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的弯曲

合集下载

直梁的弯曲

直梁的弯曲
MC,MA的坐标相连,画出 抛物线;再以直线MA,MD左 和MD右,MB的坐标,可得 全梁的弯矩图图c所示。 由图可见,在D稍右处横
截面上有绝对值最大的弯 矩,其值为
M 15kN m max
例题分析
例题4-1:管道托架如图所示,如AB长为l,作用在其上的 管道重P1与P2,单位为kN,a、b、l以m计。托架可简化 为悬臂梁,试画出它的弯矩图。
例题分析
例题4-2:卧式容器可以简化为受均布载荷的外伸梁,如图 所示受均布载荷q作用的筒体总长L,试作出其弯矩图,并 讨论支座放在什么位置使设备的受力情况最好。
解:(1)共分三个受力段, 如图建立坐标系yAx.
(2)求支座反力RC、RD RC=RD =0.5qL
例题分析
(3)列弯矩方程,画弯矩图
例题分析
解:共分为三个受力段,取 梁左端A为坐标原点,建立 坐标系,如图:
•分段列弯矩方程,画弯矩图:
M1=0 (0≤x1 ≤ a)
M
M2=-P1 (x2 -a)
(a ≤ x2 ≤ b)
M3=-P1 (x3 -a) -P2 (x3 -b)
(b ≤ x3 ≤ l)
x
x
-
-P1 (b -a) -P1 (l -a) -P2 (l -b)
bh2
IZ 12
WZ 6
IZ
D 4
64
(1
4)
WZ
D3
32
(1
4)
截面几何量Iz 与Wz
其它截面形状的Iz 和Wz(参见表4-2)
对各种型钢,Iz 和Wz值可从有关材料手册中查到
❖结论:1)梁在弯矩相同的截面上, Iz 和Wz值 越大, σmax越小,因此设计梁的截面形状时,要 尽量使Iz 和Wz值大; 2)梁在弯矩相同的截面上, Iz和Iy可能不同,Wz 和Wy可能不同,因此若将梁沿轴向转90º,其承载 能力不同。

