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相关知识
统计基础必学知识点

统计基础必学知识点1. 数据的分类:数据可以分为定性数据和定量数据。
定性数据是描述性的,如性别、颜色等;定量数据是可量化的,如年龄、身高等。
2. 数据的度量尺度:数据的度量尺度分为四种类型,分别是名义尺度、顺序尺度、间隔尺度和比例尺度。
名义尺度是无序的分类数据,顺序尺度是具有次序关系的数据,间隔尺度是具有固定间隔的数据,比例尺度是具有固定比例关系的数据。
3. 频数与频率:频数是指某个数值出现的次数,频率是指某个数值出现的次数与总数的比值。
4. 数据的中心趋势度量:数据的中心趋势度量包括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
平均数是一组数据的总和除以数据个数,中位数是将数据按照大小排列后的中间值,众数是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值。
5. 数据的离散程度度量:数据的离散程度度量包括范围、方差和标准差。
范围是一组数据的最大值与最小值之差,方差是数据与其均值之差的平方和的平均值,标准差是方差的平方根。
6. 直方图和箱线图:直方图是将数据按照一定的区间划分,并统计每个区间内数据的频数或频率,在坐标系上绘制柱状图。
箱线图是通过四分位数和异常值来描绘一组数据的分布情况。
7. 相关系数:相关系数是用来描述两组数据之间的相关性强度和方向的指标。
常用的相关系数有皮尔逊相关系数和斯皮尔曼相关系数。
8. 概率与统计分布:概率是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统计分布是对数据的概率分布进行描述的函数。
常见的统计分布包括正态分布、泊松分布、二项分布等。
9. 抽样与统计推断:抽样是从总体中选取一部分样本进行研究,统计推断是通过样本数据对总体进行推断。
常用的统计推断方法包括点估计和区间估计。
10. 假设检验:假设检验是对统计推断的一种方法,通过构建假设、选择显著性水平和计算检验统计量,判断样本数据是否能够拒绝原假设。
常见的假设检验方法有单样本t检验、双样本t检验、方差分析等。
统计基础知识培训

汇报人:可编辑 2023-12-19
目 录
• 统计概述 • 描述性统计 • 推论性统计 • 方差分析与回归分析 • 时间序列分析与预测 • 统计软件应用与实操
01
统计概述
统计定义与作用
统计定义
统计是一种收集、整理、分析和解释 数据的科学方法,旨在揭示数据背后 的规律和趋势。
统计作用
区间估计
根据样本统计量的抽样分布,构造出总体参数的一个置信区间,并 给出该区间包含总体参数真值的概率。
评价估计量的标准
无偏性、有效性和一致性。
假设检验原理及应用
假设检验的基本思想
先对总体参数提出一个假设, 然后利用样本信息来判断该假
设是否成立。
假设检验的步骤
建立假设、选择检验统计量、 确定拒绝域、计算p值并作出决 策。
SAS
SAS是统计分析软件的另一巨头,它是一个模块化、集成化的大型统计软件包。其功能包 括数据访问、数据储存及管理、应用开发、图形处理、数据分析、报告编制、运筹学方法 、计量经济学与预测等等。
R语言
R语言是一款开源的统计软件,具有强大的数据处理和统计分析功能。它提供了广泛的统 计和图形技术,包括线性模型、非线性模型、时间序列分析、分类、聚类等方法。
数据处理
包括数据清洗、缺失值处理、异常值处理、数据平滑和标准 化等步骤,以消除数据中的噪声和不规则因素,提高数据质 量。
时间序列预测方法
01
02
03
04
趋势外推法
通过拟合时间序列的趋势成分 ,预测未来趋势的发展。
移动平均法
利用历史数据的移动平均值进 行预测,适用于具有周期性波
动的时间序列。
指数平滑法
通过加权平均历史数据,预测 未来值,适用于具有趋势和周
统计学理论基础知识(史上最全最完整)

统计学理论基础知识(史上最全最完整)统计学是一门关于收集、分析、解释和展示数据的学科。
