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文言文词语积累

合集下载

文言文实词积累:与官职相关词语

文言文实词积累:与官职相关词语

延、至治间……选丞相东曹掾。《元史· 贾鲁传》 通过推荐或科举选拔任以官职。 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出师表》 山涛(人名)作冀州(长官),拔三十余人。 李白《与韩荆州书》
⑷选、拔:选拔、提拔。
选拔(挑选);拔用(提拔任用);拔补(提拔补官); 提拔(挑选人员任更高职)
沛公欲王关中,使子婴为相。《鸿门宴》 担任。 家君作宰,路出名区。《滕王阁序》 充任。
县令 一县的行政长官,又称“知县”。
中国古代官职大小解释
我们在阅读古代传记和文学作品中,经 常会见到一些文武百官的职位名称,他们有 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丞相,也有小小的负责 开闭城门的小门候(实际就是现在的负责看 大门的门卫),古代官位门类、级别和现在 相比,也是挺齐全和有趣的。
因此称请求退职为“乞身”。
古代官吏请求退职,意思是使骸骨归葬故乡。
征召
授予官职
征、召、辟 拜、除、授
荐、举、察 选、拔 行、就 历、仕、仕宦、视事Βιβλιοθήκη 推荐,举荐选拔、提拔 初到任
去就职、去就任
下车 做官,官员到职工作,任职
调动官职
转、调、徙
改任官职 改 补充空缺官职 补
升官、提升、晋升,进用
加封、封赏 加、封、赏
出为河间相,时国王骄奢。《张衡传》 郎官上应列宿,出宰百里,有非其人,则民 受其殃。《后汉书· 明帝纪》 京官外放出任地方官。 屈原既放,三年不得复见。《卜居》 驱逐到远方或指由京官改任地方官。
暂为衔使,遂窜南夷。《进学解》 放逐。 ⑵出、出宰/放、窜:京官外调/外放 或遭贬 。
窦太后大怒,乃罢逐赵绾、王臧等。《魏其 武安侯列传》 有罪得以黜,有能得以赏。《封建论》 免官削爵。《汉书· 贡禹传》 使者遂逮守,胁服夺其官。《书博鸡者事》 ⑶罢、黜、免、削、夺、废: 罢免、解除、废掉、消除官职 。

