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语文上册第27课教案

合集下载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 第27课 故事二则 教案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 第27课 故事二则 教案

27*故事二则(教案)教学目标1. 认识“拜、侯”等6 个生字,读准多音字“扎、纪”。

2. 能抓住表示故事发展先后顺序的词句,了解故事情节,简要复述故事。

(教学重点)3. 明白讳疾忌医的恶果,体会无论学什么技艺,都要苦练这门技艺的基本功,都要有恒心和毅力。

教学准备课文内容相关的补充资料、图片、视频等;小学课件资源。

教学课时 1 课时教学过程Ⅰ引入课题,了解人物1. 导入:今天,我们来学习《故事二则》,这两则故事写了哪些主要人物?(板书课题)预设:扁鹊、蔡桓侯和纪昌。

:注意“纪”的读音,三声表示姓氏;四声表示“制度、法度”等。

2. 引导提问:你对这几个人物有什么了解?预设:扁鹊,原名秦越人,战国时期医学家,医术高明。

中医利用切脉诊断的创始人,善于诊断,尤精于望诊和脉诊,《史记》推崇他“为方者宗”。

蔡桓侯,蔡国国君。

纪昌,中国古代寓言故事人物,神箭手,以好学和坚韧著称。

【设计意图】通过交流资料,拉近学生与文本故事和文本人物的距离,为接下来进行平等有效的阅读对话做好了必要的铺垫。

Ⅱ 初读课文,把握内容1. 认读生字词。

拜见蔡桓侯皮肤扎针几剂汤药骨髓目标小组选代表读词语,相互正音,教师强调多音字“扎”在这里读“zhā”, 之前学过的一个音“zā”,如“包扎”。

2. 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引导:我们可以结合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来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默读课文,找出事情起因、经过、结果的关键词句并作批注,和同桌交流这两则故事分别讲了什么内容。

预设:第一则故事主要讲了扁鹊给蔡桓侯看病,蔡桓侯讳疾忌医,不听扁鹊的劝告,最后病死了。

第二则故事主要讲了纪昌向飞卫学习射箭,最终成为射箭高手。

Ⅲ 提取信息,填写表格1. 回顾《西门豹治邺》一课的学习,说说简要复述课文要做哪些准备。

预设:能抓住文中的主要内容;省略无关内容;抓住文中的关键词句。

2. 提取《扁鹊治病》的关键词句,填写病历表。

完成纪昌的学习记录单。

(1)教师谈话:假如你是扁鹊的助手,目睹了扁鹊为蔡桓侯治病的过程,请你按时间先后顺序填写“蔡桓侯的病历表”,让我们了解扁鹊的诊治过程和蔡桓侯的病情变化。

统编版四年级上语文27《故事二则》优质课堂教学教案

统编版四年级上语文27《故事二则》优质课堂教学教案

统编版四年级上语文27《故事二则》优质课堂教学教案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学习本节课的故事,让学生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故事表达方式,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文学素养。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能够通过朗读、讲解等形式有效表达故事内容。

3.情感目标:通过故事的分享与交流,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培养学生对文学的热爱。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帮助学生理解故事的深层内涵,培养学生的分析和理解能力。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故事中的问题,培养其批判性思维能力。

三、教学过程
1. 导入
•利用“课堂小故事”引入本节课的主题,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他们进入学习状态。

2. 学习故事
•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故事,引导他们找出故事中的重点和隐含意义。

3. 分组讨论
•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就故事中的某个问题展开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思辨能力。

4. 故事解读
•教师对故事进行解读,解释故事背后的文化内涵和历史背景,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故事。

5. 学生表达
•分组让学生进行故事表演或朗读,培养他们的表达能力和自信心。

四、课后延伸
•布置相关阅读作业,让学生在课外进一步探索相关主题,拓展知识面。

五、板书设计
•故事主题:《故事二则》
•教学目标:阅读理解、文学素养
•重点难点:故事背后的内涵
六、教学反思
•总结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回顾教学过程中的优势和不足,为下节课的教学改进提供参考。

以上是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希朇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故事,提升阅读能力
和文学素养。