它在许多领域中都发挥着重要作用,包括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商业和医学等。
基本概念- 数据:统计学的研究对象,可以是数值、文字或图像等。
- 总体与样本:总体是我们想要研究的所有个体或事物,而样本是从总体中选择的一部分。
- 参数与统计量:参数是总体的数值特征,统计量是样本的数值特征。
- 频数与频率:频数是某个数值出现的次数,频率是频数与样本大小之比。
描述统计学- 中心趋势:用于衡量数据集中的位置,常用的统计量有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
- 变异程度:用于衡量数据集中的离散程度,常用的统计量有标准差、方差和四分位数。
- 数据分布:用于描述数据集中每个值的频率分布情况,常用的图表有直方图和箱线图。
推断统计学- 参数估计:通过样本统计量对总体参数进行估计,包括点估计和区间估计。
- 假设检验:根据样本数据对总体参数的假设进行推断性统计分析,包括设置原假设和备择假设,并进行显著性检验。
相关分析- 相关系数:用于衡量两个变量之间的关联程度,常用的相关系数有Pearson相关系数和Spearman等级相关系数。
- 回归分析:用于建立变量之间的数学关系,常用的回归分析有线性回归和多元回归。
统计学软件- 常用统计软件:如SPSS、R、Excel等。
- 数据可视化工具:如Tableau、Power BI等。
这份文档提供了统计学的基础知识概述,包括基本概念、描述统计学、推断统计学、相关分析和统计学软件。
它将帮助读者理解统计学的核心概念和方法,为进一步探索统计学打下坚实的基础。
统计相关知识 pdf

统计是应用数学的一个分支,主要通过利用概率论建立数学模型,收集所观察系统的数据,进行量化的分析、总结,并进而进行推断和预测,为相关决策提供依据和参考。
统计相关的知识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
1.统计学基本概念:包括总体、样本、变量、统计指标等。
2.数据收集与整理:包括数据来源、数据收集方法、数据整理与清洗等。
3.描述性统计:包括数据的集中趋势、离散程度、分布形态等的描述方法。
4.概率论基础:包括概率分布、随机变量、期望、方差等。
5.推断统计:包括参数估计、假设检验、方差分析、回归分析等。
6.统计质量控制:包括过程控制图、控制界限等。
7.实验设计:包括完全随机设计、随机区组设计、拉丁方设计等。
8.抽样调查:包括抽样方法、样本容量的确定、抽样误差等。
9.时间序列分析:包括趋势分析、季节变动分析、自相关分析等。
10.非参数统计:包括卡方检验、秩和检验等。
以上是统计相关知识的一部分内容,统计在各个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不同领域可能还会涉及到更专业的统计方法和技术。
统计学基础知识点总结

统计学基础知识点总结统计学是研究数据收集、分析和解释的科学。
它提供了一种用来了解和解释各种数据的方法和工具。
统计学的基础知识点是学习统计学的基础,下面是一些重要的基础知识点总结:1. 数据类型:统计学中的数据可以分为两类:定量数据和定性数据。
定量数据是可以量化的,例如身高、温度等,而定性数据是描述性质和特征的,例如性别、颜色等。
2. 数据收集:数据收集是统计学的基础,它包括设计问卷、调查、实验等方法来收集数据。
收集数据时需要注意样本的代表性,并尽量避免抽样偏差。
3. 描述性统计:描述性统计是用来总结和描述数据的方法。
常用的描述性统计包括计算平均数、中位数、范围和标准差等指标来衡量数据的集中趋势和离散程度。
4. 概率:概率是研究随机事件发生可能性的数学工具。
它可以用来计算事件发生的概率,从而预测未来事件的可能性。
概率可以分为古典概率和条件概率等不同类型。
5. 概率分布:概率分布是描述随机变量的分布规律的数学模型。
