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意识水平下的情绪启动

合集下载

高低唤醒度情绪面孔的阈下情绪启动效应

高低唤醒度情绪面孔的阈下情绪启动效应

关键词 : 闽下情绪启动 ; 情绪唤醒度 ; 绪面孔 情
中 图分 类 号 : 8 14 B 4 . 文献标志码 : A 文 章 编 号 :6 3— 0 9 2 1 )3— 0 6— 3 17 8 3 (0 2 0 0 8 0
1 问题 提 出 .
对 在评 价上 处 于 两 极 ( 如正 性 或 负 性 ) 的靶 刺 激 而言 , 体对 其 做 出评 价 的 时 间与 准 确性 受 到 其 个 前 面 的启动 刺激性 质 的调节 。启 动刺激 与靶刺 激
的性质 一 致 时 ( : 光一母 爱 , 螂~ 死 亡 ) 如 阳 蟑 与
维度除了效价还包括 唤醒度。l我们假设 , _ 阈下 情绪 启 动效应 不仅 与启 动 刺 激 的效 价 有 关 , 与 也
收 稿 日期 :0 2— 3— 5 2 1 0 0
( A S 中的情 绪 面孔 。该 系 统提 供 了一 套 用 于 C P)
情绪研 究 的标准 化 刺 激 , 有 图 片均 来 自中 国成 所
基金项 目: 育部人 文社 会科 学研 究基地 重 大项 目( 5J X X 0 ) 教 0 JD L 03 和全 国高校 优 秀博 士论 文作 者专项 资金 项 目
气 的 面 孔 ,6恐 惧 的 情 绪 图 片 [ 等 作 为 启 动 刺 l
激 , 阈下情 绪启 动效 应 进 行 了研 究 。也 有 些研 对 究者 从情 绪 的维度论 出发 , 选取 了正 、 负效 价 的材
料作 为启 动刺 激 , 明 了情 绪 效 价 的 阈下 情 绪 启 证 动效 应 的存在 。 1 然 而情 绪 维度 论 指 出情 绪 的 一 ] 0
21 0 2年 5月 第 2 第 3期 9卷
鲁东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

认知冲突的情绪启动效应研究综述

认知冲突的情绪启动效应研究综述

2018年4月中一、前言在过去的几十年中,认知控制的研究一般都是通过反应冲突范式,例如Stroop 范式,Flanker 范式等制造认知冲突,以探究认知控制是如何分配资源以及不同情况下的水平变化。

在Flanker 任务(Eriksen &Eriksen ,1974)中,中心目标呈现一致与中心目标呈现不一致的试次相比,参与者对一致试次反应更快。

重要的是,参与者会根据这些不一致的试次调整他们的行为。

二、正文1、理论研究随着神经影像学研究的发展,关于认知控制的研究不再是“冷”理论,而是近一步的认知情绪整合模型。

近年来,认知控制最具代表性的认知神经科学方面的研究结论就是前扣带皮层(ACC )在认知控制和情绪加工中起着核心作用。

关于前扣带皮层(ACC )在认知控制中所起到的作用,有两种理论。

一种是冲突监测理论,该理论认为由于ACC 对先前冲突的监测,提高和调整了认知控制水平,所以能够更好地完成当前的任务。

认知系统提高了对当前任务中相关信息的注意偏向,任务相关信息加工得到提高的同时,也减少了无关信息对行为表现的影响。

在脑成像研究中,存在着广泛的经验证据表明,前扣带皮层(ACC )在监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过程,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另一种理论是结果评价说,该理论认为ACC 主要功能是检测、登记和评估行为表现,尤其是消极的行为,如果评估后的结果是消极的,那么就会被视为接下来选择行为动作的回避信号。

根据该理论,Botvinick (2007)提出了功能整合理论,他认为ACC 的功能实际上是监控和检测正在进行加工的处理流中的任何消极信号。

而ACC 对消极信号的监测的功能,往往对后续的选择来说是一种消极信号,因此认知冲突也被更多地认为是一种消极信号,对后续加工产生消极影响。

2、实证研究为了探究认知冲突到底是消极信号还是积极信号,大多数研究都采用了情绪启动范式(Dreisbach&Fischer,2012;Dreisbach&Fischer,2015;Fritz &Dreisbach,2015)。

