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幼儿园校长陪餐制度来了

合集下载

中小学校食堂校领导教师陪餐日志及管理制度(陪餐人员填写)

中小学校食堂校领导教师陪餐日志及管理制度(陪餐人员填写)

中小学校食堂校长教师陪餐日誌学校名称:时间:年月日至年月日中小学幼儿园校领导教师轮流陪餐制度为进一步强化全市中小学幼儿园食堂食品安全及企业供餐食品安全主体责任意识,提升学校食堂食品安全保障能力和服务水平,切实维护广大师生的饮食安全,根据《学校食品安全与营养健康管理规定》及省教育厅《关于加强全省中小学幼儿园食堂管理工作的意见》文件精神,制定本制度。

一、中小学、幼儿园必须建立校(园)领导、教师轮流陪同学生就餐制度。

制定陪餐安排表,落实值班领导和教师进行陪餐,及时发现和解决食堂管理或企业供餐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二、陪餐人员每餐提前30分钟进入食堂,负责对食堂从业人员执行晨检制度、个人卫生、食堂卫生、餐具消毒、熟食留样、就餐秩序等情况进行监督;对供餐时间、饭菜数量、饭菜质量、服务态度等进行评价;征求就餐学生的意见和建议,并做好记录。

三、发现食品安全隐患应立即指出,并监督食堂管理人员和从业人员及时整改。

(一)未按要求执行食堂食品安全卫生管理制度,食堂卫生环境较差、物品乱摆乱放。

(二)未按要求执行食堂从业人员晨检制度,个人卫生差。

(三)未按要求执行食堂餐饮用具消毒制度。

(四)未按要求执行食品留样制度。

(五)食堂制作凉拌菜或提供冷饮;加工的土豆发青、发芽;四季豆、土豆未充分煮熟烧透;上餐剩饭菜下餐继续加工销售。

(六)食堂待出售饭菜未采取防蝇措施,出售前受到蚊蝇污染;食堂从业人员未戴一次性餐用手套或用专用工具直接接触待出售食品。

(七)饭菜口味有异常、发霉变质等感官情况出现。

(八)饭菜数量不足,质量较差,学生反映突出。

(九)其他危害学生食品安全的情况。

四、陪餐人员就餐后发生头晕、呕吐、腹痛、腹泻、嗜睡等明显症状,排除自身身体原因后,应当立即向校长报告,并对当餐同类食品就餐学生进行跟踪观察。

五、陪餐人员应严格履行职责。

对不认真填写试餐陪餐记录、不及时指出整改问题;对危害学生健康的安全问题不能及时发现或不及时制止、出现明显异常情况不及时报告,造成不良影响的,视情况轻重给予责任追究。

学校领导、家长代表陪餐制度

学校领导、家长代表陪餐制度

学校领导、家长代表陪餐制度第一篇: 学校领导、家长代表陪餐制度-学校家长陪餐制度为贯彻落实上级教育主管部门进一步加强学校食堂食品安全工作的文件精神,体现以人为本的办学宗旨,切实加强学校食品卫生安全,确保学生的就餐安全,现结合我校实际,特制定领导干部陪餐制度。

4月1日,由教育部、市场监管总局和国家卫健委联合印发的《学校食品安全与营养健康管理规定》正式实施,明确要求中小学、幼儿园建立集中用餐陪餐制度,每餐均应由学校相关负责人与学生共同用餐,做好陪餐记录,及时发现和解决集中用餐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自学校开设学生午餐以来,我们蓼兰小学一直实行学校领导干部教师陪餐制度,学生的每一餐,都有班主任教师陪同。

