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工程物理化学期末考试复习题汇总(重点)

合集下载

环境工程原理期末复习资料 河南工业大学

环境工程原理期末复习资料 河南工业大学

1、管路分为简单管路(①、通过各管路的质量流量不变;②、整个管路阻力损失等于各管路阻力损失之和。

)和复杂管路,复杂管路包括分支管路(①、总管流量等于各支管流量之和;②、主管段内各段流量不同,阻力损失需分段加以计算;③、机械能守恒。

)和并联管路(①、总流量等于各支管流量之和;②、各支管中阻力损失相等;③、各支管的流量依据阻力损失相同的原则进行分配。

)。

2、流量计包括测速管(毕托管)(测得的是点速度)、孔板流量计(固定安装,阻力损失较大)、文丘里流量计(比孔板流量计减少了机械能损失),转子流量计(必须垂直安装,流体自上而下流动)。

3、热量传递包括热传导、对流传热、辐射传热。

4、导热系数:①、气体导热系数很小,利于绝热保温,随温度和压强的升高而升高。

②、水的导热系数最大,常用做导热介质。

液体(除水和甘油外)导热系数随温度的升到而减小,压力影响不大。

③、固体:金属的λ选大于非金属的λ;金属有杂质,λ减小;纯金属λ随温度升高而减小,合金λ随温度升高增大;晶体λ随温度升高而减小,非晶体λ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5、环境工程中常见的传质过程有:吸收、萃取、吸附、离子交换、膜分离。

6、重力沉降和离心沉降的比较:区别:①、重力沉降的动力是重力,沉降方向向下,沉降速度恒定,沉降的加速度为重力加速度;②、离心沉降的动力是离心力,沉降方向向外,沉降的速度与半径有关,是变化的,沉降的加速度为离心加速度。

联系:离心分离因数,是离心分离设备的重要指标,表示离心沉降速度较沉降速度可以提高的倍数。

7、过滤可以分为:表面过滤(滤饼过滤)和深层过滤。

8、表面过滤与深层过滤的比较:区别:①、表面过滤的条件是颗粒物浓度高,滤速慢,虑饼易形成,过滤的介质是织布或多孔固体,过滤介质的孔一般比颗粒物的粒径小,有效过滤介质主要是虑饼,实际应用于真空过滤机、板框式压滤机、慢滤池、袋滤器。

②、深层过滤的条件是颗粒物浓度底,滤速快,过滤介质是固体颗粒,过滤介质的空隙大于颗粒物粒径,有效的过滤介质是固体颗粒,实际应用于快滤池。

环境工程物理化学期末考试复习题汇总(重点)

环境工程物理化学期末考试复习题汇总(重点)

(A) T2 < T1 ,W < 0,Q < 0 ; (B) T2 > T1 ,W < 0,Q > 0 ; (C) T2 < T1 ,W > 0,Q < 0 ; (D) T2 > T1 ,W > 0,Q > 0 。 答案:C A C B
1、关于热和功, 下面的说法中, 不正确的是 (B) (A) 功和热只出现于系统状态变化的过程中, 只存在于系统和环境间的界面上 (B) 只有在封闭系统发生的过程中, 功和热才有明确的意义 (C) 功和热不是能量, 而是能量传递的两种形式, 可称之为被交换的能量 (D) 在封闭系统中发生的过程中, 如果内能不变, 则功和热对系统的影响必互相抵消 2、下列哪个封闭体系的内能和焓仅是温度的函数 (D) (A) 理想溶液 (B) 稀溶液 (C) 所有气体 (D) 理想气体 3、dU=nCv,mdT 适用的条件完整地说应当是 (D) (A)等容过程 (B)无化学反应和相变的等容过程
$ f H m (HCl, g,298.15K) 92.31 kJ mol-1
例如:在 298.15 K 和标准压力下,有反应:
r H m 2A E C 3D
$ $ $ $ $ r H m f H m (C) 3f H m (D) 2f H m (A) f H m (E)
1 H (Cl(g,p$ ) 2 2 2 2
$ 反应焓变为: r H m (298.15 K) 92.31 kJ mol-1
H2O(g) 1kg 100℃ 101.325 kPa
H2O(l) 1kg 100℃ 101.325 kPa
这就是 HCl(g)的标准摩尔生成焓:
1、一封闭体系从某一状态出发,经一循环过程又回到该状态,则下列变化为零的是 ( ) A.Q ; B.w ; C.Q+w ; D.以上结果均不为零

