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新教材)新统编版高中政治必修3课件第八课 第三框 法治社会

合集下载

法治社会 课件-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三政治与法治

法治社会 课件-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三政治与法治
法治社会建设需要全社会共同参与,必须在全社会弘扬社会主义法 治精神,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深入开展法治宣传教育,增强全社 会法治观念,推动全社会树立法治意识。
没钱,请不起律师!怎么办?
②建设完备的法律服务体系。
推进覆盖城乡居民的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 设,完善法律援助制度,扩大援助范围,健全 司法救助体系,保证人民群众在遇到法律问题 或者权利受到侵害时获得及时有效的法律帮助 。
D 求的是( )
①小红因看不惯王某在小区内随意停车影响通行而将其车划

②因航班延误,部分乘客以维权为由大闹机场
③纳税是公民的义务,某私营企业老板总是主动纳税
④王某作为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坚决保守国家秘密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子议题2:
怎样建设法治1 社会?
思考
1.“有事找我的律师谈!"问题是,要让每人都知道有这回事啊!这就
➢引导和支持人们理性表达诉求、依法维护权益。 ➢完善调解、仲裁、行政裁决、行政复议、诉讼等有机
衔接、相互协调的多元纠纷解决机制。
知识拓展
多元化纠纷 解决机制
诉讼方式:打官司,由法院判决 非诉讼方式:当事人和解、调解、行政裁决、行政复议、 仲裁、信访等。
行政裁决:纠纷无法协调像政府申请行政裁决
行政复议:不服政府机关的执法行为,向该机关的
1、总要求:建设法治社会是一个艰巨的任务,需要进行全方位、
长期性的努力。
2、具体措施: 四有
①深入开展法治宣传教育,推动全社会树立法治意识。有意识
②提高社会治理法治化水平。
有氛围
③建设完备的法律服务体系。
有依托
④健全社会矛盾纠纷预防化解机制。有机制
让人人都有“有事请找我的律师谈”的意识

高中思想政治必修第三册精品课件 第三单元 全面依法治国 第三框 法治社会

高中思想政治必修第三册精品课件 第三单元 全面依法治国 第三框 法治社会

易错易混 辨一辨
1.法治社会就是全社会信仰法律。( × ) 提示: 除了信仰法律,还应遵守法律、运用法律。 2.建设法治社会仅需要加强普法活动。( × ) 提示: 建设法治社会,需要深入开展法治宣传教育,推动全社会树立法治意识,提 高社会治理法治化水平,建设完备的法律服务体系,健全社会矛盾纠纷预防化解机制。
公共参与:作为公民,应根据自身实际积极参与法治社会建设
01 基础落实·必备知识全过关
一、法治社会的内涵
1.含义:法治社会是指法律得到公认和__普__遍__遵__从__、社会治理依法开展、公共生活和 谐有序的社会。法治社会是构筑法治国家的基础。 2.地位:在法治中国建设“三位一体”的工作格局中,法治社会是法治国家、法治政府建 设的__重__要__基__础__和基本前提。 3.具体表现 (1)法治意识:全社会对法治普遍信仰,__实__施__法__治__成为全社会的一致追求。 (2)法律实施:宪法和法律得到有效实施和普遍遵守,社会各个领域依法运行。 (3)实施效果:社会纠纷依法得到解决,__公__平__正__义__得到切实维护和实现。
情境二 人民调解员由人民调解委员会委员和人民调解委员会聘任的人员担任。人民调
解是人民调解员通过说服、疏导等方法,促使当事人在平等协商基础上自愿达成调解
协议,解决民间纠纷的活动。通过人民调解,大量纠纷化解在基层、消除在萌芽状态,
筑牢了维护社会稳定和谐的防线。②人民调解制度已经成为诉讼程序之外解决矛盾、
解矛盾纠纷的“第一道防线”