现在,学校将陪餐制形成规范的制度,每天每餐不仅有班主任教师陪餐,还有领导干部的陪餐。

教师陪餐,最关注的是学生午餐秩序、用餐习惯、食品安全等,而领导陪餐则不限于此。

领导干部陪餐,不仅交流学生对饭菜的口味、质量等内容的直观评价,还会聆听学生对学校工作、生活的反馈意见,对于发现的问题不仅仅是记录,还有整改。

1、陪餐人员由当天的值日教师组成,由当天行政值日安排就餐人员,每天早餐、中餐按时在学校食堂陪餐。

2、陪餐教师要及时主动了解学生情况并及时反馈学生意见,收集对食堂工作、生活的意见和建议,并及时报告学校以便及时改进。

3、每次陪餐人员必须提前30分钟进入食堂,首先检查食品卫生,然后检查饭菜质量,检查时采取一看,二闻,三尝的工作流程,所尝饭菜必须与学生饭菜完全一样,确定无任何问题才能向学生出售,应在登记表中作好记录,若有不良反应,迅速上报学校,同时阻止他人不得食用,不得将食品带出食堂。

4、陪餐人员要检查食堂所有餐具是否消毒、是否严格执行饭菜留样管理规定。

5、未经学校安排其它人员不得进入食堂陪餐。

6、陪餐人员要高度负责,以确保学生的就餐安全。

否则,追究陪餐人员责任,违反法律法规按有关规定执行。

第二篇: 学校领导、家长代表陪餐制度-学校家长陪餐制度孩子的饮食健康是每位家长永远关心的话题,为了提升学校食堂食品安全水平,保障孩子们的饮食安全,每月最后一周的周五固定为本校的家长陪餐日,轮流邀请5-9名家长到校与孩子一起共进午餐。

中小学幼儿园校长、教师、家长陪餐制度 (一)

中小学幼儿园校长、教师、家长陪餐制度 (一)

中小学幼儿园校长、教师、家长陪餐制度
(一)
中小学幼儿园校长、教师、家长陪餐制度是指学校建立了一个综合性的餐饮管理制度,要求校长、教师、学生家长在餐厅内一起用餐的制度,并要求学校餐厅提供健康、安全、卫生的餐食,从而实现学校的健康食堂理念。

下面将详细陈述该制度的具体内容和实施意义。

一、陪餐制度的实施内容
1.校长、教师、家长一起用餐:在学校餐厅内,校长、教师、学生家长应该一起用餐,并尽可能地保证同一个餐桌上的三者既可以交流,也得以共享食物。

2.实行餐厅管制:学校餐厅要实行严格禁止带吃的、外卖,同时禁止学生购买天价零食等不健康食品。

3.绿色食品优先:学校餐厅应该尽量选择绿色食品,如有机蔬菜、没有激素的草饲肉、野生海鱼、谷物等,避免食品中毒事件。

4.注册厨师管理:学校餐厅应该聘请有资质的注册厨师,营养师和专业的食品安全监督员,进行食品的研制、制作、质量检测和销售。

二、陪餐制度的实施意义
1.提高学生的饮食质量:学校餐厅的发展意义就是为了改善学生的饮食质量,也迎合了社会人们对健康饮食的向往。

2.习惯健康的饮食习惯:学生长期在学校吃健康、卫生、美味的餐食,养成了良好的饮食习惯,这对健康成长是起一定的推动作用。

3.营造教育环境:学校餐厅的建设,不仅仅是为了解决师生饭菜的问题,更重要的是营造和塑造良好的餐饮文化和学习氛围。

4.促进师生关系:陪餐制度的实施,也可以促进学生与师生之间的感
情交流,增进互相了解与信任,从而更好地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服务。

总之,中小学幼儿园校长、教师、家长陪餐制度的实施,可以在学校
餐厅营造一个安全、卫生、文明的食堂环境,让学生成长健康有益,
培育出更健康、更优秀、更精神的新一代人。

幼儿园陪餐管理制度

幼儿园陪餐管理制度

为确保幼儿饮食安全,提高食品质量和服务水平,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幼儿园工作规程》等相关法律法规,结合本园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制度。

二、陪餐制度1. 幼儿园实行园长、中层领导、教师、家长轮流陪餐制度。

2. 每餐陪餐人员不少于2名,其中一名中层干部、一名班级教师、一名家长。

确保当餐所提供的食品都有领导或教师陪餐,并能听取一定比例就餐幼儿的意见。

3. 陪餐人员应按照安排,随同幼儿一起就餐。

负责对食品的外观、口味、质量等进行认真评价,负责对食堂卫生环境、从业人员工作情况等进行监督,负责征求就餐幼儿的意见建议,并做好陪餐记录。

三、陪餐记录1. 陪餐记录由幼儿园统一印制,内容应包括日期和餐次、食品的品种名称、外观、口味、质量等的直观评价、幼儿反馈意见、发现的问题和整改情况、陪餐人签名等。

