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G超远距离无线传输方案随笔

合集下载

2.4g自己看过上来分享!不是原创!

2.4g自己看过上来分享!不是原创!

玩玩无线上网---DIY 2.4g淘米筐wifi天线 [转](2008-11-03 15:08:23)转载分类:电脑/网络标签:it家里一直没装ADSL,只能在单位上网,偶尔用一下CDMA 1X,可是手机被小偷借走后,就再也没有在家中上网了!最近,看了一些wifi的文章,便想利用单位的宽带玩玩无线上网。

本着低成本适用的原则,决定自制定向天线,馈线用50-5(原来接收ao51的天线好久没用了,拆了用它的50-5!),用一台无线AP、一块无线网卡。

AP 接上自制天线置于单位楼顶一角,就近接电,从办公室拉一根网线上楼。

家中将无线网卡的天线换成自制的定向天线,中间用大约15米的50-5馈线连接(信号损失巨大,绝对不推荐!但是好线又太贵,不得已才用此办法)。

先是试验了一下,用自制的“淘米筐”定向天线(样子比较难看),笔记本用wusb-221 usb网卡,直线距离435步,信号和传输质量一直是95%以上,上网速度和本地有线没有差别。

因为开阔地限制,没能再试更远距离!我家离单位直线距离300米以内,肯定能保证了!如果USB线能加长到20米就好了(不过是做梦)!那就赚大咧!嗬嗬!下一步准备把ap和天线架起来,在家里把usb网卡贴到窗户上,看能否接收!如果成功,那就为大家找到了一条更节省的路了!现在网上能搜索到的最便宜的造价好像是360元,我这一套成本(ap)165+(usb网卡)75+(“淘米筐”)6+(天线接头带线)20=266元,不知道能不能创个新低!?如果把wbr-g54换成NEC的(.com上卖65),那就又省了100元!利用周末,把家中天线统统收拾了一遍,顺便把“淘米筐”定向天线也架上了,并对准了单位方向。

近日,准备和单位物业沟通好,就近取电架设。

然后就可享受wifi了!这几天西安太热了,在楼顶干活,只要一分钟,身上的衣服基本就湿透了,感觉人像冰做的一样,快化了,汗水哗哗地,头一低,眼镜上就全是水。

今天一大早,7点上楼,楼上就已经受不了了,覆盖着黑色防水材料的楼顶像个烤炉,我的78A 放在地上,拿起来想说话时,发现外壳烫手,天气太毒辣了!不知道我的ap几乎裸露在这样的天气里,能坚持多久?我只考虑了防水,没有考虑防热!不管怎么说,天线终于架设好了,已经可以在家中上网了,网内连接速度11m bps,自己先庆祝一下!由于用了25米的50-5馈线,两边都用一样的“淘米筐”天线,天线架设位置直线距离约400米,网线走了近130米(标准规定不能超过100米),烂一点的网线根本就不行,换了好几次网线,ap才与hub连接上。

wifi远距离传输方案

wifi远距离传输方案

wifi远距离传输方案引言随着无线网络的普及和应用场景的增多,用户对wifi信号的覆盖范围和传输距离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然而在现实生活中,由于种种原因,使用wifi进行远距离传输仍然存在一些挑战。

本文将探讨一些wifi远距离传输的方案,以帮助读者更好地应对这个问题。

1. 使用增程器或中继器增程器或中继器是一种通过增加信号强度和范围来扩大wifi覆盖范围的设备。

它们可以放置在原始信号源和目标设备之间,将原始信号放大并转发到目标设备。

这种方案在无需改变原始网络设置的情况下,有效扩大了传输距离。

2. 使用更高增益的天线天线是无线传输中起到收发信号的作用。

将原有无线路由器或设备的天线更换为增益更高的天线,可以提升信号的强度和传输距离。

这种方案相对简单,成本较低,适用于个人用户和中小型场景。

3. 使用定向天线定向天线是一种将信号指向性地发送或接收的天线。

相比于普通的全向天线,定向天线将信号聚焦在一个特定的方向,从而提高了传输距离。

使用定向天线进行wifi传输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消除信号弱化和干扰,适用于在特定方向上需要远距离传输的场景,如跨楼层传输。

