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乐——传统音乐的魅力

合集下载

民族音乐魅力与发展

民族音乐魅力与发展

民族音乐的魅力与发展院系:能源工程学院11级电气姓名:付磊磊学号:1105230126民族音乐是民族文化的组成部分,具有鲜明的民族性,体现了一个民族的性格特征、心理素质和审美情趣,是民族精神的象征。

对于培养当代大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继承中华民族文化等方面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但是,由于种种原因,目前大学生学习民族音乐的状况并不乐观。

在我们祖国广阔的土地上,生长和传播着各种各样五彩缤纷的民族音乐艺术,各种民间音乐独有他特异的风格,如果我们真正去接触这些独特的艺术就会充分感觉到他们的可爱。

音乐是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维克多·雨果说过,音乐表达的是无法用语言描述,却又不可能对其保持沉默的东西。

是的,音乐带给我们的是一种说不出来的朦胧美,它可以给你一种舒适感,欢快感。

学会欣赏音乐,便走出了欣赏美的一部分。

用不同的音乐可以表达出不同的情感,学会欣赏音乐,就是要学会去理解音乐所表达的情感,在时而悲伤、时而欢快的曲调中感受创作音乐的人的跌宕起伏的情感,从而达到人与音乐的共鸣。

在真正的音乐中,充满了一千种心灵的感受,比言词更好得多。

特别是学习民族音乐,有利于大学生身心和谐、健康的发展,并且促进大学生的思想交流、品格完善和性格陶冶,是高校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手段和有效措施之一,也是高校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能提高学生的审美素质及思想道德素质,同时还能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近年来,在港台流行音乐及西方音乐的冲击下,中国民族音乐的地位有下滑的趋势。

不少青少年一味追求流行歌曲、爵士、摇滚等风格的音乐,民族音乐在淡化,民族音乐教育更找不到自己的位置。

在高校中,大学生学习民族音乐的情况不是很乐观。

其实大学生普遍热爱音乐,但就是不喜欢民族音乐,他们大都喜欢唱歌,但不爱唱民歌。

而且大学生普遍存在音乐基础差的问题,对于民族音乐、民歌的概念和内涵了解不够,对演唱是的音准。

节拍节奏更是把握不到位。

由于多元文化、时代潮流以及市场经济等的影响,国内大多媒体对于民族音乐的曝光度都很低,反而是流行音乐或者是其他的音乐样式所占比例较大,再加上港台欧美流行音乐的推波助澜,是的很大一部分大学生趋之若鹜,只是成长起来的青少年一代追星族与歌迷越来越多,而民族音乐的爱好者越来越少。

初中音乐民乐欣赏知识点归纳

初中音乐民乐欣赏知识点归纳

初中音乐民乐欣赏知识点归纳民乐是中国传统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具有丰富的艺术内涵和独特的表现形式。

在初中音乐课程中,学生需要学习并欣赏民乐,了解它的起源、发展以及特点。

本文将对初中音乐中的民乐欣赏知识点进行归纳,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民乐。

一、民乐的起源及发展中国民乐起源于古代,经过长期的发展演变,形成了独特的风格和特点。

它的起源可以追溯到距今五千多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当时人们开始用石骨作为乐器演奏音乐。

后来,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文化的繁荣,民乐逐渐丰富起来,形成了琴、瑟、鼓、箫等多种乐器和演奏方式。

二、民乐的主要乐器及特点1. 琴类乐器琴类乐器是中国传统民乐中最重要的一类乐器,主要包括古琴、古筝、琵琶等。

它们以弹奏的方式表达音乐的感情,具有优雅、柔美的音色,常常用于独奏或伴奏。

2. 管类乐器管类乐器在中国民乐中也占有重要地位,主要包括笛子、唢呐、葫芦丝等。

这些乐器使用气流来产生声音,音色独特,能够表达丰富的情感。

3. 弦类乐器弦类乐器是中国民乐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包括二胡、中胡、高胡等。