文言文知识点积累大全

文言文知识点积累大全

文言文知识点积累一、常用实词知识点总结实词有实在意义,能够单独充当句子成分,一般能单独回答问题。

实词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代词六类。

掌握常见文言实词的用法及意义,是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的关键。

积累卡片常见文言实词例释1.安(1)安逸。

例:死于安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2)养,奉养。

例:衣食所安,弗敢专也(《曹刿论战》)(3)怎么。

例: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陈涉世家》)(4)安稳,安定。

例:风雨不动安如山(《茅屋为秋风所破歌》)2.曾(1)同“增”,增加。

例:曾益其所不能(《生于忧患,死于安乐》)(2)副词,常与“不”连用,译为“连……都不……”。

例:曾不若孀妻弱子(《愚公移山》)/曾不盈寸(《核舟记》)(3)曾经。

例:相逢何必曾相识(《琵琶行》)(4)同“层”,重叠。

例:荡胸生曾云(《望岳》)3.从(1)跟,随。

例:战则请从(《曹刿论战》)/隶而从者(《小石潭记》)(2)学习。

例:择其善者而从之(《论语。

述而》)(3)追寻。

例:溯洄从之(《蒹葭》)(4)依从。

例:民弗从也(《曹刿论战》)(5)自,由。

例:从口入,初极狭(《桃花源记》)(6)在。

例:吾从北方闻子为梯(《公输》)(7)堂房亲属。

例:赠从弟(《赠从弟》)(8)向。

例: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送东阳马生序》)4.得(1)能够。

例:余因得遍观群书(《送东阳马生序》)(2)领会。

例:得之心而寓之酒也(《醉翁亭记》)(3)同“德”,恩惠,感激。

例:所识穷乏者得我与(《鱼我所欲也》)(4)实施。

例:得道者多助(《得道多助,失道寡助》)(5)得意。

例:怡然自得(《童趣》)(6)得到,获得。

例:优劣得所(《出师表》)5.道(1)(正确的)方法。

例:策之不以其道(《马说》)(2)主张,思想,学说。

例:益慕圣贤之道(《送东阳马生序》)(3)路。

例:道不通,度已失期(《陈涉世家》)(4)政治的理想境界。

例:大道之行也(《礼记。

大道之行也》)(5)仁政。

初中语文文言实词用法归纳整理

初中语文文言实词用法归纳整理

初中语⽂⽂⾔实词⽤法归纳整理 要想学好初中⽂⾔⽂,怎么能少了对这些实词的掌握呢?今天⼩编把初中必须掌握的⽂⾔⽂常见实词词分享给了⼤家,⼀起来看看吧! 初中语⽂⽂⾔实词⽤法归纳字/词释义词性例句出处有动词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核⾈记》魏学洢具详细形容词此⼈⼀⼀为具⾔所闻交通交错相通形容词 “阡陌交通”妻⼦妻⼦和⼉⼥名词 “率妻⼦⾢⼈来此绝境”《桃花源记》陶渊明绝境与世隔绝的境地名词 “率妻⼦⾢⼈来此绝境”⽆论不要说,更不要说 “⽆论魏晋”如此像这样介宾短语 “诣太守,说如此”鲜艳形容词 “芳草鲜美”鲜少形容词陶后鲜有闻《爱莲说》股⼤腿名词 “两股战战,⼏欲先⾛”《⼝技》孤古代王侯的⾃称代词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邪”《孙权劝学》治研究动词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邪”⽂理⽂采和道理名词 “其⽂理皆有可观者”《伤仲永》何苦哪怕副词 “何苦⽽不平”《愚公移⼭》宜当然副词 “宜乎众矣”《爱莲说》爷⽗亲名词 “卷卷有爷名”《⽊兰诗》认识动词未尝识书具《伤仲永》王安⽯识记住动词 “默⽽识之”《<论语>⼗则》居居住动词⾯⼭⽽居《愚公移⼭》-《列⼦》请请让我动词 “请从吏夜归”《⽯壕吏》美丽形容词 “芳草鲜美”《桃花源记》陶渊明美漂亮形容词徐公不若君之美也。

