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道路名称英译导则》

合集下载

全国主要城市道路双语标识研究

全国主要城市道路双语标识研究

全国主要城市道路双语标识研究作者:何静文邹建玲来源:《文学教育·中旬版》2019年第08期内容摘要:伴随全球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全国各地道路名称双语化程度不断提高,城市双语标识随处可见。

本文研究对比了北京、上海、广州三个一线城市官方发布的道路名称英文译写规范,并展开了一项小型的问卷调查。

根据调查结果,尝试对主要城市道路双语标识给出建议。

关键词:道路名称双语化双语标识道路街巷,被视为一座城市的骨架,在日常生活中不仅起着指示方向的作用,更凸显城市的独特底蕴,记录其历史与人文美学。

而道路标识的双语化,被视为城市国际化的独特展示窗口,对其在经济、贸易、旅游、文化宣传等方面的发展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当下,为进一步加强中国全球化进程,全国各地先后出台相应的道路名称双语标识规范。

毫无疑问,准确清晰的道路名称翻译有利于树立良好的外宣形象,助力其更好地与世界接轨。

各地在统一规范道路双语名称方面都做出了巨大的努力,但在建设中仍存在多头管理、设置不规范、拼写错误较多等问题,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城市形象。

为进一步探讨道路名称翻译之间存在的争议及其可能带来的影响,笔者于2018年3月至6月间展开了一项小型问卷调查,在北京、上海、广州三大城市街头共计发放60份问卷。

本文将结合调查结果,围绕道路名称翻译的真正目的,就城市道路名稱双语化给出建议。

一.北上广三地对道路名称双语标识的规范道路名称双语规范涉及面广,内容繁琐。

三地在制定相关内容的同时,都或多或少地与本市实际道路情况和城市规划特色进行了结合。

参考三地官方发布的道路名称双语标识规范,不难发现其中存在的一些差异。

下文将先对其做出简要阐述。

北京市是最早开展道路名称双语化工作的城市。

北京市发布的《公共场所双语标识英文译法》(见表l)中对道路名称英文译法做出了详细规定。

该规定在推动其城市国际化进程的同时,也为全国其他道路名称英译规范化提供了借鉴作用。

北京的双语标识译写规范中除特殊情况,基本可以总结为“专名音译,通名意译”(地名:对各地理实体赋予的专有名称;专名:地名中用来区分各个地理实体的词;通名:地名中用来区分地理实体类别的词)。

