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分析同比增长计算

资料分析同比增长计算
资料分析同比增长计算

资料分析同比增长计算

同比增长的概念贯穿资料分析的始终,但凡涉及到计算的题目,几乎都或多或少与同比增长有关。根据其基本关系式,经过出题人的精心设计,就变化出了各种各样的考题,与考生为难。涉及同比增长的计算题目有

一个普遍的特点,计算式并不难列,但算起数来实在让人头疼。从基本关系式我们也可以看出,同比增长无可避免地要牵扯到百分数和除法,对计算的基本功有较高的要求。对于同比增长题目,考生首先要做到心中有数,在资料分析中出现的“增长”、“增加”、“减少”、“下降”等类似词语,除非有特殊说明,指的都是同比的增长或减少。

在这么多年的公务员考试中,计算同比增长的题目,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

一、直接要求计算同比增长值

【例题1】:2006年国家公务员考试一卷资料分析第二题

2002年至2005年同期市保险业保费收入变化

121.该市2005年6月的总保费收入比去年同期约增长了( )

A.14.1%

B.24.1%

C.34.1%

D.68.5%

【答案】:A。

【国家公务员网专家解析】:本题是典型的单纯计算同比增长类题目,只需要严格依照同比增长的计算公式代入数据就可以得到答案,注意每个月的总保费收入由三部分组成。所求同比增长为:

在最后的计算中,可以利用“除法首位”的估算方法,直接得到正确答案A选项。

另外,针对本题,还有一种比较简便的计算方法,就是可以用直尺分别量出代表2004年6月和2005年6月总保费的柱子高度,然后直接用高度代替报废的数额进行计算。因为所有资料分析题目中的柱状图都是用EXCEL、Origin等作图软件生成的,其几何大小与代表的数值之间均呈正比,用来计算同比增长不存在问题。

二、通过同比增长计算上年度数据

有些情况下题目中直接给出了当年统计量和同比增长的数值,而要计算的是前一年度的统计量。通过对同

比增长计算式进行变形,可以得到前一年度统计量的计算式,这个式子也很重要,请考生牢记,并能够直接熟练应用

【例题2】:2007年北京市应届大学生公务员考试资料分析第四大题

2003年,某省一次能源生产量为2223.4万吨标准煤,比上年增长6.7%,增速提高1.4个百分点,与1996年相比年均增长1.2%。多年来我省原煤产量一直在2500万吨左右徘徊,且后备资源有限,2006年原煤生产量为2760.万吨,比上年增长168.5万吨,为近年产量较高年份,原油多年来一直维持在一百多万吨的水平。2003年生产量为166.4万吨,增长9.4万吨,天燃气生产量为0.3亿立方米,增长0.1亿立方米,一次能源自给率为20.1%,已下跌至10年来最低点,其中原煤自给率为25.9%,比上年下降1.3个百分点,原油自给率仅为9.7%,下降1.7个百分点。

2003年,全省能源加工转换企业能源投入总量为8642.1万吨标准煤,比上年增长16.7%,二次能源生产总量为5359.2万吨标准煤,增长17.3%。原煤用于加工转换的总量为7902.4万吨,比上年增长14.5%,占全省原煤消费总量的74.1%,其投入量的81.2%,是作为电煤用于火力发电,产出电力1334亿千瓦时,比上年增长14.3%。

2003年全省原油加工量为1677.8万吨,比上年增长22.2%。其中:产出汽油255.2万吨,柴油434万吨,燃料油155.2万吨,液化石油气89万吨和石油制品571.2万吨,分别比上年增长16.2%、16.6%、37.2%、7%和11.9%。

131.2001年全省一次能源生产量为(

A.1927.7万吨标准煤

B.1953万吨标准煤

C.1978.9万吨标准煤

D.2083.8万吨标准煤

【答案】:C。

【国家公务员网专家解析】:本题要求计算的甚至不是前一年度的统计量,而是向前倒推了两年,但实际计算方法没有变化。首先从材料首句可以得知2003年、2002年的同比增长分别为6.7%和5.3%,代入同比增长公式的变形式,就可以求出2001年全省一次能源产量。【例题2】:2007年北京市应届大学生公务员考试资料分析第四大题

2003年,某省一次能源生产量为2223.4万吨标准煤,比上年增长6.7%,增速提高1.4个百分点,与1996年相比年均增长1.2%。多年来我省原煤产量一直在2500万吨左右徘徊,且后备资源有限,2006年原煤生产量为2760.万吨,比上年增长168.5万吨,为近年产量较高年份,原油多年来一直维持在一百多万吨的水平。2003年生产量为166.4万吨,增长9.4万吨,天燃气生产量为0.3亿立方米,增长0.1亿立方米,一次能源自给率为20.1%,已下跌至10年来最低点,其中原煤自给率为25.9%,比上年下降1.3个百分点,原油自给率仅为9.7%,下降1.7个百分点。

2003年,全省能源加工转换企业能源投入总量为8642.1万吨标准煤,比上年增长16.7%,二次能源生产总量为5359.2万吨标准煤,增长17.3%。原煤用于加工转换的总量为7902.4万吨,比上年增长14.5%,占全省原煤消费总量的74.1%,其投入量的81.2%,是作为电煤用于火力发电,产出电力1334亿千瓦时,比上年增长14.3%。

2003年全省原油加工量为1677.8万吨,比上年增长22.2%。其中:产出汽油255.2万吨,柴油434万吨,燃料油155.2万吨,液化石油气89万吨和石油制品571.2万吨,分别比上年增长16.2%、16.6%、37.2%、7%和11.9%。

131.2001年全省一次能源生产量为( )

A.1927.7万吨标准煤

B.1953万吨标准煤

C.1978.9万吨标准煤

D.2083.8万吨标准煤

【答案】:C。

【国家公务员网专家解析】:本题要求计算的甚至不是前一年度的统计量,而是向前倒推了两年,但实际计算方法没有变化。首先从材料首句可以得知2003年、2002年的同比增长分别为6.7%和5.3%,代入同

比增长公式的变形式,就可以求出2001年全省一次能源产量。

三、同比增长的“隐藏形式”

在资料分析题目中,有这样一种形式的同比增长,并不是以惯常所见的百分数形式给出,而是披上了

一些“外衣”,需要考生看穿其本质。

【例题3】:2005年国家公务员考试一卷资料分析第三大题

1993-2003年某国国内生产总值指数

说明:本题中指数的计算方法为,当年的数值与上一年数值的比乘以100。举例来说,假设第一年的数值为m,第二年的数值为n,则第二年的指数为100×(n/m)

