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绪的基础知识
情绪的分类及特点

情绪的分类及特点情绪的分类及其特点可以总结如下:情绪的基本分类1.基本情绪-快乐:当个体期望的目标达成或需求得到满足时产生的正面情绪体验。
-愤怒:当个体遭遇阻碍、挫折或目标无法实现时引发的情绪反应。
-悲哀:与丧失、失败或预期落空相关的情绪体验,通常与失去重要事物或人有关。
-恐惧:在面临潜在危险或无力应对的情境时产生的防御性情绪。
2.其他情绪分类-惊奇:对意外事件的短暂反应,既可以是积极的也可以是消极的。
-兴趣/好奇:对新奇事物的探索欲望和积极情绪。
-厌恶(Disgust):对不悦或令人反感的事物产生的负面情绪。
-自我评价相关情绪:如害羞、骄傲、羞愧和自罪,这些情绪与个体的社会评价和自我认同密切相关。
-社交情感:如爱、恨、同情和嫉妒,这些情绪反映了人际关系和社会互动中的复杂情感。
情绪的特点1.导向性-情绪具有明显的导向功能,它会影响个体的行为决策和思维方式,驱使个体趋向或远离某些事物。
2.持续性-情绪不是瞬时发生的,而是具有一定的时间延续性,不同情绪的持续时间长短各异,取决于情绪的种类、强度和个人对情绪的认知调节能力。
3.强度性-情绪有不同程度的强度,同一情绪可以在不同个体之间或同一个体的不同情境下表现出不同的强度。
4.动力性-情绪具有激励或抑制行为的功能,积极情绪如快乐可以增强个体的积极性和工作效率,而消极情绪如愤怒或恐惧则可能促使个体采取行动改变不利处境。
5.两极性-情绪存在对立的两极,如正性情绪与负性情绪、积极情绪与消极情绪,它们彼此相对且相互转化。
6.指向性-情绪通常与特定的对象或目标关联,如正性情绪通常与需要得到满足相关,负性情绪则往往与需要未满足有关。
生理学与情绪调节

生理学与情绪调节情绪是人类内心深处的一种情感体验,可以通过生理学来理解和调节。
在面对不同的情绪时,人体会产生生理反应,如心率加快、呼吸加深、肌肉紧张等。
了解这些生理反应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调节自己的情绪,维持良好的心理健康。
一、理解情绪的生理基础情绪是大脑对刺激产生的反应,涉及到多个脑区和神经递质的调节。
例如,愉快的情绪通常伴随着多巴胺的释放,而负面情绪则与儿茶酚胺的分泌有关。
同时,自主神经系统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通过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的平衡来调节我们的生理反应。
二、调节情绪的生理方法1. 深呼吸:深呼吸可以通过刺激副交感神经,促使身体和心理放松。
当我们感到紧张或焦虑时,可以尝试深呼吸,即缓慢而深的吸气和呼气,以达到情绪的缓解和调节。
2. 锻炼身体:运动可以促进多巴胺和内啡肽等神经递质的释放,提升心情。
无论是进行有氧运动还是力量训练,都能帮助缓解压力和焦虑,增加积极情绪体验。
3. 睡眠充足:睡眠是调节情绪的重要因素。
当我们睡眠不足时,脑中的杏仁核(负责情绪调节)与前额叶皮层(负责逻辑思维和情绪抑制)之间的连接会受到干扰,导致情绪的不稳定。
因此,保持充足的睡眠对情绪的调节至关重要。
4. 规律的饮食:饮食直接影响到身体的化学平衡和能量供应,从而影响情绪的调节。
摄入富含维生素B、镁和Omega-3脂肪酸的食物,如坚果、鱼类和绿叶蔬菜,有助于提升心情稳定性。
5. 学会放松:通过各种放松技巧,如冥想、渐进性肌肉松弛等,可以调节自身的生理状态,减轻紧张和焦虑,增强情绪的平衡。
三、情绪与身体健康的关系情绪的长期不调节可能对身体健康造成负面影响。
长期的压力和焦虑会导致免疫功能下降、睡眠障碍、消化问题等。
另外,负面情绪还与慢性疾病的风险增加有关,如心脏病、抑郁症和焦虑症等。
因此,情绪调节不仅仅是精神健康的重要方面,也与身体健康密切相关。