上海路名的由来

上海路名的由来

上海路名的由来上海很多路名都是中国的地名。

南北向的路常以中国的省名命名,如河南路、四川路、西藏路、福建路等。

东西向的路常以中国的市名命名,福州路、南京路、北京路、延安路等。

但也有少数例外,那是因为上海的路并不是笔笔直的,有的南北向的路会逐渐变成东西向的。

上海路名由来上海的街道名称的命名,有如下几种来由:一、来自租界影响英租界开辟之初,路名随意而取。

1862年,英美租界合成公共租界,为整顿租界内路名各持所见。

最后双方妥协,决定用中国省名和城市分别命名南北向和东西向的马路。

1862年5月5日,英国领事麦华陀发布了《上海马路命名备忘录》,制定了凡南北走向的街道以各省的名称命名,东西走向的街道以城市名称命名的原则。

第一批命名了19条马路,租界的执行官们为了纪念《南京条约》给他们带来的巨大利益,把派克弄命名为南京路,原来的领事馆路则被命名为中国首都的名字:北京路。

但上海人一度拒绝外国人定下的这些路名,把南京路叫大马路,而九江路、汉口路、福州路、广东路,则被依次唤做二、三、四、五马路,后又把较短的北海路叫做六马路。

直到1949年后,才统一接受外国人定的上述路名。

其中有一个例外。

广东路是东西向,却取了省名。

因为当初起名时都用英文,这条路改为“CantanRoad”,此词在早期中外交往中既可理解为“广东路”,也可理解为“广州路”。

初命名时本意是“广州路”,中国人则译成了“广东路”。

二、辛亥革命的产物上海是辛亥革命的重要地区,市政建设也深受其影响。

1912年修筑道路时则命名了汉中路、满洲路(今晋元路)、蒙古路、新疆路和西藏路。

取意于中华民族是汉满蒙回藏五大民族共和的国家。

原“总统路”改为“共和路”,南川虹路沿苏洲河一段改为“光复路”,东段改为“国庆路”,新闸桥改为“大统路”。

三、民族资本兴旺时期的产物民国初期,上海的民族资本发展很快,又较多地聚集在闸北地区,为了表达振兴中华、民族昌盛的愿望,则把新辟道路命名为中心路、永兴路、中华新路、鸿兴路、华盛路、华昌路、民立路、民德路等等。

2014最新标准:路名英文翻译方案

2014最新标准:路名英文翻译方案

2014最新标准:路名英文翻译方案第一篇:2014最新标准:路名英文翻译方案2014最新标准:中文路名的英文翻译方案最近在研究路名的翻译问题,很有趣貌似国家曾经颁布过翻译方案的国家标准(简称国标),但我看似乎没有得到很好的执行。

为什么这样说?很简单,看看广州街头的路名翻译就知道了。

广州本身可算是国际化大城市了,如果广州都这样,其他小城市就肯定错得更离谱。

(一)标准化翻译标准其实广州大部分的路名都已经标准化了,分三种情况:1、普通路名,原则就是:是拼音+road/avenue/lane,例如华利路,HuaLi Road;2、特殊路名,借用景点名称作为路名的,例如烈士陵园,现在地铁是直接翻译成Martyrs Park Station。

我认为这是对的。

如果只是为了保持翻译的一致性,而翻译成成Lie Shi Ling Yuan Station,这样对外国人来说,只有“指导读音”的作用,还不如直接翻译成英文,外国人一看就明白了,因为外国也有自己的烈士陵园的,例如美国的越战将士纪念碑什么的。

3、特殊中的特殊,有些路名是约定俗成的,具有中国特色,在英文里根本没有对应的名称,无法翻译。

例如公园前Gong Yuan Qian,三元里San Yuan Li,东山口Dong Shan Kou,这种情况是没有办法,只能用拼音硬译。

(二)特殊情况翻译标准我们来看这个路名:东风东路,中山二路,比起普通路名,多了一个表示方向的“东”字,或者多了一个表示数字的“二”。

这怎么翻译呢?我的意见是,遇到这种情况,只能中英混杂来翻译,按照中文的位置和顺序,来放置这个“方位词”和“数字词”了。

1、例如东风东路,我们来分析一下,路名是“东风”,第二个“东”是指方向,另外还有东风西路,东风中路。

那么我们翻译成Dongfeng East Road,Dongfeng West Road, Dongfeng Middle Road。

2、有种类似但不同的情况是黄埔大道西。

上海市公共场所中文名称英译基本规则

上海市公共场所中文名称英译基本规则

上海市公共场所中文名称英译基本规则-教育部分前言为规范本市公共场所的英文译写,提升上海的城市文明形象,进一步推动上海的国际化进程,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上海市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办法》《上海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强本市公共场所英文译名使用管理的若干意见》《上海市公共场所中文名称英译基本规则》以及国家和上海其它相关法律法规、规范标准的有关规定,制定本标准。

DB 31/T XXX《公共场所英文译写规范》分为以下部分:——第1部分:通则;——第2部分:实体名称;——第3部分:交通;——第4部分:旅游;——第5部分:文化体育;——第6部分:教育;——第7部分:金融;——第8部分:医疗卫生;——第9部分:邮政电信;——第10部分:商业服务业。

