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文化与茶产业相互发展(1)

合集下载

一缕茶香,振兴茶香实践活动新闻稿(一)

一缕茶香,振兴茶香实践活动新闻稿(一)

一缕茶香,振兴茶香实践活动新闻稿(一)导语一缕茶香,传承千年的中华文化。

为了振兴传统的茶文化,提高大众对茶文化的认知,活跃市场,促进茶产业发展,近日,一缕茶香实践活动在本地区正式展开。

正文活动背景近年来,随着快节奏生活的压力逐渐增大,人们越来越追求健康养生的生活方式。

茶作为一种健康、养生的饮品,受到了越来越多消费者的喜爱。

尽管茶文化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底蕴,但在现代社会,由于各种原因,茶文化的传承和发展面临一定的困境。

为了推动茶文化的振兴,市民倡议了“一缕茶香”实践活动。

活动内容该活动主要包括茶文化推广、茶产业发展、茶艺表演等多个方面的内容。

具体而言,活动组织了一系列茶文化讲座、茶艺展示、茶叶品鉴等活动,旨在提高市民对茶文化的了解和认知。

同时,活动还邀请了茶艺师进行现场茶艺表演,演示传统的茶道,让市民亲身体验茶道的魅力。

此外,活动还组织了茶乡旅游、茶产业洽谈会等环节,促进茶产业的发展和升级。

活动效果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该活动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首先,活动通过多种形式向市民推广茶文化,提高了市民对茶文化的认知水平,增加了对茶饮品的消费需求。

其次,通过茶乡旅游、产业洽谈会等活动,促进了茶产业的融合与发展,推动了茶产业的升级。

最终,该活动为茶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提供了一个宝贵的平台,为振兴茶文化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结尾茶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们独具特色的宝贵遗产。

通过“一缕茶香”实践活动,我们有理由相信,茶文化必将焕发出新的光彩,为我们的生活增添更多的乐趣和品味。

附注该实践活动由市民发起,获得了当地政府和茶企业的大力支持。

活动自开始以来,受到了众多市民的关注和积极参与。

据统计,活动吸引了近千名市民参与,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导语一缕茶香,传承千年的中华文化。

为了振兴传统的茶文化,提高大众对茶文化的认知,活跃市场,促进茶产业发展,近日,一缕茶香实践活动在本地区正式展开。

活动背景近年来,随着快节奏生活的压力逐渐增大,人们越来越追求健康养生的生活方式。

茶文化与茶产业的互动联系及发展

茶文化与茶产业的互动联系及发展

与发展,从名茶、贡茶生产,到煎茶、点茶、斗茶、 分 茶生活,以及茶政、茶税的出现,都体现其茶文化发 展
2 广 尔茶 她
茶产 业的发展对茶 文化的影响 ,也突 出体现 在对人才培 养的数量和质量的要求上。我国现代茶产业的发展比任何一个 时期都需要更多更好 的人才,正因如此 ,产业发展了,对人才 便有吸引力;同时,产业发展也为人才培养提供相应的物质条 件。如现代茶叶企业都十分重视人才培养,他们乐意为其投资 教育或培训。 回眸 改革开放三十年 来,与所 有行 业一样, 茶叶行业 出 现 了两个 前所 未有” 。一是茶产 业发展无 论是从速 度、深 度、高度都 可称之 为前所 未有。如2 0 年我 国茶 叶总产量达 09 到1 44 万 吨,是1 7 年 的5 3 .4 98 倍, 其中单产提 高的贡献 占到
普 及。 如 云 南 普洱 1 9 年 成 立 普 洱地 区茶 叶技 术 学 校, 2 9
最美茶乡”。从最美茶乡参赛条件上,组委会 明确要求
凡 是 省 内产 茶 县、 具 有 1 0 亩 以上连 片 茶 园、 植 被 条 00
通过培 养人 才,加强培 训,促进 了茶树优 良品种 的推
5 广,全市十余年推广种植云南大叶茶种无性系 良种面积 件 良好、除茶园外 的森林覆盖率在3 %以上、道路水 电
达 15 3 .亩 1 6 97 。
等基础设施建设 完善的
,这说 明贵州美丽茶 乡评选
23通过茶文化促进茶知识和技能传递 . 古代 中国也是一个 学 习型 社 会,这在茶 文化 史上有很多的事例。最突出的表现是在民间,有许 多关
是以茶产业为基础,美丽茶乡是以产业为 本 的。 32以文化增益 为动力 . 众 所周知, 文化具有很 强的渗透性,茶 文化通过

