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先进篇》考论

合集下载

《论语·先进篇》考论

《论语·先进篇》考论
也不得 其 死然 ”是孔 子 所说 的话 。另外 , “ 由” 字应 为 “ 回”字 孔子预见子路死于非命 ( 《 左传》 哀公十五年: 子路死于卫难事 ) , 之 误 ,上 文 已经分析 过 了,这 里不 再 多说 。白话译 文 :闵子骞 侍 奉在侧 , 阁阁如一派刚正之气。 冉有、 子贡, 侃侃如一派和乐之 气。 是 不 可信 的 。
论坛 ・ 交 流
课程教育 研究
r s e 里 ! 垡
三 ±

《 论语 ・ 先进篇 》考论
英亚 娟
( 山西省晋 中市卫生学校 山西 晋 中 0 3 0 6 0 0 )
【 摘要 】 在 阅读 《 论语 》 及 其训 注的过程 中,发现 《 论语 》中有一些难 以解释 的词句,经求证 ,被认为是错 字、衍文 、缺 文或错 简类等的字句,兹就 《 论语 ・ 先进篇 》中的此类现 象作一考证。 【 关键词 】 错 字 衍文 缺文 错 简 异文 考释 【 中图分类号 】 G7 1 2 【 文献标识码 】 A 【 文章编号 】 2 0 9 5 — 3 0 8 9( 2 0 1 5 )1 1 一封二 一 0 1
经阅读考证, 《 论语》中的存疑现象彳 艮 多,本文主要 以 《 论 语・ 先 进篇 》 为主考 论其 中的存 疑 现 象 , 主要 是从 此篇 中的错 字类 、 衍 文类 、缺 文类 、错 简类 以及异 文现 象方 面进 行讨 论 。 错字 类考 释 此 类主要 是 由 于字形 的相近 造成 了在 流传 中的错误 ,下 面进 行举 例说 明 。 ( 1 ) 闵子侍 侧 ,阁阁如 也 ;子路 ,行行如 也 ;冉有 、子 贡 , 侃侃 如也 。 子 乐。 “ 若 由也 ,不得 其死 然” 。 按: “ 由” 字乃 “ 回”字之误 ,因为其形 近 。从此 章 大意 可 以看 出 ,孔 子 目睹 了闵子 、冉 子、子 贡 、子路 等 弟子们 气度 轩 昂 而心情愉 悦 , 于是 回忆起 了颜 回 , 叹 息他 “ 不得 其死 然 ” 。 所谓 “ 不

