数据,为指导今后大面积施工安排,我合同段拟进场机具6台,于6月底前完成全部工程量,具体分析如下:
试验段单机5天完成38×52=1976㎡,每天完成:395㎡。

我标段共强夯数量为:95721㎡。

有效施工工期:5月20日~6月30日,计40天。

进场台件数=95721÷395×40=6台
具体施工计划安排见附表:填方段强夯施工实施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