129.2003年与2001年相比,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增长了( )

A.25.6%

B.27.2%

C.6.5%

D.24.3%

【答案】:B。

【国家公务员网专家解析】:根据表格下面的说明,我们可以发现,如果把表格中所给的指数先除以100再减1的话,恰好就是每一年相比于之前一年的同比增长。即2003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11.9%,2002年同比增长13.7%,明确了这一点之后就可以顺利进行计算。设2003、2002、2001三年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分别为A、B、C,那么2003年相比于2001年的增长为:

代入数值,可得(111.9%×113.7%—1)×100%=27.2%。

同比增长的计算是资料分析中一种基本的题目,也常常是考点设计所在,考生只要能够牢记同比增长的基本计算式与其变形,不难在短时间内列出计算式。但由于往往会涉及到除法和百分数的计算,因此对于考生的基本计算能力有较高的要求,能否又快又准地进行手算,才是同比增长计算题目真正的关键所在。

资料分析公式及例题最全

一、增长 增长量 = 现期量 — 基期量 增长率 = 增幅 = 增速 = 增长量 ÷ 基期量 =(现期量 — 基期量)÷基期量 年均增长量、年均增长率: 如果初值为A ,第n+1年增长为B ,年均增长量为M ,年均增长率为x?%,则: M= B?A n B =A(1+x ?%)n 增长量 = A 1+m%×m% , 当m >0 时,m 越大,m%1+m% 越大。 现期量高,增长率高,则增长量高。 同比增长、环比增长 同比增长:与上一年的同一时期相比的增长速度。 环比增长:与紧紧相邻的上一期相比的增长速度。 乘除法转化法: 当0

长38.7%。 问题:2009年我国进出口贸易总额约为( )万亿美元。 A.1.6 B.2.2 C.2.6 D.3.0 二、比重 比重 = 分量÷总体量×100% 已知本期分量为A ,增长率为a%,总量为B ,增长率为b%,则: 基期分量占总量的比重: A ÷(1+a%) B ÷(1+b%)=A B ×1+b%1+a% 如果a%>b%,则本期A 占B 的比重( A B )相较基期( A B × 1+b%1+a% )有所上升。 如果a%

资料分析常用计算方法与技巧

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政职业能力测验资料分析试题,有相当一部份考生能够理解了文章意思后,列出相应的表达式,但由于计算过程的相对复杂,使得不少考生因此而失分。同时,计算类题型在资料分析试题中所占的比重也比较大,因此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快速计算,是最终取得好成绩的至关重要的因素。基于这一问题,曾老师通过实例说明了在公务员考试行政职业能力测验资料分析题中实现快速计算的技巧。 一、国家公务员考试资料分析常用计算方法与技巧 "十五"期间某厂生产经营情况

第一章资料分析综述 第一节命题核心要点 一、时间表述、单位表述、特殊表述 无论哪一种类型的资料,考生对于其时间表述、单位表述、特殊表述都应特别留意。因为这里往往都蕴含着考点。 常见时间表述陷阱: 1.时间点、时间段不吻合,或者涉及的时间存在包含关系; 2.月份、季度、半年等时间表述形式; 3.其他特殊的时间表述。 【例】资料: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发布的2009年4月份中国汽车产销量数据显示,在其他国家汽车销售进一步疲软的情况下,国内乘用车销量却持续上升,当月销量已达83.1万辆,比3月份增长7.59%,同比增长37.37%。 题目:与上年同期相比,2009年4月份乘用车销量约增长了多少万辆? 常见单位表述陷阱: 1.“百”“千”“百万”“十亿”“%”等特殊的单位表述;

2.资料与资料之间、资料与题目之间单位不一致的情况; 3.“双单位图”中务必留意图与单位及轴之间的对应关系。 【例】资料:2008年,某省农产品出口贸易总额为7.15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5.2%。 题目:2008年,该省的对外贸易总额约为多少亿美元? 2008年,该省的绿茶出口额约为多少万美元? 常见特殊表述形式: 1.“增长最多”指增长绝对量最大;“增长最快”指增长相对量即增长率最大; 2.凡是不能完全确定的,则“可能正确/错误”都要选,“一定正确/错误”都不能选; 3.“每……中……”“平均……当中的……”,都以“每/平均”字后面的量作分母; 4.“根据资料”只能利用资料中的信息;“根据常识”可以利用资料外的信息。 二、适当标记、巧用工具;数形结合、定性分析;组合排除、常识运用 资料分析答题的过程当中需要做“适当标记”,一切以便于自己做题为准。适当合理地运用直尺、量角器等工具辅助答题。 直尺使用法则: ◆在较大的表格型材料中利用直尺比对数据。 ◆柱状图、趋势图判断量之间的大小关系时用直尺比对“柱”的长短或者“点”的高低。 ◆在像复合立体柱状图等数据不易直接得到的图形材料中,可以用尺量出长度代替实际值计算“增长率”。

2020年行测指导:资料分析速算技巧

2020年行测指导:资料分析速算技巧 作为国家公务员,避免不了要面对大量繁杂资料并对其进行整理和综合分析。就目前公务员行测考试趋势来看,这种针对考生对各种资料进行准确理解和分析的综合能力的考查也变得尤为突出。公务员行测教研中心对历年考情的调查发现,大部分考生已经足够重视资料分析的复习,但在行测考试中这部分的得分仍较低。经过大量的研究与辅导,针对这种情况教研中心经过大量的沉淀与研究提炼出一种新型速算方法:口算终极六步(最后只需其中一步即可)。希望能对各位考生备考有所帮助。 资料分析口算终极六步法则 第一步:定位; 第二步:选取百分数规则; 第三步:五舍六入法则; 第四步:分子分母大小关系,引起的差与和问题; 第五步:倍数关系转化; 第六步:百分数为此类运算的最终结果。 案例分析 (1)349.34/(1+23.06%)、349.34/(1+3.06%) 第一步:任何百位数(十位、千位数)除以1+百分比,所得的结果仍为百位数(十位、千位数);运算前期,可将百分比写成小数,以便后续对位作差或和。案例(1)最终结果为三位数。 第二步:选取百分数的基数为“分母”,分为三个层级,层级越细,精确程度越高; 案例(1)百分数选取如下:层级一,100%对应123.06;层级二,10%对应12.306;层级三,1%对应1.2306。