人教版部编本四年级上册语文《27.故事二则》教案设计

人教版部编本四年级上册语文《27.故事二则》教案设计

人教版部编本四年级上册语文《27.故事二则》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了解中西文化中的两个故事及其道理,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能够根据故事中的情节、角色和场景等进行思考、推理、判断,提高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培养学生善于发现与运用生活中的道理,以及将道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的能力。

二、课前准备•故事《三只耳朵》和《鼓振岛》的课件;•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准备相关的教具或实物;•学生们所熟悉的童话故事《小红帽》和《灰姑娘》;三、课堂教学过程1. 创设情境,导入话题当学生们进入教室时,老师将在黑板上贴上两张图画:一张描绘了一只长着三只耳朵的小狗,另一张画则是一只哭泣着的小熊。

老师随即向学生们提问:“同学们,你们看看这两幅画,为什么小狗长着三只耳朵呢?为什么小熊哭泣呢?”老师带着学生们一起探究,引导他们逐渐进入故事情境。

2. 朗读故事,带领学生理解老师带领学生们认真听故事《三只耳朵》,并进行朗读。

在故事讲述结束后,师生一起进行故事阅读和理解活动,包括故事内容重述、人物名字介绍、地点描述、情节串连和故事中的背景知识等。

3. 故事分析根据故事情节,提出以下问题:小狗为什么有三只耳朵?它为什么要去魔怪的洞穴里?为什么它能制服强大的魔怪?故事中表达了什么道理?4. 童话比较让学生们将《三只耳朵》与他们所知道的另外两个童话故事《小红帽》和《灰姑娘》作比较。

比较地点有哪些?有哪些不同和相似之处?并从比较中引申出人生的道理。

5. 第二个故事《鼓振岛》带领学生读《鼓振岛》故事,并帮助学生了解故事中的情节和人物,分析故事结构,提炼出故事中的寓意和道理,并带领学生进行自由发挥和谈论。

6. 拓展与引申老师向学生们展示各种实物和照片,包括不同乐器和音响设备的照片,地球仪、地图等,带领学生们了解更广阔的世界,更多的文化和传统等。

四、小结本课程通过引入故事、讲述故事、分析故事和比较故事,培养了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分析判断能力和自由发挥能力等。

第27课《故事二则》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第27课《故事二则》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第27课《故事二则》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一、教学内容
第27课《故事二则》选自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材。本节课包含两个故事:《精卫填海》和《夸父追日》。内容涉及对中国古代神话传说的学习,旨在引导学生了解、感悟神话故事的魅力,同时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精卫填海》讲述了一位勇敢的小鸟精卫,不畏艰难,持之以恒,努力填平大海的故事;《夸父追日》则讲述了一位巨人夸父,追逐太阳,最后化身为山的故事。通过对这两个故事的学习,学生将深入了解人物形象,感受其中蕴含的坚持、勇敢等品质。同时,通过分析故事情节,学习文章结构,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神话故事的基本概念、人物形象和寓意。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我们加深了对故事中勇气、坚持和追求等品质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将这些品质运用到日常生活中,面对困难时保持乐观和坚定。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在课程总结环节,我注意到学生们对本节课的核心内容有了较好的掌握。但我也意识到,对于难点知识,仍需要通过更多练习和讲解来巩固。在接下来的教学中,我将针对这些难点进行有针对性的辅导,确保学生能够真正理解并运用到实际中。
二、核心素养目标
本节课的核心素养目标主要包括:培养文化自信、提升思维品质、增强审美情趣和锻炼语言能力。《故事二则》通过对中国古代神话传说的学习,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增强文化自信。在分析故事人物形象和情节过程中,锻炼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提高思维品质。同时,引导学生感受神话故事的审美价值,培养审美情趣。此外,通过课堂讨论、小组合作等形式,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和沟通能力,为今后的语文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27《纪昌学射》教案-2024-2025学年四年级上册语文统编版

27《纪昌学射》教案-2024-2025学年四年级上册语文统编版

《纪昌学射》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认识“纪、昌”等4个生字,会写“纪、昌”等4个字。

2. 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 能借助注释理解课文的意思,体会纪昌的专心致志和坚持不懈。

4. 明白学习要练好基本功,要有恒心和毅力的道理。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中重点词句的意思,体会纪昌学射的过程和他的精神品质。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 教学难点理解寓言所蕴含的深刻道理,并能将其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朗读法、讨论法、情境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谈话导入:同学们,你们知道射箭吗?(请几位同学分享自己对射箭的了解或体验)射箭是一项古老而又充满魅力的运动,需要高超的技巧和专注力。

