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产程--执业医师考试妇产科考点
第一产程--执业医师考试妇产科考点

第一产程--执业医师考试妇产科考点1.临床表现(1)规律宫缩。
产程开始时,宫缩较弱,间歇时间长约5~6分钟,持续时间短约30秒,随产程进展,持续时间渐长约50〜60秒、间歇时间缩短约2〜3 分钟,且强度不断增加。
在宫口近开全时,宫缩间歇时间仅 1 分钟,持续时间可长达 1 分钟或以上。
( 2)宫口扩张。
通过肛诊或阴道检查,可以确定宫颈口扩张程度。
潜伏期:从规律宫缩开始至宫口扩张3cm,扩张较慢,约需8小时,时限为16小时,超过16小时称潜伏期延长。
活跃期:宫口扩张3cm至宫口开全(10cm),此期产程进展较快,约需 4 小时,时限为8 小时,超过8 小时称活跃期延长。
在活跃期中,宫口扩张3cm 至4cm 为加速期,约需 1 小时30 分钟;宫口扩张4cm 至9cm 为加速期,约需2小时;宫口扩张9cm至10cm为减速期,约需30分钟。
( 3)胎头下降程度。
胎头下降程度是以胎头颅骨最低点的位置与坐骨棘的距离为标志。
( 4)破膜。
宫缩时,宫腔内压增加,胎先露部下降将羊水阻断为前后两部,在胎先露部前面的称前羊水,其形成的前羊水囊有助于扩张宫口。
宫缩继续增强,宫腔内压力升高到一定的程度,胎膜发生破裂,称破膜,多发生在宫口近开全时。
2.观察产程及处理认真细致观察产程,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尽早处理。
( 1 )分娩前的准备。
① 清洁外阴,阴部备皮;② 常规普鲁卡因皮试;③ 灌肠:初产妇宫口扩张在4cm 以内,经产妇在2cm 以内,应给予温肥皂水灌肠。
有以下情况者不宜灌肠:阴道流血、胎膜早破、胎位异常、有剖宫产史、胎儿窘迫、重度妊高征、妊娠合并心脏病、宫缩过强及有急产史者;④ 医务人员应关心、体贴产妇,消除其紧张情绪,增强对分娩的信心和安全感。
(2)一般处理。
① 饮食和休息:鼓励产妇少量多次进食高热量易消化食物及充足的水分。
指导产妇宫缩时行深呼吸,间歇时放松,争取休息,以保证精力与体力;②大小便:无特殊情况,入院后应予以灌肠;鼓励产妇每2~4小时排尿1 次,以防因膀胱充盈影响胎先露部下降;③注意血压变化:每隔4〜6小时测血压 1 次。
100个执业医师妇产科最常命题知识点总结。

100个执业医师妇产科最常命题知识点总结。
1. 宫颈黏液:瞳孔样,羊齿植物叶状结晶(雌),椭圆体(孕)。
2. 雌激素:促子宫输卵管发育,增对缩宫素敏感性,宫颈黏液湿稀,阴道上皮增生角化,乳腺管增生,水钠潴留易肿,骨基质代谢。
孕激素:子宫黏膜增殖期转分泌期,宫颈黏液干黏,抑输卵管平滑肌节律性收缩频率振幅,阴道上皮细胞脱落,乳腺小叶及腺泡发育,基础体温排卵后升高0.3~0.5℃作排卵日期标志。
3. 子宫峡部上为解剖学内口,下为组织学内口。
4. 输卵管有间质部(最狭窄)、峡部、壶腹部和伞部(拾卵)。
5. 阴道上段:子宫动脉。
中段:阴道动脉。
下段:阴部内动脉和痔中动脉。
6. 淋巴:阴道下段、宫体两侧→腹股沟浅。
阴道上段→髂内、闭孔。
宫体、宫底、输卵管、卵巢→腰。