它们以拉弦的方式发出声音,音色高亢激昂,富有热情和激情。

4. 打击类乐器打击类乐器在中国民乐中用途广泛,如锣、鼓、编钟等。

它们通过敲击乐器体表来发出声音,有力而节奏感强,常用于乐队伴奏和表演。

三、民乐的演奏形式及特点1. 独奏独奏是民乐的一种常见演奏形式,乐器独奏时,演奏者通过琴键、吹孔、拉弦等方式,以个人的技巧和表情来展示音乐的内涵和情感。

2. 合奏合奏是指多个演奏者通过相互配合演奏同一乐曲。

在民乐中,常见的合奏形式有琴瑟合奏、弦乐合奏和管弦乐合奏等。

合奏通常需要演奏者之间互动,形成和谐的音乐画面。

3. 伴奏伴奏是指乐器在歌唱或其他表演中,通过合理的演奏技巧,为主要表演者提供支持和衬托。

在民乐中,伴奏常常采用琴、鼓等乐器,以增强音乐的节奏感和氛围。

四、民乐的表演艺术1. 古典民乐古典民乐是指中国传统音乐中的经典作品,如《广陵散》、《高山流水》等。

民乐的魅力文案

民乐的魅力文案

民乐的魅力文案有:
1.民乐的魅力,传承着古老的文化记忆,奏响着人民的乐章。

2.民乐的魅力,如清泉流淌,激荡着每一个心灵的角落。

3.民乐的魅力,是源自内心的声音,是生活的赞歌,是时代的象
征。

4.民乐的魅力,宛如一幅流动的画卷,勾勒出多彩的生活风景。

5.民乐的魅力,是民族的精神,是人民的情感,是生活的温度。

6.民乐的魅力,如一抹阳光,照亮人们的心灵,温暖人们的生活。

7.民乐的魅力,不仅仅是音乐,更是生活的情感,是人民的智慧。

8.民乐的魅力,在于它深深的根基和广博的内涵,是人民生活的
生动写照。

9.民乐的魅力,让人们感受到生活的美好,感受到民族的力量。

10.民乐的魅力,是无法言说的感动,是源自内心的共鸣,是生活
的力量。

浅谈民乐的魅力民乐的魅力

浅谈民乐的魅力民乐的魅力

《浅谈民乐的魅力:民乐的魅力》摘要:在西周时《诗经・周南》、《诗经・关雎》中载有“参差荇菜,左右采之,吹响它,便发出清脆而凄厉的高音,在空中飘荡,那头美丽的雄鹿仿佛复活了,它在飞腾、在奔跑,听《江河水》会感受到微寒的水波拍打你、浸湿你,听《战马奔腾》仿佛有草原的风在耳边呼呼作响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各族人民创造了非常丰富的、具有我国特色的民族音乐,它体现了中华的民族气质和民族精神,是我国古老文化中的一颗璀璨夺目的明珠。

从1998年起维也纳金色大厅连续多年邀请中国民乐团以及著名民乐演奏家出访演出,举办新年音乐会及二胡个人专场音乐会等。

中国民乐演奏家们优美、独特的演奏,展现了中华民族的个性,深受奥地利观众的喜爱,使世界各地的观众都欣赏到了中国民族音乐的精华,初步认识了中华文化在音乐方面的博大精深。

我生活在一个充满音乐氛围的家庭里,小时候起便开始迷上了民乐,随着年龄的增长,这种兴趣也更加浓厚,总觉得它是天籁之声,是一个民族的声音。

五千年前,古人就用粘土烧制陶埙――圆圆的,空心的,有几个小洞眼。

有人曾吹响一枚从古文化遗址中出土的陶埙,那声音令人心悸,仿佛是泥土的轻叹与呼唤,使人感到深秋的无奈与旷野的悲凉,感觉生命是那样渺小,不过是大地上的一株草,禁不住在五千年的古风中飘飘摇摇。

古琴是中华民族最古老的丝弦乐器,是最能体现中华文化精神的民族音乐。

以《诗经》《乐记》等“琴”乐史料为根据,古琴至今已有近三千年的历史。

在西周时《诗经・周南》、《诗经・关雎》中载有“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这样的记录。

