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心扫相关技术要求

合集下载

钻探技术要求范文

钻探技术要求范文

钻探技术要求范文
一、岩心钻探技术要求
1、钻孔深度要求:根据与钻探任务有关的现场实际情况,确定钻孔的最大深度,限制钻孔的最小深度,每口岩心孔要达到设计深度并能取到设计切片厚度的钻孔长度。

2、钻孔施工要求:应力硬度足够,钻孔要求平面度好,定位准确,钻探过程中注意水、泥浆管理,及时清除杂物堵塞,防止岩屑堵塞。

3、岩心取心要求:根据采样点位定义,采取不同间隔、方向的岩心取心要点,在一定的深度范围内取心质量优良,不出现断片现象,接头紧密,卷数足够,岩心损坏率低。

5、钻孔结束时的岩心测试要求:在钻孔结束后,对剩余的岩心进行详细检查,检测更深处的岩心矿物学性质、地球化学性质及物理性质,检测与矿体有关的各种参数,便于钻探失败后的追发。

二、岩心鉴定技术要求
1、岩心鉴定技术要求:根据取心要求。

nb∕t 10400-2020 页岩气井岩心描述技术要求

nb∕t 10400-2020 页岩气井岩心描述技术要求

nb∕t 10400-2020 页岩气井岩心描述技术要求
页岩气井岩心描述技术要求通常包括以下内容:
1. 岩心样品的采集:采样应在钻井完井后尽可能快地进行,以确保岩心样品的完整性和准确性。

采样时,要使用专门的岩心采集工具,并根据采样点的深度和位置进行采样。

2. 岩心样品的处理:岩心样品在采集后,应立即送往实验室进行处理。

处理包括对岩心样品进行室内干燥、称重、测量长度和直径等步骤,以获取准确的岩心物性参数。

3. 岩心描述:岩心描述是对岩心样品的外观、结构、岩性等进行详细的描述和记录。

描述包括颜色、质地、组分、结构、裂缝等方面的内容,并按照一定的标准进行分类和命名。

4. 岩心测井数据的结合分析:将岩心描述结果与测井数据进行对比和分析,以确定岩石类型、储集层性质、孔隙度、渗透率、页岩有机质含量等关键参数。

可以使用地质图像分析仪、扫描电子显微镜、岩石物性仪等设备进行有机质含量、孔隙度、渗透率等测量。

5. 岩心样品的保存:岩心样品在处理完后,应按照规定的方法进行保存,避免样品损坏和污染,以备后续的进一步分析研究。

以上为一般的页岩气井岩心描述技术要求,具体要求可能还与不同的地质条件和具体工程需求有关。

岩芯钻探技术要求

岩芯钻探技术要求

岩芯钻探技术要求
1、岩矿心实行率:要求岩芯实行率不低于75% ,矿芯及3-5m内围岩实行率280%。

进出矿体应测顶角、方位角、和丈量孔深。

其中回次实行率低于75%的连续长度不能超过5m,否则, 需准时实行补救措施。

2、钻孔弯曲度测量:每钻进50m要求测量弯曲度一次,下套管后和终孔时各加测一次。

测量结果应准时通知编录人员,要求孔斜每100m钻孔倾角误差不超过5。

随孔深增加,误差可累计计算。

钻孔方位的最大误差,在矿层部位和终孔时,偏离勘探线的距离不超过20m。

3、孔深校正:要求每100m校正一次,穿过主矿体、下套管和终孔时也要校正孔深。

允许误差为千分之一。

若超差,应查明缘由准时消退。

查不出缘由时,误差在超差孔段内进行配赋,报表在配赋后的孔深加以改动。

4、封孔:要求用浓泥浆灌封。

孔口直立水泥作固定标志,注明线、孔号。

以砂砾、水泥加以固定。

5、简易水文观测:要求施工的钻孔都要作水位观测和冲洗液消耗量观测。

每次提钻后,下钻前各测一次水位,每班至少观测一次。

停钻超过4小时,每小时观测一次,直至稳定为止;下钻究竟和提钻关水泵时,各测一次冲洗液消耗量。

钻进过程中遇到涌水、漏水坍塌、掉块溶洞、钻具陷落等现象应精确纪录其位置。

6、原始报表:原始报表包括班报表、岩心牌、岩心整理及装箱编号等,要求真实反映生产状况,做到准时、精确、具体、干净。

钻孔竣工后,在未搬迁前,地质分队和施工单位应准时做出质量鉴定和验收。

地质岩心钻探.