7. 雌激素在月经第7日(排卵前)卵泡分泌第1次高峰,排卵后7~8日黄体分泌第2次高峰。
孕激素在排卵后7~8日黄体分泌达高峰。
8. 月经周期:月经期(1~4日),增殖期(早期5~7日,中期8~10日,晚期11~14日,腺上皮:低柱状→弯曲→高柱状),分泌期(早期15~19日,中期20~23日,晚期24~28日,糖原小泡→顶浆分泌→糖原溢出)。
9. 胎盘:羊膜(最内层),叶状绒毛膜,底蜕膜(母体部分)。
10. 心排量、循环血容量在32~34周达高峰。
11. 宫底高度:12周末:耻骨联合上2~3横指。
16周末:脐耻之间。
20周末:脐下1横指。
24周末:脐上1横指。
28周末:脐上3横指。
32周末:脐与剑突之间。
36周末:剑突下2横指。
40周末:33cm。
12. 预产期EDC:末次月经LMP第一日起,月份-3或+9,日数+7(大月-31,小月-30,2月平年-28闰年-29)。
13. 骨盆入口平面:外测量:骶耻外径(18~20cm);内测量:对角径(12.5~13cm),真结合径(11cm)。
中骨盆平面:坐骨棘间径(10cm),坐骨切迹宽度(5.5~6cm,三横指)。
临床执业医师考试历年真题必考知识点汇总-妇产科篇

页眉内容临床执业医师考试历年真题必考知识点汇总系列是医学教育网特为广大考生整理的备考精华,涵盖了医考的各个科目,这里是临床执业医师考试常考、必考知识点汇总,希望能给大家带去一些帮助。
1.大阴唇外伤后最易形成血肿。
2.阴道后穹窿位置最深,可穿刺或引流。
3.子宫峡部上为解剖学内口,下为组织学内口。
4.子宫内膜表面 2/3 为功能层, 1/3 为基底层。
5.宫颈黏膜上皮为单层高柱状上皮,阴道黏膜上皮为复层鳞状上皮。
6.子宫圆韧带起自宫角,止于大阴唇前端,维持前倾位。
子宫阔韧带限制向两侧倾斜,有子宫动静脉和输尿管穿过。
子宫主韧带横行于宫颈两侧和骨盆侧壁之间,固定宫颈位置、防止子宫下垂。
宫骶韧带维持子宫前倾。
7.输卵管有间质部(最狭窄)、峡部、壶腹部和漏斗部 (拾卵) 。
8.卵巢表面无腹膜,由生发上皮覆盖,上皮深面有卵巢白膜 (防御作用)故不易感染。
9.卵巢固有韧带(卵巢韧带)是子宫与卵巢之间,微信号: med66_cdel 全子宫加双附件切除不需要切除此韧带。
卵巢悬韧带(骨盆漏斗韧带)是卵巢与骨盆之间,有卵巢动静脉穿过,只切除子宫不需要切除此韧带。
10.卵巢动脉起自腹主动脉,子宫、阴道、阴部内动脉起自髂内动脉。
11. 阴道上段:子宫动脉。
中段:阴道动脉。
下段:阴部内动脉和痔中动脉。
12.右侧卵巢静脉→下腔静脉。
左侧卵巢静脉→左肾静脉。
13.淋巴:阴道下段、宫体两侧→腹股沟浅。
阴道上段→髂内、闭孔。
宫体、宫底、输卵管、卵巢→腰。
14.乳房发育是第二性征最初特征,是青春期发动标志。
月经初潮为青春期重要标志。
15.卵巢功能:生殖(产生卵子),内分泌(产生性激素) 。
16.雌激素可正反馈作用于下丘脑 -垂体。
17.排卵发生于下次月经来潮前 14 日。
18.黄体生命 14 天,排卵后 7~8 日高峰, 9~10 日退化。
19.雌激素在月经第 7 日(排卵前)卵泡分泌第 1 次高峰,排卵后 7~8 日黄体分泌第 2 次高峰。
执业医师妇产科总结笔记