【儒】论语·先进篇(1)选拔官员质朴者应优先

【儒】论语·先进篇(1)选拔官员质朴者应优先

【儒】论语·先进篇(1)选拔官员质朴者应优先原文子曰:先进于礼乐,野人也。

后进于礼乐,君子也。

如用之,则吾从先进。

注释(1)先,《说文》:“先,前进也。

”即前进。

会意,据甲骨文,上面是“止”(脚),下面是“人”。

意思是脚已走在人的前面。

本义是前进,走在前面。

本章指先前的。

(2)进,《说文》:“进,登也。

”即向上登高。

会意,甲骨文字形,上面是“隹”,象小鸟形,下面是“止”(趾)。

鸟脚只能前进不能后退,故用以表示前进。

本义是前进,与“退”相对。

本章指任官,出仕。

(3)野,《说文》:“野,郊外也。

”段注:邑外谓之郊,郊外谓之野。

形声,从里,予声。

《尔雅·释言》:“里,邑也。

”本义是郊外,野外。

(4)后,《说文》:“後,迟也。

”会意,金文,从“彳”( chì),表示与走路有关,从“幺”( yāo,小),从“攵”( suī),是“足”的反写,有“行路迟缓”的意思。

段玉裁《说文解字注》:“幺者小也,小而行迟,后可知矣。

”本义是迟到,走在后。

本章指质朴。

(5)如,《尔雅》:“如,往也。

”即去,往。

《说文》:“如,从随也。

”即依从跟随。

会意,从女,从口。

本义是遵从,依照。

本章指假如、如果。

(6)用,《说文》:“用,可施行也。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桶形。

桶可用,故引申为用。

本义是使用,采用。

本章指用其为官。

(7)从,《说文》:“从,随行也。

” 会意,甲骨文字形,象二人相从形。

本义是随行,跟随。

本章指参与政事。

译文先前学习礼乐出仕的,是具有质朴特点的弟子。

后来学习礼乐出仕的,是具有文质彬彬特点的弟子。

如果用其为官,那么我就让先前学习礼乐的弟子参与政事。

解读我们开始学习《论语》的下部,有关上部和下部之分,还要从《论语》的结集说起。

“语”,就是孔子所说的话,时间大概在孔子三十岁以后,一直到孔子去世。

“论”,就是讨论,孔子在世四十年间所说的话,凡是记载在《论语》之中的,都是他的门人弟子、以及再传、三传以下弟子,日常所讨论的内容。

古文经典《论语先进篇》原文及译文

古文经典《论语先进篇》原文及译文

古文经典《论语先进篇》原文及译文论语·先进篇出自《论语》,主要说明了“过犹不及”的中庸思想,学习各种知识与日后做官的关系,以及孔子对待鬼神、生死问题的态度。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论语先进篇相关资料介绍,希望大家喜欢。

《论语先进篇》原文原文子曰:“先进于礼乐,野人也;后进于礼乐,君子也。

如用之,则吾从先进。

”子曰:“从我于陈、蔡者,皆不及门也。

”德行:颜渊,闵子骞,冉伯牛,仲弓。

言语:宰我,子贡。

政事:冉有,季路。

文学:子游,子夏。

子曰:“回也非助我者也,于吾言无所不说。

”子曰:“孝哉闵子骞!人不间于其父母昆弟之言。

”南容三复白圭,孔子以其兄之子妻之。

季康子问:“弟子孰为好学?”孔子对曰:“有颜回者好学,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则亡。