2. 陪餐记录必须由陪餐人员在本次陪餐后详细记载,并妥善保存。

四、陪餐要求1. 陪餐人员应按时参加陪餐,不得无故缺席。

2. 陪餐过程中,陪餐人员应认真观察幼儿进食情况,了解幼儿对食品的意见和建议。

3. 发现食品质量、卫生等方面问题,陪餐人员应及时向食堂管理人员反映,并要求其及时整改。

4. 陪餐人员应保持良好的言行举止,为幼儿树立良好榜样。

五、责任追究1. 幼儿园对陪餐人员的工作进行定期考核,对工作不认真、不尽职的陪餐人员,将进行通报批评,情节严重的,将追究其相应责任。

2. 食堂管理人员对陪餐人员反映的问题未及时整改,导致食品安全事故的,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1. 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实施。

2. 本制度由幼儿园膳食委员会负责解释。

3. 本制度如有未尽事宜,可根据实际情况予以补充和修订。

中小学校长教师家长陪餐制度

中小学校长教师家长陪餐制度

中小学校长教师家长陪餐制度
中小学(幼儿园)陪餐制度的必要性:
1.促进师生关系的融洽:教师和学生一起用餐可以增加彼此的了解和交流。

教师可以更好地了解学生的饮食习惯,并及时关注学生的情绪和需求,为他们提供必要的支持和关怀。

2.培养学生良好的饮食习惯:教师和家长在餐桌上可以起到良好的榜样作用,引导学生养成健康的饮食习惯,培养良好的饮食行为。

3.提高学生的食品安全意识:在教师和家长的陪同下,学生能够更加重视食品安全问题,增强对食品卫生的意识,从小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中小学(幼儿园)陪餐制度的实施方法:
1.校长和教师陪餐:学校应设立教师用餐时间,校长和教师可以按照轮值制度陪同学生一同在食堂用餐。

他们应与学生打成一片,积极参与餐桌上的对话和交流,传递积极向上的价值观和学习态度。

2.家长陪餐:学校可邀请家长在指定的时间和食堂一起用餐,加强家校之间的交流。

同时,还可以组织家长与教师的座谈,共同探讨学生的学习和成长问题,加强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衔接。

3.食品安全监管:学校应加强食品安全管理,确保饭菜质量安全,为师生提供健康安全的餐食。

教师和家长参与陪餐时,要注意食品的存储、加工和烹饪过程的卫生问题,教育学生正确使用餐具,保持餐桌的整洁卫生。

中小学陪餐制度的实施需要师生和家长的共同配合和支持。

学校应加强领导,推动制度的有序实施,并加强管理,确保制度的执行效果。

师生和家长也要积极配合,参与陪餐活动,共同营造良好的学习和成长环境。

中小学校长陪餐管理制度

中小学校长陪餐管理制度

中小学校长陪餐管理制度中小学校长陪餐管理制度一、制度背景和目的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经济的进步,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教育也逐渐进入了一个质量提升的时代。

为了更好地管理学校的食品安全和食堂卫生等问题,依法保障学生的饮食安全,确保学生的健康成长,一些中小学校开始实施校长陪餐管理制度。

该制度的目的是加强学生食堂的管理和监督,提高食堂服务的质量和水平,保障学生的饮食安全,弘扬节俭思想,培养良好的饮食习惯。

二、校长陪餐工作的范围和内容1. 范围:校长陪餐管理制度适用于所有中小学及其附属学校。

2. 内容:(1)校长每周至少陪餐一次;(2)校长陪餐时,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a. 食品安全:校长要仔细检查食材的来源和储存情况,确保食材的新鲜和安全;b. 食堂卫生:校长要检查食堂的卫生状况,要求食堂工作人员保持厨房的清洁和整齐;c. 食品质量:校长要品尝学生的饭菜,确保菜品的口味和质量符合学生的需求;d. 饮食宣传教育:校长要与学生共进午餐,向学生传达正确的饮食观念,并加强饮食教育宣传的力度。