第三步:四舍五入规则在此类运算中小改动,6则进位、5则舍掉;如,349.34可当做349;123.06可当做123;因为最终的运算 时允许一定范围的误差,而作为公考要求已经远远足够。 第四步:参照分母选取的百分数,目的是使分子、分母之间的差值接近,以便于三个层级的依次运用;而考试未必用到第三层级, 往往第一层级已经足够。 案例(1)分解初期:100%对应123.06,则把300%对应369,与分 母349最为接近(第一层级已经选择完毕,而且与我们的要求相符, 此种选择暗含整十、整百的思想,望谨记);分解中期:369与349 相差20,选取百分数的分母比分子大,因此我们应该在初期百分比 的基础上减去20所对应的百分比,而10%对应12(12.306当做12 处理),则20%对应24(第二层级则在此步分解终结);分解末期:我 们本需减掉20所对应的百分比即可,减掉20%之后,多减了4,所 以应该再加上4所对应的百分比,因1%对应1.2306,所以3.5%约 等于4,(此不需要简单的倍数关系估算,在熟练后即可灵活运用)。 第五步:得到答案。300%-20%+3.5%=283.5%,此时百分号即可省略,283.5即为我们所求的最终结果。 注意事项: (1)此类运算,如此繁琐的文字解释是为了阅读者方便,并且自 己可以分解并不断推演,随着熟练程度的不断提升,中间的若干环 节直接可以省略; (2)第一类允许的误差范围为1-2,此为运算的最大误差;而资 料分析本身所提供的数据,差距在3以上。 (3)分子、分母以前三位直接对应(作差),最终注意结果小数点 即可。如,349.34/(1+23.06%)可写作349.34/123.06; 349.34/(1+3.06%)可写作349.34/103.06。 同理解决349.34/103.06,100%对应103.06,则300%对应的是309,349比309多40,则在300%的基础加上40所对应的百分比,

行测资料分析答题技巧乘法速算带你飞

行测资料分析答题技巧乘法速算带你飞 行测资料分析数字比较多,看起来比较复杂,但是我们不能放弃!为大家提供行测资料分析答题技巧:乘法速算带你飞,一起来看看吧! 在行测备考中,你是否因为资料分析的阅读量太大而烦恼?你是否因为计算量太大而头疼?其实大可不必,只要找到技巧,资料分析就可轻松拿高分,接下来教育专家给大家介绍一系列解题、计算技巧,教你巧解,带你飞。 教育专家教大家乘法速算技巧。 一、技巧精讲 1、A×9 例1.3579×9= A.32211 B.31211 C.32111 D.33211 【解析】A 对于任意数字乘以9的乘法列式,我们采用拆分法快速计算,即把乘数9拆分成(10-1),因为任意数字乘以10或乘以1的计算都非常简单,所以最终乘法列式就变成了一个我们都非常熟悉的减法运算。如:3579×9=3579×(10-1)=35790-3579,即32211,选择A选项。 观察竖式,数据计算为错一位相减,即A×9列式计算时,可以列竖式为错一位相减。 2、A×11

例2.3456×11= A.32026 B.36066 C.38016 D.40006 【解析】C 对于任意数字乘以11的乘法计算,相信各位考生都已经有了思路,我们同样采用拆分法,把11拆分成(10+1)的形式,最终乘法列式就变成简单加法运算。如:3456×11=3456×(10+1)=34560+3456,即38016,选择C选项。 观察竖式,数据计算为错一位相加,即A×11列式计算时,可以列竖式为错一位相加。 3、A×X5 例3.56×25= A.1250 B.1320 C.1400 D.1500 【解析】C 对于任何偶数乘以X5的运算,我们同样采用拆分法,但拆分的不是X5,而是前面的偶数。如:56×25=28×2×25=28×50=1400,即A×X5列式计算时,可以把前面数字拆分出因数2乘到后数,把 X5变成整十的数据,计算就可以口算得出了。 在行测备考中,你是否因为资料分析的阅读量太大而烦恼?你是否因为计算量太大而头疼?其实大可不必,只要找到技巧,资料分析就可轻松拿高分,接下来给大家介绍一系列解题、计算技巧,教你巧解,带你飞。今天介绍一种除法速算技巧——一步除法速算。

资料分析计算公式大全

统计图表知识收集与分析 产业 第一、第二、第三产业,是根据社会生产活动历史发展的顺序对产业结构的划分。它大体反映了人类生活需要、社会分工和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基本反映了有史以来人类生产活动的历史顺序,以及社会生产结构与需求结构之间相互关系,是研究国民经济的一种重要方法。 产品直接取自自然界的部门称为第一产业,即农业,包括种植业、林业、牧业和渔业;对初级产品进行再加工的部门称为第二产业,即工业(包括采掘工业、制造业、自来水、电力蒸汽、热水、煤气)和建筑业;为生产和消费提供各种服务的部门称为第三产业,即除第一、第二产业以外的其他各业。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第三产业可以分为两大部门:一是流通部门,二是服务部门。 此外,通常说的办“三产”,其内容并不一定都是第三产业,把企事业单位创办的主业之外的营利性的经济实体都称之为“三产”是不确切的。例如:所办的实体如是养牛场则属于第一产业,如果是工厂、施工队则属于第二产业,如果是商店、招待所、咨询机构、游艺厅等才属于第三产业。 三次产业各年度的比重(%) 1991 1992 1993 1994 1995 1996 1997 1998 1999 第一产业 8.1 6.9 6.2 6.9 5.8 5.2 4.7 4.3 4.0

第二产业 52.2 48.7 48.0 46.1 44.1 42.3 40.8 39.1 38.9 第三产业 39.7 44.4 45.8 47.0 50.1 52.5 54.5 56.6 57.1 第三产业是由流通部门和服务部门的有关行业组成,它的基本属性决定了第三产业必须为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提供各种配套服务 。在我国,由于长期受计划经济的影响,第三产业没有受到足够的重视,以致长期处于滞后状态。80年代以来,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第三产业迅速恢复和发展起来,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第三产业的发展和其它经济产业一样,也必须遵循客观发展的规律。就现阶段来看,在我国第一和第二产业仍占经济的主导地位,对国民经济的支配作用并没有改变,而第三产业正处在培育和发展阶段。因此,还不能说第三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越高越好,而应该和其它产业保持适当的比例关系,相互协调,共同促进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如果片面强调第三产业的作用,不切实际地提高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就可能出现“泡沫”经济现象,难以保持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健康发展。同时,第三产业的发展还必须同国民经济的整体实力相适应,从世界范围来看,经济发达地区第三产业比重较高,而经济欠发达地区则比重较低。北京199 5年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全市GDP的比重突破50%,1998年达到56.6%,在全国30个省会城市中居第一位。“九五”期间,北京经济继续坚持“三、二、一”产业发展方针,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努力提高第三产业在全市GDP的比重,这是一个长远的发展战略。 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 总产值、净产值、增加值与国内生产总值究竟有什么区别与联系?

