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氏将伐颛臾、寡人之于国也(默写填空)

合集下载

《寡人之于国也》理解性默写

《寡人之于国也》理解性默写

《寡人之于国也》理解性默写(学生版)1. 孟子从渔业方面进行阐述,并符合当下可持续发展观的两句:,。

2.孟子重视百姓的教化,强调对老年人的尊敬与帮助的句子是:。

3. 强调了农业种植要重视时令的句子是:,。

4.体现了孟子注重民众教育,通过认真兴办学校,才能最终达到和谐社会的句子是:,。

5.梁惠王对国家的治理自认为竭尽全力了,可结果却是:
,。

6. 孟子在说明了“养民”措施后,用“,
”两句指出了教育民众的具体方法。

7.孟子形象地论证民饥而死、民不加多的根源不在年成好坏,重在君王是否施行仁政,提出了“,
”的看法。

8. 百姓能养生丧死无憾的前提条件是:
,。

9. 文中对王道的开端描写的句子是:,。

《寡人之于国也》默写(答案)
1. 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

2.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3. 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

4.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

5.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

6. 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

7.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8. 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

9. 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

高一语文名句默写试题

高一语文名句默写试题

高一语文名句默写试题1.默写(1)书生意气,,指点江山,,粪土当年万户侯。

(2)那河畔的金柳,,波光里的艳影,。

(3)真的猛士,,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

(4)复为慷慨羽声,士皆瞋目,。

于是荆轲遂就车而去,终已不顾。

【答案】(1)挥斥方遒,激扬文字(2)是夕阳中的新娘,在我心头荡漾(3)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4)士皆瞋目,发尽上指冠【解析】此类题目要注意重点字的写法,尤其是注意一些生僻字,近似字的写法,不能出现错别字或漏字、多字。

【考点】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

2.默写。

(5题限选4题)(8分)【1】漫江碧透,。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

(《沁园春·长沙》)【答案】百舸争流万类霜天竞自由【2】消散了,,。

(《雨巷》)【答案】甚至她的太息般的眼光丁香般的惆怅【3】寻梦?撑一支长篙,,但我不能放歌,;(《再别康桥》)【答案】向青草更青处漫溯悄悄是别离的笙箫【4】,,发尽上指冠。

(《荆轲刺秦王》)【答案】复为慷慨羽声士皆瞋目【5】惨象,;流言,。

(《记念刘和珍君》)【答案】已使我目不忍视了尤使我耳不忍闻3.默写填空。

(6分)【1】若夫日出而林霏开,,,山间之朝暮也。

(《醉翁亭记》)【答案】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2】,阴阳割昏晓。

(《望岳》)【答案】造化钟神秀【3】足蒸暑土气,。

(《观刈麦》)【答案】背灼炎天光【4】,壮士一去兮不复还!(《荆轲刺秦王》)【答案】风萧萧兮,易水寒,【5】,就在沉默中灭亡。

(《记念刘和珍君》)【答案】不在沉默中爆发4.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任选3题,多选则按前3题计分)(9分)【1】,。

,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苏轼《定风波》)【答案】莫听竹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2】千呼万唤始出来,。

,。

(白居易《琵琶行》)【答案】犹抱琵琶半遮面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3】是日也,,,,俯察品类之盛。

(王羲之《兰亭集序》)【答案】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4】七十者衣帛食肉,,,。

必修三寡人之于国也-劝学-默写

必修三寡人之于国也-劝学-默写


《劝学》
• 5、积水成渊,
• 6.积善成德, •



7.故不积跬步,

8.
,功在不舍,
• 9.
,金石可镂
• 10. •
,用心躁也。
• 虽有槁暴 ,不复挺者, 輮使之然也 。
• 故木受绳则直,
金就砺则利 ,
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 2、吾尝终日而思矣,

• 4.养生丧(sāng)死无憾,王道之始也。
鸡豚狗彘之畜 • 5、
以食肉矣。
,无失其时 ,七十者可
• 谨庠序之教 申之以孝悌之义
• 6.

