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体的溶解度
气体的溶解度解读

C总
M
M M A x A M S xS
对于稀溶液, M
M S , S
H
C总 E
s
MsE
*
2) 气液相中溶质的摩尔分数表示的亨利定律
y mx
m——相平衡常数 ,是温度和压强的函数。 温度升高、总压下降则m值变大, m值越大,表明气体的溶解度越小。
m与E的关系: 由分压定律知 : p P y
p y* P
由亨利定律: p * E x
E y x P
即:
E m P
3)用摩尔比Y和X分别表示气液两相组成的亨利定律
a) 摩尔比定义:
液相中溶质的摩尔数 x X 液相中溶剂的摩尔数 1 x
气相中溶质的摩尔数 y Y 气相中惰入液相,发生吸收过程。
若含氨0.02摩尔分数的混合气和 x=0.05的氨水接触,则
x * y / 0.94 0.02 / 0.94 0.021
x 0.05 x* 0.021
气液相接触时,氨由液相转入气相,发生解吸过程。 此外,用气液相平衡曲线图也可判断两相接触时的传质方向 具体方法: 已知相互接触的气液相的
所谓过程的极限是指两相充分接触后,各相组成变化的 最大可能性。
增加塔高 组成为y1的混合气 塔底 x1增加 减少吸收剂用量
极限
组成为: x1 max
x1*
y1 m
塔顶y2降低 极限
组成为y1的混合气
增加塔高 增加吸收剂用量
*
组成为:y
2 min
y2 mx2
一、气体的溶解度
第六章 吸收
第二节 气液相平衡
二、亨利定律
气体溶解度 排序

气体溶解度介绍气体溶解度是指气体在溶液中溶解的能力或程度。
当气体与液体接触时,气体分子与液体分子发生相互作用,部分气体分子被吸附或溶解在液体中。
气体溶解度的大小与多种因素有关,包括溶质和溶剂的性质、温度、压力等。
溶解度的影响因素1. 溶质和溶剂的性质溶质和溶剂的性质对气体溶解度有重要影响。
溶质和溶剂之间的相互作用力越强,气体溶解度就越大。
例如,极性溶剂如水可以溶解极性气体如氨气,而非极性溶剂如石油则不能有效溶解极性气体。
2. 温度温度对气体溶解度有显著影响。
一般来说,温度升高会使气体溶解度降低,因为温度升高会增加气体分子的动能,使其逃离液体。
相反,温度降低会使气体溶解度增加。
3. 压力压力是影响气体溶解度的重要因素。
根据亨利定律,温度不变的情况下,气体溶解度与气体的分压成正比。
即增加气体的分压会使气体溶解度增加,减小气体的分压会使气体溶解度减小。
4. 其他因素除了溶质和溶剂的性质、温度和压力外,还有其他因素可以影响气体溶解度。
例如,溶液的浓度、表面积、搅拌速度等都会对气体溶解度产生影响。
气体溶解度的应用1. 呼吸过程氧气在呼吸过程中通过肺泡与血液发生气体交换,从而进入血液中。
氧气的溶解度对呼吸过程至关重要,它决定了氧气在血液中的浓度,进而影响到身体各个组织细胞的供氧情况。
2. 饮料和汽水饮料和汽水中的二氧化碳是通过充入高压容器中溶解到液体中的。
当容器打开时,压力降低,溶解度减小,二氧化碳从溶液中逸出,形成气泡,使饮料或汽水起泡。
3. 水中生物生存水中的氧气溶解度对水生生物的生存至关重要。
水中溶解的氧气是鱼类和其他水生生物进行呼吸所必需的。
当水中的氧气溶解度降低时,会导致水生生物窒息或死亡。
总结气体溶解度是指气体在溶液中溶解的能力或程度。
其大小受到溶质和溶剂的性质、温度、压力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气体溶解度在呼吸过程、饮料和汽水制造以及水中生物生存等方面都起着重要作用。
通过深入了解气体溶解度的影响因素和应用,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气体在液体中的行为,为相关领域的研究和应用提供基础。
气体的溶解度

气体的溶解度气体的溶解度是指在一定温度和压力条件下,气体在溶剂中溶解的程度。
溶解度通常用溶质在溶剂中的质量或体积比例表示。
气体溶解度的变化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压力、温度和溶剂性质等。
其中,压力是最主要的影响因素之一。
根据亨利定律,当温度不变时,气体的溶解度与其分压成正比。
也就是说,当气体分压增加时,气体溶解度也会增加。