4. 使用mesh网络Mesh网络是一种基于多个节点相互连接来扩展网络覆盖范围的技术。

通过在不同位置设置多个wifi节点,并通过自动组网和跳转传输数据,可以实现远距离的wifi传输。

Mesh网络具有自我修复、自我组织等特点,即使某些节点出现问题,网络依然可以正常工作。

这种方案适用于大范围的无线网络覆盖需求,如企业办公楼、校园等。

5. 使用信号放大器信号放大器是一种将弱信号放大的设备。

将信号放大器放置在信号源和目标设备之间,可以增加信号的强度和范围,从而实现远距离的wifi传输。

信号放大器通常具有较大的覆盖范围,适用于户外或大型场景。

6. 选择合适的频段和通道wifi信号可以在2.4GHz和5GHz两个频段进行传输。

在远距离传输的情况下,选择合适的频段和通道非常重要。

两地相距较远实现无线上网的方法

两地相距较远实现无线上网的方法

两地相距较远实现无线上网的方法
两地相距较远如何实现无线上网?这个我们在实际项目中经常会遇到,我们今天来看下。

以通过下面常用的两种方法实现网络的连接:
一种是通过光纤传输,能够处理好跨路光缆的话,此种方法连接最为稳定;
一种是通过无线网桥设备进行传输,优势是无需布线,实现更为方便。

一起来看看这两种是如何实现:
一、光纤的方式
常规的做法是直接使用光纤,因为这种比较稳定,具体连接如下:
1、可以使用单模光收发器作为两端的连接设备,光纤收发器必须成对进行使用
2、通过光缆作为跨路传输线缆,两端分别使用网线进行传输,具体连接方法如下
二、无线网桥的方式
两端架设无线网桥设备,通过无线传输来实现网络连接。

无线网桥的选购需要注意,根据情况进行选择频段;
补充:
这里弱电君补充下2.4g与5g的区别:
5G虽然速度快,但最大的问题就是穿墙能力较差,5G信号在隔一堵承重墙后信号衰减已十分明显。

而2.4g虽然容易受到干扰,但传输的距离较远,所以我们在1KM的传输中选择网桥的2.4g 的频段传输。

选购室外型的无线网桥,在安装的过程中需要注意防雷、防水等问题,或者直接选购防雷的无线网桥,最好是可以poe供电。

两台无线网桥之间,尽量在可视范围内不要有建筑物。

DVER 1.0 DL-24PA 远距离 2.4G 无线收发模块说明书

DVER 1.0 DL-24PA 远距离 2.4G 无线收发模块说明书

深圳市骏晔科技有限公司DVER 1.0 DL-24PA远距离2.4G无线收发模块DL-24PA基于TI-Chipcon的CC2500无线收发芯片设计,是一款体积小巧的、性价比高、远距离的无线收发模块。

该2.4G模块广泛应用于智能家居、玩具航模、近距离数传控制领域。

灵敏度可以达到-104dbm,最高传输速率达到500Kbps,输出功率通过寄存器配置范围-30dbm至20dbm。

模块集成了所有射频相关功能,用户不需要对射频电路设计深入了解,就可以使用本模块轻松开发出性能稳定、可靠性高的无线产品,缩短开发周期。

模块采用SMD、DIP两种接口模式,但由于黑胶和里面的绑线热胀系数不同需要人工焊接。

模块尺寸较小,方便应用于便携式产品,且与DL-24D 不带功放的2.4G模块脚位兼容,搭配使用。

应用: 特点:● 无线游戏控制器● 空旷600米传输距离(250Kbps);● 无线键盘、鼠标● 工作频率2400-2483MHz● 消费电子产品及玩具航模● 工作电压:1.8V-3.6V● 气象监测,数据采集● 可编程载波侦测,数字RSSI输出● 数据监测传输● 卓越的选择性及带外隔离性能● 智能家居控制● 采用沉金板绑定工艺,性价比极高● 支持射频(RF)技术的遥控器● 高频功率放大器采用欧美品牌芯片使用本模块产品前,注意以下重要事项:仔细阅读本说明文档本模块属于静电敏感产品,安装测试时请在防静电工作台上进行操作。