常见的概率分布包括均匀分布、正态分布和泊松分布等。
概率分布可以用来计算随机变量的期望、方差等统计指标。
6. 假设检验:假设检验是统计学中用来验证关于总体参数的假设的方法。
通过对样本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可以得出关于总体参数是否符合假设的结论。
假设检验包括设定假设、选择检验统计量、计算显著性水平和做出决策等步骤。
7. 相关分析:相关分析是用来研究两个变量之间关系的方法。
它可以通过计算相关系数来衡量两个变量之间的相关性,并判断相关性是否显著。
常用的相关系数有皮尔逊相关系数和斯皮尔曼相关系数。
8. 回归分析:回归分析是研究因果关系的统计方法。
它通过建立数学模型来描述自变量和因变量之间的关系,并可以用来预测因变量的取值。
常见的回归分析包括线性回归和多元回归等。
9. 抽样分布:抽样分布是指统计量在不同样本中的分布情况。
它可以用来计算统计量的置信区间和显著性水平等,从而对总体参数进行推断。
10. 统计软件:统计软件是进行统计分析的工具。
统计的知识点总结

统计的知识点总结1. 描述统计描述统计是通过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呈现,来对数据的特征进行描述和解释的方法。
描述统计包括了测度中心趋势的方法(如均值、中位数、众数)、测度离散程度的方法(如标准差、方差、极差)以及数据的呈现方法(如表格、图表、频率分布)。
2. 推论统计推论统计是通过对样本数据的分析和推断,来对总体特征进行推测和预测的方法。
推论统计包括了参数估计和假设检验两个主要方法。
在参数估计中,我们通过样本数据来估计总体的参数值;在假设检验中,我们通过样本数据来对总体的某个假设进行检验。
推论统计方法在科学研究和决策制定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3. 概率统计概率统计是研究随机现象规律性的科学,它包括了概率的概念、概率分布、随机变量的概念和性质、大数定律和中心极限定理等。
概率统计的基本概念对于理解统计学的理论和方法具有重要的意义。
4. 回归分析回归分析是一种对两个或多个变量之间关系进行建模和分析的方法。
它包括了简单线性回归、多元线性回归、非线性回归等。
回归分析的方法对于预测和决策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5. 方差分析方差分析是一种用于比较两个或两个以上样本均值之间差异的方法。
它包括了单因素方差分析、双因素方差分析、多因素方差分析等。
方差分析的方法在生物、医学、社会科学等领域都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6. 生存分析生存分析是一种对时间至事件发生之间关系进行建模和分析的方法。
它包括了生存函数、风险集与危险比、生存曲线、生存比较等。
生存分析的方法在医学、流行病学、生物统计学等领域都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以上是统计学的一些基本知识点总结。
统计学作为一门科学,它的研究对象是数据,通过数据的收集、整理、分析和解释,来探索数据之间的关系和规律,从而推断和验证问题的解答。
统计学的方法和技术在各个领域都有着广泛的应用价值,它不仅可以帮助我们理解世界,还可以指导我们进行决策和预测。
统计学的知识点非常丰富,每一个知识点都有着自己的理论和方法,对于我们学习和应用统计学都具有着重要的意义。
统计方面工作知识

统计方面工作知识统计方面的工作知识是指在数据采集、整理、分析和报告等方面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统计是一门应用广泛的学科,在各个领域都有重要的应用。
