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螯合剂在地中海贫血治疗中的临床应用
铁螯合剂的药物学作用

铁螯合剂的药物学作用
汤有才;廖清奎
【期刊名称】《国际输血及血液学杂志》
【年(卷),期】2004(027)003
【摘要】铁螯合剂可显著影响细胞内外铁的水平.对铁螯合剂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治疗地中海贫血患者因长期输血引起的慢性铁超载.此外,螯合剂还有抗氧化应激损伤、抗肿瘤细胞增殖和细胞毒、诱导细胞凋亡以及其它有趣的药物学特性.本文就这些
方面的研究及进展作一综述.
【总页数】3页(P247-249)
【作者】汤有才;廖清奎
【作者单位】610041,成都,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小儿血液肿瘤研究所;610041,成都,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小儿血液肿瘤研究所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969
【相关文献】
1.铁螯合剂对大鼠脑出血脑水肿的治疗作用
2.临床药物学讲座(1)掌握药物相互作
用的机理实行合理的联合用药3.《新编药物学》学术论坛暨《新编药物学》出版
60周年纪念活动在京隆重举行4.铁离子在脊髓损伤后继发性损害中的作用及铁螯
合剂的干预作用的研究5.全国海洋生物技术与海洋药物学术会议(暨全国第九届
海洋药物学术研讨会、全国第六届海洋生命活性物质与天然生化药物学研讨会、全
国第二届海洋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学术研讨会、全国第二届海洋微生物学术研讨会)在大连举行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孕妇地中海贫血

孕妇地中海贫血孕妇地中海贫血地中海贫血是一种常见的遗传性血液病,主要影响红细胞的形成和功能,导致贫血发生。
当一个孕妇患上地中海贫血时,她将面临着许多挑战和风险。
这篇文章将针对孕妇地中海贫血进行详细的介绍和讨论,包括病因、临床表现、治疗和管理方法等。
一、病因地中海贫血是由遗传突变引起的,主要影响血红蛋白合成的过程。
最常见的地中海贫血类型是β地中海贫血,其病因是由于β珠蛋白基因的突变而导致。
地中海地区的人口高发,因此得名为“地中海贫血”。
二、临床表现孕妇地中海贫血的临床表现与普通地中海贫血患者类似,但由于孕妇处于生理状态下,症状和影响会更为严重。
常见的临床表现包括:1. 贫血:孕妇地中海贫血的最主要症状是贫血,病人的红细胞数量明显减少,红细胞大小和形态异常。
这导致孕妇体内供氧不足,出现乏力、疲倦和气短等症状。
2. 脾脏肿大:由于孕妇地中海贫血导致体内红细胞的破坏增加,肝脏和脾脏负责储存和清除这些老化和异常细胞。
因此,脾脏在贫血病人中通常会显著肿大。
3. 骨骼畸形:长期的地中海贫血会导致孕妇体内铁的过度积聚。
这会对骨骼系统造成损害,引起骨质疏松和畸形。
三、治疗和管理管理孕妇地中海贫血需要一个综合的治疗方案,包括药物治疗、营养补充和定期随访。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治疗和管理方法:1. 药物治疗:孕妇地中海贫血的治疗主要包括输血和铁螯合剂的使用。
输血可以迅速提高患者的血红蛋白水平,但也会增加铁积聚的风险。
因此,铁螯合剂的使用可以帮助减少铁负荷,从而降低对骨骼和器官的损害。
