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大气污染控制工程毕业课程设计
大气污染控制工程课程设计模板

大气污染控制工程课程设计模板一、课程设计目的和任务大气污染防治是当前环保领域的重点之一,为了加强学生对大气污染控制的理解,本课程旨在通过课程设计,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应用能力,培养工程的人才。
任务如下:1.深入了解大气污染控制的基本理论和方法,掌握污染物排放和处理的相关知识;2.熟悉大气污染控制实验室中设备的使用和维护;3.在指导教师的辅导下,独立完成一份大气污染控制相关的课程设计,并且能够组织撰写相关的报告。
二、课程设计内容1. 课程设计题目本课程设计的题目为:大气污染控制颗粒物捕集技术及其应用。
2. 课程设计内容本次课程设计主要分为三个阶段:阶段一:理论探究实验课程开始前,需要学生们通过文献研究和调研,充分了解颗粒物的特征、来源及对环境和人体的影响,以及常规的颗粒物控制技术和装置的分类、原理及应用情况,同时了解电除尘技术及电极形式的基本理论和原理。
学生们应该在这个阶段撰写一份报告,以确保他们已经掌握必要的理论知识。
阶段二:电除尘实验学生们在这个阶段会学习并掌握电除尘技术的基本原理,掌握电极形式的与除尘器类型、除尘效能相关的特点,学习电除尘实验方法、实验步骤,实现具有长收尘时间和长寿命的除尘器的设计,安装,调试和运行,并进行效果测试等。
该部分实验执行在大气污染控制实验室。
阶段三:课程设计报告撰写在进行阶段二的实验后,学生们将分析实验结果,并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撰写一份相关的课程设计报告。
报告的内容应该能够涵盖以下几个方面:•课程设计题目的和意义;•课程设计的目标和任务;•理论探究的相关文献研究综述;•阶段二电除尘实验的操作流程、实验结果及分析;•课程设计的和感想。
三、评分方法针对该课程设计,教师将采用以下的评分方法:评分项评分占比理论探究报告20%阶段二实验40%课程设计报告40%四、参考材料1.《大气污染控制工程》——熊志民,俞书第二版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大气颗粒物污染治理技术》——魏徽川等化学工业出版社3.《颗粒物科技全书》——王文韬等化学工业出版社4.《电气除尘技术》——何可士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五、通过该课程设计,学生们可以在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中,更加深入地了解大气污染治理的基本理论和技术方法,提高实践操作的能力和科研能力,同时加强了学生对环保领域的认识和贡献。
(完整版)大气污染控制毕业课程设计——钙基脱硫工艺

目 录为喷嘴数量,20个;α为喷射扩散角,90°;A 为除雾器有效通流面积 ,15 m 2;,取t 1=5min=300s 。
由上式可得喷淋塔浆液池体积3311749202.74930047.2020.12m m t V G L V N ≈=⨯⨯=⨯⨯= 吸收塔内径m m u V D g i 0.997.85.314.322122≈=⨯⨯=⨯=π 选取浆液池内径大于吸收区内径1m ,内径D 2= D i +1m=10.0m 而 2222210.1014.325.014.325.0h h D V ⨯⨯⨯=⨯⨯⨯=所以浆液池高度(5)喷淋塔烟气进口高度设计(:而单个喷嘴流量为Q s =0.75Ls ,而所以N=11050.75=1473.3取整数值1478。
个2.4配套设施设计计算(1)增压风机的选型根据实际需要,增压风机的位置选在进入GGH之前,一方面可以防止防腐不过关的问题,一方面可以大大降低初期投资。