这可以用于解释为什么在气饮料瓶中,压力减小后二氧化碳会从溶液中逸出。
温度对气体溶解度的影响也很显著。
根据查理定律,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降低。
这意味着,当温度升高时,溶解度减小。
这可以通过冬天时冰上的湖水中溶解的气体的释放来观察到。
在寒冷的季节,湖水温度较低,溶解氧的溶解度增加,而在温暖的季节,湖水温度升高,溶解氧的溶解度减小,这对于湖中生物的生存有重要影响。
除了压力和温度,溶剂的性质也对气体溶解度起着重要作用。
溶剂的溶解能力取决于溶剂和溶质之间的相互作用力。
如极性溶剂通常更适合溶解极性气体,而非极性溶剂更适合溶解非极性气体。
另外,溶剂分子的大小和形状也会影响气体的溶解度。
分子较小而形状简单的溶剂分子通常具有更高的溶解度。
气体的溶解度对许多自然和工业过程都具有重要影响。
在自然界中,氧气和二氧化碳的溶解度对水生生物的呼吸和生存至关重要。
此外,许多化学反应和工业过程也依赖于气体的溶解度,如饮料的碳化过程、金属的烧焊和气体扩散等。
总结起来,气体的溶解度是指气体在溶剂中溶解的程度。
压力、温度和溶剂性质是影响气体溶解度的关键因素。
了解气体的溶解度对于我们理解自然界中的现象和促进工业过程的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希望本文能为你提供一些关于气体溶解度的基本知识。
气体溶解度实验研究气体的溶解度及相关因素

气体溶解度实验研究气体的溶解度及相关因素气体溶解度是指气体在液体中溶解的能力或程度。
它是一个重要的物理化学性质,影响着许多自然和工业过程。
通过实验研究气体的溶解度以及影响溶解度的因素,我们可以深入了解气体溶解的本质,为实际应用提供重要的依据。
一、溶解度实验方法1.实验材料- 气体样品(如氧气、二氧化碳等)- 溶剂(如水、酒精等)- 适量的容器(如试管、烧瓶等)- 称量器具(比如天平)2.实验步骤- 准备好所需的实验材料。
- 将容器装满溶剂,并控制好温度。
- 将气体样品小心地导入溶剂中,可以用气体压力或吸管等方法。
- 定期搅拌溶液,以促进气体与溶剂的接触。
- 测量溶液中溶解气体的重量或体积。
- 记录实验数据,计算得到气体的溶解度。
二、气体溶解度与温度的关系温度是影响气体溶解度的重要因素之一。
实验研究发现,随着溶剂温度的升高,气体的溶解度减小;相反,溶剂温度降低,则气体溶解度增加。
这种现象可以通过热力学理论解释。
在高温下,溶剂的分子热运动剧烈,分子间的作用力减弱,导致气体分子容易逸出溶液,溶解度降低。
而在低温下,溶剂的分子热运动减弱,分子间的作用力增强,使气体分子更容易被溶解,溶解度增加。
三、气体溶解度与压力的关系压力也是影响气体溶解度的重要因素。
根据亨利定律,溶解度与气体压力成正比。
实验表明,当气体压力增加时,溶解度也会相应增加;反之,气体压力降低,则溶解度减小。
亨利定律的解释是,气体分子在高压下更容易与溶剂分子发生相互作用,从而使气体分子能够更多地溶解在溶液中。
而在低压下,气体分子与溶剂分子的相互作用减弱,溶解度减小。
四、气体溶解度与溶剂的性质除温度和压力外,溶解度还受溶剂的性质影响。
实验研究发现,不同气体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度有显著差异。
溶剂的极性和分子间力对气体的溶解度有重要影响。
例如,极性溶剂对极性气体的溶解度较高,而对非极性气体的溶解度较低。
另外,溶剂的酸碱性质、溶液的浓度以及其他化学特性也会影响气体的溶解度。
气体溶解度溶解度与气体压力的相互关系

气体溶解度溶解度与气体压力的相互关系气体溶解度与气体压力的相互关系气体的溶解度是指单位体积溶液中所含气体的物质量,通常用摩尔溶解度来表示。
气体溶解度的大小与气体的压力密切相关,遵循亨利定律。
本文将探讨气体溶解度与气体压力的相互关系,并进一步探讨影响气体溶解度的其他因素。
亨利定律是描述气体溶解度与气体压力关系的数学表达式。
该定律由英国化学家威廉·亨利于1803年提出,并得到广泛应用。
亨利定律的数学表达式为:C = kP,其中C表示气体的摩尔溶解度,P表示气体的分压,k为亨利常数。
根据亨利定律,气体的摩尔溶解度正比于气体的分压。