本模块默认使用外接天线,天线可选用导线天线或者标准的UHF天线,具体天 线的客户请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如果所应用的终端产品是金属外壳,请务 必把天线安装于金属外壳之外,否则会导致射频信号严重衰减,影响有效使用距离。

金属物体及导线等应尽量远离天线。

安装模块时,附近的物体应保证跟模块保持足够的安全距离,以防短路损坏。

绝不允许任何液体物质接触到本模块,本模块应在干爽的环境中使用。

使用独立的稳压电路给本模块供电,避免与其他电路共用,供电电压的误差不应大于5%。

2.4g无线门禁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2.4g无线门禁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对现代化办公场所和生活起居提出了更高层次的安防需求,智能门禁系统逐渐取代普通的门锁,手工出入管理已经不能适应现代化管理的实际需求。

本文以深圳职业技术学院横向项目“远距离无线门禁系统开发及安装维护”的研究成果为支撑,通过理论研究和工程实践,研制出了2.4G无线门禁控制系统。

论文的创新工作主要有:(1) 根据无线门禁系统使用需求设计了硬件系统。

通过移植μC/OS-II嵌入式系统,实现了16个任务分8级调度。

通过对nRF24LE1和MF RC522射频电路的研究,提升了2.4G传输模块传输距离和CPU卡读卡模块读卡稳定性。

(2) 针对无线门禁网络节点不需要移动的特点,使用静态路由技术,无线网络以基站节点为中心向外辐射,以-64dbm作为辐射半径,展开无线网络。

最后使用OMNET++4.0仿真了30个门禁节点的无线网络,通过仿真实验对无线网络基站节点数据接收量、各级节点数据吞吐量、节点数据包发送延迟、节点待发数据队列深度等组网参数进行了分析,确定了存储容量和传输时间参数。

(3) 为了解决远距离RFID系统出现碰撞的问题,提出了一种新型Q+值防碰撞算法,解决了大量电子标签同时回复一个阅读器而产生碰撞的问题,降低了读卡的平均时延。

仿真实验验证该算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本文在实验室环境下,对2.4G无线门禁控制系统已进行硬件和软件测试。