本标准由上海市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上海市公共场所中文名称英译专家委员会。

本部分为DB 31/T XXX的第6部分。

本部分附录A为资料性附录,附录B为规范性附录。

本部分起草人:潘文国、姚锦清、张春柏、张建民、凌晓凤、张日培、林元彪、王育伟。

本标准于2009年8月首次发布。

公共场所英文译写规范第6部分:教育1 范围本部分规定了教育系统英文译写的方法、原则和要求。

本部分适用于上海市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名称等实体名称信息,教育类设施及功能信息、警示和提示信息的英文译写。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部分的引用而成为本部分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部分,然而,鼓励根据本部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部分。

GB/T 16159 汉语拼音正词法基本规则3 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部分。

3.1教育机构指开展教育、教学活动的场所和实体。

4 译写方法和要求4.1 实体名称4.1.1本部分实体名称指各级各类学校和其他教育机构的名称。

上海路名的由来

上海路名的由来

上海路名的由来上海很多路名都是中国的地名。

南北向的路常以中国的省名命名,如河南路、四川路、西藏路、福建路等。

东西向的路常以中国的市名命名,福州路、南京路、北京路、延安路等。

但也有少数例外,那是因为上海的路并不是笔笔直的,有的南北向的路会逐渐变成东西向的。

上海路名由来上海的街道名称的命名,有如下几种来由:一、来自租界影响英租界开辟之初,路名随意而取。

1862年,英美租界合成公共租界,为整顿租界内路名各持所见。

最后双方妥协,决定用中国省名和城市分别命名南北向和东西向的马路。

1862年5月5日,英国领事麦华陀发布了《上海马路命名备忘录》,制定了凡南北走向的街道以各省的名称命名,东西走向的街道以城市名称命名的原则。

第一批命名了19条马路,租界的执行官们为了纪念《南京条约》给他们带来的巨大利益,把派克弄命名为南京路,原来的领事馆路则被命名为中国首都的名字:北京路。

但上海人一度拒绝外国人定下的这些路名,把南京路叫大马路,而九江路、汉口路、福州路、广东路,则被依次唤做二、三、四、五马路,后又把较短的北海路叫做六马路。

直到1949年后,才统一接受外国人定的上述路名。

其中有一个例外。

广东路是东西向,却取了省名。

因为当初起名时都用英文,这条路改为“CantanRoad”,此词在早期中外交往中既可理解为“广东路”,也可理解为“广州路”。

初命名时本意是“广州路”,中国人则译成了“广东路”。

二、辛亥革命的产物上海是辛亥革命的重要地区,市政建设也深受其影响。

1912年修筑道路时则命名了汉中路、满洲路(今晋元路)、蒙古路、新疆路和西藏路。

取意于中华民族是汉满蒙回藏五大民族共和的国家。

原“总统路”改为“共和路”,南川虹路沿苏洲河一段改为“光复路”,东段改为“国庆路”,新闸桥改为“大统路”。

三、民族资本兴旺时期的产物民国初期,上海的民族资本发展很快,又较多地聚集在闸北地区,为了表达振兴中华、民族昌盛的愿望,则把新辟道路命名为中心路、永兴路、中华新路、鸿兴路、华盛路、华昌路、民立路、民德路等等。

上海市地名管理办公室关于印发《上海市市政交通设施命名规则》等四项地名命名规则的通知

上海市地名管理办公室关于印发《上海市市政交通设施命名规则》等四项地名命名规则的通知

上海市地名管理办公室关于印发《上海市市政交通设施命名规则》等四项地名命名规则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上海市地名管理办公室•【公布日期】2015.04.30•【字号】沪地办〔2015〕43号•【施行日期】2015.04.30•【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区划地名正文关于印发《上海市市政交通设施命名规则》等四项地名命名规则的通知沪地办〔2015〕43号各区县地名办:《上海市市政交通设施命名规则》、《上海市居住区和建筑物命名规则》、《上海市公共绿地、广场和文体休闲场所命名规则》、《上海市自然地理实体命名规则》四项地名命名规则经评估,需继续实施。

现予印发,有效期至2020年4月30日。

上海市地名管理办公室2015年4月30日上海市市政交通设施命名规则(2005年12月26日沪地办〔2005〕15号公布实施,根据2015年4月30日《关于印发〈上海市市政交通设施命名规则〉等四项地名命名规则的通知》(沪地办〔2015〕43号)重新发布,有效期至2020年4月30日。