根据亨利定律,可以得知当气体分子在溶液中与溶剂分子发生相互作用时,随着气体分压的增加,溶解度也会相应增加。
这是因为气体的分压增加会使气体分子与溶剂分子的碰撞频率增加,从而导致更多的气体分子溶解于溶液中。
而当气体分压减小时,溶解度也会相应减小。
另外,温度也会对气体溶解度的大小产生显著影响。
一般来说,随着温度的升高,气体的溶解度会减小。
这是由于温度的升高会提高溶液中溶剂分子的热运动速率,导致与气体分子的碰撞频率增加,从而使气体分子从溶液中逸出。
相反,如果温度降低,气体的溶解度将增加。
这是因为低温会降低溶剂分子的热运动速率,使气体分子更容易被溶解。
除了压力和温度,其他因素也可以影响气体溶解度。
其中,溶剂的性质是决定溶解度的重要因素之一。
溶剂的极性越大,对极性气体的溶解度越高。
溶剂的极性主要取决于分子中的功能团和原子。
另外,溶液的pH值、盐度、溶液中其他溶质的浓度等因素也会对气体溶解度产生一定影响。
总结起来,气体溶解度与气体压力呈正比,遵循亨利定律。
增加气体的压力会增加溶液中气体的溶解度,而减小气体的压力会减小溶解度。
另外,温度的升高会减小气体的溶解度,而温度的降低则会增加气体的溶解度。
除了压力和温度,溶剂的性质以及溶液的pH值、盐度和其他溶质的浓度等因素也会对气体溶解度产生影响。
气体的溶解度与压力温度实验

气体的溶解度与压力温度实验气体的溶解度是指单位溶剂体积中所溶解的气体的量。
实际上,气体的溶解度受到压力和温度的影响。
压力越高,气体溶解度越大;温度越低,气体溶解度也越大。
首先,让我们来讨论气体的溶解度与压力的关系。
我们可以通过实验来直观地观察到压力对气体溶解度的影响。
接下来,我将为你们介绍一个简单的实验来验证这个关系。
实验装置可以是一个密封的容器,容器内有一定量的水。
我们首先要测量在不同压力下气体的溶解度。
首先,我们需要将装置中的气体抽空,即减小容器中气体的压力。
然后,我们将装置与一个给定的气体源连接起来,通过调节阀门控制气体进入装置的速度,我们可以选择不同的压力值。
接下来,我们通过测量装置中溶解在水中的气体的量来确定不同压力下的溶解度。
这可以通过溶解气体的颜色改变或通过一些特定的化学反应来进行测量。
实验结果表明,随着容器中气体压力的增加,溶解度也随之增加。
原因是,根据亨利定律,气体的溶解度与气体的分压成正比。
当容器内的气体分压增加时,溶解度也会相应增加。
接下来,我们将讨论气体的溶解度与温度的关系。
实验中,我们可以通过加热或冷却装置中的气体来调节温度,并测量溶解在水中的气体的数量。
实验结果表明,随着温度的降低,气体溶解度增加。
这可以通过分子动理论来解释,随着温度降低,气体分子的平均动能减小,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增强,从而使气体分子更容易被溶解在溶剂中。
总结一下,气体的溶解度与压力和温度密切相关。
在相同的温度下,气体的溶解度随压力的增加而增加,在相同的压力下,气体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降低而增加。
这个实验不仅仅是为了理解气体的溶解度与压力和温度的关系,还可以应用到许多实际生活和工业领域中。
比如,在饮料工业中,溶解二氧化碳气体可以制造汽水或碳酸饮料。
通过调节压力和温度,我们可以控制气体的溶解度,以达到所需的味道和口感。
此外,了解气体的溶解度还可以用于环境监测、化学反应控制等方面。
气体的溶解度与压力

气体的溶解度与压力气体是一种无形无质的物质,它可以在一定条件下溶解于液体中。
在我们日常生活中,许多气体都可以溶解于水或其他溶剂中,这种现象被称为气体的溶解。
而气体在溶解的过程中,其溶解度受到压力的影响。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什么是气体的溶解度。
气体的溶解度指的是单位体积的溶液中溶解了多少气体。
通常来说,气体溶解度与气体的性质、溶剂的性质以及溶液的温度、压力等因素有关。
当液体中存在气体时,气体分子从气相转移到液相,这个过程称为气体的溶解。
在这个过程中,气体分子与液体分子之间发生相互作用。
当气体分子与液体分子相互作用时,气体分子会被液体分子包围,并与液体分子形成一层薄膜,这个过程称为溶解。
气体的溶解度与压力的关系可以通过亨利定律来描述。
亨利定律表明,在一定温度下,气体的溶解度与气体的分压成正比。