茶文化对安溪茶业经济发展的思考

茶文化对安溪茶业经济发展的思考
第3 3卷 第 5期 2 0 1 3年 5月
湖 北 广 播 电视 大 学 掌 报
J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o u r n  ̄o f Hu Bd TV Un i v e r s i t y
V o 1 . 3 3 , No . 5 Ma y 2 0 1 3 , 0 7 7  ̄0 7 8
茶文化对安溪茶业经济发展的思考
一 一
区,至今仍有着 丰富多样的饮茶 习惯和风俗 。我 国是世界上 最 早栽培茶树和饮茶 的国家 ,也是茶资源最 为丰富的国度 。 具有 中 国特色 的茶文化 , 是世界茶文化历 史瑰宝中光彩夺 目 的篇章 。 现在各 国引种的茶树 , 栽培技 术和茶叶制艺及饮茶 习俗 ,茶礼 、茶德 、茶俗 茶风 ,莫不起源于我 国。早在唐 朝 ,我 国 “ 茶圣 ”陆羽 ,就在人文荟萃 、山水清远 的湖 州 , 写下 了弘扬天下 的第一部茶 叶专 著 “ 茶经 ” ,奠定 了我 国作 为世界集栽茶 、饮茶 、艺茶文化大 国的历史性公认地位 。在 倡导 “ 茶为 国饮 ” 、发展 茶叶经济 的实践 中,我们要深刻理 解 和充分认识茶文化 的丰富 内涵 。中国茶文化 ,融 合了儒、 道 、佛各家优秀 思想 ,负载着儒 、道 、佛三教 文化 的 内涵 。 茶文化既融合 了儒家 “ 中庸和 谐 ”的思想观念 ,也融合 了道 家 “ 天人合一 ”的思想观念 ,还 融合了佛家 “ 普 度众 生 ”的 思想观念 。茶文化 的内涵是中华传统优秀文化 的组 成部分 , 其 内容十分丰 富,涉 及科技教育 、文化 艺术、医学保健 、历 史考古、经济贸 易、餐饮 旅游和新闻 出版等学科与 行业 。 三 、茶文化对 安溪茶 业经济发展 的思考 ( - )“ 茶 为国饮 ”理念与安溪社会经济发 展的关系 当前 , 社会经济 的发展对茶文化 的产业 需求 ,正在不断 趋 向成熟. 这种 关系的表现特征 ,即是 以 “ 茶文化 ”为媒 介, 形成茶栽培 、制 茶工艺开发 、茶饮 、茶礼 、茶仪 、茶会等 多 种茶经济产业链 , 不断扩大 中外市场 占用额 , 不 断提 升品牌 , 拓 展规模 , 在所在地 已备具 了相 当的经济 实力,推动 了当地 社会经济 的发展 。以安溪 为例 , 近 几年 ,安溪县政府大力推 行 “ 茶业 富农”政策 ,并取得 了长足发展 。几年 来,安溪茶 产 业发展 中,不断注入茶 文化 内涵 ,持续开展 “ 安溪铁观音 神州行 ”大型茶文化活动 ,扩 大安溪铁 观音 的品牌影 响。安 溪县政府提 出了茶文化建设五年规划 :到 2 0 1 5年 ,茶文化 产 业 占全县 GD P的 1 0 %,茶文化体 系初 步建立 ,茶文化城 市特征 明显 ,建成与现代 化城 市相匹配 、布局合理 、设施先 进、 功 能完善的茶文化基础设施 网络 , 配置高效 、 规范有序 、 辐射能力较 强,与国 内外市场接轨 的茶文化市场体系 ,以利 于 出人才 、出精 品、出效益 的茶文化环境 ,建成茶文化特色 鲜 明、具有较 强竞争能力和辐射能力 的中国茶文化 中心 。 ( 二 )茶文化是安溪茶 叶经济的最好广告 文化与经济 的关系 ,可谓相辅相成 ,相互制约 ,互为条 件, 现 实经 济生活中 的许 多现象表 明,经济落后制约着文化 的发展 ,与此 同时,文化 的落 后也制约着经济 的发展 。可 以 说, 文化贫瘠 的经济不可能有持久 发展 的 内在力 , 不注重 文 化 的经济最 终必然丧失其存在和发展 的基 础。当前 ,文化 、 经济一体化 正成为世界经济文化发展 的重要特 征和趋势 , 文