意识与情绪大脑中的情感调控

意识与情绪大脑中的情感调控

意识与情绪大脑中的情感调控意识与情绪:大脑中的情感调控人类的情绪是一种复杂而具有多层次性质的心理状态,它经常伴随着我们的行为和思维过程。

而情感的调控过程则主要通过大脑中的情绪中枢和意识系统来实现。

本文将探讨意识与情绪在大脑中的相互关系以及情感调控的神经机制。

一、意识与情绪的关系意识与情绪是人类心理活动的两个基本维度。

意识是指个体对外界和自身的感知、知觉及信息加工的能力,而情绪则是个体对外界刺激所产生的主观感受及相应的生理和心理反应。

意识和情绪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共同构成了人类整体心理状态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大脑层面,意识与情绪的交互作用主要发生在丘脑和边缘系统的结构中。

丘脑是大脑中一个重要的调控中枢,它与情绪的产生和调节密切相关。

而边缘系统则包括扁桃体、杏仁核等结构,它们在情绪的加工和表达中起着重要作用。

这些结构与大脑皮质区域相互连接,通过神经网络的传递与调控,共同参与情绪的生成和表达。

二、情感调控的神经机制情感调控是指通过一系列神经机制来调节和控制个体的情感表达和情绪反应。

主要的神经机制包括情绪的产生、情绪的评价和情绪的调节。

1. 情绪的产生情绪的产生与大脑中的受体系统和情感加工系统密切相关。

在面对外界刺激时,大脑会对其进行感知和加工,将其转化为相应的情感体验。

这一过程主要涉及到扁桃体和杏仁核的功能。

扁桃体作为情绪的主要加工中心,负责情绪的产生和加工。

杏仁核则主要负责评价情绪刺激的重要性和威胁程度。

2. 情绪的评价情绪的评价是指根据外界刺激的特点和情境对情绪进行判断和评估。

这一过程主要通过前额叶皮质和扁桃体的相互作用来实现。

前额叶皮质作为高级认知区域,能够对情绪刺激进行进一步的加工和分析。

扁桃体则提供了情绪评价中的情感参考和反馈。

3. 情绪的调节情绪的调节是指通过意识系统的参与来调节和控制个体情绪的表达和反应。

意识在情绪调节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它通过认知与规划的过程来启动和调控情绪的产生和表达。

具身知觉符号理论视角下的情绪启动效应

具身知觉符号理论视角下的情绪启动效应

心理学探新2020,Vol.40,No.4,296-301PSYCHOLOGICAL EXPLORATION具身知觉符号理论视角下的情绪启动效应,卢凤▽,朱传林3,张嫡嫡$,刘电芝$(1.泰州学院教育科学学院,泰州225300;2,苏州大学教育学院,苏州215123;3.扬州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扬州225002)摘要:从知觉符号理论出发对情绪启动效应进行解读,启动刺激与目标刺激涉及的知觉符号相似性、框架相似性及模态激活■延续性是情绪启动效应产生的可能机制和影响因素。

在#匕基础上总结归纳出情绪启动的知觉符号匹配假说,并建构情绪启动效应认知加工模型,对现有情绪启动理论进行整合和拓展,以促进情绪启动刺激材料的拓展、提高研究生态效度;促进情绪启动效应操作的有效性,进而提高其应用价值。

情绪启动研究亦能反哺于知觉符号理论,促进其发展。

关键词:具身认知;知觉符号理论;情绪启动效应中图分类号:B840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5184(2020)04-0296-06生活中人们的情绪是如何有意识或无意识地被激起?被激起的有意识或无意识情绪如何影响人们的体验、认知和行为反应?其内在的心理机制是什么?为了探索这些问题的答案,将从具身认知知觉符号这一理论取向出发对情绪启动研究结果进行解读、讨论,探寻情绪启动效应的具身机制;探讨具身认知理论对情绪启动理论和研究方法的启示,探索情绪启动理论的可能发展,以期推动情绪启动理论和研究方法的进步。