增压风机的选型,根据需要可以选择离心风机、静叶可调轴流式风机(静调风机)和动叶可调轴流式风机(动调风机)。
离心风机由于存在体积大、占地面积大及检修吊起困难等弊端,在烟气脱硫工程中较少被采用,增压风机一般选择轴流风机。
由于静调风机有结构简单、转速较低、可靠性较高、初投资和维修费用低等优点,同时考虑到本设计中电厂的发电功率不算很大,风机负荷不算重,不需要用动调风机,故选用静调风机,配2台。
(2)烟气换热器的选型GGH的作用是降低进入吸收塔原烟气的温度,使其适合脱硫反应的最佳温度;提高净烟气温度,避免烟气进入烟囱后发生低温腐蚀并利于排烟。
烟气换热器有回转式、管式换热器2种。
针对该工程实际情况,考虑到占地面积尽量小、辅助设备尽量少、设备投资及运行维护费用尽量少、运行可靠性能尽量高、操作尽量简易等因素,采用1台回转式换热器作为该脱硫工程的烟气换热器。
(3)浆液循环泵的选型吸收塔再循环泵安装在吸收塔旁,用于吸收塔内石膏浆液的再循环,采用单流和单级卧式离心泵。
大气污染控制工程课程设计(1)

大气污染控制工程课程设计(1)一、前言空气质量关系到人类和动植物的健康和生态环境。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口的增加,空气污染已经成为全球环境问题的重要组成部分。
因此,采取有效的方法来降低大气污染已经成为重要而紧迫的问题。
为了更好地掌握大气污染防治技术,本文将通过课程设计来探讨大气污染控制工程的相关知识,希望能够对学习者在掌握大气污染治理技术方面提供一定的帮助。
二、课程设计目的本课程设计的目的是帮助学习者更好地理解大气污染的防治技术。
通过此设计,学习者将能够掌握以下内容:•掌握大气污染防治的基本知识,了解大气污染的成因和影响;•学习大气污染防治方案的制定方法,掌握雾霾天气应急预案的制定;•学习大气污染治理技术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学习大气污染监测技术和管理系统的建设。
三、课程设计内容课程设计共分为四部分:第一部分:大气污染防治的基本知识•大气污染的成因和影响;•大气环境质量指标及其评价标准;•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及其限制。
第二部分:大气污染防治方案的制定方法•雾霾天气应急预案制定;•大气污染治理规划编制。
第三部分:大气污染治理技术•大气污染治理技术的基本原理和常用方法;•烟气脱硫技术;•烟气脱硝技术;•动力煤污染物治理技术。
第四部分:大气污染监测技术和管理系统的建设•大气污染监测技术的基本原理和常用方法;•大气环境监测技术和管理系统的建设。
四、课程设计要求1.在学习后,学生应该熟悉大气污染的防治技术,并能够应用相关的知识和技术;2.学生需要完成大气污染防治方案的制定、大气污染治理技术的应用以及大气污染监测技术和管理系统的建设等任务,并撰写实验报告;3.学生需要在规定的周期内完成任务,按时提交实验报告。
五、大气污染控制工程的课程设计旨在帮助学习者更好地了解和掌握大气污染防治技术,掌握相关的基本理论、技术和方法。
通过该课程设计,学生能够培养自己的实践能力,提高综合素质,为未来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大气污染控制工程课程设计

《大气污染控制工程》课程设计报告题目某燃煤锅炉房烟气除尘脱硫系统设计系部环境工程系专业班级组员指导教师设计时间二○一二年十二月四日目录一、引言 (1)1.1 烟气除尘脱硫的意义 (1)1.2 设计目的 (1)1.3 设计任务及内容 (1)1.4 设计资料 (2)二、工艺方案的确定及说明 (3)2.1 工艺流程图 (3)2.2 基础资料的物料衡算 (3)2.3 工艺方案的初步选择与确定 (5)2.4 整体工艺方案说明 (5)三、主要处理单元的设计计算 (6)3.1 除尘器的选择和设计 (6)3.1.1 除尘器的选择 (6)3.1.2 