资料分析最全公式

资料分析 主要测查报考者对各种形式的文字、图表等资料的综合理解与分析加工的能力,针对一段资料一般有1~5个问题,报考者需要根据资料所提供的信息进行分析、比较、推测和计算,从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符合题意的答案。 1、统计术语 ◆现期与基期 资料题目中,作为对比参照的时期称为基期,而相对于基期的为现期。 描述基期的具体数值我们称之为基期量,描述现期的具体数值我们称之为现期量。 ◆同比与环比 同比:与历史同期相比较 如:今年五月与去年五月相比较;今年第一季度与去年第一季度相比较;今年上半年与去年上半年相比较。 环比:环比实际上即指“与紧紧相邻的统计周期相比较”,包括日环比、周环比、月环比、年环比等。 【例1】2009年全年民营工业实现增加值8288.8亿元,增长18.9%,增幅

同比提高4.2个百分点。 【例2】2010年上半年,全国原油产量为9848万吨,同比增长5.3%,上年同期为下降1%。 ◆增长率 增长率指的是现期与基期的差值与基期之间的比较。 增长率=(现期量-基期量)÷基期量 【特别提示】 增速、增幅:一般情况下,均与增长率相同。(但在特殊语境下,增幅是指具体数值的增加,例如:某企业9月份的产值和上月相比,有了200万元的增幅,这里增幅就是指具体数值的增加。) 【判别特征】: 增长率:(现在)……比(过去)……增长(下降)……% 式子1:给基期值,现期值,求增长率?增长率=; 式子2:给基期值,增长率,求现期值?现期值=基期值×(1+增长率);

式子3:给现期值,增长率,求基期值?基期值=。 【例1】1959年与1958年比较,支援农村生产支出和农林水利气象等部门的事业费? A. 提高了151.8% B. 提高了51.8% C. 提高了251.8% D. 提高了105% ◆百分数与百分点 增长率之间的计算只能用百分点,不能用百分数。 【例1】与上年同期相比,2010年6月汽车零售同比增幅() A.回落42.3个百分点 B.加快42.3个百分点 C.回落42.3% D.加快42.3%

行测资料分析技巧:突破资料分析复杂乘除计算

行测资料分析技巧:突破资料分析复杂乘除计算 任何一场考试取得成功都离不开每日点点滴滴的积累,下面由出国留学网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行测资料分析技巧:突破资料分析复杂乘除计算”,持续关注本站将可以持续获取更多的考试资讯! 行测资料分析技巧:突破资料分析复杂乘除计算 2020国考将近,各位考生都进入紧张的备考阶段,对于资料分析,相信大家都为复杂的乘除计算所头疼,今天就给大家介绍一种快速好用的方法——有效数字法,帮助大家解决此类问题。 1、有效数字 定义:一个数从左边第一个不为0的数字数起一直到最后一位数字,称为有效数字。简单的说,把一个数字前面的0都去掉就是有效数字了。 如:0.0109的有效数字为1,0,9。 0.010900的有效数字为1,0,9,0,0。 2、考情 第一组:A.33109 B.32988 C.361267 D.30540 第二组:A.32.988 B.329.88 C.3298.8 D.32988 在国考行测资料分析中,涉及到计算的题目的选项在设置上一般为第一组的这种情况,各个选项的有效数字不一样,但是数量级一样。因此,当选项数量级一致时,计算的过程中可以忽略小数点,直接利用有效数字进行计算。 3、环境 (1)除法 a.方法:分子不动,分母四舍五入取三位。 b.应用前提:选项的首n位不同。 c.注意事项:在计算的时候,要注意放缩情况:分母变大,选偏大;分母变小,选偏小。 A.1092 B.1227 C.1403 D.1580 【答案】C。解析:选项数量级相同,因此分子不动,分母四舍五入取四位有效数字,直接计算。 ,选C选项。 (2)乘法 方法:取两位有效数字相乘,观察第三位有效数字判断取舍。 全进:8、9 全舍:0、1、2 一进一舍:小数四舍五入,大数反向取 例1:181.9×312.6=( ) A.39237 B.49830 C.56862 D.66371 【答案】C。解析:选项数量级相同,因此可以利用有效数字来进行计算。观察第三位有效数字,分别为1和2,应该全

资料分析公式汇总

资料分析公式汇总

速算技巧 一、估算法 精度要求不高的情况下,进行粗略估值的速算方式。选项相差较大,或者在被比较的数字相差必须比较大,差距的大小将直接决定对“估算”时对精度的要求。 二、直除法 在比较或者计算较复杂的分数时,通过“直接相除”的方式得到商的首位(首一位、首两位、首三位),从而得出正确答案的速算方式。 常用形式: 1.比较型:比较分数大小时,若其量级相当,首位最大∕小数为最大∕小数 2.计算型:计算分数大小时,选项首位不同,通过计算首位便可得出答案。 难易梯度:1.基础直除法:①可通过直接观察判断首位的情形; ②需要通过手动计算判断首位的情形。 2.多位直除法:通过计算分数的“首两位”或“首三位”判断答案情形。 三、插值法 1.“比较型”插值法 如果A与B的比较,若可以找到一个数C,使得A﹥C,而B﹤C,既可以判定A﹥B;若可以找到一个数C,使得A﹤C,而B﹥C,既可以判定A﹤B; 2.“计算型”插值法 若A﹤C﹤B,则如果f﹥C,则可以得到f=B;如果f﹤C,则可以得到f=A; 若A﹥C﹥B,则如果f﹥C,则可以得到f=A;如果f﹤C,则可以得到f=B。

四、放缩法 当计算精度要求不高时,可以将中间结果进行大胆的“放”(扩大)或者“缩”(缩小),从而迅速得到精度足够的结果。 常用形式: 1. A﹥B,C﹥D,则有A+C﹥B+D;A-D﹥B-C; 2. A﹥B﹥0,C﹥D﹥0,则有A×C﹥B×D;A÷D﹥B÷C 五、割补法 在计算一组数据的平均值或总和值时,首先选取一个中间值,根据中间值将这组数据“割”(减去)或“补”(追上),进而求取平均值或总和值。 常用形式: 1.根据该组数据,粗略估算一个中间值; 2.将该组值分别减去中间值得到一组数值;