《环境工程学》期末考试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环境工程学》期末考试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环境工程学复习题(课程代码272336)一、名词解释1、堆肥化参考答案:利用自然界中广泛存在的微生物,通过人为的调节和控制,促进可生物降解的有机物向腐殖质转化的生物过程。

2、逆温参考答案:指对流层中某层次出现气温上热下冷的现象。

3、中位径(d c50)参考答案:指粒子群中将颗粒质量平分一半时所对应的颗粒的粒径。

4、富营养化参考答案:水体中N、P营养物质富集,引起藻类及其它浮游生物的迅速繁殖,水体溶解氧下降,使鱼类或其他生物大量死亡、水质恶化的现象5、农业退水参考答案:农作物栽培、牲畜饲养、农产品加工过程中排出的污水。

6、水环境容量参考答案:在满足水环境质量标准要求的前提下的最大允许污染负荷量,或称纳污能力。

7、污泥负荷参考答案:指单位时间单位微生物质量所承受的有机物的量,单位为kgBOD5/(kgMLVSS·d)。

8、物理性污染参考答案:物理环境中声、振动、电磁辐射、放射性、光、热等在特定时间和空间中的强度过高或过低,危害人体健康、生态环境、仪器设备,造成的污染或异常,就是物理性污染。

9、热解参考答案:指将有机物在无氧或缺氧状态下进行加热蒸馏,使有机物产生裂解,经冷凝后形成各种新的气体、液体和固体,从中提取燃料油、油脂和燃料气的过程。

10、自养型微生物参考答案:自养型微生物以无机物为底物(电子供体),其终点产物为二氧化碳、氨和水1/ 20等无机物,同时放出能量。

11、容积负荷参考答案:单位为:kgBOD5/(m3·d),指单位时间单位反应器容积所承受的有机物的量。

12、废物固化参考答案:指用物理-化学方法将有害废物固定或包封在惰性基材中,使之呈现化学稳定性或密封性的一种无害化处理方法。

13、理论烟气体积参考答案:燃料在供给理论空气量下完全燃烧,且生成的烟气中只有CO2、SO2、H2O、N2这四种气体,此时烟气所具有的体积为理论烟气体积(又称湿烟气体积)。

14、表面水力负荷参考答案:单位为m3/(m2·d),指单位时间内通过单位沉淀池表面积的污水流量。

(完整word版)环境工程学期末复习汇总1,推荐文档

(完整word版)环境工程学期末复习汇总1,推荐文档

环境工程学期末复习整理一、填空题生物滤池一般由滤料、池体、池底排水系统、上部布水系统组成。

生物接触氧化法构造:由池体、填料、进水装置、曝气系统组成。

静电除尘四个过程:气体电离、粒子荷电、荷电粒子的迁移与沉积、颗粒的清除。

有机物的厌氧分解过程在微生物学上分为:酸性消化阶段和碱性消化阶段。

湿式除尘应用特别适宜于处理高温、高湿、易燃、易爆的含尘气体。

水和废水的处理工艺:水和药剂的混合、反应以及絮凝体与水的分离。

有机物质综合性指标:化学需氧量、耗氧量、生化需氧量。

物理当量径:自由沉降径,空气动力径,斯托克斯径,分割粒径。

湍流:机械湍流,热力湍流。

微生物:好氧、厌氧、兼性。

1、根据水中之间离子的不同,碱度可分为重碳酸盐碱度、碳酸盐碱度、氢氧化物碱度,通常通过总碱度和酚酞碱度的测定值来计算求的三种碱度的值。

2、废水的可生化性可通过BOD与COD的比值来判断,一般认为,BOD5/COD>0.3,说明废水的可生化性稳定,不5利于利用。

3、水中被取出的杂质按颗粒大小可分为粗大颗粒物质、悬浮物质、胶体物质。

1、水中固体按其溶解性可分为“溶解固体”和“悬浮固体”。

2、水中固体按其挥发行可分为“挥发性固体”和“固定性固体”。

4、普通沉淀池按照池内水流方向的不同,沉淀池的形式可分为平流式、竖流式、辅流式。

5、水循环分为自然循环和社会循环两种。

6、粗大颗粒物的去除方法多借助物理作用的物理处理方法,如筛滤截留、重力沉降和离心分离等。

7、《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依据地表水水域环境功能和保护目标,将我国地表水按功能高地划分为五类标准,其中集中是生活饮用水水源的一级保护区应符合II类标准,一般景观要求水域应符合V 类标准。