1具身认知及情绪启动效应的具身性1.1情绪和情绪启动的具身性情绪包含了个体的生理变化、内在体验和行为反应,情绪与身体是相互作用的,即情绪具有具身性。

情绪的具身性得到了外周情绪理论、面部反馈假说、躯体标记假说等经典情绪理论的支持(刘亚,王振宏,孔风,2011),也得到了众多科学实验的支持,女口Strack,Martin和Stepper(1988)证明嘴巴叼笔的动作会让被试对卡通片有更积极的情绪体验,而不影响对卡通片本身的评价;Veenstra,Schneider和Koole(2016)提出弯腰的身体姿势会导致负性情绪的产生,也会影响负性情绪的调节;鲍嬪和傅纳(2018)通过实验证明牙齿横咬筷子(微笑)和嘴唇竖含筷子(抑制)两种具身操作影响内隐情绪的加工过程。

大学生情绪启动效应研究(实验报告)

大学生情绪启动效应研究(实验报告)
5参考文献
[1]廖声立,陶德清.无意识情绪启动研究新进展[J].心理科学, 2004, 27(3): 701-704
[2]方平,陈满琪,姜媛.情绪启动的实验范式[J].心理科学, 2006, 29(6): 1396-1399
[3]蚁金瑶,钟明天.情绪图片的阈下启动效应[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2007(15), 3: 304-306
结合自己的真实情况补充说明你认为自做实验的时候当出现情绪启动图片和目标词情绪效价不一致的吋候你是否会受到前面情绪启动图片的影响从而对于词语的属性作岀较慢的冹断有时会受到前面的影响手会习惯的选择过后才发现选择出错在出现这种情况之后就会注意一下然后再做出冹断故做出冹断的时间会变长
闽南师范大学
心理验报告
2、合理发泄情绪:宣泄的途径有很多,可以通过倾诉、哭泣、书写、运动找模拟物品出气等多种形式发泄心中的压抑。而我自己一般会选择运动来发泄自己的情绪。
3、语言暗示法:也是自己常用的一种方法。当遇到愤怒刺激时心理默念“息怒,息怒!”,当不自信时告诉自己“我一定能做好,我有信心”此法能消除焦虑、怯懦、和愤怒等消极情绪状态,恢复应有的快乐自信。
1.2情绪冲突的理论
冲突理论认为:情绪冲突可能是由生理、心理、行为、愿望等多种因素所引起的,在情绪产生链中的任何环节都可能发生。情绪链的主要成分是外部环境刺激、机体感觉、认知系统、躯体行为。在这些成分的关系间都有可能发生情绪冲突,甚至这些成分自身所包含的各元素之间也有可能产生情绪冲突。因此可以这样说,情绪冲突无处不在且随时可能产生。对于情绪冲突,不同派别有着不同的观点,彼此之间存在着争论。
2.3.2实验材料
2.3.2.1情绪启动面孔图片
情绪启动面孔图片选自中国人情绪面孔图片系统,以认同度由高往低选择28张正性面孔(14名男性、14名女性)、28张负性面孔(14名男性、14名女性)。每张图片为260×300像素(宽×高)。