《邹忌讽齐王纳谏》认为……美形的意动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聚使……聚动的使动 “聚室⽽谋”《愚公移⼭》阻⽌动的使动 “河曲智叟笑⽽⽌之”⽌栖息动词⾮梧桐不⽌《惠⼦相梁》惩以……为苦形作动词 “惩⼭北之塞”《愚公移⼭》北⾯名词 “惩⼭北之塞”北向北名作状北饮⼤泽《夸⽗逐⽇》灵成为灵异的⽔名作动 “⽔不在深,有龙则灵”《陋室铭》扰乱形作动 “⽆丝⽵之乱⽿”乱造反动词盗窃乱贼⽽不作《⼤道之⾏也》贼害⼈名作动盗窃乱贼⽽不作劳使……劳累动作使动 “⽆案牍之劳形”《陋室铭》蔓牵牵连连的名作动 “不蔓不枝”《爱莲说》枝枝枝节节的名作动 “不蔓不枝”清显得清幽形作动 “⾹远益清”宴举⾏宴会名作动 “会宾客⼤宴”《⼝技》啼哭着动作状语 “忽啼求之”《伤仲永》客⼈名词 “会宾客⼤宴”《⼝技》宾客以宾客之礼相待名作动 “宾客其⽗”《伤仲永》利以……为利意动 “⽗利其然”风烟在风烟中名作状语 “风烟望五津”《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箕畚⽤箕畚名作状语 “箕畚运于渤海之尾”跳跳着动作状语 “跳往助之”《愚公移⼭》⽤尽形作动 “吾与汝毕⼒平险”毕全、都形容词群响毕绝《⼝技》说出名作动 “不能名其⼀处”名出名名作动 “⼭不在⾼,有仙则名”《陋室铭》名字名词并⾃为其名《伤仲永》王安⽯善擅长形作动 “京中有善⼝技者”《⼝技》奇奇异、罕见形容词明有奇巧⼈⽈王叔远《核⾈记》余数、零数名词⾈⾸尾长约⼋分有奇隧钻洞名作动 “意将隧⼊以攻其后也”《狼》⽇每天名作状语“⽇知其所亡”《两⼩⼉辩⽇》吾⽇三省吾⾝《论语》⼗则东到东⽅名作状语 “孔⼦东游”《两⼩⼉辩⽇》箫吹箫名作动词 “箫⿎追随春社近”《游⼭西村》⽝像狗⼀样地名作形 “其⼀⽝坐于前”《狼》洞打洞名作动 “⼀狼洞其中”屠指屠户动作名 “⼀屠晚归”耻以……为耻形的意动 “不耻下问”《<论语>⼗则》新新知识形作名 “温故⽽知新”苟苟且副词故不为苟得也孟⼦《鱼我所欲也》表⽰希望副词苟⽆饥渴《君⼦于役》已通“以”副词⾃董卓已来陈寿《隆中对》停⽌,放弃动词是亦不可以已乎孟⼦《鱼我所欲也》停⽌动词⽩露未已《诗经》(《关雎》)与通“欤”语⽓词所识穷乏者得我与孟⼦《鱼我所欲也》和动词 “吾与汝毕⼒平险”《愚公移⼭》通“举”,选拔动词选贤与能《⼤道之⾏也》给予动词蹴尔⽽与之,乞⼈不屑也孟⼦《鱼我所欲也》欣赏动词未复有能与其奇者《答谢中书书》是这个代词⾮独贤者有是⼼也孟⼦《鱼我所欲也》是亦不可以已乎此,这时代词 “⾃是指物作诗⽴就”《伤仲永》王安⽯作写动词 “⾃是指物作诗⽴就”兴起动词盗窃乱贼⽽不作《⼤道之⾏也》奋起,指有所作为动词⽽后作《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发出的声⾳拟声词 “微闻有⿏作作索索”《⼝技》致招致,引来动词不可屈致也陈寿《隆中对》买到动词家贫⽆从致书以观《送东阳马⽣序》对……说话动词听妇前致词《⽯壕吏》凡总共副词凡三往陈寿《隆中对》度衡量,估计动词孤不度德量⼒安怎样代词计将安出怎么代词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司马迁《陈涉世家》挟挟持,控制动词挟天⼦⽽令诸侯陈寿《隆中对》殆⼤概副词此殆上天所以资将军⾝亲⾃名作状将军⾝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秋时候名词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诸葛亮《出师表》光发扬光⼤形作动以光先帝遗德遗给予动词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亲亲近形作动亲贤⾂,远⼩⼈以……为亲动词故⼈不独亲其亲,不独⼦其⼦《⼤道之⾏也》亲戚名词亲旧知其如此陶渊明《五柳先⽣传》远疏远形作动亲贤⾂,远⼩⼈诸葛亮《出师表》离⼈远形作动⽽⽇中时远也《两⼩⼉辩⽇》远播形作动⾹远益清《爱莲说》鄙出⾝鄙野形容词先帝不以⾂卑鄙诸葛亮《出师表》⽬光短浅形容词⾁⾷者鄙,未能远谋《曹刿论战》边境形作名蜀之鄙有⼆僧《为学》猥辱,降低⾝份动词猥⾃枉屈诸葛亮《出师表》许承认,同意动词时⼈莫之许也陈寿《隆中对》答应动词遂许先帝以驱驰诸葛亮《出师表》这样代词问渠那得清如许《观书有感》朱熹地⽅,处所名词不知何许⼈陶渊明《五柳先⽣传》⼤概,表⽰对数量的估计副词潭中鱼可百许头《⼩⽯潭记》斟酌斟情酌理动词斟酌损益诸葛亮《出师表》损减少动词斟酌损益曾不能损魁⽗之丘《愚公移⼭》益增加动词斟酌损益诸葛亮《出师表》更加副词⾹远益清《爱莲说》周敦颐固顽固形容词汝⼼之固,固不可彻《愚公移⼭》本来副词固众⼈《伤仲永》王安⽯虽即使副词虽⼈有百⼿《⼝技》林嗣环虽不能察《曹刿论战》虽⼈有百⼿《⼝技》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三峡》虽有千⾥之能《马说》即使这样关联词虽然,公输盘为我为云梯《公输》--《墨⼦》⽅⽅圆名词⽅七百⾥《愚公移⼭》正副词余年幼,⽅出神,不觉呀然⼀惊。