三、校长陪餐管理流程1. 提前通知:校长和食堂管理员要提前约定好陪餐的时间和地点,并通知相关工作人员和学生。

2. 接待工作:食堂管理员要提前准备好食材和菜品,并安排专人接待校长。

3. 食堂参观:校长可以在午餐时间前后参观学生食堂,了解食堂的布局、设施和管理情况。

4. 参观报告:校长陪餐后,要及时向学校行政部门提交参观报告,包括食堂卫生状况、食品质量和学生反馈等内容。

四、校长陪餐工作的意义和影响1. 提高食堂服务质量:校长的到场督促和关注,能有效提高食堂工作人员的服务意识和质量,促使他们更加注重菜品的营养结构和口感,提供更加优质的食品服务。

2. 加强食堂管理和监督:校长陪餐制度的实施,使学校食堂的管理和监督更加全面和有效,减少食品安全事故的发生。

3. 增进校师生的沟通和交流:校长亲自陪餐,与师生共进午餐,促进了校师生之间的沟通和交流,增强了师生之间的亲近感和信任感,也有助于更好地了解学生的需求和问题。

幼儿园中小学学校集中用餐陪餐制度最新模板【精选】

幼儿园中小学学校集中用餐陪餐制度最新模板【精选】

为建立健全有关食品安全管理制度,保障幼儿就餐安全,依据《学校食品安全与营养健康管理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卫生健康委员会令第45号)第十三条规定,制定本制度。

本制度适用于通过食堂供餐或者从校外供餐单位订购食品等形式集中向幼儿提供食品,实施学历教育的全县各级各类学校、幼儿园(含民办学校、幼儿园)。

一、幼儿园相关负责人每餐应当轮流陪同幼儿就餐。

幼儿园要有完整的《陪餐人员安排表》,以确保当餐所提供的食品均有相关负责人陪餐。

二、陪餐人员要在食堂或者班级教室与幼儿一起用餐,不得另择场地单独就餐。

幼儿园不得给陪餐人员“开小灶”或者额外加餐。

陪餐人员餐费应当自理,杜绝免费陪餐,不得以任何理由挤占幼儿膳食经费。

三、陪餐人员要对当餐食品进行外观查验和必要检验,并在当次陪餐后认真填写《幼儿园陪餐记录表》,内容应当包括日期和餐次,食品的品种名称、外观、口味、质量等的直观评价,就餐幼儿的反馈意见,发现的问题及整改情况,陪餐人签名等。

四、陪餐人员要严格履行监管职责,发现问题应当场指出并负责督促整改。

五、陪餐人员就餐后若发生头晕、呕吐、腹痛、腹泻、发疹等明显不适症状,排除自身身体原因的,应当第一时间向上级主管部门报告,封存食品留样和食堂加工间现场,并组织人员对当餐就餐幼儿群体进行严密跟踪观察。

六、园长每周至少要与学生陪餐一次,同时加强对幼儿园相关人员陪餐情况的检查。

园长要严格落实集中用餐岗位责任制度,认真听取陪餐人员、幼儿的意见建议,对需要整改的问题及时跟踪督查落实。

七、加强监督检查,及时纠正落实陪餐制度不力、陪餐人员不认真记载陪餐记录、发现问题不及时整改等情况;对因玩忽职守、管理混乱,发生危害幼儿安全健康问题、在社会造成负面影响的,将严肃追究有关人员责任。

幼儿园园长陪餐管理制度

幼儿园园长陪餐管理制度

一、总则为了确保幼儿饮食安全,提高幼儿园食堂管理水平,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等法律法规,结合我园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制度。