地质岩心钻探.

地质岩心钻探钻探工程质量有六项指标:岩矿心采取率、钻孔弯曲度、简易水文地质观测、孔深误差测量与校正、原始报表填写、钻孔的封闭。

为了保证达到这六项指标的要求,我们就必须采取必要的方法与措施来提高钻探质量。

一、提高岩矿心采取率的措施1. 根据各矿区地质条件、岩矿层的物理机械性质和技术因素,正确地选择取心方法和工具。

2. 取心困难的岩矿层中,应尽可能选用金刚石或硬质合金钻进。

3. 在取心困难的矿层中钻进时,应限制转速、压力和泵量,适当控制回次进尺长度和时间。

4. 钻进时回次进尺不得超过岩心管长度。

5. 在矿层、矿层顶底板和重要标志层中,岩、矿心没有采取上来时,须专程捞取,不应继续钻进,必需钻时不得超过0.5米。

捞取岩、矿心时应尽量采用喷反、无泵或钢丝钻头等有效方法。

6. 退取岩心时要细心,尽可能地避免人为地破碎,并严格防止岩、矿心上、下顺序颠倒。

二、预防钻孔弯曲的措施1. 确保安装质量,保证“天车、回转器、孔口”三点一线。

不准使用旷动的立轴(导管。

2. 开孔时,应选用锋利的钻头,主动钻杆不得有偏摆,轴心压力要均匀,要随钻孔加深而加长岩心管。

3. 在易斜岩层地区施工,应根据地层、见矿深度等条件合理设计开孔角度和弯曲强度。

要尽量选用金刚石或硬质合金钻进。

4. 深孔钻进时,应尽量采用钻铤加压。

5. 遇到片岩地层、倾斜岩层、破碎带、软硬互层时,应使用锋利的钻头和长、直、重、厚、刚的钻具,有条件时也可试用冲击回转钻进。

6. 扩孔时要带内导正器,换径时要带外导正器。

粗径钻具要用综合式异径接头连结,其中心线必须一致。

换径时导正管要长于4米,第一回次的小径岩心管长度要短于1米。

三、做好简易水文地质观测的措施要及时观测水位及其他应测项目;水位观测的基准点必须一致,读数要准确,测绳不得任意割接。

四、降低孔深误差的措施1. 机场使用的木尺或铁尺必须保持两端平齐,刻度准确、清楚,并注意经常校正。

2. 丈量机上就时应停止立轴回转,基准点必须一致,并应准确丈量,及时记录。

岩心分析专业技术(简)

岩心分析专业技术(简)

岩心分析技术及应用一、X射线衍射1.X射线衍射分析技术全岩矿物组分和粘土矿物可用X射线衍射(XRD)迅速而准确地测定。

XRD分析借助于X射线衍射仪来实现,它主要由光源、测角仪、X射线检测和记录仪构成。

由于粘土矿物的含量较低,砂岩中一般3%~15%。

这时,X射线衍射全岩分析不能准确地反映粘土的组成与相对含量,需要把粘土矿物与其它组分分离,分别加以分析。

首先将岩样抽提干净,然后碎样,用蒸馏水浸泡,最好湿式研磨,并用超声波振荡加速粘土从颗粒上脱落,提取粒径小于2μm(泥、页岩)或小于5μm(砂岩)的部分,沉降分离、烘干、计算其占岩样的重量百分比。

