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儿科非药物特色疗法(精)
中医非药物口服途径治疗小儿哮喘概况

[] 石扣兰 , 丽芬 , 月英 , .I 断对 小 鼠免疫 功 能 的影 响 3 李 李 等 川续 []中药药理与 临床 ,98 1( ) 3 -3 . J. 19 ,4 1 : 6 7 [] 严忠红 .I 断根部 免疫 调节 多糖 的分离 和 位 同第一作者 。
( 稿 日期 1 0 —0 收 2 2 6—1) 0 0 本文编辑 : 白玉 金
中 医非 药物 口服 途 径 治 疗 小 儿哮 喘概 况
朱南方 李小苹
关键 词 : 小儿哮 喘
外治疗法
综述
中图分类号 : 22 文献标识码 : 文章 编号 :07—66 (02 0 —05 R7 A 10 48 20 )5 04—0 3 哮 喘 是 中 医 儿 科 临 床 的 常 见 病 和 多 发 病 。 患 病 率 为 其 0 1 %-2 0 %, 高地区过 5 t .1 - .3 最 %E 。由于4 J.l j ,IZ服药 物困难 , 上 I 加
药 物 的副 作 用 以及 药物 经 胃肠 道 的 产 生 的不 良反 应 , 医 非 药 物 疗 中
穴位注射治疗儿童 哮喘 4 4例 , 以肺俞 、 喘 、 最 、 定 孔 足三 里 、 肾俞 为 主穴 , 血海 、 丰隆 为配 穴。结果 基本 控 制 2 3例 , 显效 1 6例 , 转 5 好 例。孑 祥之等 _采用维生素 定喘 穴位注射 治疗小儿支气管哮喘 L 7 3 例 ,0 3 1d为一疗程 。结果显效 1 6例 , 好转 9例 , 无效 8例。吴瑞华 等 l 用生地注射液和附子注射液分 2 穴位注射 , 8 J 组 治疗儿童 哮喘 3 2 例, 足三里配丰隆 , 足三里配天府 , 轮换 取治。结果 近期 ( 治疗 1 ) 年 疗效总显效率 4 .36, 0 6  ̄ 总有效 率 9 .3 , 06 % 远期 ( 治疗 后 7年 ) 效 疗
中医儿科疾病如何运用中医理论治疗儿科疾病

中医儿科疾病如何运用中医理论治疗儿科疾病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生病是家长们最为担忧的事情之一。
中医理论在儿科疾病的治疗中有着独特的优势和方法,不仅能有效地缓解症状,还能从根本上调整孩子的身体状态,增强体质,预防疾病的再次发生。
中医认为,小儿的生理特点与成人有很大的不同。
小儿脏腑娇嫩,形气未充,生机蓬勃,发育迅速。
“脏腑娇嫩”意味着小儿的五脏六腑尚未发育成熟,功能相对较弱;“形气未充”则表示小儿的形体结构和气血津液等物质尚未充实;而“生机蓬勃,发育迅速”又反映了小儿具有强大的生长发育潜力。
这些生理特点决定了小儿在患病时,病情变化迅速,但同时也对治疗的反应较为敏感,只要治疗得当,恢复也相对较快。
在诊断儿科疾病时,中医注重望、闻、问、切四诊合参。
望诊中,观察小儿的神色、形态、舌苔等是重要的环节。
比如,孩子面色红润,精神活泼,通常表示病情较轻;若面色苍白或发青,精神萎靡,则可能病情较重。
闻诊包括听小儿的呼吸、咳嗽声音等。
咳嗽声重浊,多为外感风寒;咳嗽声清脆,多为燥热伤肺。
问诊时,要了解孩子的饮食、睡眠、大小便等情况,以及发病的经过和家族病史等。
切诊主要是触摸小儿的脉搏,由于小儿脉象较难把握,还会通过触摸腹部等了解病情。
对于常见的儿科疾病,如感冒、咳嗽、发热等,中医有着丰富的治疗方法。
以感冒为例,如果是风寒感冒,多表现为恶寒重、发热轻、无汗、头痛、流清涕等,治疗上通常会选用疏风散寒的中药,如麻黄、桂枝、紫苏叶等,也可以采用艾灸大椎穴、风门穴等方法来驱散风寒。