情绪评估和情绪调控的认知脑机制

情绪评估和情绪调控的认知脑机制
厌恶:激活的脑区有脑岛,基底神经节,纹状体。 惊奇:负性激活杏仁核右腹侧, 正性激活腹内侧前额叶皮质。 悲伤:在悲伤情绪中,前额叶皮层中部,额下回,颞上回,
楔前叶,杏仁核,丘脑活动增强。 愉快:下丘脑、前额叶、杏仁核、腹侧纹状体 愤怒:与杏仁核有密切关系,但目前多把愤怒和恐惧联系
System)是图式、命题、联
想和类比表征系统的缩写
类比表征系统涉及对环境刺激进行基本的感觉信 息加工。
命题系统不涉及情绪因素,只包含对外界和自我 的信息。
在图式系统中,来自命题系统的事实与来自个体 近期目标的有关信息结合在一起,生成一个针对 情境的内部模型,从而引起情绪反应。
联想系统主要反应情绪系统的功效。
(Johnsn & Multhaup, 1992;Power & Dalgleish, 1997;Teasdal & Barnard, 1993)
SPAARS系统(Schematic,
Propositional, Associative, & Analogical Representational
1、情绪的生理理论
美国心理学家William James和丹麦心理学家Carl Lange推翻情绪先于生理反应的传统认识,提出生 理反应引起情绪的经典理论,又被称为JamesLange理论(1884-1885)。
情绪刺激
生理反应
情绪体验产生
比如,当人看见熊的时候,首先的反应是跑,然 后当人开始意识到自己肌体反应时,才感到了害 怕
三、情绪的生物学基础
边缘系统和情绪 扣带前回对情绪认知起关键作用 杏仁核在情绪体验方面的重要作用
近年来,围绕社会认知、社会行为及其神 经机制的研究已经成为认知神经科学的热 点领域。在“社会脑”的概念下,形成了 “社会认知神经科学”和“情感认知神经 科学”的研究新领域。

曼陀罗–自性模型的情绪、生理唤醒特点

曼陀罗–自性模型的情绪、生理唤醒特点

Advances in Psychology心理学进展, 2013, 3, 90-94doi:10.12677/ap.2013.32014 Published Online March 2013 (/journal/ap.html)Emotional and Physiological Arousal of Mandala-SelfModel*Canrui Chen1, Yanhong Gao21Psychology Department, Guangzhou Medical College, Guangzhou2Psychology Department, South-China Normal University, GuangzhouEmail: chencanrui2006@Received: Jan. 9th, 2013; revised: Feb. 4th, 2013; accepted: Feb. 13th, 2013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emotional and physiological arousal of the mandala-self model. Methods: Emotional arousal was evaluated after five levels of mandala-self model and MP150 was used for recording phys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Results: 1) The degree of emotional arousal was different at five levels of mandala-self model; 2) Electro dermal level and heart rate at sacred and opposite levels of mandala-self model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other levels; 3) At emotional arousal, the depression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e normal group in sense of security, peace and comfort intensity; 4) The depression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normal group in skin temperature at physiological level. Conclusion: Man-dala-self model can be used as an evaluation tool.Keywords: Mandala-Self Model; Depression; Biofeedback; Psychotherapy曼陀罗–自性模型的情绪、生理唤醒特点*陈灿锐1,高艳红21广州医学院卫管学院心理系,广州2华南师范大学心理学院,广州Email: chencanrui2006@收稿日期:2013年1月9日;修回日期:2013年2月4日;录用日期:2013年2月13日摘要:目的:研究曼陀罗–自性模型的情绪与生理唤醒特点。

知觉与表象过程中不同线索表情的启动效应研究

知觉与表象过程中不同线索表情的启动效应研究

心理学探新2020,Vol.40,No.2,150-156PSYCHOLOGICAL EXPLORATION知觉与表象过程中不同线索表情的启动效应研究宋素涛1,李欣晶1,李润泽2,王荣1,魏淑华1(1.济南大学教育与心理科学学院,济南250022;2,山东师范大学心理学院,济南250014)摘要:探讨情绪性面孔的知觉和表象过程中,不同类型线索表情的启动效应,并关注不同类型表情表象难易的差异。

选取NimStim数据库中20位演员的愉快、愤怒和中性表情作为启动刺激,随后呈现同一演员不同表情的图片,或通过颜色提示被试对不同表情进行表象,并同时进行表情类型判断。

研究发现,情绪性面孔知觉与表象任务中均存在启动效应,之前呈现的线索面孔将会对接下来呈现的相同效价的面孔产生启动效应,对相反效价及中性面孔产生抑制;在平衡不同类型面孔可能存在的启动效应后,正性、负性及中性表情是同样易于表象的。

关键词:启动效应;情绪表象;情绪知觉;面孔表情中图分类号:B842.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5184(2020)02-0150-071引言启动效应(Priming Effect)是指执行某一任务,对后来执行相同或类似的任务产生的促进作用,通常表现为反应时缩短和正确率的提高等(吕勇,韩宗义,杜英春,2003)。

