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夯试验段总结
强夯试夯总结

陆域强夯试夯总结一、试夯概况1.1试验简介根据设计图纸要求,对已回填开山石形成的陆域Ⅰ区直接采用强夯加固,强夯面积37673.1㎡,强夯法加固施工前应进行典型施工试验,根据典型施工结果调整设计参数。
典型施工面积不小于50m×50m。
1.2试验依据施工图纸;《水运工程质量检验标准》(JTS257-2008)《水运工程测量规范》(JTS 131-2012)二、试夯目的根据设计提供的初步参数,进行现场试夯。
试夯后进行检测并与夯前测试数据进行对比,检测强夯效果,以确定最佳夯击能、夯击间距、单夯夯击次数等施工参数。
三、试夯参数3.1 典型试验区选取我部选定试夯区域于3#堆场临近横三路处,对该场地进行试夯。
试夯区域大小为50×50=2500平方米,地面标高约9m。
试夯区场地坐标如下:3.2 夯点布置点夯夯点布置为正方形,夯点间距3.5m,普夯要求夯印搭接1/4锤底直径。
如图:图3.2-1强夯夯点布置图图3.2-2普夯夯点布置注:图中①为第一遍强夯夯点,②为第二遍强夯夯点四、设计要求(1)强夯每夯点夯击次数及收锤标准强夯夯能为3000KJ,采用两遍点夯,一遍普夯。
夯锤底面积不小于4.0㎡,夯点间距3.5m。
每遍点夯夯击次数不少于10击并且最后两击平均夯沉量不大于50mm,普夯采用搭接夯,普夯能量1000KJ,每点夯击6击,搭接部分不小于夯锤锤经1/4,强夯始夯标高为地基处理交地标号+夯沉量(3000KJ强夯区沉降量暂考虑为80cm,在施工过程可根据实际施工情况再调整夯面标高)。
(2)强夯施工前,将测量基准点设在受施工影响范围以外的地方,根据设计要求对夯点进行测放定位,夯点定位允许偏差不大于±50mm,夯点应有明显的标记和编号。
(3)强夯完成平整场地后,应采用自重不小于18t的振动压路机进行碾压至设计标高。
碾压遍数6~8遍(来回为一遍),碾压行与行之间应重叠40~50mm,前后相邻区段应重叠100~150mm,应达到无漏压、无死角,确保碾压均匀。
【VIP专享】强夯试验段施工总结

日照机场场地平整方案飞行区土石方工程D标段强夯施工试验段总结编制人:审批人:北京中航空港建设工程有限公司日照民用机场项目部2013年12月31日强夯试验段施工总结一、施工时间填筑时间为2014年1月14日~2014年1月16日,强夯时间为2014年1月17日~2014年1月20日,试验日期为2014年1月21日。
二、施工范围具体位置详见下图:试验段位置示意图~15%,~2%)(2)进料及虚铺厚度控制:采用后退堆填法分压层进行试验用料的进料摊铺,每亚层堆填厚度不超过1.0m,推土机找平。
强夯单层虚铺厚度为5m,压实厚度约为4~4.5m。
(3)夯锤锤底静压力:25~40kPa。
(4)点夯时,单点击数一次完成,推平后进行满夯。
(5)点夯停夯标准:满足击数要求,且最后一击夯沉量不大于5cm。
强夯填筑工艺参数见下表,可在试验段施工作业结束后进行优化。
夯型单击夯能(kN·m)夯点布置夯点间距(m)夯击遍数单点击数点夯3000正方形 3.5110~13满夯1000搭接型1/4锤径13填挖交接补压的技术要求如下:在填挖交接处,应结合台阶开挖,沿竖向每填筑约5m厚,在台阶交接面附近采用强夯法进行补压处理,补压范围为整个搭接长度范围,强夯参数详见下表。
夯型单击夯能(kN·m)夯点布置夯点间距(m)夯击遍数单点击数点夯2000正方形 3.518~10满夯1000搭接型1/4锤径13要求锤底静压力25~40kPa,最后一击夯沉量≤3cm。
四、施工准备(一)设备准备1、夯锤:用钢板制作外壳,内部焊接骨架后灌注混凝土制成。
夯锤底采用圆形,夯锤锤底静压力为25~40kPa,并设2个排气孔,孔径为250mm。
2、起重机械:选用50t的履带式起重机,以满足夯锤起吊重量和提升高度,并设安全装置,防止夯击时臂杆后仰。