福建茶文化对茶业发展的影响

福建茶文化对茶业发展的影响

福建茶文化对茶业发展的影响与咖啡和可可不同,茶不仅具有成分,质量,味道,表面因素的来源,而且还有文化界限,这反映了人们的特殊习惯和不同的审美偏好。

从广义上讲,茶文化与茶的各种活动和产品是一样的,特别是在人类社会的历史进程,栽培,加工,保鲜,化学成分和医疗,茶叶研究以及与茶叶,建筑和精神遗产有关的过程中。

文章。

从狭义上讲,茶文化现在主要是人文学科,主要是茶对精神和社会的影响。

中国的传统茶文化起源于晋朝和南北朝。

今天仍然蓬勃发展,不同的茶馆展示了不同形式的茶文化。

茶馆是一个更好的地方,使用茶馆文化服务,不仅是为了交朋友,也是为了娱乐;茶的艺术使茶的味道成为一种时尚的美学,茶本身可以让人感到放心,而茶艺本身就是茶文化。

强调。

同时,茶文化和茶叶经济是中国茶业的长期特征。

几个世纪以来,一个成功的茶商不仅要有深厚的文化知识,还要有商业知识。

茶业的发展是茶业繁荣的基石。

茶业以茶业为基础。

茶业以茶业为基础。

生活和生活都有真正的意义。

随着茶文化的传播和发展无疑扩大了茶叶的精神和社会功能,它提高了茶叶在人们生活中的地位和水平,促进了茶叶的消费和贸易。

一、福建茶文化与茶业的历史渊源福建茶叶在中国茶叶产业中不断发展,具有茶叶生长史上的主要历史和文明价格。

无论是茶的丰富创造,它仍然是茶的独特性。

福建茶的笔墨记录比唐代陆羽的《茶经》早300百多年来,唐代福建地区的茶叶生产已经成为一种天气,而且对饮用方式也有需求。

宋元时期,福建省以北苑贡茶和茶叶闻名,是第一个创造一代茶叶的茶叶。

到了明清时期,茶叶,产品和饮用方法的生产发生了很多变化,尤其是在世界范围内深层次的地理交换中。

福建茶叶传播到西欧,福建茶叶物业迎来了另一个荣耀,绿茶,白茶,茉莉花茶,福建三大功夫红茶,乌龙茶及其古怪的饮料风格 - 新茶,色彩和茶艺的功夫茶呈现,并逐渐不变下来,奠定了福建茶产品的基本风格的基础。

在这个世界上,福建在几乎县县生产茶叶,茶叶财产仍然是福建省的支柱之一。

中国的茶文化与茶叶产业

中国的茶文化与茶叶产业

中国的茶文化与茶叶产业茶是中国的传统饮品,拥有悠久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中国的茶文化不仅与茶叶产业息息相关,还体现了中国人的独特审美和生活方式。

本文将从茶文化的起源、茶叶产业的发展以及茶文化对中国社会的影响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茶文化的起源与发展茶的使用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

根据史书记载,中国古代神农氏发现了茶树,并将茶叶视为药物,用于祛病和延年益寿。

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逐渐发现茶不仅具备药用价值,还可以作为饮品。

茶文化从此开始蓬勃发展,成为中国人生活的一部分。

自唐朝开始,中国茶文化进入了一个新的繁荣阶段。

茶艺成为一门学问,茶道成为一种生活态度。

茶具的制作和使用也逐渐完善,茶具的材质、造型和装饰成为了一种艺术形式。

此外,茶宴、茶楼等茶文化活动也在社会上兴起,并逐渐形成了一种独特的社交方式。

二、茶叶产业的发展与现状中国是茶叶的故乡,拥有丰富的茶叶资源和多样的茶叶品种。

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中国的茶叶产业不断壮大,在国际茶叶市场上占据了重要地位。