梁的弯曲计算剪力计算公式

梁的弯曲计算剪力计算公式

梁的弯曲计算剪力计算公式在工程力学中,梁是一种常见的结构元素,用于支撑和承载荷载。

在设计和分析梁的时候,我们需要考虑到梁的弯曲和剪切力。

本文将重点讨论梁的弯曲计算和剪力计算公式,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这些公式。

梁的弯曲计算公式。

在梁的弯曲计算中,我们需要考虑梁的受力情况以及梁的几何形状。

弯曲时梁的受力情况可以用弯矩来描述,弯矩的大小和位置取决于梁的荷载和支撑条件。

在弯曲计算中,我们通常使用以下公式来计算梁的弯矩:M = -EI(d^2y/dx^2)。

其中,M表示弯矩,E表示梁的弹性模量,I表示梁的惯性矩,y表示梁的挠度,x表示梁的位置。

这个公式描述了梁在弯曲时的受力情况,可以帮助我们计算梁的弯曲应力和挠度。

梁的剪力计算公式。

除了弯曲力之外,梁在受荷载时还会产生剪切力。

剪切力是梁上各点间的内力,它的大小和位置取决于梁的荷载和支撑条件。

在剪力计算中,我们通常使用以下公式来计算梁上各点的剪切力:V = dM/dx。

其中,V表示剪切力,M表示弯矩,x表示梁的位置。

这个公式描述了梁上各点的剪切力分布情况,可以帮助我们计算梁的剪切应力和剪切变形。

梁的弯曲和剪力计算实例。

为了更好地理解梁的弯曲和剪力计算,我们可以通过一个实例来说明。

假设有一根长度为L,截面为矩形的梁,受均布荷载w作用。

我们可以根据梁的受力情况和几何形状,计算出梁的弯矩和剪切力分布情况。

首先,我们可以计算出梁的弯矩分布情况。

根据梁的受力情况和几何形状,我们可以得到梁的挠度y(x)的表达式。

然后,我们可以通过弯矩公式M = -EI(d^2y/dx^2)来计算出梁上各点的弯矩分布情况。

接着,我们可以计算出梁上各点的剪切力分布情况。

根据梁的弯矩分布情况,我们可以通过剪切力公式V = dM/dx来计算出梁上各点的剪切力分布情况。

通过以上计算,我们可以得到梁在受均布荷载作用时的弯矩和剪切力分布情况。

这些计算结果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梁的受力情况,指导我们设计和分析梁的结构。

梁的弯曲

梁的弯曲

MB 0
MA 0
FAy= - M / l FBy= M / l
(2)列剪力方程和弯矩方程
弯曲内力
A
FAy= - M / l
a
x1 l
b B
C x2
FBy= M / l
AC段:距A端为x1的任意截面1-1以左研究
V x1=FAy M / l 0 x1 a M x1=FAyx1 Mx1 / l 0 x1 a
剪力和弯矩一般是随横截面的位置而变化的。横截面 沿梁轴线的位置用横坐标x表示,则梁内各横截面上的剪 力和弯矩就都可以表示为坐标x的函数,即
V=V(x)和 M=M(x) 以上两函数分别称为梁的剪力方程和弯矩方程。
弯曲内力
二、剪力图和弯矩图
为了形象地表明沿梁轴线各横截面上剪力和弯矩的变 化情况,通常将剪力和弯矩在全梁范围内变化的规律用图 形来表示,这种图形称为剪力图和弯矩图。
FBy
弯曲内力
总结与提示
截面法是求内力的基本方法。 (1) 用截面法求梁的内力时,可取截面任一侧研究,但 为了简化计算,通常取外力比较少的一侧来研究。 (2) 作所取隔离体的受力图时,在切开的截面上,未知 的剪力和弯矩通常均按正方向假定。 (3) 在列梁段的静力平衡方程时,要把剪力、弯矩当作 隔离体上的外力来看待,因此,平衡方程中剪力、弯矩的 正负号应按静力计算的习惯而定,不要与剪力、弯矩本身 的正、负号相混淆。
弯曲内力
q>0
弯曲内力
FQ=0截面
弯曲内力
三、应用规律绘制梁的剪力图和弯矩图
用规律作剪力图和弯矩图的步骤 (1) 求支座反力。 对于悬臂梁由于其一端为自由端,所以可以不求支 座反力。 (2) 将梁进行分段 梁的端截面、集中力、集中力偶的作用截面、分布 荷载的起止截面都是梁分段时的界线截面。 (3) 由各梁段上的荷载情况,根据规律确定其对应的 剪力图和弯矩图的形状。 (4) 确定控制截面,求控制截面的剪力值、弯矩值, 并作图。

梁弯曲

梁弯曲

2、梁弯曲的正应力公式 (1)变形规律
(a) 横线(m-m,n-n)仍是直 线,只是发生相对转动,但 仍与纵线(a-a,b-b)正交。 (b) 纵线(a-a,b-b)弯曲 成曲线,且梁的一侧伸长, 另一侧缩短。 平面假设----梁变形后,其 横截面仍保持平面,并垂直 于变形后梁的轴线,只是绕 着梁上某一轴转过一个角度。
二、平面弯曲正应力与强度条件 1、梁弯曲的应力特点 (1)梁的横截面上同时存在 剪力和弯矩时,这种弯曲称 为横弯曲。横弯梁横截面上 将同时存在剪应力和正应力 。而且剪应力只与剪力有关, 正应力只与弯矩有关。 (2)纯弯曲—如图示平面弯 曲梁,CD段内各横截面上的剪 力为零,而弯矩为常数。
返回
F
y
0
得 得
FS1 qa F 0
M 1 qa a Fa 0 2
由 M1 0 得
FS1 13kN
M 1 18kN m
阵求得FS 1 为正值,表示 FS 1 的实际方向与假定的方向相同; M 1为负 值, 表示 M 1 的实际方向与假定的方向相反。所以,按梁内力的符 号规定,1-1截面上的剪力为正,弯矩为负。 (二)简易法求内力 求梁的内力还可用简便的方法来进行,称为简易法。 通过上述例题,可以总结出直接根据外力计算梁内力的规律。 1.剪力的规律 计算剪力时,对截面左(或右)段梁建立投影方程,经过移项后可得
M M C左

M M C右
上两式说明:梁内任一横截面上的弯矩在数值上等于该截面一侧所有外力(包 括力偶)对该截面形心力矩的代数和。将所求截面固定,若外力矩使所考虑的梁 段产生下凸弯曲变形时(即上部受压,下部受拉),等式右方取正号;反之取负号, 此规律可记为“下凸弯矩正”。 用简易法求内力可以省去画受力图和列平衡方程从而简化计算过程。