实验数据验证2.4G无线门禁控制系统的稳定性,为无线门禁控制系统的进一步研究奠定了基础。

关键字:无线门禁网络;μC/OS-II;OMNET;远距离RFID系统;Q+值防碰撞算法AbstractWith the continuous development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 higher level of security management of modern office space and living accommodation is needed, the common door lock system is gradually replaced by intelligent access control systems, manual access control can not meet the actual needs of modern management.In this paper, based on the business project of Shenzhen Polytechnic “long-distance wireless access control system development and installation and maintenance”, with theoretical analysis and engineering practice, a 2.4G Wireless Access Control System is developed. The main innovation of the paper includes:(1) The hardware system is designed by the demands of wireless access control system. By transplantting μC/OS-II embedded systems to achieve 8 levels scheduling of the task. The performance of the 2.4G transmission module and the CPU card reader module are enhanced through the study of nRF24LE1 and MF RC522 circuit.(2) Aiming to the characteristics of wireless nodes do not need to move, wireless network is used as the static routing technology, consider the base node as center, using -64dBm signal strength as the transmission radius. At last, the OMNET are used to simulate the wireless network which has 30 nodes. The simulation results can be analysed the amount of base station node data, the amount of throughput data at all levels of nodes, the packet transmission delay of node, the waiting queue depth of data in the node and so on. The communications protocol ensures the reliability of the system capacity and transmission time parameters.(3) In order to solve the tag collision problem in long distance RFID systems, an enhanced Q+ Anti-collision algorithm is proposed. The new algorithm solved the problem which a large number of electronic tags replyed a same reader will come out collision, and reduced the average reader delay of cards. The algorithm's reliability has been proved by the simulation results.2.4G wireless access control had debugged the system hardware and software in the laboratory environment. The reliability of 2.4G wireless access control system had proved by the experimental data, and it laid the foundation for further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of wireless access control system.Key word: Wireless access networks;μC/OS-II;OMNET; Long distance RFID systems; Q+ Anti-collision algorithm;目录摘要 (I)ABSTRACT (II)第1章绪论 (1)1.1课题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1)1.2无线门禁国内外现状及发展趋势 (2)1.2.1国外发展现状及发展趋势 (2)1.2.2国内发展现状及发展趋势 (2)1.3本文主要研究内容与章节安排 (4)1.3.1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4)1.3.2本文章节安排 (4)第2章无线门禁系统整体方案设计 (5)2.1系统整体方案 (5)2.1.1无线门禁系统安装方案 (5)2.1.2无线门禁的工作过程 (6)2.2门禁系统控制板硬件设计 (7)2.2.1 MCU芯片选型 (8)2.2.2实时时钟设计 (9)2.2.3存储模块设计 (9)2.2.4 LCD显示模块设计 (10)2.2.5 CPU卡读卡模块设计 (10)2.2.6 2.4G无线传输模块设计 (11)2.3μC/OS-II嵌入式系统移植 (13)2.3.1无线门禁工作状态 (13)2.3.2用户身份验证 (14)2.3.3数据存储管理 (15)2.3.4电锁开关检测 (15)2.3.5无线数据传输 (16)2.3.6任务调度优先级 (17)2.3.7软件系统移植 (19)2.4射频PCB设计 (20)2.4.1 PCB电源的处理 (20)2.4.2 PCB地的处理 (21)2.4.3阻抗匹配 (23)2.4.4射频板基材的选型 (25)2.4.5 2.4G模块的天线设计 (25)2.4.6 13.56MHz无线读卡模块设计 (27)2.5本章小结 (29)第3章无线网络通信协议设计 (30)3.1无线网络数据链路层 (30)3.1.1差错控制方式 (31)3.1.2差错控制编码 (31)3.2无线数据帧设计 (32)3.3无线门禁组网描述 (33)3.3.1网络地址分配 (33)3.3.2网络路由建立 (34)3.4网络数据访问控制方式 (36)3.5OMNET++网络仿真 (37)3.6本章小结 (41)第4章RFID防碰撞算法设计 (42)4.1RFID碰撞产生原因 (42)4.2RFID系统中的防碰撞算法 (43)4.2.1 Q值算法 (44)4.2.2 Q+值算法 (45)4.2.3 C值的改进 (46)4.2.4算法性能分析 (48)4.3本章小结 (49)第5章无线门禁系统测试 (50)5.1无线门禁硬件测试 (50)5.1.1 MCU在线测试 (50)5.1.2存储模块读写测试 (51)5.1.3串口传输测试 (52)5.1.4天线驻波比测试 (52)5.1.5无线信号检测 (53)5.1.6有源标示卡通信距离测试 (53)5.2无线门禁软件测试 (54)5.2.1系统上位机测试 (54)5.2.2无线门禁系统读卡测试 (55)5.2.3 RFID系统读卡测试 (55)5.2.4无线门禁网络测试 (57)5.3无线门禁装置 (58)5.4本章小结 (59)第6章总结与展望 (60)参考文献 (61)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65)第1章 绪论1.1课题研究的背景及意义门禁是对出入口和通道口管理设备的统称。

2.4g无线方案

2.4g无线方案

2.4g无线方案2.4g无线方案1. 引言2.4g无线方案是一种常用的无线通信技术,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

本文将介绍2.4g无线方案的概念、原理以及应用场景。

2. 概述2.4g无线方案指的是在2.4GHz频段进行无线数据传输的技术。

这个频段是属于RFID (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应用的ISM(Industrial, Scientific and Medical)频段,不需申请或者付费就可以使用。