袋式除尘器滤料的选择 (7)3.1.3 选择清灰方式 (9)3.1.4 袋式除尘器型号的选择 (10)3.2 脱硫设备设计 (11)3.2.1常见的烟气脱硫工艺 (11)3.2.2 比对脱硫技术 (12)3.2.3 脱硫技术的选择 (14)3.3 湿法脱硫简介和设计 (14)3.3.1 基本脱硫原理 (14)3.3.2 脱硫工艺流程 (15)3.3.3 脱硫影响因素 (15)3.4 脱硫中喷淋塔的计算 (16)3.4.1 塔内流量计算 (16)3.4.2 喷淋塔径计算 (16)3.4.3 喷淋塔高计算 (17)3.4.4 氧化钙的用量 (18)3.5 烟囱设计 (19)3.5.1 烟囱高度计算 (19)3.5.2 烟囱直径计算 (19)3.5.3 烟囱内温度降 (20)3.5.4 烟囱抽力计算 (20)四、官网的设置 (21)4.1 管道布置原则 (21)4.2 管道管径计算 (21)4.3 系统阻力计算 (22)五、风机和电动机的计算 (23)5.1 风机风量计算 (23)5.2风机风压计算 (23)5.3 电机功率计算 (25)六、总结 (26)七、主要参考文献 (27)一、引言1.1烟气除尘脱硫的意义目前,大气污染已经变成了一个全球性的问题,主要有温室效应、臭氧层破坏和酸雨。
(完整版)大气污染控制工程毕业课程设计

环境工程专题课程设计大气污染控制工程设计说明书题目:某厂燃煤锅炉烟气除尘处理工程方案设计姓名:班级:环境工程学号:指导教师:成绩:浙江工商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2011 年11月目录前言 (3)第一章工程概况…………………………………………………………………………31.1 设计条件1.2 设计要求第二章设计说明…………………………………………………………………………42.1 设计依据2.2 设计原则2.3 设计范围2.4 设计规模2.5 设计参数与指标第三章工艺选择 (6)3.1除尘技术简介3.1.1机械除尘器3.1.2 袋式除尘器3.1.3 电除尘器3.1.4湿式除尘器3.2 可供选择的除尘技术3.3 方案的技术比较3.4 方案确定第四章处理流程 (9)4.1 除尘系统4.2 除尘器系统4.3输灰系统4.4 控制系统4.5 供电装置第五章与其处理效果 (10)第六章主要设施与设备设计选型 (10)6.1 主要设施设计计算6.1.1 烟气流量与净化效率计算6.1.2 除尘器的选择与设计计算6.1.3 管道的设计计算6.1.4 风机的选择计算6.2 主要设备型号及技术参数确定第七章总图设计 (21)7.1 除尘器平面与立面布置图7.2 除尘器的总图7.3 电场布置图第八章技术经济分析 (21)8.1 综合技术经济指标8.2 人员编制8.3 工程概算8.4 运行费用分析第九章参考文献 (22)附图一除尘器平面与立面布置图附图二除尘器总图附图三电场布置图前言大气是人类赖以生存的最基本的环境因素,构成了环境系统的大气环境子系统。
一切生命过程,一切动物、植物和微生物都离不开大气。
大气为地球生命的繁衍,人类的发展,提供了理想的环境。
它的状态和变化,时时处处影响到人类的活动与生存。
造成大气污染的原因,既有自然因素又有人为因素,尤其是人为因素,如工业废气、燃烧、汽车尾气和核爆炸等。
随着人类经济活动和生产的迅速发展,在大量消耗能源的同时,也将大量的废气、烟尘物质排入大气,严重影响了大气的质量,特别是在人口稠密的城市和工业区域。
大气污染课程设计(完整版)

SO2 排放浓度限值 200mg/m3,烟尘排放浓度限值 30mg/m3。