探究 (1)结合所学,分析建设完备的法律服务体系的作用。 _提__示__:__保__证__人__民__群__众__在__遇__到__法__律__问__题__或__者__合__法__权__利__受__到__侵__害__时__获__得__及__时__有__效__的__法__律__帮__ _助__。___ (2)结合所学,分析公民理性表达诉求、依法维护权益的主要途径。 __提__示__:__调__解__、__仲__裁__、__行__政__裁__决__、__行__政__复__议__、__诉__讼__等__途__径__。__

【新教材】8.3 法治社会 课件-部编版高中政治必修3政治与法治(共34张PPT)

【新教材】8.3 法治社会 课件-部编版高中政治必修3政治与法治(共34张PPT)

镜头
调解现场
争议仲裁
诉讼
3.社会纠纷依法得到解决,公平正义得到切实维护和 实现。(用法)
在纠纷发生后,人们普遍依据法律主张自己的权 利,通过和解、调解、仲裁、诉讼等方式有效处理纠 纷、化解矛盾。
思维突破:在全社会吹遍法治春风
结合教材,根据课前查询的资料,分组探究并梳理: 如何建设法治社会?
三、怎样建设法治社会
李某在一家运输公司做搬运工,双方没有签订劳动合同。 最初几个月李某能领到工资,可后来公司总是以各种理由拖 欠李某的工资。李某想打官司,又没钱请律师。他从广播里 听说法律援助可以帮助困难群众免费打官司,就抱着试试看 的想法到当地的法律援助中心咨询。法律援助中心受理了李 某的申请。最终,李某在法律援助律师的帮助下,不仅讨回 了工资,还获得了相应的赔偿。
之义。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 系( ) • ①依赖于村委会对国家事务的有效管理 • ②要求村民普遍提高民主法治道德素养 • ③有利于按照城市文明建设模式建设新农村 • ④有利于更好地调动村民建设新农村的积极性 •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 【答案】C
• 6.“时代楷模”李培斌是山西省阳高县龙泉镇司法所所 长。他长期战斗在司法调解岗位上,调解矛盾纠纷
来源:人民日报 作者为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中国法学会立法学研究会常务副会长
二、法治社会的内涵
1.全社会对法治普遍信仰,实施法治成为全社会的一 致追求。(信法)
在法治社会中,人人尊法学法守法用法,全体公 民、社会组织对于法律发自内心地认可和接受,普遍 认可法律是社会生活中所有人应遵守的基本规范。
大基层小微权力腐败惩处力度。下列能有效防止村级小
微权力腐败的办法是( )

统编版高中政治必修三政治与法治法治社会PPT课件

统编版高中政治必修三政治与法治法治社会PPT课件

全社会对法治普遍信 仰,实施法治成为全 社会的一致追求
宪法和法律得到有效 实施和普遍遵守,社 会各个领域依法运行
社会纠纷依法得到解 决,公平正义得到切 实维护和实现
具体 表现
社会治理依法开展 公共生活和谐有序
内涵
法治社会
意义
要求
深入开展法治宣传教育, 推动全社会树立法治意识
提高社会治理法治化水平
建设完备的法律服务体 系 健全社会矛盾纠纷预防化解机 制
统编版高中政治必修三政治与法治法 治社会P PT课件
二分、议建题设二法治、社如会何 推 进 法 治 社 会 建 设 统编版高中政治必修三政治与法治法治社会PPT课件
2.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高社会治理法治化水平
深化基层组织和部门、行业依法治理,支持各类社会主体自我约束、自 我管理。发挥市民公约、乡规民约、行业规章、团体章程等社会规范在社会 治理中的积极作用。
统编版高中政治必修三政治与法治法 治社会P PT课件
分一议、法题治二社、会如的内何涵推 进 法 治 社 会 建 设 统编版高中政治必修三政治与法治法治社会PPT课件
4.健全社会矛盾纠纷预防化解机制
①强化法律在维护群众权益、化解社 会矛盾中的权威地位,引导和支持人们理 性表达诉求、依法维护权益。
②完善调解、仲裁、行政裁决、行政 复议、诉讼等有机衔接、相互协调的多元 纠纷解决机制。
必须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民主协商、社会协同、公 众参与、法治保障、科技支撑的社会治理体系,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 社会治理共同体,确保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安定有序,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国。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推进 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高中思想政治必修第三册精品课件 第3单元 全面依法治国 第8课 第三框 法治社会

