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非药物疗法在治疗心理障碍中的应用
中医护理对精神心理疾病的影响及治疗方法研究课件

中医护理在精神心理疾病治疗中的疗效和机理尚待进一步的科学研究和
临床验证。未来需要加大科研力度,解析中医护理的治疗机理,为临床
应用提供更可靠的依据。
03
跨学科合作与交流
精神心理疾病的治疗需要多学科的合作与交流。中医护理应加强与西医
、心理学等相关学科的交流与合作,共同探索更有效的治疗方法,提升
患者的康复效果。
研究进展二:中医心理疗法 在心理治疗中的应用
• 独特优势。中医心理疗法 如情志疗法、五行音乐疗 法等在心理治疗中发挥独 特优势。这些疗法结合中 医理论,注重个体心理调 适,与西医心理治疗形成 互补,为患者提供更全面 的心理支持。
未来研究方向与展望
研究方向一:中医护理与西医治疗的结合研究
• 综合治疗。未来可进一步探讨中医护理与西医治疗在精神心理疾病中的结合应用 ,实现中西医结合治疗的优势互补,提高治疗效果。
CHAPTER 02
中医护理对精神心理疾病的 影响
平衡阴阳,调和气血
阴阳平衡
中医理论认为人体内部阴阳失衡是 引发疾病的主要原因。对于精神心理 疾病,通过中医护理手段如针灸、拔 罐等,可以调和阴阳,达到平衡状态 。
气血调和
气血不畅也会影响精神状态。中医护 理通过食疗、草药等方式来调和气血 ,从而改善精神状况。
、白芍、茯苓、酸枣仁等。
针灸治疗
调和气血
针灸治疗通过刺激人体穴位,调和气血,调整脏腑功能,以达到 治疗精神心理疾病的目的。
针对不同疾病选择穴位
针灸治疗精神心理疾病时,应根据患者具体疾病选择合适的穴位, 如抑郁症可选用百会、神门等穴位。
针灸配合中药治疗
针灸治疗与中药治疗相结合,可增强疗效,缩短治疗周期。
研究方向二:中医护理在精神心理疾病预防中的研究
焦虑症的中医药治疗研究进展

焦虑症的中医药治疗研究进展焦虑症是一种常见的心理障碍,患者常常感到不安、紧张和恐惧。
中医药作为一种传统的治疗方法,近年来在焦虑症的治疗中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和应用。
本文将介绍焦虑症的中医药治疗研究进展,包括中医理论对焦虑症的认识、中药治疗焦虑症的方剂和疗效、针灸疗法在焦虑症治疗中的应用等。
中医理论对焦虑症的认识主要是以情志失调为主要病因。
中医认为,焦虑症的发生与情绪不稳定、气血不和、心脾失调等因素有关。
情绪不稳定是指人的情绪容易波动,容易受到外界刺激而产生焦虑情绪;气血不和是指人体内的气血运行不畅,导致情绪不稳定;心脾失调是指心脾功能失调,导致人的思维敏感、多虑。
基于这些认识,中医药治疗焦虑症的方法主要是调理情绪、调和气血、平衡心脾。
中药治疗焦虑症的方剂主要包括柴胡加龙骨牡蛎汤、逍遥散、安神补脑丸等。
柴胡加龙骨牡蛎汤是一种常用的治疗焦虑症的方剂,它主要通过调理肝气、疏肝解郁来缓解焦虑症状。
逍遥散是一种具有镇定作用的方剂,它主要通过调和气血、平衡心脾来缓解焦虑症状。
安神补脑丸是一种具有镇静作用的方剂,它主要通过滋养心脾、安抚情绪来缓解焦虑症状。
这些方剂在临床应用中取得了一定的疗效,但仍需要进一步的研究来明确其作用机制和疗效。
针灸疗法在焦虑症治疗中的应用也得到了一定的关注。
针灸疗法主要通过刺激人体特定的穴位来调节气血运行,平衡心脾功能,缓解焦虑症状。
常用的针灸穴位包括足三里、内关、太冲等。
研究表明,针灸疗法可以显著缓解焦虑症状,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
此外,针灸疗法还可以调节患者的自主神经系统功能,提高患者的抗压能力。
然而,针灸疗法在治疗焦虑症中的作用机制仍不完全清楚,需要进一步的研究来明确。
除了中药和针灸疗法,中医药还可以结合心理疏导、运动疗法等非药物治疗方法来综合治疗焦虑症。
心理疏导可以帮助患者调整情绪,缓解焦虑症状。
运动疗法可以促进气血运行,缓解焦虑症状。
这些非药物治疗方法与中医药治疗焦虑症的理念相符合,可以提高治疗效果。
2023心理性勃起障碍中西医结合临床诊疗指南