8、离子交换法在给水处理中主要用于水质的软化与除盐。

9、在水中溶解物质采用膜分离技术时,扩散渗析的推动力为浓度压,电渗析的推动力为电位差,反渗析的推动力为压力差。

10、采用静态培养法培养细菌,大多数细菌的生长过程都会具有四个明显的生长阶段,即:迟缓期、对数增长期、减速增长期和内源呼吸期。

环境工程考试重点

环境工程考试重点

名词解释环境:是指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各种天然的和经过人工改造的自然因素的总体。

环境污染:是指由于人为的或自然的因素,使得有害物质或因子进入环境,破坏了环境系统正常的结构和功能,降低了环境质量,对人类或环境系统本身产生不利影响的现象。

环境问题:是指任何不利于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环境结构和状态的变化。

公害:凡由于人类活动污染和破坏环境,对公众的健康、安全、生命、公私财产及生活舒适性等造成的危害均为公害。

水体自净:经过一系列的物理、化学和生物学变化,污染物质被分散、分离或分解,最后,水体基本上或完全地恢复到原来状态。

水的自净能力:在一定程度下能自身调节和降低污染的能力。

水污染:水体因某种物质的介入,而导致其化学、物理、生物或者放射性等方面特性的改变,从而影响水的有效利用,危害人群健康或者破坏生态环境,造成水质恶化的现象。

水环境容量:一定水体在规定的环境目标下所能容纳污染物质的最大负荷量。

浑浊度:在蒸馏水中含有1mg/L的SiO2称为1个浑浊度单位或1度。

自由沉淀:水中悬浮固体浓度不高,沉淀过程悬浮固体之间互不干扰,颗粒各自单独进行沉淀,颗粒轨迹呈直线,整个沉淀过程中,颗粒物理性质不发生变化,这种沉淀叫做自由沉淀。

絮凝沉淀:水中悬浮颗粒浓度不高,但沉淀过程中悬浮颗粒之间有互相絮凝作用,颗粒因相互聚集增大而加快沉降,沉淀的轨迹呈曲线. 颗粒的物理性质也是变化的。

压缩沉淀:在高浓度悬浮颗粒的沉降过程中,颗粒相互之间已挤成团块结构,互相接触,互相支承,下层颗粒间的水在上层颗粒的重力作用下被挤出,使污泥得到浓缩。

混凝:水和废水中常含有用自然沉淀法不能去除的悬浮微粒和胶体污染物,必须先投加化学药剂破坏其在水中的稳定分散系,使其凝聚为有明显沉降性能的絮凝体,然后用重力沉降分离,包括凝聚和絮凝两个步骤。