”颜渊死,颜路请子之车以为之椁。

子曰:“才不才,亦各言其子也。

鲤也死,有棺而无椁,吾不徒行以为之椁。

以吾从大夫之后,不可徒行也。

”颜渊死。

子曰:“噫!天丧予!天丧予!”颜渊死,子哭之恸,从者曰:“子恸矣!”曰:“有恸乎?非夫人之为恸而谁为?”颜渊死,门人欲厚葬之,子曰:“不可。

”门人厚葬之,子曰:“回也视予犹父也,予不得视犹子也。

非我也,夫二三子也!”季路问事鬼神,子曰:“未能事人,焉能事鬼?”,曰:“敢问死。

”曰:“未知生,焉知死?”闵子侍侧,訚訚如也;子路,行行如也;冉有、子贡,侃侃如也。

子乐。

“若由也,不得其死然。

”鲁人为长府,闵子骞曰:“仍旧贯如之何?何必改作?”子曰:“夫人不言,言必有中。

”子曰:“由之瑟奚为于丘之门?”门人不敬子路,子曰:“由也升堂矣,未入于室也。

”子贡问:“师与商也孰贤?”子曰:“师也过,商也不及。

”曰:“然则师愈与?”子曰:“过犹不及。

”季氏富于周公,而求也为之聚敛而附益之。

子曰:“非吾徒也,小子鸣鼓而攻之可也。

”柴也愚,参也鲁,师也辟,由也喭。

子曰:“回也其庶乎,屡空。

赐不受命而货殖焉,亿则屡中。

”子张问善人之道,子曰:“不践迹,亦不入于室。

新谈《论语.先进》

新谈《论语.先进》

新谈《论语.先进》1.先进于礼乐,野人也;后进礼乐,君子也。

如用之,则吾从先进。

孔子对于大一统社会尊卑位次匹配的原则和方法,更倾向于通过“后天礼仪学习”尤其实践中来实现,并不完全赞同夏商周沿袭“血缘世袭”方法。

这是其一。

其二。

“后进”者即便经历过严格的外加礼仪学习甚至少数实践,但是他们往往还缺乏大一统社会止境的充足的磨砺,导致其内在仁德境修缮不够充分。

而“后进”者内在仁德境修缮,因为这方面弊端少得多。

以上两点,导致了孔子直接对“先进和后进”选择上,更倾向于“后进”。

2.子曰:“从我于陈、蔡者,皆不及门也”孔子晚年喟叹昔日得意门生多已不在身边。

3.德行:颜渊,闵子骞,冉白牛,仲弓。

言语:宰我,子贡。

政事:冉有,季路。

文学:子游,子夏。

孔子对于自己学生仁德境修缮各有千秋予以了评论。

也就是颜渊闵子骞冉伯牛仲弓,内在仁德境外展礼仪在德行方面(就是能更精准地符合大一统社会止境道德规范)较为优秀。

冉有季路内在仁德外展礼仪在政治上较为优秀(他们更适合大一统社会组织止境管理方面)。

子游,子夏内在仁德外展礼仪在文学方法较为优秀。

宰我子贡则在辩才方面较为优秀。

4. 回也,非助我者也,于吾言无所不说。

这句话意思是说,颜回对于孔子自己仁德修缮尤其提升,没有什么帮助,在于颜回提不出相反意见。

引申开来,孔子尽管非常赞赏颜回,但是这种赞赏中也有批评,那就是颜回这种学生对孔子学术体系发展不会有多大帮助。

在孔子儒家学术体系发展上,孔子对颜回不寄希望。

用今天的教育体系衡量,孔子每次出考题,颜回都能考试满分。

但是孔子知道颜回这样的学生没有多大出息。

因为一个真正创造者是有对老师叛逆精神的。

一个完全没有一点,叛逆精神的学生,也注定没有创造精神。

也就是说,孔子对于学生也有另一种希望,那就是希望学生有着自己的主见并带有叛逆精神的主见。

然而孔子也许没有想到,在他学生学生中,最终走出来的却是墨子。

但显然墨子叛逆也超过了孔子仁德止境所允许的叛逆的尺度。

《论语·先进》

《论语·先进》
《论语· 先进》
先秦语录体
篇幅简短,平朴自然 多为只言片语,少神体感较弱。
子曰:“先進于禮樂,野人也;后進于禮 樂,君子也。如用之,則吾從先進。” 先進、后進:進學的先后 野人、君子:身份地位的高低 先進武器 先進分子
子路使子羔为费宰.子曰:”贼夫人之子.”子路 曰:”有民人焉,有社稷焉,何必读书,然后为学.” 子曰:”是故恶夫佞者.”
需要注意的语言问题:古人在对话中称 呼对方,若为平辈称呼字,若为长辈采用 敬称,若称呼晚辈,叫对方的名。自称, 称自己的名,表示谦恭。

子路:姓仲名由,字子路。 曾皙:名點,字皙 冉有:名求,字子有 公西华:复姓公西,名赤,字子华
亦各言其志也已矣!