神志病中西医结合临床诊疗指南—心理性勃起障碍1范围本文件规定了心理性勃起障碍的定义、临床特征、诊断标准、治疗方案。
本文件适用于心理性勃起障碍的中医、中西医结合临床诊疗。
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14396-2016《疾病分类与代码》GB/T15657-2021《中医病证分类与代码》GB/T16751.1-2020《中医临床诊疗术语第1部分:疾病》GB/T16751.2-2020《中医临床诊疗术语第2部分:证候》GB/T16751.3-2020《中医临床诊疗术语第3部分:治法》GB/T7714-2015《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GB/T13016-2009《标准体系表编制原则和要求》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3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心理性勃起障碍Psychological erectile dysfunction心理性勃起障碍是一种心理性性功能障碍。
临床以阴茎持续不能达到和(或)维持足够的勃起以获得满意的性生活(性交)。
相当于中医神志病学“阳痿”等范畴。
4诊断采用中西医结合辨病与辨证相结合的诊断方法,首先根据西医诊断标准进行疾病诊断,再根据中医诊断标准判断,属于中医的哪种疾病,并进行中医证候诊断。
4.1西医诊断[1-7]4.1.1诊断要点(1)难以产生或维持进行满意的性交所需要的阴茎勃起,如果在某些特定的场景,如在睡梦中或手淫、性幻想时,阴茎可以正常勃起,考虑心理性勃起障碍。
(2)排除与勃起功能障碍有关的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心血管系统及生殖器官的发育缺陷和异常等,未曾服用影响阴茎勃起的药物及其他物质。
(3)常有精神心理创伤史,如家庭工作环境的压力或重大变故,或罹患抑郁障碍等影响性功能的疾病。
心理学在医学领域的应用心理治疗的重要性

心理学在医学领域的应用心理治疗的重要性心理学在医学领域的应用心理治疗的重要性心理学在医学领域的应用是一项重要的实践,通过心理治疗可以帮助患者改善心理健康状况,提高其生活质量。
本文将探讨心理治疗的重要性以及它在医学领域的应用。
一、心理治疗的重要性心理治疗作为一种非药物的治疗方式,在医学领域中具有重要的地位。
它通过与患者的互动,帮助患者了解和应对他们的情绪、心理障碍和问题。
以下是心理治疗的一些重要性:1. 提供情绪支持:心理治疗可以提供患者所需的情绪支持。
在面对各种压力和困难时,患者可能感到沮丧、焦虑或恐惧。
心理治疗师可以提供情感上的支持和鼓励,帮助患者重建自信和积极的态度。
2. 疾病管理:心理治疗有助于患者更好地管理和应对疾病。
对于一些慢性疾病患者来说,疾病的管理可能是一项长期而复杂的任务。
心理治疗可以帮助患者应对疾病带来的挑战,促进他们形成积极的生活方式和健康的生活习惯。
3. 疼痛管理:心理治疗在疼痛管理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对于长期饱受疼痛折磨的患者来说,疼痛可能导致情绪低落和生活质量下降。
心理治疗可以通过放松训练、认知行为疗法等技术,帮助患者减轻疼痛感受,改善其心理和情绪状态。
4. 应对焦虑与抑郁:心理治疗在应对焦虑和抑郁症方面表现出色。
对于那些常常感到焦虑和沮丧的患者来说,药物治疗可能并不是唯一的解决方案。
心理治疗可以帮助患者认识到负面思维模式,并学习应对焦虑和抑郁情绪的技巧。
二、心理治疗在医学领域的应用心理治疗在医学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应用领域:1. 心理疾病治疗:心理治疗在治疗精神障碍方面具有显著效果。
例如,对于抑郁症、焦虑症和创伤后应激障碍等心理疾病,心理治疗是一种重要的治疗方法。