三、设计内容和要求: 1. 基本熟悉各类除尘器的除尘机理以及选用原则。掌握管道 设计与计算,初步达到具有独立进行大气污染控制工程的 设计能力。 2. 净化系统设计方案的分析确定。 3. 除尘器的比较和选择:确定除尘器类型、型号及规格,并 确定其主要运行参数。 4. 管网布置及计算:确定各装置的位置及管道布置。并计算 各管段的管径、长度、烟囱高度和出口内径以及系统总阻 力。 5. 风机及电机的选择设计:根据净化系统所处理烟气量、烟 气温度、系统阻力等计算选择风机种类、型号及电动机的 种类、型号和功率。 6. 编写设计说明书:设计说明书按设计程序编写,包括方案 的确定、设计计算、设备选择和有关设计的简图等内容。 设计说明书应有封面、目录、前言、正文、小结及参考文 献等部分,文字应简明、通顺、内容正确完整,书写工整、
⑴ 标准状态下理论空气量 Q'a 4.76 (1.867 CY 5.56 H Y 0.7SY 0.7QY)
=4.76(1.867×0.22+5.56×0.02+0.7×0.0064-0.7×0.09) =2.17m3/kg 式中 CY,HY,SY,OY—— 分别代表煤中各元素所含得质量分数 ⑵ 标准状态下理论烟气量
10
大气污染控制工程课程设计说明书
五、除尘器的选择
(完整版)大气污染控制工程_水泥厂毕业课程设计

《大气污染控制工程》课程设计学院:化工与制药学院专业:环境监测与治理班级:学号:姓名:指导教师:2010年6月水泥厂熟料破除尘系统设计一、水泥厂除尘概述(一)、水泥的概念水泥,粉状水硬性无机胶凝材料。
加水搅拌后成浆体,能在空气中硬化或者在水中更好的硬化,并能把砂、石等材料牢固地胶结在一起。
水泥是重要的建筑材料,用水泥制成的砂浆或混凝土,坚固耐久,广泛应用于土木建筑、水利、国防等工程。
(二)、水泥的生产工艺1.生产方法硅酸盐类水泥的生产工艺在水泥生产中具有代表性,是以石灰石和粘土为主要原料,经破碎、配料、磨细制成生料,然后喂入水泥窑中煅烧成熟料,再将熟料加适量石膏(有时还掺加混合材料或外加剂)磨细而成。
水泥生产随生料制备方法不同,可分为干法(包括半干法)与湿法(包括半湿法)两种。
2. 生产工序水泥的生产,一般可分生料制备、熟料煅烧和水泥制成等三个工序。
(1) 生料磨制分干法和湿法两种。
干法一般采用闭路操作系统,即原料经磨机磨细后,进入选粉机分选,粗粉回流入磨再行粉磨的操作,并且多数采用物料在磨机内同时烘干并粉磨的工艺,所用设备有管磨、中卸磨及辊式磨等。
湿法通常采用管磨、棒球磨等一次通过磨机不再回流的开路系统,但也有采用带分级机或弧形筛的闭路系统的。
(2) 煅烧煅烧熟料的设备主要有立窑和回转窑两类,立窑适用于生产规模较小的工厂,大、中型厂宜采用回转窑。
a.干法窑干法窑又可分为中空式窑、余热锅炉窑、悬浮预热器窑和悬浮分解炉窑。
70年代前后,发展了一种可大幅度提高回转窑产量的煅烧工艺──窑外分解技术。
其特点是采用了预分解窑,它以悬浮预热器窑为基础,在预热器与窑之间增设了分解炉。
在分解炉中加入占总燃料用量50~60%的燃料,使燃料燃烧过程与生料的预热和碳酸盐分解过程,从窑内传热效率较低的地带移到分解炉中进行,生料在悬浮状态或沸腾状态下与热气流进行热交换,从而提高传热效率,使生料在入窑前的碳酸钙分解率达80%以上,达到减轻窑的热负荷,延长窑衬使用寿命和窑的运转周期,在保持窑的发热能力的情况下,大幅度提高产量的目的。
(完整word版)大气污染控制工程课程设计说明书(完整版附图纸)

环境治理课程设计说明书课程设计题目:某燃煤采暖锅炉房烟气除尘系统设计指导教师:彭伟功院系:土木建筑工程学院环境工程专业:孙秀枝姓名:070508127学号:2010-12-6日期:大气污染控制工程课程设计任务书一、课程设计的题目某燃煤采暖锅炉房烟气除尘系统设计二、课程设计的目的《大气污染控制工程》课程设计是大气污染控制工程课程的重要实践性环节,本课程设计是环境工程专业学生在校期间第一次较全面的大气污染控制设计能力的训练,在实现学生总体培养目标中占有重要地位。
本课程设计旨在使学生通过这一环节,掌握《大气污染控制工程》课程各基本原理和基本设计方法的应用,培养学生确定大气污染控制系统的设计方案、进行设计计算、绘制工程图、使用技术资料、编写设计说明书的能力,使学生受到大气污染控制工程设计的基本训练,为学生以后从事本工程领域的设计打下基础。