笛子的出现更早,已发现的一支骨笛距今有七千年,很粗糙,用雄鹿的一段腿骨加工而成,但它比任何华美的玉笛和闪亮的银笛更具魅力。

吹响它,便发出清脆而凄厉的高音,在空中飘荡,那头美丽的雄鹿仿佛复活了,它在飞腾、在奔跑。

似乎还有一位戴着青笠、穿着麻裙的女子在悠悠的笛声中旋转、舞动,她那轻盈的身影令人目眩沉醉,随后慢慢远去,渐渐消失了。

民乐系的经典语句

民乐系的经典语句

民乐系的经典语句
1.民乐是中华文化的瑰宝,是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

2.民乐是汇聚中华民族智慧和精神的艺术形式,是我们民族音乐文化
的瑰宝。

3.民乐的魅力在于它的独特风格和丰富的文化内涵,让人心生敬意和
钦佩。

4.民乐是国家的文化金字塔,代表了中华民族的精神面貌和文化水平,值得我们倍加珍视。

5.民乐的艺术价值和文化意义超越了个人利益,承载着民族的记忆和
情感,是我们传承和发展民族文化的重要遗产。

6.民乐不仅是一种艺术形式,更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们民族文化的代表之一。

7.民乐的艺术特点是自然、朴素、深情和雅致,是我们文化的精髓所在。

8.民乐不仅是艺术,也是一种情感的交流和沟通,通过音乐的语言传
递出了我们民族的历史和文化。

9.民乐的韵律和节奏源自自然和生命的节奏,是一种对自然和人生的
领悟和感悟。

10.民乐是我们民族的文化符号,代表着我们民族的精神面貌和文化
传承,是我们的文化自信的源泉。

中国古代音乐中的民乐与戏曲音乐

中国古代音乐中的民乐与戏曲音乐

中国古代音乐中的民乐与戏曲音乐中国古代音乐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既包括了民间传统音乐,也包括了戏曲音乐。

民乐和戏曲音乐在中国古代音乐中都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它们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成为了传承千年的瑰宝。

本文将就中国古代音乐中的民乐与戏曲音乐展开论述,以探索其中的魅力。

一、民乐的发展与特点民乐是中国古代音乐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体现了普通人民的音乐审美与情感表达。

在古代,民乐主要包括琴、瑟、笛、鼓等各种乐器的演奏。

它是通过乐器的演奏来表达音乐的内涵和情感,深受广大民众的喜爱。

古代的民乐以其优美的旋律和独特的演奏方式闻名于世。

例如,古琴作为中国古代音乐中的一种传统弹拨乐器,以其悠扬的音色和细腻的演奏技巧而备受称赞。

古代民乐的演奏方式灵活多样,既有独奏,也有合奏。

演奏过程中,演奏者需要全身心地投入,通过指法、吹奏技巧等细腻的操作来展现音乐的美妙。

二、戏曲音乐的起源与特点戏曲音乐是中国古代音乐中的又一重要流派,它与戏曲表演紧密相连,通过音乐的节奏和旋律来表达戏剧中的情节和人物形象。

戏曲音乐不仅是中国古代音乐中的重要形式,也是传统文化的一大亮点。

戏曲音乐起源于古代宫廷音乐,经过演化和发展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

它融合了音乐、舞蹈、话剧等多种表演形式,通过音乐的旋律和节奏来表达情感和戏剧的张力。

戏曲音乐的演奏方式多样,例如常见的有京剧、粤剧、豫剧等。

每一种戏曲音乐都有其独特的曲调和节奏感,具有强烈的戏剧性与表现力。

三、民乐与戏曲音乐的联系与区别民乐和戏曲音乐在中国古代音乐中有着密切的联系,但也存在一些显著的区别。

首先,民乐以其纯粹的音乐韵味和旋律传达情感,它是音乐审美的一种表达方式。

而戏曲音乐则是为了配合戏曲表演,突出角色形象和情节发展而产生的。

因此,戏曲音乐更注重表现戏剧性和情感表达。

其次,民乐多通过乐器的演奏来传达音乐的情感,着重于音乐本身。

而戏曲音乐则更注重整体效果,包括音乐、舞蹈和话剧的完美结合。

旅游文化知识:中国民乐之旅——领略中国民乐的独特魅力

旅游文化知识:中国民乐之旅——领略中国民乐的独特魅力

旅游文化知识:中国民乐之旅——领略中国民乐的独特魅力中国民乐之旅——领略中国民乐的独特魅力中国民乐源远流长,雅俗共赏,形态各异,包含了丰富的音乐文化和历史文化。

中国民乐有着独特的魅力,深受国内外音乐爱好者的喜爱,成为了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将带您探索中国民乐的精髓所在,让您领略中国民乐的独特魅力。