它可以帮助患者了解自己的情绪和行为模式,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并建立健康的应对策略。
2. 慢性疾病管理:慢性疾病,如糖尿病、心脏病等,常常伴随着严重的心理和情绪问题。
心理治疗可以帮助患者面对疾病的挑战,并提供支持和指导,以促进他们的疾病管理和康复过程。
针灸的作用和临床应用

针灸的作用和临床应用针灸是一种传统中医疗法,其作用和临床应用广泛。
它是通过在特定穴位上插入针来刺激,以调整和平衡人体的生理功能,从而治疗疾病和促进健康。
以下是针灸的作用和临床应用的一些方面:1.缓解疼痛:针灸被广泛用于缓解各种类型的疼痛,包括头痛、神经痛、关节痛、肌肉酸痛等。
通过在相关穴位上刺激,可以释放内啡肽等内源性物质,从而减轻疼痛感。
2.调整免疫功能:针灸可以调节和增强人体的免疫功能,使其更好地抵抗疾病。
一些研究显示,针灸可以提高免疫细胞的活性和数量,增强机体的免疫力。
3.调节内分泌:针灸可以通过对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的调节,促进荷尔蒙的分泌和平衡。
它可以对甲状腺功能、女性月经周期、男性性功能等产生调节作用,从而改善相关问题。
4.改善消化功能:针灸可以调节胃肠道的蠕动和分泌,改善消化功能。
它可以治疗胃痛、胃胀、恶心、呕吐等消化系统相关的问题。
5.改善睡眠质量:针灸可以通过放松身体和平静神经系统,改善睡眠质量。
它可以治疗失眠、多梦、睡眠不深等睡眠障碍。
6.调节心理状况:针灸可以对情绪和心理状态产生调节作用。
它可以治疗抑郁、焦虑、压力等心理问题,提高心理健康水平。
7.辅助治疗其他疗法:针灸可以作为其他疗法的辅助手段。
它可以提高药物的疗效,减少药物的副作用。
同时,它还可以与推拿、拔罐、耳穴贴压等疗法结合使用,加强疗效。
针灸的临床应用非常广泛,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方面:1.针灸内科:如消化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心血管系统疾病等。
2.针灸外科:如创伤、骨伤等。
3.针灸妇科:如月经不调、痛经、不孕症等。
4.针灸皮肤科:如湿疹、荨麻疹等。
5.针灸精神科:如抑郁症、焦虑症等。
6.针灸康复科:如脑卒中后遗症、运动损伤等。
此外,针灸还可以应用于预防疾病,保持身体健康。
例如,通过定期的针灸治疗,可以平衡身体的阴阳,调整体质,增强机体抗病能力。
需要注意的是,针灸在应用过程中需要严格按照针灸的原则和技术操作,以确保安全和有效性。
医学中的心理治疗和药物治疗

医学中的心理治疗和药物治疗是两种常见的治疗方式。
心理治疗是通过心理学理论和技术的应用,帮助患者改变他们的思维、行为和情绪,并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药物治疗是通过药物的应用,调整身体内的化学物质,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两种治疗方式有各自的优点和缺点,临床医生需要根据具体情况,给出最合适的治疗方案。
心理治疗是一种非药物介入的治疗方式,它通过心理治疗师与患者之间的互动,从生物、心理、社会等多方面应对患者的病症,产生持久而积极的影响。
心理治疗适用于心理疾病、心理障碍、人际关系障碍、疼痛等许多疾病。
心理治疗可以不仅可以缓解病症,而且建立起有益的健康行为、认知和情感,帮助患者克服自己的情绪障碍,并恢复到生产生活中的正常状态。
但是,心理治疗需要长期的治疗和训练,并且需要某些特别的技能和专业知识。
心理治疗的效果可能因病情、个人和环境因素而有所不同。
心理治疗有多种类型,包括认知行为疗法、人际关系疗法、精神分析疗法等,医生需要根据患者的情况选择最合适的疗法。
药物治疗是通过使用药物来调整身体内的化学物质,改变神经体系以治疗疾病。
药物治疗可以用于各种疾病,包括抑郁症、焦虑症、精神分裂症等多种心理疾病。
药物治疗的优点是可以快速减轻病症,让患者更快地恢复到正常状态。