3、自动脱钩装置:要求有足够强度,起吊时不产生滑钩,脱钩灵活,能保持夯锤平稳下落,挂钩方便迅速。
4、铲车:用作回填、整平夯坑和作地锚用。
路基冲击碾压强夯施工总结

路基冲击碾压强夯施工总结强夯施工是一种主要用于路基加固和地基改良的一种施工技术。
通过将夯锤不断地自由落体击打到地面上,使地下土壤较为均匀地受到冲击而达到加密的目的。
夯锤自由落体冲击地面,产生的冲击力会引起土颗粒之间的相互位移与碰撞,从而使土壤颗粒重新排列,填充与土壤中的空隙,达到它们在更紧密的状态下的存在。
根据夯锤的不同形状和质量,冲击的能量和效果也会有所不同。
下面是对于路基冲击碾压强夯施工的总结。
1.正确定位和设计:在施工前,需要进行现场勘察与测量,根据地质情况和工程要求合理设计施工方案。
合理的夯锤布置和夯击次序是施工成功的关键。
要确保锤击边界的一致性,以免出现遗漏或重复强夯的问题。
2.夯击参数的选择:夯击力和冲击频率是夯锤施工的重要参数。
夯击力应根据地质条件和工程要求进行合理选择。
夯击频率的大小不仅与夯锤的性能有关,还与土壤的湿度有关。
湿度较高的土壤夯击频率宜较高,湿度较低的土壤夯击频率宜较低。
3.施工控制要点:施工过程中要严格控制夯击次数和夯击重数,以保证施工质量。
在夯击过程中,要注重夯锤的冲击位置和夯深度的控制,避免发生跳锤,以免影响施工效果。
4.施工质量检查:强夯施工结束后需要进行质量检查。
一般可以通过现场观察、夯击测试和孔隙比测试等方式来评估夯实效果和加固效果。
如果发现存在不合格的情况,需要及时采取补救措施,以保证施工质量。
5.安全措施:在强夯施工过程中,需要注意施工人员的安全。
施工人员应正确佩戴安全帽、防护眼镜、安全鞋等个人防护装备。
夯击过程中,要确保施工区域内无杂物和无人进入,以防发生意外事故。
总之,强夯施工是一种有效的路基加固和地基改良技术。
通过合理的施工设计和施工控制,能够有效地提高路基的承载力和地基的稳定性,从而达到延长路基使用寿命和保障行车安全的目的。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在具体的施工过程中应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合理调整和应用,以达到最佳的施工效果。
重锤夯实地基处理试验段总结

目录一、试验段的目的 (2)二、人员、机械设备、检测仪器配置 (2)三、试验段施工方案.............................................................. - 3 -3.1施工准备 ........................................................................... - 3 - 3.2清表.................................................................................... - 3 - 3.3施工放样 ........................................................................... - 3 - 3.4重夯施工 ........................................................................... - 4 -3.5重夯后试验检测............................................................... - 5 -四、重夯夯沉量与夯击次数关系曲线 (6)五、整平后的地面标高变化................................................. - 6 -六、实验结果........................................................................ - 6 -七、质量控制及要求 (7)八、安全总结.......................................................................... - 7 -九、施工工艺流程总结 ......................................................... - 8 -十、试验段总结...................................................................... - 8 -重锤夯实地基处理试验段施工总结霍永高速公路(西段)五总队K116+394~K116+576左幅路基设计填高3.667~4.55m,该段设计地基为II级自重湿陷性黄土,按照施工图设计要求进行重锤夯实地基处理方式。
强夯试验段施工总结

日照机场场地平整方案飞行区土石方工程D标段强夯施工试验段总结编制人:审批人:北京中航空港建设工程有限公司日照民用机场项目部2013年12月31日强夯试验段施工总结一、施工时间填筑时间为2014年1月14日~2014年1月16日,强夯时间为2014年1月17日~2014年1月20日,试验日期为2014年1月21日。
二、施工范围具体位置详见下图:试验段位置示意图~15%,~2%)(2)进料及虚铺厚度控制:采用后退堆填法分压层进行试验用料的进料摊铺,每亚层堆填厚度不超过1.0m,推土机找平。
强夯单层虚铺厚度为5m,压实厚度约为4~4.5m。
(3)夯锤锤底静压力:25~40kPa。
(4)点夯时,单点击数一次完成,推平后进行满夯。
(5)点夯停夯标准:满足击数要求,且最后一击夯沉量不大于5cm。
强夯填筑工艺参数见下表,可在试验段施工作业结束后进行优化。
夯型单击夯能(kN·m)夯点布置夯点间距(m)夯击遍数单点击数点夯3000正方形 3.5110~13满夯1000搭接型1/4锤径13填挖交接补压的技术要求如下:在填挖交接处,应结合台阶开挖,沿竖向每填筑约5m厚,在台阶交接面附近采用强夯法进行补压处理,补压范围为整个搭接长度范围,强夯参数详见下表。
夯型单击夯能(kN·m)夯点布置夯点间距(m)夯击遍数单点击数点夯2000正方形 3.518~10满夯1000搭接型1/4锤径13要求锤底静压力25~40kPa,最后一击夯沉量≤3cm。
四、施工准备(一)设备准备1、夯锤:用钢板制作外壳,内部焊接骨架后灌注混凝土制成。
夯锤底采用圆形,夯锤锤底静压力为25~40kPa,并设2个排气孔,孔径为250mm。
2、起重机械:选用50t的履带式起重机,以满足夯锤起吊重量和提升高度,并设安全装置,防止夯击时臂杆后仰。
3、自动脱钩装置:要求有足够强度,起吊时不产生滑钩,脱钩灵活,能保持夯锤平稳下落,挂钩方便迅速。
4、铲车:用作回填、整平夯坑和作地锚用。
强夯施工总结

强夯法施工总结按照施工图纸要求,为处理某些段落黄土湿陷性,提高地基承载力,我单位在DK629+360~DK629+418段进行了强夯法施工试验,现总结如下。
一、强夯设备采用起重机作为提升机具。
夯锤重17T,底直径2.5m,锤底到锤面埋有5根ф100MM的通气管,以降低夯击的气垫作用,锤顶采刚性吊环,使用吊钩得以迅速而方便的挂上。
自动脱钩装置由船用脱钩装置改变而来,开钩拉绳一端系在脱钩装置的把柄上,另一端穿过焊在吊车大钩侧板上的转向滑轮,然后固定在吊车起重臂底部的轴上,当夯锤起吊到预定高度时,开钩拉绳即张紧而拉开脱钩装置的锁卡,使夯锤脱钩下落。
二、施工概况1、路基原地面承载力为80KPa。
2、选定锤重M为17T,落距h为12M,单击夯击能为2000KN·M。
3、施工准备。
对施工现场做好三通一平后,夯点按照边长4米正三角形网格布置,进行定位放线,准确标出夯点的位置,并设置四个水准点,以便施工中测量夯击沉降量。
4、施工操作。
拟每点夯击两遍第一、二遍采用点夯,施工按拟定的间隔夯击顺序逐点进行。