凝聚:指使胶体脱稳并聚集为微絮粒的过程。

絮凝:指微絮粒通过吸附、卷带和桥连而成为更大的絮体的过程。

混凝剂:水处理中使胶粒脱稳沉淀而投加的电解质,最常用的是铝盐和铁盐(水解与聚合交错进行)。

环境工程期末考试题及答案

环境工程期末考试题及答案

环境工程期末考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环境工程主要研究的领域包括以下哪项?A. 建筑设计B. 环境监测与治理C. 计算机编程D. 财务管理答案:B2. 下列哪项不是大气污染的主要来源?A. 工业排放B. 交通尾气C. 土壤侵蚀D. 燃烧化石燃料答案:C3. 水体富营养化现象通常与哪种元素的过量有关?A. 氮B. 磷C. 硫D. 铁答案:B4. 固体废物处理的“三化”原则不包括以下哪项?A. 减量化B. 无害化C. 资源化D. 多样化答案:D5. 环境影响评价(EIA)的主要目的是什么?A. 确定项目成本B. 评估项目对环境的潜在影响C. 选择项目地点D. 促进经济发展答案:B6. 以下哪种污染物属于重金属污染?A. 铅B. 二氧化碳C. 氨D. 甲醇答案:A7. 环境工程中,哪种技术常用于水体的净化?A. 焚烧B. 填埋C. 生物处理D. 化学沉淀答案:C8. 以下哪种方法不是土壤污染的治理方法?A. 土壤蒸气提取B. 土壤固化C. 土壤耕作D. 土壤置换答案:C9. 环境工程中,哪种技术用于处理噪声污染?A. 声屏障B. 光催化C. 紫外线消毒D. 反渗透答案:A10. 环境工程中,哪种方法用于评估生态系统的健康状况?A. 生物监测B. 土壤分析C. 水质监测D. 所有以上答案:A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1. 环境工程中的“三废”指的是废水、废气和______。

答案:废渣2. 环境工程中,常用的大气污染指数是______。

答案:API(Air Pollution Index)3. 环境工程中,常用的水体污染指标是______。

答案:BOD(Biochemical Oxygen Demand)4. 环境工程中,______是指通过物理、化学或生物方法将污染物从环境中去除或转化为无害物质的过程。

答案:污染治理5. 环境工程中,______是指在项目实施前,对项目可能产生的环境影响进行系统评估的过程。

环境工程原理期末复习资料 河南工业大学

环境工程原理期末复习资料 河南工业大学

1、管路分为简单管路(①、通过各管路的质量流量不变;②、整个管路阻力损失等于各管路阻力损失之和。

)和复杂管路,复杂管路包括分支管路(①、总管流量等于各支管流量之和;②、主管段内各段流量不同,阻力损失需分段加以计算;③、机械能守恒。

)和并联管路(①、总流量等于各支管流量之和;②、各支管中阻力损失相等;③、各支管的流量依据阻力损失相同的原则进行分配。

)。

2、流量计包括测速管(毕托管)(测得的是点速度)、孔板流量计(固定安装,阻力损失较大)、文丘里流量计(比孔板流量计减少了机械能损失),转子流量计(必须垂直安装,流体自上而下流动)。

3、热量传递包括热传导、对流传热、辐射传热。

4、导热系数:①、气体导热系数很小,利于绝热保温,随温度和压强的升高而升高。

②、水的导热系数最大,常用做导热介质。

液体(除水和甘油外)导热系数随温度的升到而减小,压力影响不大。

③、固体:金属的λ选大于非金属的λ;金属有杂质,λ减小;纯金属λ随温度升高而减小,合金λ随温度升高增大;晶体λ随温度升高而减小,非晶体λ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5、环境工程中常见的传质过程有:吸收、萃取、吸附、离子交换、膜分离。

6、重力沉降和离心沉降的比较:区别:①、重力沉降的动力是重力,沉降方向向下,沉降速度恒定,沉降的加速度为重力加速度;②、离心沉降的动力是离心力,沉降方向向外,沉降的速度与半径有关,是变化的,沉降的加速度为离心加速度。

联系:离心分离因数,是离心分离设备的重要指标,表示离心沉降速度较沉降速度可以提高的倍数。

7、过滤可以分为:表面过滤(滤饼过滤)和深层过滤。

8、表面过滤与深层过滤的比较:区别:①、表面过滤的条件是颗粒物浓度高,滤速慢,虑饼易形成,过滤的介质是织布或多孔固体,过滤介质的孔一般比颗粒物的粒径小,有效过滤介质主要是虑饼,实际应用于真空过滤机、板框式压滤机、慢滤池、袋滤器。

②、深层过滤的条件是颗粒物浓度底,滤速快,过滤介质是固体颗粒,过滤介质的空隙大于颗粒物粒径,有效的过滤介质是固体颗粒,实际应用于快滤池。

《环境工程原理》复习资料整理总结

《环境工程原理》复习资料整理总结

《环境工程原理》复习资料整理总结名词解释与填空题1.稳态反应:系统内衡算物质积累速率为02.离心沉降:利用混合物各组分质量不同,依靠离心力大小不同来实现颗粒物从混合物沉降分离3.静压能:要通过某截面的流体只有带着与所需功相当的能量时才能进入系统。