药物治疗的效果也相对稳定,并且在很多情况下与心理治疗联合使用效果更好。
然而,药物治疗也有不可避免的缺点。
药物治疗需要使用药物,并且可能存在一些副作用,如口干、头晕、恶心、抑郁等。
药物治疗也可能导致药物依赖性,使患者不断使用药物以维持病情减轻的效果。
由于个体差异,一些患者可能对药物治疗不敏感,需要更多尝试不同药物的治疗,直到找到最合适的一种。
医生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可行的治疗方案,有时候,心理治疗和药物治疗的联合使用能够取得更好的治疗效果。
药物治疗可以快速改善症状,而心理治疗可以帮助患者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改善自我认同感和情感调节能力。
在使用心理治疗和药物治疗的过程中,医生需要关注患者的身体和心理状况,避免过度使用药物,从而导致副作用的发生。
抑郁症的心理治疗个体疗法与团体疗法的比较

抑郁症的心理治疗个体疗法与团体疗法的比较抑郁症是一种常见的心理障碍,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工作能力。
心理治疗作为一种非药物治疗手段,被广泛应用于抑郁症的治疗中。
其中,个体疗法和团体疗法是心理治疗的两种常见形式。
本文将对这两种治疗方式进行比较,以帮助抑郁症患者和其家人更好地了解并选择适合的治疗方式。
一、个体疗法个体疗法是一种以个体为中心的治疗方法,通过与心理治疗师的一对一对话,帮助患者探索和解决内心的问题。
个体疗法注重患者与治疗师之间的信任和合作关系,提供一个安全和私密的环境,让患者敞开心扉,分享内心的痛苦和困惑。
在个体疗法中,治疗师会通过与患者的沟通和观察,了解患者的症状、情绪以及背后的原因。
治疗师会根据患者的个体情况,制定相应的治疗计划和目标,并采用不同的技术和方法,例如认知行为疗法、行为疗法和情绪疗法等,帮助患者调整不良的思维模式和行为习惯,提升积极情绪和自我认知。
个体疗法的优势在于个性化的治疗,能够深入探讨个体的内心问题,帮助患者更好地了解自己。
治疗师能够提供专业的指导和支持,帮助患者树立积极的目标,发展积极的心理资源。
个体疗法还具有灵活性,治疗进程和方式可以根据患者的需求和进展进行调整。
然而,个体疗法也存在一些限制。
首先,个体疗法的治疗周期较长,治疗师和患者需要耐心和坚持,这可能对一些需要即时帮助的患者不太适用。
其次,个体疗法的费用相对较高,这对于一些经济条件有限的患者来说可能存在一定的困难。
二、团体疗法团体疗法是将多个抑郁症患者组成一个小组,通过心理治疗师的引导和组织,共同分享自己的经历和情感,互相支持和理解,达到共同成长和康复的目的。
团体疗法强调在集体环境中的互动和互助,可以有效减轻患者的孤独感和自我批评。
在团体疗法中,患者可以通过与其他组员分享自己的情感和体验,感受到共情和理解,找到归属感。
治疗师会引导组员在相互支持和鼓励的氛围中,一起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学习处理负面情绪和压力的技巧。
焦虑症的常见治疗方法及效果评估

焦虑症的常见治疗方法及效果评估焦虑症是一种常见的心理障碍,给患者的生活带来了很大的负面影响。
针对焦虑症的治疗方法有很多,本文将介绍一些常见的治疗方法,并对其效果进行评估。
1. 药物治疗药物治疗是焦虑症的常用方法之一。
抗焦虑药和抗抑郁药是常见的治疗药物。
它们可以通过改变患者大脑中的神经递质水平来减轻焦虑症状。
然而,药物治疗存在一些副作用,比如头痛、恶心等,并且药物对每个患者的治疗效果有所不同。
2. 心理疗法心理疗法是一种非药物治疗焦虑症的方法。
认知行为疗法是常见的心理疗法之一。
它通过帮助患者认识到焦虑的不合理思维模式,并教导他们如何改变这些思维模式来减轻焦虑症状。
解构疗法和行为疗法也是常见的心理疗法方法。
这些心理疗法通常需要长期治疗,但在改善焦虑症状和预防复发方面效果显著。
3. 支持性治疗支持性治疗是帮助焦虑症患者缓解情绪困扰的一种方法。
通过提供情感支持、倾听和理解,患者可以获得安慰和信任感。