,颁白者不
负戴于道路矣 。
• 7.涂有饿莩(piǎo)而不知发
• 1、木直中绳,
,其曲中规;
• 2.
,不复挺者,

• 3.故木受绳则直,

• 4、吾尝终日而思矣,
蛟龙生焉 • 积水成渊,
而神明自得 • 积善成德, •

圣心备焉


故不积跬步, 无以至千里 ; 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骐骥一跃 驽马十驾
,不能十步; ,功在不舍,
• 锲而舍之 ,朽木不折;
锲而不舍 •
, 金石可镂。
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

,用心躁也。
《寡人之于国也》
• 1.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

• 2.填然鼓之,兵刃既接,

• 3、
,鱼鳖不可胜食也。
• 4.
,王道之始也。
• 5、
• 肉矣。
• 6. 负戴于道路矣 。
,无失其时 ,七十者可以食

,颁白者不

2023-2024学年上学期高中语文人教部编版高二期中必刷常考题之默写

2023-2024学年上学期高中语文人教部编版高二期中必刷常考题之默写

2023-2024学年上学期高中语文人教部编版高二期中必刷常考题之默写一.默写(共15小题)1.(2021秋•浦江县校级期中)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中国有一句古话,叫“人贵有自知之明”。

这句话的最早表述者,就是老子。

《<老子>四章》中写道“,”。

(2)《<论语>十二章》中,指出“质”与“文”的辩证关系的句子是“,”。

(3)《五石之瓠》中,惠子描述大葫芦装上水后状态的句子是“”,描述大葫芦剖成瓢后状态的句子是“”。

(4)孔子认为可以终身奉行的一个字是“恕”,并阐述为:,。

2.(2021春•湖州月考)补写下列《论语》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只选3小题)(1)子曰:“为政以德,,。

”(2)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3)子曰:“志士仁人,,。

”(4)子曰:“不愤不启,。

,则不复也。

”3.(2020春•金东区校级月考)名句默写。

(1)而五人生于编伍之间,素不闻诗书之训,,。

(2)令五人者保其首领,,则尽其天年,。

(3),抱布贸丝。

,来即我谋。

(4)大行不顾细谨,,如今人,我为鱼肉。

(5),不仁;失其所与,。

4.(2018秋•绍兴期末)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

(只选3小题)(1)西当太白有鸟道,。

,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

(李白《蜀道难》)(2)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两人在也。

,。

(《廉颇蔺相如列传》)(3)青山隔送行,疏林不做美,。

夕阳古道无人语,。

(《长亭送别》)(4)“乡人皆恶之,何如?”子曰:“未可也。

,。

”(《论语•颜渊》)(5),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

(杜甫《蜀相》)5.(2021春•浙江期中)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面对孔子的询问,弟子们各言志向,孔子哂笑子路是因为“,。

”(2)《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曾皙描绘了一幅在大自然里沐浴临风,一路酣歌的美丽动人的景象:浴乎沂,,。

(3)《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孔子问志时,采用温和自谦的话“,”为弟子们营造一个平等、轻松的环境。

寡人之于国也(理解性默写)

寡人之于国也(理解性默写)

4.“不违农时,

,鱼鳖不可
胜食也。
,材木不可胜用也。
5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
。养生丧死
无憾,王道之始也。”
• 6.

,五十者可以衣帛
矣。

,七十者可以食肉矣。
• 7.百亩之田,


• 8.

,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七十
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
也。”
• 9.

;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
4.文中对王道的开端描写的句子是:
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
5.孟子从渔业方面进行阐述,并符合当下可持续 发展观的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数罟不如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
6.《寡人之于国也》中,能体现孟子注重民众教 育,通过认真兴办学校,最终达到和谐社会的句 子是:
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 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寡人之于国也中能体现孟子注重民众教育通过认真兴办学校最终达到和谐社会的句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寡人之于国也(理解性默写)
1. 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


2.察邻国之政,

,寡人之民不加
多,何也?”
3.孟子对曰:“王好战,请以战喻。填然鼓之,兵刃既
接,

,或五十步而后止。
,则何如?”
• 10.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
也。’

。”
1.孟子用五十步笑百步作比喻,含蓄地说明了梁惠王的什么 疑问?
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
2.孟子形象地论证民饥而死,民不加多的根源不在荒年,并 提出什么看法?