从产量来看,中国茶叶是全球最大的茶叶生产国。

根据统计数据,中国每年的茶叶产量稳定在300万吨以上。

从品种来看,中国茶叶涵盖了绿茶、红茶、黄茶、白茶等多个类别,丰富多样的口味满足了不同人群的需求。

从销售渠道来看,中国茶叶通过国内市场和出口两个渠道进行销售,出口茶叶的品质和口碑得到了国际市场的认可。

然而,随着时代的变迁和消费者需求的变化,中国的茶叶产业面临着一些挑战和机遇。

一方面,茶叶品质和食品安全问题备受关注,茶企需要加强品牌建设和质量控制;另一方面,茶叶文化的推广和茶文化旅游的兴起可以为茶叶产业注入新的活力。

三、茶文化对中国社会的影响茶文化影响了中国人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成为了中国社会的一部分。

茶具代表了中国传统工艺的精髓,茶道体现了中国人对生活的独特追求。

茶文化的传承和弘扬,不仅提高了人们的生活品质,还加强了社会凝聚力和文化认同感。

茶文化还促进了茶旅产业的发展,茶园、茶马古道、茶文化博物馆等茶文化旅游景点为游客提供了一种独特的旅游体验。

弘扬茶文化发展茶产业繁荣茶经济传播茶健康--浅谈通过茶文化传播

弘扬茶文化发展茶产业繁荣茶经济传播茶健康--浅谈通过茶文化传播

该茶 叶能有这样长的保质期 。因工作关 系 ,
经常会碰 到企业 老板热 情的 拿出黑 茶给 我
几千年历史文化底蕴的茶叶 ,由中国传到外
国.在外 国发扬光大 , 而 国人却对茶文化知 识 了解甚少 ,于是带着这个 问题 ,我于今年
业做不久 。 多少家族企业 因缺少企业文化无 法传承 ,我们的茶叶企业就更不用说了 。大 部分茶企业老板 出身都是农民 ,能种好茶 、 能加工好茶 , 就是不错 的了,要他们传播茶
文化恐怕有点难度 , 就因为我们 的茶 叶生产
们喝, 我都不敢喝, 只喝我随身带的矿泉水 , 现在想起来 , 感到很好笑 的,由于当初的我 对 茶文化 知识层 面不甚 了解 ,闹 出一些 笑 话 。在湖南安化拍摄 《 黑茶溯源之旅 》的一 个 星期里 ,见到来 自 全 国各地的茶商 ,每人
弘 扬茶文化 就 能发展茶 产 业这个 想 法
也在逐步 了解茶的这门生意。 温州早茶节连续办了十二届 。每届 早茶
并且是很大 的关系 , 而这个关系的联通需要 政府和企业来推动茶文化的传播工作 。 如果
到近期才越来越清晰 , 这个想 法的开始还 得 从 2 0 1 2年年底去湖南安化拍摄 《 黑茶溯 源
都1 } 旨 说出各种茶的历史文化 , 以及 茶对人 体
年 初来 到位于 杭州西子 湖 畔的 中国国 际茶
文 化研究 会取 经 ,该会 一位 负责人 告诉 了
我 ,该会在浙江全面推广茶文化进机关 、茶
文化进企业 、茶文化进学校 、茶文化进社区 等相关活动 , 并 印刷有正式的茶文化 四进活 动 的相关读本 。学习回来 , 大受启发 ,我决 定要在温州全面开展这个茶文化四进 活动 , 全 面营造茶文化氛围 ,弘扬 国饮文化 ,推动

第十四章茶文化现状和茶产业发展

第十四章茶文化现状和茶产业发展

第十四章茶文化现状和茶产业发展茶文化活动、学术研究、职业培训、茶叶经济产业。

了解目前我国茶文化和茶文化产业的发展情况,为有志于从事茶文化、茶产业的学生提供信息。

第一节茶文化现状全国和各地纷纷成立了茶文化组织,有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中华茶人联谊会、中国茶叶流通协会茶道专业委员会等全国性组织,一些省市有茶文化研究会,天津也有国际茶文化研究会、茶业协会茶艺专业委员会、范增平茶艺文化发展中心等组织;茶文化报刊有多种,有《中华合作时报.茶周刊》、《茶世界》、《农业考古.中国茶文化专号》、《海峡茶道》、《茶艺》等公开或内部发行;茶文化网站纷纷建立,比较有代表性的有:中国茶文化网:中国茶叶网:三醉斋茶网陆羽网站:中华茶文化学会网站天津国际茶文化研究会网站:茶文化的书也出版了很多种,据不完全统计有600多部,是现存中国古代茶书总数的10倍。