文言文常见词语大典(66页)

文言文常见词语大典(66页)
彷崩>:私知du、、分适责十、、。二> > >要辞要属主、、、词除延数实、、、文拜谢致
一、特殊单音节词
尊 i 旨■ 至(I,。• 2^^①励奖励;②受到鼓励、奖励。 參.课:考核、督促、征收。• 4、劾:举报、检举、揭发• .风、化:教育感化。• .按、案:巡视,巡行:考察,核实,査明。• .游:①游玩,游览;②旅行,外出求学或求官;③交 •际,交往。• .趣、趋:①小步走,跑;又引申为赶快,迅速。②通• “促”,催促。• 9、用:财用,因为,• .白:告诉,报告,常用于官吏之间。• .短:进谗言,说坏话。
< 6、未几:不久。蒲松龄《促织》:“未几,成归,闻妻言, > 如被冰雪。”林嗣环《口技》:“未几,夫駒声起,妇拍 參儿亦渐怕渐ll:。”铺松龄《山dO : “未几,尚圯睥睨,s 连亘六七里,居然城郭矣。”瓠7、既而:一会儿。徜松龄《促织》:“既而得其尸于井, •因而化怒为悲,抢呼欲绝。”林嗣环《门技》:“既时儿 _• 醒,大啼。”蒲松龄《山市》:“既而风定天淸,一切乌參 冇,惟危楼一座,直接霄汉。”• 8、俄、俄而,一会儿,不多久,片刻。滟松龄《促织》:• “俄见小虫跃起,张尾仲须。”李朝威《柳毅传》:“俄有 a武夫出于波间。” “俄有赤龙长千余尺,电n血否。” “俄 應 而祥风庆云,融融恰恰,幢节玲珑,箫韶以随。”林嗣环 •《口技》:“俄而百千人大呼。”• 9、翼日、翌日:次円,第二天。蒲松龄《促织》:“翼日 、參进宰,宰见其小,怒呵成。’’e 10、食顷:一顿饭工夫。蒲松龄《促织》:“食顷,帘动, •片纸抛落。”
26、 已而:不久。欧阳修《醉翁亭记》:“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乩,太守归而宾荇从也。”-27、 瞑:H落,天黑。民歌《孔雀东南飞》:“晻 晻H欲暝,愁思出门啼。”28、 寻:不久。陶渊明《桃花源记》:“未果,寻 病终,后遂无闷津者。”29、 间:一会儿。韩非《扁鹊见蔡桓公》:“扁鹊 见蔡桓公,立有间。”30、 久之:吋间过了很久。蒲松龄《狼》:“久之, 目似瞑,意暇甚。”司马迁《陈涉世家》:“陈涉 少吋,尝与人佣耕,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