这种治疗方法着重于建立良好的治疗关系和改善患者的自我认同,但它在减轻具体焦虑症状方面的效果可能有限。
4. 瑜伽和冥想瑜伽和冥想是一种非常受欢迎的综合治疗方法。
这些练习通过冥想、深呼吸和体位法来帮助患者减轻焦虑和紧张情绪。
这些练习被认为可以帮助患者集中注意力、放松身心,以及提高心理健康。
5. 针灸疗法针灸疗法是一种传统的中医治疗方法,通过在身体特定部位插入针来调整人体的能量平衡。
一些研究表明,针灸疗法可以减轻焦虑症状并改善患者的心理健康。
然而,该方法的疗效尚有争议,需要进一步的研究来验证其效果。
综合评估这些常见的焦虑症治疗方法,药物治疗可能是最常见和常用的方法。
它可以迅速减轻患者的焦虑症状,但副作用和个体差异性需考虑。
心理疗法和支持性治疗是治疗焦虑症的长期保持方法,但需要更多的时间和心理投入。
另外,综合运用瑜伽、冥想和针灸等方法,可以提供多角度、多层次的治疗效果。
总之,治疗焦虑症的方法有很多种,每个患者的治疗方案可能会有所不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医非药物疗法在治疗心理障碍中的应用发表时间:2016-01-04T13:41:22.260Z 来源:《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2015年7月第1期供稿作者:刘东风吕俊海[导读] 河北省磁县中医院无论是精神障碍还是心理障碍,除离不开其遗传因素外更是离不开与其相关的生活环境。
刘东风吕俊海(河北省磁县中医院河北磁县 056500)【摘要】目的:对患有重症精神障碍或者心理障碍的患者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合理的通过中医非药物疗法进行心理干预,不但可以增强患者对治疗的依从性,消除阻抗,还可以增加患者对治愈疾病的信心,主动积极配合治疗,更为重要的是缩短疗程,加速病情恢复,提高治愈率。
方法:针对不同的病人,及其不同的社会背景和文化程度,经过综合性系统性的分析其病情,在准确诊断的基础通过中医非药物疗法,如:中医系统心理疗法、针灸、灸法、拔罐、气功、推拿按摩等进行干预,真实刺激患者感官,从而提高患者对医生的信任,做为第一项重要治疗原则。
结果: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或未用药物前对不同的患者进行适宜其的心理治疗,及运用传统中医理疗及现在中医特色心理治疗,以被广大各界人士认可,并逐渐成为当今治疗各种精神心理障碍不可获缺的重要部分。
结论:临床适用价值强,易于实施,广大患者满意。
【关键词】中医非药物疗法;心理治疗【中图分类号】R24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4-6194(2015)01-0246-02TCM Non-pharmacological Therapies on Psychological Disorders and Major Mental DisordersLiudongfeng LvjunhaiDepartment of Psychology and Psychiatry,Ci-Xian TCM Hospital【Abstaract】Objective: On de basis of certain medication of reasonable TCM non-pharmacological therapies can not only enhance patients’compliance and reduce their resistance,but also encourage patients by giving more confidence.In addition,the duration of whole treatment may be shortened and the therapeutic effdcts may be reinforced.Methods:Clinical cases should be