公务员考试资料分析公式大全

在资料分析题目中涉及很多统计术语和公式,小编已经整理好了,拿去背吧。 No.1 基期、现期、增长量、增长率 ①基期量:对比参照时期的具体数值 ②现期量:相对于基期量 ③增长量:现期量相对于基期量的变化量 ④平均增长量:一段时间内平均每期的变化量 ⑤增长率:现期量相对于基期量的变化指标 No.2 年均增长率 如果基期量是A,经过n个周期变为B(末期量),年均增长率为r,则可得出: 注意:利用上述公式算出的年均增长率略大于实际值,且当|x|>10%时,利用上述公式计算存在一定的误差。No.3 间隔增长率 已知第二期和第三期的增长率,求第三期相对于第一期的增长率。

No.4 混合增长率 已知部分的增长率,求整体的增长率。 如果A的增长率是a,B的增长率是b,“A+B”的增长率是r,其中r介于a、b之间,且r数值偏向于基数较大一方的增长率(若A>B,则r偏向于a;若A<B,则r偏向于b)。 No.5 同比增长和环比增长 同比增长:与历史同期相比的增长情况。 环比增长:与相邻上一个统计周期相比的增长情况。 No.6 百分数、百分点 百分数:也叫百分率或者百分比,例如10%,12%。 百分点:以百分数形式表示相对指标的变化幅度,增长率之间作比较时可直接相加减。 No.7 平均数 现期平均数 基期平均数:A为现期总量,a为对应增长率;B为现期份数,b为对应增长率。

平均数的增长率 No.8 比重 部分在整体中所占的百分比,用个百分数或者“几成”表示。 “一成”代表的是10%,“二成”代表的是20%,以此类推。 No.9 倍数 A是B的多少倍,A÷B; A比B多多少倍,(A-B)÷B=A/B-1。 No.10 翻番 翻几番变为原来数值的倍。例如,如果翻一番,是原来的2倍;翻两番是原来的4倍;翻三番就是原来的8倍。 No.11 指数 描述某种事物相对变化的指标值。(假设基数为100,其他值与基期相比得到的数值) 资料分析是行测考试中非常重要的一大模块,对于这一模块而言,难度适中,但计算量偏大,许多小伙伴会花费大量的时间。 做题的速度和准确率是建立在领略题意并熟悉统计术语的基础上,因此,公考通(https://www.360docs.net/doc/4c17521973.html,)就资料分析中容易混淆且尤为重要的统计术语作简要的辨析。 百分数与百分点 1.百分数(百分比) 表示量的增加或者减少。 例如,现在比过去增长20%,若过去为100,则现在是120。 算法:100×(1+20%)=120。 例如,现在比过去降低20%,如果过去为100,那么现在就是80。

行测资料分析计算公式汇总

资料分析计算公式汇总 考点 已知条件 计算公式 方法与技巧 基期量计算 (1)已知现期量,增长率x% x%1+= 现期量 基期量 截位直除法,特殊分数法 (2)已知现期量,相对基期量增加M 倍 M += 1现期量 基期量 截位直除法 (3)已知现期量,相对基期量的增长量N N -现期量基期量= 尾数法,估算法 基期量比较 (4)已知现期量,增长率x% 比较:x% 1+= 现期量 基期量 (1)截位直除法(2)如果现期量差距较大,增长率相差不大,可直接比较现期量。 (3)化同法 分数大小比较: (1)直除法(首位判断或差量比较) (2)化同法,差分法或其它 现期量计算 (5)已知基期量,增长率x% ) (基期量基期量基期量现期量x %1 x %+?=?+= 特殊分数法,估算法

(6)已知基期量,相对基期量增加M 倍 ) (基期量基期量基期量现期量M M +?=?+=1 估算法 (7)已知基期量,增长量N N +=基期量现期量 尾数法,估算法 增长量计算 (8)已知基期量与现期量 基期量现期量增长量-= 尾数法 (9)已知基期量与增长率x% x%?=基期量增长量 特殊分数法 (10)已知现期量与增长率x% x%x% 1?+= 现期量 增长量 (1)特殊分数法,当x%可以被视为 n 1 时,公式可被化简为:n += 1现期量 增长量; (2)估算法(倍数估算)或分数的近似计算(看大则大,看小则小) (11)如果基期量为A ,经N 期变为B ,平均增长量为x N A B x -= 直除法 增长量比较 (12)已知现期量与增长率x% x%x% 1?+=现期量 增长量 (1)特殊分数法,当x%可以被视为 n 1 时,公式可被化简为:n += 1现期量 增长量 (2)公式可变换为: % 1%x x +? =现期量增长量,其中

资料分析技巧

资料分析技巧 一、统计术语 基期量:历史时期的量(比之后)。 现期量:现在研究时期的量(比之前)。 增长量(增长最多)=现期量-基期量 增长率、增速、增幅(增长最快):增长量除以基期量 年均增长量:总增长量除以年数。 年均增长率:指一定年限内,平均每年增长的速度。 拉动增长率:部分增长量/整体基期量 增长贡献率:部分增长量/整体增长量 百分数:实际量之间的计算,需要除以参考值。 百分点:比例或增长率之间的比较,直接加减,不需要除以参考值。 同比增长:与上一年的同一时期相比的增长速度。 环比增长:与紧紧相邻的上一期相比的增长速度。 成数: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十分之几的数,几成相当于十分之几。 翻番:即变为原来的2倍,翻n番是变为原来的2n倍。 顺差:在一个时期内,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出口商品额大于进口商品额,叫做对外贸易顺差(又称出超)。 逆差:在一个时期内,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出口商品额小于进口商品额,叫做对外贸易逆差(又称入超)。 国内生产总值:指一个国家或者地区所有常驻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所有最终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国内生产总值由三大产业增加值构成。 第一产业:农业,林业,畜牧业,渔业 第二产业:采矿业,制造业,建筑业,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 第三产业:除第一、二产业以外的其他各行业,俗称服务业 产值又称产业增加值 恩格尔系数:食品支出总额占个人消费支出总额的比重。恩格尔系数越大一个国家或家庭生活越贫困;反之,恩格尔系数越小,生活越富裕。 基尼系数:国际上通用的、用以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人民收入差距的常用指标。基尼系数介于0-1之间,基尼系数越大,表示不平等程度越高。 二、加减截位法 指的是在精度要求允许的范围内,将计算过程当中的数字进行截位。一般从左到右截取前两位,后一位四舍五入。 选项首位同,截三位,首位异,截两位; 位数不同时,位数小的截位,位数大的多截一位。 三、截位直除法 截位直除时分子不变,对分母截位:一般情况下,选项首位不同,分母截取前两位,首位相同时,分母截取前三位,后一位考虑四舍五入。