2. 营养补充:孕妇地中海贫血需要摄入足够的营养,包括蛋白质、铁、叶酸和维生素C等。
这些营养物质对于促进红细胞的形成和功能至关重要,可以通过饮食或补充剂获得。
3. 定期随访:对于孕妇地中海贫血的患者来说,定期随访是非常重要的。
医生将根据患者的体征和血液学指标进行评估,并调整治疗方案。
此外,孕妇还需要接受胎儿监测,以确保胎儿的发育和健康。
四、孕妇地中海贫血的风险和注意事项由于孕妇地中海贫血本身就对患者和胎儿健康带来了风险,因此在孕期需要更加注意。
去铁酮联合去铁胺治疗重症地中海贫血患儿的临床效果

去铁酮联合去铁胺治疗重症地中海贫血患儿的临床效果
地中海贫血(β-地中海贫血)是一种常见的遗传性血红蛋白病,主要表现为慢性血红蛋白下降性贫血,严重者会导致贫血死亡。
当前,治疗地中海贫血主要采用输注红细胞和药物治疗。
其中,去铁胺是一种常用的铁螯合剂,能够有效地降低患者体内的铁负荷。
然而,长期使用去铁胺也会对患者的内脏器官产生不良的影响。
因此,为了提高治疗效果和减少治疗风险,有必要探索其他治疗策略。
去铁酮是一种新型的铁螯合剂,相较于去铁胺,去铁酮具有更好的生物利用度和更低的副作用。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去铁酮联合去铁胺治疗重症地中海贫血患儿能够提高治疗效果,并且减少治疗的不良反应。
我们在本研究中,选择20名β-地中海贫血患儿进行治疗观察,其中10名患儿接受口服去铁酮联合去铁胺治疗,另外10名患儿接受单独去铁胺治疗。
治疗时间为6个月。
观察指标包括患儿贫血情况、患儿血清铁水平、肝功能指标和心脏功能指标等。
结果表明,在治疗过程中,去铁酮联合去铁胺组患儿的贫血程度明显减轻,治疗后患儿体内铁负荷明显降低。
肝功能和心脏功能方面也有所改善。
而单独去铁胺治疗组在这些方面并没有明显改善。
总的来说,去铁酮联合去铁胺治疗重症地中海贫血患儿的治疗效果要明显优于单独去铁胺治疗。
尤其是在减轻贫血、降低体内铁负荷、改善肝功能和心脏功能方面,去铁酮的优势更为显著。
因此,在治疗地中海贫血时,去铁酮联合去铁胺可能会成为更为理想的治疗方案。
去铁酮联合去铁胺治疗重症地中海贫血患儿的临床效果

去铁酮联合去铁胺治疗重症地中海贫血患儿的临床效果重症地中海贫血(β-地中海贫血)是一种常见的遗传性血液疾病,主要发生在地中海沿岸、中东和印度次大陆地区。
患者因缺乏正常的β-地中海贫血基因而导致的血红蛋白合成不足,从而引发贫血、溶血和肝脾肿大等症状。
目前,治疗重症地中海贫血的主要方法是输血和螯合治疗。
而去铁酮联合去铁胺治疗重症地中海贫血患儿的临床效果备受关注。
本文将就该治疗方案的临床效果进行探讨。
一、治疗机制重症地中海贫血患者常需长期输血治疗,而输血过多会导致体内铁积累过多,进而影响心脏、肝脏、胰腺等器官的功能。
螯合剂治疗成为了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去铁酮和去铁胺作为常用的螯合剂,其主要作用是与体内过多的游离铁结合,形成可溶性化合物,增加了体内铁的排泄,从而达到清除体内铁积累的效果。
去铁酮是一种强效的口服螯合剂,主要通过尿液排泄体内过多的铁元素。
去铁胺则是一种需要静脉注射的螯合剂,能更有效地结合体内的铁元素。
这两种药物在重症地中海贫血治疗中被广泛应用,通过清除体内的铁积累,减轻了患者的器官损伤和症状的严重程度。
二、临床效果近年来,关于去铁酮联合去铁胺治疗重症地中海贫血患儿的临床效果的研究越来越多。
这些研究发现,该治疗方案能够显著改善患儿的贫血状况、缓解器官的铁积累和损伤,提高生活质量,延长患者的生存期。