流体所具有的这种能量称为静压能或流动功。

4.层流低层:靠近壁面的薄层流体5.质量流量:单位时间内流过流动截面的流体质量6.在圆管中,雷诺数(Re<2000)为层流,(Re>4000)为湍流,(2000<Re<4000)有时层流,有时湍流。

7.重力去除时除尘效率,随着沉降时,常数的增加而(增加)(成正比)8.流量恒定时,增大管径,流速(降低)(u=qv/A)9.当吸收质在液相中的溶解度很小时,吸收靠液膜控制10.液膜:能将两种液体分隔开的液体,气膜:双膜理论:1.相互接触的气、液两相流体间存在着稳定的相界面,界面两侧分别有一层虚拟的气膜和液膜。

溶质分子以稳态的分子扩散连续通过这两层膜2.在相界面处,气、液两相在瞬间即可达到平衡,界面上没有传质阻力,溶质在界面上两相的组成存在平衡关系。

3.在层膜以外,气、液两相流体都充分湍流,不存在浓度梯度,组成均一,没有传质阻力。

传质阻力分析:总传质速率方程表明,传质速率与传质推动力成正比,与传质阻力成反比。

因此,对吸收操作来说,增加溶质的气相分压或者减少液相浓度,都可以增加传质推动力,从而提高传质速率。

当传质推动力一定时,则需要减少传质阻力来提高传质速率,因此有必要对传质阻力进行分析。

传质总阻力包括气膜阻力和液膜阻力两部分。

11.P35812.流体流动时,摩擦阻力与形体阻力产生的原因:摩擦阻力是指当流体沿固体流动时,在壁面附近形成速度分布,使得流体内部存在内摩擦力;内摩擦力做工而不断消耗流体的机械能,消耗的这部分机械能转化为热能,从而导致流体能量的损失。

形体阻力:流动阻力是指在运动过程中,边界物质施加于流体流动方向相反的一种作用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B C2H 6 2C
答案:1 D
1.在温度、容积恒定的容器中,含有 A 和 B 两种理想气体,这时 A 的分压和分体积分 别是 (A) (C) 和 。若在容器中再加入一定量的理想气体 C,问 和 都变大 (B) (D) 和 都变小 和 的变化为 ( )
不变, 变小
变小, 不变 )
3.真实气体在如下哪个条件下,可以近似作为理想气体处理?( (A)高温、高压 (C)高温、低压 (B)低温、低压 (D)低温、高压
2. 298.2K,1× 105Pa,有两瓶四氯化碳溶液,第一瓶为 1dm3(含有 0.2mol 的碘),第 二瓶为 2dm3(含 0.4mol 的碘),若以 μ1 和 μ2 分别表示两瓶中碘的化学势,则( C ) (A) μ12=μ2 (B) 10μ1=μ2 (C) μ1=μ2 (D) 2μ1=μ2
3.在 298.2K、101325Pa 压力下,二瓶体积均为 1dm3 的萘溶于苯的溶液,第一瓶中含 萘 1mol;第二瓶中含萘 0.5mol。若以 μ1 及 μ2 分别表示二瓶萘的化学势,则:A (A)μ1 > μ2 ; (B)μ1 < μ2 ; (C)μ1 = μ2 ; (D)不能确定 1. 溶剂服从拉乌尔定律及溶质服从亨利定律的二元溶液是( C ) (A)理想混合物 (B)实际溶液 (C)理想稀溶液 (D)胶体溶液

