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3课 人琴俱亡优质课件PPT

合集下载

3.3《人琴俱亡》课件 苏教版八年级上 (1)

3.3《人琴俱亡》课件 苏教版八年级上 (1)

《世说新语》
——记载魏晋人物言谈轶事的笔记小说。刘
义庆撰。全书分德行、言语、政事、文学等36个
门类,记载了自东汉末年至东晋时豪门贵族和官
僚士大夫的言谈轶事,较为集中地反映了这一时
期的社会面貌和士大夫的思想品格。
整体感知 疏通文意
1、对照注解,自己疏通大意。 2、提出在翻译过程中碰到的疑难字、词或句。 3、自己高声翻译全文给自己听。 4、翻译给全班同学听。
久”。故前后并不矛盾。

人亡
子敬 琴亡



了不悲 都不哭 恸绝良久 月余亦卒
子猷 人亡
独特的悼念方式
深厚的兄弟情谊
拓展延伸
将本文扩写成500字左右的文章,对子猷
悼念弟弟前后的神态、心理、动作进行合
理想像。
琴扔在地上说:“子敬啊,子敬啊,你人和琴都
死了。” )
以下语句最能表达子猷与弟弟子敬间的深情:
“何以都不闻消息?此已丧矣” “了不悲” “都不哭”
“便径入坐灵床上,取子敬琴弹” “子敬子敬,人琴俱亡”
“恸绝良久” “月余亦卒”
3、对于弟弟的去世,王子猷为什么“了不悲”“都不 哭”? 明确:①弟弟“病笃”,死去是意料之中的事。②自己
“病笃”,也快要死去,即将和弟弟在九泉下相见。
4、“琴不调”说明了什么? 明确:原因一:主人病亡久已无人弹奏,弦松。原因二: 子猷心中极为悲伤,无论如何总无法调正音弦。而这种极 为沉厚的悲情一旦触景伤怀,便无法再抑制,喷发而出,
恸绝良久,月余亦卒。由此更好地体现了王子猷、子敬的
手足情深。
拓展延伸 深入探讨
第13课
人琴俱亡
刘义庆
学习目标
1、掌握常见的文言实词与虚词,品味简洁传神

苏教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人琴俱亡》教学课件

苏教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人琴俱亡》教学课件

全文共两段,可分为两部分。 第一部分写子猷奔丧。先交代兄弟二人皆病 重,子敬先死。由于久没有子敬的消息,子猷 推断弟弟已经不在人世,于是急忙去奔丧。 第二部分写子猷恸绝。子猷以自己独特的方 式来哀悼弟弟。由于不胜其哀,“月余亦卒”。
合作探究 感知文本
1、子猷以自己独特的不同寻常的方式悼念 了弟弟子敬,独特在哪?
参考:是因为他自知也不久于人 世,到那时就将和弟弟又在九泉之 下相见了。
4、子猷“取子敬琴弹,弦既不调”,你认 为“不调”说明了什么? “不调”既是写实际情况,也包含了 “人琴俱亡”的凄凉,反映了王子猷极 度悲伤的心绪。
总结全文:
人亡
子敬 琴亡
了不悲 都不哭 恸绝良久 月余亦卒
子猷
人亡
独特的悼念方式
人琴俱亡
刘义庆,南朝时宋 著名文学家。撰笔记小 说集《世说新语》。 《世说新语》是记 载魏晋人物言谈轶事的 笔记小说。
热身抢答 1、课文选自哪一本书? 《世说新语》 2、文中兄弟俩是谁?
王子猷、王子敬
王羲之
3、他们的父亲是谁?
王羲之,东晋大书法 家,被后人尊为书圣。
王子猷,王羲之第五 子,放达不羁。尤爱竹子。
• 《高山流水》,为中国十大古曲之一。 • “高山流水”最先出自《列子•汤问》,传 说俞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音。伯牙所 念,钟子期必得之。伯牙鼓琴而志在高山, 钟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泰 山”;伯牙鼓琴,而志在流水,钟子期又 曰:“善哉乎鼓琴,洋洋乎若江河” 钟子 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生不复鼓琴,以 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后用“高山流水” 比喻知音或知己。
翻译竞赛: A组:
1.王子猷、子敬俱病笃(病势沉重)
2.何以都不闻消息 (为什么)