)一、命名或更名本市下列市政交通设施类名称适用本规则:(一)道路、桥梁、隧道、地道名称;(二)轨道交通的站、线名称;(三)机场、港口、码头(含轮渡站)名称;(四)客运、货运枢纽站名称。

二、本类地名的格式为“专名+通名”,一地一名,不得重名、同音。

轨道交通线路名称的格式为“轨道交通+序号+线”。

三、通名规则:(一)通名应当名实相符。

(二)本类地名可以使用的通名为:道、路、街、弄、巷、桥、地道、隧道、港、港区、码头、站、线等。

(三)特定通名的标准:1.大道:规划红线宽度50米以上的主干道(崇明县除外)。

2.大桥:跨越黄浦江、长江或跨海的大型桥梁。

3.隧道:穿越水体、山体的通道。

4.立交桥:车行上立交。

5.天桥:人行上立交。

四、专名规则:(一)应当体现当地历史、文化、地理或者经济特征。

(二)应当与城市规划所确定的使用功能相适应,规划红线属于一条道路的,应当使用同一名称。

上海“马路”名称的由来

上海“马路”名称的由来

上海“马路”名称的由来在上海,习惯将城里的道路称为“马路”;在昔时上海也有将“马路”作为道路路名的,比如大马路、二马路、外马路等。

早期“马路”的名称是个专用名,特指今河南中路以西的南京东路。

南京路由东向西分三段筑成:从外滩至河南中路一段,始筑于 1851 年,在这个道路上有一个英商第一跑马场、抛球场和花草树木布满其间的花园,因此该段道路路名被称为ParkLane ,中文称为派克弄,或称花园弄。

1853 年因这一带地价上涨,英商将第一跑马场土地部分卖出。

1854 年在今西藏中路以东、浙江中路和湖北路以西、北海路以北、芝罘路以南另辟“新花园”,也就是第二跑马场,道路随之向西延筑到现浙江中路。

这时已铺煤渣石路面,并加宽到6— 7.5 米,作为外商马匹进出跑马场的通道,因此被称为“马路”。

1845 年,英租界的西面界限在河南路,到 1848 年西面界限扩展到西藏路,但直到 1859 年 3 月,在《工部局董事会会议录》才出现了“马路”的英文名称:TheMa-loo 。

很显然这是中文“马路”的音译,应该说这个路名的中文称呼产生于1854 年第二跑马场建成后,并且很明显是特指的,1859 年时仅指河南路到浙江路。

1862 年 5 月 5 日,一个中文名叫麦华陀的英国驻沪代理领事发表了《上海街道命名备忘录》,提出重新命名的街道名称 19 条,其中一条就是把“花园弄”和“马路”合并改名为“南京路”。

1862 年的 10 月,在《会议录》中出现了南京路的英文名称“NankinRoad ”该,路的西端基本上也扩展到了今西藏中路。

或许是习惯,这时候theMaloo依旧在使用,还出现在南京路后再添(马路)的情况。

1865 年 12 月 13 日工部局工务委员会向董事会报告:由于一些平行或相邻的主要道路名称相似,打算把几条道路名称改变。

同时还给董事会附上一张路名报表,其中提到“ ParkLane&Maloo ”是旧名,已经在使用的路名是南京路,再次确定要使用的路名也是南京路。

南昌市公示语的英文翻译问题调查与对策研究

南昌市公示语的英文翻译问题调查与对策研究

- 249 -校园英语 / 翻译探究南昌市公示语的英文翻译问题调查与对策研究江西科技学院/洪容【摘要】南昌,江西省的省会,全国 35个特大城市之一,自古以来就有“物华天宝、人杰地灵”的美誉。