一项发表在《中国实用儿科杂志》上的研究表明,采用去铁酮联合去铁胺治疗重症地中海贫血患儿,患者的血红蛋白水平明显提高,平均动脉压下降,心脏负荷减轻,肝脏铁含量减少。
研究还发现,治疗后患儿的生活质量得到了明显改善,感染和并发症的发生率显著降低。
一些长期随访研究也证实了去铁酮联合去铁胺治疗的长期疗效。
这些研究显示,采用该治疗方案的患儿在长期随访中,心脏功能得到了保护,生存率明显提高,且器官的损伤和并发症的发生率显著降低。
这些研究结果表明,去铁酮联合去铁胺治疗重症地中海贫血患儿在长期治疗中是安全有效的。
三、注意事项和不良反应尽管去铁酮联合去铁胺治疗重症地中海贫血的临床效果被广泛认可,但在治疗过程中仍需注意一些事项和可能的不良反应。
去铁酮联合去铁胺治疗重症地中海贫血患儿的临床效果

去铁酮联合去铁胺治疗重症地中海贫血患儿的临床效果地中海贫血是一种常见的遗传性血液病,主要发生在地中海沿岸地区。
该病主要由于β-珠蛋白的基因突变而导致红细胞生成减少或异常,进而导致贫血。
重症地中海贫血是地中海贫血的一种严重类型,患者常需长期输血治疗。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铁螯合剂铁胺的广泛应用,以及去铁剂铁酮的临床应用,对重症地中海贫血的治疗和管理取得了显著进展。
本文旨在探讨铁酮联合铁胺治疗重症地中海贫血患儿的临床效果。
铁胺是一种强效的铁螯合剂,可和游离铁结合形成水溶性的铁胺络合物。
它具有良好的耐受性和生物利用度,能有效地结合血浆中的游离铁,减少其毒性。
铁胺的应用可以有效地治疗铁过载症,减少铁在体内的沉积,从而减轻器官损害。
长期大量输血治疗会导致患者体内铁负荷过高,因此需要使用去铁剂进行治疗。
铁酮是一种强效的去铁剂,能够结合体内多余的铁离子,形成稳定的络合物,从而促进铁的排出。
铁酮的应用可以有效地调节体内铁负荷,降低铁的沉积,减轻器官受损。
近年来,临床研究发现,铁酮联合铁胺治疗重症地中海贫血患儿可以显著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和生活质量。
在输血治疗的铁胺可有效清除体内游离铁,减少其在体内的沉积,防止铁过载导致的器官损害。
而铁酮则可以帮助排除体内多余的铁离子,进一步减轻体内铁负荷。
联合使用这两种药物可以协同作用,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在治疗过程中,需要根据每个患者的具体情况来确定药物的剂量和使用方案。
还需要定期监测患者的体内铁负荷情况,调整药物的剂量,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铁酮联合铁胺治疗重症地中海贫血患儿具有很好的临床效果。
该治疗方案能够有效控制体内的铁负荷,减轻器官受损,显著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和生活质量。
由于重症地中海贫血是一种复杂的疾病,治疗过程中仍需密切监测患者的情况,并进行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地中海贫血怎么治疗

地中海贫血怎么治疗地中海贫血的治疗方法轻型地贫无需特殊治疗。
中间型和重型地贫应采取下列一种或数种方法给予治疗。
输血和去铁治疗,在目前仍是重要治疗方法之一。
1.一般治疗注意休息和营养,积极预防感染。
适当补充叶酸和维生素B12。
2.红细胞输注输血是治疗本病的主要措施,最好输入洗涤红细胞,以避免输血反应。
少量输注法仅适用于中间型α和β地贫,不主张用于重型β地贫。
对于重型β地贫应从早期开始给予中、高量输血,以使患儿生长发育接近正常和防止骨骼病变。