2.4g无线方案主要使用的通信协议有WiFi、蓝牙(Bluetooth)等。

这些通信协议在不同的应用场景下有各自的优势和特点。

3. 原理2.4g无线方案的原理是通过采用2.4GHz频段的无线电波进行通信。

无线设备通过发送和接收无线信号来进行数据传输。

具体的原理包括调制解调、频率跳变以及信道管理等。

调制解调是将数字信号转换为模拟信号,然后通过无线电波进行传输;频率跳变是为了减少干扰和提高信号质量;信道管理是为了在同一个频段内实现多个设备的同时工作。

4. 应用场景2.4g无线方案在各个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

下面列举了几个主要的应用场景:4.1 家庭网络2.4g无线方案在家庭网络中可以实现无线路由器与各种设备的连接。

通过WiFi协议,用户可以在家中的任意位置无线上网。

4.2 IoT(物联网)设备2.4g无线方案可以实现物联网设备之间的通信。

例如,智能家居设备、智能手环、智能手表等都可以使用2.4g无线方案进行数据传输。

4.3 无线音频设备2.4g无线方案可以用于无线音箱、无线耳机等音频设备的连接。

通过蓝牙协议,用户可以无线收听音乐或者接听电话。

4.4 无线键盘和鼠标2.4g无线方案可以实现无线键盘和鼠标与电脑的连接。

用户无需通过有线方式连接,可以在一定距离内自由移动工作。

5. 优缺点2.4g无线方案有以下优点:- 2.4GHz频段是ISM频段,不需申请或者付费就可以使用。

- 2.4g无线设备成本较低,适用于大规模应用。

DIY 2.4G WIFI 天线的方案

DIY 2.4G WIFI 天线的方案

转帖]自己动手,最远30公里的网卡天线Post By:2008-10-5 0:04:54段洛宠以下是我花了很大力气从多处收集来的DIY 2.4G WIFI 天线的方案,集中在这里,供网友学习,制作。

我在本论坛上提过很多问题,也从回帖里学到了很多的东西,以此帖向各位网友表示感谢!无线路由器越来越普及,引出的讨论也越来越多。

特别是信号强度,接收性的问题相当值得注意。

而大家最经常想到、比较可行的办法就是采用增益天线。

因此,编者特收集整理相关制作天线的例子,从国内外、从低端到终极,以一种比较客观的角度,展示天线制作的技巧方法、天线的作用有多大、能达到什么样的效果。

初学者型奶粉罐天线一、选型先上网收集天线资料,看到很多国外的天线DIYER做出来的WIFI 天线真是五花八门!有螺旋天线、有八木天线、有菱形天线、有栅网天线、还有罐头天线......让人看得眼花缭乱。

经过再三筛选,最终把制作目标锁定在罐头天线上。

选择它为DIY对象主要是因为这种天线取材方便、效率高!十分适合初学者制作。

二、制作圆筒天线之所以取材方便,是由于人人家里必定有铁罐、金属筒之类的东西。

笔者就是随便拿了一个奶粉罐制作的。

下面是参照外国WIFI网站的图片而画的制作图。

各数据如下:中心频点=2.445G圆筒直径=127mm圆筒长度=111mm振子长度=31mm振子距圆筒底部边距=37mm从图片可以看出,馈线的屏蔽网连接金属圆筒,信号通过圆筒反射到振子上,当然振子就是馈线的芯线了,芯线与金属筒是绝缘的,这点必须注意!在参照外国爱好者制作WIFI天线的同时,笔者加入了自己的想法:很多爱好者都喜欢在圆筒加装N座或BNC座,然后在馈线的连接处做对应的N头或BNC头,用于连接。

但笔者觉得虽然该方法对使用十分方便,但同时也对信号造成了损耗(估计1-2DBI),尤其在2.4G的频段更加明显!因此,mr7决定把屏蔽网直接焊在圆筒上(焊接前先把外壳打磨光滑),而作为振子的芯线则保留其原来的泡沫绝缘。

SX1280远距离LoRa 2.4GHz无线通信设计

SX1280远距离LoRa 2.4GHz无线通信设计

SX1280远距离LoRa 2.4GHz无线通信设计应用
SX1280半双工射频(RF) 收发器为Semtech SX1200系列超低功耗无线收发器,工作频点 2.4G,此芯片包含多样的物理层以及多种调制方式,如LORA,FLRC,GFSK。

特殊的调制和处理方式使得LORA和FLRC调制的传输距离大大增加,且GFSK调制兼容蓝牙BLE协议。

出色的低功耗性能、片上DC-DC和Time-of-flight使得此芯片功功能强大,可用于智能家居、安全系统、定位追踪、无线测距、、穿戴设备、智能手环与健康管理等等。