通过了解和运用生理学知识来调节情绪,可以更好地应对生活中的压力与挑战,提升整体的幸福感和生活质量。
主题班会:了解自己的情绪

情绪管理的策略与手段
认知重构
通过认知重构,改变个体对事 件和情境的看法,从而调整情
绪反应。
情绪调节技巧
包括深呼吸、放松训练、积极 思考、自我暗示等技巧,帮助 个体缓解紧张、焦虑等负面情 绪。
社交支持
与亲朋好友分享情绪,寻求他 们的理解和支持,有助于减轻 心理压力,改善情绪状态。
寻求专业帮助
当情绪问题严重时,寻求心理 咨询师或心理医生的帮助,获
心理健康的标准与评估
心理健康的标准
心理健康是指个体在心理、情感和行为方面都处于良好的状 态。具体标准包括认知正常、情感稳定、意志健全、人格完 整等。
心理健康的评估方法
评估心理健康的方法包括自我评估、他人评估和心理测验等 。自我评估是了解自己心理健康状况的重要途径,他人评估 可以提供更全面的视角,心理测验则可以更科学地评估个体 的心理健康水平。
情绪对人际关系的影响
积极情绪
情绪调节
积极情绪如快乐、满足和爱等,可以 促进人际关系的和谐发展,增强彼此 的信任和亲密感。
学会调节自己的情绪,以适应不同的 人际关系场景,是维护良好人际关系 的重要能力。
消极情绪
消极情绪如愤怒、焦虑和恐惧等,可 能会对人际关系产生负面影响,导致 冲突和疏远。
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技巧与方法 Nhomakorabea对未来学习的展望与规划
深化情绪认知
学生们将继续深入了解情绪,包括情绪 与认知、行为的关系,以及如何通过认
知重构来改变情绪。
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通过学习和实践,学生们将建立更加 健康、积极的人际关系,促进个人成
长和社会适应。
情绪调节技能应用
学生们将在日常生活中运用所学的情 绪调节技能,提高自己的情绪管理能 力。
四种基本情绪的含义

四种基本情绪的含义喜。
喜是指盼望的目标达到和需要得到满足之后,随之而来的紧张感解除时的情绪体验。
快乐程度可细分为:满意、愉快、欢乐、狂喜等。
怒。
怒是由于事物或对象再三妨碍和干扰,使个人的愿望不能达到或产生与愿望相违背的情景时,紧张感逐渐积累而产生的情绪体验。
愤怒可细分为:不满意、生气、愠、怒、忿、激愤、狂怒等。
哀。
哀是指所热爱对象的遗失、破裂以及与所盼望东西的幻灭相联系的情绪体验。
悲哀可细分为:遗憾、失望、难过、悲伤、极度悲痛。
惧。
惧往往是由于缺乏准备,不能处理、驾驭或不能摆脱某种可怕或危险情景时所表现的情绪体验。
恐惧可细分为:害怕、惊慌、惊恐万状等。
在这四种最基本的情绪之上,还可能派生出许多种类,组成复合的形式,形成高级的情感。
如与感觉和知觉有关的厌恶与愉快,与自我评价有关的骄傲、自卑、自信、羞耻、罪过、悔恨等,与评价他人有关的热爱、怨恨、羡慕、妒忌等体验。
丰富多样的情绪田甫◆早晨起床时,你发现自己又长了几颗青春痘,你的心情会?◆在学校,如果遇到同学夸奖你的衣服漂亮,你的感受是?◆上课时,老师公布了考试成绩,当听到自己的分数很低时,你的心情会?这些情境是不是让你每时每刻都在体验着不同的情绪,而且每一种情绪都会对你产生不同的影响呢?学习了本框内容后,相信你会对情绪有一番新的认识。
一、情绪万花筒1.主干知识:(1)生活中,我们每个人都可能遭遇不同的事情,处于不同的情境中,自然会产生各种各样的情绪。
(2)由于情绪的复杂多样,其分类方法也很多,但喜、怒、哀、惧是最常见的四种情绪类型。
(3)丰富多样的情绪构成了我们多姿多彩的生活。
2.深度拓展:(1)情绪是人内心世界的“窗口”。
情绪由客观事物引起,是人心理活动的重要表现,它是产生于人的内心世界是否得到满足、并能以人的态度和行为表现出来的一种体验。
(2)每个人的情绪不是一成不变的,喜、怒、哀、惧是人类情绪的四种基本形式,在此基础上,情绪又可以组合成很多复杂的情绪,构成人生丰富多彩的情感世界。
情感心理学入门基础知识