一.中国民乐的历史中国民乐的起源可追溯到古代,其历史悠久,发展演变早在战国时期就已经开始。

仰韶文化、龙山文化、商周文化、唐宋文化等历史文化时期都有丰富的民乐表现。

中国民乐的演奏形式多种多样,如笛子、琵琶、二胡、古琴等,以不同的乐器演奏出不同的美妙音乐。

中国民乐的发展史就是一部中国音乐文化的历史,反映了中国的历史和社会发展。

二.中国民乐的特点中国民乐有着独特的音韵,给人以独特的感受。

它沉稳、深邃、严谨、优美,让人静心聆听,抚慰心灵。

中国民乐使用的乐器多种多样,不同乐器有着各自的特点和表现形式。

比如,笛子的清脆,二胡的低沉,琵琶的柔和,古琴的悠远。

几乎每一种乐器都有自己的龙奏、鸟鸣、风吹雨打之声,表现出不同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情怀。

中国民乐不仅有着独特精髓的音韵,同时还有艺术形式和表演方式,例如,民乐团的演奏,雅乐表演、独奏等艺术形式,都细致入微地描绘出了中国传统音乐的精髓。

三.中国民乐的流派中国民乐在长时间的发展中出现了不同的流派。

每个流派都有其独特的特色和文化内涵。

其中,京剧音乐,豫剧音乐,秦腔音乐,崑曲音乐,西皮音乐等都是中国民乐的重要流派,流传至今。

这些音乐流派通过不断的演进,形成了各自独特的风格,并贡献了自己的文化资源。

这些流派在中国音乐史上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他们传承着中国传统民乐的文化,如今,仍在城乡各地广泛传播,代表着中国音乐文化的精品。

四.民乐专业表演团体中国民乐的发展得到了各级文化部门和广大音乐爱好者的支持,也涌现出了多个民乐专业表演团体。

这些团队不仅具有较高演奏水平和艺术表现力,更注重民乐文化传承和发扬。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传统民乐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传统民乐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传统民乐传统民乐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它是中国民众长期以来创造的一种特殊音乐形式,既表达了人们的情感,又承载了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本文将从历史发展、类型特点和影响力三个方面介绍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传统民乐。