高中思想政治必修第三册精品课件 第3单元 全面依法治国 第8课 第三框 法治社会

2.多元纠纷解决机制
典例分析
【例2】 (2023广西河池期末)法治社会建设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
力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的重
要举措,也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的必然要求和应有之义。法治社会意味着( B)
①人民普遍依据法律主张自己的权利 ②全社会对法律绝对信仰与遵从
信息解读
保证人民群众在遇到法律问题或者
①建立健全法律援助机构,完善法律 援助服务标准体系
权利受到侵害时,获得及时有效的法
律帮助
②人民调解制度已经成为诉讼程序 调解、仲裁、行政裁决、行政复议、
之外解决矛盾、解决纷争的重要方 诉讼等有机衔接、相互协调的多元
式,被称为化解矛盾纠纷的“第一道防 纠纷解决机制 线”
易错易混辨一辨
1.在生活中,人们之间发生了纠纷,只能通过诉讼的方式解决。( × ) 提示 可以通过和解、调解、仲裁、诉讼等多种方式处理纠纷。 2.我国正在建设法治社会,法律得到了普遍公认和遵守。( × ) 提示 我国正在建设法治社会,但其目标实现是一个长期过程。
二、建设法治社会
1.措施
(1)深入开展 法治 宣传教育,推动全社会树立法治意识。
特别 (1)法治社会是构筑法治国家的基础 提醒 (2)法律援助是指由政府设立的法律援助机构组织法律援助的律师,
为经济困难或特殊案件的人无偿提供法律服务的一项法律保障制度 (1)发挥市民公约、乡规民约、行业规章、团体章程等社会规范在社 会治理中的积极作用 答题 术语 (2)引导和支持人们理性表达诉求、依法维护权益,完善调解、仲裁、 行政裁决、行政复议、诉讼等有机衔接、相互协调的多元纠纷解决 机制
情境二 人民调解员由人民调解委员会委员和人民调解委员会聘任的人 员担任。人民调解是人民调解员通过说服、疏导等方法,促使当事人在平 等协商基础上自愿达成调解协议,解决民间纠纷的活动。通过人民调解,大 量纠纷化解在基层、消除在萌芽状态,筑牢了维护社会稳定和谐的防线。 ②人民调解制度已经成为诉讼程序之外解决矛盾、解决纷争的重要方式, 被称为化解矛盾纠纷的“第一道防线”。

高中新教材政治必修三课件第三框法治社会

高中新教材政治必修三课件第三框法治社会

政策和决策部署在法治建设中得到贯彻落实。
03
提高党员干部法治素养
加强党员干部的法治教育和培训,提高其法治素养和依法办事能力,发
挥其在法治建设中的示范带头作用。
深化司法体制改革,提高司法公信力
推进司法责任制改革
建立健全司法责任制,明确各类司法人员的职责和权限, 确保司法权力运行的规范化和公正性。
加强司法监督体系建设
建立健全法律服务体系,为公民提供便捷、高效的法律服务,保障其合法权益得到维护。
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
加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建立健全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机制,营造诚信守法的社会氛围。
06 法治社会建设前景展望
全面依法治国战略深入推进
宪法实施和监督制度更加 健全
通过完善宪法解释程序机制、加强宪法实施 和监督等方式,确保宪法得到全面有效实施 。
司法公正
司法机关独立行使审判权,确保司法公正 ,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法律至上
法律是社会治理的最高准则,任何组织和 个人都不能凌驾于法律之上。
依法行政
政府及其工作人员必须依法行政,不得滥 用权力,侵犯公民合法权益。
权利保障
法治社会充分保障公民的各项基本权利和 自由,实现社会公平正义。
法治社会建设意义
01
3
加强法治文化建设
推动法治文化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加强 法治文化阵地建设,营造浓厚的法治文化氛围。
05 法治社会建设挑战与对策
当前面临的主要挑战
法律法规体系不完善
当前我国的法律法规体系在某些领域还存在空白或不完善之处,给 法治社会建设带来了一定的挑战。
司法公信力有待提高
一些司法案件处理不当或存在腐败现象,导致公众对司法的信任度 降低,影响了法治社会建设的进程。