E28-2G4M12S是成都亿佰特公司设计生产的一款2.4GHz射频收发模块,小体积贴片型,最大功率12.5dBm,模块自带高性能PCB板载天线,工作在2.400~2.500GHz频段,最远传输距离达到2Km,具有极低的低功耗模式流耗,性能优异,抗干扰能力强。

E28-2G4M12S为硬件模块,出厂无程序,用户需要进行二次开发。

下面介绍E28-2G4M12S的电路设计:
SX1280芯片用52MHz的无源晶振来提供时钟;
射频电路部分由一个简单的LC匹配电路和一个椭圆滤波器组成,外接2.4GHz天线;
L4的连接作用是使高效率降压DC-DC转换器来给芯片的射频部分供电。

以下是BOM清单:
参考电路板设计,如下图:。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超低成本的2.4G 超远距离超远距离无线遥控无线遥控无线遥控、、无线传输传输方案方案方案随笔随笔在2.4G 的领域里面。

大家比较熟悉的就是蓝牙和wifi 。

物联网用的比较多的就是zigbee 。

而在专业的领域用的比较多的就是nrf2401,cc2500等低成本芯片。

就距离而言,相同的功率下100mw ,17Dbm 的增益下。

蓝牙只有10米,wifi 大概20米。

Zigbee 也不超过50米。

nrf2401,CC2500不会超过100米。

其实目前2.4G 的传输距离为什么近,其最本质的原因是1:该公共频道带宽不足,手机,蓝牙,wifi 都占用这个频道。

2:功率必须符合100mw ,增益在17dbm 以下,不然过不了FCC 、国家标准。

也因此意味着你无法通过加大功率的办法来增加距离。

有人会反问我:网络上有看过人家wifi 能传300km 的呢。

是的,我也相信这是真的。

只是这根本没有可比性,也没有实用价值。

这好比你硬要在自行车上实现飞机那样的速度,你说可以吗?我的答案是完全可以。

我需要增加最先进的动力设备,加最轻的机壳材料,加最好的传感器,把飞机上得所有东西放在自行车上。

相信最后做出来的自行车飞机,那完全就不叫自行车了,也许最后我们连自行车的轮子都看不到了。

更可悲的是这个产品的造价也许够人家飞机厂做几台这样的飞机出来了。

如果你得产品要获得出口到美国,中欧一些国家的话。

使用2.4G 的公共频道是不需要申请的。

但是辐射功率必须在100mv 以下。

甚至有些国家还要求RF 发送的时间间隙要在3ms 以上。

否则你的产品没办法在这些国家销售。

中国的话没有强制的要求,但2016年之后中国也会出台相关的强制标准。

那是不是除了上面两个条件,就没有其他办法来增加传输的距离了呢?答案当然是可以。

本文就针对该问题提出了一整套的解决方案。

至于你能不能领悟到其中的奥秘,那就看你的造化了。

废话少说,我们转入正题。

方案好不好,首先我们得要选一个好的硬件平台,就好像做饭一样,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我们要做一个上好的牛扒,选对牛肉是关键。

无线传输中,选对一个RF 芯片是非常重要的。

那如何选对一颗好的芯片呢,其实无线传输最重要的一个指标就是灵敏度和传输速率。

理论上是灵敏度越高,传输距离会越远。

传输速率越快,传输距离也会越远。

简单的说,就是你灵敏度高了,同样的距离下,你很微弱的信号都能让对方接收到,然后你才有条件来作数据的转换,才能变成有效的信息。

而传输的速率快,换句话说,同样的时间内,以1秒为一个单位,假设芯片A 一共发送10个包,其中在500米的地方只能成功收到2个包,再远就收不到了。

假设芯片B 速率快,它在1秒内可以发送20个包,同样条件下在500米的地方能成功的收到4个包,这样的话芯片B 其实还能把距离再拉远一点,也许在700米的地方它还能成功收到2个包,那我们就说芯片B 的传输距离比芯片A 的要远。