在古代,有一个人非常擅长射箭,他就是飞卫。

而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故事,是关于飞卫的徒弟纪昌学射的经历。

(板书课题:纪昌学射)看到这个题目,你想知道些什么呢?(引导学生提问,如纪昌是怎么学射的?他学得怎么样?为什么要学习他学射的故事等)2. 故事背景介绍:简单介绍《纪昌学射》这个故事的出处,它出自《列子·汤问》。

《列子》是一部古代道家经典著作,其中包含了许多富有哲理和寓意的故事。

让学生了解这个故事的文化背景,增加对古代文学的兴趣。

3. 展示射箭图片或视频:利用多媒体展示一些射箭的图片或视频,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射箭的动作和场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展示过程中,教师可以简单介绍射箭的基本知识,如射箭的姿势、技巧等,为理解课文内容做铺垫。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学生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多读几遍。

提醒学生注意课文的节奏和韵律,在朗读时可以用铅笔在书上画出停顿符号。

2. 检查生字词学习情况:出示生字词:“纪、昌、妻、刺”,指名认读,正音。

运用多种方式理解生字词的意思,如结合注释、组词、联系上下文、想象画面等。

对于“纪”字,可以让学生通过组词(如纪念、纪律、世纪等)来理解其含义;对于“昌”字,可以让学生观察字形,想象繁荣昌盛的景象,理解其“兴旺、兴盛”的意思;对于“妻”字,可以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说一说自己对“妻子”的理解;对于“刺”字,可以让学生做一个刺的动作,理解其“用针或有尖的东西穿入”的意思。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27.2《纪昌学射》教学导学案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27.2《纪昌学射》教学导学案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27.2《纪昌学射》教学导学案
一、教学目标
1.能理解故事情节,领会故事主旨。

2.能够运用正确的语音语调朗读课文。

3.能够运用正确的语言描述人物、事情。

4.能够通过朗读和表演体会人物形象和情感。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故事主旨的理解。

2.正确运用语音语调朗读课文。

三、教学准备
1.课文《纪昌学射》。

2.板书。

3.录音设备。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
通过与学生互动,了解学生对于弓箭、射箭等活动的了解,并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2. 学习课文
1.听录音,学习课文。

2.教师讲解课文,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及故事主旨。

3.学生阅读课文,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

3. 分组活动
组织学生分组,进行课文朗读和角色表演,让学生深入体会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

4. 拓展活动
引导学生探讨纪昌学习射箭的经历与自己获取新技能的经历的异同,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

5. 总结
对课文内容进行总结,复述故事主要情节,巩固学习成果。

五、课堂作业
1.默写课文关键句子。

2.描述纪昌学射箭的过程。

六、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让学生全面理解课文《纪昌学射》,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阅读理解能力,但也需加强学生的朗读能力的训练。

下节课将重点对学生的语音语调进行指导。

以上为本节课教学导学案,希朝老师能根据具体情况进行灵活调整,使教学更加有效。

以上内容为教学导学案,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27.故事二则》【优质教案】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27.故事二则》【优质教案】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27.故事二则》【优质教案】一. 教材分析《27.故事二则》是人教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包括两个小故事,《曹冲称象》和《纪昌学射》。

这两个故事都来自于中国古代,富有教育意义,旨在培养学生们的道德品质和勤奋学习的精神。

本节课将通过这两个故事,让学生在理解故事内容的基础上,学习其中的道理,并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能够独立阅读并理解简单的文章。

但是,对于文中的古文词汇和表达,可能还需要进一步的引导和解释。

此外,学生对于道德教育和人生哲理的理解还不够深入,需要通过具体的例子来引导他们思考和学习。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掌握其中的关键词语和表达。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和讨论,学会分析故事中的道理,培养自己的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从故事中学习到勤奋学习、勇于思考的重要性,培养自己的品德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能够理解课文的内容,把握故事的大意。

2.难点:理解故事中的道理,并将之应用到自己的生活中。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分析和小组讨论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思考,分析故事中的案例,让学生在小组讨论中交流自己的想法,从而提高他们的理解和思考能力。