情感心理学入门基础知识引言情感心理学是研究人类情感和情绪的学科,涵盖了情感的产生、表达和调节等方面。
通过研究情感心理学,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人类情感的本质和影响因素,从而提供有效的情感管理和心理健康促进的方法和策略。
本文将介绍情感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和主要的研究领域,帮助读者了解情感心理学的核心内容和应用。
情感与情绪的区别与联系情感和情绪是情感心理学中的两个重要概念,它们密切相关但又有一定差异。
情绪是一种短暂的、强烈的、与特定刺激相关的心理状态。
它通常是针对某种具体情境或事件而产生的,如喜悦、愤怒或恐惧等。
情感则更广泛地指涉对外界刺激的态度和评价,是个体对事物的较持久的态度和主观感受。
情感包括但不限于情绪,它还可以是较为稳定的情感构成的模式,如幸福、焦虑或厌恶等。
可以说情绪是情感的一种表现形式,而情感更加综合和持续。
情感的成因和调节情感的成因非常复杂,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遗传、环境、个体差异等。
尽管情感的成因复杂多样,但研究表明,情感与认知、生物和行为等方面密切相关。
情感调节是指个体对情感的认知和调整过程。
情感调节的目标是使情感与外界刺激相适应,维持个体的心理稳定。
情感调节可以通过认知重评、寻求社会支持、表达情感或身体活动等方式实现。
某些情感调节策略对于心理健康至关重要。
例如,积极的情感调节策略,如乐观思维、适当的问题解决方法和心理疏导,有助于缓解负性情感,提高心理弹性。
情感心理学的研究领域情感心理学涉及广泛的研究领域,下面介绍其中几个重要的方向。
情绪感知情绪感知是指个体对他人情绪的察觉和理解能力。
研究表明,情绪感知能力与人际关系、情绪调节和心理健康等方面密切相关。
情感表达情感表达是指个体通过非语言方式如面部表情、身体语言和声音等来表达情感状态。
研究发现,情感表达对于人际交流和情感传递非常重要。
情感调节情感调节是指个体对情感的认知和调整过程,包括情感重评、情感表达、情感模仿和情感压抑等。
情感调节研究有助于深入理解情感的生成、发展和应对策略。
七年级政治情绪知识点梳理

七年级政治情绪知识点梳理政治情绪是指一个人的情绪状态对某种政治事件或政治问题有所反应。
政治情绪对个人的心理健康、社会生活以及政治生活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在学习政治知识的过程中,了解政治情绪的知识也是不可缺少的。
下面将对七年级政治情绪知识点进行梳理。
一、政治情绪基础知识政治情绪是指个人在参与政治活动时呈现出来的情绪状态。
政治情绪包括忧虑、愤怒、喜悦、紧张等多种不同的情绪。
在政治活动中,不同的政治情绪有着不同的表现形式。
二、政治情绪分类1.个人政治情绪个人政治情绪是指一个人在日常生活中对政治事件或政治问题所表现出来的情绪状态。
这种情绪是个人内在的情绪,不同的个人有着不同的政治情绪。
2.群体政治情绪群体政治情绪是指在一个社会群体中,由于某种原因而出现的一种情绪状态。
这种情绪是一种集体的情绪,是由一定群体产生的政治情绪。
三、政治情绪的影响政治情绪对个人和社会都有着不同的影响。
1.对个人的影响政治情绪对个人心理健康有着重要的影响。
一个人的政治情绪可能会影响到其身体健康,甚至会导致一些心理疾病的产生。
2.对社会的影响政治情绪对社会的影响也是十分显著的。
政治情绪的传播和扩散会对社会产生影响,甚至可能会引起一些社会事件。
四、政治情绪的管理政治情绪对个人和社会产生的影响是不容忽视的。
因此,政治情绪的管理也显得尤为重要。
1.提高个人政治情绪自我管理的能力个人应该学会控制自己的政治情绪,及时发现自己的政治情绪异常,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自我调节。