《论语·先进(节选)》讲义

《论语·先进(节选)》讲义

《论语·先进(节选)》一、教学目标1.把握先秦语录体散文的文体特点、语言风格和艺术特征;2.了解先秦儒家学派在人生理想方面的复杂倾向。

二、要点聚焦1. 辞约旨丰、言浅意深的语言风格。

2. 孔子人生感叹中所包含的复杂意味。

三、孔子生平1、孔子的先祖为殷商王族,商亡以后,周成王封微子启于宋。

数百年后,宋国内乱,微子后代的一支孔防叔为躲避迫害而逃奔鲁国,定居于鲁,其后代遂为鲁人,孔氏一脉亦由此而沉沦为士族。

孔防叔生伯夏,伯夏生叔梁纥。

纥为鲁国陬邑大夫,以勇武见称于当时。

先娶于施氏,生九女,无子。

其妾生一子,有足疾。

遂娶颜氏之女,名征在,生孔子,名丘,字仲尼。

其时为鲁襄公二十一年(一说二十二年),即公元前551年。

孔子约3岁时,父亲去世,由母亲抚养成人。

鲁国是周公子伯禽封地,保存周代典章文物最为完备,故有“礼仪之邦”的美誉,其士人也多以习六艺(礼、乐、射、御、书、数)为谋生进身的手段。

受此环境之熏陶,孔子从小就对礼乐表现出浓厚的兴趣,作游戏时,常陈俎豆、设礼容。

约17岁时,母亲也去世了。

为了谋生,孔子曾任委吏(管理仓库)、乘田(管理畜牧)的微职,自云:“吾少也贱,故多能鄙事。

”(《论语·子罕》)但从未放弃对学术的追求,自谓“吾十有五而志于学”(《论语·为政》),且“信而好古,敏以求之”(《论语·述而》)。

举凡古代典籍,无不广搜深研,同时多闻阙疑、学思并举,故能卓然有所自立,年方30即以博学知礼而闻名于世。

于是退出仕途,开始了授徒讲学的生涯。

鲁国自宣公以后,权力为季孙氏、孟孙氏、叔孙氏三家所操控。

昭公初年,三家更瓜分了鲁国的军权。

孔子认为:“天下有道,则礼乐征伐自天子出。

天下无道,则礼乐征伐自诸侯出。

”(《论语·季氏》)孔子仰慕周代的礼乐文明,对“季氏八佾舞于庭”、“三家以《雍》彻”(《论语·八佾》)等践踏周礼的举动,给予了强烈的批评。

昭公二十五年(前517),鲁国君臣内讧,昭公兵败逃往齐国。

《论语300讲》解析讲义十一-先进篇

《论语300讲》解析讲义十一-先进篇

《论语300讲(全二册)》2011年中华书局出版作者是傅佩荣《论语》解析讲义十一先进篇11.1本讲我们学习《论语•先进第十一》第一章:子曰:“先进于礼乐,野人也;后进于礼乐,君子也。

如用之,则吾从先进。

“孔子说,'先学习礼乐再得到官位的是淳朴的一般人,先得到官位再学习礼乐的是卿大夫的子弟。

如果要选用人才,我主张选用先学习礼乐再做官的人。

”这段话的翻译向来就有许多争议。

有些人把“先进”当做商朝的人,“后进''当做周朝的人。

我们认为,“进在这里是“接近”或“进入”的意思,可以引申为“学习先学习礼乐,然后再做官的,叫做“先进于礼乐,二而那些卿大夫、贵族之家的子弟生下来就有官位,然后再去学习礼乐,就叫做“后进”。