六. 教学准备1.课文朗读录音带2.与课文相关的图片或视频资料3.小组讨论的问题清单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文朗读录音带,让学生先整体聆听课文,对故事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然后,引导学生简单回顾一下故事的内容,为接下来的分析做准备。

2.呈现(10分钟)展示与课文相关的图片或视频资料,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故事。

然后,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根据小组讨论问题清单,针对故事中的某一情节进行讨论。

3.操练(10分钟)各小组根据讨论的结果,选择一个代表进行故事情节的扮演。

其他小组成员则根据扮演的情节,分析其中的道理,并分享给全班同学。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27 故事二则》一等奖创新教案(2课时)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27 故事二则》一等奖创新教案(2课时)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27 故事二则》一等奖创新教案(2课时)一. 教材分析《27 故事二则》这一课,选自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

本节课由两个小故事组成,分别是《陶罐和铁罐》以及《扁鹊治病》。

这两个故事都具有深刻的寓意,旨在引导学生学会正确看待自己与他人的优点和不足,懂得善于听取别人的意见,改正自己的错误。

教材内容丰富,贴近学生生活,易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能够独立阅读并理解简单的故事。

在此基础上,学生通过对本节课两个故事的阅读,能够理解故事中的寓意,并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进行思考。

此外,学生对寓言故事有较强的兴趣,有利于提高课堂学习的积极性。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故事中的寓意。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方式,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学会正确看待自己与他人的优点和不足,懂得善于听取别人的意见,改正自己的错误。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故事中的寓意。

2.教学难点: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思考故事中的寓意,并从中受到启发。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引导学生身临其境,更好地理解故事内容。

2.互动式教学法: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提高课堂氛围。

3.案例教学法:以故事为例,引导学生分析、讨论,从而达到教学目标。

六. 教学准备1.课文课件或黑板:展示课文内容,便于学生跟随教学进程。

2.相关教学素材:用以辅助教学,丰富课堂内容。

3.教学卡片:用于课堂互动,提高学生参与度。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创设情境,如讲述一个有关陶罐和铁罐的故事,引发学生对课文的兴趣。

随后,板书课题《27 故事二则》。

2.呈现(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朗读课文,感受故事韵味。

学生自读课文,理解故事大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7、乌塔
学习目标
1、知识目标:认识生字、新词,了解词语的意思。

读懂课文内容,并能对课文的内容发表自己的见解。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能力目标:提高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读后表达自己见解的能力。

3、德育目标:学习乌塔为了自己的目标勤奋努力去追求的精神以及独立自主的好品质。

思考作为我们应该有怎样的自主能力?
4、创新目标:引导学生自学,自己提出问题,学会独立思考。

学习重点:
从叙述、描写中了解人物特点、感悟较深层意思并谈出自己的见解。

学习难点:
从叙述、描写中了解人物特点、感悟较深层意思并谈出自己的见解。

教学过程
一、导引目标
1、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乌塔》这篇文章,这篇文章大概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呢?请同学们回忆。

(激发兴趣)
2、学生回顾自己的读书,叙述故事,展示自学。

二、创设条件
1、质疑:一个14岁的德国小姑娘,独自一个游欧洲,这个小姑娘引起你的思考了吗?你说说自己是如何看待乌塔的?
2、畅所欲言,发表自己的看法。

三、组织研究
1、根据同学们的看法不同,现在我们自愿结组,喜欢乌塔,特别赞同她的做法的在一组,其余的在一组,大家分别商讨、学习,用书中的语言说说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想法?
2、展开辩论。

分组,交流想法。

两组之间展开辩论。

3、得出结论,达成共识。

板书:长出独立的翅膀。

四、引导创新在任何时代,任何社会都需要独立自主的人,只要是符合一定的条件。

请同学们结合自己搜集的资料,准备发表自己的见解。

学生发表自己的演讲:谈谈我们如何锻炼自己的能力。

五、反思小结
1、本篇课文学完了,你从中感悟到了什么?还有不明白的地方吗?
2、请同学们朗读课文。

六、巩固提高
1、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谈出自己的体会。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七、研究性作业:
同学们你们都去哪里游玩过,哪些地方最喜欢,请选取自己喜欢的方式,或写诗,或写文,或画画,把给你印象最深的地方写下来。

然后展示给同学们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