比如,通过运动、听音乐、沉思等方法消除负面情绪。
2.积极引导群体政治情绪的发展政治组织应该积极引导群体政治情绪的发展,使其朝着积极健康的方向发展。
五、总结政治情绪是一个人在参与政治活动时呈现出来的情绪状态。
政治情绪包括基础知识、分类、影响和管理等方面。
在学习政治知识的过程中,了解政治情绪的知识也是十分必要的。
心理情绪调节的基础知识

心理情绪调节的基础知识心理情绪调节是指通过各种方法和策略来管理和调整个体的情绪状态,以使情绪处于适宜的范围内,帮助个体更好地应对压力、解决问题和维持健康心理状态。
下面将介绍一些基础的心理情绪调节知识,以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这些技巧。
一、认识情绪情绪是人类的基本心理反应,是对特定事件或刺激产生的主观体验。
常见的情绪有愤怒、快乐、悲伤、害怕等。
了解和认识自己的情绪是情绪调节的第一步。
通过观察和体验自己的情绪,可以更好地理解情绪的起因和变化规律,并且更有可能有效地进行调节和管理。
二、情绪的表达情绪的表达可以通过言语、肢体和面部表情等方式。
有效地表达情绪有助于减轻情绪的压力和负面影响,同时也有助于他人理解和支持。
在表达情绪时,可以尽量使用明确和直接的语言表达情绪,避免采用过度夸张或抑制自己情绪的方式。
同时注意自己的肢体语言和面部表情,通过身体信号传达自己的情绪状态。
三、情绪的调节策略1. 深呼吸放松法:深呼吸是一种简单有效的调节情绪的方法。
当遇到压力和紧张的情绪时,可以尝试深呼吸,通过缓慢和深吸气和呼气来平静自己的情绪。
可以闭上眼睛,慢慢吸气,然后慢慢呼气,重复几次,有助于放松和缓解紧张情绪。
2. 运动锻炼:运动对于情绪调节有着积极的影响。
适度的运动有助于释放紧张情绪,增强身体的耐力和抵抗力,同时也可以刺激大脑释放愉悦的化学物质,提升心情。
可以选择喜欢的运动方式,如跑步、瑜伽、游泳等,每周保持一定的运动时间,有助于提升整体情绪状态。
3. 积极应对问题:积极地面对问题和挑战是情绪调节的关键。
当面临困难或压力时,不要过度沉溺于消极情绪中,而是要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
可以尝试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新思路和途径,同时也可以寻求他人的帮助和支持。
4. 放松活动:参加一些放松活动可以有效地缓解压力和改善情绪。
例如听音乐、阅读、绘画、冥想等,都可以帮助个体放松心情,减轻情绪压力。
选择自己喜欢的活动,并在适当的时间进行,可以有效地促进情绪的平衡和调节。
情绪与情感的生理学基础

情绪与情感的生理学基础引言情绪和情感是人类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无论是喜悦、悲伤、愤怒还是惊恐,情绪和情感对我们的思维、行为和身体状态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探讨情绪和情感的生理学基础,旨在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情绪和情感的产生机制。
一、情绪和情感的定义情绪是指个体对特定刺激产生的主观感受和生理反应,包括但不限于喜悦、悲伤、愤怒、害怕等。
情感则是情绪的一个更广泛的概念,包括对他人、事物、环境的喜好、厌恶或冷漠等态度和情绪体验。
二、神经生理学基础1. 大脑结构情绪和情感的产生与人脑的结构密切相关。
大脑中的杏仁核和垂体扁桃体是情绪调控的核心区域,它们可以感知和处理来自内外部的刺激,进而激活其他大脑区域。
2. 神经递质情绪和情感的产生与神经递质的释放有关。
多巴胺、血清素和去甲肾上腺素等神经递质在大脑中起到调节情绪的重要作用。
它们的不同水平和分布可以导致不同的情绪和情感体验。
三、情绪和情感的生理反应情绪和情感的产生会引起一系列生理反应,包括但不限于心率的改变、血压的升高、呼吸加快等。