1.疾病:最典型临床表现、诊断方法(确诊方法)、简单治疗2.难点:解剖和生理、产程处理、妇科肿瘤、内分泌。
3.女性生殖器官:内生殖器和外生殖器。
外生殖器:首先是阴部,阴部上边有阴毛,呈倒三角形。
男性呈菱形。
其次是大阴唇、小阴唇、阴道前庭1)大阴唇:外边是皮肤,里边是软粘膜。
考点:富含丰富的血管。
骑跨伤,容易形成血肿。
2)小阴唇:大阴唇里边很薄的一层粘膜3)阴道前庭:他是一个菱形的区域,包括上边的尿道口,下边的阴道口。
阴道口和小阴唇之间有个开口,叫前庭大腺开口,也叫巴士腺开口,位于小阴唇和处女膜之间的一个沟里面。
内生殖器;阴道、子宫、输卵管、卵巢。
1)阴道:有前壁、后壁,前壁短后壁长。
2)阴道把宫颈包起来了,形成一个圈,称穹窿。
穹窿:前穹窿、后穹窿、侧穹窿。
后穹窿深,后穹窿的上方叫子宫直肠凹陷,腹腔有血穿刺,如果从腹腔抽不出来,可以从后穹窿穿刺,在宫外孕时用到。
3)阴道壁:有丰富的弹力纤维,而且上皮为鳞状上皮,很结实,同时富含大量血管。
女性阴道呈酸性,有自净作用,。
阴道里面含有乳酸杆菌,使阴道呈酸性环境,起保护作用。
1、子宫:子宫颈、子宫体、子宫底、子宫角。
1)子宫颈:我们把子宫称倒置的梨形,幼年时(把长,梨小),宫颈比宫体为2:1.到生育年龄:为1:2 老年的时候,宫体萎缩,变为1:12)宫颈和宫体连接部位,很狭窄,称子宫峡部,有1cm,上口:解剖学内口(姐姐)下口为组织学内口。
3)宫体分三层:内膜、肌层、浆膜。
功能层,每个月周期性脱落、基底层,是储备。
2、韧带:1)圆韧带,起自两侧子宫角,向下牵拉终止于大阴唇,使子宫呈前屈前倾位。
2)阔韧带:子宫前边是膀胱、后边是直肠。
有层膜,从前面盖住膀胱,翻过来盖住子宫,再翻过来盖住子宫,再翻过来盖住直肠,于是形成两凹陷,膀胱凹陷、直肠凹陷。
直肠凹陷下方为后穹窿。
这样子宫两侧就形成两层膜,这两层膜融合为一层,像子宫的一对翅膀,我们叫阔韧带。
阔韧带下方走形的都是血管,子宫动、静脉,再往下还有输尿管,桥下流水。
第一产程临床经过及处理-临床执业医师考试妇产科辅导

第一产程临床经过及处理-临床执业医师考试妇产科辅导第一产程临床经过及处理-临床执业医师考试妇产科辅导(一)临床表现1.规律宫缩产程开始时,子宫收缩力弱,间歇期较长,约5~6分钟,持续时间较短,约30秒。
随着产程进展,间歇渐短,约2~3分钟,持续时间渐长,约50~60秒,且强度不断增加。
当宫口近开全时,宫缩间歇仅1分钟或稍长,持续时间可达1分钟以上。
2.宫颈扩张当宫缩渐频且不断增强时,可通过肛查或阴道检查,来确定宫颈扩张程度。
宫颈管在宫缩的牵拉以及羊膜囊或胎先露部向前向下突进的作用下,逐渐短缩、展平、扩张,成为子宫下段的一部分(图58)。
当宫口开大后扩张速度加快。
当宫口开大10cm左右,即宫口开全,进入第二产程,子宫颈口边缘消失。
3.胎头下降通过肛查或阴道检查以判断胎头最低点的部位,胎头下降程度成为决定能否经阴道分娩的重要项目。
4.破膜宫缩时,子宫腔内的压力增高,胎先露部下降,将羊水阻断为前、后两部分,在先露部前面的羊水量不多,约100ml,称前羊水,形成前羊水的囊称胎胞。
当宫缩继续增强时,前羊水囊的压力增加到一定程度,胎膜破裂称破膜。
破膜多发生在子宫颈口近开全时。