2020江西省考行测资料分析速算技巧

2020江西省考行测资料分析速算技巧 经常听到考生吐槽:“资料分析我会很多计算方法,但是一到考试就什么也不会了,真奇怪”、“哎呀,我资料分析就是计算速度慢,要不肯定得高分”、“一看到计算就头疼,有没有简便算法?”……诸如此类的声音。其实,资料分析大家只需要掌握以下几个技巧,就可以保证在考试时快速求解答案。今天中公教育就带大家来学习一下。 技巧一:结合选项得答案 A.1735.9 B.2810.8 C.3489.4 D.4004.4 【答案】C。中公解析:算式为A/B型,这类算式在计算时只需分子不变,分母取前三位有效数字(第四位四舍五入,且小数点、零、百分号等对计算结果无影响的均忽略)。即为:4284.3÷123。再结合选项可知:选项首位不同,计算时估出首位3即可,故选C。 【中公点拨】此类题型主要训练分母快速取三位有效数字的能力,可通过大量练习提升一步除法运算的速度和准确度。 A.753.2 B.781.4 C.816.3 D.913.7 【答案】B。中公解析:算式为A/B型,这类算式在计算时只需分子不变,分母取前三位有效数字(第四位四舍五入,且小数点、零、百分号等对计算结果无影响的均忽略)。即为:689.2÷882。再结合选项可知:选项首位“7”居多,故计算时猜测首位为“7”,然后估算第二位5太小,故选B。 【中公点拨】计算过程中要巧妙利用选项,减少自己的思考量,快速得出答案。 技巧二:巧妙作乘提速度 例1.24×11=( ) A.244 B.254 C.264 D.274

【答案】C。中公解析:24×11=24 ×(10+1)=240+24=264,故选C。 【中公点拨】乘法计算中,当其中一个乘数为11时,列竖式可以看成错开一位相加。 例2.18×25=( ) A.290 B.360 C.410 D.450 【答案】D。中公解析:18×25=9×2×25=9×50=450,故选D。 【中公点拨】乘法计算中,当其中一个乘数尾数为5且另一个数为偶数时,可以用尾数为5的数先乘2,从而快速计算。 中公教育提醒大家,我们在做题时一定要时刻关注所要计算的算式及选项,很多时候是并不需要我们浪费脑细胞去思考的。只要学会观察,相信能够做得又对又快!

资料分析常用公式

● 给人改变未来的力 量 资料分析常用公式 一尧基本概念中常用公式(一)增长量 1.定义 增长量:说明两个同时期发展水平增减差额的指标。它说明社会经济现象在一定时期内增长(或减少)的绝对量。 2.计算公式 增长量计算公式为:对比期水平-基期水平 (二)同比和环比 1.定义 同比指本期发展水平与去年同期发展水平相比较的变化幅度。环比指本期发展水平与上期发展水平相比较的变化幅度。2.计算公式 同比增长速度(即同比增长率本期数-去年同期数×100% 环比增长速度(即环比增长率)=本期数-上期数上期数 ×100% (三)平均增长量/平均增长率 1.定义 平均增长量:又称“平均增减量”,用来说明某种现象在一定时期内平均每期增长的数量。平均增长率:一段时间内某一数据指标平均每段时期的增长幅度。当这个时期为年时则为年均增长率,公务员考试中通常考查的是平均增长率。 年均增长率是指一段时间内某一数据指标平均每年的增长幅度。2.计算公式 平均增长量计算公式为:总增长量 时间 如果第一年的数据为A ,第n +1年为B ,则年均增长率x = B A n √ -1。

●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 (四)比重 1.定义 比重指的是总体中某部分占总体的百分比。 2.计算公式 比重=分量 总量×100% (五)百分数/百分点 1.定义 百分数也称百分比,是相对指标最常用的一种表现形式。它是将对比的基数抽象化为100而计算出来的相对数,用“%”表示。它既可以表示数量的增加,也可以表示数量的减少。运用百分数时,也要注意概念的精确。 百分点是指不同时期以百分数形式表示的相对指标,如:速度、指数、构成等的变动幅度。它是分析百分数增减变动的一种表现形式。 倍数是关于两个有联系的指标的对比,将对比的基数抽象化为1而计算出来的相对数就是倍数,常常用于比数(分子)远大于基数(分母)的场合。 翻番是指数量加倍。如1变为2(1×2),2变为4(2×2),3变为6(3×2)……A变为A×2,翻两番为(A×2)×2=A×22,是指原基数在翻一番的基础上再翻一番。 2.计算公式 一般来说,同一组数据的倍数和增长率存在如下关系:增长率=(倍数-1)×100%。 2

资料分析五大速算技巧

资料分析五大速算技巧 ★【速算技巧一:估算法】 提示 “估算法”毫无疑问是资料分析题当中的速算第一法,在所有计算进行之前必须考虑能否先行估算。所谓估算,是在精度要求并不太高的情况下,进行粗略估值的速算方式, 一般在选项相差较大,或者在被比较数据相差较大的情况下使用。估算的方式多样,需要各位考生在实战中多加训练与掌握。 进行估算的前提是选项或者待比较的数字相差必须比较大,并且这个差别的大小决定了“估算”时候的精度要求。 ★【速算技巧二:直除法】 提示 “直除法”是指在比较或者计算较复杂分数时,通过“直接相除”的方式得到商的首位(首一位或首两位),从而得出正确答案的速算方式。“直除法”在资料分析的速算当中有非常广泛的用途,并且由于其“方式简单”而具有“极易操作”性。 “直除法”从题型上一般包括两种形式: 一、比较多个分数时,在量级相当的情况下,首位最大/小的数为最大/小数; 二、计算一个分数时,在选项首位不同的情况下,通过计算首位便可选出正确答案。