这些生理反应是身体为了应对外界刺激而做出的自动调节。
1. 自主神经系统的调节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是自主神经系统的两个主要部分。
情绪和情感的变化会促使这两个部分的活动产生相应的生理反应,进而影响整个机体的状态。
2. 内分泌系统的调节内分泌系统中的激素也参与了情绪和情感的调节过程。
如肾上腺素和皮质醇等激素的释放会在情绪激动时出现变化,进而产生相应的生理反应。
四、情绪和情感的影响情绪和情感对人类行为和心理状态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1. 认知功能情绪和情感可以改变注意力、记忆和思维的方式,影响个体对信息的处理和判断能力。
2. 行为表现不同情绪和情感会引起不同的行为表现,如愤怒可能促使人产生攻击行为,而喜悦则可能促使人表现出友好和合作。
3. 生理健康情绪和情感与生理健康密切相关。
长期的负面情绪和情感会增加心脏病、抑郁症等疾病的风险,而积极的情绪和情感则有助于提高免疫力和身体健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儿童情绪的培养何教育导入:讲课前先转达一个通知,你们班主任王老师要我转达一个通知:湖南经视天天向上,录制一期讨论教育的节目教育需要一些教师观众,正好我们在座的老师都符合条件,同时,因为考虑到大家长时间学习,会产生疲劳效应,安排大家明日休息一天,带大家到湖南经视参加现场录播。
所以下课后,请老师们不要急着离开,有相关事务需要交代。
还有一个通知要宣布:刚才李老师说转达的通知纯属娱乐,明日大家该干嘛干嘛。
看见有些人的脸从宁静的夏天变成灿烂的春天,再变成凝固的冬天,最后成了沉甸甸往下垂的秋天,就知道大家内心风雨变幻,感受了一把情绪波动的过山车。
刚刚大家体验到的,就是我们今天要探讨的话题:情绪。
朱丹老师给我的题目是中小学生情绪的教育和培养,介于还有幼教老师,所以我们将从幼儿到小学、中学整个广义的儿童阶段的情绪发展及问题都放在这次课堂上。
题目变为:儿童情绪的培养和教育。
一情绪的基础知识,什么情绪,情绪的特征、表达等。
了解了情绪的基本知识,我们回头来看看身边的孩子们,你会发现,不同年龄阶段的孩子,会有不同的情绪特点,先来看看几个案例:二、用案例带动情绪的发展案例:比如,一个筹备已久的周末外出野餐计划因下雨而取消了,不同年龄的孩子表现不同:表现之一:面对父母因下雨而取消野餐计划的反应。
表现之二:引起愤怒的原因。
表现之三:表达心情的方式。
幼儿园孩子的情绪反应,愤怒、,哭闹,纠缠父母,解说无效小学生的反应愤怒、纠缠时间减少,可以通过说理解除中学生的反应失望,沮丧,自己筹划更改计划。
大家从情绪内容上、时间上、控制上、理解上思考儿童情绪的变化。
2、随着儿童年龄的增加,儿童的归因能力不断增加,愤怒的情绪开始逐渐减少,并更加现实化。
情绪反应更平稳、归因更深刻,从原因判断,不只从结果判断,这是思维深刻性发展的表现。
表达心情的方式也变得恰当些。
可以说,儿童情绪发展大概的趋势:生理性——社会性简单——复杂外控——内控内容的丰富性、深刻性、稳定性、可控性小学儿童比起学龄前孩子来说,活动的范围、内容、机会等都要丰富得多,所以,他们的情绪也飞速发展起来,主要表现在爱丰富兴、深刻性、稳定性、可控性上。
(一)儿童情绪情感丰富性的发展1、多样化的活动丰富了小学儿童的情绪情感情绪是因为需求是否被满足而产生的体验,小学儿童从家门走入校门,与更多人交往,学习知识、进行劳动、体育等活动,这些多样化的活动能满足孩子们除物质需求之外的丰富的需求:归属、爱、求知等多方面的需求,这些多样化活动给了孩子们体验、认识更为多样化的情绪。
学习活动交往生活劳动、体育活动2、小学儿童的情感进一步分化相对于学前儿童来说,小学儿童的情感分化逐渐精细、准确。
新生儿:兴奋——抑制就一个快乐情绪,小学儿童能分化为高兴、喜爱、喜悦、喜爱中又可以分化为喜欢、敬爱、热爱。