systematically analyzed according to different patients,various social background and cultural background;so that diagnosis can be clarified and better TCM non-pharmacological therapies can be applied,such as TCT systematic psychotherapy,acupuncture,moxibustion,cupping,Oigongtherapy,Tuina-massage,etc.Results:Appropriate psychotherapy is advisable to patients with or without medication history and is becoming an Important and indispensable component for major mental disorders.Conclusion:It has values for clinical applincation,and easy to be applied.patients are satisfied wish the treatment.【Key words】TCM non-pharmacological therapy Psychotherapy中医非药物疗法既是中医临床常用的针灸、灸法、拔罐、推拿按摩以及当今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心理科汪卫东教授经过二十多年实践所总结提出的中医系统心理疗法。
以上各疗法已被广泛应用于治疗各种精神心理障碍。
由于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已在中国人的心中根深蒂固,也成就了中国人对医疗的独特需求,尤其在当今社会西方的不断引进,更是造成人们在求医过程的盲目。
中医非药物疗法能否被巧妙的应用,关键离不开对患者病情的详细分析,从患者的先天开始到出生后的每一个成长过程,每一个时期的心理状态,兴趣爱好,性格特点,文化程度,生活环境以及家族遗传,从而能准确找出导致其心理或者精神障碍的关键致病因素,再结合其现病症状,制定出适合其自身特点治疗方案。
无论是精神障碍还是心理障碍,除离不开其遗传因素外更是离不开与其相关的生活环境。
这里再一次证明能够充分了解患者详尽的病史是治疗其疾病的关键。
鉴于中国的文化,能够到精神科或者心理科主动就诊的确需要莫大的勇气,很多患者及其家属很是避讳医生提及到心理层面的问题,更不用说精神层面。
上文所提汪卫东教授,通过临床潜心研究,将中医非药物疗法与现代心理学巧妙整合,如把针灸、拔罐、推拿等中医理方法疗应用于现代的催眠术能很快使患者进入催眠状态,明显提高心理治疗的疗效;再就是八段锦、太极、五禽戏等养生功结合现代心理治疗推广给广大患者;从而形成适合中国民情的特色疗法,提高了广大患者对治疗心理障碍的积极性。
笔者在多年的临床实践中发现,对患有重症精神心理障碍的患者,单纯的药物治疗既要承担高额的经济负担又不能取得好的效果。
能主动到精神心理科就诊的患者,大多患有重症精神障碍由家属、治安人员或者当地精神科急诊强行带入医院,如各类型精神分裂症,重症抑郁症和躁狂症,双相情感障碍等,再就是经其他科大夫介绍,很少是自己是通过查阅查阅相关资料而主动向心理科求助。
以上所提的两种类型的患者,一种无自知力,一种存在一定自知力,详见下文。