无论是市场调研、社会调查、科学研究还是经济分析,统计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1. 数据采集:统计工作的第一步是采集数据。
数据可以通过实地调查、问卷调查、实验设计或者从已有的数据库中获取。
在进行数据采集时,需要注意采样方法的选择,以及数据的准确记录和保存。
2. 数据整理:采集到的数据往往是杂乱无章的,需要进行整理和清洗。
数据整理包括数据的排序、分类、筛选、填充缺失值等操作,以便后续的分析工作。
3. 数据分析:统计工作的核心是数据分析。
数据分析可以通过描述统计和推断统计来进行。
描述统计是对数据的基本特征进行概括和描述,包括均值、中位数、标准差等。
推断统计是通过样本数据对总体进行推断,包括参数估计和假设检验等。
4. 数据报告:统计工作的最终目的是向决策者提供准确的数据和报告。
数据报告应该包括数据的分析结果和相关的推断,以及对结果的解释和建议。
数据报告可以使用表格、图表、文字等形式进行呈现。
5. 数据可视化:数据可视化是一种直观和有效的展示数据的方式。
通过使用图表、地图、仪表盘等工具,可以将复杂的数据转化为易于理解和分析的形式。
数据可视化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数据的趋势和关系。
6. 统计软件:在进行统计工作时,通常需要使用统计软件来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
常用的统计软件包括SPSS、SAS、R、Python等。
熟练掌握统计软件的使用,可以提高工作效率和数据处理的准确性。
7. 数据质量控制:数据质量是统计工作的重要保证。
在进行统计分析前,需要对数据进行质量控制和验证。
包括检查数据的完整性、一致性和准确性等。
只有数据质量得到保证,才能得到可靠的分析结果。
8. 统计模型:统计模型是对数据和变量之间关系的数学描述。
通过建立合适的统计模型,可以对数据进行预测和解释。
常用的统计模型包括线性回归模型、逻辑回归模型、时间序列模型等。
统计学基础知识

统计学基础知识统计学是一门研究收集、分析、解释和展示数据的学科。
它提供了一种方法,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各种数据。
统计学在各个领域都有重要的应用,不论是在科学研究、商业决策还是社会科学中,都离不开统计学的支持。
本文将介绍统计学的基础知识,包括统计学的定义、常见的统计术语以及常用的统计方法。
一、统计学的定义统计学是一门研究如何收集、整理、分析和解释数据以及从数据中得出结论的学科。
它包括描述性统计和推论统计两个方面。
描述性统计用来总结和描述数据的特征,如平均数、中位数、频率分布等;推论统计则用来根据样本数据推断总体的特征,如置信区间、假设检验等。
二、常见的统计术语1. 总体与样本:总体是指研究对象的全体,样本是从总体中抽取的一部分。
通过对样本进行统计分析,可以得到对总体的推断。
2. 变量:研究对象的属性或特征,可以是数量型(如身高、年龄)或质量型(如性别、颜色)。
3. 数据类型:数据可以分为定性和定量两种类型。
定性数据用来描述特征或分类,如性别、颜色;定量数据用来表示数量或程度,如身高、温度。
4. 频数和频率:频数是指数据中某个取值出现的次数,频率是指某个取值出现的频率,即频数除以总数。
5. 中心趋势:用来描述数据的集中程度,包括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
平均数是所有观测值的总和除以观测值的个数,中位数是将观测值按大小排序后的中间值,众数是出现次数最多的值。
6. 离散程度:用来描述数据的离散程度,包括极差、方差和标准差。
极差是最大观测值与最小观测值之差,方差是观测值与平均数之差的平方和的平均数,标准差是方差的平方根。
三、常用的统计方法1. 描述性统计:描述性统计用来总结和描述数据的特征。
常见的描述性统计方法包括计数、百分比、平均数、中位数、众数、极差、方差和标准差。