粘土矿物的XRD分析使用定向片,包括自然干燥的定向片(N片)、经乙二醇饱和的定向片(再加热至550℃),或盐酸处理之后的自然干燥定向片。

粒径大于2μm或5μm的部分则研磨至粒径<40μm的粉末,用压片法制片,上机分析。

此外还可以直接进行薄片的XRD分析,它对于鉴定疑难矿物十分方便,并可与薄片中矿物的光性特征对照,进行综合分析。

2.X射线衍射在保护油气层中的应用1)地层微粒分析地层微粒指粒径小于37μm(或44μm)即能通过美国400目(或325目)筛的细粒物质,它是砂岩中重要的损害因素,砂岩中与矿物有关的地层损害都与其有密切的联系。

地层微粒的分析为矿物微粒稳定剂的筛选、解堵措施的优化提供依据。

除粘土矿物外,常见的其它地层微粒有长石、石英、云母、菱铁矿、方解石、白云石、石膏等。

2)全岩分析对粒径大于5μm的非粘土矿物部分进行XRD分析,可以知道诸如云母、碳酸盐矿物、黄铁矿、长石的相对含量,对酸敏(HF,HCl)性研究和酸化设计有帮助。

长石含量高的砂岩,当酸液浓度和处理规模过大时,会削弱岩石结构的完整性,并且存在着酸化后的二次沉淀问题,可能导致土酸酸化失败。

3)粘土矿物类型鉴定和含量计算注:Di-二八面体;Tri-三八面体;Ch-绿泥石;S-蒙皂石;Ve-蛭石;Bi-黑云母4)间层矿物鉴定和间层比计算油气层中常见的间层矿物大多数是由膨胀层与非膨胀层单元相间构成。

岩心钻探安全技术规程

岩心钻探安全技术规程

岩心钻探安全技术规程背景岩心钻探是一种常用的地质勘探方法,用于钻取地下岩石的样品并进行分析。

在岩心钻探过程中,存在着较大的安全风险。

因此,制定岩心钻探安全技术规程,是保障人员安全的重要举措。

目的本文旨在规范岩心钻探作业过程中的安全管理,保障人员的生命财产安全。

范围本规程适用于所有的岩心钻探作业。

安全管理1. 岩心钻探人员资质岩心钻探人员必须经过专业培训,在掌握相关理论和技能的基础上,持有相应的证书。

2. 环境检查在岩心钻探前,必须对现场环境进行检查。

检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现场地质环境;•设备是否正常运转;•防护措施是否到位。

3. 风险评估对岩心钻探过程中的各种安全隐患进行风险评估,并采取相应的安全防护措施。

需要特别注意的是:•现场地质条件,如地质构造、水文地质情况等;•现场气象条件,如风速、湿度等;•操作环节中的危险因素。

4. 安全制度建立完善的安全制度,包括但不限于:•岩心钻探安全管理制度;•紧急预案制度;•安全培训制度;•安全事故报告制度。

5. 安全教育与培训对相关人员进行安全培训,确保所有作业人员能够了解相关的安全规定和操作要求,确保人员安全。

6. 安全设备配备设施齐全的安全设备,例如:•安全帽;•防护手套;•防护眼镜。

7. 安全防护采取科学合理的安全防护措施,例如:•架设防护网;•定期进行安全检查;•加强对现场人员的监管。

灾害性事故预防1. 火灾和爆炸事故•避免在易燃、易爆场所进行钻探;•钻探过程中加强现场安全监管,防止火源。

•定期对设备进行维护、检查,确保设备安全运行。

2. 突水事故•加强现场水文地质勘查工作;•建立突水预警机制;•定期检查钻杆的密封性能,确保设备的完好性。

3. 岩溶塌陷事故加强对现场地质环境的勘查,选择地质条件稳定的钻探位置。

4. 意外伤害事故•加强现场疏散通道的设置;•确保岩心钻探作业人员所佩戴的安全装备齐全;•采取严格的现场安全检查措施。

事故处理与应急预案1. 岩心钻探安全管理人员每个岩心钻探作业队伍应设立专职安全管理人员,对事故的报告、处理、分析负责。

现场岩心管理制度

现场岩心管理制度

现场岩心管理制度一、前言岩心是勘探和开发地质资源的重要工具,通过对岩心的采集、保存和分析,可以帮助地质工作者了解地下地质构造、岩性特征、矿物组成等信息,为勘探和开发工作提供重要依据。