在情绪相关的研究中,由于启动效应的存在,个体会对在效价上与启动刺激相似的目标刺激更为敏感(陈满琪,方平,姜媛,2007;蒋重清,杨丽珠,2005;李小花,张钦,2004),也称为情绪一致性效应(Wentura,1999)。

情绪启动刺激材料可以是情绪性场景图片、面孔、单词或影片,当启动刺激与目标刺激均为情绪性面孔时,这种启动效应称为情绪性面孔重复启动效应。

对面孔重复启动的研究发现了早期启动效应与知觉结构的关系,即启动刺激与目标刺激的物理特征相似程度越高,启动效应越明显(Engst,Martin-Loeches,&Sommer,2006;段海军,蔺素琴,2011)o 然而,采用情绪性面孔作为启动刺激的研究多集中在情绪对其他认知活动带来的启动效应(Aguado, Garcia-Gutierrez,Castaneda,&Saugar,2007),对情绪性面孔重复启动效应的研究较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心理科学 Psychological Science 2004,27(6):1506-1508不同意识水平下的情绪启动程九清Ξ 高湘萍(上海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心理学系,上海,200234)摘 要 实验研究了不同意识水平下情绪启动的机制。

我们采用带有褒贬意义的中文语句作为情绪刺激,要求被试在情绪刺激播放响度正常或极低的情境下对不熟悉的法语语句进行评价。

结果显示无意识情绪启动显著;有意识情绪启动却未出现。

我们认为无意识情绪启动是个体对刺激自动加工的结果;而个体在意识层面的认知加工可能会抑制已唤醒的情绪。

另外,情绪刺激的不同排列方式对被试评价的倾向性可能有潜在的影响。

关键词:意识水平 情绪启动 认知加工1 引言 情绪启动的研究已有二十多年的历史。

在一系列的实验中,研究者发现快速闪现(几毫秒或十几毫秒)的带有表情的人脸图片,尽管被试并没有看到,但还是可以对靶刺激作出特定的反应,即发生情绪启动效应[1-4]。

阅读前人的相关研究,可以发现十分有趣的情绪启动分离现象,即很微弱的刺激(如快速闪现的图片)往往能引起可以测量到的情绪启动,而能清晰意识到的刺激(如呈现时间较长的图片)却不能造成明显可见的情绪启动。

W oon 把这个分离现象归因于指导语的作用[4]。

因为在这类实验中,当被试可以清晰觉察到刺激时,主试往往会隐瞒实验目的,告诉被试这些刺激是另外一个实验的材料。

W oon 认为这样做会干扰被试,使被试的情绪发生变化或作出的选择和已有的情绪不符。

W oon 在随后的实验中对于任何被试都不给出指导语,结果发现意识知觉到的刺激也能引起情绪启动,不过他采用的材料也是带有表情的人脸图片。

必须指出的是,用人脸来作为刺激是有特殊性的。

Field 等在82年一个研究中发现,婴儿,即使是刚出生36个小时,也能对不同的表情(高兴、悲伤、惊讶)进行辨别,并作出相应的表情反应,从而论证了个体对人脸表情的辨别与反应是具有先天性的[5]。

基于这一点,可以说,用带有表情的人脸图片做情绪刺激来引起情绪启动是直接的。

也许正是这样的直接性,使被试可以完成无意识的自动加工,造成情绪启动;同样,即使在意识层面造成的情绪启动,也很难说仅仅就是认知加工的作用。

所以W oon 的方法来证明认知加工的对情绪的作用未必是充分的。

我们不禁要问,第一,可以被自动加工且造成情绪启动的刺激需要有什么特性,是不是一定要有上文中所说的直接性?第二,认知加工(有意识或无意识的)对情绪启动到底有多少作用?为了回答这两个问题,在实验中,我们采用具有褒义或贬义性质的中文语句作为情绪启动刺激。