仅名为《中国茶文化》的书就有好几本,陈文华、范增平、余悦、于观亭、陈香白、林治等茶文化专家都在著书立说;《茶经述评》吴觉农主编,农业出版社1987年《中国古代饮茶艺术》刘昭瑞,陕西人民出版社1987年《中国茶文化》姚国坤等编著,上海文化出版社1991年《中国茶经》陈宗懋主编,上海文化出版社1992年《日本茶道文化概论》滕军著,东方出版社1992年《中国茶文化》王玲著,中国书店1992年《中国普洱茶文化研究》黄桂枢主编,云南科技出版社1994年《中国唐宋茶道》梁子著,陕西人民出版社1994年《中国古代的饮茶与茶馆》刘修明著,商务印书馆国际有限公司1995年《研书》余悦著,浙江摄影出版社1995年《中国茶文化基础知识》陈文华编著,中国农业出版社1999年陈文华先生还著有《长江流域茶文化》(湖北教育出版社,2004年8月)。

茶文化复兴以后,比较早的茶文化书大概就是陈先生的《中华茶文化基础知识》了,可以说它是茶文化的启蒙书,也是初中级茶艺师培训班讲授茶文化基础知识的主要参考书。

陈先生新出版了《长江流域茶文化》一书,该书是季羡林主编的长江文化研究文库之一,被誉为“中国茶文化的抗鼎之作”正如季羡林先生“中国的历史将会越来越长”的论断,茶文化的历史也会越来越长,陈先生认为茶文化萌生于旧石器时代早、中期是完全有可能的。

共同推进世界茶业发展谱写茶产业和茶文化发展新篇章

共同推进世界茶业发展谱写茶产业和茶文化发展新篇章

共同推进世界茶业发展谱写茶产业和茶文化发展新篇章作者:暂无来源:《农村工作通讯》 2017年第11期5 月18-21 日,首届中国国际茶叶博览会暨中国茶业国际高峰论坛在浙江杭州成功举行。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习近平向茶博会致贺信。

他希望弘扬中国茶文化,以茶为媒、以茶会友,交流合作、互利共赢,共同推进世界茶业发展,谱写茶产业和茶文化发展新篇章。

农业部部长韩长赋在开幕式上宣读了习近平主席的贺信并作主旨演讲。

韩长赋指出,习近平主席高度重视茶产业发展和茶文化交流,专门为本次茶博会发来贺信,充分体现了习近平主席对茶产业发展和茶文化传播的高度重视和深切关心,这更加坚定了我们把茶博会办好、茶产业做强、茶文化发扬光大的信心和决心。

中国是茶的故乡,是茶文化的发祥地。

茶是中国与世界各国交流与合作的桥梁纽带。

发展茶产业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动诠释。

做强中国茶产业,是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内容,是助力脱贫攻坚的重要途径,是发展现代农业的重要任务。

要坚持绿色发展,做优茶品质;坚持市场导向,唱响茶品牌;坚持传承创新,弘扬茶文化;坚持互利共赢,共建茶平台。

韩长赋倡议,要共同构建公平合理的贸易环境,中国愿与各国一道,共同营造公平合理的茶产品贸易环境。

要共同推进茶叶产业创新,把创新作为推动茶产业发展壮大的不竭动力,共同推进科技创新、产品创新、营销创新,选育新品种,推广新模式,开发新产品,搭建新平台,提高茶产业的质量效益和竞争力。

要共同维护茶农利益,创新利益联结机制,使茶农、加工商、贸易商形成命运共同体,让茶农分享茶产业发展的成果。

要共同推动茶文化交流,建立多层次的茶文化交流合作机制,广泛开展茶文化交流活动,在一杯清茶中推动文明互鉴,在品茗论道中推动贸易发展。

本届茶博会经党中央、国务院批准,由农业部和浙江省人民政府共同举办,斯洛文尼亚副总理兼农林食品部部长戴扬·日丹等出席开幕式并讲话,有47 个国家和地区上千家经销商近万种茶叶及咖啡品种参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茶文化与茶产业相互发展
1温州茶文化对温州茶产业的促动作用
不管是从内涵还是外在形式看,茶都是有文化的。