梁弯曲的概念

梁弯曲的概念

梁弯曲的概念梁是一种常见的结构元素,广泛应用于建筑、桥梁、机械等领域。

在工程应用中,梁可以承受各种荷载导致的弯矩和剪力。

而梁的弯曲是指梁在承受荷载的作用下产生的曲率变化。

针对梁的弯曲问题,可以利用梁弯曲理论进行力学分析和结构设计。

梁弯曲的概念实际上涉及到两个重要的力学概念:弯矩和曲率。

弯矩是由外力作用在梁上产生的,它可以使梁产生弯曲或者使梁产生剪切变形。

曲率描述了梁的弯曲程度,是弯曲轴线的弯曲半径的倒数。

在分析梁弯曲时,通常会采用欧拉—伯努力学说,即假设梁在弯曲过程中,横截面平面仍然保持垂直于位移方向。

这个假设为了简化问题,但在一些特殊情况下可能需要引入其他理论模型。

梁弯曲的特点是在横向距离上产生剪切力和弯矩。

在梁的底部表面上,由于负弯矩的存在,会产生压应力;在梁的顶部表面上,由于正弯矩的存在,会产生拉应力。

而在距离横截面中性轴较远的位置,弯矩和曲率的值较大;而在中性轴附近位置,弯矩和曲率的值较小。

对于简单支承的梁,弯曲会导致两个基本的反应:梁曲率和梁挠度。

梁的曲率是横截面在垂直于曲线切线方向上的曲率半径的倒数。

梁的挠度是指梁在一点的纵向位移。

在分析梁弯曲时,可以利用弯曲方程和边界条件求解梁的曲率和挠度。

梁弯曲的分析可以应用不同的方法,其中最常用的方法是基于理想化梁的假设和采用弯曲方程。

对于简支梁,弯曲方程可以表示为:M = EI * d²y/dx²其中M是弯矩,E是弹性模量,I是截面惯性矩,y是梁的纵向位移,x是横向距离。

这个方程可以用来描述弯曲梁的受力和变形情况。

对于常见的梁形状,如矩形梁、T形梁或I形梁等,可以通过求解弯曲方程来得到梁的曲率和挠度分布。

这些分布信息可以用来评估梁的性能、设计合理的梁结构和验证结构的可靠性。

此外,在实际工程中,还需要考虑梁的极限弯矩和极限弯矩系数。

极限弯矩是指在不发生塑性滞后的情况下,梁能够承受的最大弯矩。

而极限弯矩系数是指实际弯矩与极限弯矩之间的比值。

各种梁的弯矩计算公式

各种梁的弯矩计算公式

各种梁的弯矩计算公式在工程设计中,梁是一种常见的结构元素。

梁的弯曲是指当梁受到外力作用时,其截面发生弯曲变形。

为了计算梁的弯矩,设计者需要了解不同类型的梁及其特性。

1.矩形截面梁:矩形截面梁是最简单和常见的梁类型之一,其截面形状为矩形。

可以使用以下公式计算矩形截面梁的弯矩:M=(b*h^2*σ)/6其中,M是弯矩,b是梁的宽度,h是梁的高度,σ是应力。

2.T型截面梁:T型截面梁是梁的一种变体,其截面形状类似于字母“T”。

计算T 型截面梁的弯矩可以使用以下公式:M=((b1*h1^2*σ1)/6)+((b2*h2^2*σ2)/6)其中,M是弯矩,b1和b2是梁上下翼板的宽度,h1和h2是梁上下翼板的高度,σ1和σ2是应力。

3.I型截面梁:I型截面梁是一种常见且有效的梁形态,其截面形状类似于字母“I”。

计算I型截面梁的弯矩可以使用以下公式:M=(b1*h1^2*σ1/6)+(b2*h2^2*σ2/6)+(b3*h3^2*σ3/6)其中,M是弯矩,b1、b2和b3是梁的不同部分的宽度,h1、h2和h3是梁的不同部分的高度,σ1、σ2和σ3是应力。