二、制度目的1. 增强园长对幼儿园食堂食品安全的重视程度,提高食堂管理人员和工作人员的食品安全意识。

2. 确保幼儿饮食安全,预防食物中毒事故的发生。

3. 提升幼儿园食堂管理水平,优化幼儿膳食结构。

三、制度内容1. 园长陪餐制度(1)园长每周至少陪餐一次,与幼儿共同进餐,了解幼儿饮食情况。

(2)园长陪餐时,应关注食品质量、口味、营养搭配等方面,对存在问题及时提出整改意见。

(3)园长陪餐期间,应与食堂管理人员、工作人员沟通交流,了解食堂工作情况,提出改进措施。

2. 食品采购与储存(1)食堂采购食品应选用正规渠道,确保食品质量。

(2)食品储存应按照食品种类、保质期等进行分类存放,确保食品新鲜、卫生。

(3)食堂管理人员应定期检查食品储存情况,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3. 食品加工与制作(1)食堂工作人员应按照食品加工规范进行操作,确保食品卫生。

(2)食堂加工食品应使用清洁的厨具、用具,避免交叉污染。

(3)食堂应定期对工作人员进行食品安全培训,提高其食品安全意识。

4. 食品留样与记录(1)食堂应实行食品留样制度,每餐每样食品留样100克,留样时间不少于48小时。

(2)留样食品应妥善保存,防止污染。

(3)食堂应做好食品留样记录,记录内容包括食品名称、留样时间、留样人等。

5. 食品安全检查与监督(1)园长定期对食堂进行食品安全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2)食堂管理人员应加强对食堂的日常监督,确保食品安全。

(3)幼儿园设立食品安全举报电话,接受家长和社会监督。

四、制度实施与监督1. 本制度由幼儿园食堂管理部门负责解释。

2. 各部门应认真执行本制度,确保幼儿饮食安全。

3. 对违反本制度的行为,幼儿园将严肃处理,追究相关责任。

五、附则1. 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小学幼儿园校长陪餐制度来了近一段时间以来,中小学食品安全问题偶有发生,引发社会高度关注。

很多网友建议,应该效仿国外一些国家的做法,实行学校校长与学生在食堂一起进餐的制度。

日前,教育部、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国家卫健委共同发布《学校食品安全与营养健康管理规定》:中小学幼儿园应建立集中用餐陪餐制度,每餐均应有学校相关负责人与学生共同用餐,做好陪餐记录,有条件的中小学幼儿园还应建立家长陪餐制度;中小学幼儿园一般不得在校内设置小卖部、超市等食品经营场所。

《规定》将从4月1日开始执行。

每餐均应有学校负责人与学生共同用餐
《规定》要求,学校食品安全实行校长(园长)负责制,中小学幼儿园应建立集中用餐陪餐制度,每餐均应当有学校相关负责人与学生共同用餐,做好陪餐记录,及时发现和解决集中用餐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有条件的中小学幼儿园还应建立家长陪餐制度,对陪餐家长在学校食品安全与营养健康等方面提出的意见建议及时进行研究反馈。

学校应当配备专(兼)职食品安全管理人员和营养健康管理人员,建立并落实集中用餐岗位责任制度,明确食品安全与营养健康管理相关责任。

还应建立集中用餐信息公开制
度,利用公共信息平台等方式及时向师生家长公开食品进货来源、供餐单位等信息,组织师生家长代表参与食品安全与营养健康的管理和监督。

学校在食品采购、食堂管理、供餐单位选择等涉及学校集中用餐的重大事项上,应当以适当方式听取家长委员会或者学生代表大会、教职工代表大会意见,保障师生家长的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监督权;同时畅通食品安全投诉渠道,听取师生家长对食堂、外购食品以及其他有关食品安全的意见、建议。

学校自营食堂应坚持公益性原则
学校自主经营的食堂应当坚持公益性原则,不以营利为目的。

实施营养改善计划的农村义务教育学校食堂不得对外承包或者委托经营。

学校食堂不得采购、贮存、使用亚硝酸盐(包括亚硝酸钠、亚硝酸钾)。

中小学、幼儿园食堂不得制售冷荤类食品、生食类食品、裱花蛋糕,不得加工制作四季豆、鲜黄花菜、野生蘑菇、发芽土豆等高风险食品。

成品进行留样,每个品种留样量应当满足检验需要,不得少于125克,并记录留样食品名称、留样量、留样时间、留样人员等。

留样食品应当由专柜冷藏保存48小时以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