新高考《季氏将伐颛臾》理解性默写

新高考《季氏将伐颛臾》理解性默写

新高考《季氏将伐颛臾》理解性默写教师版班级:姓名:等级:1.在《季氏将伐颛臾》中,孔子听说季氏要攻打额臾,用反问语气指责这是弟子冉有的过错的句子是:“求!无乃尔是过与?”2.在《季氏将伐颛臾》中,孔子反对季氏攻打颛臾的原因是:“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且在邦域之中矣,是社稷之臣也”不能伐,也没必要伐。

3.在《季氏将伐颛臾》中,冉有归咎他人推卸责任的句子是:“夫子欲之,吾二臣者皆不欲也”。

4.《季氏将伐颛臾》中,针对孔子的批评,冉有自我辩解5.《季氏将伐颛臾》中,孔子引用周任的话说明臣子如果不能尽职就6.明如果一个臣子不能尽自己的职责,就应该辞职,而不应该尸位素餐。

7.在《季氏将伐颛臾》中,孔子借用盲人搀扶者的失职来比喻冉有、子路没有尽到家臣的职责的句子是:“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8.《季氏将伐颛臾》中,针对冉有的托词,孔子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9.在《季氏将伐颛臾》中,孔子举老虎犀牛从笼子里跑出来、龟甲玉石在盒子里毁坏了作例子并用反问的语气批评弟子冉有和季路既失职又推卸责任的句子是:“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与?”10.在《季氏将伐颛臾》中,面对弟子的推诿之词,孔子以良史之言为论据“陈力就列,不能者止”,又以形象比喻,批驳了弟子之后,再以反问的形式提出看守者难辞其咎的句子是:“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与?”11.在《季氏将伐颛臾》中,对冉有的辩解及推卸责任,孔子直言度:不仅反对讨伐颛臾,而且认为冉有和季路对此事负有责任。

12.《季氏将伐颛臾》一文中,孔子声色俱厉地批评冉有口是心非、遮遮掩掩的两面派态度的句子是:。

13.《季氏将伐颛臾》中,孔子因为冉有、子路两人心口不一,十分生气,“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一句表达了他对此等行为的厌弃。

14.孔子在《季氏将伐颛臾》中,谈及国家治理时要处理好贫富悬殊的问题,否则会影响到国家的安定。

他说的原话是:“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

全国高考语文(选修)古诗文默写大全:《老子八章》《季氏将伐颛臾》等12篇(附答案)

全国高考语文(选修)古诗文默写大全:《老子八章》《季氏将伐颛臾》等12篇(附答案)

21.《<老子>八章》1.在《<老子>八章》中,老子把“至善”比作水的句子是:。

2.在《<老子>八章》中,老子认为上善的人好像水一样,最接近于“道”,这是因为:,,。

3.在《<老子>八章》中,老子认为“至善”之人所作所为正因为有不争的美德,所以没有过失,也就没有怨咎的句子是:,。

4.在《<老子>八章》中,老子先后用“五色”“五音”“五味”来说明奢靡的物质生活会给人带来精神上的危机的句子是:,,。

5.在《<老子>八章》中,圣人对待精神生活和物质生活的态度与做法是:,。

6.在《<老子>八章》中,老子对善于行道的人做出高度评价,认为他们微妙通达,深刻玄远,一般人理解不了的句子是:,,。

7.在《<老子>八章》中,“,”两句表达自己对“竞争”的态度,看似与世无争,实则颇含哲理,引人深思。

8.在《<老子>八章》中,老子认为“自我夸耀,建立不起功勋;自高自大,不能长久下去”的句子是:,。

9.中国古代很多思想家都有关于“老师”的论述,孔子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韩愈说“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老子在《<老子>八章》中则说“,”强调了善良之人对恶人的示范作用。