(新)统编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3)第8课第三框《法治社会》说课稿

(新)统编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3)第8课第三框《法治社会》说课稿

统编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3)第8课第三框《法治社会》说课稿今天我要说课的内容是高中思想政治必修3“政治与法治”的第三单元第8课第三框《法治社会》。

第八课讲授“法治中国建设"。

分三框展开:第一框“法治国家";第二框“法治政府”;第三框“法治社会”。

这三框的内容有严谨的内在逻辑,紧紧围绕“法治中国建设”。

三框的逻辑关系是:先阐明法治国家的含义、内涵及如何建设、重大意义,再阐述法治政府的含义、内涵及如何建设、重大意义,最后阐述法治社会的含义、内涵及如何建设、重大意义。

三框内容在讲述上都按一定顺序:含义——内涵——如何做——重大意义。

通过本框的教学,引导学生理解什么是法治社会,如何建设法治社会,建设法治社会有什么重要意义,从而理解依法治国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

本框题承载着实现本课教学目标的任务。

为了更好地落实教学目标,下面我从课程标准、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学情分析、板书设计等方面进行说课。

一、说课程标准。

内容要求:“3.3列举事例,阐明建设法治社会的意义。

”二、教材分析。

本框“法治社会”,由一个“探究与分享”导入,讲述了法治社会的含义、内涵、如何建设、重大意义,阐述依法治国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

包括两目:“法治社会的内涵”“建设法治社会”。

第一目阐述两层意思:什么是法治社会;法治社会的内涵。

第二目阐述两层意思:怎样建设法治社会;建设法治社会的重要意义。

三、教学总目标。

阐明法治社会的内涵,理解如何推进法治社会建设及重要意义。

四、教学重难点:1.重点:理解法治社会的内涵,阐述如何推进法治社会建设。

2.难点:理解法治社会的涵义。

五、教学方法:探究导入法、正面讲授法、议题拓展法、实践教学法六、学情分析本课内容较多,理论性较强,政治和法律概念较多,与社会生活联系紧密,有一定的教学难度,学生学习也有一定的困难。

教师要进行充分的教学研究、研讨,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通过案例分析、展示观点等方法,在探究活动中提高学生对法治社会的认识。

政治部编版必修第三册课件:8-3 法治社会(43页)