图58 子宫下段纵切面(二)观察产程进展及处理1.应根据产妇情况缓急作如下处理:宫缩较紧者应先查胎位,后做肛诊,以子宫中开大的情况及先露部的高低,同时要了解胎、产次及既往分娩情况和健康状况等。
然后决定待产还是准备接生。
一时尚不会分娩者,应作比较全面的检查:如测血压、查心肺、进一步查清胎位、听胎心,必要时测骨盆等。
一般初产妇宫口未开全,经产妇宫口开大在4cm以内者,均按待产处理。
2.待产(1)血压第一产程,宫缩时血压常升高0.65~1.3KPa(5~10mmHg),间歇期恢复。
应每4~6小时测量一次。
出现血压增高,应增加测量次数,并给予相应处理。
(2)排便临产后,应鼓励产妇每2~6小时排尿一次,以免膀胱充盈影响子宫收缩及胎头下降。
因胎头压迫引起排尿困难者必要时予以导尿。
临床执业医师考点:正常分娩

临床执业医师考点:正常分娩
妊娠满28 周及以后的胎儿及其附属物,从临产直至从母体全部娩出的过程称分娩。
妊娠满28 周至不满37 足周间分娩称早产;
妊娠满37 周至不满42 足周间分娩称足月产;
妊娠满42 周及以后分娩称过期产。
影响分娩的因素
影响分娩的因素是产力、产道、胎儿及精神心理因素。
一、产力
将胎儿及其附属物从宫腔内逼出的力量称产力。
产力包括子宫收缩力、腹壁肌及膈肌收缩力和肛提肌收缩力。
1.子宫收缩力是临产后的主要产力,
(1) 节律性临产开始时,宫缩间歇期5~6 分钟,持续约30 秒。
宫口开全(10cm)后,宫缩间歇期仅1~2 分钟,持续时间60 秒.
(2)对称性正常宫缩起自两侧宫角部,以微波形式向宫底中线集中,左右对称
(3)极性宫缩以宫底部最强最持久,向下逐渐减弱,宫底部收缩力的强度几乎是子宫下段的2 倍。
此为子宫收缩力的极性。
(4)缩复作用子宫体部肌纤维缩短变宽,间歇时肌纤维重新松弛,但不能完全恢复到原来长度
2.腹壁肌及膈肌收缩力(腹压) 是第二产程时娩出胎儿的重要辅助力量. 腹压在第二产程末期配合宫缩时运用最有效
3.肛提肌收缩力有协助胎先露在骨盆腔进行内旋转的作用。
胎头枕部露于耻骨弓下时,能协助胎头仰伸及娩出;
二、产道。
临床医学基础知识:分娩的知识点汇总

临床医学基础知识:分娩的知识点汇总一、概述分娩,特指胎儿脱离母体成为独立存在的个体的这段时期和过程。
分娩的全过程共分为3期,也称为3个产程。
第一产程,即宫口扩张期。
第二产程,即胎儿娩出期。
第三产程,胎盘娩出期。
二、过程分娩通常分为三个连续的过程。
1.第一产程又称宫口扩张期。
是从开始出现间歇5~6分钟的规律宫缩起,至宫颈口完全扩张达10厘米为至。
这一过程对于初产妇来说需要11~12小时,经产妇需6~8小时。
第一产程的配合:(1)消除惧怕心理,保持镇静乐观;(2)按时进食,补充足够的营养;(3)按时排尿,每2~4小时一次,使膀胱空虚,以免阻碍胎头下降;(4)如果胎膜未破,经医生同意,可在待产室内行走活动;(5)宫缩时也可做一些辅助的减痛动作。
2.第二产程又称胎儿娩出期。
是从宫颈口完全扩张到胎儿娩出为至。
初产妇需1~2小时的时间,经产妇通常数分钟即可完成,但也有长达1小时者。
分娩的高峰到来,婴儿即将出生。
胎头移动到接近阴道口,外阴和肛门部位由于胎头压迫骨盆底而显得膨出。
不久就会看见胎头,胎头随着每次宫缩向前移动,当宫缩消失时,可能又会稍向后滑进少许。