一、历史发展中国传统民乐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上古时期。

最早的传统民乐主要是一些简单的乐器演奏,如石钟、筚篥等,用于祭祀、庆典等场合。

随着社会的发展,各个地域都形成了独特的音乐风格。

例如,古琴代表了中国古代宫廷音乐的精髓,而京剧中的京胡演奏则展示了中国北方地区的传统音乐形式。

在中国历史的不同阶段,传统民乐经历了丰富的发展和创新。

宋代出现了许多著名的乐曲和乐器,如《广陵散》和大胡。

明清时期,民间音乐得到了更广泛的传播,民乐的数量和种类也进一步丰富。

近现代,传统民乐与西洋音乐交流融合,形成了一些新的风格和形式,同时还吸收了一些西方乐器的元素。

二、类型特点中国传统民乐以其独特的音色和表现形式而闻名。

它主要分为器乐和声乐两大类。

器乐是民乐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中,弦乐、管乐和打击乐是最常见的类型。

弦乐器包括古琴、二胡、琵琶等,它们能够通过指法和弓法表现出丰富的音色和情感。

管乐器有笛子、箫等,通过吹奏方式发声,能够表达出悠扬的旋律。

打击乐器如锣鼓、钹等,给乐曲增加了节奏感和力量感。

声乐是传统民乐中另一重要的表现形式。

民乐中的唱腔多样,有地方戏曲、山歌、民间曲调等。

这些曲调通常情感真挚,如《茉莉花》等,形成了独特的中国传统音乐风格。

无论是器乐还是声乐,中国传统民乐都注重于情感的表达。

它们能够通过优美的旋律、细腻的乐音以及特定的演奏技巧,让人们在欣赏中体验到愉悦、激动或思考。

传统民乐往往与中国文化中的道德观念、哲学思想有着密切关联,这也使得它具有独特的审美意义。

三、影响力传统民乐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对中国社会和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传统民乐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通过表演形式把现实生活中的情感和思想内容传递给观众,是人们交流感情和心灵的重要途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民乐——传统音乐的魅力
民乐是在90年代末期才广泛流行开的语汇。

它具有其本身较为确定的含义。

简单概括来说,就是运用现代的乐器、艺术手段(比如说电声乐器、改革后的民族乐器、或者是与现代技术作了一定结合的传统乐器、现代的发声技巧等)来重新演绎原有的民乐经典作品,包括器乐、声乐等。

还有就是利用传统的乐器来演奏使用现当代作曲技巧创作的作品。

此类作品多抛弃中国传统艺术理念中对美与和谐的认识,追求所谓的色彩、印象、解构、超现实。

以寻求一种特殊的、不同于现代音乐和古典音乐两者的效果,是追求古典和现代结合的一种艺术形式的尝试。

我们在许多民乐CD中都可看到“国乐”二字,这“国乐”指的是从古代流传下来,在近代又有所发展的属于“国粹”的音乐,可见“国乐”的创作时间指的是古代。

“新音乐”指的是那些学习过西方音乐的人所写的音乐,如学堂乐歌,可见新音乐的创作时间是在1840年鸦片战争之后。

“中国音乐”则不仅指古代传承下来的音乐,也指中国人按西方理论创作和改编的音乐。

“中国传统音乐”是指中国人运用本民族固有方法、采取本民族固有形式创造的、具有本民族固有形态特征的音乐,不仅包括在历史上产生、流传至今的古代作品,还包括当代作品。

可见,传统音乐包括“国乐”但不包括“新音乐”,但它们都是“中国音乐”。

传统音乐是我国民族音乐中一个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传统音乐与新音乐的区别并不在于创作时音的先后,而是在于其表现形式及风格特征。

如二胡独奏曲《二泉映月》、《渔舟唱晚》虽是近代音乐作品,但其表演形式属中华民族所固有,所以也是传统音乐。

相反,学堂乐歌、钢琴独奏曲《牧童短笛》等因其音乐形态特征借鉴了西方音乐,故不是传统音乐。

民族音乐历史
中国民族器乐的历史悠久。

从西周到春秋战国时期民间流行吹笙、吹竽、鼓瑟、击筑、弹琴等器乐演奏形式,那时涌现了师涓、师旷等琴家和著名琴曲《高山》和《流水》等。

秦汉时的鼓吹乐,魏晋的清商乐,隋唐时的琵琶音乐,宋代的细乐、清乐,元明时的十番锣鼓、弦索等,演奏形式丰富多样。

近代的各种体裁和形式,都是传统形式的继承和发展。

主要曲目
民族器乐有各种乐器的独奏、各种不同乐器组合的重奏与合奏。

不同乐器的组合,不同的曲目和演奏风格,形成多种多样的器乐乐种。

各种乐器的独奏乐是民族器乐的重要组成部分。

琴曲《广陵散》、《梅花三弄》;琵琶曲《十面埋伏》、《夕阳箫鼓》;筝曲《渔舟唱晚》、《寒鸦戏水》;唢呐曲《百鸟朝凤》、《小开门》;笛曲《五梆子》、《鹧鸪飞》;二胡曲《二泉映月》,等等,都是优秀的独奏曲目。