为了更好地管理和利用岩心,加强对工作人员的管理和技术保障,特制定本岩心管理制度。

二、岩心管理的基本要求1、严格遵守各项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加强对岩心的管理和保护。

2、确保岩心的完整性和准确性,关键数据不可遗失或篡改。

3、加强对岩心操作人员的培训和管理,提高操作技术和责任意识。

三、岩心管理的流程1、岩心采集:在勘探现场进行岩心采集,根据实际需求和工程要求进行操作。

2、岩心保存:将采集的岩心进行标记、分类、编号等工作,存放在专门的岩心库中。

3、岩心分析:对岩心进行物性、岩石学、地球化学等方面的分析研究,获取地质信息。

4、岩心应用:根据分析结果,为勘探、开发、生产等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四、岩心管理的责任部门1、岩心管理部门:负责岩心的采集、保存、分析和应用工作,管理岩心库和相关设备。

2、勘探人员:负责实地采集岩心,并按照要求进行标记和存放。

3、分析人员:负责对岩心进行分析研究,提供地质信息和数据支持。

五、岩心管理的岗位职责1、岩心管理部门:(1)制定岩心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组织实施岩心管理工作。

(2)负责岩心的采集、标记、存放和管理,确保岩心的完整性和准确性。

(3)组织对岩心进行物性、岩石学、地球化学等方面的分析研究,编制分析报告。

2、勘探人员:(1)根据工程要求和实际情况,对岩心进行采集和标记。

(2)按照规定将采集的岩心送往岩心库,并填写相关记录。

3、分析人员:(1)对收集到的岩心进行物性、岩石学、地球化学等方面的分析研究。

(2)编制分析报告,并按时提交给领导和相关部门。

六、岩心管理的技术要求1、岩心采集:采集的岩心应该保持完整,避免出现断裂、损坏等情况。

2、岩心保存:岩心的库房应该保持干燥、通风,避免发霉、受潮和污染。

3、岩心分析:分析过程中要合理使用设备和仪器,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钻探工艺技术 第六章 岩(矿)心采取

钻探工艺技术 第六章 岩(矿)心采取

第二节 影响岩(矿)心采取质量的因 素
• 回次时间和回次长度对岩(矿)心的破坏都有影响。 一般来说,回次时间越长,回次进尺越多,则岩 (矿)心被破坏、磨损、分选和污染的机会也就越 多,相应会降低岩(矿)心的采取率、完整度和纯 洁性,增加选择性磨损,尤其是硬、脆、碎地层, 影响更大。 • 总之,不同的钻进技术参数对岩(矿)心采取质量 有很大的影响。因此,对钻进技术参数选择,既 要考虑提高钻进速度的要求也要考虑取心的需要。
第二节 影响岩(矿)心采取质量的因 素
• 冲洗液量过大,流速增加,冲刷力也大,会加剧 岩(矿)心被冲毁和磨耗的破坏作用。循环方式的 不合理,也会造成岩(矿)心被冲刷破坏和重复磨 损。 • 冲洗液中的某些成分对有的矿种岩(矿)心有污染 作用。采用清水和普通泥浆钻进盐类矿床时,矿 心会受到淋滤与溶蚀。 • 钢粒钻进,投砂量过多,钢粒直径过大,易扩大 孔径和磨细岩(矿)心,加大钻具振动幅度,加剧 岩(矿)心的破坏。
第六章 岩(矿)心采取
第一节 对岩(矿)心采取质量的基本要求 第二节 影响岩(矿)心采取质量的因素 第三节 采取岩(矿)心的一般方法 第四节 双层岩心管取心 第五节 绳索取心
第一节 对岩(矿)心采取质量的基本 要求
一、岩(矿)心在地质勘探中的意义