比如我们问一个小学生高年级学生:你喜爱自己的学校吗?为什么?他可能会说,喜爱,因为我喜欢我的同学、敬爱我的老师、热爱我的班级。
但同样的问题问幼儿园小朋友,他们可能只会说,喜欢老师喜欢同学喜欢自己的幼儿园。
3、小学儿童的情感表现手段更为丰富我们一起看看,这些表现的是什么情绪,其中:尴尬、轻蔑、厌恶是在学龄前孩子脸上少有的。
儿童对声音表情的认知发展情况:比如我们用以高兴、惊讶、恐惧、愤怒、厌恶、轻蔑等六种感情诵读“你这个小家伙真淘气”。
小学儿童的辨识力也在发展。
结果发现,从小学四年级开始,儿童声音表情的认知发展进入了正常辨认阶段。
所以对小学低年级学生,避免正话反说,或反话正说。
(二)儿童情绪情感深刻性的发展深刻性是指情绪情感产生的原因所涉及的本质程度。
1、对儿童恐惧的研究的证明。
学前儿童的恐惧主要涉及个人安全和对动物的恐惧。
小学生更多的是来自学校的恐惧,如怕学业不佳、考试成绩不好,怕受到家长和老师的批评,怕遭到同学的讥笑等等。
3、小学生的情感体验逐渐内化了社会规则和道德标准。
愉快的情绪产生的原因。
学龄前,因为别人给了颗糖,很开心,小学生会因为被选为升旗手而更高兴!选择和评价的倾向性。
学前儿童喜欢某人是从具体的关系出发,而小学生在选择伙伴时更倾向于学习成绩好,经常得到老师表扬的学生。
(三)儿童情绪情感稳定性的发展1、强度——易冲动、爆发快一项调查显示,当问及一些小学生遇到被同学打时做何反应,有45%的孩子毫不犹豫地回答¡°打他¡±。
2、速度——变化快3、情境性——易受暗示容易受到具体事物和情景支配《十里长街送总理》易受他人感染(四)儿童情绪情感可控性的发展可控性往往与深刻性紧密联系。
从喜怒哀乐写在脸上,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合适表达,往内敛方向发展。
在整个童年期,儿童的情绪情感在丰富性、深刻性、稳定性和可控性方面都将获得长足发展,但与成人相比,仍有较大差距。
因此,需要教师根据儿童心理发展的特点和规律,采取适当的方法,促使他们的情绪情感向更高的水平发展。
得出结论:(一)情绪发展的规律人的心理过程包括知情意行,情绪就是情,它受到认知水平、自我意识发展、道德认知水平、意志力水平的影响,也直接影响着人的行为。
我们就从心理过程整体的视角来观测各个阶段儿童情绪的特点、为什么会有这些特点?(二)各个阶段的情绪特点基本情绪包括快乐、痛苦和悲伤、恐惧四种基本形式的情绪的含义快乐——指盼望的目标达到和需要得到满足之后,继之而来的紧张性解除时的情绪体验。
快乐程度细分为:满意、愉快、欢乐、狂喜等。
悲哀——是指所热爱对象的遗失、破裂以及与盼望东西的幻灭相联系的情绪体验、悲哀可细分为:遗憾、失望、难过、悲伤、极度悲痛。
愤怒——是由于事物或对象再三妨碍和干扰,使个人的愿望不能达到或产生与愿望相违背的情景时,逐渐积累紧张性而发生的情绪体验。
愤怒可细分为:不满意、生气、愠、怒、忿、激愤、狂怒等。
恐惧——往往是由于缺乏准备,不能处理、驾驭或不能摆脱某种可怕或危险情景时所表现的情绪体验。
恐惧可细分为:害怕、惊慌、惊恐万状等。
复合情绪最常见的是:焦虑——是一种说不出的和不愉快的预感,美国精神病联合会定义为:由紧张的烦躁不安或身体症状所伴随的,对未来危险和不幸的忧虑预期。
焦虑是恐惧同其他多种情绪的结合,以及同认知和身体症状相互作用的结果。
敌意——由愤怒转化而来,是愤怒与厌恶和轻蔑的结合。
心理或社会原因引起的厌恶情绪,也使人产生“令人恶心”的体验。
肮脏的环境和身体发出不良气味的人使他人远避。
某些不良的事物或情境也是厌恶的诱因。
轻蔑作为准备应付所面对的危险对手的一种手段而起作用。
它是以一种“我比对手更强”的优越感而激活去应付对手的情绪体验。
由心理和社会的原因所引起的轻蔑,是在认知评价的基础上发生的;伴随着复杂的妒嫉或怨恨而被诱发,并在对某对象具有极端不予尊重的态度时,轻蔑都是重要的情绪构成物。