政治部编版必修第三册课件:8-3 法治社会(43页)
理中的积极作用 ①推进覆盖城乡居民的公共法律服务 建设完备 体系建设。②完善法律援助制度,扩大 的法律服 援助范围,健全司法救助体系,保证人 务体系 民群众在遇到法律问题或者权利受到 侵害时获得及时有效的法律帮助
①强化法律在维护群众 权益、化解社会矛盾中的 权威地位,引导和支持人 健全社会矛盾 们理性表达诉求、依法维 纠纷预防化解 护权益。②完善调解、仲 机制 裁、行政裁决、行政复议、 诉讼等有机衔接、相互协 调的多元纠纷解决机制
如何建设法治社会
措施
具体要求
①法治社会建设需要全社会 深入开展
共同参与,必须在全社会弘 法治宣传
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②建 教育,推动
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深入 全社会树
开展法治宣传教育,增强全 立法治意
社会法治观念,推动全社会 识
树立法治意识
①深化基层组织和部门、行业依法治 提高社会 理,支持各类社会主体自我约束、自我 治理法治 管理。②发挥市民公约、乡规民约、行 化水平 业规章、团体章程等社会规范在社会治
1.《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实施细则》规定:室内公共场
所禁止吸烟。如果这一举措能得到有效实施,上亿名备受二手
烟侵害的青少年,将获得更为健康的成长环境。为劝告你身边
的青少年烟民远离烟草,你会这样说( B )
①珍惜自己和他人的健康是每个公民的义务
②我们应增强自我保护意识,自觉抵制不良诱惑,拒绝第
一口烟
③爱护公共环境、遵守公共道德是每个公民的权利
治成为全社 地认可和接受,普遍认可法
会的一致追 律是社会生活中所有人都
求 应遵守的基本规范
宪法和法律 无论是在私人生活领域,还 得到有效实 是在公共生活领域,法律的 施和普遍遵 要求得到普遍的遵守,权利 守,社会各 得以实现,义务得到履行, 个领域依法 违法犯罪行为得到有效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考察干部的重要内容
把法治教育纳入_国__民__教__育_体系;将法治教育纳入“中小学幼
青 少 年
儿园教师国家级培训计划”;制定和实施青少年法治教育大 纲;利用第二课堂和社会实践活动开展青少年法治教育;完 善中小学法治课教材体系;加强对高等院校学生的法治教育; 在中考、高考中增加_____法__治_内知容识;强化学校、家庭、社会
二、建设法治社会 [主干知识·简洁梳理]
1.深入开展法治宣传教育,推动全社会树立法治意识 (1)法治社会建设需要全社会共同参与。 (2)必须在全社会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 化,深入开展法治宣传教育,增强全社会 法治观念 ,推动全社会 树立法治意识。 2.提高社会治理法治化水平 (1)深化基层组织和部门、行业依法治理,支持各类社会主体自 我约束、自我管理。 (2)发挥市民公约、乡规民约、行业规章、团体章程等社会规范 在社会治理中的积极作用。
的精神和反映法治精神的制度。简约而言,法治的精神方面主 要是指整个社会对法律至上地位的普遍认同和坚决的支持,养 成了自觉遵守法律法规,并且通过法律或司法程序解决政治、 经济、社会和民事等方面的纠纷的习惯和意识。在法治民主的 社会中,法律和行政法规等由规范的民主程序产生和制订出 来,并且其司法和执行过程通过规范的秩序受到全社会的公开 监督。
第三框 法治社会
新课标解读
新素养生成
1.描述法治社会 的内涵和内容;
2.阐明建设法治 社会的意义。
1.科学认识法治社会的内涵、意义和要求, 理解、支持、认同我国的法治社会建设; 2.树立法治意识,自觉学法、信法、用法。
一、法治社会的内涵
[主干知识·简洁梳理] 1.内涵:法律得到普遍公认和遵从,社会治理 依法 开展,公 共生活和谐有序的社会。 2.内容 (1)全社会对法治普遍信仰,实施法治成为全社会的一致追求。 (2)宪法和法律得到有效实施和普遍遵守,社会各个领域依法 运行。 (3)社会纠纷依法得到解决,公平正义得到切实维护和实现。