2. 概率分布:概率分布描述了随机变量的取值及其对应的概率。
常见的概率分布包括正态分布、泊松分布和二项分布等。
3. 推论统计:推论统计用来从样本数据中推断总体的特征,并进行统计推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帐户的分类(一)帐户按经济内容分类帐户按经济内容分类是对帐户最基本的分类,企业会计对象的具体内容可以归结为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和利润六项会计要素。
收入和费用归为损益类帐户。
帐户按经济内容可分为资产类帐户、负债类帐户、所有者权益类帐户、成本类帐户、损益类帐户和共同类帐户六大类。
1.资产类帐户—用来反映企业资产的增减变动及其结存情况的帐户。
按资产的流动性和经营管理核算的需要,分反映流动资产和非流动资产。
反映流动资产的帐户有库存现金、银行存款、应收帐款、预付帐款、原材料、在途材料、库存材料、存货跌价准备等帐户;反映非流动资产的帐户有长期股权投资、固定资产、累计折旧、无形资产、商誉等帐户。
2.负债类帐户—用来反映企业负债的增减变动及其结存情况的帐户。
按负债的流动性或偿还期限的长短,负债类帐户又分反映流动负债的帐户和反映非流动负债的帐户。
前者有短期借贷、应付帐款、预收帐款、应付职工薪酬、应交税费、应付利息、应付股利等帐户;后者有长期借款、应付债券、长期应付款等。
3.所有者权益类帐户—用来反映企业所有者权益的增减变动及其结存情况的帐户。
按照所有者权益的来源不同,又分为反映投入资本的帐户和反应留存收益的帐户。
前者有实收资本、资本公积;后者有盈余公积、本年利润、利润分配等。
4.成本类帐户—用来反映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发生的各项耗费并计算产品或劳务成本的帐户,如生产成本、制造费用、劳务成本、研发支出等。
5.损益类帐户—用来反映企业收入和费用的帐户。
按照损益与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是否有关,分反映营业损益的帐户和反映非营业损益的帐户。
前者有主营业务收入、主营业务成本、营业税金及附加、其他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成本、资产减值损失等,后者有营业外收入和营业外支出等。
6.共同类帐户—指有特殊经济业务的企业,如金融企业中设置的具有资产负债双重性质的帐户。
主要有清算资金往来、货币兑换、衍生工具、套期工具、被套期工具等。
(二)帐户按提供核算指标的详细程度分类1.总分类帐户根据总分类科目设置的,用于对会计要素的具体内容进行总括核算的帐户,总帐帐户或总帐,一般应根据国家统一会计制度的规定设置。
货币2.明细分类帐户是指根据明细分类科目设置的,用于对会计要素具体内容进行明细核算的帐户,明细帐户或明细帐。
货币和实物计量。
除国家统一会计制度已有的规定外,主要根据经济业务的具本内容和企业内部经营管理的需要来设置。
借贷记帐法一、借贷记帐法的含义,以“借”、“贷”为记帐符号,建立在会计等式的基础上,以“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为记帐规则,反映会计要素增减变动情况的一种复式记帐法。
借贷记帐法的记帐符号是“借贷”二字,专门用来标明记帐方向的,它们已失去了原有字面的含义。
二、帐户结构帐户的基本结构一般左方为借方、右方为贷方。
资产类帐户借方登记资产的增加额、贷方登记资产的减少额,余额一般在借方。
负债及所有者权益类帐户的结构贷方登记负债及所有者权益的增加额,借方登记负债及所有者权益的减少额,全额一般在贷方;成本费用类帐户的结构与资产类帐户基本相同,借方登记成本费用的增加额,贷方登记成本费用的减少额或转销额,期末一般无余额;收入类帐户的结构与负债及所有者权益类帐户基本相同,贷方登记收入的增加额,借方登记收入的减少额或转转销额,期末一般无余额。