“直除法”从难度深浅上来讲一般分为三种梯度: 一、简单直接能看出商的首位; 二、通过动手计算能看出商的首位; 三、某些比较复杂的分数,需要计算分数的“倒数”的首位来判定答案。 ★【速算技巧三:截位法】 提示 所谓“截位法”,是指“在精度允许的范围内,将计算过程当中的数字截位(即只看或者只取前几位),从而得到精度足够的计算结果”的速算方式。 在加法或者减法中使用“截位法”时,直接从左边高位开始相加或者相减(同时注意下一位是否需要进位与借位),直到得到选项要求精度的答案为止。 在乘法或者除法中使用“截位法”时,为了使所得结果尽可能精确,需要注意截位 近似的方向: 一、扩大(或缩小)一个乘数因子,则需缩小(或扩大)另一个乘数因子; 二、扩大(或缩小)被除数,则需扩大(或缩小)除数。 如果是求“两个乘积的和或者差(即a×b±c×d)”,应该注意: 三、扩大(或缩小)加号的一侧,则需缩小(或扩大)加号的另一侧;

资料分析公式

资料分析常用公式 考点 已知条件 计算公式 方法与技巧 基期量计算 (1)已知现期量,增长率x% x%1+= 现期量 基期量 截位直除法,特殊分数法 (2)已知现期量,相对基期量增加M 倍 M += 1现期量 基期量 截位直除法 (3)已知现期量,相对基期量的增长量N N -现期量基期量= 尾数法,估算法 基期量比较 (4)已知现期量,增长率x% 比较:x% 1+= 现期量 基期量 (1)截位直除法(2)如果现期量差距较大,增长率相差不大,可直接比较现期量。 (3)化同法 分数大小比较: (1)直除法(首位判断或差量比较) (2)化同法,差分法或其它 现期量计算 (5)已知基期量,增长率x% ) (基期量基期量基期量现期量x%1 x%+?=?+= 特殊分数法,估算法

(6)已知基期量,相对基期量增加M 倍 )(基期量基期量基期量现期量M M +?=?+=1 估算法 (7)已知基期量,增长量N N +=基期量现期量 尾数法,估算法 增长量计算 (8)已知基期量与现期量 基期量现期量增长量-= 尾数法 (9)已知基期量与增长率x% x%?=基期量增长量 特殊分数法 (10)已知现期量与增长率x% x%x% 1?+= 现期量 增长量 (1)特殊分数法,当x%可以被视为 n 1 时,公式可被化简为:n += 1现期量 增长量; (2)估算法(倍数估算)或分数的近似计算(看大则大,看小则小) (11)如果基期量为A ,经N 期变为B ,平均增长量为x N A B x -= 直除法 增长量比较 (12)已知现期量与增长率x% x%x% 1?+=现期量 增长量 (1)特殊分数法,当x%可以被视为 n 1 时,公式可被化简为:n += 1现期量 增长量 (2)公式可变换为: % 1%x x +? =现期量增长量,其中

资料分析

资料分析 第一节速算技巧 一、计算型 1.速算技巧: (1)一个数*1.5→本身+本身的一半。例:86.4*1.5=86.4+43.2=129.6。 (2)一个数*1.1→错位相加。例:12345*1.1=12345+1234.5=13579.5。 (3)一个数*0.9→错位相减。例:12345*0.9=12345-1234.5=11110.5。 (4)练一练:①124.6*1.5=124.6+62.3=186.9。 ②13579*1.1=13579+1357.9=14936.9。 ③13579*0.9=13579-1357.9=12221.1。 2.截位直除: (1)一步除法:建议只截分母。 (2)多步计算:建议上下都截。 截几位: (1)选项差距大,截两位。①选项首位不同。②选项首位相同,次位差大于首位(2)选项差距小,截三位。首位相同且次位差小于等于首位。 总结:(截位直除) (1)差距大,截两位;差距小,截三位。 (2)一步除法,截分母;多步计算,上下截。 注意:除前看选项,差距比较大,存在10倍以上的差别,位数和小数点不能忽略,保留两位计算。 二、比较型 1.分数比较 (1)一大一小,直接比,分子大,分数大; (2)同大同小,竖着直接除,横着看速度(倍数)。谁快谁牛皮,慢的看成 1。例:

①7/24和 3/12如何比较。分子:7>3,分母:24>12,分子大分母也大,同大同小。方法一:竖着直接除,看首位商几。 方法二:横着看速度,速度相当于倍数,24是 12的 2倍,7是 3的 2+倍, 分子的倍数大,慢的看成 1,即分母看成 1,7/1>3/1,因此 7/24>3/12。 ②3/5和 6/15横着比较。分子:3和 6之间为 2倍的关系,分母:5和 15 之间为 3倍的关系,谁快谁牛皮,分母快,把分子看成 1,分母小的分数大, 1/5>1/15,因此 3/5>6/15。 第二节快速找数 1.文字材料就找关键词!!! (1)5~10秒内,每段总结出 1~2个关键词。 (2)要求:与众不同的。 (3)举例:商场的负一层是停车场,一层卖化妆品、手表,二层卖男装,三层卖装,四层卖运动装,五层卖吃的。如果要买女装,不需要逐层爬,可以坐直梯直奔三楼,这样速度更快,想找吃的到五楼,想找运动装到四楼,想看男装去二楼,直奔题。即:标记段落主题词,与题干进行匹配;注意相近词、时间、单位等。 2.表格材料:横纵标目、标题、单位、备注。 3.图形材料:标题、单位、图例。(饼形图构成原则:12点钟方向顺时针依次排布) 4.综合材料:不同类型材料之间的关系、材料结构。 【注意】坑点: 1.表格材料,“总计”坑。 例:材料四中,按消费类别分,增长率大于 7%的有几个,类别不包含总计, 总计大于 7%也不能算,共 5个。 2.单位坑(民航、人口)。 (1)运输方式有公路、水路、铁路、民航,飞机比较少,运输量小,故而民航的运输单位通常是万吨,其他运输方式的单位通常是亿吨,相差较大,需要留意。 (2)人口:涉及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等,人口量较多,通常按照 千分比计算(不是百分比)。