当胎头的顶部可以看见时,助产士常会告诉孕妇不要用力过猛,因为如果胎头娩出太快,孕妇会阴处的皮肤可能会撕裂,所以孕妇要放松,用几秒钟的时间喘喘气。
如有严重撕裂的危险,或者胎儿处于危难时,孕妇将要接受会阴切开术。
当胎头扩张阴道口时,孕妇会有刺痛感,随之而来的是麻木感,这是因为阴道组织扩张得很薄时,阻滞了神经的传导所造成的。
头部娩出时,婴儿的面部朝下。
助产士可能要检查一下脐带,以确保婴儿的颈部没有被脐带缠住(当胎头娩出时,脐带常会套住头部)。
然后,婴儿头部转向一侧,使得头与两肩保持在一条线上。
助产士清洁婴儿的鼻以及口腔,如果需要时,要把婴儿呼吸道中的液体吸出。
在随后的两次宫缩期间,婴儿的身体就会滑出母体,这时婴儿还连着脐带,助产士会处理剪断脐带。
此外,助产士会再次清洁婴儿的呼吸道,必要时给予氧气。
执业医师考试妇产科重要考点

执业医师考试妇产科重要考点一、早、中、晚期的妊娠诊断指标1.妊娠期全过程从末次月经第一日开始计算,平均280日,即40周。
临床上分为3个时期:13周末之前称为早期妊娠,第14~27周末称为中期妊娠,第28周及其后称为晚期妊娠。
2.早期妊娠的诊断(1)停经:停经10日以上高度怀疑妊娠;停经2月以上妊娠可能性大。
(2)早孕反应:在6周左右出现,多在停经12周左右自行消失。
(3)尿频。
(4)乳房变化。
(5)妇科检查:阴道黏膜和宫颈阴道部充血呈紫蓝色。
(6)妊娠试验:受精卵着床后不久,即可测出受检者血hCG 增高。
临床上多用早早孕试纸法检测受检者尿液,阳性结合临床表现可确诊妊娠。
(7)B型超声检查:诊断早期妊娠快速、准确。
(8)宫颈黏液检查。
(9)基础体温测定:高温相持续18日不降,早孕的可能性大。
3.中、晚期妊娠的诊断(1)有早期妊娠经过。
(2)感到腹部逐渐增大。
(3)初孕妇于妊娠20周自觉胎动,经产妇略早感觉到。
(4)妊娠28周后,正常胎动≥10次/2h。
【备考攻略】掌握早、中、晚期的妊娠诊断指标。
一、A1型选择题1.妊娠期间孕妇循环系统的变化正确的是A.妊娠晚期舒张压一般偏高B.心排出量自妊娠20周逐渐增加C.心脏容量至妊娠末期约增加25%D.心排出量至妊娠32~34周达高峰E.妊娠晚期心率休息时每分钟增加5次2.诊断宫内早孕最可靠的辅助检查方法是A.尿妊娠试验B.基础体温测定C.B型超声检查D.阴道脱落细胞学检查E.宫颈黏液涂片干燥后镜检3.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妊娠期间分泌量达高峰的时期是A.妊娠1~6周B.妊娠8~10周C.妊娠12~14周D.妊娠16~18周E.妊娠20~22周【参考答案及解析】一、A1型选择题1.【答案及解析】D。
妊娠晚期舒张压一般偏低,心排出量自妊娠10周逐渐增加。
心排出量至妊娠32~34周达高峰是正确答案。
心脏容量至妊娠末期约增加10%;妊娠晚期心率休息时每分钟增加10~15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产程--执业医师考试妇产科考点
1.临床表现
(1)规律宫缩。
产程开始时,宫缩较弱,间歇时间长约5~6分钟,持续时间短约30秒,随产程进展,持续时间渐长约50~60秒、间歇时间缩短约2~3分钟,且强度不断增加。