复合情绪是多种情绪的结合也是与认知——评价的结合自我意识情绪——在自我的框架中产生的,受自我的约束,受社会标准的检验的复合情绪称为自我意识情。
羞怯与羞愧——羞愧体验,往往在自己意识到发生某种失误时在自我中产生,在意识到自身行为的失败或对他人或群体的伤害时发生。
羞愧的核心特征在于,它是个体进行整体归属自我评价认知活动的产物,即个体进行自我评价时,把失败或错误行为归结为整个的自我。
因此,羞愧或羞耻感是一种与痛苦相联系的强烈负性体验。
它表示,进行着的行为受到干扰和破坏并使思维加工发生混乱。
羞愧的主观感受,是“无地自容”和“无言以对”,在表现形式上与羞怯类似,似乎企图把自己隐藏起来,在人群中消失。
他们甚至企图使身体收缩、变小,以便使自己从他人和自我中消失。
内疚或悔恨的体验,来自个体对于自己的行为导致失败或导致伤害他人的评价。
看起来,内疚与羞耻似乎有相似的原因,但它们是两种不同的情绪。
内疚与羞耻的不同在于:(1)羞愧感属于整体归属,而内疚感属于具体归属,内疚感使自我集中在导致失败的具体行为上。
(2)羞愧是十分强烈的情绪感受,而内疚的体验并不那么强烈,也并不会导致思维和情绪的混乱。
(3)羞愧感使个体企图驱散这种感受,但是很难摆脱掉,而内疚感也使个体感受到失败或伤害他人的痛苦,但是这种痛苦的感受直接来自引起失败的原因或受伤害的对象本身。
由于它集中在自我的具体动作或行为上,似乎是可以补救的,所以,内疚感经常与个体想要采取纠正的行为相联系,以便对失败或伤害进行补救。
对失败的纠正,或防止失败再次发生,是解脱内疚感的最好方法。
(4)羞愧使人身体蜷缩,好像要把自己隐藏起来那样,而内疚感则使人来回走动,试图去修正导致失败或伤害的行为。
内疚和羞愧不同的身体姿势,有助于区别这两种情绪。
(5)在羞愧感中,自我的主观和客观是混在一起分不清楚的,而内疚感的自我是可以与对象分离开的。
内疚使人通过行动去纠正错误行为,并摆脱内疚痛苦,纠正的行为使自我能指向自己或受伤害的对象。
因此,内疚感比羞愧感更容易得到解脱。
然而,对受伤害者的纠正行为并不那么容易实现,但大多数情况下,内疚感使人愿意试图去做。
主体对内疚的纠正动作并不一定能够成功,即使在感情或行为上也不一定能实现,内疚因而就有可能转变为羞愧。
(6)人能对内疚行为感到羞愧,但不能使羞愧转化为内疚。
由于内疚不像羞愧的痛苦感受那么强烈,也没有对自我有那么大的破坏,因此它可被看做驱动具体纠正行为的有用的情绪。
傲慢,通常被认为是来自表扬、奖励或报酬而给予自我的放大了的自信,是按照SRGs对成功的自我评价。
这种评价归属于整体的自我,即个体把成功归结为整体自我。
傲慢常常被描述为自我膨胀、自我夸张或自我陶醉,有时会严重到傲慢无礼的程度。
对儿童的过度称赞会导致负性效果,其机制可能是成人对儿童的自负或自满的过度强化(Dweck,1988)。
由于傲慢情绪是一种正性的、奖赏性的情绪,所以它使人在自我中产生良好的感受。
但是,傲慢的一个特点是这种情绪没有另外的附加行动,它本身就是一种附加的情绪现象,它是难以长久保持而只能暂时维持的情绪感受。
然而,人们有时倾向于得到情绪上的满足,就会寻找、创造、维持或重复这种情绪体验的机会。
如果为了维持这种感受状态,他们就必须改变公认的SRGs,或重复评价自己的成功。
自豪与傲慢不同,它被认为是一种必要的和良好的正性情绪,产生于对具体行动的成功结果的认知评价。
与自豪不同,傲慢所包含的自我肯定与自我满足导致对他人的藐视或蔑视,从而它背后的社会准则是负性的,尽管傲慢给予主体的感觉也是快乐。
自豪使人对自身的行为、思想和感觉的良好状态体验到快乐。
自豪情绪的特点,是对具体行动及其结果的正性体验。
自豪状态使人全神贯注在引发这种良好体验的具体行动上,它是作为成就的动机而起作用的。
由于自豪状态与人的具体行动相联系,因此人们就会以它为标准,使这种情绪体验再次发生(Lewis,2000)。
自豪状态是儿童自信得以灌注到自我的来源,是在儿童自我的塑造中,培养自信和克服自卑的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