若是风热感冒,常见症状有发热重、恶寒轻、有汗、咽喉肿痛等,治疗时则会选用疏风清热的中药,如金银花、连翘、薄荷等,或者通过推拿手法如清肺经、清天河水等来清热解表。
小儿咳嗽也是常见病症之一。
中医将咳嗽分为外感咳嗽和内伤咳嗽。
外感咳嗽多因外感风邪所致,治疗时需根据风邪的寒热属性进行辨证论治。
内伤咳嗽则多与小儿的体质、饮食、情志等因素有关,如脾虚咳嗽,常表现为咳嗽反复发作,面色萎黄,食欲不振,治疗应以健脾化痰为主,可选用六君子汤加减。
中医特色疗法

中医科特色疗法1·针灸疗法:其适应证较广,广泛用于内科、外科、妇科、儿科、五官科等,我院针灸疗法常用于中风、头痛、面瘫、痹症、腰疼、胃痛、呃逆、痛经、落枕、肘劳、急性腰扭伤、耳鸣、耳聋等的治疗,疗效明显,经济安全。
2·火罐疗法:操作简单,实用安全,常用于内科各种寒湿性疾病,以及外科各种气滞血瘀之证。
例如:感冒、寒湿腰疼、痹症、肩关节周围炎、寒湿胃痛,以及关节扭伤淤血停滞之证。
大多疗效较好,配以针灸汤药疗效更佳,为我院常用疗法。
3·刮痧疗法:适用于感冒、发热、头痛、中暑、颈椎病、神经性头痛、肩周炎、坐骨神经痛等,简便安全,易于实施,是我镇老百姓乐于接受的疗法之一。
4·推拿疗法:推拿的适应证非常广泛,可用于骨伤科、内科、妇科、外科、儿科等的多种疾病,我院常用于颈椎病、腰椎病、四肢关节伤痛、肩周炎、落枕、痹症、颞颌关节功能紊乱、胃脘痛、头痛、偏瘫、痛经、小儿疳积等的治疗,多取得较好的疗效。
5·机械牵引疗法:分颈椎牵引和腰椎牵引。
颈椎牵引适用于:颈椎病、颈椎骨质增生、颈椎间盘突出等;腰椎牵引适用于:腰椎骨质增生、椎间盘突出症、腰椎滑脱、椎管狭窄、肌肉劳损、慢性组织损伤、急慢性腰损伤引起的腰椎滑膜组织嵌顿及小关节紊乱症等.机械牵引疗法如果应用得当,对上述疾病均有较好疗效,再配以针灸推拿和汤药,临床可取得非常满意的效果,能大大减轻患者的痛苦,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是我院中医理疗科的一大特色疗法。
6·中药熏蒸疗法:中药熏蒸集中了中医药疗、热疗、汽疗、中药离子渗透治疗疗法等多种功能,融热度、湿度、药物浓度于一体,因病施治,药物对症,可有效治疗多种皮肤疾病。
可调式中药熏蒸治疗方法,通过由源源不断的热药蒸汽以对流和传导的方式直接作用于人体,扩张局部和全身的血管,促进体表组织的血液循环,改善皮肤的吸收作用,促进汗腺的大量分泌,加速皮肤的新陈代谢;同时由熏蒸药物中逸出的中药粒子(为分子或离子)作用于体表直接产生杀虫、杀菌、消炎、止痒、止痛等作用。
中医儿科的特色优势及对疾病的诊治经验

中医儿科的特色优势及对疾病的诊治经验中医儿科具有较强的学科特色优势,在很多病种或某个阶段的治疗中具有西医无法比拟的优势。
所以,中医儿科要积极发挥自身特色优势,借助各种有效的疾病诊治经验,促进中医儿科事业的蓬勃发展。
标签:中医儿科;特色优势;疾病防治中医儿科的历史历史悠久,可以追溯到扁鹊时代。
经过漫长的发展,中医儿科在学术和临床上都得到了重大的发展。
因此,中医儿科要充分发挥自己的特色优势,加快中医儿科学科发展速度,充分发挥中医儿科在各类儿科疾病诊治中的重要作用。
1积极发挥中医儿科的学科特色优势目前,医疗市场行业竞争激烈,出现了西医儿科、中医儿科和中西医结合儿科并存的局面。
中医儿科要想在激烈的医疗市场行业竞争中脱颖而出,就必须充分发挥学科特色优势,如中医儿科在很多病种或某个阶段的治疗中就具有西医无法比拟的优势。
具体包括:新生儿疾病,如新生儿黄疸、新生儿腹泻、新生儿硬肿症、新生儿脐部疾患,以及胎怯(早产儿和足月小样儿)等。
消化系统疾病,如小儿腹泻、鹅口疮、厌食、反流性食管炎、消化性溃疡、口炎、胃炎、胃食管返流等。