文言文常见多义词

文言文常见多义词

文言文常见多义词文言文是我们祖先创造的优秀的语言形式之一。

它是中文的一种形式,不同于后来的白话文。

在文言文中,多义词是非常常见的。

这些多义词有时会给读者带来理解上的困难。

因此,本文将介绍一些常见的文言文多义词,以帮助读者理解这种古老而优美的语言。

一、身体部位1. 手:手指,手下,手心,手背,手腕,手腕子,手臂,手足,手燃,手握2. 脚:脚心,脚背,脚面,脚趾,脚步,脚跟,脚底,脚力3. 眼:眼角,眼帘,眼瞳,眼中点,眼中心,眼珠,眼目,眼前4. 耳:耳鸣,耳垢,耳际,耳后,耳聪,耳鼓,耳边风,耳目二、时间1. 年:岁首,岁末,年初,年中,年节,年华,年来2. 日:日出,日中,日落,日暮,日薄,日高,日夜,日夜不停3. 月:月新,月明,月晦,月歇,月下,月光,月旦,月望4. 时:时节,时辰,时分,时时,时日,时异,时代,时危三、动作1. 走:走步,走路,走山,走马,走江,走鹤,走狗,走遍2. 说:说话,说笑,说客,说状,说风,说法,说过,说干3. 吃:吃饭,吃酒,吃苦,吃水,吃力,吃茶,吃药,吃鸟4. 睡:睡眠,睡梦,睡觉,睡衣,睡卧,睡罢,睡觉人四、性质1. 红:红衣,红杏,红烛,红紫,红颜,红艳,红粉,红妆2. 白:白衣,白日,白眼,白光,白云,白亮,白皙,白昼3. 黑:黑暗,黑夜,黑土,黑洞,黑衣,黑白,黑黢黢,黑熊4. 青:青年,青天,青蛙,青草,青山,青海,青梅,青竹五、教育1. 学:学问,学业,学徒,学子,学士,学文,学富五车,学道2. 师:师父,师傅,师长,师表,师生,师从,师承,师恩3. 生:学生,生米,生活,生怕,生女,生疏,生涯,生意4. 徒:徒弟,徒步,徒劳,徒刑,徒然,徒有虚名,徒儿,徒入六、生活1. 屋:屋顶,屋脊,屋前,屋后,屋下,屋里,屋外,屋舍2. 衣:衣服,衣衫,衣袍,衣裙,衣裳,衣冠,衣着,衣裹3. 食:食品,食谱,食草,食物,食素,食无肉,食不厌精,食不重肉4. 饮:饮水,饮食,饮料,饮酒,饮饮,饮啄,饮马,饮食男女七、颜色1. 红:红霞,红尘,红叶,红荣,红烟,红字,红火,红娘2. 黄:黄土,黄昏,黄袍,黄庭,黄公,黄粱,黄金,黄河3. 白:白银,白云,白发,白石,白鹤,白日梦,白莲,白骨4. 蓝:蓝天,蓝山,蓝色,蓝花,蓝田,蓝鸟,蓝蓝的,蓝若云水八、自然1. 水:水脚,水声,水彩,水流,水面,水落石出,水洞2. 空:空气,空空的,空山,空白,空中,空中楼阁,空余,空旷3. 山:山川,山岭,山道,山峰,山区,山猫,山水,山地4. 风:风雨,风光,风声,风云,风华,风暴,风景,风物九、动物1. 狗:狗吠,狗屎,狗头,狗日的,狗肉,狗仔,狗熊,狗左右2. 猫:猫儿,猫眼,猫头鹰,猫头鼠目,猫捉老鼠,猫顽主,猫充鼠肝3. 鸟:鸟笼,鸟语花香,鸟骨乌金,鸟迹虫丝,鸟枪换炮,鸟兽散,鸟瞰4. 马:马蹄,马迹,马背,马缰,马蹄铁,马脚,马蹄声,马上功劳十、家庭1. 父:父亲,父母,父辈,父传,父恩,父慈子孝,父鱼,父智子慧2. 母:母亲,母子,母女,母仪天下,母凭子贵,母慈子孝,母雁,母狗3. 兄:兄长,兄同胞,兄友弟恭,兄弟,兄弟之间,兄肥弟瘦,兄狗,兄执中庸4. 弟:弟弟,弟兄,弟子,弟子规,弟恭兄敬,弟猪,弟徇私情总结:本文介绍了一些常见的文言文多义词,这些词语有助于读者更好的理解和掌握这种古老而优美的语言。