$ f H m (HCl, g,298.15K) 92.31 kJ mol-1
例如:在 298.15 K 和标准压力下,有反应:
r H m 2A E C 3D
$ $ $ $ $ r H m f H m (C) 3f H m (D) 2f H m (A) f H m (E)
0.010 dm3·mol-1 。
2. 关于偏摩尔量,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d ) (A) 偏摩尔量必须有等温、等压条件 (B) 只有广度性质才有偏摩尔量,强度性质不可能有偏摩尔量 (C) 偏摩尔量是两个广度性质之比,它本身是一个强度性质 (D) 某组分的偏摩尔量不随温度 T,压力 p 的变化而变化
3.对于偏摩尔量,指出下列说法错误者( C ) (1)偏摩尔量必须有恒温恒压条件; (2)偏摩尔量不随各组分浓度的变化而变化; (3)偏摩尔量不随温度 T 和压力 p 的变化而变化; (4)偏摩尔量不但随温度 T、压力 p 的变化而变化,而且也随各组分浓度变化而变 化。 (A) (2) (4) (B) (3) (4) (C) (2) (3) (D) (1) (4)
热力学第一定律
1. 当系统的状态一定时,所有的状态函数都有一定的数值。当系统的状态发生变化 时,所有的状态函数的数值也随之发生变化。 ( )
2. 在 101.325kPa、100℃下有 lmol 的水和水蒸气共存的系统,该系统的状态完全确 定。( ) )个独立的强度因素确定之后,系统中所 ), 则所有的广度性质也就确定了。