4.简支梁:简支梁是一种在两端支承的梁结构,常见于桥梁和楼板等应用中。

计算简支梁的弯矩可以使用以下公式:M=(w*L^2)/8其中,M是弯矩,w是梁的均布载荷,L是梁的跨度。

5.连续梁:连续梁是一种具有多个支点的梁结构,常见于长跨度桥梁和大型建筑物中。

计算连续梁的弯矩可以使用以下公式:M=(w*L^2)/(8*n)其中,M是弯矩,w是梁的均布载荷,L是梁的跨度,n是支点的数量。

这里只是列举了几种常见梁的弯矩计算公式,实际上,基于梁的几何形状和加载条件,还可以有其他更复杂的公式。

因此,在实际工程设计中,如果遇到需要计算梁的弯矩的情况,应根据具体问题,选择适合的公式进行计算。

同时,为了确保计算结果的准确性,建议使用专业的结构分析软件进行梁的弯矩计算。

第四章梁的弯曲详解

第四章梁的弯曲详解

FQ
F yi
若外力使选取研究对象绕所求截面产生顺时针 方向转动趋势时,等式右边取正号;反之,取 负号。此规律可简化记为“顺转剪力为正”, 或“左上,右下剪力为正”。相反为负。
第4章 梁的弯曲 第二节 梁的内力计算
(2)横截面上的弯矩M,在数值上等于截面一 侧(左侧或右侧)梁上所有外力对该截面形心 的力矩的代数和。即:
例题4 简支梁受均布荷载作用,如图示, 作此梁的剪力图和弯矩图。
解:1.求约束反力由对称关系,可得:
FAy
FBy
1 2
ql
第4章 梁的弯曲 第二节 梁的内力计算
2.列剪力方程和弯矩方程
FQ (x)
FAy
qx
1 2
ql
qx
M (x)
FAy x
1 9x2 2
第4章 梁的弯曲 第二节 梁的内力计算
三、剪力方程和弯矩方程 在一般情况下,则各横截面上的剪力和弯矩都可 以表示为坐标x的函数
梁的剪力方程 FQ=FQ (x) 梁的弯矩方程 M=M(x)
第4章 梁的弯曲 第二节 梁的内力计算
四、剪力图和弯矩图
以梁横截面沿梁轴线的位置为横坐标,以垂直于 梁轴线方向的剪力或弯矩为纵坐标,分别绘制表 示FQ (x)和M(x)的图线。这种图线分别称为剪力 图和弯矩图,简称FQ图和M图。绘图时一般规定 正号的剪力画在x轴的上侧,负号的剪力画在x轴 的下侧;正弯矩画在x轴下侧,负弯矩画在x轴上 侧,即把弯矩画在梁受拉的一侧。
第4章 梁的弯曲 第二节 梁的内力计算
例题3 图所示,悬臂梁受集中力F作用, 试作此梁的剪力图和弯矩图
解: 1.列剪力方程和弯矩方程
FQ (x) F (0 ≤ x ≤ l )
M (x) Fx (0≤x ≤ l)

梁的弯曲(应力、变形)

梁的弯曲(应力、变形)
和梁的跨度、截面尺寸等因素。
梁的弯曲类型
01
02
03
自由弯曲
梁在受到外力作用时,其 两端不受约束,可以自由 转动。
简支弯曲
梁在受到外力作用时,其 一端固定,另一端可以自 由转动。
固支弯曲
梁在受到外力作用时,其 两端均固定,不能发生转 动。
梁的弯曲应用场景
桥梁工程
桥梁中的梁常常需要进行弯曲变形以承受车辆和 行人等载荷。
稳定性。
06 梁的弯曲研究展望
CHAPTER
新材料的应用研究
高强度材料
随着材料科学的进步,高强度、轻质的新型 材料不断涌现,如碳纤维复合材料、钛合金 等。这些新材料在梁的弯曲研究中具有广阔 的应用前景,能够显著提高梁的承载能力和 刚度。
功能材料
新型功能材料如形状记忆合金、压电陶瓷等, 具有独特的力学性能和功能特性,为梁的弯 曲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和解决方案。
反复的弯曲变形可能导致疲劳裂纹的 产生和扩展,影响结构的疲劳寿命。
对使用功能的影响
弯曲变形可能导致结构使用功能受限 或影响正常使用。
04 梁的弯曲分析方法
CHAPTER
理论分析方法
弹性力学方法
01
基于弹性力学理论,通过数学公式推导梁在弯曲状态下的应力
和变形。
能量平衡法
02
利用能量守恒原理,通过计算梁在不同弯曲状态下的能量变化,
详细描述
常见的截面形状有矩形、工字形、圆形等。应根据梁的用途和受力情况选择合适的截面形状。例如, 对于承受较大弯矩的梁,采用工字形截面可以有效地提高梁的承载能力和稳定性。
支撑结构优化
总结词
支撑结构是影响梁弯曲性能的重要因素,合理的支撑结构可以提高梁的稳定性,减小梁 的变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九章梁的弯曲第一节平面弯曲一、平面弯曲的概念当杆件受到垂直于杆轴的外力作用或在纵向平面内受到力偶作用时(图9-1),杆轴由直线弯成曲线,这种变形称为弯曲。