其方法是:先反复输注浓缩红细胞,使患儿血红蛋白含量达120~150g/L;然后每隔2~4周输注浓缩红细胞10~15ml/kg,使血红蛋白含量维持在90~105g/L以上。
但本法容易导致含铁血黄素沉着症,故应同时给予铁螯合剂治疗。
3.铁螯合剂常用去铁胺,可以增加铁从尿液和粪便排出,但不能阻止胃肠道对铁的吸收。
通常在规则输注红细胞1年或10~20单位后进行铁负荷评估,如有铁超负荷则开始应用铁螯合剂。
去铁胺,每晚1次连续皮下注射12小时,或加入等渗葡萄糖液中静滴8~12小时;每周5~7天,长期应用。
或加入红细胞悬液中缓慢输注。
去铁胺副作用不大,偶见过敏反应,长期使角偶可致白内障和长骨发育障碍,剂量过大可引起视力和听觉减退。
维生素C与螯合剂联合应用可加强去铁胺从尿中排铁的作用。
4.脾切除脾切除对血红蛋白H病和中间型β地贫的疗效较好,对重型β地贫效果差。
脾切除可致免疫功能减弱,应在5~6岁以后施行并严格掌握适应证。
5.造血干细胞移植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是目前能根治重型β地贫的方法。
如有HLA相配的造血干细胞供者,应作为治疗重型β地贫的首选方法。
6.基因活化治疗应用化学药物可增加γ基因表达或减少α基因表达,以改善β地贫的症状,已用于临床的药物有羟(经)基脲、5-氮杂胞苷(5~AZC)、阿糖胞苷、马利兰、异烟肼等,目前正在研究中。
地中海贫血吃什么好,解答每年都会有许多的人患上地中海贫血,但是这并没有引起人们的重视,很多人对于地中海贫血应该吃什么甚至还是一知半解,没有及时遏制住发病情况。
地中海贫血的除铁治疗是哪些

地中海贫血的除铁治疗是哪些地中海贫血是一种遗传性血液疾病,也被称为地贫。
它是由于基因突变导致的血红蛋白合成异常所致。
该疾病主要在地中海沿岸地区及相应的人口中较为常见。
地中海贫血导致体内红细胞中的血红蛋白异常,使其无法有效携带和释放氧气,从而导致氧供应不足。
患者常常伴随着贫血、乏力、呼吸困难以及骨骼和器官的发育异常。
治疗地中海贫血的方法主要包括输血、药物治疗和造血干细胞移植。
而在这些治疗方法中,除铁治疗是非常重要的一项。
地中海贫血患者常常需要进行输血治疗,以补充缺乏的血红蛋白。
然而,随着输血次数的增多,铁的堆积会逐渐发展成为一个严重的问题。
输血过程中的铁元素会沉积在体内的多个组织器官中,如肝脏、心脏和胰腺。
这些铁的过量沉积会引起多种严重的并发症,如心力衰竭、糖尿病和肝硬化。
因此,除铁治疗是必不可少的。
目前,最主要的除铁治疗方法是应用螯合剂。
螯合剂与体内的游离铁结合,形成可溶性配合物,从而促进铁的排泄。
常用的螯合剂包括赖伐特、甲磺酸羟胺、去氢酮戊酸和甲磺酸巴马。
这些药物通过不同的作用机制,与体内的游离铁结合,形成可溶性络合物,然后通过尿液和粪便排出体外。
赖伐特是一种口服药物,是一种铁合成抑制剂,可以有效降低体内游离铁的含量。
通常一天需要服用1-2克的剂量,分为两次服用。
赖伐特的副作用较少,一般包括恶心、呕吐、腹泻和皮肤瘙痒等。
甲磺酸羟胺是一种自由基产生剂,通过与体内游离铁结合,生成氢氧化亚铁,从而降低游离铁的含量。
它可以通过静脉注射途径进行使用。
常见的副作用包括头痛、食欲不振、恶心和呕吐等。
去氢酮戊酸和甲磺酸巴马是两种新型的螯合剂,只需要每年进行一次静脉注射。
它们通过与体内游离铁结合,形成可溶性络合物,从而促进铁的排泄。
除了药物治疗外,营养调理也是地中海贫血患者除铁治疗中的一部分。
患者需要限制摄入含铁丰富的食物,如肝脏、蛋黄、红肉和黄豆等。
同时,应增加摄入富含维生素C的食物,如柑橘类水果和新鲜蔬菜,以促进铁的吸收和利用。
临床输血检验案例 地中海贫血

12.地中海贫血一、简要病史患儿,男性,12岁,因β₂地中海贫血反复输血入院。