通过课程设计进一步消化和巩固本课程所学内容,并使所学的知识系统化,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理论知识进行大气污染控制系统方案设计的初步能力。
结合前续课程《大气污染控制工程》的内容,运用各种污染物的不同控制、转化、净化原理和设计方法,进行除尘、除硫、脱氮等大气污染控制工程设计,从课程设计的目的出发,通过设计工作的各个环节,达到以下教学要求:1.通过课程设计实践,树立正确的设计思想,培养综合运用大气污染控制设计课程和其他先修课程的理论与生产实际知识来分析和解决大气污染控制设计问题的能力;2.学习大气污染控制设计的一般方法、步骤,掌握大气污染控制设计的一般规律,重点掌握除尘技术的基本理论,学会正确选用除尘设备、设计除尘系统;气态污染物净化的基本原理,主要污染物的典型净化工艺流程和设备;设计、选择和运行大气污染净化系统;3.进行大气污染控制设计基本技能的训练:例如设计计算、绘图工程图、查阅资料和手册、运用标准和规范;编写设计说明书。
三、课程设计原始资料1. 应用行业或者领域:水泥建材行业、冶金行业、焦炭行业、采暖通风、工业与民用建筑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环境工程专题课程设计大气污染控制工程设计说明书题目:某厂燃煤锅炉烟气除尘处理工程方案设计姓名:班级:环境工程学号:指导教师:成绩:浙江工商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2011 年11月目录前言 (3)第一章工程概况…………………………………………………………………………31.1 设计条件1.2 设计要求第二章设计说明…………………………………………………………………………42.1 设计依据2.2 设计原则2.3 设计范围2.4 设计规模2.5 设计参数与指标第三章工艺选择 (6)3.1除尘技术简介3.1.1机械除尘器3.1.2 袋式除尘器3.1.3 电除尘器3.1.4湿式除尘器3.2 可供选择的除尘技术3.3 方案的技术比较3.4 方案确定第四章处理流程 (9)4.1 除尘系统4.2 除尘器系统4.3输灰系统4.4 控制系统4.5 供电装置第五章与其处理效果 (10)第六章主要设施与设备设计选型 (10)6.1 主要设施设计计算6.1.1 烟气流量与净化效率计算6.1.2 除尘器的选择与设计计算6.1.3 管道的设计计算6.1.4 风机的选择计算6.2 主要设备型号及技术参数确定第七章总图设计 (21)7.1 除尘器平面与立面布置图7.2 除尘器的总图7.3 电场布置图第八章技术经济分析 (21)8.1 综合技术经济指标8.2 人员编制8.3 工程概算8.4 运行费用分析第九章参考文献 (22)附图一除尘器平面与立面布置图附图二除尘器总图附图三电场布置图前言大气是人类赖以生存的最基本的环境因素,构成了环境系统的大气环境子系统。
一切生命过程,一切动物、植物和微生物都离不开大气。
大气为地球生命的繁衍,人类的发展,提供了理想的环境。
它的状态和变化,时时处处影响到人类的活动与生存。
造成大气污染的原因,既有自然因素又有人为因素,尤其是人为因素,如工业废气、燃烧、汽车尾气和核爆炸等。
随着人类经济活动和生产的迅速发展,在大量消耗能源的同时,也将大量的废气、烟尘物质排入大气,严重影响了大气的质量,特别是在人口稠密的城市和工业区域。
造成大气污染的物质主要有:一氧化碳CO 、二氧化硫SO 2、一氧化氮NO 、臭氧O 3以及烟尘、盐粒、花粉、细菌、苞子等。
如何在经济快速发展、能源需求增加的同时遏制大气污染已成为一项巨大的科技挑战。
我国政府采用综合措施,控制大气污染水平,包括:提高能源效率优化能源结构;改造和迁移污染工业;城市规划和绿化;机动车排污量控制;道路建设和管理等。
源头治理已成为大气污染控制中一项积极有效的措施,因而每个工厂中的除尘净化设施就显得尤为重要。
经济合理的除尘设备可将污染扼杀在“摇篮”中,还我们赖以生存的大气一片洁净。