孔子所教的学生大部分都是第一种:先学习礼乐,然后再做官。

这样的人是“野人”,即淳朴的一般百姓。

这样,意思就很清楚了。

大家都有一样的能力,你要用哪一种人出来做官呢?孔子喜欢用第一种人。

他在平凡家庭长大,没有做官的机会,就设法学习礼乐,学会了之后才能做官,所以肯定学得不错。

就好像你要用两个人,一个人没有任何保障,如果功课不好,就没有工作;另外一个人已经有工作了,只是在进修,有时候就不太在乎,反正念得好不好,还是有工作。

这两种人就类似这个情况。

孔子接着说:“后进于礼乐,君子也° ”这个“君子”,不是指德行高超,而是家庭背景特别,是卿大夫的子弟。

按当时的规定,卿大夫的子弟十五岁以后可以上大学,三年之后,如果通过测验就可以做官了。

譬如说,先做个副县长,再慢慢地往上升。

这种人称为“后进”,就是先有官位,然后再学礼乐的人。

孔子说,如果让他选用人才,他会选“先进”这种,也就是孔子的学生这样的人。

这些学生按照过去的情况是没有机会学习的,更不要谈做官了,但是因为整个国家社会的需要,人才越来越少,所以才从民间选拔人才。

这样的选拔,就非常客观公平,要看你能力够不够。

做官为什么一定要懂得礼乐呢?因为在周公制礼作乐以后,礼乐成为社会教化的基础。

《论语》原文+注释 先进篇

《论语》原文+注释 先进篇

《论语》原文/注释先进篇子曰:“先进于礼乐[1] ,野人也[2] ;后进于礼乐,君子也[3] 。

如用之,则吾从先进。

”[1] “先进”句:指先在学习礼乐方面有所进益,先掌握了礼乐方面的知识。

“后进”反之。

[2] 野人:这里指庶民,没有爵禄的平民。

与世袭贵族相对。

[3] 君子:这里指有爵禄的贵族,世卿子弟。

子曰:“从我于陈、蔡者[4] ,皆不及门也[5] 。

”[4] “从我”句:公元前489 年(鲁哀公四年,当时孔子六十一岁),孔子周游列国,率领弟子们从陈国去蔡国。

途中,楚国派人来聘请孔子,孔子将往楚国拜礼。

陈、蔡大夫怕与己不利,便派徒役在郊野围困孔子。

孔子和弟子们断粮七天,许多人饿得不能行走。

后由子贡去楚国告急,楚昭王派兵前来迎孔子,才获解救。

当时随从孔子的弟子有子路、子贡、颜回等。

公元前484 年,孔子返回鲁国后,子路、子贡等先后离开,有的做了官,有的回老家,颜回也病死了。

孔子时常思念那些在艰危中跟随他的弟子们。

[5] 不及门:“门”,指学习、受教育的场所。

“及”,在,到。

不及门,指到不了、不在他的门下受教育。

一说,是“不及仕进(卿大夫)之门”,“孔子弟子无仕陈蔡者”。

德行[6] :颜渊,闵子骞,冉伯牛,仲弓。

言语[7] :宰我,子贡。

政事[8] :冉有,季路。

文学[9] :子游,子夏。

[6] 德行:指能实行忠恕仁爱孝悌的道德。

[7] 言语:指长于应对辞令、办理外交。

[8] 政事:指管理国家,从事政务。

[9] 文学:指通晓西周文献典籍。

子曰:“回也非助我者也,于吾言无所不说[10] 。

”[10] 说:同“悦”。

这里是说颜渊对孔子的话从来不提出疑问或反驳。

子曰:“孝哉闵子骞[11] !人不间于其父母昆弟之言[12] 。

”[11] 闵子骞:当时有名的孝子,被奉为尽孝的典范。

他的孝行事迹被后人编入《二十四孝》。

参阅《雍也篇第六》第九章。

[12] 间:挑剔,找毛病。

昆:兄。

南容三复“白圭”[13],孔子以其兄之子妻之[14]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语·先进篇》考论
【摘要】在阅读《论语》及其训注的过程中,发现《论语》中有一些难以解释的词句,经求证,被认为是错字、衍文、缺文或错简类等的字句,兹就《论语?先进篇》中的此类现象作一考证。

【关键词】错字衍文缺文错简异文考释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11-封二-01
经阅读考证,《论语》中的存疑现象很多,本文主要以《论语?先进篇》为主考论其中的存疑现象,主要是从此篇中的错字类、衍文类、缺文类、错简类以及异文现象方面进行讨论。

一、错字类考释
此类主要是由于字形的相近造成了在流传中的错误,下面进行举例说明。

(1)闵子侍侧,??如也;子路,行行如也;冉有、子贡,侃侃如也。

子乐。

“若由也,不得其死然”。

按:“由”字乃“回”字之误,因为其形近。

从此章大意可以看出,孔子目睹了闵子、冉子、子贡、子路等弟子们
气度轩昂而心情愉悦,于是回忆起了颜回,叹息他“不得其死然”。

所谓“不得其死然”,也就是“不幸短命死矣”。

孔子素来赞赏颜回,而如今痛惜他的早死。

如果按今本作“由也,不得其死然”,那时孔子预见子路死于非命(《左传》哀公十五年:子路死于卫难事),是不可信的。

(2)子路使子羔为费宰。

按:《史记?仲尼弟子传》作“使子羔为费邱宰”。

王充《论衡?艺增》作“邱宰”,无“费”字。

戴望《史记正误》云:“《史记》费字,后人所增。

”张守节《史记正义》引《括地志》,解释说邱在郓城宿县,没有说到费的所在地,由此可知张守节所见的《史记》,没有“费”字。

所以“费”字乃是“邱”字之讹。

白话译文:子路让子羔去治理邱这个地方。

(3)“……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
按:从此章文理来看,“因”字乃“困”字之误。