采取岩(矿)心是岩心钻探的主要目的,是检验钻孔质量 的一项重要指标。通过对岩(矿)心的观察、鉴定、化验 和分析,可以了解矿体的埋藏深度、厚度、产状、分 布规律、矿物组成、矿石品位、化学成分、矿物与岩 石的结构构造,矿石的选冶性能和水文地质特性等。 由此可见,岩(矿)心采取数量的多少,品质的好坏,直 接影响判断地质构造,评价矿产资源,提交矿产储量 和矿山开采设计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因此,在钻探施 工中,不仅要求提高钻进效率,而且要求重视采心质 量,力求准确地从钻孔中采取能够全面代表相应孔段 岩(矿)层的岩(矿)心,在数量上要有足够的体积,在质 量上能够保持原生结构和含矿品位。即保证取上的岩 (矿)心具有最大的代表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岩心扫描相关技术要求
1目的
为了规范*****岩心扫描的方法、步骤、资料项目及要求,按照*****岩心扫描需求的实际出发,结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天然气行业标准SY/T 6748-2008和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技术标准DD2010-05,制定*****岩心扫描相关技术要求。

2定义
2.1岩心扫描是应用专门的岩心扫描设备,对岩心进行扫描,并对采集的图像进行处理和存储管理,形成岩心资料数字化文件,为岩心图像服务提供基础资料。

2.2室内扫描是指岩心在现场采样后,上交岩心库,经过验收保存到库房后,再进行岩心扫描。

2.3现场扫描是指在取心现场,当岩心出筒后,经过整理、清洗后进行的岩心扫描。

3技术要求
3.1岩心扫描设备:岩心图像扫描仪、计算机、图像管理软件等。

3.2仪器性能
3.2.1扫描图像分辨率不小于400DPI。

3.2.2清晰度不小于32位真彩色。

3.2.3光源色温不小于4200k。

3.2.4扫描方式包括白光彩色平动扫描和白光彩色滚动扫描。

3.3仪器的工作条件
3.3.1环境温度5-40度,相对湿度5%-90%。

3.3.2扫描工作环境:仪器应水平摆放在防尘及避免阳光直射处,且主机周围不应有易燃品。

工作室内无强磁场,无腐蚀性气体,远离火(热)源,要求光线柔和,不得将仪器置于振动、潮湿和阳光直射的地方。

4扫描前准备
4.1 室内扫描注意的事项:
4.1.1资料准备:岩心扫描之前,收集扫描井段的取心描述记录、岩心单块长度记录、岩心入库清单。

4.1.2岩心标识及深度校准:在岩心扫描之前,对扫描岩心放置标识,避免扫描时深度出错,各种标识(标记、标签)应做到齐全、准确、字迹清晰。

岩心缺失部位应放置相应长度的木板或标记物,并做好标识。

同时,根据岩心的有关资料对岩心的井段、长度和顺序进行核对、整理。

4.1.3岩心清洁:扫描前应对岩心表面进行清洁处理。

4.1.3.1清洗岩心或擦洗岩心时轻拿轻放,以免弄坏岩心。

4.1.3.2保持岩心表面上的标签、箭头线完好。

4.1.3.3清洁后的岩心按编号(由浅至深)顺序摆放在岩心盒内,断面应对接。

4.1.3.4清洗时同时将岩心盒也清洗干净,以免弄脏清洗干净的岩心。

4. 2 现场扫描注意的事项:
4.2.1岩心出筒后,配合录井队对岩心进行清洁。

4.2.2 现场清洁岩心不能用水清洗,用干净的棉纱布对岩心进行擦拭。

4.2.3 面纱擦拭不干净的部位,可以选择用刀片刮擦。

4.2.4 配合录井人员对岩心进行丈量、编号、标识,岩心编号结束后即可进行岩心扫描。

4.3岩心摆放
将岩心按由浅至深的顺序摆放在岩心扫描仪托盘内或支架上,破碎岩心的横断面应垂直岩心轴向;岩心全直径取样位置应留出相应长度,并用标记物做好标识,确保岩心总长度和位置准确。