在宫口近开全时,宫缩间歇时间仅1分钟,持续时间可长达1分钟或以上。
(2)宫口扩张。
通过肛诊或阴道检查,可以确定宫颈口扩张程度。
潜伏期:从规律宫缩开始至宫口扩张3cm,扩张较慢,约需8小时,时限为16小时,超过16小时称潜伏期延长。
活跃期:宫口扩张3cm至宫口开全(10cm),此期产程进展较快,约需4小时,时限为8小时,超过8小时称活跃期延长。
在活跃期中,宫口扩张3cm 至4cm为加速期,约需1小时30分钟;宫口扩张4cm至9cm为加速期,约需2小时;宫口扩张9cm至10cm为减速期,约需30分钟。
(3)胎头下降程度。
胎头下降程度是以胎头颅骨最低点的位置与坐骨棘的距离为标志。
(4)破膜。
宫缩时,宫腔内压增加,胎先露部下降将羊水阻断为前后两部,在胎先露部前面的称前羊水,其形成的前羊水囊有助于扩张宫口。
宫缩继续增强,宫腔内压力升高到一定的程度,胎膜发生破裂,称破膜,多发生在宫口近开全时。
2.观察产程及处理
认真细致观察产程,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尽早处理。
(1)分娩前的准备。
①清洁外阴,阴部备皮;②常规普鲁卡因皮试;③灌肠:初产妇宫口扩张在4cm以内,经产妇在2cm以内,应给予温肥皂水灌肠。
有以下情况者不宜灌肠:阴道流血、胎膜早破、胎位异常、有剖宫产史、
胎儿窘迫、重度妊高征、妊娠合并心脏病、宫缩过强及有急产史者;④医务人员应关心、体贴产妇,消除其紧张情绪,增强对分娩的信心和安全感。
(2)一般处理。
①饮食和休息:鼓励产妇少量多次进食高热量易消化食物及充足的水分。
指导产妇宫缩时行深呼吸,间歇时放松,争取休息,以保证精力与体力;
②大小便:无特殊情况,入院后应予以灌肠;鼓励产妇每2~4小时排尿1次,以防因膀胱充盈影响胎先露部下降;③注意血压变化:每隔4~6小时测血压1次。
若有异常,酌情增加测量次数并予相应处理。
(3)产程观察。
①子宫收缩:观察宫缩强弱、频率及持续时间。
将手放在产妇腹壁上,宫缩时感觉子宫体部变硬,间歇时松弛变软,应连续观察3次以上并予以记录。
若产妇精神过度紧张,应在宫缩时指导其作深呼吸动作,或用双手轻揉下腹部;产妇腰骶部胀痛时,用手或拳压迫腰骶部,常能减轻不适感;
②胎心:应在宫缩间歇时听,潜伏期每隔1~2小时听胎心一次;进入活跃期宫缩频时,每30分钟听胎心一次,每次听诊1分钟;
③宫颈扩张:根据宫缩强弱、产次适时进行肛查,必要时在严密消毒下行阴道检查。
临产初期可2~4小时肛查一次,次数不宜过多。
宫口扩张以cm计数,宫口开全时为10cm.肛查还可以了解宫颈软硬、厚薄、破膜与否、胎先露、胎方位及先露下降的程度;
④先露下降程度:以坐骨棘水平为标志,如胎头颅骨最低点达坐骨棘者,则记录为0,在其水平以上1cm者为-1,以下1cm者为+1,依此类推;
⑤破膜:破膜后应立即听胎心并观察羊水颜色、性质和量,判断有无胎儿窘迫、脐带脱垂,记录破膜的时间。
为观察全产程进展动态,临床上将宫颈扩张程度(cm)及胎先露下降情况绘成产程图,以便发现异常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