2.法治社会的特点 (1)法律在社会系统中居于最高的地位并具有最高的权威, 任何组织和个人都不能凌驾于法律之上。 (2)法治作为一种治国的基本规则,要求法律成为社会主体 的普遍原则,不仅要求公民依法办事,更重要的在于制约和规 范政治权力。所以,法治在政治上,是对公民权利的保障和对 政治权力的规制,是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法律是否至上, 特别是权力的运行有没有纳入法律设定的轨道,是区分法治与 非法治的主要标志。要实现法治,立法机关就要依法立法,行 政机关就要依法行政,司法机关就要依法审判,执政党就要依 法执政。
3.建设完备的法律服务体系 (1)推进覆盖城乡居民的 公共法律服务体系 建设,完善法 律援助制度,扩大援助范围,健全 司法救助 体系。 (2)保证人民群众在遇到法律问题或者权利受到侵害时获 得及时有效的 法律帮助 。 4.健全社会矛盾纠纷预防化解机制 (1)强化 法律 在维护群众权益、化解社会矛盾中的权威地 位,引导和支持人们理性表达诉求、依法维护权益。 (2)完善调解、仲裁、行政裁决、行政复议、诉讼等有机衔 接、相互协调的多元化 纠纷解决机制 。
“三位一体”的教育格局
[一图串知·成体系]
议题一 法治社会的内涵
[探究分享] 材料 老李孩子眼睛受到了伤害,导致视力严重下降。他 不走司法程序,一味地想“私了”,没有什么依据地提出 36 万元的赔偿。教育局建议走司法程序更合理。向学校索赔,不 走司法程序,就是学校想赔偿,这钱都没法出。没有依据的支 出,是严重违反财经纪律的。如果走司法程序,学校凭判决书 进行理赔,才合理合法。不走正规渠道,信私不信公,信访不
[相关知识·挖掘补充]”普法规划的重点对象
完善国家工作人员_学__法__用_法__制度;健全重大决策合法性审查
领 导 干 部
机制,推行_法__律__顾__问_制度;把法治教育纳入干部教育培训总 体规划;把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情况作为考核领导班子和领导
干部的重要内容;加强党章和党内法规学习;把法治理念、 _法__治__素_养__作为衡量干部德才的重要标准;健全日常学法制度, 创新学法形式,拓宽____学__法__渠;道把遵守法律、_____依__法_作办为事
[系统认知] 1.法治社会的内涵 (1)法治社会是和人治社会相对而言的,它是指国家权力和 社会关系按照明确的法律秩序运行,并且按照严格公正的司法 程序协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解决社会纠纷。 (2)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而不是依照执政者的个人喜好以 及亲疏关系来决定政治、经济和社会等方面的公共事务。一个 成熟的法治社会,具备精神和制度两方面的因素,即具有法治
3.意义 (1)能够更好地形成全社会学法、信法、用法的氛围,增进 社会共识,维护社会秩序; (2)能够更好地协调各方利益关系,有效化解社会矛盾,促 进 公平正义,实现人人友善、平等、自由和有尊严的和谐社会。
[相关知识·挖掘补充] 教材 P95 的“专家点评”
法治社会在“三位一体”工作格局中的重要性 (1)在法治中国建设“三位一体”的工作格局中,法治社会 是法治国家、法治政府建设的重要基础和基本前提。 (2)只有实现全社会对法治的普遍信仰,才能为全面推进依 法治国提供坚实的 思想 基础。 (3)只有不断打造整个社会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法治环境, 才能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提供广泛的 社会基础。 (4)只有公平正义得到切实维护,公民权利得到有效保障, 广大群众才会发自内心地崇尚和拥护法治,才能为全面推进依 法治国打牢群众 基础。
信法,首先提出巨额赔偿,当得不到满足时便走上访之路,当 上访也无济于事之时,便以“一死了之”相威胁,制造舆情博 得人们同情。老李把一件普通的民事纠纷,弄得沸沸扬扬。整 个过程,酷似“一哭二闹三上吊”的校闹套路。
[问题] (1)老李的维权做法错在哪? (2)由此可见建设法治社会有何意义? [提示] (1)法律没有得到信仰和遵从,纠纷无法依法得到 解决,公平正义无法得到切实维护和实现。 (2)能够更好地形成全社会学法、信法、用法的氛围,增进 社会共识,维护社会秩序;能够更好地协调各方利益关系,有 效化解社会矛盾,促进公平正义,实现人人友善、平等、自由 和有尊严的和谐社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