考虑到语气和语速可能会对句子的理解产生影响,实验中语句的播放效果都是平缓、不带感情色彩的。

鉴于W oon 提及的指导语的干扰,实验中我们对于接受有意识刺激的被试不给任何关于情绪刺激提示,只让他们对靶刺激作出评价。

实验中我们播放情绪刺激的响度或极低(作为阈下刺激),或正常(作为阈上刺激),分别作为无意识和有意识的情境。

为保证这一点,我们在实验中会进行一个再认测验,确定一部分被试接收的的确是阈下刺激。

一系列情绪和记忆的研究表明,被试固有的心境对相关信息的再认或提取是有影响的,某一类型的心境更容易使被试回忆起这一类型的经验[6-7]。

我们假设,如果事先造成被试一种积极的或消极的情绪,那么被试在随后对靶刺激的评价中更倾向于把靶刺激评价为积极的或消极的。

按照这个逻辑,假如单纯的认知加工确能引起情绪启动,那么对任何后一个情绪刺激来说被试已有了前一个情绪刺激造成的心境。

如果前一个情绪刺激和后一个情绪刺激的褒贬性质一致,那么被试应该更倾向于这种性质的评价。

在实验中我们安排了同一性质语句的连续重复排列,旨在考查与不同性质语句的随机排列的方式相比,被试的选择是否会更倾向于一致。

2 研究方法2.1 被试某高中二年级平行班学生150人。

其中男生88人,女生62人。

将被试随机分为3组(A 、B 、C 组),每组50人。

所有被试均不懂法语且无耳疾。

2.2 实验设计实验采用3×2×2的设计。

三个被试组中,两个为实验组:A 组,接受阈下情绪刺激;B 组,接受阈上情绪刺激;C 组为控制组,不接受情绪刺激。

情绪刺激的性质分褒义和贬义两种;情绪刺激的排列方式分同一性质连续重复排列和不同性质随机排列两种水平。

情绪刺激的性质及排列方式为组内变量。

2.3 实验材料A 组实验中播放30句响度极低(10db )的中文语句和30句响度正常(50db )的法语语句。

每句法语语句紧随中文语句出现,构成一个句组。

每个句组之间间隔4s 。

播放的中文语句中褒义贬义句子各半。

每句中文语句一般5—10字;每句法语语句10—15词。

中文语句的排列方式,前五句都为贬义语句,最后五句都为褒义语句,均分别呈连续重复排列。

6051Ξ第一作者简介:程九清,男,上海师范大学心理系。

E -mail :johann0903@程九清等:不同意识水平下的情绪启动其余中文褒义和贬义语句呈随机排列,同一性质的语句连续出现至多不超过两句。

所有语句录制到光盘上进行播放。

B组刺激呈现方式和内容均与A组相同,唯一区别是播放的中文语句和法语语句响度相同,都为50db。

C组实验中只播放30句响度正常的法语语句(50db),但每句法语前仍空出前两个组的材料中相应中文所占的时间,即收听效果与A组完全一样。

C组所有语句的内容与A组语句完全一致。

所有语句录制到光盘上进行播放。

2.4 器材多媒体教室一间、C D播放器、测分贝仪、评价表:被试每人一份,用于对法语语句进行评价。

被试把法语语句或评价为褒义,或评价为贬义。

2.5 程序在实验开始前对C D播放器等设备进行调试。

用测分贝仪测定播放时语句呈现的响度。

分别进行三个组的实验。

每组实验前分发评价表,让被试阅读指导语,使其明白自己的任务是根据感觉对每句法语语句进行褒贬评价。

再让被试做几次深呼吸,尽量放松。

播放C D,被试根据指导语在评价表上完成任务。

2.6 再认实验A组实验中,为确定被试的确接收的是阈下刺激,补充一个再认实验。

随机抽取二十名被试询问其是否听到任何中文语句,并重新播放几句在实验中播放过和未播放过的中文语句让被试进行再认。

播放的响度为10db。

2.7 计分标准对于A组、B组,如果被试在任意一个句组中对法语语句性质的选择与前面中文语句的性质一致(即假如中文为贬义,被试对法语语句的选择也为贬义;反之亦然),则称被试的情绪启动与情绪刺激性质一致。

分别统计出在连续重复排列+褒义(重褒)、连续重复排列+贬义(重贬)、随机排列+褒义(随褒)、随机排列+贬义(随贬)这四种刺激水平上每个被试情绪启动与情绪刺激性质一致的句数,再分别除以5、5、10和10,算出每个被试在这四种刺激水平上的一致率。