九年级文言文词语积累知识归类

九年级文言文词语积累知识归类

九年级文言文词语积累知识归类《曹刿论战》一、词类活用:1.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形作动,独自享有2.神弗福也: 名作动,赐福,保佑 3.公将鼓之:一鼓作气:名作动,击鼓进军 4.忠之属也: 形作动,尽力做好分内的事 5.又何间焉:名作动,参与二、一词多义:之:1.肉食者谋之: 代词,指这件事2.忠之属也/小大之狱: 结构助词,的3.公将鼓之/公将驰之: 起补足音节的作用4.登轼而望之: 代词,指齐国军队 5.公与之乘:代词,他 6.故逐之:代词,他们以:1.何以战: 凭借2.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把3.必以信: 根据,凭借(依靠) 4必以情:用而:1.登轼而望之: 表顺承/修饰2. 再而衰,三而竭: 表修饰/顺承其 1其乡人曰:他的 2公问其故:他 3吾视其辙乱:他们的乃乃入见:于是则战则请从:就《邹忌讽齐王纳谏》一、词类活用:1.闻寡人之耳者: 使动用法,使…听到2.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 名作状,当面3.朝服衣冠: 朝:名作状,在早晨服:名作动,穿衣服4.吾妻之美我者:美:意动用法,认为……美 5.私我也: 私:形作动,偏爱二、一词多义:之:1问之客曰:代词,指这件事 2.徐公不若君之美也: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3.孰视之:代词,他,指徐公 4.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5.齐国之美丽者也/臣之妻私臣/朝廷之臣莫不畏王:的,助词 6.数月之后:语气助词,不译 7.燕、赵、韩、魏闻之:代词,代这种情况而:1.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 表并列 2.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 表顺承 3.窥镜而自视: 表修饰 4.暮寝而思之: 表修饰 5.时时而间进: 表修饰以:皆以美于徐公: 认为其:谓其妻曰:他的三、通假字:孰视之:同熟,仔细四、特殊句式:1.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 倒装句2.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判断句3.皆以美于徐公: 倒装句省略句4.能谤讥于市朝: 倒装句5.吾孰与徐公美?倒装句6.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第二讲 文言文词语积累(一)

第二讲  文言文词语积累(一)

第二讲文言文词语积累(一)一、课外文言文常见词语积累【瓜异】二十六年六月,邑西村民圃中,黄瓜上复生蔓,结西瓜一枚,大如碗。

(《聊斋志异》)【鳝救婢】高怀中,业鳝面于扬州小东门,日杀鳝以千数,一婢(女仆)悯之,每夜窃部分缸中鳝,从后窗投诸河,如是累年。

一日面店被焚,婢仓皇出逃,为火所伤,困于河滨。

夜深入睡,比醒而痛减,伤尽愈。

视之,有河中污泥,敷于伤处,而周(周围)有鳝之行迹,始知向所放生之鳝来救也。

高怀中感其异,遂为之罢业。

及拆锅,下有洞,生鳝无数盘其中,悉纵之子河。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A.业.鳝面于扬州小东门()B.从后窗投诸.河()C.比.醒而痛减()D.悉.纵之子河()2.翻译:始知向所放生之鳝来救也。

3.从“鳝救婢”的行为中,你得到什么启示?【词语释义】以千数:悯:窃:比:业:婢:周:诸:河滨:向:罢业:是:累:累年:为:纵:始:困:扬州:之:悉:【句子翻译】(1)如是累年:(2)高怀中感其异:【启示】(1)(2)【鹦鹉灭火】有鹦鹉飞集他山,山中禽兽辄相贵重。

鹦鹉自念:虽乐不可久也,便去,后数日,山中大火。

鹦鹉遥见,便入水濡羽,飞而洒之。

天神言:“汝虽有志,意何足云也?”对曰:“虽知不能,然常侨居是山,禽兽善行,皆为兄弟,不忍见耳!”天神嘉感,即为灭火。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A、有鹦鹉飞集.他山()C、然何足.道也()D、然吾尝侨居.是山()2、翻译:天神嘉其义,即为之灭火。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结合自身实际谈谈你对“义”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词语释义】集:念:濡:皆:去:何足云也:足:然:志:见:虽:是:善:尝:皆:对:即:他山:相:相爱:遥:足:辄:汝:嘉:为:【启示与借鉴】1、2、3、【寓意】《西游记》明吴承恩感盘古开辟,三皇治世,五帝定伦,世界之间,遂分为四大部洲:曰东胜神洲,曰西牛贺洲,曰南赡部洲,曰北俱芦洲。

初中文言文常用词语表

初中文言文常用词语表

初中文言文常用词语表(138字)安:ān①<形>安定;安稳;安宁;安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风雨不动~山。

”《归去来兮辞》:“审容膝之易~。

”②<形>安适;安逸.《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乐也。

”《琵琶行》:“予出官二年,恬然自~。

”③<动>养;奉养.《曹刿论战》:“衣食所~,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论语十则》:“老者~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