苏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人琴俱亡》优秀实用课件:22页

苏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人琴俱亡》优秀实用课件:22页

苏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人琴俱亡》优秀实用课件:
22 页
魅力陆中,活力无限
宿豫区陆集中学刘洪军
人琴俱亡刘义庆《世说新语》是记载魏晋人物言谈轶事的笔记小说集。

刘义庆,南朝时宋着名文学家。

撰笔记小说集《世说新语》。

王子猷、子敬俱病笃,而子敬先亡。

子猷问左右:“何以都不闻消息?此已丧矣。

”语时了不悲。

便索舆来奔丧,都不哭。

子敬素好琴,便径入坐灵床上,取子敬琴弹。

弦既不调,掷地云:“子敬子敬,人琴俱亡。

”因恸绝良久。

月余亦卒。

人琴俱亡
1.王子猷(yóu)
2.子敬俱病笃(dǔ)
3.此已丧(sàng)矣(yǐ)
4.语时了(liǎo)不悲
5.便索舆(yú)来奔(bēn)丧(sāng)
6.子敬素好(hào)琴
7.弦(xián)既不调(tiáo) 8.掷(zhì)地云
9.因恸(tòng)绝良久10.月余亦(yì)卒(zú)
读准字音:
王子猷、子敬俱病笃,而子敬先亡。

子猷问左右:“何以都不闻消息?此已丧矣。

”语时了不悲。

便索舆来奔丧,都不哭。

子敬素好琴,便径入坐灵床上,取子敬琴弹。

弦既不调,掷地云:“子敬子敬,人琴俱亡。

”因恸绝良久。

月余亦卒。

《人琴俱亡》课件苏教版八上优质获奖课件

《人琴俱亡》课件苏教版八上优质获奖课件

《人琴俱亡》课件苏教版八上优质获奖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苏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教材中的《人琴俱亡》一文。

该文选自《世说新语》,详细讲述了王子猷和钟子期的知音之情。

通过对文本的学习,我们将深入了解文言文的阅读方法,掌握文章的主题思想。

二、教学目标1. 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文章主题。

2. 学习课文中的文言文词汇,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

3. 领悟友情的真谛,培养珍惜友谊的情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课文中的文言文词汇和句式,以及对文章主题的理解。

教学重点:掌握文言文阅读方法,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友情的珍贵。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文朗读录音、文言文词汇表、练习本。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高山流水》古筝曲,引出知音的话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朗读课文:让学生跟随录音朗读课文,感受文言文的韵律美。

3. 课文解析:详细讲解课文中的文言文词汇和句式,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4. 例题讲解:分析课文中的难点,结合实际例题进行讲解。

5. 随堂练习:布置与课文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6.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课文中的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六、板书设计1. 《人琴俱亡》2. 主要内容:a. 文言文词汇和句式b. 王子猷与钟子期的知音之情c. 友情的珍贵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a. 抄写课文中的文言文词汇,并解释其意义。

b. 根据课文内容,用自己的话复述王子猷与钟子期的故事。

c. 谈谈你对友情的理解。

作业答案:1. a. 略b. 略c. 示例:友情是一种珍贵的情感,它能给人带来温暖和力量,让我们在生活中相互支持、共同成长。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方式,让学生掌握了文言文阅读方法,理解了课文内容,培养了珍惜友谊的情感。

2. 拓展延伸:推荐学生阅读《世说新语》中其他关于友情的文章,进一步了解古代文化,拓展知识面。

《人琴俱亡》课件(苏教版八上)(优质)获奖课件

《人琴俱亡》课件(苏教版八上)(优质)获奖课件
链接一
王小亮过去的妈妈
送奶糖
王小亮最爱吃的奶糖
她,倚着学校门口的一棵树,一动不动,宛 如一座雪雕。 她一阵晕眩,几乎站立不住,跌跌撞撞地扑 过去,双手紧抓铁栏使劲地摇着。 “知……道……”她目光呆滞地低声喃喃着, 无力地垂下脑袋,……
深入体会“至爱亲情”