近年来,南昌市以其独特的“红色,绿色,古色”景点吸引了一大批前来观光旅游国内外游客和大量投资兴业的国内外客商。

但是,笔者在对大量南昌市公示语的英文翻译调查中发现,南昌市的路标、广告牌、商店招牌及公共场所的英文翻译存在着很多问题。

在拍摄了第一手有关南昌市公示语英文翻译的图片资料基础上,在对南昌市现有公示语英文翻译的分析、研究后,笔者对南昌公示语的英文翻译提出了相关对策。

【关键词】公示语 英文翻译 对策研究一、公示语的介绍1.定义:公示语(Public Signs)是给公众在公众场合看的文字语言,是人们生活中最常见的实用语言,是一种公开和面对公众的,以达到某种交际目的的特殊文体。

2.分类:公示语在我们生活中应用广泛,几乎随处可见,根据公示语使用场所不同,公示语可分为路标、广告牌、商店招牌、公共场所的宣传语、旅游简介等等。

3.意义:公示语是国际化都市、国际旅游目的地语言环境、人文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公示语在公众和旅游者生活中的重要意义,对公示语的任何歧义、误解、滥用都会导致不良后果。

错误的翻译会影响一个城市、一个地区的形象和对外交流,也给外国游客带来诸多不便。

所以正确、地道的公示语翻译对于宣传一个城市来说意义重大。

二、南昌市公示语英译中出现的问题笔者对南昌市的各主要街道、旅游景点、商店招牌、地铁及公共场所,发现不少错误和不规范的英文翻译,具体如下:1.英文翻译汉语拼音化。

图1是红谷滩丰和大道上发现的一处路标,上面显示了丰和一路,世贸路,丽景路和丰和大道等中文字眼。

在图1的路标,所有的中文路标下面都标注了汉语拼音,这样的路标对中国人来说,完全可以视而不见,所以这样的汉语拼音对中国人来说没有多大意义,因为中国人通常都会都接看中文提示来选择道路;但是汉语拼音对老外来说,却是一头雾水,老外不知LU 和DADAO 是何意,故图1中的路标英文翻译应为:丰和一路:Fenghe Road (No.1),(该类属性词中的数词“一、二、三、四”,翻译时置于整个路名之后。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世纪大道
CenturyAvenue
CenturyAve.
陕西北路
NorthShaanxiRoad
ShaanxiRd.(N)
陕西南路
SouthShaanxiRoad
ShaanxiRd.(S)
永兴小马路
YongxingByroad
————
示例
中文名称
英文译名
英文缩写
沪嘉高速公路
HujiaExpressway
中文名称
英文译名
英文缩写
西街
XijieStreet
XijieSt.
北大街
BeidajieStreet
BeidajieSt.
新路
XinluRoad
XinluRd.
阔街
KuojieStreet
KuojieSt.
管弄
GuanlongAlley
————
4.属性词的译法:
4.1表示同一条道路不同路段,且位于专名前的属性词应当音译,使用汉语拼音。如:
Expressway
Expy.
高架路
ElevatedRoad
ElevatedRd.
公路
Highw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y
Hwy.
环路(线)
RingRoad
RingRd.
路/马路
Road
Rd.
支路
BranchRoad
BranchRd.
道/大道
Avenue
Ave.
街/大街
Street
St.