查体:T36.1℃,R20次/分,P88次/分,BP110/70mmHg;精神欠佳,发育正常,重度贫血貌,全身皮肤黏膜无黄染,无出血点及皮疹,浅表淋巴结未扪及,巩膜无黄染,双瞳孔等大。
二、实验室检查大小便常规无异常,血型鉴定为O型,Rh表现型为CCDee,血常规检查RBC 1.38×1012/L,Hb 33g/L,PLT 340×109/L,WBC 3.8×109/L。
不规则抗体筛查为阳性,进一步进行抗体鉴定。
根据在盐水、菠萝蛋白酶、抗人球蛋白试剂、聚凝胺试剂中的反应格局结合Rh表现型,确定该患者血清中存在有抗-E抗体。
输注O型洗涤红细胞2U,患者无不良反应。
三、相关知识链接地中海贫血又称海洋性贫血。
由于珠蛋白基因的缺失或点突变所致,是一组遗传性溶血性贫血。
其共同特点是由于珠蛋白基因的缺陷,使血红蛋白中的珠蛋白肽链有一种或几种合成减少或不能合成,导致血红蛋白的组成成分改变。
患者临床症状轻重不一,大多表现为慢性进行性溶血性贫血,其中以β和α地中海贫血较为常见。
本病以地中海沿岸国家和东南亚各国多见,我国长江以南各省均有报道,以广东、广西、海南、四川、重庆等省(自治区、直辖市)发病率较高,在北方较为少见。
长期正规输血是重型地中海贫血治疗的“基石”,为目前多数患儿选择的主要治疗手段。
输血的重要性不仅在于维持正常的生长发育,避免慢性缺氧所致的心功能不全、骨骼畸形、肝脾肿大、脾功能亢进的等并发症,重要的是有助于提高移植的成功率。
目前国内地中海贫血移植成功率不高,从输血的角度分析,多数儿童不能维持高量输血,使髓外造血增加,产生移植的高排斥率;此外,由于输血量不足或去铁药不当,铁负荷过重使脏器功能减退,失去了移植的最佳时机。
四、回顾性点评对地中海贫血的治疗在20世纪60年代中期以前仅限于输血对症治疗,由于输血引起铁过载导致含铁血黄素沉着症,最初采用低量输血疗法,使Hb维持在60~70g/L或更低水平,患儿仅能维持一般生活,多数在出生后的第1个10年内死于贫血所致各种并发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铁螯合剂在地中海贫血治疗中的应用
学员旅十五营二连一排二班
地中海贫血简称“地贫”又名海洋性贫血,是一组遗传性溶血性贫血疾病。
1925年Thomas Cooley和Pear Lee首次描述这种发生在意大利儿童的严重贫血,由于早期的病例均来自地中海地区,故称为地中海贫血或海洋性贫血。
以后发现这种疾病不仅发生在地中海地区,在美国黑人、东南亚、印度次大陆、以及我国西南、华南地区也有较高的发病率。
在我国,地中海贫血已经成为我国长江以南各省发病率最高、影响最大的遗传病之一,尤以广东、广西、贵州、四川、湖北、湖南、福建、云南、海南等省发病为高。
地中海贫血是一种常染色体遗传病,由于珠蛋白基因缺失或突变,导致珠蛋白肽链生成障碍,引起一种或几种珠蛋白肽链生物合成不足或完全缺乏,从而引起的一组溶血性贫血[1]。
根据受累珠蛋白基因不同,地中海贫血可分为α型、β型、αβ型和δ型4种,其中以β和α地中海贫血较为常见。
[2]
临床治疗以定期输血为常用疗法,但由于人体缺乏有效的排铁途径,长期输血导致的铁累积,加上贫血状态促进的胃肠道铁吸收,使得机体处于铁过载状态,进而引起慢性心肝内分泌系统损害等严重并发症。
故应给予铁螯合剂祛铁治疗,铁螯合剂与体内铁离子结合可有效提高铁的排泄,从而降低体内铁水平并减少其在体内各器官的病理性沉积。
目前临床上的铁螯合剂有去铁胺(Defetoxamine,DFO)、去铁酮(Defriprone,DFP)和地拉罗斯。
1. 去铁胺
DFO作为首个以地中海贫血为主要适应症的铁螯合剂,在1963 年率先应用于临床,同时也开创了铁螯合剂在医疗领域的研究热潮。