以弯曲变形为主的杆件称为梁。

图9-1 受弯杆件的受力形式弯曲变形是工程中最常见的一种基本变形。

例如房屋建筑中的楼面梁,受到楼面荷载和梁自重的作用,将发生弯曲变形(9-2a、b),阳台挑梁(9-2 c、d)等,都是以弯曲变形为主的构件。

工程中常见的梁,其横截面往往有一根对称轴,如图9-3所示,这根对称轴与梁轴所组成的平面,称为纵向对称平面(图9-4)。

如果作用在梁上的外力(包括荷载和支座反力)和外力偶都位于纵向对称平面内,梁变形后,轴线将在此纵向对称平面内弯曲。

这种梁的弯曲平面与外力作用平面相重合的弯曲,称为平面弯曲。

平面弯曲是一种最简单,也是最常见的弯曲变形,本章将主要讨论等截面直梁的平面弯曲问题。

图9-2 工程中常见的受弯构件图9-3 梁常见的截面形状图9-4平面弯曲的特征二、单跨静定梁的几种形式工程中对于单跨静定梁按其支座情况分为下列三种形式:1.悬臂梁: 梁的一端为固定端,另一端为自由端(图9-5a )。

2.简支梁: 梁的一端为固定铰支座,另一端为可动铰支座(图9-5b )。

3.外伸梁: 梁的一端或两端伸出支座的简支梁(图9-5c )。

(a ) (b ) (c )图9-5 三种静定梁第二节 梁的弯曲内力——剪力和弯矩为了计算梁的强度和刚度问题,在求得梁的支座反力后,就必须计算梁的内力。

下面将着重讨论梁的内力的计算方法。

一、截面法求内力1、剪力和弯矩图9-6 用截面法求梁的内力图9-6a 所示为一简支梁,荷截F 和支座反力R A 、R B 是作用在梁的纵向对称平面内的平衡力系。

现用截面法分析任一截面m-m 上的内力。

假想将梁沿m-m 截面分为两段,现取左段为研究对象,从图9-6b 可见,因有座支反力R A 作用,为使左段满足Σ Y =0,截面m-m 上必然有与R A 等值、平行且反向的内力Q 存在,这个内力Q ,称为剪力;同时,因R A 对截面m-m 的形心O 点有一个力矩R A · a 的作用,为满足Σ M o =0,截面m-m 上也必然有一个与力矩R A · a 大小相等且转向相反的内力偶矩M存在,这个内力偶矩M 称为弯矩。

由此可见,梁发生弯曲时,横截面上同时存在着两个内力素,即剪力和弯矩。

剪力的常用单位为N或kN ,弯矩的常用单位为N ·m 或 kN · m 。

剪力和弯矩的大小,可由左段梁的静力平衡方程求得,即0=∑Y , 0A =-Q R , 得 A R Q =0o =∑M , 0A =-⋅M a R , 得 a R M ⋅=A如果取右段梁作为研究对象,同样可求得截面m-m 上的Q 和M ,根据作用与反作用力的关系,它们与从右段梁求出m-m截面上的Q和M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如图9-6c所示。

2、剪力和弯矩的正、负号规定为了使从左、右两段梁求得同一截面上的剪力Q和弯矩M具有相同的正负号,并考虑到土建工程上的习惯要求,对剪力和弯矩的正负号特作如下规定:(1)剪力的正负号: 使梁段有顺时针转动趋势的剪力为正(图9-7a);反之,为负(图9-7b)。