帐户的余额一般与记录增加额的方向一致。
根据帐户余额所在方向可以判定帐户的性质,这是借贷记帐法的一个重要特点。
借贷记帐法借贷记帐法的含义:是以“借贷”为记帐符号,建立在会计等式的基础上,以“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为记帐规则,反映会计要素增减变动情况的一种复式记帐法。
一、记帐符号记帐符号是指表示记帐方向的记号。
借贷的含义最初是从借贷资本家的角度来解释的,用来表示债权和债务的增减变动。
借贷资本家对于收进的存款、记在贷主的名下,表示债务;对于付出的放款,记在借主的名下,表示债权。
现在成为会计上的专业术语,用来标明记帐的方向,以反映资产的存在形态和权益的增减变化,借贷记帐法的名称由此而来。
二、帐户结构在借贷记帐法下,帐户的基本结构是左方为借方,右方为贷方。
在帐户的借、贷两方中,哪一方记录金额的增加与减少,由每个帐户所反映经济内容的性质来决定的。
(一)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类帐户的结构以会计等式为理论基础,资产项目一般列在等式左方,负债、所有者权益项目一般列在等式右方。
资产项目的期初余额记入帐户的左方(借方),负债、所有者权益项目的期初余额记入帐户的右方(贷方)。
按帐户结构所登记的经济内容,资产的增加与期初余额应记入同一方向即帐户的左方;资产的减少,应记入资产增加相反的方向即帐户的右方;负债、所有者权益的增加,记入帐户的右方(贷方);负债、所有者权益的减少,记入帐户的左方(借方)。
1.资产类帐户结构借方登记增加额,贷方登记减少额,期末一般为借方余额。
资产类帐户期末余额的计算公式为:借方期末余额=借方期初余额+借方本期发生额-贷方本期发生额2.负债、所有者权益类帐户结构贷方登记增加额,借方登记减少额,期末一般为贷方余额。
负债、所有者权益类帐户期末余额的计算公式为:贷方期末余额=贷方期初余额+贷方本期发生额-借方本期发生额(二)收入费用利润类帐户的结构企业在经营过程中,除了发生资产与权益的变化外,还要发生各种成本和费用,会取得收入和利润。
收入和利润可以理解为所有者权益的增加,成本、费用可以理解为资产耗费的转化形态,在抵销收入之前,可以将其看作是一种资产形态。
1、费用类帐户结构类似资产类帐户,借方登记增加额,贷方登记减少额或转销额,期末一般没有余额,如果有借方余额,则表示期末尚未结转的费用。
2、收入、利润类帐户的结构类似负债及所有者权益类帐户,贷方登记增加额,借方登记减少额或转销额,结转后期末一般没有余额,如有贷方余额则表示所有者权益增加;如有借方余额则表示所有者权益减少。
双重性质帐户是兼有资产和负债、所有者权益两种性质的帐户,其帐户的期末余额可能在借方,也可能在贷方。
期末余额若在借方,就属于资产类帐户;期末余额若在贷方,就属于负债或所有者权益类帐户。
期末,应根据帐户余额的方向确定其反映的经济业务的性质。
三、记帐规则(一)记帐规则的内容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
借贷记帐法是建立在复式记帐的基础上的,每一项经济业务的发生,都将涉及两个或两个以上相互联系的帐户。
“有借必有贷”是指任何一笔经济业务都应在一个帐户的借方(或贷方)和另一个帐户的贷方(或借方),或者一个帐户的借方(或贷方)和另几个帐户的贷方(或借方)同时进行登记。
“借贷必相等”是指任何一笔经济业务记入借方帐户的金额和记入贷方帐户的金额必须相等。
(二)记帐规则的具体应用一编制会计分录当经济业务发生后,为了保证帐户对应关系的正确性,在将各项经济业务记入各帐户之前,要先根据经济业务的内容和记帐规则编制会计分录。
会计分录是指标明某项经济业务应借、应贷帐户的名称和金额的记录。
一、会计分录应包括的内容会计分录应包括的内容有:帐户的名称即会计科目、记帐方向符号即借方和贷方、记录的金额。
编制会计分录时,应按照“先借后贷,借贷错开”的固定格式进行书面记录。