热力学第二定律
多组分系统热力学
1. 1 mol A 与 n mol B 组成的溶液,体积为 0.65dm3,当 xB = 0.8 时,A 的偏摩尔体积
VA = 0.090dm3·mol-1,那么 B 的偏摩尔 VB 为:(a)
(A) 0.140 dm3·mol-1 ; (C) 0.028 dm3·mol-1 ; (D) (B) 0.072 dm3·mol-1 ;
3.对于组成不变的均相封闭系统,当有 ( 有的强度性质也就确定了,若再知道 (
例题 1-1 1mol 理想气体,始态体积为 25dm3,温度为 373.15K,分别经下列三种不同 途径,等温膨胀到终态体积为 100dm3 时,求系统所作的功,其计算结果说明什么?
(1)在外压=0 下膨胀; (2)在外压等于终态压力下膨胀; (3)先在外压等于体积为 50dm3 时气体的平衡压力下膨胀到体积为 50dm3,然后再在 外压等于体积为 100dm3 时气体的平衡压力下膨胀至终态。 1:设有一电热丝浸于水中,通以电流,如果按下列几种情况作为体系,试问 U、 Q、W 的正、负号或零。 a)以电热丝为体系; b)以电热丝和水为体系; c)以电热丝、水、电源和绝热层为体系; d)以电热丝、电源为体系。 a) + ﹣ + 判断题: 1.系统温度升高则一定从环境吸热,系统温度不变就不与环境换热。 2.从同一始态经不同的过程到达同一终态,则 Q 和 W 的值一般不同。 3.因 QP = ΔH,QV = ΔU,所以 QP 与 QV 都是状态函数。 4. 若一个过程是可逆过程,则该过程中的每一步都是可逆的 5.若一个过程中每一步 都无限接近平衡态,则此过程一定是可逆过程。 答案: 错 对 错 对 错 b) + 0 + c) 0 0 0 d) ﹣ ﹣ 0
(A) T2 < T1 ,W < 0,Q < 0 ; (B) T2 > T1 ,W < 0,Q > 0 ; (C) T2 < T1 ,W > 0,Q < 0 ; (D) T2 > T1 ,W > 0,Q > 0 。 答案:C A C B
1、关于热和功, 下面的说法中, 不正确的是 (B) (A) 功和热只出现于系统状态变化的过程中, 只存在于系统和环境间的界面上 (B) 只有在封闭系统发生的过程中, 功和热才有明确的意义 (C) 功和热不是能量, 而是能量传递的两种形式, 可称之为被交换的能量 (D) 在封闭系统中发生的过程中, 如果内能不变, 则功和热对系统的影响必互相抵消 2、下列哪个封闭体系的内能和焓仅是温度的函数 (D) (A) 理想溶液 (B) 稀溶液 (C) 所有气体 (D) 理想气体 3、dU=nCv,mdT 适用的条件完整地说应当是 (D) (A)等容过程 (B)无化学反应和相变的等容过程
2. 对于稀溶液中的溶质,下列各式何者不正确?( B ) (A) pB=kxxB (C) pB=kccB 3. 拉乌尔定律适用于( C ) (A)非理想溶液中的溶剂 (C)稀溶液中的溶剂 (B)稀溶液中的溶质; (D)稀溶液中的溶剂及溶质 (B) pB=kmmB (D) pB=kbbB
④ Q = 0,W = △ U = 4917.88 J ,△H = 6885.03 J
例题:已知水(H2O, l)在 100℃时的饱和蒸气压 p=101.325 kPa,在此温度、压力下 水的摩尔蒸发焓 vapH=40.63 kJ·mol-1。求在 100℃、101.325 kPa 下使 1kg 水蒸气 全部凝结成液体水时的 Q、W、 U、 H。设水蒸气适用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式。 解:Qp= H = n(vapHm) ={1000÷ 18× 40.63}kJ =2257 kJ U= H (pV) = H p(Vl-Vg) = H + nRT ={2257+1000÷ 18× 8.315(100+273.15)}kJ = 2085 kJ W= U Q =172.2kJ 例如:在 298.15 K 时
物理化学练习题 绪论
1. 理想气体模型的基本特征是 (A) 分子不断地作无规则运动、它们均匀分布在整个容器中 (B) 各种分子间的作用相等,各种分子的体积大小相等 (C) 所有分子都可看作一个质点, 并且它们具有相等的能量 (D) 分子间无作用力, 分子本身无体积 2. 理想气体状态方程 pV=nRT 表明了气体的 p、V、T、n 这几个参数之间的定量关 系,与气体种类无关。该方程实际上包括了三个气体定律,这三个气体定律是 (A) 波义尔定律、盖-吕萨克定律和分压定律 (B) 波义尔定律、阿伏加德罗定律和分体积定律 (C) 阿伏加德罗定律、盖-吕萨克定律和波义尔定律 (D) 分压定律、分体积定律和波义尔定律 3. 两个球中分别装有理想气体 A 和 B,已知气体 A 的密度为 B 的两倍,而气体 A 的 分子量为 B 的一半,若两种气体的温度相同,则气体 A 与气体 B 的压力之比为: A. 1/2 ; B. 4 ; C. 1 ; D. ¼ 4. 将 2g 气体 A 充入抽空的,温度为 25℃ 的烧瓶中,测得其压力为 105Pa。接着又加 入 3g 气体 B,此时烧瓶内压力为 1.5× 105Pa。假设这两种气体均为理想气体,则气体 A 与气体 B 的摩尔质量比为: A. 3 ; B. 1/3; C. 3/2; D. 2/3 5、有一碳氢化合物气体(可看作理想气体),在 25℃、1.333× 104Pa 时测得其密度 为 0.1617kg·m-3,已知 C、H 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12.0107 及 1.00794,则该化合物的分 子式为 ( A CH4 ) C C2H4 D C2H2 3B 4B 5B
1、一封闭体系从某一状态出发,经一循环过程又回到该状态,则下列变化为零的是 ( ) A.Q ; B.w ; C.Q+w ; D.以上结果均不为零
2、下述说法中,哪一种不正确: (A) 焓是体系与环境进行交换的能量 ; (B) 焓是人为定义的一种具有能量量纲的热力学量 ; (C) 焓是体系状态函数 ; (D) 焓只有在某些特定条件下,才与体系吸热相等 。
4.偏摩尔量集合公式的适用条件是( D ) (A)等温、等容各物质的量不变 (B)等压、等熵各物质的浓度发生微小改变 (C)等温、等容各物质的比例为定值 (D)等温、等压各物质浓度不变
1. 化学势不具有的基本性质是( C ) (A) 是体系的状态函数 (C) 与温度、压力无关 (B) 是体系的强度性质 (D) 其绝对值不能确定
1 H (g,p$ ) 1 Cl (g,p$ ) HCl(g,p$ ) 2 2 2 2
$ 反应焓变为: r H m (298.15 K) 92.31 kJ mol-1
H2O(g) 1kg 100℃ 101.325 kPa
H2O(l) 1kg 100℃ 101.325 kPa
这就是 HCl(g)的标准摩尔生成焓:
(C)组成不变的均相系统的等容过程 (D)无化学反应和相变且不做非体积功的任何等容过程及无反应和相变而且系统热力学 能只与温度有关的非等容过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