10.在《<老子>八章》中,老子认为真正有智慧和聪明的人应该是这样的:“,”,充分说明了了解他人和认识自我的重要性。

11.在《<老子>八章》中,“,”两句告诉我们,真正活得长久的人是言行不离道的规律的人,真正的长寿是精神永存。

12.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常说“忠言逆耳”“良药苦口”,在《<老子>八章》中,也有相关论述,这两句话是,。

13.老子在《<老子>八章》中指出固执己见、自以为是的危害的句子是“,”。

22.《季氏将伐颛臾》1.孔子在《季氏将伐颛臾》中谈及国家治理时要处理好贫富悬殊的问题,否则会影响到国家的安定。

《季氏将伐颛臾》赏析与默写练习(附答案)

《季氏将伐颛臾》赏析与默写练习(附答案)

《季氏将伐颛臾》赏析与默写练习季氏将伐颛(zhuān)臾(yú)。

冉(rǎn)有、季路见于孔子曰:“季氏将有事于颛臾。

”季孙氏将要讨伐颛臾。

冉有、季路拜见孔子说:“季孙氏要对颛臾用兵。

”季氏:季康子,春秋鲁国大夫,把持朝政,名肥。

冉有:名求,字子有。

季路,姓仲,名由,字子路。

两人都为孔子弟子。

见:谒见。

有事:这里指军事行动。

古代把祭祀和战争称为国家大事。

孔子曰:“求!无乃尔是过与?夫颛臾,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且在邦域(yù)之中矣,是社稷(jì)之臣也。

何以伐为?”孔子说:“冉有!恐怕应该责备你们吧。

那颛臾,先王曾把它的国君当作主管东蒙山祭祀的人,而且它地处鲁国境内,是鲁国的藩属国,为什么要讨伐它呢?”无乃尔是过与:恐怕该责备你吧?“无乃……与”相当于现代汉语的“恐怕……吧”。

尔是过,责备你,这里的意思是批评对方没尽到责任。

是:结构助词,提宾标志。

(在苏教版中,“是”复指“尔”,用作代词)过:责备。

先王:指周之先王。

东蒙主:指受封于东蒙。

东蒙,山名,及蒙山,在今山东蒙阴南。

主:主管祭祀的人。

是社稷之臣也:是:代词,这,指颛臾。

社稷:社,指土神,稷,指谷神。

社稷是祭祀谷神和土神的祭坛。

有国者必立社稷。

国亡,社稷被覆盖起来废掉,故社稷为国家的象征,这里指鲁国。

社稷之臣意译为附属于大国的小国。

何以伐为:为什么要攻打它呢?何以,以何,凭什么。

为:表反问语气。

冉有曰:“夫子欲之,吾二臣者皆不欲也。

”冉有说:“季孙要这么干,我们两个做臣下的都不愿意。

”夫子:季康子。

春秋时,对长者,老师以及贵族卿大夫等都可以尊称为夫子。

孔子曰:“求!周任有言曰:‘陈力就列,不能者止。

’危而不持,颠(diān)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xiàng)矣?且尔言过矣。

虎兕(sì)出于柙(xiá),龟玉毁于椟(dú)中,是谁之过与?”孔子说:“冉有!周任有句话说:‘能施展才能就担任那职位,不能胜任就该辞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季氏将伐颛臾《论语》
季氏将伐颛臾。

冉有、季路见于孔子曰:“”孔子曰:“求!?夫颛臾,,且在城邦之中矣,。

?”
冉有曰:“夫子欲之,吾二臣者皆不欲也。

”孔子曰:“求!周任有言曰:‘,不能者止。

’,颠而不扶,?且尔言过矣,,,是谁之过与?”
冉有曰:“今夫颛臾,。

今不取,。

”孔子曰:“求!君子疾夫。

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贫而患不安。

,和无寡,。

夫如是,故远人不服,。

,则安之。

今由与求也,相夫子,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

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


离骚屈原
长叹息以掩涕兮,。

亦余心之所善兮,。

路曼曼其修远兮,。

,哀民生之多艰。

,虽九死其尤未悔。

,吾将上下而求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