5岩心扫描
5.1岩心扫描应检查设备工作状况,选择适当扫描参数。

5.1.1扫描前应仔细检查扫描工作环境,测试扫描设备工作状况和采集精度。

5.1.2根据图像用途和岩心形状、规格,选择合适的扫描方式。

5.1.3调整扫描焦距、设定扫描图像的色彩(正常色)、扫描宽度(略大于岩心宽度)、扫描长度(为扫描范围内的任意长度)。

5.1.4选择合适的图像采集分辩率。

特殊层段的岩心宜采用600dpi以上的分辩率;重要层段的岩心宜采用400~600dpi 的分辩率;其他层段的岩心宜采用400dpi 的分辩率。

5.1.5岩心图像扫描完成,填写岩心图像扫描记录。

6 图像处理基本要求
岩心扫描图像应与岩心原始性状一致,图像处理的基本要求包括:
6.1保持岩心固有信息不变,图像与岩心的原始性状一致。

裁除图像周边的非岩心物像,保留完整的岩心图像。

6.2 图像在1:1 或放大显示状态下,岩心表面的主要地质特征清晰可辨。

6.3 岩心图像齐全、完整,图像的长度值和深度值应与岩心资料一致。

6.4 岩心图像应是垂直向上的正片图像,图像端正,倾斜度不得大于0.3°,其显示方向由浅至深,从上到下。

对倾斜的图像进行纠斜,使图像端正。

对有一定角度非正视的图像进行适当旋转调整。

6.5 亮度、对比度、饱和度:作适当调整,使图像清晰。

处理后的岩心图像应清洁、美观,便于管理和分析应用。

6.6 删除图像上的污点和污迹,图像中若有清洗不掉的污染物图像时,应加备注说明,若图像质量较差,应重新扫描。

7图像格式
7.1图像存储基本要求
岩心扫描图像存储应完整,利于保管。

基本要求包括:
7.1.1图像数据保存必须完整、准确、可靠。

7.1.2图像数据能在岩心扫描管理系统中方便地进行浏览和查询。

7.1.3存储图像数据的载体应利于长期保存,并便于保管。

7.2图像存储
岩心扫描图像存储格式、载体等的工作要求包括:
7.2.1格式:图像存储格式宜采用JPG 格式。

7.2.2载体:图像处理完毕,将图像文件上传至勘探部岩心扫描管理
系统中,同时录入岩心图像相关数据,另外,再用“DVD-R”(光盘)或“CD-R”(光盘)等存储介质拷贝一份。

7.2.3检查:图像数据保存到载体后,应进行检查,保证存储数据可读。

7.2.4备份:图像数据必须备份,以防丢失。

数据保存应在2 份(含2 份)以上。

7.3输出格式
输出原始图像比例尺为1:1。

8 资料处理
8.1录入各项相关资料并按相应标准格式进行编辑处理。

8.2对岩心扫描图像进行裁剪、拼接,并对图像的亮度、对比度和饱和度进行调整处理。

8.3根据取心描述记录、岩心单块长度记录、岩心入库清单等资料对岩心扫描图像进行归位,并标注顶界、底界深度。

8.4图像上传至勘探部岩心管理扫描系统后,应将相应的岩心入库清单、岩心单块长度记录、取心描述记录等相关数据录入系统。

9资料项目
提供岩心扫描图像的电子文档和岩心图像扫描记录。

10 验收:岩心扫描完成的图像上传到服务器后,通过浏览器访问对扫描完成的图像进行检查,检查的项目要求:
10.1点击图像响应速度小于1s。

10.2图像清晰可辨,没有污点,没有虚影。

10.3图像在1:1 或放大显示状态下,岩心表面的主要地质特征清晰可辨。

10.4 与之相应的地质资料如岩心长度、井深、层位、岩心描述等资料是否齐全,与图像资料是否一致。

附:岩心图像扫描记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