第一章 工程概况1.1 设计条件已知某厂新建2台40t 燃煤工业锅炉,其除尘系统管道布置如图1。
每台锅炉产生的烟气量估计为72300Nm 3-1,则为实际间距为(4)电场长度根据集尘极总面积、集尘排数和电场高度算出必要的电场长度。
在计算集尘极板面积时,靠除尘器壳体壁面的集尘极,其集尘面积只能按单面计算,其余集尘极按双面计算。
已知:H —电场高度,8mA — 集尘极面积,2465.06m 2;n —集尘极排数,19; 则电场长度m H n A L 6.88)119(206.2465)1(2=⨯-⨯=-=由于每个电场的长度为2.7~5.4m 左右,根据收尘效率的要求,采取二电场,每个电场长度为4.3m 。
⑸ 电晕极系统设计①放电极型式选取为了使电除尘器长期高效、可靠地运行,对放电极的基本要求是:牢固可靠,不断线;电气性能良好;粘附粉尘少。
放电极的类型大致有三种:点放电,如芒刺线;线放电,如星型线;目前有多种型式的放电极,可根据烟气性质、粉尘性质等来选定。
本设计选用芒刺线。
②放电极长度计算由比电晕电流(指单位收尘极板上所得电晕电流)计算。
比电晕电流根据电极型式查有关手册确定。
选芒刺形,比电晕电流在0.18-0.5mAm 2选取。
设计中选比电晕电流0.5mAm 2则mA I 53.123206.24655.0=⨯=芒刺形电晕线单位长度的电流值i 0=0.25~0.35mAm,选取i 0=0.3mAm 。
则电晕线总长度m i I L 43.41083.053.12320===总 除尘器一共有18个通道,每条电晕线长8m ,则 每道中的电晕线数量为2981843.41081'=⨯=-=H n L n )(总 则每道中电晕线之间的实际距离为mm n L d 2.30712986001'=-=-= 放电极与放电极之间的距离对放电强度影响很大.间距太小,会减弱放电的强度;但电晕极太密,也会因屏蔽作用而使其放电强度降低.放电极间距一般采用200~300mm 。
所以以上求得的距离符合要求。
③放电极的悬挂与清灰方式放电极的悬挂有三种方式:重锤悬吊式、框架式、桅杆式。
这里选用框架式。
电晕极上沉积粉尘一般都比较少,但对电晕放电的影响很大。
如粉尘清不掉,有时在电晕极上结疤,不但使除尘效率降低,甚至能使除尘器完全停止运行。
因此,一般是对电晕极采取连续振打清灰方式,使电晕极沉积的粉尘很快被振打干净。
其振打方式也有多种,常用的有提升脱钩振打、侧部挠臂锤振打等方式,本方案采用侧部挠臂锤振打方式清灰。
⑹极板系统结构设计常用的集尘极目前一般采用型板式,常用的型板式有C型、Z型、CSW 型、CSV型等,这里选用C型集尘极。
C型集尘极极板一般用1.5~2mm 的钢板轧制而成,整个集尘极由若干块C型极板拼装而成。
常用宽型的C 型极板宽度为480mm,它具有较大的沉尘面积,粉尘重返气流中较少,流速可超过0.8ms。
极板上粉尘沉积较厚时,将导致火花电压降低,电晕电流减小,有效驱进速度显著减少,除尘效率大大下降。
因此,不断地将集尘板上沉积的粉尘清除干净,是维持电除尘器高效运行的重要条件。
极板的清灰方式有多种,如刷子清灰、机械振打、电磁振打以及电容振打等,应用最多的是挠臂锤机械振打,本方案也选用挠臂锤机械振打方式清灰。
一排极板安装一个振打锤,同一电场各排的振打锤安在一根传动轴上,并依次错开一定的角度,使各排极板的振打依次交替进行。
合适的振打强度和振打频率,是影响清灰效果的重要因素。
在设计阶段只是大致的确定,只有在运行中根据实际情况通过现场调节来确定。
C形板宽度为480mm, 电场长度为8600mm则每一排集尘极的极板数为:,每一排集尘极安装18块极板两个电场之间距离取为200mm,所以实际上电场区域所占的长度为:L′=18480+200=8840mm⑺工作电压与工作电流已知:—集尘极板间距,m(△B=2b=450mm);则工作电压:kV250==250=∆⨯U5.11245.0B已知:i--集尘板电流密度取0.5mAm2A—集尘极面积,2465.06m2;则可按照下式计算工作电流:A062465===⨯.AiI53.12325.0⑻外壳设计确定箱体、灰斗、进出口风箱、框架等结构与尺寸。