(2)弯矩的正负号: 使梁段产生下侧受拉的弯矩为正(图9-8a);反之,为负(图9-8b)。

(a) (b)图9-7剪力的正负号规定(a) (b)图9-8弯矩的正负号规定3、用截面法计算指定截面上的剪力和弯矩用截面法求指定截面上的剪力和弯矩的步骤如下:(1)计算支座反力;(2)用假想的截面在需求内力处将梁截成两段,取其中任一段为研究对象;(3)画出研究对象的受力图(截面上的Q和M都先假设为正的方向);(4)建立平衡方程,解出内力。

下面举例说明用截面法计算指定截面上的剪力和弯矩。

例9-1简支梁如图9-9a所示。

已知F1=30kN,F2 =30kN,试求截面1-1上的剪力和弯矩。

(a ) (b ) (c )图9-9 (例9-1图)解:(1)求支座反力,考虑梁的整体平衡0B =∑M 0625A 21=⨯-⨯+⨯R F F0A =∑M 0641B 21=⨯+⨯-⨯-R F F得 kN 35A =R (↑), kN 25B =R (↑)校核 03030253521B A =--+=--+=∑F F R R Y(2) 求截面1-1上的内力在截面1-1处将梁截开,取左段梁为研究对象,画出其受力,内力1Q 和1M 均先假设为正的方向(图9-9b ),例平衡方程0=∑Y 011A =--Q F R01=∑M 01211A =+⨯+⨯-M F R得 530351A 1=-=-=F R Q kN40130235121A 1=⨯-⨯=⨯-⨯=F R M kN·m求得1Q 和1M 均为正值,表示截面1-1上内力的实际方向与假定的方向相同;按内力的符号规定,剪力、弯矩都是正的。

所以,画受力图时一定要先假设内力为正的方向,由平衡方程求得结果的正负号,就能直接代表内力本身的正负。

如取1-1截面右段梁为研究对象(图9-9c ),可得出同样的结果。

例9-2 悬臂梁,其尺寸及梁上荷载如图9-10所示,求截面1-1上的剪力和弯矩。

(a ) (b )图9-10 例9-2图解:对于悬臂梁不需求支座反力,可取右段梁为研究对象,其受力图如图9-10b 所示。

0=∑Y 01=--F qa Q01=∑M 021=-⋅--a F a qa M 得 135241=+⨯=+=F qa Q kN 18252242221-=⨯-⨯-=--=a F qa M kN·m 求得1Q 为正值,表示1Q 的实际方向与假定的方向相同;1M 为负值,表示1M 的实际方向与假定的方向相反。

所以,按梁内力的符号规定,1-1截面上的剪力为正,弯矩为负。

二、简便法求内力通过上述例题,可以总结出直接根据外力计算梁内力的规律。

1.剪力的规律计算剪力是对截面左(或右)段梁建立投影方程,经过移项后可得左Y Q ∑= 或 右Y Q ∑=上两式说明:梁内任一横截面上的剪力在数值上等于该截面一侧所有外力在垂直于轴线方向投影的代数和。

若外力对所求截面产生顺时针方向转动趋势时,等式右方取正号(参见图9-7a );反之,取负号(参见图9-7b )。

此规律可记为“顺转剪力正”。

2.求弯矩的规律计算弯矩是对截面左(或右)段梁建立力矩方程,经过移项后可得C 左M M ∑= 或 C 右M M ∑=上两式说明:梁内任一横截面上的弯矩在数值上等于该截面一侧所有外力(包括力偶)对该截面形心力矩的代数和。

将所求截面固定,若外力矩使所考虑的梁段产生下凸弯曲变形时(即上部受压,下部受拉),等式右方取正号(参见图9-8a );反之,取负号(参见图9-8b )。

此规律可记为“下凸弯矩正”。

利用上述规律直接由外力求梁内力的方法称为简便法。

用简便法求内力可以省去画受力图和列平衡方程从而简化计算过程。

现举例说明。

例9-3 用简便法求图9-11所示简支梁1-1截面上的剪力和弯矩。

解:⑴求支座反力。

由梁的整体平衡求得kN 8A =R (↑), kN 7B =R (↑)⑵计算1-1截面上的内力由1-1截面以左部分的外力来计算内力,根据“顺转剪力正”和“下凸弯矩正”得kN 2681A 1=-=-=F R Qm kN 122638231A 1⋅=⨯-⨯=⨯-⨯=F R M图9-11 例9-3图第三节 用内力方程法绘制剪力图和弯矩图为了计算梁的强度和刚度问题,除了要计算指定截面的剪力和弯矩外,还必须知道剪力和弯矩沿梁轴线的变化规律,从而找到梁内剪力和弯矩的最大值以及它们所在的截面位置。