资料分析技巧最全总结

1.差分法”是在比较两个分数大小时,用“直除法”或者“化同法”等其他速算方式难以解决时可以采取的一种速算方式。 适用形式: 两个分数作比较时,若其中一个分数的分子与分母都比另外一个分数的分子与分母分别仅仅大一点,这时候使用“直除法”、“化同法”经常很难比较出大小关系,而使用“差分法”却可以很好地解决这样的问题。基础定义: 在满足“适用形式”的两个分数中,我们定义分子与分母都比较大的分数叫“大分数”,分子与分母都比较小的分数叫“小分数”,而这两个分数的分子、分母分别做差得到的新的分数我们定义为“差分数”。例如:324/53.1与313/51.7比较大小,其中324/53.1就是“大分数”,313/51.7就是“小分数”,而324-313/53.1-51.7=11/1.4就是“差分数”。 “差分法”使用基本准则—— “差分法”使用基本准则—— “差分数”代替“大分数”与“小分数”作比较: 1、若差分数比小分数大,则大分数比小分数大; 2、若差分数比小分数小,则大分数比小分数小; 3、若差分数与小分数相等,则大分数与小分数相等。 比如上文中就是“11/1.4代替324/53.1与313/51.7作比较”,因为11/1.4>313/51.7(可以通过把1.4×30 330/42可以通过“直除法”或者“化同法”简单得到),所以324/53.1>313/51.7。 特别注意: 一、“差分法”本身是一种“精算法”而非“估算法”,得出来的大小关系是精确的关系而非粗略的关系; 二、“差分法”与“化同法”经常联系在一起使用,“化同法紧接差分法”与“差分法紧接化同法”是资料分析速算当中经常遇到的两种情形。 三、“差分法”得到“差分数”与“小分数”做比较的时候,还经常

资料分析:资料分析计算技巧练习题

资料分析:资料分析计算技巧练习题 (一) 1. 5784÷(1+3%)=()。 A.5702 B.5615 C.5684 D.4450 2. 48090÷(48090+28310)=()。 A.37.1% B.41.1% C.58.9% D.62.9% 3. 4930÷(1+20.3%)=()。 A.4930 B.4098 C.3929 D.2145 4. 2×36545-36779=()。 A.36779 B.36545 C.36311 D.36312 5. 2223.4×97.7%≈()。 A.2172 B.2281 C.2064 D.2246 (二) 2010年一季度,我国水产品贸易进出口总量158.7万吨,进出口总额40.9亿美元,同比分别增长14.2%和29.0%。其中,出口量67.1万吨,出口额26.5亿美元,同比分别增长11.7%和24.9%;进口量91.6万吨,进口额14.4亿美元,同比分别增长16.0%和37.5%。 6. 2010年一季度,我国水产品出口额比上年同期约增长了多少亿美元?() A.5.3B.7.0 C.9.2D.21.2 2008年,某省农产品进出口贸易总额为7.15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5.2%。其中,出口额为5.02亿美元,增长22.1%;进口额为2.13亿美元,增长33.2%。农产品进出口贸易额占全省对外贸易总额的4.5%…… 7. 2008年,该省农产品外贸顺差比上年增长了()。

A.5%B.15% C.25%D.35% 8. 2008年度全国旅行社入境旅游业务营业收入约为多少亿元?() A.185 B.210 C.225 D.235 2008年世界稻谷总产量68501.3万吨,比2000年增长14.3%;小麦总产量68994.6万吨,比2000年增长17.8%;玉米总产量82271.0万吨,比2000年增长39.1%;大豆总产量23095.3万吨,比2000年增长43.2%。 9.下列四种谷物中,2008年与2000年相比全世界增产量最多的是()。 A.稻谷B.小麦 C.玉米D.大豆 10. 该省2010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是()。 A.11959.6亿元 B.13482.4亿元 C.14852.6亿元 D.16347.2亿元

公务员行测资料分析技巧干货

资料分析常见名词与干货: 基期和本期 基期,表示的是在比较两个时期的变化的时候,用来作比较值(基准值)的时期,该时期的数值通常 作为计算过程中的除数或者减数。 本期,相对于基期而言,是当前所处的时期,该时期的数值通常作为计算过程中的被除数或者被减数。【注】和谁相比,谁做基期。 增长量、增长率(增长速度、增长幅度) 增长量,表示的是本期与基期之间的绝对值差异,是一绝对值。 增长率,表示的是末期也基期之间的相对差异,是一相对值。 增长率=增长速度(增速)=增长幅度(增幅) 【注】增加(长)最多比较的是增长量 增加(长)最快比较的是增长率 多少是量;快慢是率 同比、环比 同比和环比均表示的是两个时期变化情况,但是这两个概念啊比较的基期不同。 同比,指的是本期发展水平与历史同期大发展水平的变化情况,其基期对应的是历史同期。环比,指的是本期发展水平与上一个统计周期的发展水平的变化情况,其基期对应的是上一个统计 周期。 【注】环比经常出现在月份、季度相关问题。 百分数、百分点 百分数,表示的是将相比较的基期的数值抽象为100,然后计算出来的数值,用%表示,一般通过 数值相除得到,在资料分析题目中通常用在以下情况: ①部分在整体中所占的比重;②表示某个指标的增长率或者减少率 百分点,表示的是增长率、比例等用百分数表示的指标的变化情况,一般通过百分数相减得到,在资 料分析题目中通常用在以下情况: ①两个增长率、比例等以百分数表示的数值的差值; ②在A拉动B增长几个百分点,这样的表述中。 1 / 11

倍数、翻番 倍数,指将对比的基数抽象为1,从而计算出的数值。 翻番,指数量的加倍,如:如果某指标是原来的2倍,则意味着翻了一番;是原来的4倍,则意味着 N 翻了两番,以此类推。所用的公式为:末期/基期=2 ,即翻了N番。 【注】注意,“比XX多N倍”和“是XX的N倍”两种说法的区别。比XX多N倍,说明是XX的N+1倍。比重、比值、平均 比重:某事物在整体中所占的分量,计算公式为比重=部分/整体*100% 比值:两数相比所得的值。 平均:将总量分成若干份,例如:人均消费=总消费/总人数 【注】题目中出现“占”字时,考察的是比重的问题。 产业增加值 产业增加值:该行业在周期内(一般以年计)比上个清算周期的增长值。该描述为固有名词,为本期量,切忌与增长量混淆。 资料分析的做题顺序 总的来说,要先看问题,后看材料,让问题引领我们去了解材料。 具体顺序:看资料首句(图表标题),确定材料时间—--从问题入手—--分析问题--—选取关键字—---回到原文寻找关键字所在语段------圈出所给数据------根据问题进行分析计算 挑选关键词原则:简略、特别(英文缩写,带有“”等等) 四则运算计算常用技巧 解决加减法之尾数法和高位叠加法 技巧解读: 尾数法与按位叠加法均适用于多个数求和求差的题型,但两种方法又有不同,适用题型如下: 尾数法:精确求和 按位叠加:估算多个数总和 适用计算:加法和减法 2 / 1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