也就是说,当气体的分压增加时,气体的溶解度也会增加,反之亦然。
这是因为当气体的分压增加时,气体分子与液体分子相互作用的机会增加,进而增加了气体分子溶解到液体中的可能性。
根据亨利定律,我们可以通过调节气体的压力来控制气体的溶解度。
如果我们需要增加气体的溶解度,则可以增加气体的压力。
反之,如果我们需要减少气体的溶解度,则可以降低气体的压力。
除了压力,温度也是影响气体溶解度的重要因素之一。
一般情况下,温度升高会导致气体溶解度的减少,而温度降低会导致气体溶解度的增加。
这是因为在较高温度下,分子的热运动变得更加剧烈,使气体分子有足够的能量逃离液体的作用力,从而减少了气体分子溶解到液体中的可能性。
不同气体在溶解度方面也存在差异,这取决于气体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和液体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
有些气体在液体中溶解度较高,例如二氧化碳在碳酸饮料中的溶解度很高,这也是为什么饮料中会有气泡的原因。
而有些气体在液体中溶解度较低,例如氧气在水中的溶解度相对较低。
综上所述,气体的溶解度与压力密切相关。
通过调节气体的压力,我们可以控制气体的溶解度。
气体溶解度

气体的溶解度气体的溶解度大小,首先决定于气体的性质,同时也随着气体的压强和溶剂的温度的不同而变化。
例如,在20℃时,气体的压强为101 kPa,1 L水可以溶解气体的体积是:氨气为702 L,氢气为0.018 19 L,氧气为0.031 02 L。
氨气易溶于水,是因为氨气是极性分子,水也是极性分子,而且氨气分子跟水分子还能形成氢键,发生显著的水合作用,所以,它的溶解度很大;而氢气、氧气是非极性分子,所以在水里的溶解度很小。
当压强一定时,气体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减小。
这一点对气体来说没有例外,因为当温度升高时,气体分子运动速率加大,容易自水面逸出。
当温度一定时,气体的溶解度随着气体的压强的增大而增大。
这是因为当压强增大时,液面上的气体的浓度增大,因此,进入液面的气体分子比从液面逸出的分子多,从而使气体的溶解度变大。
而且,气体的溶解度和该气体的压强(分压)在一定范围内成正比(在气体不跟水发生化学变化的情况下)。
例如,在20℃时,氢气的压强是101 kPa,氢气在1 L水里的溶解度是0.018 19 L;同样在20℃,在2×101 kPa时,氢气在1 L水里的溶解度是0.018 19 L×2=0.036 38 L。
气体的溶解度有两种表示方法,一种是在一定温度下,气体的压强(或称该气体的分压,不包括水蒸气的压强)是101 kPa时,溶解于1体积水里,达到饱和的气体的体积(并需换算成在0 ℃时的体积),即这种气体在水里的溶解度。
另一种气体的溶解度的表示方法是,在一定温度下,该气体在100 g水里,气体的总压强为101 kPa(气体的分压加上当时水蒸气的压强)所溶解的质量,用这种方法表示气体的溶解度就可和教材中固体溶解度的定义统一起来。
气体物质的溶解性和溶解度的关系固体物质的溶解度1.概念在一定温度下,某固态物质在100g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在这种溶剂里的溶解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际组成y和x,在x-y坐标
图中确定状态点,若点在 平衡曲线上方,则发生吸 收过程;若点在平衡曲线 下方,则发生解吸过程。
2、计算过程的推动力
当气液相的组成均用摩尔分数表示时,吸收的推动力可 表示为:
y y *:以气相组成差表示的吸收推动力;
x * x:以液相组成差表示的吸收推动力。
3、确定过程的极限
所谓过程的极限是指两相充分接触后,各相组成变化的 最大可能性。
增加塔高 组成为y1的混合气 塔底 x1增加 减少吸收剂用量
极限
组成为: x1 max
x1*
y1 m
塔顶y2降低 极限
组成为y1的混合气
增加塔高 增加吸收剂用量
*
组成为:y
2 min
y2 mx2
X Y x ,y 1 X 1 Y
由 y * mx得,
Y* mx * 1 x 1 Y