①进出口风箱设计参照《除尘工程设计手册》P220 表4-112和图4-79 进行设计,选择SHWB型:60进口风箱小端设计为正方形,其中心与箱底部的距离为:5000mm进口风箱小端设计尺寸为:法兰内口直径:2400mm,外框边长:2800mm 进口风箱大端正对电场,其设计尺寸为:高8000mm,宽8000mm两端口之间的距离为:2900mm出口风箱同进口设计②气体分布板的设计参照《除尘技术手册》P192 (三、气流分布装置) 进行设计.含尘气体在电除尘器进口处流速为13.3ms,而在除尘器内部只有1.0ms,因此在入口处必须安装气流分布装置。
电除尘器中气流分布的均匀性对除尘效率影响很大,当气流分布不均匀时,在流速低处所增加的除尘效率远不足以弥补流速高处效率的降低,因而总效率降低。
气流分布装置就是在电除尘器入口处的导流装置.最常见的有百叶窗式、多空式、分布格子、栏杆型分布板和槽形钢分布板等.这里选用多空板。
开孔率因气体速度而异,对于1.0ms 的速度,开孔率取50%较为合理。
沿气流方向的的第一层分布板的开孔率因比第二层小,即第一层分布板的阻力系数比第二层大,这就能使气体分布较为均匀。
一般多孔板上的孔多为30~80mm 的圆孔.这里采用直径50mm 的圆孔。
气体分布板层数的确定:—电除尘器气体进口管大端截面积,m 2;—电除尘器气体进口管小端截面积,m 2;因为6<,所以本方案中设置2块气体分布板, 沿气流方向的第一层分布板与第二层分布板的间距设计为1000mm 。
第一层分布板开孔率取为:60%第二层分布板开孔率取为:50%注意:各层分布板加工以及布置时孔应交错排列,不能孔与孔正对。
各层分布板的阻力损失的计算:第一层分布板阻力系数:ζ=5.3 压力损失a 58.49294.923.5221P v P =⨯=∑=∆ρξ式中:的值取管段2~3的动压,为92.94Pa ;第二层分布板阻力系数:ζ=4.0压力损失式中:因为经过第一块分布板后,气体流速迅速降低,则的取值应小于89.5Pa ,而且小的较多;分布板处的压力损失设计为△P 板=630Pa③外壳设计参照《除尘工程设计手册》P218表4-109、表4-112和图4-79,SHWB 50型电除尘器的外壳设计参数及尺寸,设计如下:=9840mm (其中,电场区域所占的长度为除尘器外壳箱体的长度为:L箱8840mm,第一层分布板与第二层分布板的间距设计为700mm,第二层分布板与电场始端的间距设计为300mm)=8800mm (其中电场宽度为8000mm,集尘板除尘器箱体的宽度为:B箱与箱壁的距离设计为400mm)除尘器箱体的高度为: H=9000mm (其中电场高度为8000mm,电场上箱端至箱顶设计预留500mm,电场下端至箱底设计预留500mm,以便于极板、放电极的固定以及清灰装置的安装)④灰斗设计设置4个灰斗,大小尺寸一致,每一个电场横向设置2个。
每个电场的长度为4300mm,宽度为8000mm。
灰斗上口尺寸:长为4300mm 宽为4000mm灰斗下口尺寸(设计为正方形):边长为500mm灰斗高度为:3000mm出灰口法兰尺寸:内口边长为500mm,外框边长为560mm出灰口高度为:600mm6.1.3 管道的设计计算管道的设计计算方法:a. 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布置管道,进行管段编号,标注长度和风量。
设计管段标号如下:b. 确定管道内的气体流速。
当气体流量一定时,若流速选高了,则管道断面尺寸小,材料消耗少,一次投资减少。
但系统压损增大,噪声增大,动力消耗增大,运转费用增高。
对于除尘管道,还会增加管道的磨损。
反之,若流速选低了,噪声和运行费用降低,但一次投资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