每点夯击程序为:起重机就位→夯锤对准夯点位置→将夯锤起吊至预定高度→拉开脱钩装置锁卡夯锤自由落下,这样循环多次,直至完成满足承载力要求的夯击次数,夯击时注意保持落锤平稳,夯位准确,当夯锤气孔被土堵塞时,及时进行清理,以免影响夯击效果。
前两遍全部夯击完毕后,用推土机将周围的土填平夯坑,再进行低能级搭夯,将场地表层松土夯实。
施工中,为防止吊车臂杆在较大仰角时因突然释重而后倾,在臂杆顶端加两根钢绳系在停放前面的推土机上,行动比较方便。
5、施工控制(1)严格遵守施工步骤,事先对夯锤的质量、尺寸及吊机的性能严格检验,做好记录;(2)对夯点放线严格控制,其偏差小于5 cm;(3)按照图纸的次序夯击,不得漏夯,吊机就位应按次序,并有利于多台吊机同时施工;(4)对每一点的夯击能,夯击次数,每次夯击沉降量进行仔细记录;(5)控制最后两锤,最后两击之和沉降不大于15cm,之差不大于5cm,如果最后两锤的之和之差超过上述数值,应再增加锤数,以达到标准;(6)夯击时注意安全,为防止飞石伤人,吊车驾驶室应加防护罩,其他人员应在10m外,并采取安全措施。
夯实试夯

路基强夯试夯段技术总结1、夯击能与土质影响深度2、起重设备采用50T履带式龙门双肢吊机,锤重25T,落锤从13m高度自由落下。
满足设计单位夯击能3000KN、m的要求。
3、夯锤选用弹性模量高的圆柱钢质式铸铁夯锤,锤重25T。
4、单击夯击能单击夯击能为夯锤重M与落距h的乘积。
式中:M-为夯锤重,t;h-为落距,m;Mh-单击夯击能,t.m。
一般来说夯击时锤重和落距大,则单击能量大,夯击击数少,夯击遍数也相应减少,加固效果和技术经济指标好。
单击夯击能太小,就无法使水与土颗粒产生相对流动,水就不能排出,在这种情况下仅仅靠增加夯击数不能产生加固效果,甚至可能使地基形成“橡皮土”。
因此单击夯击能不能太小,一般根据工程要求的加固深度来确定。
5、锤重和落距点夯夯锤:锤重25t,圆柱体形锤,有气孔满夯夯锤:锤重25t,圆柱体形锤,有气孔点夯夯锤落距:落距为13m。
满夯夯锤落距均为10m。
6、要满足下列条件:每一点的夯击次数,应以使土体竖向压缩最大,而侧向位移最小为原则。
频率为每分钟夯击1~2次。
夯击遍数、夯点布置及间距:夯击遍数根据地基的性质确定,土体压缩层越厚,土质颗粒越细,同时含水量较高,需要的夯击遍数越多。
a、对于点夯最后两击的平均沉降量不大于5㎝。
b、单点多击后夯坑周围地面隆起高度不大于7cm。
c、单遍夯坑深度不超过70cm。
7、强夯施工按下列步骤进行:①清理并平整施工场地;②根据设计的要求划出纵长10m作为试夯范围,按设计划好夯点,标出第一遍夯点位置,并测量场地高程;③起重机就位,使夯锤对准夯点位置;④测量夯前锤顶高程;⑤将夯锤起吊到预定高度,待夯锤脱钩自由下落后,放下吊钩,测量锤顶高程,若发现因坑底倾斜而造成夯锤歪斜时,应及时将坑底整平;⑥按设计规定的夯击次数及控制标准,完成一个夯点的夯击;重复步骤3)至6),完成第一遍全部夯点的夯击;⑦用推土机将夯坑填平,并测量场地高程;⑧在规定的时间间隔后,按上述步骤逐次完成全部夯击遍数。
强夯试验总结报告

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总干渠沙河南~黄河南新郑南第一施工标段(合同编号:HNJ-2010/XZ/SG-001) 重、强夯试验总结报告批准:审核:编制:中国水利水电第五工程局有限公司南水北调中线新郑I标工程项目经理部二○一一年六月目录1试验概况 (1)2 编制依据 (1)3 试验目的 (1)4 试验区域及试验参数确定 (1)4.1试验区确定 (1)4.2试验参数 (2)4.3 施工时间 (2)4.4 现场组织机构及人员 (3)4.5 试验设备及器材 (3)5 强、重夯现场施工 (4)6 施工质量控制与检验 (5)7 试验结果及分析 (6)7.1 试验检测结果 (6)7.2 夯沉量与夯击次数关系曲线 (7)7.3 重、强夯前后地面高程数据对比分析 (11)8 试验结果 (13)9 附件 (13)重、强夯试验总结报告1试验概况根据设计图纸要求,本标段SH(3)116+810~SH(3)117+400段渠堤左右岸、SH(3)117+400~SH(3)117+953.5段渠堤右岸、SH(3)117+953.5~SH(3)118+253.5段渠堤左右岸基础采用强夯处理黄土状土湿陷性,处理长度2333.5m,共计43965㎡,SH(3)118+520~SH(3)119+955.1段渠堤左岸基础采用重夯部处理黄土状土湿陷性,处理长度1435.1m,共计24873㎡。
2 编制依据⑴《总干渠新郑南段(第1标段)黄土状土湿陷性处理布置图》;⑵《新郑南段渠道湿陷性黄土强夯、重夯、土挤密桩地基处理技术要求(新郑南技术要求03号)》;⑶《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2-2002);⑷《湿限性黄土地区建筑规范》(GB50025-2004);⑸《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 JGJ79-2002);⑹《强夯法处理湿陷性黄土地基规程》(DBJ61-9-2008);⑺《建筑机械使用安全规范》 JGJ33-86;⑻《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 GB50007-2002;⑼《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总干渠沙河南~黄河南(委托建管项目)新郑南段第一施工标段》招标文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路基强夯试验段施工总结
编制:
复核:
审核:
二0 一六年七月
目录
1、工程概况 (1)
1.1工程简介 (1)
1.2主要工程量 (1)
1.3强夯试验段范围 (1)
2、试验依据 (1)
3、试验目的 (1)
4、试验段施工准备工作 (2)
4.1组织准备 (2)
4.2机械、仪器准备 (2)
4.3技术准备 (2)
5、试验方案 (2)
5.3强夯试验段工艺流程 (3)
5.4拟定技术参数 (4)
5.5强夯施工 (4)
6、试验总结 (5)
6.1机械设备和劳动力组织 (5)
6.2施工参数的确定 (6)
6.3施工质量标准 (7)
6.4施工安全措施 (7)
路基强夯试验段施工总结
1、工程概况
1.1工程简介
***出口路基为高填斜坡填石路堤,填方边坡高度≥20m,路基右侧为改沟及反压护道工程。
为保证高填方路堤的压实,防止路基成型后沉降开裂。
**两段高填方路基采用强夯分层补强进行处治。
第一层高度以填方为12米范围开始,高度小于8米的填方段第一层不强夯,其上路堤每填高6-8米强夯一次。
1.2主要工程量
表1-1 强夯主要工程数量表
1.3强夯试验段范围
我部在已填筑路基达到强夯设计要求标高的段落,选取**范围为强夯试验段。
2、试验依据
⑴《**施工图设计》第二册;
⑵《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公路工程部分)2002年版;
⑶《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PG B01-2003;
⑷《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JTG F10-2006;
⑸《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G F80/1-2004。
3、试验目的
⑴总结路基强夯夯击次数与沉降量关系,确定最佳夯击能、间歇时间、夯间距以
及最佳夯击次数。
⑵确定强夯作业标准施工方法。
⑶确定施工作业人员组成和分工,制定出相适应的施工和质量管理方法。