纯粹用锣鼓等打击乐器合奏的清锣鼓乐,音色丰富,节奏性强,擅长表现热烈红火、活泼轻巧等生活情趣。

如《八仙序》(浙东锣鼓)、《十八六四二》(苏南吹打)、《鹞子翻身》(陕西打瓜社)、《八哥洗澡》(湘西土家族“打溜子”)等。

由各种弦乐器合奏的弦索乐,以优美、抒情、质朴、文雅见长,适宜于室内演奏。

如《十六板》(弦索十三套)、《高山》、《流水》(河南板头曲)等。

用吹管乐器与弦乐器合奏的丝竹乐,演奏风格细致,多表现轻快活泼的情绪,如《三六》、《行街》(江南丝竹),《雨打芭蕉》、《走马》(广东音乐),《八骏马》、《梅花操》(福建南音)等。

由吹管乐器和打击乐器合奏的吹打乐,演奏风格粗犷,适宜于室外演奏,擅长表现热烈欢快的情绪。

如《将军令》(苏南吹打)、《大辕门》(浙东锣鼓)、《普天乐》(山东鼓吹)、《双咬鹅》(潮州锣鼓)。

有不少吹打乐种,在乐队中兼用弦乐器,因而音乐兼具丝竹乐的特点,如《满庭芳》(苏南吹打)、《五凤吟》(福州十番)等。

一般说来,北方流行的吹打乐重“吹”,吹奏技巧高;南方流行的吹打乐重“打”,锣鼓在吹打乐中起重要作用。

传统民族器乐演奏多与民间婚丧喜庆、迎神赛会等风俗生活,以及宫廷典礼、宗教仪式等结合在一起,较少采取纯器乐表演的形式。

民族器乐的实用性使不少器乐曲牌因用于不同场合而产生变化。

传统民族器乐曲都有标题,分标名和标意两类。

标名性标题只给乐曲取名以示甲与乙之区别,它和音乐内容无直接联系,如《工尺上》、《四段锦》、《九连环》、《十景锣鼓》等。

标意性标题以曲名、分段标目和解题等提示乐曲的内容,如《流水》、《霸王卸甲》、《赛龙夺锦》等。

民族音乐分类
民族器乐曲按传统习惯分为“单曲”与“套曲”两类。

单曲多为单一独立的曲牌。

套曲由多个曲牌或独立的段落联缀而成。

如南北派十三套琵琶大曲,晋北的八大套等。

如按乐曲的曲式结构类型分,主要有变奏体、循环体、联缀体、综合体等,其中以变奏体、联缀体最为多见。

新民乐
新民乐的一个重要思想就是将中国人观念中神圣无比的“艺术”从一个高雅的位置上拖下来,使其成为大众化的产物。

新民乐把民族器乐,电声乐队和MIDI音乐接合在一起,加上流行的配器手法,互补长短;使民乐的个性有了更好的展现,实际上丰富了民乐的艺术表现力。

但是,民乐的“炫技+流行的伴奏=新民乐”是把问题简单化了。

传统与现代,古典与流行,保持与发展是个大课题。

但回头来看,新民乐有时也不是结合得很成功。

有些节奏为了迎合市场或潮流,改变得与曲调本身毫不协调,没有了韵味,听起来显得杂乱无章;有些经典曲目的改编更是失败,很是造作。

当然,其中也不乏好的作品,比如较红火的女子十二乐坊、青年二胡演奏家王晓楠等的《袖影》、《舞之魂》、《楼兰少女》、《阳光照耀着塔什库尔干》等等。

中国民乐传统乐器
中国传统乐器种类繁多,有堂鼓、花鼓、铃鼓、太平鼓、书鼓、象脚鼓、云锣、钹、钟、磬、埙、箫、排萧、八角鼓、笛子、唢呐、笙、三弦、阮、琵琶、箜篌、二胡、京胡、扬琴、古琴等。

随着时代推移新品种更不断增多,于是有作分类的必要。

追溯最早将乐器予以分类的,当始于西周时的“八音”。

其分类法是以乐器的制作材料为依据,《周官“春官”大师》载:“皆播之八音——金、石、土、革、丝、木、匏、竹。

”此分类法虽不尽科学,自周朝至清朝三千多年来,却始终占着传统地位,可见其对中国传统乐器的分类影响甚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