呼吸系统疾病,如急慢性支气管炎、病毒性肺炎、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反复呼吸道感染、毛细支气管炎等。
泌尿系统疾病,如泌尿道感染、肾病综合征、遗尿症、急性肾小球肾炎、血尿等。
循环系统疾病,如病毒性心肌炎等。
营养性疾病,如消化不良、营养性贫血,营养障碍等。
神经肌肉系统疾病,如脑瘫、小儿癫痫、惊厥等。
心理行为障碍性疾病,如注意力缺陷、多发性抽搐症、多动症等。
免疫、结缔组织病,如过敏性鼻炎、支气管哮喘、湿疹、幼年类风湿病、皮肤黏膜淋巴结综合征等。
感染性疾病,如流行性感冒、手足口病、百日咳、水痘、风疹、麻疹、幼儿急疹、流行性腮腺炎、流行性乙型脑炎、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急性感染性多神经根炎等。
同时,儿科疾病治疗中,中医特色疗法,如针灸疗法、推拿疗法、中药外治疗法等也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1]。
从以上中医儿科特色优势病种可以清晰地看出,中医儿科涵盖了儿科临床中常见的大部分疾病。
西学中中医儿科跟师笔记

西学中中医儿科跟师笔记一、中医儿科基础理论部分。
1. 小儿生理特点。
- 脏腑娇嫩,形气未充:小儿在生长发育过程中,五脏六腑的功能均不够完善,如肺常不足,容易出现感冒、咳嗽等呼吸系统疾病;脾常不足,饮食稍有不慎就易出现呕吐、泄泻等脾胃病。
- 生机蓬勃,发育迅速:小儿在生理上处于不断生长发育的过程,如身高、体重、智力等方面都在快速变化,这也体现了小儿纯阳之体的特点,阳主生长,小儿生长发育迅速。
- 跟师体会:师傅强调在治疗小儿疾病时,要充分考虑其脏腑娇嫩的特点,用药不可过于峻猛,以免损伤正气。
同时,要顺应小儿生机蓬勃的特性,在疾病康复期注重调养,以促进其正常生长发育。
例如,在治疗小儿肺炎后期,虽然炎症已基本控制,但肺气仍较虚弱,可采用温和的补肺健脾之法,如用太子参、白术、茯苓等中药调理。
2. 小儿病理特点。
- 发病容易,传变迅速:小儿由于脏腑娇嫩,对外界邪气的抵抗力较弱,所以容易发病。
而且一旦发病,病情变化较快,如外感风寒之邪,可能很快就入里化热,出现高热、烦躁等症状。
- 脏气清灵,易趋康复:小儿虽然发病容易且传变迅速,但由于其机体生机旺盛,脏气清灵,在患病后如果得到恰当的治疗,恢复也比较快。
- 跟师实例:曾遇到一位小儿感冒患者,初起仅有轻微流涕、咳嗽,两天后就出现高热、惊厥。
师傅指出这就是小儿发病容易、传变迅速的体现。
但经过及时的清热平肝、息风止痉等治疗,患儿在三天内体温恢复正常,惊厥未再发作,病情迅速好转,这也说明了小儿脏气清灵、易趋康复的特点。
3. 儿科四诊特点。
- 望诊:在中医儿科诊断中尤为重要。
- 望神色:小儿的精神状态和面色能反映其健康状况。
如面色红润、眼神灵动则为健康表现;若面色萎黄可能提示脾胃虚弱,面色苍白可能有气血不足或寒证等。
- 望形态:包括观察小儿的形体和姿态。
如形体消瘦可能与疳积有关;小儿喜俯卧可能有食积内热等情况。
- 望苗窍:苗窍指五官。
例如,望舌可以了解小儿的脾胃、气血等情况;望目可察肝之病变,目赤多为肝经有热;望鼻可判断肺的情况,鼻流清涕多为外感风寒。
中医儿科特色疗法中药穴位敷贴PPT课件

06
CATALOGUE
中药穴位敷贴的研究与展望
国内外研究现状与进展
国内研究
近年来,国内对中药穴位敷贴的研究不断深入,涉及穴位选 择、药物配方、敷贴方法等多个方面。同时,大量的临床实 践也证明了中药穴位敷贴在儿科疾病治疗中的有效性。
国外研究