4、试验段施工准备工作
4.1组织准备
我部高度重视路基强夯试验段工作。
试验段由项目总工负责,项目部各职能部门:工程部、测量组、试验室、安质部配合,路基施工队直接实施。
4.2机械、仪器准备
根据试验段的工作量以及实际到场设备,确定设备组合为:长江L252型履带吊1台、夯锤重15t、水准仪一套、钢尺一把等。
4.3技术准备
现场技术施工人员对作业层人员已进行技术交底。
5、试验方案
5.1强夯机械
⑴强夯施工采用带自动脱钩装置的履带式起重机。
采用履带式起重机时,需在臂杆端部设置辅助门架,或采取其他安全措施,防止落锤时机架倾覆。
⑵夯击采用15t重圆形夯锤,直径2m。
锤的底面设置4个对称的与其顶面贯通的排气孔。
5.2夯点布置
强夯试验施工原则上是逐渐缩小夯点距离,即夯点逐渐加密。
本试验中夯点试验采用梅花形布置,夯击间距为4m,采用跳夯分3遍进行夯击,夯区夯点的布置及夯击顺序如下图所示
⑴强夯夯点布置图
第一遍夯击 第二遍夯击
⑵满夯夯点布置图
5.3强夯试验段工艺流程
5.4拟定技术参数
⑴夯击遍数
拟采用点夯3遍,满夯1遍进行试验。
⑵点夯参数
点夯夯击能暂定为2100 kN▪m(105KN锤重*14m落距),点夯夯击次数定为4-6击,若达不到收锤标准,则继续夯击,直到达到收锤标准。
⑶夯击能为2100 kN▪m时强夯收锤标准
①最后2击的平均夯沉量不大于5cm。
②夯坑周围填筑面不应有大的隆起。
③不应因夯坑过深而发生提锤困难。
⑷满夯参数
满夯夯击能暂定为300 kN▪m,满夯夯击次数定为1击,满夯锤印彼此搭接50cm。
⑸固结时间周期
两遍夯击之间的空隙水压力消散时间视填土土质情况确定。
由于现场为填石路基,渗透性很强,且地下水位在强夯加固深度以下,暂定为可连续夯击,特殊情况可酌情处理。
5.5强夯施工
⑴对于平整的场地测出其平均标高,以作为强夯后测量场地的平均沉降量的基准
数。
⑵根据测放的点线,按照试验方案进行夯点布置。
夯点位置要清晰、准确,以便夯锤对位及量测夯后的锤位偏差值。
锤位偏差不得超过5cm,如发现偏差过量或漏夯,应及时纠正。
每个夯点都要编号,记录员要对号进行记录,不能错号、漏夯和重夯。
⑶起重机就位,使夯锤对准夯点位置放置在待强夯路基面上,并测量和记录夯前锤定高程。
⑷将夯锤起吊到预定高度,待夯锤脱钩自由下落后,放下吊钩,测量锤顶高程,若发现因坑底倾斜而造成夯锤歪斜时,应及时将坑底整平。
⑸重复⑶、⑷步骤,直至夯沉量达到收锤标准规定的最后2击平均夯沉量小于5cm。
⑹单点夯击完毕后并移至下一夯点,完成第一遍夯击后推平夯坑,按上述步骤逐次完成所有夯击遍数。
⑺点夯施工完毕后,推平夯坑,采用低能量进行一遍满夯施工。
⑻强夯施工过程中应有专人负责下列监测工作,并对各项参数及施工情况进行详细记录:
①开夯前应检查夯锤重和落距,以确保单击夯击能量符合设计要求;
②在每遍夯击前,应对夯点放线进行复核,夯完后检查夯坑位置,发现偏差和漏夯应及时纠正。
③检查每个夯点的夯击次数和沉降量关系。
6、试验总结
6.1机械设备和劳动力组织
⑴本项目强夯施工所需机械、设备配置如下:
⑵本项目强夯施工所需人员配备
施工现场配置施工技术员1名、试验员1名、测量员1名、安全员1名,施工作业人员4名。
6.2施工参数的确定
⑴通过对强夯实验路段统计(后附表),得出夯击次数与沉降量关系,沉降量随着夯击次数的增加而减少。
⑵平均每30~40秒进行一次夯击,每坑5次夯击需3~4分钟,夯机移动到下一试坑就位需1分钟,每小时可夯击12~15试坑。
⑶夯击采用2100kN▪m的夯击能,15t夯锤提高14m进行夯击。
⑷强夯分3遍进行,采用梅花形布置夯点,夯点间距4m,采用跳孔法夯击。
⑸每遍每个夯点夯击5次,完全能达到最后2击的平均沉降量不大于5cm 的设计要求,可以按此施工工艺组织施工。
⑹最后一遍使用300kN▪m的夯击能满夯,互相搭接不大于1/4夯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