无自知力患者,皆存在相应的认知、感知、感认识综合障碍,本身不会承认自己有病,甚至难以配合医生问诊,只能通过家属和其生活的环境了解病情,取得患者家属理解后,对其施以相应的专科药物,待患者回复一定认知时,重新对患者进行细致问诊和详细的精神分析,再次讨论病情,针对相应的症结不得不制定新的治疗方案,比如对妄想其部分肢体扭曲畸形或者变空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对其相应的部位给以针刺、灸法、或者拔罐等,同时给以一定的心理暗示,会极大的改善患者的认识,减少患者对治疗的阻抗,增加患者对治疗的积极性,更是快速有效的提高治疗效果,缩短疗程,同时降低抗精神病药物治疗剂量,减轻药物对身体的副作用;而对于伴有强迫症状的精神分裂症,有精神障碍中的癌症之称,单纯抗精神病药物治疗就非常棘手,如辅之以太极拳、八段锦、五禽戏等气功或者给与相应穴位按摩和一定的行为治疗皆能较快缓解患者焦虑转移其注意力,从而也缓解患者强迫症状,改善患者的认识状态,产生对医生的信任感,使患者主动接受治疗,同样也提高此病的治疗效果。
有一定自知力的患者,无认知、感知障碍或存在轻度障碍,能体验到自身疾病所带来的痛苦,主动到医院就诊,而且对于治疗的选择存在相当的自主性。
此种病人多是一些情感障碍(抑郁症、躁狂症或者双相障碍)、癔症、强迫症、焦虑症、疑病症、躯体化障碍、再就是一些性格障碍等,且大多会以其不同的躯体表现(头疼、头晕、胸痛、失眠、腹胀等)到各大临床科室就诊,苦无效果,美其名曰疑难杂症,走投无路才到精神心理科,此刻能否消除患者的阻抗,取得患者的信任,直接影响到治疗的效果,所以取得患者的信任的方法确是重中之重,如此一来就需要较快改善患者的首要病情,比如对头疼的施以一定镇痛药物,对失眠的施以安眠药物,对情感障碍的施以相应抗抑郁药物或者情感稳定剂,既可以较快获取患者信任,又为进一步的治疗争取了时间,对不同的患者进行中医非药物干预,对于躯体化障碍和癔症患者,直接在中医非药物干预下给于一定暗示,便能快速减轻患者痛苦。
但是对患有性格障碍的心理障碍患者如果能在气功催眠状态下,干预其存在畸形认知的年龄阶段,强行给于正确的暗示纠正其错误的的认知,促使其能理性看待自己的生活,重新接受自己面对自己的过去,调整自己的生活方式,真正适应生活,找到自己的位置,适应自己的生存环境[1]。
而患有躯体化障碍、疑病症等的患者,在针灸或者拔罐刺激下给以一定的心理暗示,改善其对其疾病的认知,从而能从病因上治愈其疾病,避免长期的服用药物治疗。
对伴有强迫症状的情感障碍,则可以在气功催眠状态下逐个年龄阶段找出其出现强迫症状的症结,进而进行重新的认知纠正,脱敏其敏感事物,从潜意识中使患者轻松克服强迫,并逐渐回复正常生活[2]。
中医非药物疗法与现代心理学的有机结合,无疑给治疗重症精神心理障碍开辟了捷径。
单纯的药物疗法,只能控制患者的症状,大多患者仍不能适应正常生活,甚至因治疗上的受限不可避免的造成患者意志行为上的退缩,失去自理能力。
选用何种药物治疗,自然是依靠患者的症状表现,症状的消失自然也成了药物疗效评定标准,而各症状的诱因,单凭药物却是并不能改善。
药物固然可以改善患者一定的认知,控制相应症状,而患者的心理和情感仍离不开心理治疗,只要非躯体疾病和精神活性药物所致的精神心理障碍,通过相应中医非药物疗法和心理治疗,都很大程度上改善对事物认知、感知状态,重新适应生活,找回自信。
中医非药物疗法和心理治疗,能否被合理的应用于住院的重症精神心理障碍的患者,不但需要采集到准确的病史,更要对其进行系统的精神分析。
针刺、灸法、拔罐、电针、按摩等中医疗法,在给于患者真实的刺激下能够更进一步加强心理治疗中的暗示作用,便于控制患者的潜意识,从而顺利纠正其错误观点,根本上治疗疾病,脱离长期服用药物控制的痛苦。
以上所述疗法,尤为适合长期住院的重症精神心理障碍患者,便于对不同处于康复期的患者施以相应的非药物治疗,甚至一些意志退缩的患者,给与充分的行为矫正后,仍可以恢复一定自理能力。
同时也顺应中国的文化传统,患者易于接受,医生易于操作,不但提高了疾病的治愈率,也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
参考文献:[1]汪卫东.气功入静状态下的情志干预技术-中医系统心理疗法(SPT)之一,国际中医药杂志[J],2009,31(3):254-255.[2]吕学玉,吕梦涵,汪卫东.气功入静状态下的意想式脱敏疗法-中医系统心理疗法(SPT)之四,.国际中医药杂志[J],2009,11(6):540-5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