虽然中药穴位敷贴在国外的研究相对较少,但随着中医在国 际上的传播和认可,越来越多的国外学者开始关注并研究这 一领域。目前,已有一些国外医疗机构尝试将中药穴位敷贴 应用于儿科疾病的治疗。
穴位定位
确定穴位位置,可以用手指轻轻按压寻找敏感点,也可以在专业医师的指导下 进行定位。
敷贴方法与时间
敷贴方法
将制备好的药膏或药饼贴于选定的穴位上,用胶布固定,防止脱落。敷贴前可先 用酒精清洁皮肤。
敷贴时间
根据患儿年龄、体质和病情,敷贴时间一般为2-4小时。对于敏感体质的患儿, 应适当缩短敷贴时间,并注意观察皮肤反应。
中医儿科特色疗法 中药穴位敷贴汇报人源自xxx2024-01-24
CATALOGUE
目 录
• 引言 • 中药穴位敷贴的基本原理 • 中药穴位敷贴的临床应用 • 中药穴位敷贴的操作方法 • 中药穴位敷贴的临床效果评价 • 中药穴位敷贴的研究与展望
01
CATALOGUE
引言
目的和背景
探讨中药穴位敷贴在 儿科疾病治疗中的应 用及优势。
遗尿
中药穴位敷贴可用于治疗小儿 遗尿,通过刺激穴位,改善膀 胱功能,减少夜间尿床现象。
不同年龄段的敷贴疗法
婴儿期
对于婴儿期的宝宝,中药穴位敷贴疗 法需特别注意敷贴时间和药物选择, 避免对皮肤造成刺激。
幼儿期
幼儿期宝宝皮肤较为敏感,敷贴时应 选择刺激性小的药物,并控制敷贴时 间。
儿科三大优势病种诊疗常规

(一)肺炎喘嗽 (1)(二)感冒 (6)(三)小儿泄泻(小儿腹泻病)中医诊疗方案 (11)儿科常见病及优势病种诊疗方案(一)肺炎喘嗽中医病名:肺炎喘嗽西医病名:小儿肺炎一、诊断(一)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Y/T001.1-94中医儿科诊断标准)(1)发热,咳嗽,呼吸急促,鼻翼煸动。
(2)病情严重时,喘促不安,烦躁,面色苍白,唇周紫绀,肢冷,脉数疾:或高热狂躁不安,神昏,惊厥。
(3)肺部听诊有较细湿啰音,病灶融合可闻及管状呼吸音。
(4)初生儿患本病时,往往无上述典型症状,仅见不乳,神萎,口吐白沫等症状。
2.西医诊断标准典型的支气管肺炎一般有发热、咳嗽、气促或呼吸困难,肺部有较固定的中细湿啰音,据此可以诊断。
X线可见小片状、斑片状阴影。
病原学及外周血检查,可明确病原体。
(二)疾病分期病程小于一月者为急性;1-3月者为迁延性;大于3月者为慢性。
(三)分类1.解剖分类:(1)大叶性肺炎(2)小叶性肺炎(3)间质性肺炎2.病因分类:(1)细菌性肺炎;(2)非典型性病原体所致肺炎;(3)病毒性肺炎;(4)真菌性肺炎;(5)其他病原体所肺炎。
3.患病环境分类:(1)社区获得性肺炎;(2)医院获得性肺炎;(四)证侯诊断1.常证(1)风寒闭肺证侯恶寒发热,无汗,鼻塞,流清涕,呛咳不爽,呼吸气急,痰白而稀,口不渴,咽不红,舌质不红,舌苔薄白或白腻,脉浮紧,指纹浮红。
(2)风热闭肺证侯发热恶风,微汗出,流黄涕,咳嗽呼吸急促,痰稠色黄,口渴欲饮,咽红,舌边尖红,苔薄黄,脉数。
(3)痰热闭肺证侯壮热,痰鸣,气促,喘憋,鼻翼煽动,烦躁不安;重证口唇紫绀,两肋煽动,摇身撷肚,舌红苔黄腻,脉滑数。
(4)毒热闭肺证侯高热炽盛,气急,鼻煸,咳嗽剧烈,涕泪俱无,鼻孔干燥如烟煤,面赤唇红,烦躁口渴,便秘尿赤,舌红而干,苔黄腻,脉滑数。
(5)阴虚肺热证侯低热或潮热盗汗,干咳无痰或少痰,面色潮红,口唇樱红,舌红少津,苔剥,脉细数。
中医儿科学教学设计儿童疾病的中医诊疗

07
总结回顾与展望未来发展 趋势
本次课程重点内容回顾
中医儿科学基本理论
阐述了中医儿科学的基本理论,包括小儿生理、病理特点,以及 儿童疾病的病因、病机等。
儿童常见疾病中医诊疗
详细介绍了儿童常见疾病的中医诊疗方法,如感冒、咳嗽、哮喘、 泄泻、疳积等。