一、剪力方程和弯矩方程从上节的讨论可以看出,梁内各截面上的剪力和弯矩一般随截面的位置而变化的。

若横截面的位置用沿梁轴线的坐标x 来表示,则各横截面上的剪力和弯矩都可以表示为坐标x 的函数,即)(x Q Q =, )(x M M =以上两个函数式表示梁内剪力和弯矩沿梁轴线的变化规律,分别称为剪力方程和弯矩方程。

二、剪力图和弯矩图为了形象地表示剪力和弯矩沿梁轴线的变化规律,可以根据剪力方程和弯矩方程分别绘制剪力图和弯矩图。

以沿梁轴线的横坐标x 表示梁横截面的位置,以纵坐标表示相应横截面上的剪力或弯矩,在土建工程中,习惯上把正剪力画在x 轴上方,负剪力画在x 轴下方;而把弯矩图画在梁受拉的一侧,即正弯矩画在x 轴下方,负弯矩画在x 轴上方。

如图9-12所示。

OM O图9-12画剪力图和弯矩图的规定例9-4 简支梁受均布荷截作用如图9-13a 所示,试画出梁的剪力图和弯矩图。

解:(1)求支座反力因对称关系,可得:ql R R 21B A == (↑) (2)列剪力方程和弯矩方程取距A 点为x 处的任意截面,将梁假想截开,考虑左段平衡,可得:图9-13 例9-4图)0( 21)(A l x qx ql qx R x Q <<-=-= (1) )0( 212121)(22A l x qx qlx qx x R x M ≤≤-=-= (2) (3)画剪力图和弯矩图由式(1)可见,)(x Q 是x 的一次函数,即剪力方程为一直线方程,剪力图是一条斜直线。

当 0=x 时 2A ql Q = l x = 时 2B ql Q -= 根据这两个截面的剪力值,画出剪力图,如图9-13b 所示。

由式(2)知,M(x )是x 的二次函数,说明弯矩图是一条二次抛物线,应至少计算三个截面的弯矩值,才可描绘出曲线的大致形状。

当 0=x 时, 0A =M2l x = 时, 82C ql M = l x = 时, 0B =M根据以上计算结果,画出弯矩图,如图9-13c 所示。

从剪力图和弯矩图中可知,受均布荷载作用的简支梁,其剪力图为斜直线,弯矩图为二次抛物线;最大剪力发生在两端支座处,绝对值为ql Q 21max = ;而最大弯矩发生在剪力为零的跨中截面上,其绝对值为2max 81ql M =。

结论:在均布荷载作用的梁段,剪力图为斜直线,弯矩图为二次抛物线。

在剪力等于零的截面上弯矩有极值。

例9-5 简支梁受集中力作用如图9-14a 所示,试画出梁的剪力图和弯矩图。

解:(1)求支座反力由梁的整体平衡条件:0B =∑M , lFb R =A (↑) 0A =∑M , lFa R =B (↑) 校核: 0B A =-+=-+=∑F l Fa l Fb F R R Y 计算无误。

(2)列剪力方程和弯矩方程梁在C 处有集中力作用,故AC 段和CB 段的剪力方程和弯矩方程不相同,要 分段列出。

图9-14 例9-5图AC 段:距A 端为x 1的任意截面处将梁假想截开,并考虑左段梁平衡,列出剪力方程和弯矩方程为)(0 )(1A 1a x lFb R x Q <<== (1) )0( )(111A 1a x x lFb x R x M ≤≤== (2) CB 段:距A 端为x 2 的任意截面外假想截开,并考虑左段的平衡,列出剪力方程和弯矩方程为)( )(2A 2l x a lFa F l Fb F R x Q <<-=-=-= (3) )( )()()(2222A 2l x a x l lFa a x F x R x M ≤≤-=--= (4)(3)画剪力图和弯矩图根据剪力方程和弯矩方程画剪力图和弯矩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