此章乃子路假设之辞,谓如果能治理千乘之国,而此国居于大国之间,既遭到大国师旅的侵犯,又蒙受国内饥馑的困扰,仍然能在三年之内,教导人民勇于战争。

据《尚书?大传》云:“行而无资谓之乏,居而无食谓之困。

”是故饥馑乃局促危苦之义,这正是子路想要借以发挥自己的才能。

因此,“因”、“困”二字恐怕是因形近而误。

(4)“点,而何如?”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

按:许慎《说文》小徐本“?尽毕略疲骸岸寥簟堵塾铩贰?铿尔舍琴而作’。

”大徐本作“读若铿尔舍瑟而作”。

段玉裁《说文解字注》云:“依小徐本改正。

”又下引此文,段玉裁也改为“舍琴”,云:“读若论语铿尔舍琴而作。

”《广韵》及《玉篇》引此皆作“铿尔舍琴”。

所以“瑟”字应改为“琴”字。

二、衍文类考释
此类主要是对其中的衍文现象作分析考证,即本无这些字句而今本中却有,此类现象在此篇中仅见一例,下面举例说明。

(5)颜渊死,颜路请子之车以为之椁,子曰:“才不才,亦各言其子也。

鲤也死,有棺而无椁,吾不徒行,以为之椁,以吾从大夫之后,不可徒行也。


按:据阮元《论语校勘记》云:“‘以为之椁’,高丽足利本无此四字。

《释文》(陆德明《经典释文》)至下文无椁,始作音。

是陆德明所据本,亦无此四字。

”又根据陈铁凡《敦煌论语校睹记》并举纂喜本、津藩本、正平本皆无此四字。

此“以为之椁”四字是注释家所说的,被衍入了正文。

下文“吾不徒行,以为之椁,以吾从大夫之后,不可徒行也。

”说的是孔子虽然没有做官,但从大夫后,他儿子死出殡时,应该乘车,不能徒行,于是不得不为他儿子作椁。

当时的风俗是,凡大夫及从大夫后者,丧子出殡时,应乘车,不能徒
行。

所以他的儿子除棺外,必须有椁。

如今颜路不是大夫,也不是从大夫后者,所以子丧出殡,不可乘车,只可徒行。

请孔子车以代步,大概是为了尊重儿子,但是不合礼仪制度,所以孔子拒绝了。

如果是请孔子车而卖之,而为颜渊作椁,不是本章所要说的意思。

三、缺文类考释
此类是指本应有的字句而在今本中却遗漏了,下面即对此类现象进行举例说明。

(6)子曰:“回也视予犹父也。

予不得视犹子也。

非我也,夫二三子也。


依照上下文,“予不得视犹子也”的“视”后应有“回”字,否则,“予不得视犹子也”不成文,并且“视”为及物动词,下面应有一宾语。

白话译文:孔子说:“回呀,他看待我像父亲般,我不得看待他像儿子般,这不是我要如此呀!都是他们那些人做的主呀!”
(7)闵子侍侧……子乐。

“若由(回)也,不得其死然。


根据黄侃《义疏》及阮元《论语校勘记》引《文选?幽都赋》及《座右铭》两注,都在“子乐”下有一“曰”字,因为“若回也不得其死然”是孔子所说的话。

另外,“由”字应为“回”字之误,上文已经分析过了,这里不再多说。

白话译文:闵子骞侍奉在侧,??如一派刚正之气。

冉有、子贡,侃侃如一派和乐之气。

孔子很高兴。

但说:“回呀,我
怕他会不保天年呀!”
四、错简类考释
指根据某一章或某一句的句法结构或者要表达的意思,某些句子在今文本中所放置的位置错乱的现象。

下面进行举例说明。

(8)柴也愚,参也鲁,师也辟,由也谚。

子曰:“回也,其庶乎!屡空。

赐不受命,而货殖焉,亿则屡中。


按:根据何晏《论语集解》云:“子曰:‘回也!其庶乎!’二节连上为一章。

”所以“子曰”两个字应放在这一章的开始,因为所论的诸弟子的人品,都是孔子所说的话。

调整后应是“子曰:‘柴也愚;参也鲁;师也辟;由也谚;回也其庶乎屡空;赐不受命而货殖焉,亿则屡中。

’”白话译文:孔子说:“柴性愚直;参性鲁钝;师性偏僻;由性刚猛;回呀,差不多了,可惜他屡在空乏中;赐没有受公家之命而经营货殖,他猜度物价总猜中。


五、异文类考释
异文指不同书籍或同一种书籍的不同版本对同一字句
的不同写法,这里以今本《论语》校正历代石经的遗文,来看其中的异文现象。

下面对此种现象进行举例说明。

首先看罗振玉所录,见其著作《汉熹平石(下转第111页)(上接第109页)经残字集录》(《贞松老人遗稿》乙集):(9)子曰:“由之瑟,奚为于丘之门?”(今本《论语?
先进》)
孔子曰:“由之瑟,奚为于丘之门?”(石经所载)
其次看马衡所录,见其著作《汉石经集存》(1964,北京):
(10)方六七十如五六十
今文《论语?先进》中这八个字,据汉石经其中有四个字为衍字,“如五六十”为衍文。

(11)“自哭之恸”、“言必有中”
在汉石经中,前一句作“子哭之憧”,后一句的“中”字后应有一个字或为“也”字。

六、小结
以上只是对《论语?先进篇》中的一些语言现象进行考释分析。

当然,由于古书传抄、各家注释以及古文字形等方面的原因都会导致《论语》中的一些讹误,这里只是针对其中的一篇中的一些问题进行的考论。

参考文献:
[1]李学勤.《论语注疏》.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6月.
[2]许慎.《说文解字》(大徐本)中华书局影印2004年11月.
[3]段玉裁.《说文解字注》.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年10月.
[4]程石泉.《论语读训》.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1月.
[5]钱穆.《论语新解》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3年2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