中医儿科特色疗法
介绍了中医儿科的特色疗法,如推拿、针灸、拔罐、刮痧等,以及 这些疗法在儿童疾病治疗中的应用。
神经系统疾病
惊风
惊风是小儿时期常见的一种急重病症 ,以临床出现抽搐、昏迷为主要特征 ,多由高热、颅内感染、中毒等因素 所致。中医治疗以熄风止痉为主,同 时针对病因进行治疗。
癫痫
癫痫是一种反复发作的神经系统疾病 ,表现为突然意识丧失、四肢抽搐、 口吐白沫等症状。中医治疗以平肝熄 风、化痰开窍为主,同时注意心理调 适和生活习惯的改善。
清热药
如石膏、知母等,用于清除热 邪,治疗热性疾病。
祛湿药
如茯苓、白术等,用于祛除湿 邪,治疗湿证。
补益药
如人参、黄芪等,用于扶助正 气,治疗虚证。
方剂组成原则和配伍方法
君臣佐使原则
君药为主治病证的药物,臣药辅助君 药治疗主证或兼证,佐药协助君臣药 治疗兼证或次要症状,使药调和药性 ,引导药物直达病所。
配伍方法
包括相须、相使、相畏、相杀、相恶 、相反等,通过合理的药物配伍,增 强疗效,减少副作用。
注意事项和配伍禁忌
注意事项
根据患儿年龄、体质、病情等因素,选择合适的药物和剂量;注意药物的煎煮方法和服 药时间;避免长期使用某些药物,以免产生副作用。
配伍禁忌
包括十八反、十九畏等,即某些药物不能同时使用,否则可能产生毒副作用或降低疗效 ;此外还需注意药物与食物之间的禁忌,如服用中药期间忌食生冷、油腻、辛辣等食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医儿科非药物特色疗法
一、拇中指十穴推拿治疗婴幼儿急性湿疹
婴幼儿湿疹是临床常见且发病率较高的皮肤病,有剧烈瘙痒,慢性病程,反复发作,难以治愈等特点,目前虽然中西医方法较多, 短期疗效较好, 但往往疗效不巩固, 易反复发作或加重, 很难从根本上治疗, 西医治疗一般采用抗组织胺类药物和含有皮质类固醇激素药物外涂, 由于小儿皮肤较嫩, 体表面积相对较大, 药物经皮吸收量较成人多, 全身长时间应用经吸收可产生柯兴氏综合征,免疫抑制,皮肤干燥及刺痛感等副作用,而该病的中成药味苦,口感不佳,婴儿拒服,喂药非常困难,使家长为难。
近年来由于药费不断上升, 毒副作用的增加, 人们越来越推崇和喜爱传统的推拿疗法,其治疗原理是以中医的脏腑经络学说为基础,运用四诊八纲辨证施治,并以经络的传导理论为依据,以医者的手为工具,在小儿体表穴位或一定部位施行特定的补泻手法,通过经络传导与脏腑相关性原理刺激体表穴位及特点部位, 激发经络传导感性增强, 以利于疏通经络, 调和营卫气血及脏腑功能,致使郁于肌肤湿毒之邪得以去除,从而达到平衡阴阳,调和脏腑,邪去正安康复之目的。
拇中指十穴推拿法治疗婴幼儿湿诊,不但有明显的近期疗效,也有良好的远期疗效,其特点疗效明显,复发率低,安全无毒副作用,无需复杂的设备,不受时间的限制,便于操作,既减
少患儿服药的痛苦, 易取得患儿配合治疗, 推拿手法治疗湿疹的同时,使皮疹得到改善,其脾、胃、肠都得以保健,免疫力增强了。
二、推拿治疗小儿泄泻,即西医的“小儿腹泻” 。
小儿“脾常不足”常常因饮食稍不注意而产生如积滞、泄泻等疾病。
推拿在治疗小儿脾系疾病方面具有悠久的传统, 通过调整经络运行,从而达到运脾化滞,分清止泻的效果,常用方法如补脾法、推大肠、清小肠、摩腹、揉脐、揉龟尾、推上七节、捏脊、揉足三里等治疗。
三、刺四缝或推拿治小儿厌食、积滞、疳证。
四、贴敷疗法治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支气管炎、扁桃体炎、支气管哮喘、过敏体质患儿。
五、敷脐疗法治小儿风寒感冒、腹泻、腹痛、遗尿、夜啼、盗汗、口疮等。
六、耳穴疗法治疗各种神经性疼痛(中耳炎、胃炎、扁桃体炎等。