如果有个芯片灵敏度又高,速率又快,那就完美了。

不过现实总是那么的残酷,鱼与熊掌不可兼得。

我们做产品的首先考虑的还是性价比问题。

这在低成本的产品中更为突出。

所以我们都是在同价格中选功能,同功能中我们选性能。

总之你如果能用最小的成本做最好的产品,那你就是厉害的了。

你不能只出自行车的价格要求做出摩托车那样的速度,你也不能用摩托车的价格来跟汽车这样的产品。

这个道理你懂的。

下面我们对比一下几个常用RF芯片的硬件参数。

参数 nrf2401 cc2500 RF79L01工作频率 2.400GHz~2.524GHz 2.400GHz~2.483GHz 2.400GHz~2.480GHz调频方式 GFSK OOK ASK FSK GFSK/FSK/DSS传输速率250Kbps、1Mbps 500k,250k 250K,1M工作电流18mA 15.6mA 20mA掉电模式400uA <1uA <1uA灵敏度 90dBm 98dBm 97dBm通道数 125 90 80CRC校验支持 无 支持通讯接口 SPI SPI SPI发射功率 17dBm 17dBm 17dBm传输距离 200米 300米 Xx米价格 3 7 5 从上面的表格中,我们可以大概的得出一个结论,就是灵敏度和速度确实跟传输距离有关系。

那是不是我们一味的去追求这两个指标呢?答案是否定的。

什么都是相对的,当然我们可以初步从这两点来选择芯片,但它还不是决定性的因素。

就好比一个人的学历,并不能表明他的能力就很高,但你一开始还不理解这个人的时候,学历在某种程度上可以代表这个人的能力。

那怎样才能找到真正适合自己做方案的芯片呢?。

我的方法其实很简单。

首先我们大家都会用百度,在百度上搜索一下改芯片的资料,如果该芯片的资料很多。

那表示这个芯片很多人用,再找几个有代表性的产品自己回来测一下,就能大概知道这个芯片的优势和缺点了,然后你就能评估这个芯片适不适合你的项目。

所以上面的NRF2401和CC2500都不是我要找的那个。

因为这两个IC大把人在做,已经很成熟,距离最远也就那样了,你如果自信自己比任何人都聪明或者能力超天的话,可以耗时间来把200米的距离做到1000米。

但我估计你会死的很惨。

我还是相信群众,所以我觉得我测试的NRF2401和CC2500已经是它的极限距离了。

我不想做无谓的工作。

一个很成熟的产品如果达不到我的要求,我就认为它确实就那样,但是一个不成熟,也没多少人在做的产品它达不到我的要求,那这个产品就还是有希望能做的更好的。

所以我选择RF79L01,只是这必然面临一个痛苦,就是它的资料非常少,而且你必须是该芯片的大客户,代理才会对你有兴趣,才会给你有用的资料,才会给你技术支持。

所以普通的个人用户,在这个问题上就很悲催了。

现在选定好了硬件平台,接下来就是痛苦的看数据手册,画原理图、PCB,写驱动,测试代码的时间了。

很多没接触或者刚接触无线传输的人,都会或多或少的把它想的太简单了,无线没几年的沉淀是做不好的。

下面就分享下我的痛苦经历吧。

第一步先从简单的开始,两个模块,一发一收。

这是基础,任何的上层都居于这个基础上开发的。

这基本上只要把驱动写好,这一步都会成功。

但不要高兴的太早,这只是万里长征的第一步。

你会发现越来越多的问题了,譬如,有时候发对方能收到,有时候对方又收不到。

经常会收到一些干扰的信息,或者今天能收到,第二天又不行了。

总之就是时好时坏。

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2.4G本来就是一个非常不干净的频段。

就好比国道是免费的,大家都把车开到上面,那会不拥挤的呢?关键是你要学会躲车和见缝插针。

这就是你设计的物理层的算法了。

2.4G的带宽是不能变的,就好比免费得高速路上几车道已经定好,而且2.4G的通道同一条车道只能走一台车,下一台车要跑,只能等前面的车下高速了你才能够用,也就是说,一个设备会在某一个时刻会完全占用了这个车道。