会计分录根据每项经济业务的原始凭证,通过编制记帐凭证来确定的。
当运用借贷记帐法时,在有关帐户之间都会形成应借、应贷的相互关系,这种关系称为帐户对为关系。
发生对应关系的帐户称为对应帐户。
通过帐户对应关系,可以明确了解经济业务的内容,以检查经济业务的核算是否正确合理。
二、会计分录的种类会计分录分为简单会计分录和复合会计分录。
简单会计分录是指一项经济业务只涉及两个对应帐户的会计分录,即一借一贷的会计分录。
简单会计分录反映问题直观,帐户对应关系清楚,便于检查。
复合会计分录是指一项经济业务涉及两个以上(不含两个)对应帐户的会计分录,即一借多贷或多借一贷或多借多贷的会计分录。
一般而言,复合会计分录可以分解为若干个简单会计分录。
它有利于集中反映经济业务的全貌,简化记帐工作,提高会计工作效率。
一般不宜把不同类型的经济业务合并在一起编制多借多贷的会计分录。
四、试算平衡试算平衡是检查和验证帐户记录是否正确的一种方法。
借贷记帐法是建立在“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的会计等式基础上,对每项经济业务都是按照“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的记帐规则去登记帐户。
因此,在一定时期内所有帐户的借方本期发生额合计数与贷方本期发生额合计数也必然相等,依此类推,所有帐户的借方余额与贷方余额也必然相等。
所以,在借贷记帐法下,根据这些平衡关系可以检查帐户记录的正确性。
试算平衡包括发生额试算平衡和余额试算平衡。
(一)发生额试算平衡本期所有帐户的借方发生额和贷方发生额是否正确的方法,计算公式为:全部帐户借方本期发生额合计=全部帐户贷方本期发生额合计(二)余额试算平衡运用会计等式来检查记入帐户后结出的期末余额是否正确的方法,计算公式为:全部帐户借方期初余额合计=全部帐户贷方期初余额合计/全部帐户借方期初余额合计=全部帐户贷方期末余额合计编制试算平衡表后,如果试算不平衡,肯定记帐有借误,一般来说记帐是正确的,除非记帐时重记、漏计、错用科目、借贷方向颠倒。
借贷记帐法的优点:第一帐户对应关系明确,可以清楚反映各种经济业务的来龙去脉;第二,帐户设置适用性强,并不要亚对所有帐户固定分类,既可以按会计要素设置帐户,也为设置双重性质帐户提供了理解的基础;第三,依据借贷记帐法的记帐规则和会计等式原理记帐,无论发生额和余额都保持借贷平衡关系,对日常会计核算记录的汇总和检查提供了方便。
五、总分类帐户与明细分类帐户的平行登记按照其提供核算指标的详细程度分类。
两者是控制和被控制的关系,核算内容相同,登记的依据和方向一致,总括和详细地说明同一事物。
两者相辅相成,互相补充。
(一)总分类帐户与明细分类帐户的联系和区别联系表现在:反映的经济业务相同,登帐的原始依据相同。
区别表现在:反映经济内容的详细程度不同,总分类帐户反映资金增减变化的总括情况,提供总括资料,只提供货币指标;明细分类帐户反映资金增减变化的详细情况,提供某一方面的具体资料,除提供货币指标外加些明细分类帐户还可以提供实物量指标和劳动量指标,发挥的作用不同。
总分类帐户是所属明细分类帐户的统驭帐户,对所属明细分类帐户起着控制的作用;明细分类帐户是总分类帐户的从属帐户,对其总分类帐户起着补充说明的作用;登帐的依据不同,总帐根据记帐凭证登记,明细帐根据记帐凭证和原始凭证登记。
(二)总分类帐户与明细分类帐户的平行登记所谓平行登记,是指对于发生的每一项经济业务,都要以会计凭证为依据,一方面要登记有关总分类帐户,另一方面要登记有关总分类帐户所属的明细分类帐户。
1.同期登记2.方向相同3.金额相同第二节借贷记帐法在工业企业中的应用工业企业也叫产品制造业,是市场经济体系中的生产单位,基本任务是按照市场经济的要求,生产出满足经济发展需要以及人民生活需要的社会产品,通过销售,以收抵支,不断增加企业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