mx Y 1 (1 m) x
*
当溶液浓度很低时,X≈0, 上式简化为:
Y mX
亨利定律的几种表达形式也可改写为
*
P * x , c HP E y Y * * x , X m m
p y* P
由亨利定律: p * E x
E y x P
即:
E m P
3)用摩尔比Y和X分别表示气液两相组成的亨利定律
a) 摩尔比定义:
液相中溶质的摩尔数 x X 液相中溶剂的摩尔数 1 x
气相中溶质的摩尔数 y Y 气相中惰性组分的摩尔数 1 y
∴氨从气相转入液相,发生吸收过程。
若含氨0.02摩尔分数的混合气和 x=0.05的氨水接触,则
x * y / 0.94 0.02 / 0.94 0.021
x 0.05 x* 0.021
气液相接触时,氨由液相转入气相,发生解吸过程。 此外,用气液相平衡曲线图也可判断两相接触时的传质方向 具体方法: 已知相互接触的气液相的
•对于同一种气体,分压一定时,温度T越高,溶解度越小。 •对于同一种气体,温度T一定时,分压P越大,溶解度越大。 •加压和降温对吸收操作有利。
二、亨利定律
1、亨利定律
p* Ex
E——亨利系数,单位与压强单位一致 。 E值取决于物系的特性及温度;温度T上升,E值增大; 在同一溶剂中,E值越大的气体越难溶。
*
例:在常压及20℃下,测得氨在水中的平衡数据为: 0.5gNH3/100gH2O浓度为的稀氨水上方的平衡分压为400Pa, 在该浓度范围下相平衡关系可用亨利定律表示,试求亨利系
数 E,溶解度系数 H,及相平衡常数 m。(氨水密度可取为
1000kg/m3)
解:
* p 由亨利定律表达式知:E x
一、气体的溶解度
第六章 吸收
第二节 气液相平衡
二、亨利定律
三、用气液平衡关系分析吸 收过程
一、气体的溶解度
1、气体在液体中溶解度的概念
气体在液相中的溶解度 : 气体在液体中的饱和浓度 C
* A
2、溶解度曲线
•吸收剂、温度T、P 一定时,不同物质的溶解度不同。
•温度、溶液的浓度一定时,溶液上方分压越大的物质越难溶。
2、亨利定律的其他表示形式
1)用溶质A在溶液中的摩尔浓度和气相中的分压表示的亨 利定律
c p H
*
H——溶解度系数 ,单位:kmol/m3· Pa或kmol/m3· atm。 H是温度的函数,H值随温度升高而减小。 易溶气体H值大,难溶气体H值小。 H与E的关系
设溶液的密度为 kg / m 3 ,浓度为 C总kmol / m3,则
x y / 0.94 0.1
*
将其与实际组成比较 : x 0.05 x* 0.1 ∴气液相接触时,氨将从气相转入液相,发生吸收过程。 或者利用相平衡关系确定与实际液相组成成平衡的气相组成
y * 0.94 x 0.94 0.05 0.047
将其与实际组成比较:y 0.094 y * 0.047
0.5 / 17 x 0.00p 400 7.59 10 4 Pa x 0.00527 400 p * * 0.00395 又 y mx,而 y 5 P 1.01 10
∴相平衡常数 m 0.00395 0.75 0.00527
c p H
*
0.5 / 17 3 c 0 . 293 kmol / m 0.5 100 1000
∴溶解度系数为:
0.293 H 7.33 10 4 kmol / m3 Pa 400
或由各系数间的关系求出其它系数
H
s
EM s
1000 4 3 7 . 32 10 kmol / m Pa 4 7.59 10 18
C总
M
M M A x A M S xS
对于稀溶液, M
M S , S
H
C总 E
s
MsE
*
2) 气液相中溶质的摩尔分数表示的亨利定律
y mx
m——相平衡常数 ,是温度和压强的函数。 温度升高、总压下降则m值变大, m值越大,表明气体的溶解度越小。
m与E的关系: 由分压定律知 : p P y
E 7.59 10 4 m 3 0.749 P 101.33 10
三、用气液平衡关系分析吸收过程
1、判断过程的方向
例:在101.3kPa,20℃下,稀氨水的气液相平衡关系为 :
y* 0.94 x ,若含氨0.094摩尔分数的混合气和组成 x A 0.05
的氨水接触,确定过程的方向。 解: 用相平衡关系确定与实际气相组成 y 0.094 成平衡的液相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