如果大家都有默契轮候排队使用这个车道那也是不会乱得。

但不是每个人的素质都那么高得,2.4G上有太多的流氓了,他们完全不安规矩办事,因为没有监管部门,所以在这个平台上,拼得就是实力了。

好比一个混乱的江湖,胜者为王。

所以说编程的人不能一味的理想主义,教条主义,任何的程序都是一个现实的产物,你要把你的产品放到一个现实的世界里面,才能设计出好的算法,才能设计出好的产品。

实验室里面的产品,要真用到产品中,绝对就是见光死了。

现在当我们了解到了这个道理后,我们反思一下上面讲得硬件参数,你是不是想说:这都不是事了。

你传输速率再快,灵敏度再高,如果你不够人家抢信道,你功夫不够硬,其他的都是白搭。

所以如何能在刀光剑影中胜出,这就是你能力的体现了。

到这里我们大概应该明白了,你要做出超远距离的产品,硬件参数不是主要的,关键是软件部分。

软件又分驱动层和系统层以及应用层,驱动层都是对寄存器的操作而已,这一般都是芯片厂家提供,大家都一样没区别,然后就是系统层,就好比是操作系统,其负责资源的合理调配,每个硬件的协同工作,各种竞争策略的合理优化,以及软件接口的封装等等。

这部分是做单片机最常见的东西,跟RF基本无关,但是做过多年嵌入式的有经验的人和刚接触的人所做出来的系统区别是很大的。

这部分是整个系统的关键所在,做出来的产品性能如何,成本低不低,以及会不会经常死机,这类的问题都跟系统层息息相关。

剩下的就是应用层,这里就涉及到具体的RF协议层了,RF相关的协议也有不少,BLE,WIFI,ZIGBEE这些都是RF协议。

但这些都是别人的,而且这些都是短距离的传输协议。

要想做超远距离的传输,目前还没有哪家公开的协议,所以我们要自己来写这部分的协议,难度可想而知了,这里就涉及到多个领域的知识了,通讯编码,数据压缩,竞争策略,互斥机制,网络路径优化等,这属于数学以及人工智能的领域范畴,光是做单片机编程的人是做不好的。

甚至可以夸张的说,协议都是不会编程的人想出来的东西。

说到这有人就好反驳我了,我就是个全才,硬件,编程,协议都会啊,有什么了不得的。

你要这样说,我只能呵呵了。

一个负责买菜,洗菜,切菜,做菜,最后还要端菜的厨师,他只能说是一个厨子,也只能在路边摊任职了。

人家五星级的专业厨师,甚至连炒菜都不需要做,就这个道理。

所以每个专业的事情交给专业的人做,最后你的产品在每一个环节都是专业的,别人抄袭也抄不来。

当然一个小得企业不可能配备各种专业的人员,所以目前最合适中小企业的就是整合资源,把自己专业的加上别人专业的,做出一个专业的产品。

等产品挣钱了再考虑配备专业的人员,最后做真正意义上自己的产品。

说着说着有点跑题了,现在我们正式来说说专业级别超远距离的无线通讯需要解决最普遍的功能一:频道如何选择。

一个频道如何监测是不是可用频道,遇到不可用的频道该怎么办,自己用的频道被别人干扰了又需要怎样的策略。

需不需要预先预估可能会被占用的频道,提前错开。

二:自动互连。

开机时如何识别是配对的设备,收发双方失联的时候要如何恢复通信。

多个设备在一起时,如何不互相打架,锁定自己配对的设备。

这里特别要注意的一个问题就是,蓝牙和wifi的协议太过臃肿,每次失联后再次恢复的时间太久,基本上10秒左右。

这在远距离的通信中是最忌讳的。

三:身份识别,安全加密,就是一旦对码成功后,就是一对一的关系了,不允许出现交叉控制了。

如果协议做的不好,经常是别人的干扰不了你的设备,但是自己的设备之间会发生干扰。

四:传输的延时。

这在短距离的传输中不会明显,在远距离中这个就是很关键的了。

譬如要求100ms必须要收到一次完整的正确的帧。

以上几点就是能充分体现距离长短的关键因素了。

网上很多模块鼓吹自己的能做到1000米,甚至2000米,对于这种说法我多是笑而置之。

因为这测试必须得要有个标准的前提:1:测试环境。

2:RF功率(100mw)。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