Alley
————
支弄
BranchAlley
南车站路
NanchezhanRoad
豫园老街
YuyuanlaoStreet
北苏州路
BeisuzhouRoad
老沪闵路
LaohuminRoad
共和新路
GonghexinRoad
国权后路
GuoquanhouRoad
广灵四路
GuanglingsiRoad
车站南路
ChezhannanRoad
卫二路
Wei’erRoad
中文名称
英文译名
英文缩写
南京东路
EastNanjingRoad
NanjingRd.(E)
北京西路
WestBeijingRoad
BeijingRd.(W)
河南南路
SouthHenanRoad
HenanRd.(S)
中山北路
NorthZhongshanRoad
ZhongshanRd.(N)
西藏中路
MiddleXizangRoad
英文缩写
中山东一路
EastZhongshanRoadNumberOne
ZhongshanRd.(E-1)
中山南二路
SouthZhongshanRoadNumberTwo
ZhongshanRd.(S-2)
4.3不表示同一条道路不同路段的属性词应当音译,使用汉语拼音。如:
中文名称
英文译名
中文名称
英文译名
上海市道路名称英译导则
1.为确保本市道路名称英译的统一规范,根据2007年6月27日市政府第147次常务会议精神和上海市公共场所中文名称英译专家委员会的《上海市道路名称英译基本规则》,结合本市道路名称英译现状,制定本导则。[1]
2.通名部分应当意译,使用英语词语,具体如下:
中文名称
英文译名
英文缩写
高速公路
XizangRd.(M)
4.2.2该类属性词中的数词“一、二、三、四”,翻译时置于整个路名之后。书面形式中如需缩写,该类属性词的缩写形式也置于整个路名之后,并用括弧标注。如:
中文名称
英文译名
英文缩写
石门一路
ShimenRoadNumberOne
ShimenRd.(No.1)
瑞金二路
RuijinRoadNumberTwo
RuijinRd.(No.2)
4.2.3道路名称中如同时使用方位词和数词,翻译时,方位词置于整个路名之前、数词置于整个路名之后。书面形式中如需缩写,两个属性词作为一个整体,置于整个路名之后,并用括弧标注;其中,方位词缩写使用相应的英语字母,数词缩写为阿拉伯数字,之间用“—”连接。如:
中文名称
英文译名
JiutingZhongxinRd.
长宁支路
ChangningBranchRoad
ChangningBranchRd.
滨江大道
BinjiangAvenue
BinjiangAve.
黄金城道
HuangjinchengAvenue
HuangjinchengAve.
北蔡大街
BeicaiStreet
BeicaiSt.
安亭街
AntingStreet
AntingSt.
蔡阳弄
CaiyangAlley
————
梅溪支弄
MeixiBranchAlley
————
翠环径
CuihuanPath
————
西藏中路
MiddleXizangRoad
XizangRd.(M)
香港路
XianggangRoad
航东路
HangdongRoad
5.同名道路整治过程中添加的前缀部分,中文必须标示,英文不标示。如:
中文名称
英文译名
英文缩写
亭林?大通路
DatongRoad
DatongRd.
金山卫?东门路
DongmenRoad
DongmenRd.
6.英文译名的字母大小写可以采取以下方式:
(1)全部采用大写字母;
(2)分写的各部分首字母大写,其余小写;
————

Lane
————

Path
————
3.专名部分应当音译,使用汉语拼音。
3.1按照《汉语拼音方案》和普通话语音规范准确拼写。
3.2以a、o、e开头的音节紧跟在其他音节之后,必须加隔音符号(’)。
3.3汉语拼音部分不得使用缩写形式。
3.4专名是单音节的,其通名部分先作为专名音译,再按通名意译。如:
HujiaExpy.
白陈公路
BaichenHighway
BaichenHwy.
延安高架路
Yan’anElevatedRoad
Yan’anElevatedRd.
陆家嘴环路
LujiazuiRingRoad
LujiazuiRingRd.
大沽路
DaguRoad
DaguRd.
九亭中心路
JiutingZhongxinRoad
(3)第一个字母大写。
7.特例。以下路名按特例英译:
中文名称
英文译名
英文缩写
南北高架路
North-SouthElevatedRoad
N-SElevatedRd.
内环高架路
InnerRingElevatedRoad
InnerRingElevatedRd.
中环路
MiddleRingRoad
MiddleRingRd.
中文名称
英文译名
英文缩写
西宝兴路
XibaoxingRoad
XibaoxingRd.
东宝兴路
DongbaoxingRoad
DongbaoxingRd.
4.2表示同一条道路不同路段,但位于通名前的属性词应当意译,使用英语词语。
4.2.1该类属性词中的方位词“东、南、西、北、中”,翻译时置于整个路名之前。书面形式中如需缩写,其缩写形式置于整个路名之后,并用括弧标注。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