茶文化也是大众文化,民众广为参与。

茶文化覆盖全民,影响到整个社会。

只有挖掘这
些散落的文化基因,植入茶叶品牌中,才能让茶叶散发文化味,才能
使温州源远流长的茶文化转变为可体会、可消费的文化产品。

2013年
2月底,在杭州举办的中国早茶(乌牛早)发展论坛上,永嘉县政府就特意把“仙牛衔茶”的传说印刷在茶叶推介资料内页显著位置。

短短十
来行字,把产品宣传和文化展示结合在一起,在扩大茶叶影响力、提
升品牌效益等方面取得很好的成效。

自2003年以来,到2013年温州
市已成功举办11届温州早茶节。

2011年,温州早茶节还与西湖龙井开茶节等一起入选全省“十大最具影响力的农事节庆”。

2012年11月
19日,苍南县申报的“中国茶文化之乡”顺利通过评审,苍南县的国
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苍南翠龙茶”同时被列为“中国文化名茶”。

被称为“人间妙品”的雁荡毛峰就产于风景如画的北雁荡山,同样,“乌牛早”也种植在楠溪江这样的国家级景区,温州茶文化相关历史,文人墨客留迹的名胜,都能用来为温州茶叶品牌增添文化气息,吸引
社会名流、知名人士和广大群众参观景区感受茶文化。

至今温州永嘉、泰顺等8个县(市、区)都已相继成立茶文化研究会,为推动茶文化与
茶产业的融合提升,茶文化与旅游文化相结合,做出不懈的努力。


践表明,做好茶文化,对于提升产品质量、打响品牌、拓展销路都有
着积极的意义。

2温州茶文化产业发展中存有的问题与发展战略
2.1温州茶产业发展存有的问题
温州茶产业发展存有的主要问题:
(1)茶园基地规模小,基础设施薄弱。

(2)温州茶叶以绿茶为主,多数只采1季,夏秋茶资源利用率低。

(3)企业规模小,缺少专业市场。

(4)茶文化没有系统性地整理和利用,茶文化对茶产业的助推作用不
明显。

2.2在温州茶文化宣传及应用方面存有的问题
温州茶文化宣传及应用方面存有的问题:
(1)在温州,不管是相关政府部门还是茶企业,对茶文化的挖掘都不
够深入,载体不够丰富,茶文化与旅游、休闲等产业的结合度有待提升。

温州茶企业普遍发展慢、规模小,导致温州茶产业整体显弱。


分温州茶,内部品牌关系还没有理顺,自然使各企业之间没有精力投
入文化建设。

加上茶文化发掘是一个长期投入工程,短期内不能给茶
叶销售带来多少可衡量价值,企业不乐意做。

(2)近年来,温州政府、企业、学术界、传媒界,都越来越重视茶文
化的宣传和传播,不过却常有茶叶本身的营销与茶文化的传播相混淆,将茶文化局限在茶叶包装、售价品牌等商品属性上,而忽略了茶文化
中的历史、精神,以及茶礼、技法和品茶过程中的意境等。

(3)茶叶首先具备使用价值,其次才具备文化附加价值。

想要让大众
接受文化附加价值,就必须先使其接受使用价值。

部分温州企业走入
了盲目宣传文化的误区,导致历史名茶曲高和寡,忽略了茶叶本身作
为一种健康饮品的作用。

在多数人无法接触到文化名茶的情况下,传
播茶文化就无从谈起。

2.3温州茶文化产业发展战略思考
不管是弘扬发展茶文化还是提升温州茶产业,都需要政府出台更有效
的政策和举措。

政府需要从定位、市场、结构、机构、融资等方面实
行全面的思考。

发展茶产业需要两大支撑:
(1)科技支撑,包括无公害技术的推广、先进设备设施的应用等;
(2)文化支撑,包括茶景区的开发,茶知识的宣传、茶历史的挖掘、茶故事的叙述、茶博物馆的建设、茶博览会的举办等。

从而,让温州茶文化拥抱大众,拥有未来。

(本文来自于《中国园艺文摘》杂志。

《中国园艺文摘》杂志简介详见.)
茶文化与茶产业相互发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