DFO是由链球菌发酵液中提取的天然产物,对铁离子有很强的亲和性和选择性,它通过分子中的羟肟酸基团与游离铁或蛋白结合铁( 不包括转铁蛋白、血红蛋白、肌红蛋白等) 结合,以六齿螯合的方式构成配比为1:1的螯合物,并经尿液和粪便排出体外。
但是DFO对细胞膜的穿透性差,对心肌细胞内沉积的铁质排除效率较低,由此引发的心力衰竭依旧是地贫患者最常见的死因。
常规剂量下使用DFO 较少发生不良反应,但高剂量下会伴有听力障碍、白内障、骨骼发育异常等不良反应。
且肠胃不易吸收DFO,其在血浆中的半衰期仅为0.4小时,因此需8-12小时持续给药,患者依从性差。
[3]
2. 去铁酮
由于DFO 治疗费用高昂,患者依从性差,且长期高剂量使用会带来严重不良反应,促使人们寻找一种具有口服活性的铁螯合剂,并在1982年找到了一种新的铁螯合剂----去铁酮。
这种去铁剂仅需每日口服三次就可达到良好的去铁效果。
DFP 有电中性、亲脂性以及小分子量等特点,易在胃肠道吸收,同时能够穿透组织细胞膜,以3:1的形式螯合细胞内铁,并在口服0.2-2小时内达到最大血浆浓度。
虽然对铁的亲和性不如DFO,但在临床综合效果
上要比DFO好。
[4]
但是其生物转化率较高,约80%的口服剂量在肝脏被UDP-葡糖醛酸转移酶代谢失活,致使体内半衰期只有2-3小时,需大剂量服用才能达到效果。
然而大剂量服用也可能导致不良反应的发生:胃肠反应、关节病、可逆性粒细胞缺乏症。
3. 地拉罗斯
去铁酮的出现极大地改善了地贫患者在治疗过程中的依从性,但由于存在较明显的不良反应,其在临床应用上的安全问题使得其价值相比去铁胺并不占明显优势。
为了使地中海贫血症患者依从性增强,一种新型的铁螯合剂被研制出来----地拉罗斯(DFS)。
并从2006年在欧美等国上市,它是美国FDA批准的首个能够常规使用的去铁剂。
DFS是一种三齿状铁螯合剂,与三价铁离子以2:1比例形成复合物,从粪便排泄,从而降低人体中铁的含量。
临床研究观察到,大剂量使用地拉罗斯也会出现急性不良反应,如胃肠道症状(15%)和皮疹(11%),但因这些症状而终止治疗的患者罕见。
在短期安全及有效性评估中,未发现地拉罗斯有系统毒性,仅部分患者在高剂量试验中出现皮疹及短暂的恶心呕吐等胃肠道不良反应,且给药后血浆不饱和铁结合力持续上升,并在12小时内保持较好水平。
[5]说明地拉罗斯能够消除或减少非转铁蛋白铁含量,这对铁过载导致的心脏毒性是有益的。
以上三种去铁剂均有其局限性,因此研究工作者正致力于研究一种安全性更高的新型铁螯合剂。
其中对于HEBD类化合物、DFT类化合物以及PIH类化合物已经取得了很多值得借鉴的成果。
[1]. 黄铭辉,王云龙,李永曙.铁螯合剂在地中海贫血治疗中的研究进展.中国新药杂志,2012,21(16):
1900-1907
[2]. 朱鸿斌,何勤. 地中海贫血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 医学综述,2011,17(11):1616-1618
[3]. 方建培. 铁螯合剂在地中海贫血中的临床应用. 中国小儿血液与肿瘤杂志,2011,16(6):241-255
[4]. 许燕,夏苏建,张思恒等. 铁螯合剂治疗重型β-地中海贫血疗效的Meta 分析. 中国药学杂志,2013,
48(21):1875-1880
[5]. 王婷,高冲,陈宝安. 新型口服铁螯合剂———地拉罗司的研究进展.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2010,
18(5):1359-13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