再读课文,把握感情基调(哀怨、凄婉、悲 凉)。
苏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课件
《甜甜的泥土》
歌曲欣赏
歌曲: 歌词:
世上只有妈妈好
世上只有妈妈好,有妈的孩子像块宝, 投进妈妈的怀抱,幸福享不了。 世上只有妈妈好,没妈的孩子像根草, 离开妈妈的怀抱,幸福哪里找。 世上只有妈妈好,有妈的孩子像块宝, 投进妈妈的怀抱,梦里也会笑。
(友情提示:人的体温是37℃ )
布置作业
小说中有这样一句:“同学们在嘻嘻哈 哈的笑声中和他一起分享着欢乐,只有老师 悄悄背过了身 ……” 老师为什么要“悄悄背 过了身”?你能想象出老师此时此刻的神情 和心理活动吗 ?
请把这种神情和心理活动描述出 来,不少于200字。
歌曲回味
播放歌曲
世上只有妈妈好,有妈的孩子像块宝,投进妈 妈的怀抱,幸福享不了。 世上只有妈妈好,没妈的孩子像根草,离开妈 妈的怀抱,幸福哪里找。 世上只有妈妈好,有妈的孩子像块宝,投进妈 妈的怀抱,梦里也会笑。
链接一
王小亮过去的妈妈
送奶糖
王小亮最爱吃的奶糖
她,倚着学校门口的一棵树,一动不动,宛 如一座雪雕。 她一阵晕眩,几乎站立不住,跌跌撞撞地扑 过去,双手紧抓铁栏使劲地摇着。 “知……道……”她目光呆滞地低声喃喃着, 无力地垂下包糖是王小亮“最喜欢吃的糖”,也只 有王小亮“过去的妈妈”才知道儿子最喜欢吃奶糖。 2、当王小亮吃了糖后,当晚就梦见了过去的 妈妈笑着回来了。

《人琴俱亡》课件苏教版八上优质获奖课件

《人琴俱亡》课件苏教版八上优质获奖课件

《人琴俱亡》课件苏教版八上优质获奖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苏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教材,具体章节为第三单元“情感篇”中的《人琴俱亡》。

详细内容包括:理解课文的含义,分析文本中的人物情感,学习通过细节描写表达情感的手法,以及探讨友谊与情感的表达。

二、教学目标1. 理解《人琴俱亡》一文的主题思想,感受作者对友情的深刻表达。

2. 掌握通过环境、动作、语言等细节描写表达情感的方法。

3.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提高对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分析文本中的人物情感,理解作者如何通过细节描写表达情感。

教学重点:学会运用细节描写表达情感,提高对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文文本、笔记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播放一段古琴音乐,让学生谈谈对古琴的认识和感受,进而引出课文《人琴俱亡》。

2. 课文朗读: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文本中的情感氛围。

3. 例题讲解:分析文本中的人物情感,讲解如何通过细节描写表达情感。

4. 随堂练习:让学生选取一个生活场景,运用细节描写表达情感。

5.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课文中的难点与重点,分享学习心得。

六、板书设计1. 板书《人琴俱亡》2. 主要内容:人物情感:悲伤、怀念、感慨细节描写:环境、动作、语言表达手法:象征、对比、渲染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运用细节描写,写一篇关于友谊的短文。

【范文】我和小明的友谊如同那棵参天大树,枝繁叶茂。

夏日炎炎,我们总喜欢在那棵树下乘凉,谈论着彼此的梦想。

阳光透过树叶洒在我们身上,形成斑驳的光影。

每当这时,我都会感叹:友谊真美好!如今,小明转学了,那棵树也仿佛失去了生机。

我常常独自一人坐在树下,看着那片片落叶,回忆起我们的点点滴滴。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是否有效地帮助学生理解课文,提高文学鉴赏能力?2. 拓展延伸:推荐学生阅读其他表达友谊的文学作品,如《纪念刘和珍君》,进一步感受文学作品中友谊的伟大。