”④<动>抚慰;安抚.《孔雀东南飞》:“时时为~慰,久久莫相忘。

”《赤壁之战》:“若备与彼协心,上下齐同,则宜抚之~,与结盟好。

”⑤<形>安心;习惯于.《柳敬亭传》:“敬亭亦无所不~。

”⑥<动>安置;安放.《失街亭》:“离山十里,有王平~营。

”⑦<疑问副词>怎么;哪里.《陈涉世家》:“燕雀~知鸿鹄之志哉?”⑧<疑问代词>表处所.哪里;什么地方.《鸿门宴》:“沛公~在?”比:bǐ①<动>并列;挨着。

《核舟记》:“其两膝相~者,各隐卷底衣褶中。

”②<副>接连。

《史记·吕太后本纪》:“又~杀三赵王。

”③<动>勾结。

《韩非子·孤愤》:“朋党~周以弊主。

”④<动>比较。

《涉江》:“与天地兮~寿。

”⑤<名>比喻,一种传统的表现方法。

⑥<副>都,皆。

《战国策·齐策》:“夫中山千乘之国也,而敌万乘之国二,再战~胜。

”⑦<副>近来。

《祭十二郎文》:“~得软脚病,往往岙剧。

”⑧<介>等到,及。

《项脊轩志》:“~去,以手阖门。

”⑨<介>为,替。

《孟子·梁惠王上》:“愿~死者一洒之。

”⑩<介>比起……来。

《捕蛇者说》:“今吾虽死乎此,~吾乡邻之死则已后矣。

”鄙:bǐ①<名>边远的地方。

《为学》:“蜀之~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常用文言文词语积累
学习目标:1.积累常见文言实词、虚词的意思,能将所学的《伤仲永》中相应内容,填写正确。

2.理清仲永出现的变化及变化的原因。

3.体会作者的写作意图。

①有的,有的人例:
或②有时例:
③或者,或许例:
①死例:
卒②终于,最终例:
③士兵例:
①听见,听到例:
②听说例:
闻③见闻,知识例:
④闻名,注明例:
①品尝例:

②曾经例:
①连词,而且,并且例:
②连词,况且例:
且③连词,尚且,还例:
④副词,暂且,姑且例:
①再,又例:

②回答例:
①跟随例:

②顺从,听从例:
①从例:

②自己,亲自例:
①本来例:
固②坚固例:
③固定,稳固例:
①停止,完毕例:

②已经例:
①得到,获得例:

②能够,可以例:
①给予,授予例:
与②和,跟例:
③yu 参加例:
④yu 句末语气词,表疑问例:
①活着,生存例:
生②本性,天性例:
③产生,发生例:
④出生,生长例:
wéi ①做例:
②作为,当作例:
为③变为,成为例:
④是例:
认为例:
wèi ①给,替例:
②因为例:
③被例:
④为了例:
皆:全都例:
①代词,指人事物时间地点等。

可译为的,的人,的东西,的事情。

者例:
②代词,用在今昔等时间词后面,表示的时候
例:
①用作代词,它(它们)、他(他们)、她(她们)
例:
之②用作结构助词,的;例:
③用作结构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无实义;
例:
④用在时间副词之后,辅助音节,没有实义。

例::
⑤用作动词,到、去。

例:
“其”①用作代词,它(它们)的、他(他们)的、她(她们)的;
例:
②用作代词,其中(的);例:
③用作语气词,表反问语气,难道;表推测语气,恐怕,大概。

例:
“于”的用法大致有
“于”在句中作介词,“在”例:
“向”例:
“到”例:
“从”例:
“比”例:
“由于”例:
“被”例:
“也”:①用在句尾,表判断,翻译时可在句中加一个判断词“是”。

例:
②用在句尾,表疑问、陈述或感叹语气。

例:
③用在句中,表语气的舒缓或停顿。

例:
二、解疑合探
要求: 1、小组起立讨论声音不能影响到其他小组,形成本组答案。

2、组内解决不了的问题可以跨组解决,需提前告知老师。

3、根据展示分工表,做好展示准备。

4、在展示过程中及时用红笔修改自己答案,形成最终的正确答案。

三、质疑再探
结合今天所学内容,你是否还有疑问?
四、拓展运用
请将41页研讨与练习第一题完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