对于C组被试,虽然未给中文刺激,但仍参照A组相应句数的中文语句计分。

3 结果3.1 再认实验结果在再认实验中,被抽到的被试均否认自己曾听到任何中文语句,且再认成绩48.5%,处于机遇水平。

这说明A组被试在意识层面确实未接触到中文情绪刺激,阈下(无意识)刺激的效度是可以保证的。

3.2 情绪启动实验结果表1 三组被试在四种刺激水平上一致率(%) A组 B组 C组 重褒重贬随褒随贬重褒重贬随褒随贬重褒重贬随褒随贬56.459.457.047.847.656.051.248.649.450.654.850.8表2 三个组在四种刺激水平上的一致率的方差分析结果s ource F p 组别 3.6093 0.030排列方式 1.2970.257语句性质0.1860.440组别×排列方式0.1670.683组别×语句性质 1.8760.157排列方式×语句性质15.04433<0.001组别×排列方式×语句性质0.7840.458 注:n=150;3p<0.05;33p<0.01 结果显示,组间差异显著。

被试在两种排列方式上的一致率无显著差异,被试对不同性质语句的评价无显著差别,语句性质和排列方式有明显交互作用。

表3 三个组在四种刺激水平上一致率两两比较重褒p重贬p随褒p随贬p A—B 0.0143A—B 0.317A—B 0.063A—B 0.785 A—C0.0503A—C0.01033A—C0.478A—C0.307 B—C0.612B—C0.113B—C0.247B—C0.453 注:n=150;3p≤0.05;33p≤0.01 结合表一表三,A组在连续重复排列与褒义、连续重复排列与贬义这两种水平上的一致率要高于另一组或另两组,在随机排列与褒义水平上与B组比较p=0.063,接近显著水平。

综合4个水平看,A组被试一致率要高于另两组,而B 组C组则在任何一个水平上都无显著差异。

4 讨论 通过结果我们发现,A组被试的一致率要显著高于另外两个组,说明A组被试的评价既不同于根据清晰可感的刺激所做出的评价,也不同于无根据的随机猜测,而确实是受到了阈下,即无意识情绪刺激的影响。

A组被试出现情绪启动效应,也是首先理解中文情绪刺激的句意的结果。

这样我们就可以说不仅本身带有情绪性的刺激可以直接通过自动加工引起情绪启动;要理解然后才能体现出褒贬或好坏性质的刺激也可以通过具有强烈认知色彩的自动加工来引起情绪启动。

7051心 理 科 学我们还发现,在任何一项水平上的统计检验中,B组被试的一致率和C组被试的一致率都无显著差异。

这就未能证实W oon关于指导语起到干扰作用的观点,因为在实验中我们并未给被试此类指导语。

究其原因,我们认为是由于意识层面的情绪启动的机制不同于无意识情境下的情绪启动机制。

在无意识水平下,刺激通过自动加工来唤起情绪启动;而在意识层面,即使刺激已经唤醒了情绪,但因为个体能清楚意识到刺激,除了通过认知加工对法语语句作出评价外,被试对中文语句及其中文语句和法语语句关系的认知,很可能抑制了业已产生的情绪(如果确有情绪产生的话)。

我们认为在意识层面认知加工的确可以唤起情绪(否则生活中的现象就不好解释了),但在这样一个实验中存在多个认知加工过程,其中一部分的认知加工也可能起到抑制情绪的作用。

值得一提的是,被试尽管对不同排列方式的语句的评价的一致率无显著差异,未能直接验证我们的假设,说明情绪启动和传统意义上的情绪情感并不完全等同,情绪启动更侧重于被试对事物作出情感色彩的辨别和初始态度的形成。

不过排列方式和句子性质却存在着明显的交互作用。

这两者之间究竟一种什么样的关系呢?我们推测不同的排列方式对被试进行褒义或贬义的评价的倾向性可能是有潜在的影响的。

这个问题有待于进一步的研究。

5 结论5.1 无意识情境下个体可以通过自动加工来理解句意,并造成相应的情绪启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