苏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十三 人琴俱亡课件

苏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十三 人琴俱亡课件

思考与探究
1.文章主要写了哪些事情?表现了怎 样的主题?
写了奔丧和恸绝两件事,表现子猷、子 敬之间深切的兄弟之爱。
2.文中哪些语句表现了兄弟情深?
何以都不闻消息,此已丧矣、了 不悲、都不哭、掷地云:“子敬 子月(节敬 余温描馨写,亦提)人卒示琴。:俱主亡要”抓,住恸人物绝的良细久,
3.哪些词句能表现子猷的独特形象?
谢谢观赏
You made my day!
我们,还在路上……
写作启示
1.以小见大,以事见人,以生活细节刻画人物。 2.语言简洁。
文章主旨
这则故事写了王子猷对弟弟子敬 独特的悼念方式,表现了他对弟弟深 厚的情谊。
不习惯读书进修的人,常会自满于现状,觉得没有什么事情需要学习,于是他们不进则退2022年4月15日星期五上午6时18分19秒06:18:1922.4. 15 读书,永远不恨其晚。晚比永远不读强。2022年4月上午6时18分22.4.1506:18April 15, 2022 正确的略读可使人用很少的时间接触大量的文献,并挑选出有意义的部分。2022年4月15日星期五6时18分19秒06:18:1915 April 2022 书籍是屹立在时间的汪洋大海中的灯塔。之
兰亭序
洛神赋 十三行
1、王子猷、子敬俱( 副词,都 )病笃( 重 ), 而子敬先亡。
王子猷、王子敬都病得很重,子敬先死了。
2、子猷问左右:“何以(即“以何”,为什么)都 (副词,总、竟 )不闻消息?此( 这 )已丧 矣。”
王子猷问手下的人说:“为什么总听不到(子敬的) 消息?”这(一定)是他已经死了。
学习目标
1、掌握常见的文言实词和文言虚词的用法。 2、简洁的语言。 3、体会深厚的兄弟情谊。

苏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十三 人琴俱亡课件

苏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十三 人琴俱亡课件
伤心。问左右——索舆奔丧; 取琴弹——不调,掷地;恸 绝良久——月余亦卒。
2、文中王子猷先是“了不悲”“都不 哭”, 后来却“恸绝良久”,是否矛 盾?
一开始王子猷“了不悲” “都不哭”是因 为他自 知自己也不久于人世,将 和弟弟又在九泉之下相见 了。此时子猷想以一种独特的悼念方式来表达痛苦 与思念。 等到“弦既不调”时,内心的悲痛无法排遣,所以 “恸绝久”,以致“月余亦卒”。 前后形成强烈对比,衬托出兄弟间深厚的情谊。
子敬一向喜欢弹琴,(子猷)一直走进去坐在灵床 上,拿过子敬的琴来弹,几根弦的声音已经不协调 了,(子猷)把琴扔在地上说:“子敬啊,子敬啊, 你人和琴都死了。”
1、所有高尚教育的课程表里都不能没有各种形式的跳舞:用脚跳舞,用思想跳舞,用言语跳舞,不用说,还需用笔跳舞。 2、一切真理要由学生自己获得,或由他们重新发现,至少由他们重建。 3、教育始于母亲膝下,孩童耳听一言一语,均影响其性格的形成。 4、好的教师是让学生发现真理,而不只是传授知识。 5、数学教学要“淡化形式,注重实质.
3.弦不调说明了什么?
一是子敬病了很长时间,琴放置 久了,弦松了。二是子猷睹琴思 人,悲伤过度,不能弹好琴。
4.人们常用“人琴俱亡”这个 成语来比喻什么?
比喻对知己、亲友去世的悼念之情。
文章结构
人琴 俱亡
人亡 琴亡
俱病笃 子敬先亡 问左右 奔丧不哭 取琴弹 不调掷地 恸绝久 月余亦卒
手足 情深
6、因( 于是,就)恸( tòng痛哭,极度悲哀 )绝 (气息中止,死亡 )良( 很 )久。 到此时才哭,不哭则已,一哭欲绝。
7、月余亦( 也 )卒( 死 )。 过了一个多月,(子猷)也死了。
思考与探究
1.文章主要写了哪些事情?表现了怎 样的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省略句。 调整后句式应为“(子猷)便径入坐灵床上,(子猷 )取子敬琴弹”。译文:子猷便一直进去坐到灵床 上,拿出子敬的琴弹。
2021/02/01
10
问题三:三读,明晓内容,理解文义。 1.请用“一是……二是……”的格式概括文中的两个典 型故事。
一是两人同时得病后,子敬先亡,子猷悲痛之 情郁积心中,无法发之于外;二是子猷奔丧时,睹 琴思人,哀伤过度,不久去世。
人琴俱亡
2021/02/01
1
1.疏通文义,明确文言实词、虚词在文中的意思。 2.诵读文章,梳理文中的故事情节。 3.体会人物的心情和个性特点,感受兄弟亲情。
●重点: 1.掌握常见的文言实词与虚词。 2.体会用独特的悼念方式表达深厚的兄弟情谊,感受凄 美的爱的感情熏陶。
2021/02/01
2
1.下面是某同学制作的知识卡片,请你帮着补充完整。
刘义庆(403—444),字 季伯 , 南朝宋 时文
学家。《宋书》本传说他“性简素,寡嗜欲”,爱好文学。
刘宋宗室,袭封临川王赠任荆州刺史等官职,在政八年,
政绩颇佳。刘义庆自幼才华出众,爱好文学。所著《世
说新语》是记述汉末以来士大夫阶层轶事琐事的一部
2021/02/0书1 ,文学史上称“ 轶事小说 ”。
古义: 身边跟随的人 今义: 表方位
(2)何以都不闻.消息
古义: 听说 今义: 用鼻子嗅气味
(3)便索.舆来奔丧
古义: 寻找 今义: 绳索,线索
2021/02/01
9
3.指出下面句子的句式,并翻译。 (1)何以都不闻消息。
倒装句。 调整后句式应为“以何都不闻消息”。译文:为 什么竟没有听到消息?
(2)便径入坐灵床上,取子敬琴弹。
感谢您的观看!本教学内容具有更强的时代性和丰富性,更适合学习需要和特点。为了 方便学习和使用,本文档的下载后可以随意修改,调整和打印。欢迎下载!
2021/02/01
15
2021/02/01
7
问题二:二读,疏通文义,感知文章。合作翻译全 文,掌握以下重点词句。
1.解释下面加点的多义词。
子敬素好琴: 一向
素 看红装素裹:
白色
因恸绝良久: 极
绝 沿溯阻绝:

便径入坐灵床上: 径
直往
能以径寸之木: 直径
2021/02/01
8
2.解释下列加点的古今异义词。
(1)子猷问左.右.
2021/02/01
12
问题四:四读,把握人物个性。
以“我从文中读出子遒是一个
的人”句
式,说说你心目中的子遒,并引用文中的语句来证明你的
观点。
示例:我从文中读出子遒是一个很重情义的 人:“恸绝良久,月余亦卒”。
我从文中读出子遒是一个明智的人:“何以 都不闻消息?此已丧矣”。
我从文中读出子遒是一个性格独特的人:“ 便索舆来奔丧,都不哭……月余亦卒”。
2021/02/01
13
拓展:假如子敬九泉之下见到子遒,他会对子遒说些 什么?
示例:子遒啊,你不该这样做!我已经先走一 步,你更应该照顾好自己的身体,珍惜生命才是。 正是因你我兄弟情深,你便要长命百岁,而不是过 早相会于此地。
2021/02/01
14
Thank you
感谢聆听 批评指导
汇报人:XXX 汇报日期:20XX年XX月XX日3来自2.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笃.( dǔ ) 舆.( yú ) 径.( jìng ) 弦.( xián ) 不调.( tiáo ) 掷.地( zhì ) 恸.( tòng ) 卒.( zú )
2021/02/01
4
3.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
子敬俱.病笃.: 都;病重。
何.以.都不闻消息: 为什么。
便索舆.来奔丧: 轿子。
弦既.不调: 已经。
语时了.不悲: 完全。
子敬素.好琴: 一向。
因.恸绝良久: 于是。
2021/02/月01 余亦卒.: 死。
5
5.通读课文,根据下面图示填空。
2021/02/01
6
问题一:一读,标节奏,读通文章,读准字音和节奏。 用“/”号标出停顿。
王 子 猷、子 敬/俱 病 笃,而 子 敬/先 亡。子 猷/问 左 右:“何 以/都 不 闻 消 息?此 已 丧 矣。”语 时/了 不 悲。便 索 舆/来 奔 丧,都 不 哭。子 敬/素 好 琴 ,便 径 入/坐 灵 床 上,取 子 敬 琴/弹,弦/既 不 调,掷 地/云:“子 敬/子 敬,人 琴/俱 亡。” 因/恸 绝 良 久,月 余/亦 卒。
(这个过程是由繁就简,先可让学生较自由、详细 地谈,然后概括重点,进行提炼)
2.以四字句概括本文的主旨。 示例:手足情深,亲情深厚。
2021/02/01
11
3.子猷听见自己的兄弟死了,他居然“不悲”“不哭”, 这似乎有悖常理,怎么还说他们兄弟情深呢?
示例:(1)神情的“悲”和“哭”都是比较低 层次的悲伤,子猷内心悲痛至极,反而在表面上什 么都不能表现出来;(2)子猷自己也病重了,他想 去见自己的兄弟最后一面,怕悲伤过度,所以他强 忍悲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